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论文)汉字字义与四字成语结构规律探索.pdf_第1页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论文)汉字字义与四字成语结构规律探索.pdf_第2页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论文)汉字字义与四字成语结构规律探索.pdf_第3页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论文)汉字字义与四字成语结构规律探索.pdf_第4页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论文)汉字字义与四字成语结构规律探索.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文以汉语与韩国语中所出现之四字成语为研究对象,以成语中 所反映的汉字字义与成语结构规律为研究目标,主要通过统计学方 法,针对特定类型四字成语的数量、比例进行对比分析,探究成语的 微观结构规律及成语的宏观传承一致性与上述规律的产生原因,构建 字义与结构间的基本规律公式,去推断汉语成语出现“迁移现象”的 大致时间及其原因和在“迁移现象”中出现变异的可能原因,以备进 一步研究之用。 根据上述汉韩四字成语特定类型的对比、分析结果所示,大部分 的四字成语类型结构存在一致性,不同的只是某一具体成语的表现形 式,而存在较大差异的类型则较少。探究其成因,即为具有悠久历史 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式一四字成语对周边国家文化形式曾产生巨 大的冲击,而韩国就是深受汉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之一。在相当长的 历史时期内形成了中国汉语向其扩散,并形成互为交流的“迁移现 象”。在上述“迁移现象”中汉语向包括韩、日等其他语言的“迁移” 是“主流”,反之,同样存在着“反向迁移现象”,则可视为“支流”, 而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地理位置、华夏移民等方面的因素。在汉 语向其他语言( 韩、日等) “迁移 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变异,即出 现了结构、语意等两个方面发生变化的四字成语,而造成上述现象的 原因在于地理位置因素、风俗习惯因素等方面的因素。 同时韩国语中的汉字四字成语是韩国人民在借用中国成语的基 础上形成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而韩国语成语、惯用语在其发展过程 中除了保持汉语四字成语固有特性外,为使该四字成语更为符合本国 固有特性,出现了一些变异,而这就是造成韩国语汉字四字成语、惯 用语与汉语四字成语不尽相同的原因所在。通过上述的学习和研究, 为两国政府及民间交流提供语言上的便利条件,为汉族学生学习韩国 语语言精华打下理论基础,为学韩语的外国人学习韩民族文化中所反 映出的精神实质找出一个实践的机会,而这也是本文作者分析、考察 上述问题,并努力研究此文的最终目的之所在 关键字汉字字义,四字成语,结构规律 a b s 仃a c t t h i s 髓s a yw i l lc h 0 0 c h i n 船e 觚dk o r e 趾觞t l l es m d 妒n g 锄b j e c t s i no r d 日t og e tac l e a r i d e aa b l o u t t h en l l e s t h a ta r cs h o w n i n 也e m e a i l i n g o f c h i n e 锄d t h e i d i o m a t i c 栅咖r c t h ee s s a y 硼l t a k e 也e 咖蛳n g m 劬0 do f s t a t i s l i c st om a bac o 曲极a n da n a l y z et h eq u a n t 姆a n dm t i o n o fs o m es p c c i a lf o u r w o r di d i o m s ,t og a i n 瓶i i g h ti n f ot h ei d i o m a t i c m l 锚i nt b er e s p e c tw i t h l em i c mi m 锄a ls t i u ( :t i l 工 e 觚dt h em a c m 鲫c c 雌s i v ec o h e r c n c ca n dt h ec a u s 鼹o fa b o v e m 曲t i o n c dl i n g i l i s t i c p h c n o m e n o n ,托di nt h en 1 髓n w h i l c 重ob u i l du pa 危n d a m e n t a l 白瑚u l a a b o u tm el i t e m lm e a n i n g 卸ds t 玎l c m r c ,t oc o n c l u d em e 缸e p e r i o da n d p o s s i b l ec a u s 鼯a b o u tm e 、啪s f o m d n gp h 曲o m 即o n o ft i l ec h i n e