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b s t r a d ab s t r a c t 肠 anjini s n oto n l ythe cc o nom i c c e n t c r andthe b i g g e sto penc o a 翻 巨 i ci tyin n o rt h e mc h i na. b u t al soone o f the bi rthp l 即e s o f educat i on 访m ode mt i m e s . f r o r n t h en o 几此 newty pe e d u c at i o nin下anji ni s fl o uris hi n g . i t m e ri tsa tt e ni i o ntoth e p h e n o m en o n o f se “ i n g upm any van 而ess c h ool s , enro l l i n g l ar g e amo untsof别 灿 d e n t s 朋d e s ta b l i s h i n g d evel o ped edu c a t i 。 耐 id eolo gi esand conc印tson n 找 田 i ngsc h ools. t b er e 别 当 叮 c hotjec tsof th isth e sis 暇 the ki n d e r g a rt e ns , 州m aj 甲sc h oolsand n 山 叮义 h ool s int hem ode mh i st o ryo f 肠 anji n , b y ana l 州ngt hee ar l y 哪 l ul io n o f th e e l eme n t aj 令educat i o ninm ode mt 加e s and tbe gene阁 s i tuat i o no f n e 、 v ty pe e l e m ent aj 甲educat i o n i n th e l ate o f q i n g d 抑 “tyand the e ar l y y e ars o f th e rep ubl i c ofc hi nain下 anji 从th i s thes i s p 代 se n tsthe d i st in ctfe a tu r eso f newt y pee l e m e n ta ry e d 叱atio n inm odem ti m e s and g e tsso m e s u g g e st i ons o n th e re fo rmand d e veiopm e nt 。 f contem pora ryel eme n 加 t ed讹 at ion. t h i s thes i s mai 川 y di s cus sc s thc fo a tu re s o f ne wt y pee i ementa ryeduc ationi n the l a 妞ofq i ngd 抑 出tyand the earl y y e a rso f t her epu b l i c ofc hi nai n l l anji n . in brie f,the fe a to r e s 昵 l i st e das吮l o w.f i ist, th e newt y p e e l e n l e o ta ryedu c at i o ni u m ode mti mes pai datte nt i o ntothe re fo rm i nth eedu c at i o oal s yste m , c l 盯i c u l um dss i 叭 妞 朗 hi n g fo rms andm e th ods andsoo n 。 s eco n 氏thc gui d i n g prin c i p l esfo r sch ool sw e r em u l t i p l ex, m u l d 一 t 月 姆 dandm u lt i lo vel . t 七 i rd, the fo u nd o f c h urch sc h ool s b r o u ght n ew sp i ri ts . f o u rt 玩th e edu c at i onfor wom e n rece i ved a hi ghd e 笋e a “ c n t i o nf i 助, 伴 。 p l e ra i s e d m o n e y fo r r u 幻 n i n g sc hoo l s and c d uc at i o n inm a n y w a y s . si xt 叹t he edu c a 幻 on anda p p l icat ion of 触 ta le n tsw e r egi ven s 户 戈 ia l em户as is. s e v e n t h , th e c n th usi a s mand c 比 a 石 v i tyo f pe0 p l e withl o 彻 i d e al s for runn i n g sc h ool s 叭 吧 r e aroused. eighth , v a s t n umbersofte ach ers a n d 引 ” d e nts dedi c a t e d th e