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魏晋南北朝墓志铭流变及文体特征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荦位论丈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内容摘要 历代墓志的研究,广涉金石学、考古学、历史学等领域,一向以证史为主,少 有从文体学角度去研究的。本文力求从文献入手,以文体流变的视角,试图通过对 魏晋南北朝墓志铭在写作上所发生的变化,来梳理该时期墓志铭的写作情况,进而 探究墓志铭的文体特征。论文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章对墓志铭文体进行源流考释。主要从铭的源流、墓志源流两方面,较为 全面地梳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志,总结其文体特征。 第二章为魏晋南北朝墓志铭文体概要。试图以魏晋、南朝、北朝作为时代划分, 考察墓志铭的文体流变。在具体的写作中,笔者重点论述了墓志铭作品的文体形式、 文体风格,并以( 清) 严可均校辑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赵万里编定 的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赵超的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罗新、叶炜著的新 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中的墓志铭为依据。较为全面地考察了魏晋南北朝墓志铭 的发展及文体的变化,并简述该历史时期墓志铭的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章是名家个案研究。本章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撰写墓志最多者庾信的墓 志铭写作情况探讨,分析“将军墓志铭 和“夫人墓志铭 中的代表作,总结庾信 墓志铭的文体特点,探究其历史地位。 结语是笔者对魏晋南北朝墓志铭文体研究的角度和内涵的概述。附录收录了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中所有的墓志铭篇名。笔者认为该书是2 1 世纪初, 魏晋南北朝时期墓志铭出土文献的资料汇编的重要补充,它们与古代文献中收录的 墓志铭篇章一同,是汉魏六朝墓志铭收集、整理后的宝贵财富。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墓志铭;流变;文体特征:庾信 硕士学位论丈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a b s t r a c t t h er e s e a r c ho fa l ld y n a s t i e sa b o u t e p i t a p hh a dr a n g e dw i d e l y ,a se p i g r a p h y , a r c h e o l o g y ,h i s t o r ya n do t h e rf i e l d s a n dt h o s er e s e a r c h w e r eb a s e do nh i s t o r y ,v e r yf e w 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s t y l i s t i ct oa n a l y z et h es t u d y t h i sa r t i c l es e e k st os t a r tw i t h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d o c u m e n t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t h er h e o l o g yo fl i t e r a r ys t y l e ,a n dt h r o u g h s t u d y i n gt h ec h a n g e sa b o u tt h el i t e r a r ys t y l eo fe p i t a p hi nw e ij i na n dt h en o r t h e r na n d s o u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 ,t os o r to u tt h ew r i t i n gs i t u a t i o no fe p i t a p hi n t h i sp e r i o d ,a n d l a s t l yp r o b ei n t o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e p i t a p h t h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c o n s i s t so ft h r e ep a r t s : c h a p t e rit or e s e a r c ht h el i t e r a r ys t y l eo fe p i t a p hf r o mt h ev i e wo ft h eo r i g i na n d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i tm a i n l ys t a r t sf r o mt w oe p i t a p h s ,v i z ,t h eo r i g i n so fm i n ga n dt h e o r i g i n so fe p i t a p h h o p et os o r to u tt h es t y l eo ft h ee p i t a p hi nw e ij i na n dt h es o u t h e r n a n dn o r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m o r er o u n d l y ,a n dt os u m u p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s t y l e c h a p t e ri if o ras u m m a r yo ft h ee p i t a p hs t y l ei nw e ij i na n dt h es o u t h e r na n d n o r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 t h ew r i t e ra t t e m p t st or e g a r dw e ia n dj i nd y n a s t y ,t h es o u t h e r n d y n a s t y ,t h en o r t h e r nd y n a s t ya st h ed i v i s i o n ,t os t u d yt h er h e o l o g i c a ls t y l eo ft h e e p i t a p h i n c o n c r e t ew r i t i n g ,t h ea u t h o rc o n s i d e rt h ef o r mo ft h ee p i t a p ha n dt h es t y l eo f w r i t i n gt h e s et w oa s p e c t sa st h ep o i n t ,c o n s i d e ra l le p i t a p h sw h i c hw e r ec o l l e c t e da n d c o l l a t e db yy a nk e j u n sa l la r t i c l e sf r o mt h r e eg e n e r a t i o n so ft h ea n c i e n ta n da ma n d h a nd y n a s t ya n dt h r e e k i n g d o mp e r i o da n d s i x d y n a s t i e sa st h es u r f a c e ,a n dc o n s i d e r t h em a t e r i a l s 笛t h ec l u e ,w h i c hw a r ec o l l e c t e di nz h a ow a n l i st h ee x p l a n a t i o no f e p i t a p h 历h a n , w e ia n dt h es o u t h e r na n dn o r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 ,z h a oc h a o se p i t a p h c o m p i l a t i o n 觑h a n , w e ia n dt h e s o u t h e r na n dn o r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 , a n dn e w c e r t i f i c a t i o no yt h ee p i t a p hi nh a n , w e ia n dt h es o u t h e r na n dn o r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 w r i t t e nb yl u ox i na n dy ew e i t h r o u g h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o ft h ep o i n t ,t h es u r f a c ea n d t h ec l u e ,t h es t u d y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t h ec h a n g e sa b o u tt h ee p i t a p hs t y l ei nw e i ,j i n a n dt h es o u t h e r na n dn o r t h e r n d y n a s t i e sw i l lb em o r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t h ew r i t e rw i l l g e tab r i e f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e p i t a p ha n di n f l u e n c eo nl a t e rt i m e si n t h i sh i s t o r i c a l p e r i o d c h a p t e r i i if o rc a s es t u d i e so ns o m ef a m o u sw r i t e r t h r o u g he x p l o r i n gt h ee p i t a p h o fy ux i n , w h o s ee p i t a p hw a sg r e a t e s ti nn u m b e r ,t h i sc h a p t e rw i l l a n a l y z eh i s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w o r k so n ”e p i t a p h sf o rg e n e r a l s ”a n d ”e p i t a p h sf o rw o m e n ”,s u m m a r i z e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nt h es t y l eo fy ux i n se p i t a p h ,a n dl o o ki n t ot h eh i s t o r i c a ls t a t u so f h i s w o r k c o n c l u s i o no f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i nt h i ss t u d ya n dt h ec o n t e n to nt h ee p i t a p