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 30 届奥运会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技术届奥运会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研究运用效果研究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i 中文摘要 随着排球运动的发展,排球规则及技战术打法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近年来, 排球比赛的对抗程度越来越强,攻防速度越来越快,水平越来越高,打法变化多 样,对运动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全面,尤其对运动员技术运用效果的要求越来 越高。 接应二传, 是排球运动从“四、 二”配备到“五、 一”配备转化的过程中形成的, 作为场上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作用在比赛中也日益突出。在一些高水平球队中, 接应二传已成为队伍的核心和主要得分点,对比赛成绩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 本文采用用文献资料、观察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第30届奥运会中外女 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从身体形态、技术运用情况、技术运 用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找出我国女排接应二传的优势与不足,并 提出相应建议。研究结论如下: (1)中国女排接应二传非技术因素的各项指标整 体处于世界前列水平。 (2)中国女排接应二传在发球方面与外国接应队员存在明 显差异。 (3)中国女排接应二传接发球和防守质量下降显著。 (4)中国女排接应 二传定点进攻能力较差。 (5)中国女排接应二传拦网能力较差。 建议: (1)加强后备人才培养。 (2)加强发球技术的训练。 (3)提高接应队 员进攻能力。 (4)改善接应队员防守能力。 (5)加强接应队员拦网能力。 (6)狠 抓基本功训练,加快战术创新,做到扬长避短是赢得比赛主动性的关键。 (7)加 强专项体能训练,充分发挥中国女排队员非技术因素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第 30 届奥运会;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分析 作 者:施永健 指导教师:宋元平 教授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 第第 30 届奥运会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研究届奥运会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研究 ii comparative and analysis of the assistant setter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the 30th olympic games between the female chinese volleyball team and the foreign volleyball teams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volleyball, volleyball rules and technical and tactical play have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recent years, the volleyball match against getting stronger, attack and defense at an increasing rate, increasing the level of play diverse requirements have become mor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athletes, especially athletes applied in increasingly high. assistant setter volleyball from four, with five,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in the formation of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as a field, it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role in the game. assistant setter in some high level team has become the core of the team and score points, has a direct role in guiding the competition results. this study through the literature, observatio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30th olympic games women volleyball assistant setter use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research, comparative analysi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body shape, the use, technology use and effects assistant setter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and to find the female chinese volleyball team,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 accordingly.