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似花还似非花”——论现代小说的象征艺术.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似托址似扩化论现代小说的象征岂术 “似花还似非花” 一一论现代小说的象征艺术 q _ _ i - _ _ _ 一 孺副文学象征具有恒久的艺术价值和生命力,对不同文体类型 进行佘证观照,是文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以往的研究 多偏重象征性诗歌研究,对小说的象征研究远为不够,尤其是对 于现代小说,现实主义仍是研究中最权威的评价尺度与标准,象 征方法仍耒被给予充分重视而事实上小说已成为2 0 世纪以来最 重要的文体类型,对它的忽视显然不利于文学的总体研究 针对以往小说象征研究中多局限于单篇作品的分析,缺乏史 的综合宏观把握的欠缺,在整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从 四个方面对现代小说进行了史的象征观照首先是对现代小说象 征的表现形态( “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 的研究,侧重于 对作品的静态分析与审美观照,由此入手进行现代小说象征的艺 术效能的研究,分析象征在小说中的运用所达到的深刻生动, 丰富新颖的艺术效果,借此揭示象征方式具有的巨大的艺术价 值和生命力通过对象征表现形态与艺术效能的研究,把现代小 说象征与西方意义上的象征及中国传统象征进行比较,探索中国 现代小说象征的艺本特质一一“民族性”、“时代性”与“个人 独创性”,这是本文所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最后是对现代小说 象征的创造方武的研究,这是本文要解决的深层问题,因为作家 如何创造出富有象征意蕴的具体感性形象,是决定小说象征艺术 成败得失的关键,本文是从“艺术变形”、辨意象”、 “营 造梦境”和“主题导引”四个方面进行剖析的, 本文极为重视对现代小说的象征解读与重新阐释,这种解读 包括三部分,一是学术界已达成共识的具有明显象征性的小说; 一是原认为由其他艺术方式创造出的小说,但实际可进行象征解 凄的;一是为历史所遗忘和湮没、而由笔者在阅读中所发掘出来 的若干作品,显然,后两部分是本文的难点所在,也正是其意义 所在 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期望能为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观 察视角,指出一种可行的解读方式,这里与其说是提供了问题的 答案,毋宁说是提出了可资思考的线索和开端 孟厂 关键词:裂征表现形态艺术效能艺术特质创造方式 ,、 f :型些堡坠竺些:二二堡墨垡! :堡塑墨堑兰苎 “l i k ef i o w e r sa n du n l i k ef l o w e r s ”: t h e s y m b o l i c a r ti nc h i n e s e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n o v e l s a b s t r a c t t h e s y m b o l i c a r ti sa p e r m a n e n t a r tm e t h o do f 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 r ea r em a n yw r i t e r sw h oc r e a t es y m b o l i ce f f e c t i nt h e i rn o v e l si nc h i n e s e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l i t e r a t u r e h i s t o r y h o w e v e r ,f o rav e r yl o n gt i m e ,t h es y m b o l i c a r th a s n o tb e e nw e l l s t u d i e d ,e s p e c i a l l y i n n o v e l s ,t h o u g hg r e a t i m p r o v e m e n t h a v eb e e nm a d eo n p o e t r ys t u d y a b o u t s y m b o i c a r t s oi ti so f g r e a ti m p o r t a n c e t o s t u d y t h e s y m b o l i c a r ti nc h i n e s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n o v e l s i ti st h ep u r p o s eo ft h et h e s i st os t u d yt h es y m b o l i ca r t i nc h i n e s e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n o v e l s w h i c hi n c l u d e s f o u r i n t e r r e l a t e dp a r t s :t h ef i r s to n ei st h ed i f f e r e n td i s p l a y m e n t f o r m so ft h e s y m b o l i c a r ti nc h i n e s e c o m t e m p o r a r v n o v e l s w h i