hi ni nw e i , j i na n dt h es o u t h e r na n dn o r t h e r n d y n a s t i e s ,a r es u m m a r i z e db e l o w a p p e n d i x i n c l u d e sa l lt h ee p i t a p ht i t l e si nn e wc e r t i f i c a t i o no ft h ee p i t a p h 锄h a n , w e ia n dt h e s o u t h e r na n dn o r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 t h eb o o ki st h ec o m p i l a t i o no ft h el i t e r a t u r eo ft h e e p i t a p hi nw e i j i na n dt h es o u t h e r na n dn o r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 ,d u r i n gt h et i m eo ft h e e a r l y2 1 s tc e n t u r y ,w h i c h a d dt oa r t i c l e sw i t ht h a ti na n c i e n t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a f t e r c o l l e c t i o na n do r g a n i z a t i o n ,t h i si ss ov a l u a b l eo nt h ee p i t a p hi nh a nw e id y n a s t ya n d s i x d y n a s t i e s k e yw o r d s :w e ij i na n d t h en o r t h e r na n ds o u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 ;e p i t a p h ; t h ec h a n g e sa b o u tt h el i t e r a r ys t y l e ;l i t e r a r ys t y l e ;y ux i n i i i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妻荐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意华中 师范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储签名:童老 日期:汩罗年奉月仞日 导师签名:- 一, l 三 歹 日期砷年参月沙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m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 学位论文提交“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 中的 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回垂论塞埕銮蜃溢卮;旦圭生 旦= 生;旦三生蕉查! 导师签名:蔼岁歹 日期:唧年月即日 加 蓓锄监骡年 :吵 名 伊 弛 册 者期 作日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导论 论语有云:“慎终追远 。意即丧葬之事必审慎认真对待,以缅怀祖先之 功德。墓志铭是“慎终追远 的重要体现,它在我国古代社会生活尤其是丧葬领域 内地位突出。因此,研究墓志铭,也成为古代文体研究的重要内容。 墓志铭即埋于墓中并刻有墓主事迹的石刻。它由墓碑发展而来,因东汉末年曹 操曾严令禁碑,其后魏晋两代因循此令,世间墓碑日渐稀少。为寄托对亲人的哀思, 也便于子孙辨寻先人的墓地,人们将原本立于地表的刻石埋入墓中。后来禁碑废除, 但民风未改,因而造成了墓碑矗于地上,而墓志藏于地下的格局。早期墓志铭的形 状、墓志的定名、内容及行文的格式等不尽统一,发展到南北朝时期,墓志铭的格 式和风格才定形并繁茂开来。墓志铭所镌的文字一般以散文记叙死者姓名、籍贯、 郡望、官爵、生平及生卒年月,称为“志;而文末有数句三言、四言、六言或四 六相间的韵文加以概括并表达悼念之意的称之为“铭 ,而合称则为“墓志铭”。墓 志铭字数不等,有的寥寥数语,有的洋洒千言,篇幅一般控制在随墓主下葬的石碑 大小范围内。 前已出土于河南洛阳,志文写明为东汉延平元年( 1 0 6 年) 的贾武仲妻马姜 墓志,据考是我国迄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墓志。可见最迟至东汉时期已有墓志出 现,只是未有固定的形态和规模,还不能称之为墓志铭。魏晋至南北朝是墓志铭名 称出现,形制和文体逐渐定型的时期,因此魏晋南北朝,也是墓志铭研究首先要着 手研究的时期。 一、魏晋南北朝墓志铭研究的基础 历代许多墓志铭堪称文物珍品,撰、刻墓志铭的作者,多系历代书法、金石、 文学名家。因此,墓志铭不仅是历史学、考古学、金石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也是 文体演变、文字嬗变与书法艺术研究的珍贵资料。也正因如此,墓志铭研究涉及到 了文学、语言学、考古学、社会学、宗教学、民俗学、金石学、历史学等多种学科, 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和重视。但是从文体的角度对墓志铭进行研究的学术专著较为 。参见( 魏) 王弼、( 晋) 韩伯注,( 唐) 孔颖达等正义,( 清)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 1 9 8 0 年,第2 4 5 8 页。 硕士擘位论丈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少见。