s e i d i o m sa i m i n ga tm 莉n gs o m e 如n h e rs t u d y i n g f mt h ec o n 心鹤t i v e 锄da n a i y d c a is t u d y i i l gi nt h es p e c i a lc h i n 舒e a n dk 0 r c a nt 0 u r w o r di d i o m s i ti sd e a rt h a tm o s to ft h ei d i o m sa m : a l w a y sk e 印m es a m es 锄j c t u r ew i me a c ho t h e b u tt h ed i 埔珊n c ei st h a t s o m es p c c i 丘co n eh a si 协o w nc x p r e s s i v ef o 衄,也a ti st os a mt l i es p o c i a l c h i n e s ea n dk o r e a n 幻u r _ w o r di d i o m ss e l d o mh a v et b ee v i d e n td i 丹秆e n c e | w h yt h i sp h e n o m e n o ni se x i s d n gi st h a tt h ec t l i n e s ec u l t u r ch 勰a 1 0 n g h i s t o r y删确o n a l f 0 加舾m ef o u 卜w o r di m o m sh a v eh a da 缸。r c h i n gi m p a c to nt h eo t h c ra s i 缸c o 咖t r i 雌c l l l m r e s 踟嘶d ,柚d s o u mk o r e ai sa m o n gm 锄i nt h e1 0 n gh i s t 嘶cp 耐o do ft i m e ,c b i n e h a v e 懿p d a l o t 锄o n go t h 口a s i 强c l l l t l l r 器,锄d t l l 衄g i v e n b i 曲t o n i n t e r - a c t i 叩a lp h 锄o m e n o no fm m s f o ml nm ec o u f o f 协m 虹b 邛匝n g , t h e 仃a n s f o mf b o mc h i n e t ok d r e 姐,j a p a n e s ea n do t h e rl 觚9 1 1 a g 鼯i s t h e m a i n 蛐n 昀m , w h i l e 恤e 佗v e r s c 订锄l s f o m i n gp h e n o m e n o n i s c o 瑚i d 哪c d 私l h eo 蜃;h 0 0 t i nt h c 仃a n s f b 咖i n g 丘d mc h i n e t oo m e r l 衄g i l a g 髓( f b r 眈锄p l e k o 舷i n j 印a n e 粕d 0 n ) ,d u e t o t h e 也c i o r s , 跚d h 勰g e o g r a p h i c1 0 c a t i o t i ,t r a d i t i o t i c u s t o m s ,恤e 佗a 陀s o m ef h c 虹o n a l c h 皿g c ,m a li st h ee h l e r 】;c n o f t h ef b 叶w o r di d i o m sm 砒h a v e 也c t r a n s 南m l e ds t l :嘶姐dm e a n i n g t h ck o 瑚nh 勰8 0 m ec h i n e s ef o u r _ w o f di d i o m s ,w h i c hi sav e f y s p e c i a ll i n g u i s t i cf o 咖m 砒w a sc o m i n gt ob e i n gi nt h ec o u r s co f 曲【c k o r 啪sd e v e l o p 眦n t 舳mt h e 西i n e s e h o w c 、,i nt l l i sd e v e l o p i n g c o u r s c a p a n 丘o mk 唧i n gt 1 1 ek o r e a ni d i o m sw i 血f o u r - w o r df 0 彻,t h e y a l s oh v es o m eh n do f c h a n g 鼯i no r d 盯t ok e e pa c c o r d 粕c ew i t hi t s0 w n c o u 曲矿sc h 蹦i c t e r i s 缸c s t h i si sa l t h em a i nf e 船o nw h y 也ed i f f b 啪c 嚣 h 坩舢t h ek 蝴n 锄dt h ec t l i n e s ei nf 0 眦州旧r di d i 咖sa 喇s d n g b y t h cc o n c 唧e d 咖蛳n g ,s o m eg o a l sc a nb eg o t ,f 0 ri n s t a n c c ,t oo 行醯s o m e l j n g u i s n c c o n d i d o n si 吐t l l e n 弛s 一掣w 矗捌n e n t a l