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作学习在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合作学习在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i 中文摘要 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系统的利用教学中各个 动态因素,包括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校内部各因素与社 区、家长等与教学有关的各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互赖来协调、促进学习全体中的 个体成员的全面发展,以期达到预先设制、共同的教学目标,并以学习小组总成 绩为评价标准的一种教学理论和策略。当代社会分工合作,很多事情需要集体努 力共同完成,但是当代学生缺少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的问题尤为突出。合作学 习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很好的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合作,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以及 危机意识。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专家访谈法等,从体育教学模 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入手,对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优势进行了深入细 致的研究,从理论上证明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应用于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学的可行 性和其优势所在,并将合作教学模式运用于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学实验证明: 1、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较传统教学来说能较大幅度的提 高学生的基本技术成绩,但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提升不是很明显。 2、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能培养学生兴趣,端正学生的学 习态度。 3、在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比传统教学更有利于增强集体内 部的凝聚力,改善同学之间的同伴关系,易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习工 作效率。 4 、在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比传统教学更有利于拉近师生 之间的距离,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认可度,更能使学 生对教师有个很好的评价。 关键词:合作学习;乒乓球选项课;实验研究 作 者: 苏金庆 指导教师: 于庆川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 合作学习在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合作学习在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 ii experimental study on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college table tennis selected course abstract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is a cooperative learning group for basic teaching form, the system is the use of teaching various dynamic factors, including among teachers, between student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s well as school internal factors with the community, parents and teaching interaction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the various dynamic factors to coordinate and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learning all the individual member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re-set system, the common goal of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to the total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a teaching theory and strategy. contemporary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a lot of things that require collective efforts together to complete, but contemporary students lack a sense of cooperation, especially the issue of collective pride.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l is used to promote unity and cooperation among the students to develop their collective sense of honor and a sense of crisis. in this paper, the literature data, the survey method, experimental method, expert interviews, starting from the research status of sports teaching mode, intensive research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he advantage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 proved theoretically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l used in university table tennis teaching feasibility and advantages through collaborative teaching model applied to the university table tennis teaching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1、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teaching tha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basic technical performance greatly improved students college table tennis teaching, but in improving the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improvement is not obvious. 2、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teaching can train students interested in ordinary university table tennis teaching, correct their learning attitude. 3、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college table tennis teaching, better 合作学习在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合作学习在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 英文英文摘要摘要 iii than traditional teaching to enhance the internal cohesion of the collective,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fellow, easy to create a good classroom atmosphere,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tudy. 4、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college table tennis teaching, better than traditional teaching to close the distanc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creas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promotes the teacher in the student mind recognition, but also make the students have a good evaluation of teachers. key words: cooperative learning; table tennis option classes; experimental study written by: su jinqing supervised by: yu qing chuan 目 录 1 前言 . 