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non-technical factors in the female chinese volleyball team the indicators overall in the world level. (2) the female chinese volleyball team assistant setter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foreign volleyball teams in the serve. (3) the female chinese volleyball team collusion second pass serve receive and defensive quality dropped significantly. (4) the fixed-point offensive capability gap.(5) poor blocking ability suggestions: (1) strengthen the back-up personnel training. (2) to strengthen technical training serve. (3) improve the collusion of members of the offensive ability. 第第 30 届奥运会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研究届奥运会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研究 英英文摘要文摘要 iii (4) improve the collusion of members of the defensive capacity. (5) strengthen the collusion of players blocking ability. (6) pay close attention to basic skills training, and accelerate the tactical innovation, so avoid weaknesses is the key to win the game initiative. (7) to strengthen the special physical training,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non-technical factors of the female chinese volleyball team. key words: the 30th olympic games;the chinese and foreign female volleyball teams;assistant setter;technology application ;effect comparative and analysis written by: shi yongjian supervised by: song yuanping 目 录 1 前 言 . 1 1.1 选题依据 . 1 1.1.1 选题背景 . 1 1.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2 2 文献综述 . 4 2.1 接应二传的定义 . 4 2.2 关于接应二传的研究现状 . 4 2.2.1 关于接应二传身体条件的研究 . 5 2.2.2 关于接应二传进攻能力的研究 . 7 2.2.3 关于接应二传作用的研究 . 8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11 3.1 研究对象 . 11 3.2 研究方法 . 11 3.2.1 文献资料法 . 11 3.2.2 观察法 . 11 3.2.3 数理统计法 . 11 3.2.4 比较分析法 . 11 4 研究内容与结果. 12 4.1 第 30 届奥运会中外女排接应二传队员非技术因素比较分析 . 12 4.1.1 中外女排接应二传队员年龄特征比较 . 12 4.1.2 中外女排接应二传队员身高特征比较 . 13 4.1.3 中外女排接应二传队员体重特征比较 . 14 4.1.4 中外女排接应二传队员克托莱指数特征比较 . 14 4.1.5 中外女排接应二传队员网上高度特征比较 . 15 4.2 第 30 届奥运会中外女排接应二传队员技术运用效果的比较分析 . 16 4.2.1 中外女排接应二传队员发球技术运用效果比较分析 . 16 4.2.2 中外女排接应二传队员接发球技术运用效果比较分析 . 18 4.2.3 中外女排接应二传队员组织传球技术运用效果比较分析 . 20 4.2.4 中外女排接应二传队员扣球技术的运用效果比较分析 . 20 4.2.5 中外女排接应二传队员拦网的运用效果比较分析 . 23 4.2.6 中外女排接应二传队员防守技术的运用效果比较分析 . 24 5 结论与建议 . 26 5.1 结论 . 26 5.1.1 中国女排非技术因素的各项指标整体处于世界前列水平 . 26 5.1.2 中国女排接应二传在发球方面与外国接应队员存在明显差异 . 26 5.1.3 中国女排接应二传接发球和防守质量较差 . 26 5.1.4 中国女排接应二传定点进攻能力差距较差 . 27 5.1.5 中国女排接应二传拦网能力较差 . 27 5.2 建议 . 27 5.2.1 加强后备人才培养 . 27 5.2.2 加强发球技术的训练 . 27 5.2.3 提高接应队员进攻能力 . 27 5.2.4 改善接应队员防守能力 . 28 5.2.5 加强接应队员拦网能力 . 28 5.2.6 狠抓基本功训练,加快战术创新,做到扬长避短是赢得比赛主动性的 关键. 28 5.2.7 加强专项体能训练,充分发挥中国女排队员非技术因素方面的优势 . 