目前已经出版的涉及到墓志铭方面的资料,主要有( 南朝梁) 萧统编,( 唐) 李善注的文选( 中华书局,1 9 7 7 年影印胡刻本) ;( 南朝梁) 刘勰撰,范文澜的 文心雕龙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8 年) ;( 宋) 赵明诚撰,金文明校证的金 石录校证( 上海书画出版社,1 9 8 5 年) ;( 宋) 洪适撰的隶释( 中华书局影印洪 氏晦木斋刻本,1 9 8 5 年) ;( 清) 赵翼撰的陔余丛考( 中华书局,1 9 6 3 年) ;( 明) 徐师曾撰,罗根泽校点的文体明辨序说( 文章辨体序说文体明辨序说合刊 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2 年) ;( 清) 吴镐撰写的汉魏六朝志墓金石例( 丛书 集成初编本,浙江古籍出版社,1 9 9 5 年) ;( 清) 姚鼐编纂的古文辞类纂( 上 海古籍出版社,1 9 9 8 年) 等。 涉及到魏晋南北朝墓志铭文体的研究著作,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黄金明的汉魏 晋南北朝诔碑文研究( 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 。他试图将诔碑之体作为文学创 作的文学性、艺术性特征清晰地呈现出来,并与诔、碑的金石学、历史学研究区分 开来,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诔、碑等悼祭文体丰富的内涵,更加深刻地认识 其作为文艺创作的审美价值。还有万光治的汉赋通论( 增订本) ( 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华龄出版社,2 0 0 4 年) ,其中第六章汉代颂赞箴铭与赋同体异用就谈 到了铭的特征。再如李士彪撰魏晋南北朝文体学( 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4 年) 以“碑铭禁而墓志兴”阐述体裁发展受政治体制的影响。 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志铭文献收录的,主要有( 清) 严可均校辑的全上 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中华书局,1 9 5 8 年) ,该书以个人文集的形式收录了汉魏 时期的部分墓志铭,是迄今为止较早的汉魏六朝墓志收录文献。此外,艺文类聚 里面也收录了部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志。而专门进行汉魏晋南北朝出土墓志梳理 及点校注评方面的著作主要有三本。2 0 世纪5 0 年代,汉魏晋南北朝墓志整理方面 最权威的著作是赵万里编定的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 科学出版社,1 9 5 6 年) ,该 书是对2 0 世纪5 0 年代以前出土的墓志及学者的相关研究的总结,但此书的缺陷是 没有录文。8 0 年代以来又有大量墓志出土,将汉魏晋南北朝墓志进行整理、疏证,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赵超的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 天津古籍出版社,1 9 9 2 年) ,该 书在赵万里先生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一书及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拓 片的基础上成编,不仅囊括了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的有关内容( 去掉了 隋朝) ,而且收入了1 9 4 9 年至1 9 8 6 年新出土的墓志。该书不收拓片,不加注释, 只收录文,这与赵万里的做法恰恰相反。尽管该书的出版在点校等方面引起了一些 争议,然而就囊括、收录魏晋南北朝这一历史时期墓志铭来说,其全面性能够为后 来者学术研究提供较高参考价值的。2 0 0 5 年,罗新、叶炜著的新出魏晋南北朝墓 2 硕士学位论丈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志疏证( 中华书局,2 0 0 5 年) 出版发行,该书将1 9 8 6 年以来发掘的魏晋南北朝墓 志搜集起来,利用拓片图版重新录文,并附上一个简短的研究。其收集范围是三国 至隋的墓志,凡未为赵万里及赵超所编定的两书收入的,尽数整理,给出较好的录 文,并略加研究,是学术价值较高的一部著作。 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学术界越来越重视文献材料的挖掘和使用,对于墓志 铭的研究也是如此。本文尽可能广泛收集魏晋南北朝墓志铭、碑刻等参考资料,并 在此基础上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墓志铭文体的形式和风格,以期了解该时代的墓志 铭文体演变情况。 二、本论文的研究意义、思路与框架内容 ( 一) 研究意义 本论文拟对魏晋南北朝的墓志铭,从文体角度进行研究。笔者主要立足于2 0 世纪以来汉魏晋南北朝墓志铭研究的成果和得失,从文体流变和因革的角度对该时 期的各个历史分期的墓志铭格式和风格进行阐述,并分析名家个案,达到对魏晋南 北朝时期的墓志铭文体进行较全面的考释的目的,以区别于历史学、金石学、考古 学、社会学、书法、宗教、语言等其他研究维度,努力为魏晋南北朝墓志铭研究“添 砖加瓦 。 ( 二)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历代墓志的研究,一向以证史为主,少有从文体学角度去研究的。本文力求从 文献学入手,以文体流变的视角,试图通过对魏晋南北朝墓志在写作方面所发生的 变化的分析,来梳理该时期墓志铭的写作情况,进而探究墓志铭的发展流变。论文 由四部分构成: 第一章对墓志铭文体进行源流考释。主要从铭的源流、墓志源流两方面,较为 全面地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志文体进行梳理,总结其文体特征。 第二章为魏晋南北朝墓志文体概要。试图以魏晋、南朝、北朝作为时代划分, 考察墓志的文体流变。