m se lv esto p a 州 ot i c mov e m cnt pos i t i ve l y. b ec auseo fthe l i m i t e d印 朋 e ,thisthes i sm a i n l ystud i e sthe p r oce s so f dev e l opm e nio f 下 anji ne l eme n l 别 甲educat i o n加m l 8 6() to l 9 2 8 , i n耐d i ti on to m aki n g a g e n er als u r v e y o n e l e m e n 1 a ryeduc at i o n in 0 t h ert i m e s asa s upp l e m e n l k 勺 ,o rds : 下 anji n ;m o d e msoci ety; ncw ty pee d u c at i o n ; e l e m e n ta ryeducat i o n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 解南开大学关于收集、 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 扫描、 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 学校有权提供目 录检索以 及提供 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 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 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 提下,学校可以 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 闰名 盖 万 夕 年 女 月 日 经指导教师同意,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 本授权书。 指导教师签名: ( 龟 立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闰名孟 解密 时 间: 年月日 门| ;j 内部 5 年 ( 最长5 年,可少于5 年) 秘密10年 最长10年, 可少于10年) 机密2 0 年 ( 最长2 0 年, 可少于2 0 年)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 进行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 经注明引 用的内 容外, 本学位论文 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 己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 作品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 体, 均己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 由本人承担。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 , 凡 孚落 刀 叩年 少月日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本章简要介绍论文题目 的来源和意义, “ 基础教育”的释义,资料来源和学 术史回顾,以及研究思路等。旨 在阐明近代天津基础教育研究的价值,己有研 究基础以及拟采用的研究进路,从而有效保证该研究的顺利进行。 第一节选题意义 天津,既是近代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又是中国近 代教育的发祥地之一。近代以降,天津新式教育就十分兴旺,所建学校之多、 种类之广, 学生人数之众, 教育思想、 办学理念之发达,都位居中国前列。 洋务运动时期,天津创办的教育曾 对全国新式教育的发展起过示范作用; 二十世纪初天津出现的多种办学形式曾对新式教育的发展起过巨大的推动作 用;从南开学校到南开大学的南开办学模式在中国教育史上产生较大影响; 天 津近代教育培养出了 一大批有用人才。 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地域条件,决定 了天津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发展,不仅体现了中国近代基础教育发展 的鲜明共性,同时也必然带有独特个性。探究近代天津新式基础教育特点,明 了天津教育由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殖变,对于我们借鉴历史经验,发展当代 天津的教育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什么是“ 基础教育”? 中国教育百 科全书和 教育大辞典 ,对 “ 基础 教育即的释义如下: 其一, 中国教育百 科全书1 : 基础教育:对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一般教育或普通教育。