1 1.1 选题依据 . 1 12 文献综述. 2 1.2.1 合作学习的本质与特点 . 2 1.2.2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理念 . 6 1.2.3 国内外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现状 . 11 1.2.4 合作学习运用于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 12 1.2.5 合作学习运用于乒乓球教学的意义及可能 . 14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16 2.1 研究对象 . 16 2.2 研究方法 . 16 2.2.1 文献资料法 . 16 2.2.2 专家访谈法 . 16 2.2.3 问卷调查法 . 16 2.2.4 数理统计法 . 17 2.2.5 实验法 . 17 3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设计与实施 . 20 3.1 实验实施步骤 . 20 3.2 合作教学基本流程设计 . 20 3.2.1 课前准备 . 21 3.2.2 呈现目标与任务 . 21 3.2.3 集体授课 . 21 3.2.4 合作小组活动 . 21 3.2.5 测验与反馈 . 21 3.2.6 评价与总结 . 21 3.3 教学运行条件的设计 . 25 3.4 实验控制 . 26 3.5 合作学习在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实验假设 . 26 3.6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对象的处理 . 27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8 4.1 合作学习对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以及乒乓球技术掌握的影响 . 28 4.2 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态度及兴趣的影响 . 29 4.3 合作学习对班级群体凝聚力的影响 . 30 4.4 合作学习对学生对教师评价的影响 . 30 5 结论与建议 . 32 5.1 结论 . 32 5.2 建议 . 32 6 参考文献 . 33 7 附 件 . 35 8 致 谢 . 43 合作学习在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合作学习在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 1 前言前言 1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人类社会处处有竞争,处处有合作,两者之间相伴相随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 步。社会心理学认为,竞争是个体或群体间力图胜过或压倒对方的心理需要和行 为活动,是每个参与者不惜牺牲他人利益,最大限度地获得个人利益的行为,目 的在于追求富有吸引力的目标。合作是指群体成员一起活动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行 为。生活中需要竞争,但也不能忽视合作的重要性。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这也就意味着绝大多数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和长辈会对孩子更加呵护与宠 爱。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会更高,怕孩子将来会比别人差,从小就教育 孩子一定要取得好成绩,一定要比别人强之类的,似乎在孩子眼中争强好胜已成 为习惯或是生活的必然,这也就导致他们缺乏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这不仅不利 于自身的发展,从长远来讲也会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当今,人类社会进入 21 世纪,这个以知识化、信息化、学习化为特征的时 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世界的发展离 不开任何国家,任何国家也不可能脱离世界而单独发展。未来人类面临的挑战己 远远超出个人、地区甚至国家的范围。在现代和未来这个全球化、国际化、多元 化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已成为人们在激烈的竞 争中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合作与交往技能的高低成为制约个体发展与事 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毫无疑问,在全球化,多元化的趋势下,合作将成为未来人 类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支点。学校是一个国家的育人基地,不仅教授学生科学文 化知识还能培养学生优秀的精神品质,能否培养出祖国未来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 人学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以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去培养和教育学 生是对教育工作者的挑战。 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发生 教学,也不存在教学。因此,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 师生关系,倡导合作学习,并由此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以超越历史上的“教 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成为课程改革的又一项重要任务。 当代高校乒乓球教学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居多,这种教学模式有自己的优点: 1 前言前言 合作学习在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合作学习在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 2 该模式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组织纪律性的培养和意志品质的磨 炼。注重遵循体育教学的普遍规律,按运动技术结构循序渐进地尽心教学,并安 排细致的教学步骤,对学生获得全面系统的知识、技能,学习较难的运动技术有 相当的好处,学习中少走弯路,尽快地达到教学要求。而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不足 之处,归结如下: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一直以教师为中心,严重忽视了人的问题, 过分强调课堂结构,教学目标单一,操作性差,评价模式陈旧,缺乏科学性。学 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很难发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个 性发展和主体性的弘扬。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 能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适应。综合以上所述,单一传统的讲解示范、纠正错误动 作的教学模式己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探索一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改善课堂学习气氛有效提高学习成绩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校乒乓球教学的迫 切需要。 合作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新时代对人类提出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内涵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乒乓球教学质量 的有效方式。我们在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 学方式,构建以合作学习为主,学生主动参与,师生、生生多向交流、互动,合 理利用教学资源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培养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除此之外,通过查阅文献我发现,在国内合作学习应用在体育教学方面的研 究不少,但大多数集中在中小学体育教学或其它学科方面,在高校体育教学方面 开展的研究不多,尤其是具体到乒乓球选项课上更是少之又少。论文就是试图将 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应用到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结合对照实验,找出这种教 学模式应用在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中的优势所在,以便为其它运动项目的开展提供 借鉴经验。 1.2 文献综述 1.2.1 合作学习的本质与特点 1.2.1.1 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 20 世纪 70 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 70 年代 中期至 80 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 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 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 合作学习在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合作学习在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 1 前言前言 3 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自 20 世纪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 得了较好的效果。 