在具体的写作中,笔者以墓志铭作品的文体形式、文体风格 为写作的两个方面,以( 清) 严可均校辑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赵万 里编定的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赵超的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罗新、叶炜著 的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所收录的墓志铭为材料,较为全面地考察魏晋南北 朝墓志的发展及文体的变化,并简述该历史时期墓志铭的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3 硕士擘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第三章是名家个案研究。本章主要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撰写墓志最多者庾信 的墓志铭写作情况,分析“将军墓志铭”和“夫人墓志铭 中的代表作,总结庾信 墓志铭的文体特点,即以探究其历史地位。 本论文的重点和创新之处 本论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探讨墓志铭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体特征。我们在 确立了墓志铭的认定标准之后,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汉魏南北朝墓 志集释、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和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作为研究的文献 基础。在此基础上,以第二、三章作为本论文的重点和创新突破口,在具体材料的 基础上,论证了墓志铭在南北朝时期发展的文体特征,定量分析了南北朝墓志铭的 格式布局、文体风格,并对这一时期的墓志铭作品进行分类考论。 要判断和确认魏晋南北朝墓志铭的文体特征,必须从文体因革的角度考察,也 必须涉及到社会变革对墓志铭的确定和演变带来的影响。因此,论文的第一章作为 研究背景,笔者着力比较多。在文体因革方面,笔者重点考释了铭的源流、墓志的 源流以及两者的结合,考释的时间起讫定于商周时期。为了突出重点,达到创新的 目的,第二章在研究方法上,笔者采取了对数量较少的南朝墓志铭的格式进行全面 采集、统计、分时代、分类型考释;对数量较多的北朝墓志铭采取格局分类的手法 进行论证。这一历史时期的墓志铭的文体风格则不分南朝、北朝,而采取统一论证 的方式。总的来说,笔者期望在横向和纵向上整体把握这一时期的墓志铭文体特征。 论文的第三章是名家个案研究。庾信是魏晋南北朝撰写墓志铭最多,水平最高的作 家,可以说,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观照这一历史时期的墓志铭创作的顶峰状态, 无论是利还是弊,庾信墓志铭都是最有说服力和最具时代特征的。 总之,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学与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以文献整理、考释为主, 注重宏观和微观的结合,即重视实证,也注意逻辑。学界对魏晋南北朝墓志铭的收 集、整理和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魏晋南北朝墓志铭的一些基本问题 深入研究的成果还不多。所以,从文献学角度研究魏晋南北朝,特别是研究南朝墓 志铭是一项需要耐心的基础性工作,笔者希望通过本论文的撰写贡献自己的绵薄之 力。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第一章“墓志铭 文体源流考释 第一节铭文的源流 铭文是什么? 它何时产生? 铭文在历史的沧桑变幻中谱写了怎样的篇章? 据 考证,铭文自商周时期产生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其内容和形态变化极大,它主要 的走向是先有实用性,再有文学性,最后兼具两者的特性而流传于世,其原因是许 多文学家参与了铭文的创作,个人文学风貌影响铭文本身,使其包蕴了文学因素。 基于论文写作的需要,笔者对铭文在源流、内容、功能、形式等方面的演变探讨截 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便在之后的相关章节中,能与魏晋南北朝墓志研究有一个比 较合适的交汇。本章对铭的源流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铭的释义:二、铭 的流变。 一、铭的释义 在甲骨文词典上,笔者没有找到“铭 的释意。这是否意味着“铭 这个字, 在远古的时代还不存在呢? 说文解字注金部未存“铭”字,但在口部对“名” 字的注释中提到了“铭”。 名,自命也【祭统日:“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此许所本也。周 礼小祝故书作“铭”,今书或作“名”士丧礼古文作“铭”,今文皆 为“名”。按死者之铭,以缁长半幅,祯【鲧+ 寅】末长终幅,广三寸,书名於末 曰“某氏某之柩”。此正所谓“自名”。其作器刻铭,亦谓称扬其先祖之德, 著己名於下。皆祗云名亦足,不必加“金”旁,故许君于“金”部不录“铭” 字,从周官今书、( ( 礼今文也。许意凡经传“铭”字皆当作“名”矣。郑 君注经乃释“铭”为刻。刘熙乃云: “铭,名也。记名其功也。”吕忱乃云: “铭,题勒也。”不用许说。】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冥,幽也。】 故以口自名。【故从夕口,会意。武并切。十部。】( 说文解字注口部) 从说文解字注“名 的注释中我们能对“铭 的含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第 o ( 东汉) 许慎著,( 清) 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j 版社,1 9 8 8 年,第5 6 页。 5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一、“铭”是刻在鼎等器具上的,即“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 :第二、“铭 有撰写目的,即“铭,名也。