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疗法讲课课件.ppt_第1页
耳穴疗法讲课课件.ppt_第2页
耳穴疗法讲课课件.ppt_第3页
耳穴疗法讲课课件.ppt_第4页
耳穴疗法讲课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耳针,耳穴,张娟,一、耳穴源流,当1956年法国医师诺吉尔(P.Nogier)提出了42个耳穴点,以及形如胚胎倒影的耳穴图引起医学界对该领域研究热潮。,耳与经络脏腑的联系,耳与经络的联系手阳明别络入耳中;手太阳经由目锐眦入耳中;手少阳经支脉入耳中;足少阳经下耳后,支脉入耳中足阳明经上耳前足太阳的支脉至耳上角,耳与经络的联系六阴经脉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和,而与耳联系十二经脉都直接或间接的上达于耳奇经八脉中阴跷、阳跷脉并入耳后,阳维脉循头入耳。灵枢口问:耳为宗脉之所聚,耳与脏腑的联系,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难经四十难说:“肺主声,令耳闻声。”证治准绳说:“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厘正按摩要述曰:“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进一步将耳廓分为心、肝、脾、肺、肾五部,说明耳与脏腑在生理功能上是息息相关的。,二、耳郭表面解剖,二轮:耳轮、对耳轮二二屏:耳屏、对耳屏三三个切迹:屏上、屏间、屏轮三个脚:耳轮脚、对耳轮上脚、对耳轮下脚四个凹窝:三角窝、耳舟、四耳甲艇、耳甲腔一个耳轮结节四个一:一个外耳道口一个耳背沟一个耳垂二轮三脚四间窝,二屏三切四分一。,耳郭背面,郭耳正面,(一)耳轮耳郭外缘向前卷曲的部分。,(二)耳轮结节耳轮外上方稍肥厚的结节状突起,又称达尔文结节。,(三)耳轮尾耳轮下缘与耳垂交界处。,(四)耳轮脚耳轮深入到耳甲腔的横行突起。,(五)对耳轮与耳轮相对的隆起处。,(六)对耳轮上脚对耳轮向上的分支。,(七)对耳轮下脚对耳轮向下的分支。,(八)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脚之间构成的三角形凹窝。,(九)耳舟对耳轮与耳轮之间的凹沟。,(十)耳屏耳郭前面的瓣状突起,又称耳珠。,(十一)对耳屏耳垂上部与耳屏相对的隆起。,(十二)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十三)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十四)轮屏切迹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凹陷。,(十五)耳甲是由对耳屏和弧形的对耳轮体部及对耳轮下脚下缘围成凹窝。,(十六)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甲部。,(十七)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甲部。,(十八)耳垂耳郭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三、耳穴的分布规律,与头面部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垂与上肢相对应的耳穴分布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耳穴分布在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甲与腹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艇与胸腔相应的耳穴在耳甲腔与消化道相应的穴位在耳轮脚周围等,耳垂分布着与头面部相对应的耳穴,耳垂,头面,耳舟分布着与上肢部相对应的耳穴,耳舟,上肢,对耳轮上脚分布着与下肢部相对应的耳穴,对耳轮上脚,下肢,对耳轮下脚分布着与臀部相对应的耳穴,对耳轮下脚,臀部,对耳轮体部分布着与躯干部相对应的耳穴,对耳轮体部,躯干,三角窝分布着与盆腔、内生殖器相对应的耳穴,三角窝,盆腔,耳甲是内脏的投射区域,耳轮脚相当于膈肌,其周围相对应于消化道。与腹部相对应的耳穴集中在耳甲艇,与胸部相对应的耳穴集中在耳甲腔。