是以 提高国民素质为目 标而进行的不定向的非专门的基础思想品德和基础文化知识 的教育。它是国民教育的基础环节, 是为所有行业培养人才打下基础的,是为 提高国民素质打下基础的。其任务是使受教育者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得 张念宏主编: 中国教育百科全书 .海洋出版社1 卯1 年版,第62页。 第一章绪论 到生动活泼的 发展, 使他们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从而提高 全民 族素质。 基础教育的 性质和任务要求教育工作者以 至全社会确定正确的指 导思想,即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面向全体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使受教育者得 到全面发展。 其二, 教育 大辞典 ( 一) 1 ; 教 育 大辞典 ( 修订 版) 2 : 基础教育: 亦称“ 国民基础教育” 。 对国民实施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 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也是为继续升学或就业培训打好基础的教育。一 般指小学教育, 有的包括初中教育。 学习年限为5 年、 6 年至9 年。 它经常同普 及义务教育相联系。19 85年5 月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 要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并要求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即在 国务院领导下,实行地方责任、分级管理的体制。1986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六届四次会议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法 ,使它得到法律上的 保证。 尽管近代的基础教育概念与当今所通行的概念有所差别,但基础教育的主 体为幼儿、小学、中学教育则未改变。因此,本课题主要以天津近代历史上的 幼儿园 ( 蒙养院) 、小学堂、中学堂为考察对象。 第三节资料概况与学术史回顾 对天津近代教育的研究,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所收集的资料和了解的 情况来看, 在 19 56 年天津市教育史研究会成立后, 天津近代教育史大事记 等关于天津近代教育的专著相继出版。在此前后出 版的 天津近代史 、 天津 简史 、 天津简志等有关天津近代史研究的专著,也对天津近代教育有所论 述。 19 93年, 天津 人民 出 版社出 版了 由 张 大民 主 编的 天 津近代教育史 3 。 这 是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天津近代教育史研究” 课题组的几位同志,在多年 资料积累的基础上,经过两年时间的集中研究,数易其稿完成的。对洋务运动 时期、维新变法时期、清末新政时期以及民国前期的天津教育,分别进行了深 . 顾明远主编, 教育大辞典( 一) ,上海教育出 版社1 , 引 ) 年版, 第71页。 , 顾明远主编: 教育大辞典( 修订版) ,上海教育出版社. 998 年版,第6 2 7 页, 3 张 大民 主 编 : 天 津 近 代 教 育 史 , 天 津 人民 出 版 社1 期 年 版 。 第一章绪论 入的研究。 特别是在天津近代教育发展的论述上, 紧紧抓住教育的发展与天津 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对于研究天津教育 发展的规律,乃至天津近代社会的发展都很有意义。另外,在历史分期和一些 历史人物的分析评论上,也都有令人信服的评说。 2 0 0 0年,天津社会科学院出 版社出版的由 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编著的 天津通志 基础教育志 , 是至今为 止最为详细系统的专著, 其上限始于1 4 04 年天津设 卫, 下限 止于1 9 90年, 对近代天津的旧学、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中 等师范教育、教会和外国人在津办学,以及教育科研、教育经费、体育卫生、 组织机构等情况作了详尽介绍,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2 002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赵宝琪、张凤民主编的 天津教育史 ( 上卷) 2 , 是一部天津教育的通史。 天津教育史的研究与撰写,始于 1 997 年下半年,它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 “ 九五” 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 “ 中国地方教 育史研究”的一个子课题。