c ha r e ”t h ew h o l e s y m b o l ”a n d ”t h ep a r t s y m b o l ”s t a t i s t i ca n a l i z a t i o na n da e s t h e t i cs t u d ya r eu t i l i z e d i nt h i sp a r t i nt h es e c o n dp a r tt h eu n i q u ee f f e c tc r e a t e db y t h eu s eo ft h es y m b l i ca r ti nc h i n e s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n o v e l si s t h o r o u g h l ys t u d i e d i nt h et h i r dp a r tt h es p e c i a lt r a i t so f t h e s y m b o l i c a r ti nc h i n e s e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n o v e l sa r e p r o p o s e d ,w h i c ha l s oi n c l u d et h r e ed i f f e r e n tp a r t s f r o mt h e a b o v et h r e ep a r t s ,t h ef o u r t hp a r ti sd r a w no u t ,t h ec r e a t i n g m e t h o d so ft h es y m b o l i ca r t ,w h i c hi st h ed e e p e s tf a c e to ft h e s t u d y ,b e c a u s e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p u r p o s eo ft h es y m b o l i c a r ti st oc r e a t et h es y m b o l i ci m a g e s ,a n dt od os o ,t h ec r e a t i n g m e t h o d sa r eo fi n d e p e n d e n tp o s i t i o n i nt h et h e s i s ,g r e a ta t t e n t i o nh a sb e e np a i do nt h en e w 2 肯岛人学倾l j 学位论文 s y m b o l i c a n a l i z a t i o na n di l l u s t r a t i o no fc h i n e s e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n o v e l s i no r d e rt od o s o ,t h e r e a r et h r e e d i f f e r e n tt a s k s 0 n ei st oi l l u s t r a t et h em e a n i n go ft h en o v e l s w h i c hh a v eb e e nr e a c h e du n a n i m a s o p p i n i o n o n e i st o a n a l y z e t h e s y m b o l i cm e a n i n go ft h en o v e l sw h i c hw e r e c o n s i d e r e da sm a t e r i a l i s mo rr o m a n t i c l i s m t h el a s to n ei st o i l l u s t r a t et h em e a n i n go ft h en o v e l sw h i c ha r ec o n c e a l e db y t h et i m ed u s ka n dd i s c o v e r e df r o mt h el i t e r a t u r eh i s t o r yb y m e o b v i o u s l y ,t h el a s t t w ot a s k sa r ev e r yd i f f i c u l t ,b u t t h e y a r et h ek e ya n dt h em e a n i n go ft h et h e s i s f r o mt h es t u d y ,1w a n tt od e m o n s t r a t et h eo l da n da l s o n e w i l l u s t r a t i v em e t h o do f s y m b o l i c a r ti nc h i n e s e c o n t e m p o r a r yn o v e l s i fs o t h ep u r p o s eo ft h et h e s i si sw e l l r e a c h e d k e yw o r d s :t h es y m b o l i c a r t d i s p l a y m e n t f o r m s a r te f f e c ta r tt r a i t s c r e a t i n gm e t h o d s “似花还似非花”论现代小说的象征艺术 引言 现代意义上的象征主义最早在五四时期作为异质性文学思潮冲 击中国文坛,为中国作家开辟了崭新的视野,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 了现代作家的艺术思维、审美方式和文学价值取向。