,耳甲,内脏,耳屏和对耳屏为头脑、颈项、耳鼻喉和内分泌系统相对应耳穴的分布部位,耳屏,对耳屏,头颈,三、耳穴部位和主治,1,耳轮部,耳轮是耳廓最外缘向前卷曲的部分。在耳轮的外上方,有一个不太明显,稍肥厚的结节状突起,称为“耳轮结节”(达尔文结节);耳轮的下缘末端,与耳垂交界处称为“耳轮尾”;耳轮深入耳腔内的横行突起部分为“耳轮脚。”,耳轮结节,耳轮脚,耳轮尾,耳轮与人体部位的对应关系不太明显。除耳轮脚处分布有“耳中”穴外,在耳轮上还有“直肠”、“尿道”、“外生殖器”、“肛门”、“耳尖”、“结节”以及“轮1”、“轮2”、“轮3”、“轮4”,共计11个穴位。通常将耳轮分为12个区,来确定耳轮穴位的位置。,耳轮脚为耳轮1区;耳轮脚切迹到对耳轮下脚上缘之间的耳轮分3等份,自下向上依次为耳轮2区、3区、4区;对耳轮下脚上缘到对耳轮上脚前缘之间为耳轮5区;对耳轮上脚前缘到耳尖之间的耳轮为耳轮6区;耳尖到耳轮结节上缘为耳轮7区;耳轮结上缘下缘轮8区;耳轮结节下缘到轮垂切迹之间分为4等份,自上而下依次为耳轮9区、10区、11区和12区,耳,中,(HX1),在耳轮脚处,即耳轮1区,主治作用,呃逆、荨麻疹、皮肤瘙痒症、小儿遗尿、咯血、出血性疾病,直,肠,(HX2),在耳轮脚棘前上方的耳轮处,即耳轮2区,主治作用,便秘、腹泻、脱肛、痔疮,尿,道,(HX3),在直肠上方的耳轮处,即耳轮3区,主治作用,尿频、尿急、尿痛、尿潴留,外,生,殖,器,(HX4),在对耳轮下脚前方的耳轮处,即耳轮4区,主治作用,睾丸炎、附睾炎、外阴瘙痒症,肛,门,(HX5),在三角窝前方的耳轮处,即耳轮5区,主治作用,痔疮、肛裂,耳,尖,(HX6、7),在耳廓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即耳轮6区、7区交界处,主治作用,发热、高血压、急性结膜炎、麦粒肿、牙痛、失眠,结,节,(HX8),在耳轮结节处,即耳轮8区也称“肝阳”。,主治作用,头晕、头痛、高血压,轮1,(HX9),在耳轮结节下方的耳轮处,即耳轮9区,主治作用,发热、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轮2,(HX10),在轮1下方的耳轮处,即耳轮10区,主治作用,发热、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轮3,(HX11),在轮2下方的耳轮处,即耳轮11区,主治作用,发热、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轮4,(HX12),在轮3下方的耳轮处,即耳轮12区,主治作用,发热、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2,对耳轮部,对耳轮在耳轮的内侧,是与耳轮相对的隆起部分。对耳轮垂直走向的主体部分,称为“对耳轮体部”;对耳轮上部分叉而呈“F”状,其向上分叉的一支称“对耳轮上脚”,向下分叉的一支称“对耳轮下脚”。,对耳轮体部,对耳轮上脚,对耳轮下脚,在对耳轮上,分布有14个耳穴。其中:对耳轮上脚是与人体下肢相对应的部位,分布“跟”、“趾”、“踝”、“膝”、“髋”5穴;对耳轮下脚是与人体臀部相对应的部位,分布有“交感”、“坐骨神经”、“臀”3穴;对耳轮体是与人体躯干相对应的部位,分布有“腹”、“腰骶椎”、“胸”、“胸椎”、“颈”、“颈椎”6穴。,对耳轮上脚下肢,对耳轮下脚臀部,对耳轮体部躯干,为了便于取穴,将对耳轮分为13区。对耳轮上脚分为上、中、下3等份,下1/3为对耳轮5区,中1/3为对耳轮4区,再将上1/3分为上、下2等份,下1/2为对耳轮3区,再将上1/2分为前后2等分,后1/2为对耳轮2区,前1/2为对耳轮1区。对耳轮下脚分为前、中、后3等份,中、前2/3为对耳轮6区,后1/3为对耳轮7区。,将对耳轮体从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至轮屏切迹分为5等份,再沿对耳轮耳甲缘将对耳轮体分为前1/4和后3/4两部分,前上2/5为对耳轮8区,后上2/5为对耳轮9区,前中2/5为对耳轮10区,后中2/5为对耳轮1l区,前下1/5为对耳轮12区,后下1/5为对耳轮13区。