该课题在广泛搜集和深入挖掘地方教育史料的基础 上, 把天津教育置于全国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实事求是地记述天津教 育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客观全面地揭示天津教育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 此外,19 9 0年,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 版社出 版了由 刘泽华主编的 天津文化 概况 3 。 这是第一部综述天津文化发 展的史志性著作, 其中 第一章第一节 解 放前天津教育的回顾 ,对天津教育的开端和天津新式教育的实践,作了比 较精 炼的介绍. 有关天津近代教育的论文有: 陈扬的 浅谈天津近代新式教育 月 , 探讨了 天津近代的教会教育和官办新式教育,认为天津近代的大、中、小学堂所学内 容比较全面,自 然科学、社会科学、政治科学及语言文学等都在范围之内,只 是在大、中、小学堂之间存在深奥与浅显的区别。同时三类学校都注重外语的 教学,很多学校直接以外文授课,教材多以外文及翻译的西方教材为主。从各 类学校发展的轨迹可明显地看出从求强、求富到教育救国的三种思潮发展阶段。 这些学校不管采取何种方式,都是以学习西方的科技文化知识为出发点,为天 津今后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尹树鹏的 近代天津教育的发 , 天 津市 地方 志编修委员会编著: 天津通志 基础教 育志 , 天 津社会 科学院出 版社2 抑 ) 年版. 2 赵宝琪、 张 凤民主 编: 天 津教 育史 ( 上卷) , 天 津人民 出 版社2 佣2 年 版. , 刘泽华主 编: 天 津文 化概 况, . 天津社 会科 学院出 版社1 990 年版. 月 陈 扬: 浅谈 天 津近代新式教育 , 天 津市 政 法管 理 干部 学院学 报 ,1 , 卯年第, 期. 第一章绪论 展及启示 , 详细介绍了 洋务运动时期天津教育的领袖人物、 辛亥革命前天津 的各类学校概况,以及 19世纪30年代前后,天津教育出现第二次发展高潮的 情况。 瀚青、印 录的 论袁 世凯 在河北教育 近代 化中的作 用 2 , 论及袁世凯在 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期间,颁行了一系列教育法规,创建学校司、提学使司、 劝学所等近代新式教育管理机构,形成近代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同时,多方筹 措经费,培养师资,编辑新教材,创建新式小学、中学、大学和各种军事学堂、 实业学堂等新式教育设施,建立河北近代教育体系,从而使河北教育摆脱了旧 教育的羁绊,步入现代化的发展轨道,其中大多都涉及到天津的有关情况。 总之,有关天津近代新式基础教育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 一)基础教育资料的整理出版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资料基础。 ( 二) 现有成果为探讨清末民 初天津新式基础教育发展状况提供了条件。 ( 三)为将基础教育置于整个社会发展、 变迁中进行研究提供借鉴。 但在以往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出版的著述不够丰富,许多 重要资料尚待搜集和整理:对天津近代新式基础教育的特点还缺少深入地总结 等等。 第四节研究思路 从19世纪70、 80年代开始, 至辛亥革命前的二三十年里, 天津兴 起了“ 废 庙兴学”的热潮。 此时在天津有遍布于城乡内 外的蒙养院、公私立中小学堂、 女子学堂、 半日 ( 半夜) 学堂, 甚至还有最早推广拼音和普通话的简易学堂。 天津 的新 式教育 因 层次 丰富, 门 类齐 全, 数量众多 , 被称“ 为 通商 各 属 之冠” 。 3 据统 计到1 911 年辛亥革命前, 天津有中学7 所,小学11 2 所,蒙养院3 所,外国人 在天津创办小学6 所, 小学生1 0 5 88人,占学龄儿童总数的1 2. 5 % , 堪称全国兴 学之冠。 天津新式教育的发展还影响和带动了 全国, “ 凡将校之训练,巡警之编制, 司 法之改革, 教育 之普及, 皆 创自 直隶, 中 央 及各省 或转 相效 法” . 4 天津在教 育 上的优势,一直保持到了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天津近 尹树鹅: 近代天津教育的发展及启示 , 天津教育 ,2 005 年第3 期. 瀚青、印录: 论袁世凯在河北教育近代化中的作用 ,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 001 年第, 期. 陈扬: 浅谈天津近代新式教育 ,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9 岁 j 年第, 期。 陈扬: 浅谈天津近代新式教育, , 天津市政法管理千部学院学报, ,. , 卯年第1 期。 第一章绪论 代教育史,实际就是教育制度不断转型, 使教育适应世界潮流,服务当前社会 的历史。 