就名其功也。”;第三,“铭 是一种状态,即“吕忱 乃云:铭,题勒也。 纵观名家们对“铭 的阐释,可知道“铭 有如下三种意义: 其一,颂德教化 西晋挚虞在文章流别论中说: 文章者,所以宣上下之象,明人伦之叙,穷理尽性,以究万物之宜者也,王泽 流而诗作,成功臻而颂兴,德勋立而铭著,嘉美终而诔集;祝史陈辞,官箴王阙。 其中“德勋立而铭著 明确说明“铭”是用来记功立德的,是一种上流社会特 有的自我炫耀和褒奖的方式。铭刻功勋,以流芳千秋万世。礼记祭统则对“铭” 的此种功能进行了更为详细的阐释: 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为先 祖者莫不有美焉,莫不有恶焉,铭之义,称美而不称恶,此孝子孝孙之心也,唯贤 者能之。铭者论撰其先祖之有德善、功烈、勋劳、庆赏、声名,列于天下而酌之 祭器,自成其名焉,以祀其先祖者也。显扬先祖,所以崇孝也。身比焉,顺也。 明示后世,教也。 该段话解释了“铭”作为一种称扬祖先的文体,是从哪些方面具体展开赞颂的, 最后说明正是因为有“铭”的记载,才达到了“显扬”、“崇孝”“教化 后代的目 的。 其二,警戒祝颂 “颂德”可以达到教化后代的作用,而“警戒”则是教化的深化和扩张。如明 代的文体学家吴讷云:“按:铭者,名也,名其器物以自警也。汉艺文志称道家 有黄帝铭六篇,然亡其辞。独大学所载成汤盘铭九字,发明日新之义 甚切。迨周武王则凡几席觞豆之属,无不勒铭以致戒警。 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 说言:“考诸夏商鼎彝、尊卣、盘匝之属,莫不有铭,而文多残缺,独汤盘 o 参见( 清)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北京:中华书局,1 9 5 8 年,第1 9 0 5 页。 参见( 魏) 王弼、) ( 晋) 韩伯注,( 唐) 孔颖达等正义,( 清)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 1 9 8 0 年,第1 6 0 6 页。 留( 明) 吴讷文章辨体序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6 2 年,第4 6 页。 6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见于大学,而大戴礼备载武王诸铭,使后人有所取法,是以其后作者寝繁, 凡山川、宫室、门、井之类,皆有铭词,盖不但施之器物而已。然要其体不过有二: 一日警戒,二日祝颂。 其三,主观激励 如果说“颂德 和“警戒 是主观的、有意的、人的主体行为,那么“激励 则是客观的、无意中达到的效果。刘勰在文心雕龙铭箴中独到地提出了“铭 的激励功能: 昔帝轩刻舆) l v t , 弼违,大禹勒笋虞而招谏。成汤盘盂,著日新之规;武王户席, 题必诫之训。周公慎言于金人,仲尼革容于欹器,则先圣鉴戒,其来久矣。故铭 者,名也,观器必也正名,审用贵乎慎德。盖臧武仲之论铭也,日:“天子令德, 诸侯计功,大夫称伐。”夏铸九牧之金鼎,周勒肃慎之桔矢,令德之事也;吕望铭功 于昆吾,仲山镂绩于庸器,计功之义也;魏颗纪勋于景钟,孔悝表勤于卫鼎,称伐 之类也。若乃飞廉有石椁之锡,灵公有蒿里之谥;铭发幽石,吁可怪矣。赵灵勒 迹于番吾,秦昭刻博于华山;夸诞示后,吁可笑矣。详观众例,铭义见矣。 通过上述的简要分析,我们可以为铭文下一个粗略的定义:铭文是刻写于物器、 金石或建筑等之上的,具有或颂赞或戒勉或激励功用的一种兼具实用性和文学性的 文体。 二、铭文的流变 通过对铭文释义,我们了解到“铭最初是刻在鼎这种特定器具上的。但是, 并不是所有的“铭”都演化成了所谓的“铭文。事实上,只有少部分“铭 在发 展过程中逐渐渗入了其他文体因子,进而格式化,具有了共同的特征和风貌,最终 才形成了“铭文 。而绝大多数“铭 已经湮没在浩瀚的历史中,仅仅成为了一份 关于过去的记忆。少数的具有鲜明特色的“铭 ,演化为“铭文 ,而后让“铭文 在时代的洗礼中不断地进化、于规范中完成了对自身型质的完善、完备。 ( 一) 商周时代:铭文的滥觞 诗经鄢风定之方中毛传云:“建国必b 之,故建邦能命龟,田能施命, 作器能铭,使能造命,升高能赋,师旅能誓,山川能说,丧纪能诔,祭祀能语,君 ( 明) 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6 2 年,第1 4 2 页。 留( 南朝梁) 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铭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5 8 年,第1 1 6 页。 7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子能此九者,可谓有德音,可以为大夫。 铜器铭文与甲骨文字相比,拥有着无 与伦比的创意。首先,它精湛的冶炼、雕刻技术,能给观者带来属于文字本身,特 别是象形文字的独特美感,经典的青铜器铭文单看外形就是一场视觉盛宴。文字造 型的轻重徐余、写意象形等都展示出内涵之外的形态美。其二,它是文字记录的一 种独特方式,商代青铜器上的文字很简单,字数二三字到百来字不等,内容主要涉 及祭祀、征伐、赏赐、歌颂。尽管它是独创的表意方式,但还不具有文学因素。我 们现在能够感受到的就是其精致与简约中蕴含着贵族之尊,以及典藏着的无限书写 空间和对后世的绵绵启示。 西周对礼乐制度的重视以及青铜技术的长足发展,使得西周时期铭文的形制和 内涵有了空前的进展。武王、成王、康王、昭王时期铭文多为长篇与中长篇,内容 涉及到许多西周初期的重要史实及当时的官制、军制、战争、政治、封赐等重要史 实。宣王时期出现了西周最长的铭文金文毛公鼎铭,文字多达四百九十九字, 记录了宣王对毛公之诰命。此外,该时期铭文末尾盛行“万年无疆 之类辞句。可 见,到了西周,铭文的实用功能进一步得到强化,但内容上基本定型于“记功颂德 的范畴。正如礼记祭统云:“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 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 但从周初大盂鼎铭的二百九十一字到周晚期毛 公鼎铭的四百九十七字。内容由简趋繁,并且还出现了押韵的钟鼎铭。如虢季 子白盘: 佳十又二年正月初吉丁亥,虢季子白乍宝盘。丕显子白,庸武于戎工,经 维四方。博伐獬狁,于洛之阳。折首五百,执讯五十,是以先行。桓桓子白, 献馘于王。