国外关于合作学习的有代表性的定义 1.斯莱文的定义 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约翰逊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认 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 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 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2.约翰逊兄弟的定义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 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3.沙伦的定义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合作学习的重要代表人物,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沙 伦博士对合作学习作了这样的界定:“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 法的总称。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小 组通常由 3-5 人组成。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 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 4.嘎斯基的定义 美国肯塔基大学教授、 “合作掌握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嘎斯基对合作学习 作了比较具体的阐述:“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 起由 2-6 人组成的异质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 在每个小组中,学生们通常从事于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学习活动。” 5.戴维森的定义 尼尔戴维森是美国当代合作教育研究的著名专家,从 1990 年开始担任国际 教育合作研究会的主席。他认为合作学习的定义应当有七个要点: (1)小组共同完成、讨论、解决(如果可能)难题; (2)小组成员面对面的交流; (3)在每组中的合作、互助的气氛; (4)个人责任感(每个人承担自己的任务) 王坦: 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 ,学苑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5-7 页 1 前言前言 合作学习在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合作学习在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 4 (5)混合编组 (6)直接教授合作技巧; (7)有组织地相互依赖。 6.赖特和梅瓦里克的定义 英国著名教育学者赖特和以色列著名教学学者,合作学习的另一位重要代表 人物梅瓦里克女士根据斯莱文的定义,提出了他们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解:“合作学 习是指学生为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小组中共同学习的学习环境。” 7.文泽的定义 加拿大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文泽认为:“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将学生随机地或有计 划地分配到异质团队或小组中,完成所布置的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 我国关于合作学习的有代表性的定义 1.王坦的定义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王坦研究员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 在异质小组中相互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 的教学策略体系” 2.王红宇的定义 我国教育学者王红宇认为:“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 要组织形式,根据一定的合作性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从 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使学生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 3.黄政杰的定义 我国台湾著名教育专家黄政杰教授认为:“合作学习即是学生一起工作达成其 共同的目标,此目标不但有利于己,也有利于其他人。合作学习采用小组学习方 式,学生一起学习进而扩大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合作学习的形态是单纯的,全班 学生在教师授课后,即分成小组,在小组中每一成员都要学习指定的作业,直到 每个人都理解和完成为止。合作学习之中,所有成员是相互得利的,你的成功也 就是我的成功,我的失败也正是你的失败,这是一种命运共同体的状态,是属于 积极互赖的情境” 4.林生傅的定义 我国台湾另一著名教育学者林生傅在论及合作学习理论时,直接将合作学习 称之为“合作教学”,他指出:“合作教学乃是一种创新的教学设计,目的是使学习 合作学习在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合作学习在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 1 前言前言 5 活动成为共同的活动,其成败关系到团体的荣辱。” 5.庞国斌,王冬凌的定义 我国学者庞国斌和王冬凌在对合作学习进行多年研究之后,给出了如下定义: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 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 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 从上述有代表性的定义可以看出,虽然国内外合作学习的研究者和教育专家 给出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是,他们的定义都揭示了许多共性的东西,这对于我们 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特征以及活动取向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上定义 中归纳出合作学习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 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合作 学习是一种目标预设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准和奖励依据是以小组为 基本单位,是一种按照小组总成绩来进行奖励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仍是一种教 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活动。 通过以上对合作学习的定义和内涵的阐释,我们可以给合作学习一个比较完 整的解释: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系统的利用教学 中各个动态因素,包括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校内部各因 素与社区、家长等与教学有关的各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互赖来协调、促进学习全 体中的个体成员的全面发展,以期达到预先设制、共同的教学目标,并以学习小 组总成绩为评价标准的一种教学理论和策略。 1.2.1.2 合作学习的特点 合作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合作学习的准备、合作学习的过程和合作学习的 评价这个阶段中的方式、方法的独特性以及师生、生生关系的有效处理上。既然 是特点,那么它当然是与众不同的,区别于其他教学方式而表现出来的差异或优 势,而且应该具有必然性和稳定性,对合作学习的性质、方向和结果具有决定性 的作用。据此,我们认为合作学习的特点有: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 主体地位,合作思想贯穿整个合作学习过程,学生成功机会均等。 (一)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是受教育者,处在身体成长和知识储备的关键阶段,各方面都还不成熟, 庞国斌,王冬凌: 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践 ,开明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3 页。 1 前言前言 合作学习在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合作学习在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 6 他们非常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影响教学效果 的最重要的变量。教师的教起着引导航程,把握方向的作用,其主导作用是在教 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中实现的。同时,合作学习着眼于学生的主体性,结合学生 的生活,学习实际展开合作学习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满足学生表 达自我、展现自我的欲望和与同伴交往的渴求,以及集体成就感的获得等等。让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合作、互动思想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 合作、互动,不仅能使人们加强沟通、交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 能集思广益,解决一个人不能单独解决的问题,提高办事的效率。