在中国现代文 学3 0 年的历史实践中,可以清晰地捕捉到一条连绵不绝的象征文学 创作的线索。但政治上“极左”思潮对文学的介入,逐渐使现实主 义的典型化理论成为文艺学。| i 最高、最根本的理沦范畴浪漫主义 只有加上“积极”的限制词,才有可取之处象征则完全排除在观 照视野之外。直到新时期开展了思想解放运动,象征“禁区”才逐 渐得以打破。但这一过程是缓慢的,直到8 0 年代中期,中国最权威 的文艺理论教科书“还完全剔除掉象征的内容,把创作方法仅限于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推崇的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 相结合的作品( 又称“两结合”) 。 就象征研究的现状来看,虽已取得可喜的成果,并不断开拓深 化但偏重于象征性诗歌研究,对小说的象征观照远为不够,多局 限于单篇作品的分析,缺乏史的综合宏观把握,而小说已成为2 0 世 纪以来最重要的文体类型,对它的忽视显然不利于文学的总体研究。 尤其是对于现代小说,由于以往多被贴上“现实主义”的标签,在 人们的头脑中已形成了稳固的思维定势。西方各种文学理论和批评 方法的涌入,对打破传统的思想观念确实大有裨益,但冰冻三尺非 一同之寒,它催生了土壤表层的花草,但在深处还是板结的生土。 在观照现代小蜕时,现实主义仍然足最权威的评价尺度与标准,织 征方法仍未被给予充分重视。 文学研究是不断“去蔽”( 即叩问真实) 的过程,体现了人对 世界和存在本真面目的不懈求索;文学研究也是一个历史性过程, 研究者总是处于一定的历史境遇中,受社会环境、时代思潮、个人 修养等限制在“去蔽”的过程中又对某一方而进行自觉或不自觉 的“遮敞”形成文学研究中难以避免的“暗影”。在当i l i f 文化语 5 童曼查兰塑:! :竺丝丝苎 一 境下,从象征的视角对现4 - q d , 说进行观照和研究,对许多已有“定 论”的作品做 新的闸释和解读,虽然可能会有新的“遮蔽”,但 无疑是构成“真实”的另一个侧而,也有利于打破现实主义定于一 尊的局面,丰富文学理论和创作成果。这不但是方法论的转换,更 是深层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课题试图对现代小说重新进行史的象 征观照。因象征研究的三维是作者、作品和读者,就作者方面来说, 涉及到织征创造的问题,而具体感性形象是象征创造中最主要的问 题,是缘征艺术技巧要驾驭的主要对象,它决定着象征的成败,对 它的研究是象征观照的起点和基础,所以本课题要解决的一个重要 任务就是现代小说象征如何被创造并显示出来的。就读者方面说, 重在对现代小说的象征解读与重新阐释,这种解读包括三部分,一 是学术界已达成共识的具有明显象征性的小说;一是原认为由其他 艺术方式创造出来的小说,但实际可以进行象征解读的:一是为历 史所遗忘和湮没、而由笔者在阅读巾所发掘出来的若干作品,显然, 后两部分是本文的难点所在,也f 是其意义所在。就作品方面浇, 则婴研究现代小沈象征的表现形态与艺术效能,通过对象征创造与 表现形态的研究,可以与西方进行比较,探索中国现代小说象征的 艺术特质。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共阅读了1 2 0 0 多篇现代小说,对进入研究 视野的作品对象,采用了相对严格的选择标准。力求按照象征内涵 婴求和艺术标准进行操作。标准本身是客观的,但山于研究者阅读 视野的拘日j | 、把握能力的有限及个人审美取向的介入,难免会在作 品选择和分析上具有主观性。这里与其说是提供了问题的答案,毋 宁说是提出了可资思考的线索和开端。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倘能为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观察视 角,指出一种可行的解读方式,作者的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甚或 能对当代文学创作和理论发展提供可资参考的线索或批判的靶子, 这已是期望之外的收获了;至于深层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突破和 6 “似化还似1 f 化”论现代小说的豫征艺术 转变不能毕功于一役,因为文学的建设与思想的变迁是一个漫长 的积淀过程,所以这也并不是本课题所能承担了的。 鉴于象征是一个极为含混与暧昧的名词,它经常出现在哲学家、 美学家、语义学家、心理学家、宗教学家等各类人士的笔下,本文 拟在相对严格的意义上来使用,因为“一个术语的泛化,势必导致 这个术语失去科学价值”2 。在界定其意义之f 】 ,有必要对象征和象 征主义进行区分。我认为,作为己形成共识、为大家广泛接受的概 念,象征主义应在其原初涵义上使用,专指兴起于法国十九世纪下 半期在艺术上、特别是文学上的一种主义,它是一种文学流派,不 能和象征混为一谈,虽然其对文学本质的特定理解、其特殊的反映 世界的艺术方式极其文本结构特征,均超越了具体的时代而具有某 种普遍性的文学理论特质。 对象征这样复杂而暧眯的名训,我们很难给予简单的定义,“似 如一定要这样做的话。徒然是制造一些更为抽象的名词来代替一个 抽象名词而已,一些也不能有助于吾人的了解。“”单纯从艺术技巧 上讨论象征不啻于管中窥豹,对它的理解涉及到文学作品的结构形 式、艺术功能、审美本质和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 当代美学家j h 兰德尔指出:“结构是一切意思和意义的基 础,所以,没有结构,任何东西都升i 存在,都不可以设想”。“文学 作品就是一个媒介材料的复合结构体,其核心是所塑造的艺术形织, 它以物质媒介为载体,以深层意蕴为灵魂,是连接二者的媒介和桥 梁,不同的媒介物导致了不同的创作方式,如写实方式的典型形缘, 象征方式的象征形象等。