28 6 参考文献 . 29 7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33 8 附 录 . 34 9 致 谢 . 36 第第 30 届奥运会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研究届奥运会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研究 1 前前 言言 1 1 前 言 1.1 选题依据 1.1.1 选题背景 排球运动诞生于1895年,迄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项运动在这一百多 年的发展过程中,很多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特别是在1964年排球运动 正式被奥运会列入比赛项目后,世界上各个国家更加重视这项运动,同时,伴随 着各项比赛赛事的轮流举办,电视媒体的轮番报导,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并 喜欢上这项运动,从事排球专业运动训练的人也越来越多,排球技战术的发展随 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同时使得当今排球比赛的队伍对抗更加激烈、攻防的 速度加快、打法变化多样、队员能力更显突出、队伍要求更加全面,只有符合当 今排球比赛发展规律才能走在世界的前列。 随着排球比赛的日趋激烈,排球运动员也愈发向高大化、全面化发展,排球 运动员身体素质得到明显加强,网上的争夺也愈发激烈,防守队员拦网的威胁日 趋增大,从而使运动员进攻的难度加大。此外,新规则“双自由人”制度的施行,使 攻强守弱的现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比赛的来回球增多,也增加了观赏性,进攻 队员的压力变得更大。因此,一支队伍要想在进攻中占得先机,就不仅要有强力 的主攻,快变的副攻,还要有接应二传作为另一个有效的得分进攻点。接应二传 作为场上的一个重要位置,其发挥的作用在比赛中日益突出,在一些高水平的队 伍中,接应二传已经成为队伍里的核心,成为主要的得分手,直接影响队伍的成 绩。接应二传,排球场上最全面的位置,既要有一定的攻击力,又要求技术较全 面。要求接应二传进攻,要像主攻手一样犀利;防守,要和副攻手一起组成网上 长城;必要时还要担当起二传穿针引线的职责。 通过对近几年世界排球比赛的研究,分析数支强队的一传和进攻体系、防反 体系以及其接应二传在其体系中各自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发现由于战术风格的不 同,接应二传的作用大致可分为强力型接应和全面型接应两类。以欧美强队为主 的强力型接应变成了一个队最主要的进攻得分点。接应不参与接一传,甚至尽可 能少地参加防守,但是必须要有强力的进攻,强力的发球。优秀的接应应该在4号、 2号、1号位都有定点强攻并且得分的能力,比如俄罗斯的接应加莫娃在前排时打 1 前前 言言 第第 30 届奥运会中外届奥运会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研究女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研究 2 两轮四号,打一轮二号。接应在前排的时候,换到二号位,加上前排的主攻副攻, 有三个点进攻,这是较强的轮次。到了后排,则换到一号位,准备后排进攻。强 力型接应二传从以前的副二传已经转化到现在的两翼,成为进攻的核心,表现在 不仅进攻的数量多、成功率高,而且进攻的区域大,几乎可以在排球场上的各个 位置发动进攻。而以亚洲为主的接应二传主要以全面的技术著称。在前排时通过 跑动为自己及队友创造得分机会,同时与副攻一起拦防对方的主攻队员,在后排 时还要承担防反的任务。不仅要参与前排的进攻,更重要的还要参加后排的防守 及一传的任务,成为一传防守体系及防反体系中的最重要的一员。 中国女排在本次奥运会比赛中排名并列第五,取得的成绩与我们期待的有很 大的落差。中国女排的接应二传是全面型接应类型,从本次奥运会可以看出,中 国女排接应二传现阶段面临的困境是,当接应二传在前排时,对手几乎都找接应 二传发球,导致接应二传在接发球完成后很难再完成进攻,经常导致前排三点攻 变为两点攻,出现连续“卡轮”的现象,为此,现在国内专家也提出需要改变接应二 传类型,以适应世界女排发展的主流趋势。 1.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女排发展进入21世纪后,接应二传已经成为队伍里一名重要的进攻队员,许 多欧美强队里接应二传成为球队的进攻核心,她们在接一传时多选择主攻+主攻+ 自由人模式。它要求两个主攻都必须有非常好的一传,接应在后排被其他队员保 护而不参与一传,从而解放出来承担更多的进攻任务。在这种模式下接应二传队 员不仅进攻的数量多,而且进攻的区域大,几乎可以在排球场上的各个位置发动 进攻。在近年来世界比赛的技术统计来看,这些国家接应二传经常能在得分榜以 及扣球榜上都名列前茅。而亚洲队伍在接一传时多选择主攻+接应+自由人模式, 这个系统强调了主攻的强攻能力,解决被破坏的一传,接应则在更加全面的基础 上,加强进攻职能,接应二传甚至要参与6轮接发球,成为一传防守体系中最为重 要的一员。因此现在接应二传可以说在进攻和防守两个极端已经被发展到极致。 而不论哪种类型的接应二传,其发挥的好坏,都直接影响到队伍的胜负。接应二 传作为队中进攻的核心人物和主要得分手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从近几年的大赛统 计中可以看出,接应队员的得分贡献率呈逐年上升的局势,许多球队的接应队员 贡献率已与主攻队员并驾齐驱,甚至超过主攻队员成为球队的第一攻击点。