婚礼不是寂寞表演_第1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婚礼不是寂寞表演 “ 婚礼不是演戏,新人不是演员,餐厅不是剧院,排练没有时间。 ” 小槑:现在各式各样的主题婚礼、创意婚礼非常多,新人该如何选择呢? 李老师:我一直认为,任何婚礼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结婚。至于场地、布置、LOGO、色彩和音乐等方面的差异,只是婚礼在风格、样式和类型上的不同特色而已。说句笑话,总不见得上了龙虾,就是 “ 龙虾婚礼 ” ;上了 “ 烤乳猪 ” 就是 “ 猪肉婚礼 ” 了。谁是主角?新人!新人干嘛?结婚!仅此而已。 小槑:目前许多被包装的婚礼都是依样画葫芦的比较多,生搬硬套的比较多,但是所谓的个性化应该如何来体现? 李老师:我总结世界上的婚礼大致可分为四类:宗教、祖传、法定和自创。前三类都须循规蹈矩,完成一些规定动作。第四类则没有规矩,自成方圆,全是些自选动作。当代中国婚礼基本上都属于第四类,是近二十年来,新人和婚庆摸着石头、兼收并蓄、异想天开、自说自话创造出来的。相比较前三类,已经够个性化的了。 但问题在于,婚礼不是演戏,新人不是演员,餐厅不是剧院,排练没 有时间。除非天时地利人和皆备(即场地新人婚庆都特别优秀,预算也足够),否则,只偏重在形式上出新出彩出奇的个性化策划,很容易给人留下矫揉造作的感觉,现场执行难度也很大。实际上多数婚礼的流程都是差不多的。但每场婚礼的主角不同,其情感故事和人物关系各具特色,就给展现新人不同的缘份以及亲友之间的特殊情感,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所以,场场婚礼虽然难免 “ 形相似 ” ,但我们应该而且可以努力做到的,是让婚礼场场 “ 人不同 ” 。而要做到婚礼场场 “ 人不同 ” ,就需要深入挖掘新人及其至亲的情感故事,并将它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真正的个性化,应 更多地体现在婚礼的内容上。 “ 婚礼应该是场亲友聚会 .” 小槑:新人自己表演节目、寻找各种花哨的道具来填塞婚礼真的好吗? 李老师:我很赞成有才艺的新人,适当地在婚礼上展现一下自己的魅力和风采。“ 所谓言之不足,歌之;歌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 。我也曾说过,最好的婚礼就是 “ 动心动情,载歌载舞 ” 。国外和国内民族地区的婚礼,都是欢天喜地、载歌载舞的。至于用 “ 各种花哨的道具来填塞婚礼 ” ,这就像过去戏曲行当里的一句话, “ 戏不够,唱来凑 ” 。正好暴露了策划者弱于发掘内容,只能东拼西凑弄些噱头,走些旁门左道了 。 小槑:结婚的人多了,婚庆公司多了,搞婚礼的多了就难免会有些泡沫在里头,您觉得目前婚礼的软肋在哪里? 李老师:最关键的软肋是在对婚礼的理念上。正因为把婚礼当成什么的都有,所以现在的婚礼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堪称当代中国民俗文化中的一大奇观。前面所说的 “ 没有规矩,自成方圆 ” ,有时候一失控,反而更加不成方圆了。我对当代中国式婚礼有这样一个定义:婚礼是亲友们庆贺新人结婚的家庭式的聚会。因此,婚礼中最重要的,是让亲友们分享幸福,和让新人收获祝福;婚礼中最需要的,是一种温馨的家庭气氛。 