长期以来,天津近代新式基础教育的 研究处于薄弱环节。尽管九十年代后 它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但出版的著述较少,且多限于评价性叙述。本课题意 在对天津近代新式基础教育早期发展擅变,基本概况,学校体制、课程设置、 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和实践,教会学校的示范作用,女子教育的 发展,多方筹措办学教育经费的方式方法,如何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调动 当时天津一批热心兴教办学的仁人志士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天津师生积极投身 爱国运动等进行历史考察,通过分析、鉴别,弥补当前研究之不足,同时得出 对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某些启示。 鉴于教会学校在天津近代基础教育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比如带 来了新的教育模式,培养了一批近代科学技术人才和其他方面的知识人才等, 因此本课题将此部分内容分别在第二、三章中单独成篇。 本课题在近年来地方志、地方教育志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天津 近代基础教育史料,对现已出版的资料汇编,清末民初的部分报刊、年鉴、时 人的笔记和回忆录,以 及天津近代著名教育家传略等,加以科学地梳理与分析, 实事求是地记述天津近代基础教育发展的史实,客观地分析与总结其特点与规 律。 研究方法上,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同时注意借鉴实证史学的方法, 注重证据实证,讲严谨求实的学风,多角度地展示天津近代基础教育状况,以 论证天津基础教育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史上应有的地位。 第二章 天津近代基础教育的早期发展嫂变 第二章天津近代基础教育的早期发展擅变 天津近代的基础教育经历了一个由传统旧式教育向现代新式教育的转变过 程。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天津近代新式基础教育的兴起时期。鸦片战争 以 后,清政府以及开明的中国人在寻求富国强兵的有效途径过程中,逐步意识 到教育与人才的重要性。于是,清政府从培养洋务人才为起点, 进行了新式基 础教育的初步改革;同时,一些来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在传播宗教思想之余, 也将西方的先进教育理念引入中国,在中国城市进行了创办新式教育的实践。 本章主要以洋务 运动时期 ( 186 乐 一 1 8 94年) 、 维新变法时期 ( 1 895 一1 9 00年) 、 教会学校和外国人在天津所举办的基础教育为考察对象,以展示其历史风貌。 第一节 洋务运动时期的天津基础教育 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是中国传统教育开始瓦解, 近代教育逐步兴 起的转折点.随着洋务运动兴起,天津成为北方洋务运动的中心,也是接触外 部世界的前沿。在天津聚集了一批最具先进思想的人士,如李鸿章、严复等人。 洋务派在天津创办一系列近代企业,把培养适应推行洋务运动需要的人才,作 为当务之急。李鸿章认为: “ 肄习西学,培养人才实为中国自 强根本” ,乃 “ 当 务之急” 。 要培养适应新的生产力需要的人才就要办新型学校,要办新型学校 就必然须对传统教育进行变革。 李鸿章认为传统的 “ 小楷试帖太蹈虚饰,甚非 作养人才之道. ” 2 他还指出 传统教育的结果是“ 所用非所学” , 这样 “ 人才由 何 而来 ? ” 3 自18 70年李 鸿章接 任 直隶总 督兼北 洋 大臣 后, 在天 津创办新式 学堂, 便成为其推行洋务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1580 年,在其设立天津电 报局的同时 还设立了“ 北洋电报学堂” 。同年,奏请创立了“ 北洋水师学堂” 。1 8 82 年, 添 设 “ 管轮学堂” 。1885 年,创办 “ 天津武备学堂” 。18 94 年,正式设立了“ 北 洋医学堂” 。尽管这些新式学堂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传统教育的根基,也没有形 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和系统的教育内容,但却打开了传统教育制度的缺口,有力 李文忠公 全集,奏稿五十三, 肆习西学请奖折). 2( 李 文 忠公 全 集 , 奏 稿 卷 二 十 四 . , 筹议 海 防 折 , 参 见 张 大民 主 编: 天 津 近 代 教育 史 , 天 津 人民 出 版社 ,1 卯3 年 版 , 第“ 页 , 第二章天津近代基础教育的早期发展殖变 地冲击了传统教育制度, 为天津近代基础教育的发展揭开了序幕。 第二节 维新变法时期的天津基础教育 天津, 作为京师门 户, 逐渐成为全国 变法维新的活动中心之一,同时也 使天津教育的改革出现了 一个新的局面。