近几 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在接应队员人选上也颇费心思,几乎试遍了国内优秀接应队员, 第第 30 届奥运会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研究届奥运会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研究 1 前前 言言 3 还几度调优秀主攻手改打接应,但并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 本研究通过对第30届奥运会女排比赛进行统计研究,从身体形态,技术运用 效果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我国女排接应二传现阶段与外国接应二传之间存在 的差距,以期为中国女排接应二传的改进和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 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第第 30 届奥运会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研究届奥运会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研究 4 2 文献综述 2.1 接应二传的定义 接应二传,最初英文译为“second setter”,意思是副二传,是指排球战术体系 采取五名攻手,一名二传的“五一”配备时,与二传站对角的那一名攻手。当二传队 员接触了从对方过来的第一次球,或特殊情况二传来不及传球时,就要求这名攻 手能协助二传队员做一些调整传球,“接应二传”这个名称由此而来 。 接应二传队员:是目前排球场上最全面的位置,有一定攻击力,技术全面, 一方面弥补二传来不及移动传球时担当二传的职责。另一方面进攻能像主攻手一 样犀利的队员 。 接应二传(英文:technique/right side hitter/weak side hitter) ,简称接应,是排 球五大球员位置之一。通常接应在常见的5-1阵形中只会有一个,与二传打对角。 接应原本的主要用处是当二传手无法二传时(要么一传传到离他太远的地方,要 么他被迫参与一传)担任二传任务,所以一个接应必须具备良好的二传技能。但是, 在现代排球战术中,接应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队的主要进攻点,尤其在男排是第一 进攻点。通常接应在前排站在二传手的右边,扣二传手的背传球。在战术组合上, 接应与副攻的配合很多,比如说“前交叉” 。 随着世界女子排球向力量化、高大化和速度化方向不断发展,接应二传的作 用和要求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更多高水平运动队在接应二传的位置上安排高个 队员,淡化防守作用,侧重于2号位的强攻和1号位后攻,使接应二传回归攻击手 的本职上去。目前的欧美女子排球的流行打法中,接应队员的职责越来越单一地 反映在进攻中, 如同俄罗斯女排就让身高达到2.02米的加莫娃站到接应位置上。 在 许多世界强队里,接应二传已经成为队里核心的队员,她们的发挥直接影响着其 队伍的成绩。 2.2 关于接应二传的研究现状 现代排球发展到今天,接应二传在一个球队的作用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因 周文凯.2010 年女排世锦赛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研究d.河南大学,2011.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排球教材组).排球运动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 第第 30 届奥运会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研究届奥运会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研究 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5 此,成为排球教练和专家学者所关注的问题。其中,关于如何能更充分以接应二 传为进攻核心,结合本队的实际情况,完善攻防体系无疑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 因此有许多专家、学者和教练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和接应二传有关的论 著、论文中,其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 2.2.1 关于接应二传身体条件的研究 章猛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发表的我国女排运动员年龄,体重,身高和弹 跳特征谈到,2001中国女排联赛中,接应二传的平均身高低于3号位和4号位选 手,高于二传手。体重方面4号位选手最大,其后依次是3号位和接应二传。章猛 还指出,在统计的联赛中,前六名与后六名俱乐部选手总体及场上同一位置选手 的身高无显著性差异;但接应二传之间差异显著,说明身高的优势为其击球点高、 增加发球的攻击性提供了条件” 。 王伟在硕士论文现代排球比赛接应二传的作用与现状分析中指出:在当 今的排球运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大幅提高和比赛 新规则的采用使得当今排球比赛网上争夺愈发激烈。如果在网上不占据优势,没 有超越其他队的进攻能力,想获得比赛的胜利是不现实的。高度的竞争亦成为现 代排球发展的一大特点,提高击球点的高度已显得日趋重要,击球点越高,距离 球网越近,则球飞行过网俯角越大,过网速度就越快,攻击性也越强。结合接应 二传在比赛中的作用,对其身体条件的要求为不仅要具备高度和力量,速度和多 变,并且要整合这些因素,使之能发挥出最好水平 。 15 , 章猛.我国女排运动员年龄、体重、身高和弹跳特征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1):135-137 王伟.现代排球比赛接应二传的作用与现状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6 . 