,跟,(AH1),在对耳轮上脚前上部,即对耳轮1区,主治作用,足跟痛,趾,(AH2),在耳尖下方的对耳轮上脚后上部,即对耳轮2区,主治作用,甲沟炎、趾部疼痛,踝,(AH3),在趾、跟区下方处,即对耳轮3区,主治作用,踝关节扭伤,膝,(AH4),在对耳轮上脚的中1/3,即对耳轮4区,主治作用,膝关节肿痛,髋,(AH5),在对耳轮上脚的下l/3处,即对耳轮5区,主治作用,髋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腰骶部疼痛,交,感,(AH6a),在对耳轮下脚末端与耳轮内缘相交处,即对耳轮6区前端,主治作用,胃肠痉挛、心绞痛、胆绞痛、输尿管结石、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坐,骨,神,经,(AH6),在对耳轮下脚的前2/3处,即对耳轮6区,主治作用,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臀,(AH7),在对耳轮下脚的后1/3处,即对耳轮7区,主治作用,坐骨神经痛、臀筋膜炎,腹,(AH8),在对耳轮体前部上2/5处,即对耳轮8区,主治作用,腹痛、腹胀、腹泻、急性腰扭伤、痛经、产后宫缩痛,腰,骶,椎,(AH9),在腹区后方,对耳轮体上2/5,即对耳轮9区,主治作用,腰骶部疼痛,胸,(AH10),在对耳轮体前部中25处,即对耳轮10区,主治作用,胸胁疼痛、肋间神经痛、胸闷、乳腺炎,胸,椎,(AH11),在胸区后方,对耳轮体中2/5,即对耳轮11区,主治作用,胸痛、经前乳房胀痛、乳腺炎、产后泌乳不足,颈,(AH12),在对耳轮体前部下15处,即对耳轮12区,主治作用,落枕、颈部扭伤、单纯性甲状腺肿。,颈,椎,(AH13),在颈区后方,对耳轮体后部下15处,即对耳轮13区,主治作用,落枕、颈椎综合征,3,耳舟部,耳舟是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沟,又称“舟状窝”。耳舟是与人体上肢相对应的部位,分布有6个穴位,从上而下依次为“指”、“风溪”、“腕”、“肘”、“肩”、“锁骨”。,耳舟,耳舟(舟状窝)上肢,一般将耳舟分为6个等份,由上而下分别为耳舟1区、耳舟2区、耳舟3区、耳舟4区、耳舟5区、耳舟6区,在这些区域内确定耳舟穴位。,指,(SF1),在耳舟上方处,即耳舟1区,主治作用,甲沟炎、手指麻木和疼痛,风,溪,(SF1、2i),在耳轮结节前方,指区与腕区之间,即耳舟l,2区交界处,主治作用,荨麻疹、皮肤瘙痒症、过敏性鼻炎,腕,(SF2),在指区的下方处,即耳舟2区,主治作用,腕部疼痛,肘,(SF3),在腕区的下方处,即耳舟3区,主治作用,肱骨外上髁炎、肘部疼痛,肩,(SF4、5),在肘区的下方处,即耳舟4、5区,主治作用,肩关节周围炎、肩部疼痛,锁,骨,(SF6),在肩区的下方处,即耳舟6区,主治作用,肩关节周围炎,4,三角窝部,三角窝是指耳轮上脚、下脚之间所构成的“”形凹窝。三角窝是与人体盆腔、内生殖器相对应的部位,分布有“角窝上”、“内生殖器”、“角窝中”、“神门”、“盆腔”5个穴位。,三角窝,三角窝盆腔、内生殖器,为了便于取穴,将三角窝由耳轮内缘至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分为前、中、后3等份,中1/3为三角窝3区,再将前1/3分为上、中、下3等份,上1/3为三角窝1区,中、下2/3为三角窝2区;再将后l/3分为上、下2等份,上1/2为三角窝4区,下1/2为三角窝5区。,角,窝,上,(TF1),角窝上也称“降压点”,在三角窝前1/3的上部,即三角窝1区,主治作用,高血压,内,生,殖,器,(TF2),在三角窝前1/3的下部,即三角窝2区,主治作用,痛经、月经不调、白带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遗精、早泄,角,窝,中,(TF3),在三角窝中1/3处,即三角窝3区,主治作用,哮喘,神,门,(TF4),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即三角窝4区,主治作用,失眠、多梦、戒断综合征、癫痫、高血压、神经衰弱,盆,腔,(TF5),在三角窝后1/3的下部,即三角窝5区,主治作用,盆腔炎、附件炎,5,耳屏部,耳屏是指耳廓前面的突起,又称“耳珠”,分为外侧面(表面)和内侧面(内壁)。在耳屏上缘与耳轮之间的凹陷,称为“屏上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称为“屏间切迹”。,屏上切迹,屏间切迹,耳屏五官内分泌,耳屏是与人体五官和内分泌系统相对应的部位,分布有“上屏”、“下屏”、“外耳”、“屏尖”、“外鼻”、“肾上腺”、“咽喉”、“内鼻”、“屏间前”9个穴位。,为了便于取穴,将耳屏分成4区。耳屏外侧面分为上、下2等份,上部为耳屏1区,下部为耳屏2区。再将耳屏内侧面分为上、下2等份,上部为耳屏3区,下部为耳屏4区。