a | 1 dc i v i l j 锄 c o m 咖n i c a t i o 邶t oo 缅暑ras o l i df o u n d a t i 如r h 狮”e t h n i cs t u d e n t st o s t i l d yt h ek o m 蛆,t 0o 断ap 船c t i c i n gw a yf o rt h es n 】d 咄l c a m i n gt h e k 0 1 联mt 0g e tad e e p 岫出稿t a n d i n gt h e 舒s e n c eo ft h es p i r i 协e m b o d i e d 丘0 mt h ek o r e a ne t h n i cc u l t i l f e a n da l lo f t h e s ea b ( ,v e - m e n t i o n o da 化也e a i m sa t w h i c h i 锄t a i 【i n g g r e a t 雒b r t s i n l i ss t i j d y i n g k e yw o r d s m n i n g o ft h ec h i 啷e ,f o u r 姗r di d i o m , s n l l c t u i a l 九l l e 第一章序言 第一节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作为一种简洁而形象的语言形式,成语历史悠久,数量事富,使用广泛, 是民族语言中的瑰宝,人民智慧的结晶,而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而恰当地使用成语, 则使我们的语言生活更加生动、丰富,正是基于以上诸多原因,才使成语无论其 本身,还是其文化内涵,都具有了更为积极的研究意义。现在无论是成语概念、 特性的研究。还是成语结构、类型的研究,抑或是成语文化、变迁的研究,都在 蓬勃地进行着,而本文作者也同样希望在诸多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上述研 究事业哪怕是献出一点微薄之力以不辜负师长的关心与期待。同时,本文以汉 语与韩国语中的四字成语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种语言成语结构特点及成 语文化的传承一致性特点。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韩国语四字成语,还是日 语惯用语,基本上都是出自汉语四字成语典故,同时在与本国文化接触与交融中 得以适应。 本文以成语中所反映出来的汉字字义与成语结构特点为研究目标,即以二 元对立为特征的汉语对偶句为对象,分析、考察前后相似内容反复出现的结构特 点,使之成为一种反复思维的均衡印象,提高表达效果。就词汇层面而言,基本 上使用“a i b l a 2 b 2 ”的四音节形式,四个音节均有其具体意义。而问题在于,上 述有汉字字义与成语结构规律的汉语与韩国语四字成语类型有哪些,汉语与韩国 语四字成语在特定类璎的比较、分析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形式、内容上基本一致的 情况,如果出现了,其原因何在? 如果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那么其原因又为何 呢? 根据前辈们的研究成果所示,韩国语中的汉字四字成语基本上是韩国人民 在借用中国成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而韩国语成语、惯用语在其 发展过程中除了保持汉语四字成语固有特性外,为使该四字成语更为符合本国固 有特性,也出现了一些变异,而这就是造成韩国语汉字四字成语、惯用语与汉语 四字成语不尽相同的原因所在。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本文作者试图通过统计学方 法,对特定类型四字成语的数量、比例进行对比分析,探究成语的微观结构特点 及成语的宏观传承一致性与产生上述变异的原因,构建字义与结构间的基本规律 公式。这也许是一次不甚成功的尝试,但是或许这也能为汉韩四字成语类型结构 的对比研究方式提供一条新的思路,而本文的作者同样坚信“w e - i 1 1h e wo u to f t h e u n t a i no fd e s p a i ras t o n eo fh o p e ”这样一则格言( 出自美国民权运 动家马丁路德金语) ,因为只要付出艰苦地努力,终究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同时,通过上述的学习和研究,为两国政府及民问交流提供语言上的便利条件, 为汉族学生学习韩国语语言精华打下理论基础,为学韩语的外国人学习韩民族文 化中所反映出的精神实质找出一个实践的机会,而这也是本文作者分析、考察上 述问题,并努力研究此文的最终目的之所在。 第二节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 在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后。