合作,是合作 学习的最大的特点,也是最突出的特点。在整个合作学习中,从合作学习目标的 制定到合作学习的最终评价,无时无处不体现合作的思想,它贯穿于合作学习的 始终,指导整个合作学习的运行。 (三)开放教学课堂,综合生成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自由表达和展现自我的空间,创设了有 利于学生合作的情境。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知识听课、记笔记和记忆所学内容, 没有或者很少参与教学的讨论和行动,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的局面。合作学习这种 教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把学生吸纳进课堂教学,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言论自 由的场所,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活动中,更是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 空间,小组成员可以围绕共同的学习目标,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经验以及兴趣、 爱好特点,自由发挥自己的能力,并与其他成员交流思想、意见、互相帮助,共 同进步。 (四)学生成功机会均等 合作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学生的成功机会均等。在学习中,每一个小组 成员都承担着一份责任,不会因为哪一个学生成绩差而不分给同等的任务,也不 会因为哪一个学生性格内向而不给予他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在小组中是完全平 等的,他们有权利获得任务,也有义务为完成任务而努力的搜集资料、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思想,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每一个学生的成功 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因为合作学习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一个平等成功的空间。 1.2.2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理念 1.2.2.1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在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合作学习在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 1 前言前言 7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理论与策略,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众多的合作学习 的策略,由于价值取向各不相同,其理论基础的侧重点也不一致。其中国外比较 有代表的理论有:社会互赖理论、选择理论、发展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动机理 论、社会凝聚力理论等 ;国内有学者认为,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有:动机理论、 社会凝聚力理论、教学工艺学理论、选择理论、发展理论等 ;也有学者将合作学 习的理论依据分为:哲学基础、社会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三个部分 。各种理论对 合作学习提供了不同方面的理论支持,丰富了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笔者将从哲 学基础、社会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三个部分展开论述: 1、哲学基础 社会生活中,交往与合作是人的一种基本的需要。大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有 利于身心素质的发展,这是合作学习提出的基本哲学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人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社会性是人的 本质属性,人不可能脱离社会和集体独立存在,那么,交往和合作是人的社会性 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马克思指出:“生活的生产-无论是自己生活的生产或 他人生活的生产-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 关系。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个人的合作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首先, 交往是个人主体意识形成的重要条件。通过交往,人与人在精神上和物质上彼此 创造,实现“人们对人们的加工”,提高人们的“本质力量”和“种属能力”。其次,人 通过交往得以丰富,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同类而不同品种的动物的 特性的天生差别比人的秉赋和活动的差别显著得多。但是因为动物不能从事交换, 所以同类而不同品种的动物所具有的不同特性,不能给任何动物个体带来任何好 处。动物不能把同类的不同特性汇集起来;它们不能为同类的共同利益和方便做 出任何贡献。人则不同,各种各样的才能和活动方式可以相互利用。 ”交往是活 动的最基本形式,合作是个人生活的最基本要求。人的一切身心素质的形成和发 展,均会通过观察、模仿、从众等交往性的方式,受到他人的影响。交往双方从 他人身上看出自我,又以自我为尺度看待别人,从而形成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 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为的是一种主体之间通过符号协调的相互作用,它以语言 乔治 雅各布斯.合作学习的原理与技巧m.第一版.林立,马容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141 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j.课程 教材 教法,2005,25(1) :75-77 林芳.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1998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恩选集(第一卷)m.第一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365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恩选集(第一卷)m.第一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254 1 前言前言 合作学习在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合作学习在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 8 为媒介,通过对话,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一致。马斯洛所提出的人的需 要的层级结构中,与人相处、与他人对话交流和沟通,以达到相互理解、接受、 融合,甚至得到他人的承认、尊重、欣赏,也是人的基本的需要和人作为人存在 和发展的基本方式 。 2、社会学基础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大学生合作学习理论符合“群体动力”理论。 关于群体动 力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格式塔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考夫卡。他指出, 群体是成员之间的互赖性的动力整体,个体之间互动形式决定互动的结果。当成 员之间相互鼓励时,相互之间就形成一种积极合作,这就导致“促进性互动”;当成 员之间相互阻碍、相互打击、相互不信任之时,个体之间就是一种消极互赖即不 良竞争,这就导致“压迫性互动”。个体之间无互赖时,就不产生互动即个体独立活 动,这时个体各自独立任务,不产生任何信息交换。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的“促进 性互动”,就是要在教学中强调大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 。考夫卡的同事勒温对这 一思想进一步的阐述。他说,第一,群体的本质就是导致群体成为一个动力整体 的成员之间的互赖,在这个动力整体中,任何成员状态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成员 之间的变化。第二,成员之间紧张的内在状态能激励群体达到共同的预期目的。 正是由于这种阐释,后人常称温勒为群体动力的创始人。我国学者常将群体动力 理论阐释为集体动力理论。 认为集体动力是指来自集体内部的一种“能源”。 在一个 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可以 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新的水平,用集 体的力量共同完成自主学习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正是在充分借鉴集体 动力理论的前提下,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理论思想 。 3、心理学基础 大学生个体本身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系统,通过与外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从而产生学习行为。由于影响大学生学习的自身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知识基 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等智力因素,也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 格等非智力因素,不同的心理学家从不同的方面对之进行研究,因此对于合作学 习,从心理学方面提出的理论依据也就各有侧重。