其主要表现为:一是要求学习西方 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改革旧教育形成了 较为广泛的社会臾论:二是反映资 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政治要求的新式学堂,在维新运动前后持续出现。以严复 为代表的天津维新派不仅从舆论上极力宣传教育救国的主张,而且还积极地 将这些主张付诸实践。 严复是天津较早系统介绍西方政治、 经济、文化、教育理论,并以它与 传统的 “ 中学即 、 州日 学”相抗衡的中国人.他首次向人们介绍了英国教育理 论家斯宾塞的教育理论,提出“ 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的主张。他对八 股取士的科举制度进行了 深刻的揭露, 指出 它造成了“ 固智慧、坏心术、滋 游手” 三大祸害。 他呼吁“ 求才为学二者,皆 必以 有用为宗” ,应把自 然科 学和工程技术知识引进学校课程, 设立新式学堂,建立新的教育制度。严复 一生中最辉煌的岁月在天津度过的,并对天津新思潮的兴起和新式教育的发 展起到了号召和思想启蒙的作用。 1 8 9 5 年,天津海关道盛宣怀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学堂。同年,经直隶总督 王文韶奏定设立自费的“ 育才馆气 开始试招学生60名, 分头班,二班,头班学 习“ 格 致、 化学、 测量; 二班学习 英文、 兼习 英算” 2 ,1 8 9 8 年正式 招生, 一 律 改用西文教学。1 8 %年,严复在天津创办了俄文馆,自 任总办。1 897 年,盛宣 怀在北洋大学内设立了芦汉铁路学堂,学堂开设英文、测量、绘图课程,四年 毕业。 3 招 95年冬, 严修 聘 请北洋 水师学 堂毕 业生张 伯 荃任家 庭教师,开办“ 严 氏家塾, ,教授严氏子弟及故人子弟陶孟和等,学习英、算、理、化诸科。 这些学校的建立标志着天津近代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果说 洋务运动时期天津的新式学堂主要是为“ 洋务万服务的,带有强烈的实用色彩, 那么到了维新变法时期,天津教育的发展则与中国近代文化教育领域有关学校 t尹 树 属: 近 代天津教育的 发 展 及启 示 , 天津教育 , 2 005 年第3 期。 2 津门纪 略) 卷九, 第5 页 . 3( 津门纪略卷九. 第, 页. 第二章天津近代基础教育的早期发展增变 与科举之争、新学与旧学之争、西学与中学之争相伴随。它反映了资产阶级改 良主义者和新兴民族资本家对教育发展的要求。 第三节 教会学校和外国人在津办学 在天津最早从事办学活动的教会,是基督教公理会。时值 天津条约换 约时, 美国公理会传教士柏亨利(he nry bi冈g e t ) 首先占 用了天后宫中的一间大 殿,招收学生数人,成立小书房,这是外国教会最早在天津的办学活动。】 8 62 年, 柏亨 利在鼓楼东仓门口 一所民 宅开办了 一所男书房。 翌年, 又设立女书房。 1864 年, 柏亨利离津赴京, 将书房交给山嘉利夫妇及其助手江代德夫妇管 理。18 66年,山嘉利夫人在杨柳青创办了小学堂。188 9 年,山嘉利将杨柳青小 学 堂迁到 紫竹 林租界 海大 道 ( 今大沽路 ) 。 学堂 规模非 常小, 分为男 女两 校, 每校 只有 1名教员,食宿由公理会供给。教学内 容主要是宗教教育,兼设算书、地 理、自 然等课程,并讲授以“ 四书五经” 为主的语文课。1 9 06 年,原男女两部 分分别扩充为6 年制小学, 男部称“ 究真小学” , 女部称“ 仰山小学” 。 2 其中“ 仰 山小学”是近代直隶最早的一所女子小学。 继美国公理会之后, 英国差会 -圣道堂( 循道公会) 传入天津。 1 8 62年,英 国传教士殷森德夫妇创办了中国女童学堂。1867 年,圣道堂在水梯子购得民房 一所,建立布道所及学馆。后又在马家口 及芦庄子购得民宅两处,设立学馆和 传教士住宅。1 8 70年, 殷森德的妻子回英国 度假, 募集到一笔基金,于1 8 88年 在天津兴办了 一所女子小学堂,以 她故去的长女六 门 币 ce d kns lnn t 命名. 3 殷 森德夫妇招收了10余名中国学生。 天津圣道堂学馆条规规定: “ 生徒每月发给月费,所有衣履、饮食、笔 墨、纸、砚等,全行该生自备。 ” “ 学生功课须塾师限定课程,总以新旧约圣经 为主.中国经书、诗文次之。所读之书要勤于讲解,使其记诵。越日 考查功课, 与学生问答,令其回讲熟背,以验所学之勤惰进退” 。 “ 学生皆受洗奉教者,平 日 居心作为,固宜格守圣经真训,无犯教规,而外貌礼节, 亦宜庄肃” 。 “ 总之, 为学生者,则以听命为本,无论事之巨细,不当任意苟简,如有不率教者,即 . 究真轶事 , 河北区中小学校史 选,第一集,第1 页. 2 究真轶事 , 河北区中小学校史 选,第一集,第2 页。 , 郑用 三、 谢 纪恩: 圣 道堂 ( 循道公 会传入天 津和 在华 北 发展的经过 , 天津宗教资料 选辑第一辑, 第 1 璐、1 09、1 1 1 页. 第二章天津近代基础教育的早期发展擅变 行戒饰,再劝而不听者, 斥退可也。 ” 此条规共12条, 重点为对学生的 要求, 同时对学馆的课程设置、教学内 容、教学方法等也提出了要求。 此后,英国伦敦会也传入天津。