小槑:现在新人往往是去看 一场婚礼秀,尔后来衡定婚庆公司的质量、水准,您认为婚礼秀究竟上能给新人带去些什么呢? 李老师:当代中国婚礼经历了建国以来前 30 年的一个断层,是近 20 年来逐步恢复、发展和创新后慢慢成形的。严格来说,各方面还很稚嫩。而当代中国新人生活在一个突然富裕起来的时代,又基本不受宗教、祖传和法定婚礼的约束,崇尚的是 “ 我的婚礼我作主 ” 。相对幼稚的婚庆和刚刚富起来又相对自由的新人碰撞到一起,就有一个磨合的问题。婚礼秀是商家伸向市场的触角。对尚且稚嫩的商家不能苛求,只是希望商家加快提升婚礼理念和文化修养,使婚礼秀的文化含量和社 会意义更有品位、更加积极些。 “ 让我了解你,请你感动我 ” 。 小槑:婚礼上新人和亲友的情感诉求,作为一个司仪,如何去挖掘? 李老师:我和新人沟通时,主要了解以下三个方面: 1、缘份(怎么认识的); 2、情感(爱情故事); 3、人品(对长辈的态度和人生的价值观)。 2006 年我在接受东视采访时曾说过 “ 让我了解你,请你感动我 ” 。意思是只有通过对新人缘份、情感和人品的了解并从中受到感动,才有可能把这种了解和感动转化为充满新人特色的台词。在我主持过的近 240 场婚礼中,度身定制的婚礼台词约有 200 篇。说的白一些,就是给谁 做婚礼,就拿谁说事儿;把话说到心里去,全场一起分享爱。 小槑:能说说您眼中的好司仪是什么样的吗? 李老师: “ 士兵突击 ” 中的许三多有一句台词非常经典: “ 我爹说人要好好活着,做有意义的事情;做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好好活着。 ” 我觉得做一名好司仪,就应该做有意义的婚礼。所谓有意义的婚礼,就是要真实地展现新人及其至亲的人性之美,就是要真诚地体现婚姻的使命与责任。 心情手札 “ 说句心里话 ” 是一首军歌,当兵的都爱唱。 08 年 12 月的一场婚礼上,新娘的父亲,一位豫园商城的中层管理人员,当着几百位亲友的面(其中包括新郎所在上 海警备区的 10 位少将),引吭高歌了他自己填词的 “ 说句心里话 ” 。我记得好像是这样唱的: 说句心里话,我也有想法;家中的女儿啊,今天要出嫁。说句那实在话,我也有爱;常思念那个小时候的她,小时候的她。来来来来,既然要出嫁,来来来,就是责任大。你做饭来他买菜,相亲相爱是一家,是呀是一家。 这首歌让我们非常意外,因为新娘父亲事先没对任何人说;而且他那天唱的既投入又好听,所有的高音都很饱满和洪亮。全场的亲友乐坏啦,唱一句叫好一句,唱一句鼓掌一次,真要把新锦江的屋顶给掀翻了。 遇到这样的父亲,听到这样的 “ 致词 ” ,真是三生有幸,永远难忘。 入行四年来,主持了两百三十多场,我有一个深切的体会:就是婚礼中最让人感动而且最难以忘怀的,不是多豪华的场面以及多完美的仪式;而是动情的人,和他们心里的话。 05 年 10 月,在瑞金宾馆,我的第二场婚礼。平时有些木呐的新郎致词时,给了所有的人一个惊喜。他在讲完准备好的致词后语调一转,说: “ 我从来不背什么诗词。今天,在这个隆重的婚礼上,我要将元代管道升的我侬词,献给我的太太 ” 。 随后,他用平 实的语调,略带生疏地背诵了这首小词: “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 全场安静至极。当新郎念完最后一句、掌声还未响起时,新娘突然张开双臂搂住新郎,而且越抱越紧,泪水夺眶而出。 还是那场婚礼,新人还请来了 3 位加拿大友人。其中一位 50 来岁的老外上台致词时,把新人称作自己的孩子,说着说着还流下了眼泪。