15 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 23 (4) :56-57 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第第 30 届奥运会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研究届奥运会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研究 6 表1 2006年第15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各洲球队接应二传运动员基本身体形态 和网上高度一览表 美洲(n=16) 欧洲 (n=18) 非洲 (n=8) 亚洲(n=10) x p 年龄(岁) 25.81 4.39 23.50 3.49 27.50 5.21 22.30 4.14 7.589 0.0550.05 身高(cm) 183.69 4.05 186.94 6.36 178.63 2.88 180.70 5.91 14.280 0.00300.05 克托莱指数 383.83 38.03 380.58 22.15 397.49 31.96 382.59 22.05 0.910 0.8230.05 扣球高度 (cm) 305.13 6.47 304.94 9.54 292.50 10.09 296.90 11.62 10.520 0.0150.05 注:来源于曲涛第15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运动员身体形态与网上高度的比较研究 曲涛在中国体育科技上发表的第15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运动员身体形态 与网上高度的比较研究中指出:在第15届女排世锦赛中欧洲接应二传运动员的 平均身高占有一定优势,其次分别是美洲和亚洲运动员,非洲接应二传运动员的 平均身高最低,且各洲接应二传运动员在平均身高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体重方面, 各洲接应二传运动员的差距较小,无显著性差异。美洲、欧洲接应二传运动员的 扣球高度、拦网高度具有明显优势,亚洲、非洲接应二传运动员则处于劣势,各 洲接应二传运动员在扣球高度、拦网高度上差异显著,但hs、hb差异不明显(见 表1) 。 郑义明,齐敦禹在接应二传手对中国女排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的新思路 中指出:一支队伍的接应二传手决定了一支球队的技术风格,它处于球队进攻和 防守的枢纽,换言之,球队防守以及防守后的反击都是由接应开始的;中国女排 的接应二传手一直具有独特的技术风格和优良的传统;国女排要想在世界性比赛 上再次取得佳绩,必须要重视和加强对接应二传手的选拔和培养 。 曲涛.第 15 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运动员身体形态和网上高度的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 (3):108-112 郑义明,齐敦禹,闰钊.接应二传手对中国女排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的新思路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8(4):41,6-10 第第 30 届奥运会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研究届奥运会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研究 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7 2.2.2 关于接应二传进攻能力的研究 郭荣在2003年发表在首都体育学院学报的一篇文章现代排球比赛技战术变 化与训练重点的探讨中写到当接应二传在前排时可以通过快攻队员的掩护进行 交叉、梯次、夹塞等战术进攻和拉开进攻,特别是在2号位时,一方面可以在2号 位强攻,同时有利于拦网。当接应二传轮到后排时,可以从1号位后排进攻弥补前 排两点攻的不足 。 同年,郭荣在2003年世界杯男子排球赛优秀接应二传运动员进攻特点分析 一文中指出接应二传在2号位打低弧度的拉开球,与3号位和4号位强攻组成快速多 变的进攻战术,打法简单实用,成功率高,不仅发挥了强攻的威力,也使3号位队 员快攻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并且,通过技术统计分析得出中国队的接应二传进攻 比例较低,仅为29.8%,比参赛队平均至少少5.7%,中国队在利用接应二传进攻方 面和其他队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接应二传的进攻效果方面,中国队的接应二传 扣球得分率是52.3%,只是高于日本队,而低于其它5支球队,但是扣球失误率为 12.8%,是所有队中最高的,同时中国队在利用接应二传进攻方面和其他队相比仍 有一定差距,这也是中国队比赛难以取胜的主要问题之一 。 李钦,孙卓艺在2008年世界女子排球大奖赛中国与国外球队接应二传进攻 效果分析中指出:中国女排接应二传扣球比队手少2个,但是得分比4国平均数 多3分,扣失的球却同4国的平均数相比少1个;被拦回与被拦死的球和4国的平均 数持平,被拦起的球也与平均数持平,中国女排接应二传无论得分、扣过球、以及 在接应二传的扣球环节都超出对手,而自身的失误也少于对手。说明中国女子排 球队接应二传已经逐渐成熟。与对手相比,扣球手法多变,战术多边,比赛时的竞 技心理状态也比较稳定,得分能力也有所提高。分析其原因在于扣球的技术动作 更加成熟,技术、战术的配合也更加稳定灵活 。 全国华,宋琳在中国女排接应二传手之研究中指出:无论是个人战术以 及集体战术,而其中副攻和接应二传配合的交叉进攻以及双背飞进攻都是中国女 排得分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运用的好坏关乎到球队能否取得胜利。接应二传周苏 红跑动范围大、战术意识强是这些战术能有效进行的关键所在 。 郭荣.