,外,耳,(TG1u),在屏上切迹前方近耳轮部,即耳屏1区上缘处,主治作用,外耳道炎、中耳炎、耳鸣,屏,尖,(TG1p),在耳屏游离缘上部尖端,即耳屏l区后缘处,主治作用,发热、牙痛、斜视,外,鼻,(TG1、2i),在耳屏外侧面中部,即耳屏1、2区之间,主治作用,鼻前庭炎,鼻炎,肾,上,腺,(TG2p),在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即耳屏2区后缘处,主治作用,低血压、风湿性关节炎、腮腺炎、链霉素中毒、眩晕、哮喘、休克,咽,喉,(TG3),在耳屏内侧面上1/2处,即耳屏3区。,主治作用,声音嘶哑、咽炎、扁桃体炎。,咽喉,内,鼻,(TG4),在耳屏内侧面下1/2处,即耳屏4区。,主治作用,鼻炎、上颌窦炎、鼻衄。,内鼻,6,对耳屏部,对耳屏在耳垂的上部,是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分。对耳屏游离缘的尖端,称为“对屏尖”;对耳屏与耳轮之间的凹陷,称为“轮屏切迹”。,对屏尖,轮屏切迹,对耳屏是与人体头项和内分泌系统相对应的部位,分布有“额”、“屏间后”、“颞”、“枕”、“皮质下”、“对屏尖”、“缘中”、“脑干”8个穴位。,对耳屏头项内分泌,为了便于取穴,将对耳屏分为4区。由对屏尖及对屏尖至轮屏切迹连线之中点,分别向耳垂上线作两条垂线,将对耳屏外侧面及其后部分成前、中、后3区,前为对耳屏1区,中为对耳屏2区、后为对耳屏3区。对耳屏内侧面为对耳屏4区。,额,(AT1),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前部,即对耳屏l区,主治作用,偏头痛、头晕,颞,(AT2),在对耳屏外侧面的中部,即对耳屏2区,主治作用,偏头痛,头晕,枕,(AT3),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后部,即对耳屏3区,主治作用,头晕、头痛、癫痫、哮喘、神经衰弱,皮,质,下,(AT4),在对耳屏内侧面,即对耳屏4区,主治作用,痛症、间日疟、神经衰弱、假性近视、失眠,对,屏,尖,(AT1、2、4),在对耳屏游离缘尖端,主治作用,哮喘、腮腺炎、睾丸炎、附睾炎、神经性皮炎,脑,干,(AT3、4i),在轮屏切迹处,即对耳屏3、4区之间,主治作用,眩晕、后头痛、假性近视,7,耳甲部,耳甲是由部分耳轮、耳屏、对耳屏、对耳轮体部、对耳轮下脚及外耳门所围成的较大的凹窝,几乎占据耳廓的大部分。耳甲以耳轮脚为界,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其中耳轮脚以上的耳甲部称为“耳甲艇”;耳轮脚以下的耳甲部称为“耳甲腔”。,耳甲艇,耳甲腔,耳甲是与人体内脏器官相对应的部位,腹部器官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胸部器官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腔,其中与消化道器官相对应的穴位在耳轮脚周围呈环形排列。因此耳甲部分布的耳穴最多,共有“口”、“食道”、“贲门”、“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阑尾”、“艇角”、“膀胱”、“肾”、“输尿管”、“胰胆”、“肝”、“艇中”、“脾”、“心”、“气管”、“肺”、“三焦”、“内分泌”等21穴。,耳甲艇腹腔,耳甲腔胸腔,口,(CO1),在耳轮脚下方前1/3处,即耳甲1区,主治作用,面瘫、口腔炎、胆囊炎、胆石症、戒断综合征、牙周炎、舌炎,食,道,(CO2),在耳轮脚下方中1/3处,即耳甲2区,主治作用,食管炎、食管痉挛,贲,门,(CO3),在耳轮脚下方后1/3处,即耳甲3区,主治作用,贲门痉挛、神经性呕吐,胃,(CO4),在耳轮脚消失处,即耳甲4区,主治作用,胃痉挛、胃炎、胃溃疡、失眠、牙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十,二,指,肠,(CO5),在耳轮脚上方的外1/3处,即耳甲5区,主治作用,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石症、幽门痉挛、腹胀、腹泻、腹痛,小,肠,(CO6),在耳轮脚上方的中1/3处,即耳甲6区,主治作用,消化不良、腹痛、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大,肠,(CO7),在