本文主要从汉语与韩国语成语的数量 统计、汉语与韩国语成语的结构特征、汉语与韩国语成语的变异特征、汉语与韩 国语成语中所反映的文化现象等角度,参考、借鉴了中外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在 本文作者在阅读上述学者们的著作过程中,深感为弥补自身能力的缺陷而应继续 努力的必要性,为此对于上述诸多前辈对于本人在撰写本文过程中所给予的启发 表示感谢,同时在此也对本人导师所给予的谆谆教导一并予以感谢。 中国关于包括四字成语在内的汉语成语词典( 辞典) 的编写工作一直在活 跃地进行着,而中韩两国关于韩国语成语词典( 辞典) 的编写工作也在积极地进 行着。其中具有代表性且有一定知名度的汉语成语字典,即为何伟渔老师编著的 现代汉语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著的新华成语词典、北京 大学中文系编著的汉语成语小词典、王涛老师等编著的中国成语大辞典、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著的中华成语词典等。同样,具有代表性且有一定知名度 的韩国语成语字典( 辞典) ,即为李基问老师编著的俗谈词典、许何龙老师编 著的朝汉谚语分类词典、姜信道老师编著的朝鲜语成语谚语词典和朝 汉成语谚语词典、延边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著的朝鲜语成语辞典等。 准确地选定所要对比的汉语与韩国语四字成语,对于达成本文的研究目标具有重 要的作用,因此经仔细阅读并细致比较上述部分著作,最终选择了收词4 6 0 0 条 的汉语成语小词典和收词z 0 2 9 条的朝鲜语成语谚语词典作为蓝本进行 对比研究。 关于汉语成语的概念及其特性、汉语成语的结构特征、汉语成语中所反映 的文化现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也在广泛地进行着。在黄伯荣老师、廖序东老师主 编的现代汉语中针对汉语成语的概念及其特点做出了说明,其指出“成语是 一种相沿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而其基本特性在于其意义的整体性与结 构的凝固性。”而温端政老师在其所编著的汉语词汇学中也针对汉语成语的 结构特征问题做出了阐示,其指出“。二二相承是成语结构的特征。二二相 承有两个含义。一是不论语法结构还是语音结构都采用二二相承式;二是 语法结构虽然不是二= 相承式,但语音结构或习惯读音仍是。二二相承 式。成语,在结构上,有的相当于句子,有的相当于词组。在句中,可以独立成 句,或充当复句里的分句;多数是作句子中的某种成分。“在文化与语言( 论 文集) 中于延春从思想观念、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宗教信仰、文化 传统等方面对于汉语成语的文化涵义进行了说明,其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 子,反映文化,又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成语是语言的精华,是浓缩的文化。” 同时,关于韩国语成语的概念及其特性、韩国语成语的结构特征、韩国语成语中 所反映的文化现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也在广泛地进行着。在姜信道老师编著的 朝鲜语成语谚语词典的序言部分,针对俗谈( 朝鲜语成语) 给出了这样的解 释,其称“舍目o i 瞽创巳ic l i 季g 畲) i ) 廿叠艿 丑呈掣苫召创型讲窘刽旦呈 c 言o i 习卫鲁考到叫仝趔同i 型暑罕丑型z o | l 窖己i 跫台到删鲁聋g , 己i 型, 舍型暑暑管封阱”。而在太平武老师所撰写的 2 i i b i 趔0 1 曩 聋芎趔旦呈竿e i 芑王例型 ( 州g 早至召罟智一文中针对包括 四字成语在内的韩国语汉字词不同类型的结构特征及其成因等问题做出了阐示, 其指出“型旨 ) i 翟o l 吾弓0 10 州最 i 吲呈o 吾王旦| 蕾对u 丕趔旦i 营 ( u ) i 芒旦1 0 | 告爸里叫 型o i 卑 聋型斟珥召o 己| 卫至2 甜咖呈g 型豇 斟召o 型竿岜0 i 詈) 列毁卫 岜0 l 是咎e j | 训州至亡 i 普封o i 至聋暂习兰丑 召鲫o 对岂o f 亳) 习仝) l 王魏c 叮己 舟型g 型对呈吕 o i o f 矧趾考i0 1 骈壁趔剖蓍詈吲至烈丑日i 安营删王 戥旦d 掣翟6 1 日善田 呈烈c ”在太平武老师编著的趔o | 斟珥 到一文 中针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特别是成语中所反映的文化现象及其变异现象进行了 系统地阐述,上述文章不但对于汉语成语俗语的概念及其特性、韩国语成语俗谈 的概念及其特性、成语与民族意识以及汉字文化与成语俗谈的变异情况进行了分 析、说明,同时也指出“型酬告是彭g 丑型牟壁o l 丑刨普罡斟詈世9 6 鲁 爿譬呈州是封旦i 警卫2 型0 1 9 咎雹量季吾艿 卫趔o i g 邕理卫 罟旱虱兰 至色雹世 是骂警型旦i翟金型翟硎呈吕c 考i 珥丕笆吕 咎鲁 0 i 宝u 己 呈州仝趔卑 聋斟召o i l 刖呈己i i 罾耕盟崩型o l 身是虱罨刨丑异詈 已 0 i6 疑旦叫 己 岳珥召o i | d 早。 