现代排球比赛技战术变化与训练重点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5(3):3-4 郭荣.2003年世界杯男子排球赛优秀接应二传运动员进攻特点分析明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2) :61-66 李钦, 孙卓艺.2008 年世界女子排球大奖赛中国与国外球队接应二传进攻效果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9,27(3) :81-84 全国华,宋琳. 中国女排接应二传手之研究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6(5),86-88 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第第 30 届奥运会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研究届奥运会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研究 8 郑明义,齐敦禹在接应二传手对中国女排进攻和防守战术的新思路中指 出,将亚男改打接应二传,可以大大提高拦强攻的成功率,对欧美强队的主攻手 造成一定的心里压力。由于刘亚男高大的拦网能有效的封住直线,因此,我方二 传手就要死跟心防吊,即随时准备插上传球。这样增加了防反的防守质量,也就 提高了防反的成功率;将刘亚男从副攻位置凋整到接应二传的位置,可以暂时缓 解目前国家女排存在的某些问题,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年龄原因,我们必 须重视培养全面的,符合我国女排传统特色的年轻接应二传,只有这样,中围女 排才能长期处于世界女排强队之林 。 魏琳,方川,于云萍等在女排接应二传的进攻能力rsr评价研究中指出, 排球运动虽然是集体配合项目,但个人的综合能力也很重要,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关系。在当今排球网上争寺日趋激烈、各位置水平日益接近的情况下,往往个别 运动员的“球星”效应在关键时刻显现出来。 通过研究作者还发现一个现象, 既在排 球水平日益接近的情况下,一个排球队的接应二传水平往往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一 个队在进攻方面的 。 辛骥,赵凯在2009年瑞士女排精英赛中外女排接应二传进攻效果对比分析 中指出:进入2l世纪以来,女子排球的发展呈现了全面化的趋势,一个球队进攻能 力的优劣,已成为衡量其总体实力最为重要的标志;尤其是接应二传的作用更是 不容忽视。接应二传不仅要担负起传球和拦网等场上其他位置队员的职责,而且 其进攻能力对成绩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中国女子排球队接应二传应重视提高 个人进攻能力,减少自己进攻的失误率,在比赛关键阶段要有进攻突破能力 。 李焕玉在新奥运周期中外女排优秀接应二传个人进攻能力的发展特点分析 中指出: 中国女排接应二传的调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尤其在个人进攻能力方面 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反而与其它各国队员的差距逐步变大 。 2.2.3 关于接应二传作用的研究 由于接应二传在排球比赛中作用的日渐重要,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接应二传的功 能及其作用产生了兴趣。例如阿英嘎、庞倩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发表的现代 郑义明,齐敦禹,闰钊.接应二传手对中国女排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的新思路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 41(4):6-10 魏琳,方传,于云萍女排接应二传的进攻能力 srs 评价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3,7(4):62-63 辛骥, 赵凯.2009 年瑞士女排精英赛中外女排接应二传进攻效果对比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1,33(4):82-84、 97 李焕玉.新奥运周期中外女排优秀接应二传个人进攻能力的发展特点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 27(5):55-57 第第 30 届奥运会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研究届奥运会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研究 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9 女排比赛中副攻和接应二传贡献率的发展动态中就指出,近三年世界级女排比 赛中出现了接应队员的扣球数量比和得分贡献率都逐年上升,并且在08年北京奥 运会女排赛中超过了主攻手,已经开始动摇主攻队员的在全队的进攻核心地位了。 在比赛中接应队员一般都司职一号位, 可以很好的弥补“五一”配备二传轮转到前排 时,前排进攻仅有两个攻击点的缺陷,而且在06年世锦赛、07年世界杯以及08年 奥运会中,接应队员的得分贡献率呈逐年上升的局势,许多球队的接应队员贡献 率已与主攻队员并驾齐驱,甚至超过主攻队员成为球队的第一攻击点 。 王芳在关于增强接应二传在排球比赛中的作用的理论研究中指出:作为 场上一个主要的位置,接应二传在一个球队中的作用越来越被大家重视。因此, 关于如何更充分以接应二传为进攻核心,结合本队实际情况,完善攻防体系无疑 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应该从接应二传的专位进攻练习(定点进攻和后排进攻) 、 跑动进攻练习和素质练习人手,不断增加训练难度和强度,从而增强接应二传在 排球比赛中的作用 。 