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即耳甲7区,主治作用,腹泻、便秘、咳嗽、痤疮,阑,尾,(CO6、7),在小肠区与大肠区之间,即耳甲6、7区交界处,主治作用,单纯性阑尾炎、腹泻,膀,胱,(CO9),在对耳轮下脚下方中部,即耳甲9区,主治作用,膀胱炎、遗尿、尿潴留、腰痛,坐骨神经痛、后头痛,肾,(CO10),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即耳甲10区,主治作用,腰痛、耳鸣、神经衰弱、肾盂肾炎、遗尿、哮喘、月经不调、阳痿、遗精、早泄,输,尿,管,(CO9、10i),在肾区与膀胱区之间,即耳甲9、10区交界处。,主治作用,输尿管结石绞痛。,输尿管,胰,胆,(CO11),在耳甲艇的后上部,即耳甲11区。,主治作用,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偏头痛、带状疱疹、中耳炎、耳鸣、急性胰腺炎,肝,(CO12),在耳甲艇的后下部,即耳甲12区,主治作用,胁痛、眩晕、经前期紧张症、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假性近视、单纯性青光眼,脾,(CO13),耳甲腔的后上部,即耳甲13区,主治作用,腹胀、腹泻、便秘、食欲不振、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过多、内耳眩晕症,心,(CO15),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即耳甲15区,主治作用,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绞痛、无脉症、神经衰弱、癔病、口舌生疮,气,管,(CO16),在心区与外耳门之间,即耳甲16区,主治作用,哮喘,支气管炎,肺,(CO9、14),在心、气管区周围处,即耳甲14区,主治作用,咳嗽、胸闷、声音嘶哑、皮肤瘙痒症、荨麻疹、便秘、戒断综合征,三,焦,(CO17),在外耳门后下,肺与内分泌区之间,即耳甲17区,主治作用,便秘、腹胀、上肢外侧疼痛,内,分,泌,(CO18),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即耳甲18区,主治作用,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痤疮、间日疟、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症,8,耳垂部,耳垂是耳廓部最下部无软骨支撑的皮垂,约占整个耳廓部的1/51/4。耳垂是与人体面颊相对应的部位,分布有“牙”、“舌”、“颌”、“垂前”、“眼”、“内耳”、“面颊”、“扁桃体”8穴。,耳垂面颊部,在耳垂上线至耳垂下缘最低点之间划两条等距离平行线,于平行线上引两条垂直分线,从而可将耳垂分为9个区域。,牙,(LO1),在耳垂正面前上部,即耳垂1区,主治作用,牙痛、牙周炎、低血压,舌,(LO2),在耳垂正面中上部,即耳垂2区,主治作用,舌炎、口腔炎,颌,(LO3),在耳垂正面后上部,即耳垂3区,主治作用,牙痛、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垂,前,(LO4),也称“神经衰弱点”在耳垂正面前中部,即耳垂4区,主治作用,神经衰弱、牙痛,眼,(LO5),在耳垂正面中央部,即耳垂5区,主治作用,急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麦粒肿、假性近视,内,耳,(LO6),在耳垂正面后中部,即耳垂6区,主治作用,内耳性眩晕症、耳鸣、听力减退、中耳炎,面,颊,(LO5、6i),在耳垂正面与内耳区之间,即耳垂5、6区交界处,主治作用,周围性面瘫、三叉神经痛、痤疮、扁平疣、面肌痉挛、腮腺炎,扁,桃,体,(LO7、8、9),在耳垂正面下部,即耳垂7、8、9区,主治作用,扁桃体炎、咽炎,9,耳背部,耳背面解剖结构,是与正面结构相对应。一般正面呈隆起,背面即凹陷,反之亦然。耳背主要有三个面、四个沟、四个隆起。,三面耳轮背面耳轮尾背面耳垂背面,四沟对耳轮沟对耳轮下脚沟耳轮脚沟对耳屏沟,四隆起耳舟隆起三角窝隆起耳甲艇隆起耳甲腔隆起,为了便于取穴,将耳背分为5区。分别过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耳背对应点和轮屏切迹耳背对应点做两条水平线,将耳背分为上、中、下三部,上部耳背为耳背1区;中部的耳背再进一步分为内、中、外三等份,其内1/3为耳背2区,中1/3为耳背3区,外1/3为耳背4区;下部耳背为耳背5区。