舍冒旦i 是封o 旦i 卺鬯o l 型咎e h l 丑召军型科硼型o i 蛙 f ” 在何寅老师,许光华老师所主编的国外汉语史中针对包括汉语成语在内 的汉文化的对外迁移史及其他文化向包括汉语成语在内的汉文化的反向迁移史 等内容,从历史的角度进行了系统地阐述,其不仅对汉文化对外迁移的相关时间、 具体史实、有关人物进行了详尽地介绍,同时也对其他文化对于汉文化的反向迁 移史做出了较为全面地介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著作中还出现了关于朝 鲜三国时期官方建立儒学教育机构及上代r 本借由百济国学习汉字、接触汉籍的 记载。同时,太平武老师在其所撰写的 1 1 日i 倒o | 斟召鲁盟旦呈旱日是 玉趔型对纠g 早至翟号召一文中针对朝鲜语接受汉字的时代进行了划分,其 把汉字对于朝鲜语的影响大体分为7 个阶段,分别是汉字流入期、汉字实用期、 正音文字与汉字混用期、新文明时期,日本语影响期、朝鲜语各自发展期、汉语 影响期等。 第三节本文相关研究方法 本文从成语的微观结构与成语的宏观传承一致性角度出发,对汉语与韩国语 四字成语特定类型进行统计。在此基础上,对中韩四字成语在同一类型所产生的 数量上的差异、比例上的异同,从语音、词汇、句法和变异以及文化角度进行分 析,并阐述其相关对应规律, 就微观角度而言,主要是针对汉语四字成语与相应韩国语四字成语分析语 音、词汇、句法现象。具体而言,就是采用对比研究法中的单向比较法,进行相 关特定类型的数字统计。本文以汉语成语小词典4 6 0 0 条词为语料,将四字 及其以上音节成语进行统计,以考察四字及其以上音节数的成语各自在全部汉语 成语中所占比例。在此基础上,以“a l b l a 勘”四音节形式的汉语四字成语为对 象,统计汉语四字成语的特定类型,并计算出其相关比例,以考察汉语四字成语 相关类型在全部汉语成语中所占地位。而韩语以朝鲜语成语谚语词典2 0 2 9 条词汇为对比基础材料,以。a l b l a 2 b 2 ”四音节形式的韩国语四字成语为统计对 象,以上述每音节所具意义为分类标准,对韩国语四字成语的特定类型进行统计, 并计算相关比例,以考察韩国语四宇成语相关类型在全都韩国语成语中所占地 位。在上述统计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中韩四字成语比例及差异性、异同性。 就宏观角度而言,就是针对上述微观角度所得的分析、考察结果,从汉语向 周边国家( 韩日) “迁移现象”,韩日问互为交流等方面着手,去推理汉语成语出 现“迁移现象”的大致时间及其成因和在“迁移现象”中出现变异的可能原因。 在这阶段中,主要采取对比研究法中的纵向比较法,分析考察在不同的历史时 期包括汉语成语在内的汉文化向其他文化扩散的“迁移现象”,同时分析考察其 他文化对于包括汉语成语在内的汉文化的“反向迁移现象”。在此基础上,推断 造成上述“迁移现象”的成因为何,如果在上述。迁移过程”中出现变异现象, 那么其原因又为何呢? 在上述微观、宏观研究工作结束后,综合上述对比结果、 考察情况等内容得出一个比较准确而科学的结论。 第二章本论 第一节汉语成语类型的量化分析 本文以汉语成语小词典为基础性研究材料。该词典共收成语4 6 0 0 条。 根据四字及其以上音节数成语的统计情况所示。其中四字成语共为4 3 6 6 条,占 总数的9 4 9 1 ,而其他音节数成语共为2 3 4 条,占总数的5 o 。( 见表1 一1 )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有比例均取至小数点后两位 汉语成语统计表( 若4 6 0 0 条) 成语类型成语数量所占全部汉语反映情况 成语的比例 四字成语4 3 6 6 条 9 4 9 1 汉语成语以四字为主 五字成语4 9 条1 0 6 较少 六字成语 4 4 条0 9 5 较少 七字成语4 1 条o 8 9 较少 八字成语8 3 条1 8 0 较少 九字成语 2 条略 相当少 十字成语1 2 条略相当少 十一字成语 o 条 0 无 十二字成语 3 条略 相当少 统计结果共4 6 0 0 条共1 0 0 以四字为主,其他为辅 袁卜1 ) 第二节针对汉语四宇成语特定类型的分析、考察 一、四字汉语成语的7 大结构类型 本文采取微观分析的方法,在上述汉语成语类型统计的基础上,以“a l b b 2 ” 四音节形式的汉语四字成语为统计对象,以上述每音节所具意义为分类标准,针 对汉语四字成语结构类型进行分类,并慎重选择其中数量相对巨大、特点比较鲜 明、类型更具代表性的汉语四字成语类型作为分析、考察的对象,即为“v 十n + v + r i ” 型结构、“a d j + n + a d j + n ”型结构、“n + n + n + i i ”型结构,“a d v + v + a d v + v ”型结构、 “之”字结构、“a d j + n + a d v + v ”型结构、“v + n + a d v + v ”型结构等7 大娄型。( 见 表2 - 1 ) 同时由于奉文篇幅所限,不能将汉语四字成语所有类型均加以分析,特提 取上述结构类型加以解析。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汉语四字成语是以四音节的形式出现的,也就是由四个 汉字组合而成的,在本文中则阻“a - b - b z ”的形式加以描述,其中“a l ”代表四 字成语中的首字,l ”代表四字成语中的第二个字,“a 2 ”代表四字成语中的第 三个字,z ”则代表四字成语中的最后一字。同样,韩国语四字成语也采用上 述“a l b b 2 ”的形式加以描述,其中“a i ”代表四字成语中的首字,“b - ”代表 四字成语中的第二个字,“a 。”代表四字成语中的第三个字,“b 2 ”则代表四字成 语中的最后一字。 