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m.第一版.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157 库尔特 考夫卡著.格式塔心理学原理m.第一版.黎炜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6:84 勒温.拓扑心理学原理m. 第一版.兰培梁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136 合作学习在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合作学习在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 1 前言前言 9 从动机主义理论的观点来看,“合作性目标结构(与竞争型相对)创设了一种只 有通过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因此,要达到他们个人的 目标,小组成员必须帮助他们的成员做任何有助于小组成功的事,而且,或许更 为重要的就是要鼓励同伴们去尽最大的努力 ”因此,动机理论更多地是从学生自 身的利益要求出发的。在合作性目标结构下,学生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一起 活动,他们学习的努力有助于同学的成功。约翰逊兄弟等人也认为,学习动机是 借助于人际交往过程产生的,其本质体现了一种人际相互作用建立起的积极的彼 此依赖的关系。 激发动机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 的关系 。 从建构主义的理论的观点来看,一般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 学习者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主动 加工,并把它融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是学习的基 础,意义是通过学习者对新旧知识经验进行反复发现、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得以建 构的,所以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 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具体表现为:首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大学生不是被动 地接受知识,而是一种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其次,合作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由 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最后, 大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或服从,而是在己有经验基础上,对来自 外部的教学影响的主动建构 。基于以上对学习的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非常强 调主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认为这种相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 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一观点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念之一。 尤其是社会性建构主义非常重视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学习中的作用。他们认为,知 识不仅仅是个体在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社会性的相互作用同样 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学习者不仅是一个作为主体的学生,而且还是处在一定社 会环境中的独特个体。大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反思是在相互活动中实现的, 也即意义的获得是社会作用的结果,学习环境需要合作与交流的氛围。应当改变 与真实世界的情境没有直接联系的,对学习者孤立地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训 练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建立真实的学习情境,参与团体性的实践,使学习者在 斯莱文 r. e.合作学习的研究:国际展望j.山东教育科研,1994,26(5):75 -79 johnson d.w,johns r.t. mak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workj.theory into practice,1999,38(2):67-74 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第七版.姚梅林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174-180 1 前言前言 合作学习在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合作学习在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 10 与学习团体的广泛交往中,建立起知识和技能,建立起个体对自我的广泛的社会 认同。 1.2.2.2 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合作学习的兴起与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热潮,被人们誉为是“近十 几年来最主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合作学习是以“合作”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教 学,实质上是一种教育教学改革。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把培养学生 的合作能力作为教育目标之一。 1、合作学习的目标观 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注重学生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目标的均衡 达成。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认知目标、情意目标和合作技能目标三个方 面,合作学习非常强调这三种目标的和谐均衡发展。合作学习倡导一种目标导向 性,但它不仅仅是发挥一种单纯的目标导向作用,而是在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合 作性互动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合作学习在注重认知目标达成的同时,非常注重 情谊目标的作用,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谊需要,把学生的情感满足作为基 本目标。合作学习的研究者认为:“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 求教学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 合作学习不但是一种学习方式, 还蕴含深邃的价值内涵。我国有学者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学习 内容,一种学习资源共享。” 2、合作学习的师生观 合作学习中的师生关系打破了以往师生关系中的“权威服从”关系, 给予师 生观以全新的意义与使命。合作学习中的师生观是建立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基础上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而开展的活动。合作学习把 教学的主要矛盾界定为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 。这种观点强调教学的最根本 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和形成积极的学习 态度,使学生这个认识的主体不断成熟和完善,实现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转化, 以旧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新知识,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合作学习把教师置于 教学的“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之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田间试验顺序排列设计
- 知荣明耻主题班会课件
- 智能语音机器人系统研发与运营协议
- 工程经济人才培养规划试题及答案
- 健康行业阅读题集
- 物流运输优化方法题库
- 生物学细胞分裂与分化习题集
- 建筑学建筑设计风格模拟试题及解析
- 商业租赁条款细则协议书暨租约签署事项说明
-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设施试题及答案
- 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专题培训
- 电饭煲检测大纲
- 劳动合同书电子版pdf正规范本(通用版)
- JGJT10-2011 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
- 自发性肾破裂的护理查房
- 医院保洁、中央运输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房屋维修工程应急施工方案
-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好好玩》作业设计
- 办公家具供货安装、保障实施及售后服务方案
- 研究生高分论文写作(下篇)
- 精益改善周五阶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