,耳,背,心,(P1),在耳背上部,即耳背l区,主治作用,心悸、失眠、多梦,耳,背,肺,(P2),在耳背中内部,即耳背2区,主治作用,哮喘、皮肤瘙痒症,耳,背,脾,(P3),在耳背中央部,即耳背3区,主治作用,胃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耳,背,肝,(P4),在耳背中外部,即耳背4区,主治作用,胆囊炎、胆石症、胁痛,耳,背,肾,(P5),在耳背下部,即耳背5区,主治作用,头晕、头痛、神经衰弱,耳,背,沟,(PS),也称“降压沟”。在对耳轮沟和对耳轮上,下脚沟处,呈“Y”形凹陷部分。,主治作用,高血压,皮肤瘙痒症,四、耳诊,观察法:变形、变色、丘疹、脱屑、结节、充血、凹陷、小水疱等阳性反应。按压法:用探针轻、慢、用力均匀的压力寻找压痛点。电阻测定法:用探测仪在耳廓上探测良导点(电阻降低点,可作为耳针治疗的刺激点),耳穴阳性反应点的类型、特征及临床意义,1、变色:鲜红急性病症淡红、暗红疾病的恢复期或慢性疾病白色属慢性疾病点白边缘红晕慢性疾病急性发作灰色多见于陈旧性疾病和肿瘤,2、变形:常见于慢性疾病结节状芝麻至绿豆大小的硬结,突出于皮肤链球状三个结节状硬结连在一起,突出于皮肤条索状呈条形突出于皮肤凹陷如穴呈点状凹陷皱折如指纹状或环形,大小不等,耳穴阳性反应点的类型、特征及临床意义,3、丘疹:常见于急性或慢性器质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皮肤病等。多为点状丘疹和水泡样丘疹,高出周围皮肤,数目不等4、血管变化:常见于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急性炎症性疾病、急性出血性疾病。常见有血管充盈、扩张或网状、条索状、海星状、环球状、弧状、蝌蚪状或鼓锤状。5、脱屑:常见于皮肤病、吸收功能低下、带下病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等疾病。,耳穴阳性反应点的类型、特征及临床意义,耳穴阳性反应物与疾病的对应规律1)阳性反应物的特征与疾病性质相对应2)阳性反应物的位置,与躯体、脏腑在耳廓的代表区多相对应3)分析非患病脏腑相应区“阳性反应物”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以脏腑经络学说来理解和分析阳性反应物;*了解经验穴,如:高血压见降压沟红晕。,耳穴阳性反应点的类型、特征及临床意义,耳穴望诊的注意事项,1、熟悉耳穴的定位与分布规律2、望诊前切忌擦揉、洗浴耳廓,以免消除阳性反应物,影响望诊的正确性。3、望诊时排除假象,常见的假象有痣、疣、小脓疱、冻疮、疤痕等。鉴别方法:压痛法,假象常无明显压痛。4、排除与季节的关系:春夏易见耳廓充血;秋冬多见皮肤苍白,甚至因受冻而为紫红色。,五、耳穴的临床应用,(一)适应症1疼痛性疾病如各种扭挫伤、头痛和神经性疼痛等。2炎性疾病及传染病如急慢性结肠炎、牙周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胆囊炎、流感、百日咳、菌痢、腮腺炎等。,3功能紊乱性疾病如胃肠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心律不齐、高血压、眩晕症、多汗症、月经不调、遗尿、神经衰弱、癔病等。4过敏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荨麻疹、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肠炎、过敏性紫癜等。,5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糖尿病、肥胖症、围绝经期综合征等。6其他耳穴有催乳、催产,预防和治疗输血、输液反应,同时还有美容、戒烟、戒毒、延缓衰老、防病保健等作用。,(二)选穴原则1按相应部位选穴胃痛取“胃”穴目病取“眼”穴肩痹取“肩关节”2按中医辨证选穴脱发取“肾”穴,“肾藏精,其华在发”皮肤病取“肺”、“大肠”穴,“肺主皮毛”,3.按经络辩证选穴坐骨神经痛取“膀胱”或“胰胆”穴牙痛取“大肠”穴4按西医学理论选穴炎性疾病取“肾上腺”穴月经不调、糖尿病、甲亢取“内分泌”穴高血压取“交感”,5按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