王孔加子白义,王各周庙宣爰乡。王日: “白父,孔显又光。”王 赐乘马,是用左王。赐用弓,彤矢其央;赐用戊,用政蛮方。子子孙孙,万年 无疆。 虢季子白盘在句式上以四言为主,配以韵语,但它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四 言韵文,因为它虽并非全文四言,也非一韵到底,行文水准方面与后来的骈文相比, 更是显得疏离散慢。但是它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以及展示出的独特文学特质,对后 。参见( 魏) 王弼、( 晋) 韩伯注,( 唐) 孔颖达等正义,( 清)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 1 9 8 0 年,第1 0 5 9 页。 o 参见( 魏) 王弼、( 晋) 韩伯注,( 唐) 孔颖达等正义,( 清)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 1 9 8 0 年,第1 6 0 6 页。 国参见郭预衡中国散文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0 年,第5 9 页。 8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世铭文多用四言韵文的形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商周时代是铭 文的滥觞期。 ( 二) 秦汉时代:铭文的成型 铭文从夏商时代萌芽,经过周朝的发展,直到秦汉时代,已逐渐在形制和内 涵上形成了固定体制。秦汉铭文不仅逐渐确立了以文字凝炼、声韵考究的四言韵文, 而且在内容上也从记录功勋逐渐向其他题材充实。铭文不再是一个孤单的、稚嫩的 文体,而是一种具有固定体制、固定创作群、广泛发展空间的新文体。秦朝在历史 上“存活 得比较短暂,这一时期的铭文创作也比较少。严可均在全上古三代秦 汉三国六朝文中收录了李斯的七篇石刻铭文:绎山刻石、泰山刻石、琅邪 台刻石、之罘刻石、之罘东观刻石、碣石门刻石、会稽刻石。姚鼐在古 文辞类纂“碑志类里同样收录了其中的六篇,缺绎山刻石。可以看出,这一 时期秦铭已将仅刻在盘上和青铜器上的铭文,转刻在山川、石碑上了,并在铭文题 目也从半:i c 铭变成料刻石,由此山川铭诞生了。文心雕龙诔碑云:“周 穆纪迹于弁山之石,亦古碑之意也。而庸器渐缺,故后代用碑,以石代金,同乎不 朽。 秦铭不仅在篆刻载体上有了变更,在行文上也已经是后世铭文的固定模式了。 如李斯的会稽刻石: 皇帝休烈,平壹宇内,德惠攸长。卅有七年,亲巡天下,周览远方。遂登 会稽,宣省习俗,黔首齐庄。群臣诵功,本原事速,追道高明。秦圣临国,始 定刑名,显陈旧章。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六王专倍,贪戾傲猛, 率从自强。暴虐恣行,负力而骄,数动甲兵。阴通间使,以事合从,行为辟方。 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圣德广密, 六合之中,被泽无疆。皇帝并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运理群物,考验事实, 各载其名。贵贱并通,善否陈前,靡有隐情。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 防隔内外,禁止淫浃,男女絮诚。夫为寄碾,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 子不得母,成化廉清。大治濯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皆遵轨度,和安敦勉, 莫不顺令。黔首修絮,人乐同则,嘉保泰平。後敬奉法,常治无极,舆车不倾。 从臣诵烈,请刻此石,光陲休铭。 。( 南朝梁) 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诔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5 8 年,第2 1 4 页。 国参见( 清) 严可均全上吉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秦文,北京:中华书局,1 9 5 8 年,第1 2 2 1 2 3 页。 9 硕士学位论炙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这篇刻石文己是成熟完整的典型的铭词。声律上它是三句一韵、整齐的四字句: 创作上它属于有意识的文学创作,并具备了被大多数铭文所沿袭的固定的模式。 另外,还有一种常见的铭文,通常被称为器物铭。此铭以某物为对象,继而说 明人生哲理或道德规范。如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二卷就收录 有器物铭,这类铭文对物自身不做细致描绘,只取物体蕴含的某些哲理,且言简意 赅: 见尔前,虑尔后。( 鉴铭) 与其溺于人也,宁溺于渊。溺于渊,犹可缓也。溺于人,不可救也。( 盥 盘铭) 毋日胡残,其祸将然。毋曰胡害,其祸将大。毋日胡伤,其祸将长。( 楹 铭) 恶乎危? 于忿囊。恶乎失道? 于嗜欲。恶乎相忘? 于富贵。( 杖铭) 。 此外,在铭文的演生衍化过程中,还出现了一种专作自诫的“座右铭”。此铭 的出现是铭文内涵扩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另外,东汉还兴起了居室铭,居室铭是铭 文写作范畴的另一种扩展,虽然哲理意义不如座右铭明显,也不似山川铭磅礴大气, 但是它是铭文日常化、平民化的体现。座右铭、居室铭的创作从某种程度上是铭文 的创作队伍扩大的表现。换言之,除了李斯、东方朔、班固这些贵族能写铭文传世 之外,普通百姓布衣中的有才之士也参与到创作中来了,这促使了铭文创作的多样 性,从另一角度来看也是铭文真正在形式和内容上成型的标志。 ( 三) 魏晋南北朝:铭文的完善 胡适在其白话文学史中谈到六朝文学时说:“六朝的文学,可说是一切文 体都受了辞赋的笼罩,都骈俪化了。议论文也成了辞赋体,记叙文( 除了少数史家) 也用了骈俪文,抒情诗也用骈偶,纪事与发议论的诗也用骈偶,甚至于描写风景也 用骈偶。故这个时代可说是一切韵文与散文的骈偶化的时代。 