邱素云,祝凯在第15届世锦赛中国女排接应二传进攻效果对比分析中指 出,接应二传不仅担负调整传球的职责, 更多的时候, 是在主攻、副攻队员进攻不 利的情况下,完成进攻得分的重任,同时在进攻得力,对方重点盯拦主攻、副攻的 情况下,与副攻队员进行战术配合,突破对方的拦网和防守,最终为取得比赛的 胜利而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有的强队以接应二传作为本队的主要进攻点,在 副攻的跑动掩护配合下,组成了最具杀伤力的进攻体系,有效地突破了对方的防 守,为本队取得较好的成绩 。 郭琳在体育科学研究上发表 女排接应二传的进攻能力rsr评价研究 中谈到, 接应二传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全队技术水平的发挥。在女排甲级联赛中的几个队如 浙江、八一和天津就因为有周苏红、白云飞、李杉等优秀接应二传队员经常参与 进攻,往往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得分,使得全队对夺取比赛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而江苏队由于接应二传邱爱华的离队,新的接应二传的状态还不稳定,也影响了 整个队的水平 。 阿英嘎,庞倩.现代女排比赛中副攻和接应二传贡献率的发展动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4) : 132-133、142 王芳.关于增强接应二传在排球比赛中作用的理论研究j.科技信息 邱素云, 祝凯.第 15 届世锦赛中国女排接应二传进攻效果对比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7, 26 (3) : 65-67 邱素云, 祝凯.第 15 届世锦赛中国女排接应二传进攻效果对比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7, 26 (3) : 65-67 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第第 30 届奥运会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研究届奥运会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研究 10 二传的对角是接应,在今天的排球比赛里,接应的作用已经从辅助二传传球, 转变到了一个队最主要的进攻得分点。接应不接一传,甚至可以尽可能少地参加 防守,但是必须要有强进攻,强发球。优秀的接应应该在4号、2号、1号位都有定 点强攻并且得分的能力。接应在前排的时候,换到二号位,加上前排的主攻副攻, 有三个点进攻,这是较强的轮次。到了后排,则换到一号位,准备后排进攻 。 郑义明等人在接应二传手对中国女排进攻和防守战术的新思路中也对接 应二传在比赛中的作用的重要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一支队伍的接应二传 手决定了一支球队的技术风格 。 此外,在国外的相关文献中,berthold,frohner,bernd zimmermann(1997) 在相关研究中指出:发球区域的扩大为发球技术、战术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广阔 的空间,加大了发球的针对性和攻击性,导致快攻战术正逐步失去其灵活多变的 特点,从总体上看,一攻战术正朝着力量、快速、简洁的方向发展 。 bern (1999) 在 changes and potential possibilitie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1iberos in mens world class volleyball 中谈到“自由人的出现, 把一个副攻或者接应二传从 一传的任务里解脱出来,从而使得这个位置可以由具有超强进攻实力的队员担任, 这样就增加了整个队伍的攻击力 。” 综上所述,学者们有关于接应二传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接应二传身体条件、 接应二传进攻能力、接应二传作用的研究,可以说对当时中国女排总体竞技水平 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对中外女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乡村振兴就业协议书
- 木房装修协议书范本
- 主体信用评级协议书
- 木方木夹板合同范本
- 2026-2031年中国商业银行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6-2031年中国三甲苯行业市场调查及投资战略预测报告
- 秩序门岗试题带答案
- 托福口语试题及答案
- 教师请假安全协议书
- 景区管理员招聘考试景区管理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贵阳白云城市运营维护投资(集团)股份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2025-2026学年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三上学期10月段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 统编人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5课 红红火火中国年》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课件
- 合规经理岗位常见面试题及答案
- 危重患者营养评估与干预
- 磁共振安全注意事项课件
- 浙江省杭州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卷(杭州一模)(含答案)
- 2025年互联网营销师(视频创推员)三级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100道精心筛选国企财务笔试题目(含面试题)
- 校长教育教学管理知识测试题(附答案)
- 2025年金沙县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