我们可在典型形象与象征形象的比较中来 把握后者的特点:典型形象是一种个性化形象,它直接包含着一般、 普遍,强调在保持形象个性的i j l 捉下,搦示时代纳、社会环境的及 某一人群自身的本质特征,这种本质是埘事物的抽织,是人的理性 思维从众多的偶然现象中抽取u 来的必然性,更多具有认知意义; 而象征形织则是某种特定情感、j l ! i 怨、意念的“客观对应物”,它通 过具体感性的形式指向一种宏大、深邃的凿遍意蕴,需婴诉诸主体 7 青岛大学项士学位论文 的想象力和情感才能把握,更多的是启示意义和隐喻作用。 山此可见,蒙征承载着生成文木超越性意义的深层结构的艺术 功能,它生成于文本的物质层面,又以本身的喻指性功能暗示着一 个广大、幽深的观念性世界。同时它也昭示了象征性文本的审美本 质,即具缘性与喻象性的统一,立足于具体感性事物同时又不满足 于纯粹具象的摹写,而上升到喻指的超越性层面,它反映的是人类 借助于具体可感的现象世界探究无限而超越的本质世界的思维能 力,依赖于心物相似的一致性,建立起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情与 景的象征对应联系,在实际上并不相关的现象中寻找出相似的同构 联系。同是主观认知客观的纂本思维模式,象征思维与再现思维、 理想思维是不同的,再现思维强调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认知,理想 思维则是对未发生的事物在头脑中的构想。 为避免无谓的概念上的纠缠,本文回避“象征主义小说”“象征 小说”“象征性小说”“象征化小说”等提法,因为怎样称呼、命名 一个事物或现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其内部结构进行研究,揭示 其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新质和特点。 8 “似托还似1 f 花”论现代小说的象征艺术 现代小说象征的表现形态 对象征表现形态的划分,学术界已进行了大量研究,许多学者 提出很多极有见地的看法,如余秋雨在艺术创造工程“中对象征 进行了精到研究,把文艺缘征归纳为四利t :符号豫征,寓苦缘征, 本体缘征和氛围织征。南帆在论小说的象征模式“中,把象征 分为“意象的象征”、“整体的象征”和“变形”三种模式。林兴宅 在象征论文艺学导论。”中认为,艺术审美范畴内的象征主要有 比喻性象征和表现性象征两种,并指出前者不是真正的象征,后者 才是审美意义上的象征。他们的见解主要从象征的内容、性质出发, 如果回到现代小说领域进行实际考察和具体辨认。那么,我们可以 发现象征在现代小说的外观和形式上体现为多种具体形态。在这一 部分中,我们将对这些表现形态作些较为具体的界分和论析。 ( 一) 整体象征 整体象征指的是笼罩整个艺术世界的象征,是作者总体构思的 聚焦点。小说中的象征涵义来自形蒙体系的整体,其全部描写内容 依仗自己的结构,熔铸成一个定向而不定量的象征实体,或者悦, 作品的整体寓意是经山一个象征性的形象体系而获得实现的。作家 在小说中描写的现象本体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其丰厚意味的表 述是这本体正面完成的,作品从整体上来隐喻文本的意义。 在对现代小说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后,我们可以辨析出“整体的 象征”具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是形象整体在于暗示一定的哲理, 一定的观念:一是形象整体所寄托的是一种情感,一种意绪我们 把前者称为哲理或观念的整体致征,把后者称为情绪的整体象征。 虽然二者难以做出泾渭分明的截然划分,但从审美意味、创造方式 和表现形态上都有所不同。 1 、哲理或观念的整体象征 9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这些小说通常拥有一个圆满自足的形象体系,形象自身的内在 逻辑规范着形象的演进,但是由于形象体系后面所拖拽的象征涵义, 这些小说因而不同于情节化小说而具有了双重意义,读者可以根据 形象体系的暗示趋向而作出远在形象之外的联想,从而通向象征的 涵义而且,这些象征涵义还将返身从索材提炼到叙述方式上微妙 地约束着作家这种象征是一种更深刻、更复杂、更难驾驭的象征, 它以作家自己的发现,建构一个平实的世界,来与世界本体对应, 从而把艺术世界里的一切,从总体上隐喻整体世界。在这些作品中, 有时本来是无足轻重的题材,也会因为这种象征涵义而赢得重大的 艺术价值如王统照的雪后、沉思、微笑等作品为他赢得 了长久的文学声誉,显然并不是因为这几篇小说在艺术上已达到多 么成熟的地步,而是因为它们通过象征的途径成功地演绎了作者 “爱”与“美”的人生观如雪后写的只是一个五、六岁的儿 童,在河边用雷筑了一座晶莹的小楼,并为自己的创造感到骄傲 但是这座雪楼却被军人的马蹄和皮靴践成污泥。从现实主义角度考 虑,写的只是平凡小事,但从象征角度着眼,它暗示的却是残暴毁 坏了世问的美与爱的深刻哲理。 在考察现代小说的整体象征时,我们常有这样的疑问:一些小 说到底属于整体象征抑或情节模式? 这两者之间相近的特征往往令 人难以分辨,因为就形象体系来说,整体象征竭力维持形象体系本 身所特有的色泽、光亮和气息,在尽量赋予形象体系以深刻的象征 涵义时,作家仍把形象的生动圆满作为不可放弃的最后界限,而非 由某种哲理、观念图解形象。可能这样一个原则有利于最后裁决: 如果摈除象征涵义而仅仅视为情节模式,那么这些小说的深度与艺 术价值都将黯然失色。以张爱玲的封锁为例。它写的是在封锁 的时问内,困在电车上的两个小人物暂时释放了被压抑的人性,产 生了短暂的恋爱,而封锁一旦结束,两人的故事也就此完结。小说 之所以产生了整体象征的效果,在于结尾处用力的一笔以爬来 爬去又爬回窠里去的乌壳虫意象,象征人类的处境与命运:人是孤 l o “似花还似非托”论现代小说的象征艺术 独的,人与人的心灵被有形无形的封锁隔丌了。