新娘急忙走到老外身边,用双手捧住他的脸,轻轻 地为他搽拭。新郎也赶过来,三人遂抱作一团;老外频频亲吻着两位新人,全场亲友无不为之动容。 06 年的 9 月,我同事的儿子结婚。当同事作为单身母亲走上台致词时,我发现她异常的平静。 同事缓缓地说: “ 站在这座典礼台上,我想起了 28 年前。当时我肚子痛了整整 40 个小时,才把儿子生出来 ” 。后面她还说了些什么,我记不住了。我只记得新郎泪流满面,台下一片嘘唏。 直到今天,在写这些文字时,我依然目眶湿润。 巧了,第二天婚礼中的新郎母亲,是一个居委会的支部书记,开朗乐 观,粗门大嗓。当我请她上台致词时,她正在亲友堆里递烟敬酒打招呼。周围的人都叫她, “ 哎,司仪喊侬上去刚闲话 ” 。她一扬脖子,先哈哈大笑起来:“ 啊,喊我刚闲话啦?噢哟,我今朝老开心额;噢哟,阿拉呢子结婚了,我老有成就感格! ” 然后,她大笑着从人群里钻出来,高高兴兴地走上台,还使劲儿地拍了虎背熊腰的儿子一巴掌。台前拥满了亲朋好友,跟着这位母亲一起哈哈大笑。后面她的致词还是这样,边说边笑,底下也跟着一起笑。哎呀,青海路的虹桥人家,我至今想起来还要笑。 07 年的 1 月,锦江汤臣;新娘的父亲是上海电视台的编导 。他那天很开心,说的一番话让大家都跟着他一块儿开心。我记得他说的是三次见到女儿的心情。 第一次是在产房的门口见到初生的女儿,发现她小鼻子小眼很像自己,欣喜欲狂。 第二次是参加女儿大学里的一次活动,看到女儿作为学生代表上台用英文演讲,他无比自豪。 第三次就是在现场第一眼见到穿婚纱的女儿,发现女儿竟然如此漂亮,简直开心死了。 噢,好可爱的父亲哟,真让人羡慕;有谁还能比你更幸福呢! 07 年 10 月,薇婷 story,当年 “ 百对新人、百年双喜 ” 第一 名的婚礼。这场婚礼从形式到内容都堪称完美,可谓 “ 天时地利人和 ” 齐备,新人婚庆场地皆好。然而我至今最念念难忘的,还是新娘父亲的致词和那对新人的颁奖词。 新娘的父亲是一位海军少将,标准的北方军人。他那天跟着新娘换了三套服装:两套海军礼服和一套唐装。致词时他穿着深蓝的礼服,整整讲了八分钟。 八分钟里,他没打一个膈愣,把爱情的标准、婚姻的意义和家庭的责任,讲的清清楚楚又津津有味。婚礼前他曾跟我打诨说,咱是吃开口饭的,讲话没问题。呵呵,他讲得太好了,完全可以当教材。 后来,两 位新人开始给长辈和亲友颁奖。这两个人在广东读高中时就参加学校里的各种演出,语言能力和表现力极强。我给他们出了个主意:颁奖前先各自用对方的家乡话向大家问好。果然,新郎说起了河南话,新娘说起了广东话,把整个大厅热闹得像开了锅。 颁奖词组织得很好,既动情又自然,还不乏幽默;从头到底,皆大欢喜。 前天在宏安瑞士,新郎父亲请来的证婚人是他部队的老首长-原空军上海基地的少将司令员,同时也是看着新郎长大的一位长辈。场内有很多新郎父亲的老战友,所以证婚人尚未开口就已经满堂喝彩了。 证婚人说: “ 我和(新郎父亲)是几十年的老战友,今天我是奉他之命来做证婚人的 ” 。此言一出,全场大笑。随后,司令又接着我的开场白说:“ 刚才主持人说了,和是一对 12 年的青梅竹马,不容易呀,可喜可贺呀 ” 。也许是台下的反映强烈,司令挺高兴,又多说了一会儿,再把新娘和她的父母夸奖了一番。 吼吼,真不愧是个当司令的,说出来的话,滴水不漏,高! 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每逢遇到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