1 8 研 年,伦敦会派英国传教士艾约瑟在海 大道( 今大 沽路) 建立了 一 所 圣经学校, 名曰 养正 书院, 专门 培养传教人员。 2 此 后,美以 美会、圣公会相继传入天津。1 8 72年,美以美会进入天津。1 8 74年, 美国传教士达吉瑞组织布道训练班,培训中国传道人。1 8 82 年,他又创办了女 学道房。1886 年,美以 美会在天津创立了膳宿兼备的男女学堂,名为蒙学馆, 招收男生12人, 唱生30人。 1 8 00年, 美国 传教士 樱克 牧 师在海大道 ( 今大沽路 ) 创办 成美 馆 ( 即 汇文中 学前身 ) , 初招学生10人。 圣公会, 又名安立甘会, 是英国差会所建立的教会。 1 8 95年和1 8 97年分别 在浙江路6号和8 号为英侨儿童设立男女学堂各1 所,并从英国请来女教员任 教。18 98 年, 英国传教士史嘉乐鉴于学堂女生 人数大增,男生人数太少,决定 男女两学堂合并,在浙江路教堂内建造新校舍,称为安立甘教会学堂.是年 9 月,由史嘉乐妻子主持新校开学。 “ 基督教青年会”( 简称青年会)是基督教会在天津的一个重要组织。1 8 95 年 “ 北美协会”首次派遣来会理牧师到中国开展青年会工作。是年12月,他在 天津 组织了 一 个校际 学生 青年 会 3 。 来会 理在天津“ 青年 会” 的 活 动主要 是每 周 一次英文查经班和定期举行宗教和其他问题的辩论会等。 除基督教外,天主教也在天津兴办学校.1 8 8 7年,由 紫竹林教堂的法国传 教士刘克明 g ui l lo ux) 和荷兰传教士武致中 ( gen a r ls ) ,为天津的外侨男子弟设 立了一所中学,专供外侨子弟学习英法等外语及商业知识。学堂初设紫竹林, 后 迁 到 大 法 国 路 ( 今 解 放 北 路 ) , 复 迁 到 圣 路 易 路 ( 今 营口 道 滨 江 医 院 住 院 部 ) 。 4 圣 母文学会修士来津接管的学校中还有一所由紫竹林教堂主办,专为信教的中国 子弟开设的学堂。18 95 年随着法国势力在天津的日 益扩张,急需为法国在华的 机关、企业培养通晓法语的工作人员,于是由法国驻华公使施鄂兰及法国驻津 总领事杜士兰授意紫竹林教堂创办法国学堂,又名法文学堂。 初址在紫竹林教 堂( 圣路易路, 今营口 道12号 ) .】 8 97年, 该校隶属法国 工部局,并将之迁于法 1 李楚 材编著: 帝国主义授华 教 育史 资 料, , 第8 日 一 卯页. 2 高 梦鹤: 从伦敦会到中 华基苦教 会 . 天津宗教资 料选辑第一辑, 天津 人民出 版社,1 , 肠 年版, 第 90、9 1 页。 , 陈景 唇 : 中 国 近 代教 育史 , , 人 民 教 育 出 版社 , 1 95 3 年 版, 第77 一8 页 . 赵振 亚 : 天 津 法 汉 学 饺的 变 迁 , 。 天 津宗 教资 料 选 辑 第 一 辑, 天 津 人民 出 版 社, . 9 86年 版, 第68页 . 第二章天津近代基础教育的早期发展嫂变 国工部局 ( 今解放北路市粮食局) 旁, 招收学生2 个班, 每班20名至25名, 凡留堂肆业学生每年津贴笔墨纸张及银洋12元。 此外,天主教还于1 8 64年在海河右岸东门外小洋货街创建了一所仁慈堂. 1 865 年5 月,仁慈堂为城内外信教的孩子设立学堂,有2 0 名学生. 从这一时期所办的教会学校来看,它们多以发给一定补助费或供给食宿, 或开设中国传统的经史课为诱饵,吸引学生,达到发展教徒的目的。当然这些 教会学校的建立在客观上对西方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在天津的传播还是有一定 积极意义的。 第三章清末民初时期天津新式基础教育的基本概况 第三章清末民初天津新式基础教育的发展概况 清末民初天津的近代新式基础教育不断发展,其在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和 中学教育的师资、经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逐渐走向成熟。而教会和外国人在 天津的办学水平也有所提高,招生规模明显扩大。清末民初天津新式基础教育 从一开始便具有吸收借鉴教会学校教育的特点,因此教会学校的发展有助于中 国人官办或者私办新式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本章将清末民初的天津新式基础 教育分为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三种类型加以探讨,并兼顾到对教会 基础教育的分析,以揭示出天津新式基础教育发展变迁的概况. 第一节幼儿教育 明代及清代前期,天津没有学前教育的组织与机构。幼儿的启蒙教育多在 家庭中自发地进行。 1 878年, 在津江苏士绅王 承基等集捐, 于东门 外南斜街设 “ 广仁堂” ,收养 天津、河间二府被遗弃子女和贫苦节妇。其后,由地方官倡劝捐资,得到道员 盛宣怀等的资助,于西门外太平庄择地重新建堂,盖房 280间,将广仁堂的妇 孺收养于太平庄堂中.太平庄堂分设六所,其中 “ 慈幼所” 、 “ 蒙养所” ,类似幼 儿的教养机构,但仅侧重于 “ 养” ,没有明确的培养目 标和教育计划。 1 9 0 5年, 严修创办保姆讲习所及严氏蒙养院,成为天津最早的幼儿教育机 构.1 9 0 6年,普育女学校长温世霖募捐添建校舍,增设蒙养院,由 其夫人安桐 君任院长。1911年, 该院改名为天津公立第一蒙养院, 时有职工2 人, 教养员2 人, 男童13人, 女童11人。 