有形的封锁中,人 与人的情缘不过是臆造的幻想曲;有形的封锁解除,人们又陷入无 形的封锁,他们仍然是陌路人,连一点沟通的幺j 想都不再存在。假 如将封锁当作普通的情节性作品来看,我们能从中领悟到什么? 抽取掉象征涵义,它所描述的,不过仅仅是一个不够香艳的婚外恋 情故事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小说的整体象征竭力坚持了形象的具体与 生动,甚至保留着情节式的完整事件过程,但是,象征涵义的显示 仍然潜在而有力地影响了小况的叙述方式:作家要尽量避免事件过 程的精雕细刻与曲折复杂,使读者不至于过分地纠缠于具体细节而 迅速发现总体的暗示方向,从而感悟到形而上的象征涵义。因此, 我们可以发现,尽管在现代派作家如徐舒、无名氏等人的笔下,也 想要表达深层的象征意蕴,但由于作家过于注重情节的传奇性与戏 剧性,使得作品过分执着于形象层面,阻碍了读者对深层意蕴的挖 掘与领悟,即使作者在作品中不断对象征含蕴进行导引,也终究难 以达到象征涵义从形象体系中自然浮现的效果。 情绪的整体象征指作品的象征结构不是通向哲理或观念的蕴 涵,而在于激起或唤醒某种情感或意绪。其整体格局仍足一个庞人 的象征体系,有的虽有写实的情节、故事或人物,也只是作品的物 质外壳和框架;有的则无具体的情节,仅是某种感觉或情绪的连缀, 整个作品就在这种贯穿始终的象征情绪与气氛中进行。作者常通过 对背景的淡化,设置有蒙征意味的场景、人物来建立这种氛围,如 要表现人的孤独,可设覆一个黄昏无人的海滩;要表现人的迷茫彷 徨,就可能出现一座巨大的迷宫式的长满荆耕的公园。实际上在这 种图式或图景背后,可能是作者自己用理性无法表达的某种情绪。 这种氛围是经过作家主体意识观照的,是作家调动各种艺术手段为 配合表达自己的意绪而特意设置的,它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抽象性。 在田涛的荒中可以看到这种审美取向。作品没有具体情节, 是一首象征诗一般的乡土悲歌。它环绕一棵佝偻朽烂的古柳展示了 童璺查兰婴主堂垫丝苎 一 一幅荒原图景:古柳旁苇草丛生的荒沟是军阀混战的战场,常有鬼 魂出没,一只女尸在腐烂:古庙甩,古稀之年的老太婆祈祷远出从 军的儿子早同归来;一对鸟雀叼着女尸肉去m 养雏雀,雏雀却被顽 童摔在地上,被行人踩碎,又被苍蝇蚂蚁蛀蚀了:雄雀在暴n , n 中 寻雏不知去向,雌雀在悲鸣中死去,被割革的孩子用镰刀抛进苇 塘如果说古柳象征着农村社会令人触目惊心的破败和荒凉,雀 之家族也意在象征生命在飞来横祸面前的无助与无奈,它们和人类 社会互为背景,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借这种象征氛围,作者要表 达的是生命的无常感和荒芜感。 2 、情绪象征 情绪象征有时遵循情景之间的对应原理。可以发现,一些特定 的意象景物似乎同某一类型的情感和意蕴默契地遥相呼应,比如对 月伤怀,日菩思归,登高怀古等,一套意象系统一旦出现,一种与 之相对应的情绪便油然而生。如黑色与夜晚一般让人体会到恐惧与 死亡,张天翼的黑的颤动、黑的微笑中,对夜与黑作了淋漓 尽致的描绘,便象征了一种莫名的对死亡的恐惧与绝望的情绪,依 据情景对应的原理,读者很容易:i l i 捉到这种情感。 但是当我们详细考察现代小说中的情绪象征时,就会发现这个 原理是无法精确地破译象征的涵义的,因为情绪的蒙征更多地包含 了作家的瞬间灵感或独特的情感经历,这种个性化的特征使我们往 往很难以完全遵循情景对应的普遍原理来辨认象征涵义。比如端木 蕻良的鬻鹭湖的忧郁中那轮“红澄澄的月亮”,把湖畔的一切都 变得臆胧瑰丽,充满了诗情画意,好象是一种忧郁美的象征,可以 作者在对人们生存的艰辛作了刻画后,月亮那“狠忒忒的红”则给 入恐怖、悲凉的感觉,成为血迹斑斑的人生的映证。j ;l :f 红的后花 园中所写的后花园自然、热闹、活泼,而读者所体验到的却是人 生的无奈、扭曲、空幻、寂寞与黯淡。 在整体象征性的小说中,象征起着涵盖一切的作用,其象征性 形象所带来的韵昧、气氛充盈整个作品,象征寓意成为作家宏观把 1 2 _ 一 “似花还似非花”论现代小说的象征艺术 握创作题材的思维中心,正如李陀所说的,在这种作品中,“象征不 仅仅是一种手法,而且是人类艺术地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幅 ( 二) 局部象征 局部致征是作家所运用的一种创作手法和艺术技巧,它能够对 作品的描写意义的起到凸显、点醒作用。这种表现方法基本上可以 保持艺术形象的清晰轮廓和生活特征,并且,在艺术形象的某一局 部所寄寓的象征往往具有以小见大、探索生活本质的功能。它可以 为多种创作方法所吸收、采用,如在整体象征性作品中,它作为特 征性手法而出现,在现实性、浪漫性作品中则作为一种表现方法而 小现。也就是说,象征固然要通过象征手法来体现,但使用了象征 手法的作品未必能达到缘征的品格。我们可以随便举出很多例予。 比如,鲁迅的药是一篇采用了主导象征意象和提示意象的作品, 但它是一篇现实主义的杰作,夏瑜坟上的花环,使小说的氛围增添 了一点亮色,使用的是象征手法,但还不能说这篇作品是象征性小 说。因此可以看出,在现代小说中,局部象征性的作品数量远远超 过整体象征性的作品,这里拟分几种形式做些简单介绍。 1 、细节象征 细节象征指的是作品的某些细节描写具有象征意义,它将某些 富有象征意义的细节加以放大、引仲,以此来暗喻艺术形象的内涵。 它一般要服从作品整体的意义或题旨,使之显得更为具体丰富,但 有时也可游离整体旨归而造成摇曳多姿的效果。这在现代小说创作 中是大量存在的。 在现代作家笔下,细节缘征最多表现为事物的象征,作家运用 提示意蒙常可达到这种艺术效果。如王两彦的风雪,写风雪中五 个乘客搭一辆破烂的货车,各自赴他们的目的地,采用的是写实手 法,但文中出现的在路上狂奔的“黑狗”的意象,却提示了这样的 象征意味:人生的形态各有不同,正如狗的遭遇不同:人们在生活 1 3 宣些盔兰堡主兰垡笙苎 中疲于奔命,回头时已奔过血迹斑斑的路,也许等到倒下时才会思 量活着的意义和目的。