汉语四字成语7 大结构类型 结构类型成语数量所占汉语四字成反映情况 语总数的比例 “v + n + y + n ” 7 2 0 条 j & 4 9 藩 数量巨大 “a d j + n 乜d j + n ”2 4 7 条 5 6 t 5 数量较多 “n 十n + n + n ” 1 1 5 条 2 6 3 数量较多 “a d v + v + a d v + v ”1 5 l 条3 4 5 数量较多 “之”字结构 1 3 3 条3 ,0 4 数量较多 “a d j + n + 8 d v + v ”9 0 条 2 0 6 数量较少 。v + n + a d v + v ” 8 2 条 1 8 7 数量较少 总体情况汉语四字成语总计4 3 6 6 条,其中上述7 大结构类型的 四字成语总计为1 5 3 8 条,其所占汉语成语总数的比例为 3 3 4 3 ,其所占汉语四字成语总数的比例为3 5 2 3 ,其中以 。v + n + v + n ”型结构的四字成语数量为最多。 ( 表2 1 ) = 、“v + n + v 十n ”型结构( 7 2 0 条) 其所占汉语四字成语总数的比例为1 6 4 9 ,同时又可分为前后语义同义、 前后语义类义、前后语义反义,前后语义递进等4 种类型的四字成语,其中尤以 递进型的四字成语为最多 ( 一) 前后语义同义的四字成语 其用公式“a l b l a 2 b 2 式”来描述,同时总数为6 8 条,其占该型结构总量的比 例为9 4 4 。 以“追本穷源”为例,“= ”为表示前后同义关系。 ( 音节层面) a l 与a z 同义,b l 与b 2 同义,b i 是a l 的受事者,b 2 是a 2 的受事者,a l b l = a z b z ( “= ”为表示前后同义关系) ( 音节组合层面) 述宾结构( v + 名词性成分) + 述宾结构( v + 名词性成分) = 并列结构 ( 两述宾结构的语步形成并列结构) 该类型的成语还包括藏垢纳污、藏污纳垢、装模作样、安家落户、出谋划策 等。 ( 二) 前后语义类义的四字成语 其用公式“a ,b l a 2 b z 式”来描述,同时总数为3 1 3 条。其占该型结构总量的 比例为4 3 4 7 以“成群结队”为例,“* ”为表示前后类义关系。 ( 音节层面) 粕一a 2 ( 表示前后类义关系) j b l 。b 2 ( 表示前后类义关系) ,b l 是 a 1 的受事者,b 2 是a 2 的受事者,8 l b l 一a 2 b 2 ( 表示前后类义关系) ( 音节组合层面) 述宾结构( v + 名词性成分) + 述宾结构( v + 名词性成分) = 并列结构 ( 两述宾结构的语义形成并列结构) 该类型的成语还包括翻箱倒柜、翻江倒海、闭关锁国、调兵遣将等。 ( 三) 前后语义反义的四字成语 总数为6 条。其占该型结构总量的比例为o 8 3 ,又可下分为2 类。 1 第一类,其用公式“a l b l a 2 b 2 式”来描述 以“开天辟地”为例, ( 音节层面)a - = a 2 ( 表示前后同义关系) b - 和b 2 相反,b ,是a l 的受事者,b z 是a 2 的受事者,a b - 与a 2 b 2 为前后语义反义关系 ( 音节组合层面) 述宾结构( v + 名词性成分) + 述宾结构( v + 名词性成分) = 并列结构 ( 两述宾结构的语步形成并列结构) 该类型的成语还包括翻天覆地、改天换地,欢天喜地等。 2 第二类,其用公式“a l b l a 2 b 2 式”来描述 以“赏功罚罪”为例, ( 音节层面) a l 和a 2 相反b l 和b 2 相反,b l 是a l 的受事者,b 2 是的受事者,a j b l 与a 2 b 2 为前后语义反义关系 ( 音节组合层面) 述宾结构( v + n ) + 述宾结构( v + n ) = 并列结构( 两述宾结构的语义 形成并列结构) 该类型的成语还包括趋利避害。 ( 四) 前后语义递进的四字成语 总数为3 3 3 条,其占该型结构总量的比例为4 6 2 5 ,又可下分为2 类。 1 第一类,其用公式。8 1 b l a 2 b 2 式”来描述 以“报薪救火”为例, ( 音节层面) b 1 是a i 的受事者,b 2 是a 2 的受事者,a 2 b 2 为a l b l 的目的 ( 音节组合层面) 述宾结构( v + n ) + 述宾结构( v + n ) = 连动结构( 两述宾结构的语步 6 形成连动结构) 该类型的成语还包括闭门思过、舍己为人、舍己为公、围魏救赵、舍己救人 等。 2 第二类。其用公式“a l b l a 2 b 2 式”柬描述 咀“养虎为患”为例, ( 音节层面) b l 是a l 的受事者,b 2 是的受事者,m b 2 为a l b l 的递进部分 ( 音节组合层面) 述宾结构( v + n ) + 述宾结构( v + n ) = 连动结构( 两述宾结构的谮步 形成连动结构) 该类型的成语还包括养痈遗患、因祸得福、睹物思人、积沙成塔、磨杵成针 等。 三、。a d j + n + a d j + n ”型结构( 2 4 7 条) 其所占汉语四字成语总数的比例为5 6 5 ,同时又可为前后语义同义、前后 语义类义、前后语义反义、前后语义递进、前后语义偏正等5 种类型的四字成语, 其中尤以类义型的四字成语为最多。 ( 一) 前后语义同义的四字成语 其用公式“a l b l a 2 b 2 式”来描述总数为3 8 条,其占该型结构总萤的比例为 l5 3 8 。 以“豪言壮语”为例,“= ”为表示前后同义关系。 ( 音节层面)a i i a 2 ( “= ”为表示前届同义关系) ,b t = b 2 ( “= ”为表示前后同义关 系) ,a l 修饰b 1 ,a 2 修饰b 2 ,a l b l = a 2 b 2 ( “= “为表示前后同义关系) ( 音节组合层面) 偏正结构( a d j + n ) + 偏j f 结构( a d j + n ) = 并列结构( 两偏正结构的 语步形成并列结构) 该类型的成语还包括闲言碎语、丰功伟绩、片言只语、深情厚谊、甜言蜜语 等。 ( 二) 前后语义类义的四字成语 其用公式“a l b l a 2 b 。式”来描述,总数为1 6 5 条,其占该型结构总量的比例 为6 6 8 0 。 以“碧水青山”为例,“m ”为表示前后类义关系。 ( 音节层面) a l m ( 表示前后类义关系) ,b l m b 2 ( 表示前后类义关系) ,m 修 饰b l ,修饰b 2 ,a l b l a 2 b 2 ( 表示前后类义关系) ( 音节组合层面) 偏正结构( a d j + n ) + 偏正结构( a d j + n ) = 并列结构( 两偏正结构的 语步形成并列结构) 该类型的成语还包括残山剩水、旁门左道、繁文缛节、名缰利锁、深知灼见 等。 ( 三) 前后语义反义的四字成语 其用公式“a - b t a 2 b 2 式”来描述,总数为3 务,其占该型结构总量的比例为 1 z 1 。 以“明枪暗箭”为例, ( 音节层菌) a t 和a 2 相反,b i 。b 2 ( 表示前后类义关系) 8 t 修饰b t ,a 2 修饰b 2 。 a i b - 与a 2 b 2 为前后语义反义关系 7 ( 音节组合层面) 偏正结构( a d j + n ) + 偏正结构( a d j + n ) = 并列结构( 两偏正结构的语 步形成并列结构) 该类型的成语还包括东鳞西爪、方枘圆凿等。 ( 四) 前后语义递进的四字成语 其用公式“a l b l a 2 b 2 式”来描述,总数为2 1 条,其占该型结构总量的比例为 8 ,5 0 。 以。一字千金”为例 ( 音节层面) a l 修饰b l ,a 2 修饰b 2 ,a 2 b 2 为a t b 的递进 ( 音节组合层面) 偏正结构( 形容词成分+ n ) + 偏正结构( 形容词成分+ n ) = 递进结构 ( 两偏正结构的语步形成递进结构) 该类型的成语还包括一日三秋、空谷足音、一纸空文、一板三眼、一目十行 等。 ( 五) 前后语义偏正的四字成语 其用公式“a l b - a 2 k 式”来描述,总数为4 条,其占该型结构总量的比例为 1 8 2 。 以“百年大计”为例, ( 音节层面) a i 修饰b h8 z 修饰b 2 ,a i b l 修饰a 2 b 2 ( 音节组合层面) 偏正结构( 形容词成分+ n ) + 偏正结构( 形容词成分+ n ) = 偏正结构 ( 两偏正结构的语步形成偏正结构) 该类型的成语还包括十年寒窗、弥天大谎、弥天大罪等。 四、“n + n + n + n ”型结构( 1 1 5 条) 其所占汉语四字成语总数的比例为2 6 3 ,其用公式。n l n z n m 式”来描述。 同时又分为7 种类型的汉语四字成语,其中尤以第l 类的四字成语为最多。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为更为恰当地表述该类型,其用公式“n m :m m 式”来 描述,其相当于上述的“a l b l a 2 b 2 ”形式,其中“n 1 ”相当于“a l ”,其代表四字 成语中的首字,“n 2 ”相当于“a 2 ”,其代表四字成语中的第二个字,“n 3 一相当于 “a 2 ”。其代表四字成语中的第三个字,“n t ”相当于“b 2 ”,其代表四字成语中 的最后一字。 ( 一) 第一类 其用公式“n t n m 式”来描述,总数为7 2 条,其占该型结构总量的比例为 6 2 6 0 以“冰天雪地”为例, ( 音节层面) n i 修饰f 1 2 ,n 3 修饰m ,n l n 2 和m 并列 ( 音节组合层面) 偏正结构( n l + n 2 ) + 偏正结构( n 3 + m ) = 并列结构( 两偏正结构的 语步形成并列结构) 该类型的成语还包括布鼓雷门、城狐社鼠、金科玉律、铜墙铁壁、布衣粝食 等。 ( 二) 第二类 其用公式“n l n 2 m n 4 式”来描述,总数为l 条,其占该型结构总量的比例为 o 8 6 。 以“规矩绳攫”为例, ( 音节层面) n 1 和m 并列,n 3 和并列n l m 和m 并列 ( 音节组合层面) 并列结构( n t + n 2 ) + 并列结构( n 3 + m ) = 并列结构( 两并列结构的语 步形成并列结构 ( 三) 第三类 其用公式“n l m m n 4 式”来描述。总数为3 条,其占该型结构总量的比例为 2 6 0 。 以“纨绔子弟”为例, ( 音节层面) n 1 和n z 并列,n 3 和m 并列,n l n 2 修饰n 3 m ( 音节组合层面) 并列结构( n i + 曲+ 并列结构( n 3 + n 4 ) = 偏正结构( 两并列结构的语 步形成并列结构) 该类型的成语还包括鬼蜮伎俩、衣食父母等。 ( 四) 第四类 其用公式“n m m m 式”来描述,总数为7 条,其占该型结构总量的比例为 6 0 8 。 以“梦幻泡影”为例, ( 音节层面) n l 和m 并列,n 3 修饰m ,n i m 修饰m m ( 音节组合层面) 并列结构( n - + m ) + 偏正结构( n 3 + n 4 ) = 偏正结构( 一并列结构、一 偏正结构的语义形成偏正结构) 该类型的成语还包括表里山河,规矩准绳、风云人物、膏粱子弟、金玉良言 等。 ( 五) 第五类 其用公式“n - m n s m 式”来描述,总数为1 条,其占该型结构总量的比例为 o 8 6 。 以“铁石心肠”为例, ( 音节层面) n l 修饰m n 3 和n 4 并列构成一词,n i m 修饰n ( 音节组合层面) 偏正结构( n - + n z ) 十并列结构( n 。