发展至魏晋南北朝 时的铭文,毫无疑问也受到了“骈俪化”的影响,从而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前面提到秦汉时期的山川铭和居室铭,笔者认为它们是铭文创作从朝堂庙宇走 向自然山河、从达官贵人走向民间百家的重要表现。两者虽然形态有变,但还是分 属颂赞铭和戒勉铭的范畴。魏晋南北朝时期,铭文在自我完善中达到一种前所未有 。参见( 清)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上古三代文,北京:中华书局,1 9 5 8 年,第1 9 页。 留胡适白话文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9 年,第7 5 页 1 0 ,7 ; 、 硕士擘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的高度,即不仅内涵发生了转变,写作技巧上也表现得更为成熟。 首先,这一时期的铭文主题不再被局限于某一种固定的性质,如孙绰的山川铭 太平山铭: 嵬峨太平,峻逾华霍。秀岭樊绲,奇峰挺屿。上千翠霞,下笼丹壑。有士 冥游,默往寄托。肃形枯林,映心幽漠。亦既觏止,焕焉融滞。悬栋翠微,飞 宇云际。重峦蹇产,回溪萦带。被以青松,洒以素濑。流风伫芳,翔云停蔼。 这篇山川铭和秦汉时期的相比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它写景状物细致入微,俨 然是为歌颂山川而写,而不是把山川作为一个契机或背景。其二,歌功颂德的性质 已经隐去,留下的是个体感怀,如“有士冥游,默往奇托。肃形枯林,映心幽漠。 表现出一种萧散、静默,达到与山川同享自然神韵、摄取天人合一的纯美境界。其 三,该铭文在辞采上追求素雅与华美的结合,以及追求骈俪的风致,在内容上无叙 事和议论的掺杂,体现细腻纯然的境界。同样器物铭也有了一些新转变,如庾信的 刀铭三首: 风伯吹炉,云师炼冶,铁焰朝流,金精夜下,价重十城,名高千马。 千金颖合,百炼锋成,光连斗气,焰动山精,身文水动,刃古珠生。 斗精遥降,山灵下从,水文千曲,蛇鳞百重,燕砥敛刃,蜀水开锋,气生 分景,环成屈龙。 这三篇铭文都对刀的炼冶过程、材质形貌等作了细致地刻画。文字华美浮夸, 哲理成分俨然被物象的外观所覆盖,写作手法也由简向繁、由拙变精,文字的魅力 更加突出,这是器物铭向咏物题材靠近的一种体现。 庾信不仅善于拟物状貌,更善于利用铭文,抒发情感。如思旧铭就是一个 文质具盛俱胜的例子: 岁在摄提,星居鹑首,梁故观宁侯萧永卒。呜呼哀哉! 人之戚也,既非金 石所移;士之悲也,宁有春秋之异。高台已倾,稷下有闻琴之泣;壮士一去, 燕南有击筑之悲。项羽之晨起帐中,李陵之徘徊歧路,韩王孙之质赵,楚公子 。参见( 清) 严可均伞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北京:中华书局,1 9 5 8 年,第1 8 1 3 页。 参见( 清) 严可均全上古- - 4 - 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周文,北京:中华书局,1 9 5 8 年,第3 9 4 1 页。 1 1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f h e s i s 之留秦,无假穷秋,于时悲矣。 况复鱼飞武库,豫有弃甲之微;乌伏翟泉,先见横流之兆。星纪吴亡,庚 辰楚灭。纪侯大去,鄙子无归原隰载驰,冁辕长别,甲裳失矣,余皇弃焉。 河倾酸枣,杞梓与樗栎俱沉;海浅蓬莱,鱼鳖共蛟龙并尽。焚香复遭,讵敛冤 魂;载酒属车,宁消愁气! 芝兰萧艾之秋,形殊而共瘁;羽毛鳞介之怨,声异 而俱哀。所谓天乎,乃日苍苍之气;所谓地乎,其实抟抟之土。怨之徒也,何 能感焉。凋残杀翮,无所假于风飙;零落春枯,不足颂于霜露。幕府昔开,贤 俊翘首;为羁终岁,门人谢焉。 至于东首告辞,西陵长往。山阳车马,永别郊门;颖川宾客,遥悲松路。 嵇叔夜之山庐,尚多杨柳;王子猷之旧径,惟余竹林。王孙葬地,方为长乐之 宫;烈士埋魂,即是将军之墓。昔常欢宴,风月留连,追忆平生,宛然心目。 及乎垂翅秦川,关河羁旅,降于悲谷之景,实有忧生之情。美酒酌焉,犹思建 邺之水;鸣琴在操,终思华亭之鹤。重为此别,呜呼甚哉! 麟亡星落,月死珠伤;瓶罄署耻,芝焚葸叹。所冀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颈椎影像解读课件
- 智能能源采集创业工坊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政务云桌面服务方案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二醋酸纤维素片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干粉砂浆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1,3-二溴金刚烷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PP处理剂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调整型内衣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面向2025年电池储能系统热管理技术创新案例分析报告
- 2025年新能源光伏电站品牌忠诚度提升策略及案例分析报告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及答案
- 外发清单模板
- 档案分类和保管期限表
- ISO 15609-1 金属材料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焊接工艺规范中文版
- 人居环境科学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
- 高级电工证考试题库电工考试题库
- 2023译林版新教材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Unit 1 Food matters
- 糖尿病足中医辩证治疗
- 脑膜瘤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 铝合金门窗安装流程
- T-ZJFS 010-2024 银行业金融机构转型贷款实施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