罗黑芷的无聊中被鞭打着赶路的“山羊” 的意象,不妨也可看作是人类的象征:人生似乎就在吃里打转,生 活的意义似乎就在于这件事,正像山羊被鞭打着仍不忘啃吃几口路 旁蒙尘的草。另外如鲁迅笔下的“陈年流水簿子”、祥林嫂给土地庙 捐的“门槛”、闺土挑出的“香炉”、七大人手中的“屁塞儿”、茅 盾子夜中的“太上感应篇”、眷蚕中的“小火轮”和“赤膊 船”、废名、王西彦、i i 涛等人笔下的“竹林”、“桃园”、“古柳”、“杨 树”、吴组缃的天下太平中的“一瓶三戟”、萧红呼兰河传 中的“大泥坑”和“后花园”、看风筝中的“风筝”、侣伦黑丽 拉中英国感伤诗人道生的“诗集”和黑丽拉迷人的“黑色服饰”、 师陀马兰中的“马兰”等等。 细节象征的另一表现形式是事件的象征,以某个细节性事件暗 示某种 l l 想情绪,如果脱离习f l f i :,到 物小身叮能淡刁:上彳r 十织自e 性, 这种特点使其区别于事物的象征中事物本身町以敞发出浓郁的象征 气息。如鲁迅在风波结尾处,推出触目惊心的特写镜头:七斤 的女儿六斤按祖传老例裹上小脚,一瘸一拐捧着补了十八个铜钉的 旧碗做家务。这一事件富有象征性启示:短暂的“风波”之后,充 满血泪的农村社会生活没有任何改变,仍在不堪设想地继续。靳以 别人的故事中写抗日军人黄大勇无奈按手印让妻时,恰巧见一 只结网的蜘蛛断了丝掉在地上,被那只作为礼物的大公鸡一嘴啄掉 了。这一事件实际象征了黄大勇整个家庭变放。穆时英夜中写 一个在舞场上到处找鼻子的醉鬼,颠三倒四地宣称“我的家在我的 鼻子里边,今儿我把鼻子留在家里,忘了带出来了”,暗示在醉生 梦死的都会生活中,人丧失了自我的价值,找不到自身的归宿。如 果撇开事件的话,“破碗”、“蜘蛛”、“公鸡”、“鼻子”就谈 不上有何象征意义了,其意义是以事件为依托的。 细节象征还有一种表现形式,即人物的象征。如狂人f i 记 中的“古久先生”,织征糟承袭了儿千年封建道统的腐朽而反动的 1 4 “似花还似非花”论现代小说的象征艺术 封建势力。茅盾虹中的梅女士被取名为“行素”,隐含她我行 我索向i j 冲”的位愆;路巾的主人公名为“火传薪”- 取义 于戊予m _ l :“传火于薪,后薪继前薪,薪不尽,火也终一;灭 也。”田象征革命火种相传不灭,人物最终走上革命道路。老舍的 “赵子日”取的是百家姓的首姓,并取儒家经典论语第一 章的开头两字,在讥讽中带有象征性。陈铨革命的前一幕中, 凌华是情与美的象征,衡山是理智与事业的象征,前者对后者的胜 利印证着作家以美为人生真谛的追求。穆时英的夜中的舞女茵 蒂,乃“烟蒂”的谐音,只供一时的刺激之用,用后就弃之于尘埃, 这是她作为舞女的生涯、命运的象征。另外如子夜中的吴老太 爷、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莫须有先生传中的“莫须有” 等。 2 、局部的氛围象征 通过某些环境、气氛的象征描写,赋予形象以象征色彩,这也 是常见的方式,它创造的是一种局部性的氛围象征。这些象征性的 氛围描写,不同于传统的艺术处理,它除了特定情景对形象塑造所 起的衬托、渲染作用外,还在于通过对枣物的象征义的引伸来 i j 析 人物的隐曲的心理感情,从而使艺术形象在象征化描写过程中获得 整体美感。作为一种局部性的艺术技巧,它在作品中具备一定的独 立性,其象征意义在于起渲染烘托或使作品的某一局部包含某种象 征意义。 氛围象征是经由对自然景象、景物、事物或情绪的描绘来达到 的。鲁迅在孤独者水尾处写“我”参加魏连殳的入殓仪式后 怅然走在回家的路上,感到“耳朵中有什么挣扎着,久之,久之, 终于挣扎出来了,隐约象是长啤,象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 中啤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作者的伤感、悲愤、同情的 情绪在关于“狼的嗥叫”的象征描写中得到了有力的宣泄,它是魏 连殳孤独、痛苦、绝望的灵魂的外化和寄托,营造了一种惨痛而沉 重的氛围。艾芜山峡中写盗贼们为免累赘,深夜把受伤的同伙 1 5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抛进江里,第二天清晨,“峡里面,到处都流溢着清新的晨光。江 水仍旧发着吼声,但却没有夜来那样的怕人。清亮的波涛,碰在嶙 峋的石上,溅起万朵灿然的银花,宛如江在笑一样。”这氛围同 作品的情节、事件、场景、人物描述形成鲜明的反差和对比,让人 体会到一种更深层的生命韵残酷。另外像郁达夫的银灰色的死 中对灯影、月色、寒风的描摹,巴金月夜中的景物描写,蒋牧 良霄中对闪电、霄声、风雨的刻画,端木蕻良的常鹭湖的忧 郁中对月亮、大雾的描写等等,都具有局部氛围象征的作用。它 们有的与作品的基本格调相融合,有的与作品的意义互为映证,有 的则主要暗示事情的变化和人物内心感受的波动。这些作品不属于 全然象征性的作品。其间的氛围渲染,其象征意义是内向的,服务 于作品自身的一些描写。 3 、题目的象征 在考察现代小说时,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现代作家 特别喜欢用具有象征涵义的题目来命名他们的作品。这一点不但在 整体象征性的作品中是如此,在许多现实主义作品中表现也极为突 出一从茅盾和巴金这两位现实主义大师的作品更为常见,他们都少 有纯粹象征性的作品,但他们的作品题目却颇具象征色彩。 先看一下茅盾的作品:蚀用日蚀月蚀象征黑暗对光明的暂 时遮掩虹 借希腊神话象征走出黑暗王国之后的绚丽与幻美, 作者在致郑振铎的信中便指出:“虹是一座桥,便是春之女神 由此以出冥国,重到世间的那一座桥;虹又常见于傍晚,是黑 夜前的幻美,然而易散;虹有迷人的魅力,然而本身是虚空的幻想。 这些便是虹的命意:一个象征主义的题目。”“子夜及其 原题夕阳,象征义也一目了然,暗示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黑暗 和民族工业的前途黯淡。