+ m ) = 偏正结构( 一偏正结构、一 并列结构的语义形成偏正结构) ( 六) 第六类 其用公式“n l m m n 4 式”来描述,总数为3 条,其占该型结构总量的比例为 2 6 0 。 以“声色犬马”为例, ( 音节层面) n 1 、m 、m 、n 4 各自独立,且成并列关系 ( 音节组合层面) 四个单音节词构成一并列结构的成语 该类型的成语还包括魑魅魍魉、牛鬼蛇神等。 ( 七) 第七类 9 其用公式“n l n 2 n 3 m 式”来描述,总数为1 条,其占该型结构总量的比例为 0 8 e 。 以“米珠薪桂”为例, ( 音节层面) n 2 是n l 的补充、说明,n q 是m 的补充、说明,n i n 2 与m n l 并列 ( 音节组合层面) 述补结构( n l + n 2 ) + 述补结构( n 3 + n 4 ) :并列结构( 两述补结构的语 步形成并列结构) 五、“a d v + v + a d v + v ”型结构( 1 5 1 条) 其所占汉语四字成语总数的比例为3 4 5 ,其用公式“a l b a 2 b 2 式”来描述。 同时可分为a i a 2 同义型,a i 类义型、a i a 2 相反型、a l b i 和a 2 b 2 完全相反型等4 种类型的汉语四字成语,其中尤以a - a 2 类义型的四字成语为最多。 ( 一) a l a 2 同义型 总数为3 0 条,其占该型结构总量的比例为1 9 8 6 。 以。独往独来”为例,”为表示前后同义关系。 ( 音节层面) a 1 ( “= ”为表示前后同义关系) ,a 1 修饰b l ,同时a 2 修饰b a l b l 与a 2 b 2 并列 ( 音节组合层面) 偏正结构( 副词性成分+ v ) + 偏正结构( 副词性成分+ v ) = 并列结 构( 两偏正结构的语步形成并列结构) 该类型的成语还包括半推半就、大吹大擂、可歌可泣、能屈能伸、相辅相成 等。 ( 二) a l a 2 类义型 总数为4 2 条,其占该型结构总量的比例为2 7 8 1 。 以“耜制滥造”为例,“一”为表示前后类义关系。 ( 音节层面) a l a ( 表示前后类义关系) ,b - “b ( 表示前后类义关系) ,a ,修饰 b l ,同时a 2 修饰b z ,a l b l 与a z b 2 并列 ( 音节组合层面) 偏i e 结构( 副词性成分+ v ) + 偏正结构( 副词性成分+ v ) = 并列结 构( 两偏正结构的语义形成并列结构) 该类型的成语还包括旁敲侧击、零敲碎打、长治久安、相提并论、独立自主 等。 ( 二) a l a 2 相反型 总数为9 条,其占该型结构总量的比例为5 9 6 。 以“里应外合”为例,。m ”为表示酊后类义关系。 ( 音节层面) 8 l 与a z 相反,b t * k ( 表示前后类义关系) ,a i 修饰b h 同时a 2 修饰 b 2 ,a i b l 与b 2 并列 ( 音节组合层面) 偏正结构( 副词性成分+ v ) + 偏正结构( 副词性成分+ 、r ) = 并列结 构( 两偏正结构的语义形成并列结构) 该类型的成语还包括明争暗斗、明察暗访、少见多怪、东张西望、东拼西凑 等。 ( 三) a l b l 和a 2 b 2 完全相反型 总数为1 4 条,其占该型结构总量的比例为9 2 7 。 以“深入浅出”为例, ( 音节层面) 8 l 与相反,b 】与b 2 相反,a l 修饰b 2 ,同时a 2 修饰b 2 ,a l b l 与a 2 b 2 并列 ( 音节组合层面) 偏正结构( 副词性成分+ v ) + 偏正结构( 剐词性成分十v ) = 并列结 构( 两偏正结构的语义形成并列结构) 该类型的成语还包括远交近攻、丰去刻与、阳奉阴违、宁缺勿滥,深居简出 等。 六、。之”宇结构 共计1 3 3 条,其所占汉语四字成语总数的比例为3 0 4 ,其可用公式“a b l 之b 2 式”来描述。介词“之”字的用法是放在定语和名词之间,把定语介绍给名 词,有的略等于现代汉语的“的”。同时又可为5 种类型的汉语四字成语,其中 尤以第4 类的匹| 字成语为最多。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之”字结构的特殊性,上述公式“a i b i a z b z 式” 中的“a 2 ”由“之”字代替。 ( 一) a l b l 之b 2 总数为1 l 条,其占该型结构总量的的比例为7 4 3 。 以“必由之路”为例, ( 音节层面) a l 修饰b - ,b 2 为核心部分,a l b - 修饰后面的b 2 ,。之”字为修饰b 2 的 标志 ( 音节组合层面) 偏正结构( a d v + v ) + ”之”+ 单一词汇部分= 偏正结构 该类型的成语还包括难占之语、后起之秀、后顾之忧、不解之缘、不刊之论 等。 ( 二) a l b l 之k 总数为6 条。其占该型结构总量的的比例为4 0 5 。 以“不毛之地”为例, ( 音节层面) a ,修饰b l ,b z 为核心部分,a i b t 修饰后面的b “之”字为修饰b 2 的 标志 ( 音节组合层面) 偏正结构( a d v + a d j ) + ”之”+ 单一词汇部分= 偏正结构 该类型的成语还包括不急之务、不易之论、不经之谈、无耻之徒、无稽之谈 等。 ( 三) a i b i 之b 2 总数为1 5 条,其占该型结构总量的的比例为1 0 1 3 以“犬马之劳”为例, ( 音节层面) a l 与b l 并列,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