霜叶红似二月花改动了杜牧的诗句, 象征早期似是而非的革命者。 我们在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中,也可看到题目的象征性。“家” 相比之下显得比较平实,指封建家族高公馆;“春”则象征了希望, 1 6 “似花还似非花”论现代小说的簟征艺术 从高淑英这个冲出家门的新女性满怀豪情的话语“春天是我们的” 便可得知:“秋”则象征高公馆如秋风残叶样地完结了,“并没 有一个永久的秋天。秋天过了,春天就会来的”。“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 中间镶入短篇雷) 几个题目,都属 “雨”字部,以天气征象来象征各篇的意境气氛和人物性格。 另外,萧乾也常用标题的象征暗示儿童视角里的人生感受小 说篱下象征“寄人篱下”之意,短檐则取义于“既在矮檐 下,怎敢不低头”,仍是苦难人生的象征,落日以太阳的陨落 暗示母亲的死。靳以的秋花则以秋花象征进步青年出狱后生命 的凋萎,其续篇春草的象征意,在秋花结尾处已有暗示: “当着春天来到的季节,他的坟上生出了细细的青草。”象征生命 和希望的存在。滕固的银杏之果,题目象征的是对幸福的追求 和幸福的转瞬即逝。 以上对现代小说象征的表现形态的进行了简略的考察。虽然研 究工作的最终目的并不在于知道现代小说中哪些作品、人物、形象、 背景是象征的,而在于历史主义地从现象中抽译出可资借鉴的经验。 然而,对这些基本事实进行考察,毕竟是研究工作得以进展的必不 可少的一步,对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现代小说象征的艺术效能和艺 术特质也是大有裨益的。 1 7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现代小说象征的艺术效能 在对现代小说象征的表现形态进行考察之后,我们可以转而对 现代小说象征的艺术效能进行研究:象征作为艺术把握世界的方式 和一种艺术手法,在现代小说中到底具有何种艺术作用和艺术价 值? 它的成败得失和意义大小,怎样才能做出明晰的判断? 对读者 而言,象征解读的价值和魅力何在? 自新时期象征研究“解冻”以来,人们意识到“那些具有比较 长久乃至永恒的艺术魅力的作品,虽然也常被典型化的理论加以解 释,但其实却分明包含超越这一理论规范的更深意义的东西”。“” 开始重视对象征的研究,试图给其正确定位和客观估价,充分认识 其艺术价值和艺术作用。在思想观念上,经历了从政治( 社会) 学 到以文学的眼光来研究问题的发展过程。在研究方法上,由零散的 散点透视到纵览全局的综合分析,由表面的简单类比到深层本质的 比较剖析,由简单的归纳例证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深入开掘, 方法的运用愈见成熟。在研究领域上,由最早对象征诗歌、新时期 象征性小说的观照,发展为对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种文学 体裁的蒙征研究,并由鉴赏、批评领域向文学理论领域不断渗透。 成果是丰硕的,也显示了研究者不懈的探索精神和可贵的探索 勇气。但对许多问题的研究仅仅停留在表面或处于零散状态,未能 深入地进行系统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 真总结与反思: 第一,没有把握住象征研究的“度”的问题,导致了织征的“窄 化”和“泛化”。“窄化”表现在不敢或不愿承认某些具有整体象 征性的作品使用的是象征化的创造方式,而只把它看作是象征主义 的手法或艺术技巧;“泛化”则表现为把一切具有超越性的追求、含 蓄蕴藉的作品都看成是象征性作品,导致了“无边的象征主义”的 偏颇。对于严格的文学意义上的象征,还需要进一步规范认识,否 则只能足自蜕白话,无法进行学术对话。 1 8 “似还似吡化”论现代小说的豫征艺术 第二,对作者和读者进行象征研究的缺失。作者、作品和读者 构成了象征研究的三翼:作者构思中的象征思维,创作中的象征手 法;作品作为一个象征体其形式与意义的结合;读者接受中的象征 意蕴的理解与阐释。目前的研究只是侧重对作品进行象征解读t 而 忽视了另外两个重要方面。 第三,在作品解读方面拓展不够,观点重复较多。已有论者指 出,q 囡现代文学与象征主义的关系行三方面,第一足印迹方面有 明显联系的。主要指一些作家自觉接受了外国象征主义的影响;第 二是形迹方面不太明显的,但创作方面有明显的象征主义特色;第 三是很难找到形迹方面的联系,但在创作上确实与象征主义有应合 之处的。他认为前一部分现在研究较多,而后两部分还没有得到深 入研究。“2 在文学作品的重读中,也存在类似情况,有些作品的象 征性已为大家公认,现在重点要研究的是那些看不出与织征主义有 何关联,但确实具有象征因素的作讯。 象征研究中之所以还存在这许多问题,我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 人们对象征巨大的艺术效能认识不足,不能真正解放思想,把象征 看作是一种与写实主义对等的、同样具有强大艺术生命力的创作方 式。这里笔者希望通过对小说象征的艺术效能的研究,对这一问题 做一下具体探讨。 象征方式在小说的运用,能够达到无比深刻、丰富、新颖、独 特的艺术效柴,占有助于升华文本深层意蕴,极大地扩张和丰富作 品的思想含蕴,并以其形态的独特、陌生、颖异而具有更强的审美 刺激性,更能激发读者的创造性,引起阅读的兴味,唤起廖远深邃 的思想意绪。对于作家的创作而言,其思维方式、材料选择、创造 方式等各方面,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自觉的象征,即有意识地 运用象征方式凝聚思想情绪,一是不自觉的象征,即无意运用象征 而确实达到了象征的效果,不管怎样,运用这两种方式创造出来的 作品,都需经过读者有意识的琢征解读和积极的思维参与,才能最 终释放出深刻、丰富、新颖、独特的艺术信息。但因作家主体投入 1 9 童璺查兰堡! :兰垡丝苎 的差异、创造方法的区别、创造能力的高低,文本便具有不同的面 貌,象征意蕴也呈现出或显或隐的风姿,对读者积极的参与与创造 思维的要求也不同。 我们先来谈一下自觉的象征。在这乖 ,情况下,作家表现出两方 面的艺术追求,一是借助象征强化和升华本文题旨,二是凭借象征 方式的暗示性和隐藏性间接烘托文本的深层含蕴。它们在中国现代 小说中均有充分的体现。 在鲁迅的药故乡、茅盾的子夜神的灭亡、老舍的 猫城记、张天翼的鬼土日记等小说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作家 利用织征对主题的强化表现,这些作品中。象征的运用具有过于明 显的目的性,就象征的要求来说并不能算是成功的。但这并不意味 用象征强化和升华本文题旨不能创造出成功的作品,狂人日记便 是此类作品的翘楚。这篇被奉为新文学开山之作的小说,在象征方 式的运用和艺术效果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在当时乃至现在,都有 不少人对其象征艺术及效果作了大量的解读、分析和论证。很明显, 这是鲁迅所有意创造的象征,是为了改造“愚弱的国民”的精神, 推倒封建桎梏的“铁屋予“”。论者也多据此而把“吃人”解读为 象征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对人的肉体和精神的戕害。这种解读 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与作者创作的本意也基本是吻合的,而且我们 可以顺理成章地通过对小说的分析解读而得出这一结论:这篇小说 之所以能够使读者并不驻留于表层能指( 狂人非常态的、不规则的 意识流动) ,而是穿透表层能指达到深层的象征意蕴,一方面是由狂 人这一形织的高度符号化所致,另一方面是作者匠心的构思与有惑 的导引,如“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 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 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上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我也是人, 他们想要吃我了! ”这实质上已经明确地宣告了小说的象征意味 狂人的谵言狂语则把封建历史中的肉体吃人同封建仁义道德的虚 伪、害人联系起来,在其内心1 址界和外在世界之间形成交和感应而 “似化迁似俳化”论现代小说的豫征艺术 产生了对应象征的效果,于是“吃人”在这里具有了双重意指,在 实际意义上指肉体残害,在象征意义上指精神残害,表层的能指被 引向对封建社会本质做出概括的深层意义。可以看出,这种解读是 围绕着“反封建”、“思想启蒙”这一主题进行的,或者大抵无出其 右者,那么存在于解读者思维中的“f j i 理解”也即其接受背景 是对五四时期启蒙者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抨击,对个性解放、自 由意志的呼唤,这利i 前理解”在绝大程度上制约着解读者的阐释 思路,捆缚着思想飞腾的翅膀,使其不能从更超越的层面上进行思 考。倘若摆脱时代背景、作家意图等因素的拘囿,在当前文化语境 下对其作新的象征解读或可开掘出更深刻的思想蕴涵。笼罩全篇 的狂人恐惧、疑虑、焦灼、怕被吃而又痛悔吃过人的种种矛盾 心理,在更广大的意义上象征着一种普遍的社会关系和人类遭遇: 个体的人自被“抛”入社会中后,就再也摆脱不了“吃人”与“被 吃”的双重命运,找不到安身立命的安全的处所,总是处于一种焦 虑、恐怖、分裂的精神状态。这是现代意义上对人的处境、命运的 总体概括,已达到了对生命、存在的形而上思考的高度。狂人日记 之所以能经受时间的淘洗,在五四时代远逝之后仍能以巨大的魅力 吸引无数的阐释者,恐怕也在于它象征性地暗示了人类的这一生存 处境吧。显然,如果没有象征方式对文本内容的虚化,小说的思想 含蕴就不可能得到如此惊人的升华和深化。像司马长风所解读的那 样,认为其“太简陋”、“缺乏彩色和情调”、“粗糙”,“对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肥中级钳工试卷及答案
- 护理岗面试题型及答案
- 西医护理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脑梗影像诊断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东南亚跨境电商市场移动端应用与用户体验优化报告
- 安全培训矩阵计划课件
- 导游安全培训规范课件
- 安全培训真实感受课件
- 维护秩序靠规则+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2025年重庆b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ACLS-PC-SA课前自我测试试题及答案
- GB∕T 15089-2001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 班级自主化管理工作总结
- OTN技术概述PPT课件
- 昆虫标本制作-展翅(蝴蝶)
- 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
-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土壤水分分册
- 交通运输安全常识
- 1、人社部《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
- NRC-2012 猪的饲养标准Excel终极版
- 无线传感器网络说课.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