同年, 在河北新开河建立了长芦育婴堂, 堂内附设 蒙养院。育婴堂是天津历史最长、 规模最大的收养弃婴的 机构。1 949年天津解 放后, 市人民 政府于1950年接管,改为天津市立育幼院。 1 9 0 8年,私立朝阳观蒙养院在户部街成立.同年,位于东南城角的官立第 五小学附设了蒙养院。两院的师资均为严氏保姆讲习所培养的毕业生。 19 0 9年, 直隶提学使卢木斋在其私宅建立卢氏 蒙养园。 聘留日 归国的吕 碧 城姊妹主持园务。 次年, 该园由 留美归国的卢木斋之次女卢云卿 接办。 1 922 年, 第三章 清末民初时期天津新式基础教育的基本概况 蒙养园改称幼稚园,招收三岁至六岁儿童。1 9 33 年,天津市立师范学校为给幼 稚师范班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将私立朝阳观蒙养院改为天津市立师范学校附属 幼稚园,成为当时天津市唯一的市立幼稚园。 第二节小学教育 189 8 年冬,严修将其部分房屋改为校舍,建立了严氏家塾,在天津开始创 办新式教育。严修礼聘北洋水师学堂毕业生张伯荃来塾任教,以数理化及外语 等课目 教授严氏子弟和“ 附读生” 。 该塾推行新式教育, 这与过去以科举为目的 的旧塾馆教育迥然不同。 “ 严氏家塾” 创立了天津民办新式学堂的过渡形式。 1 902 年,严修赴日 本考察后逐渐认识到,要使中国富强,必须从普及教育 入手,而兴办教育则应学习 西方,开办新式学校。当年他便与林墨青联合社会 名流王竹林、 李子赫等人, 将几处分散的学塾集中 于会文书院旧址( 东门内 儒学 后) , 创立了 天津民 立第一两等小学堂。 这所小学堂被认为是天津, 乃至直隶办 得最早、最好的一所新式小学堂。同年年底,林墨青应士绅卞宝廉、卞世清、 张炳之邀,在东马路育婴堂又创立了天津民办第二两等小学。之后,在严修、 林墨青等人的积极倡导下, 天津掀起了兴学之风, 各类民办私立学堂纷纷成立, 至1 911 年, 在天津县范围内的民立、 私立两等小学堂及初等小学堂多达6 0 余所。 1 903 年,天津知府凌福彭、知县唐则强约请严修主持创办官立小学。严修 在林墨青的协助下, 于是年夏, 首先在城西北隅城煌庙旧址, 创立天津官立两等 小学堂, 经费由 盐 运使署负责筹集, 这是天津官立小学堂之始。 此后又建立了多 处小学堂, 其中比 较知名的有督署两等小学堂 ( 在院署西北 ) 、 官立模范两小学堂 ( 在鼓楼西神机库) 、官立模范单级小学堂 ( 在锦衣卫桥) 、 直隶第一初级师范附 属 小学堂( 在城西北隅) 。 至1 911 年, 在天 津县范围内 设立的官立小学达20多 所: 此 外,还有官立初等简易学堂多处。 1 912 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后,改初等小学堂为初等小学校:1915年又改 称国民 学校. 原定国民 学校修业年限为四年, 高等小学为三年;后改为初小四 年,高小二年。 1 917 年, 黎元 洪捐资 在 北塘广慧 寺 ( 小 圣 庙) 院内 , 创办了 一所半日 小 学校, 专招穷人子弟入学,不收学费,后改称贫民小学。1 9 18年,天津又建一所北洋 纱 厂子弟小 学, 专 收 纱厂职工 子弟 入学, 该 校后改为 私立杨庄子 广育小 学( 今 杨 第三章清末民初时期天津新式基础教育的基本概况 庄子小学) 。同 年,交通部同 人教育会在河北五马路创办了“ 扶轮小学校, ,并 在新大路北头儿设有分校,该校学生 90% 是铁路职工子女。19 20年,由 广东音 乐会捐款, 在天津创立私立广东旅津小学校。 校址初在南门里广东会馆内, 1 922 年迁入法租界 26号路( 今滨江道) 的 新建校舍. 19 21年夏, 华商公 会创立天津紫竹 林华商公会附设小学,以解决租界内华商子弟的入学问 题。1 9 26年,国民军副 司令孙岳任直隶督办兼省长时,将河北公园内的 “ 昭忠祠”改建为军属子弟学 校,即后来的觉民小学。此外,还有寨上完全小学、大佛寺小学、私立木斋小 学、私立秀山小学、私立南开小学、私立新民小学等。 第三节中学教育 1 9 0 0年冬,乡绅高凌雯、王世芸等人倡仪,在西北城角稽古书院旧址,改 设学堂。翌年春,建成普通学堂。19的 年,该学堂移交天津知府衙门,改为官 立中学堂,俗称铃挡阁中学,由凌福彭任总办。教员有董恩祥、王嘉善、华以 格、胡室、 王振纲、 辛寿培、洪韵、张承荫等10余人。学生约有巧 0 人,分成 5 个学级授课。学生有半数住宿, 全部是自费,学费每月2 元。该校经费每月银 1 2 00两。 1 9 04年,由胡家祺任监督。 19 05年该校改名为天津府官立中学, 王用 熊继任堂长。该堂的创立为天津官立中学之始。 1 9 04年, 严修和张伯荃赴日 本考察教育, “ 知彼邦富强, 实由于教育之振兴, 益信欲救中国,须从教育着手。而中学居小学与大学之间,为培养救国干部人 才之重要阶段,决定先行创办中学,徐图 扩充。 ”归国后, 严修遂与王锡瑛联合 办学,将严王两馆合并,在西北角文昌宫西四棵树严宅偏院正式成立中学,由 张伯荃任监督主持校务。当年招生70余人,该校初名私立中学堂,后改名敬业 中学堂,次年又改为私立第一中学堂,是为天津最早的私立中学堂。1900 年, 乡 绅郑菊如 捐赠旧 城西南角外土地12亩, 并募得经费4 6 0 00两, 建成新校舍, 私立第一中学堂于1 9 07年秋迁入新址,因地处南开,故更校名为南开中学。 1 9 04 年,由长芦盐运使陆嘉谷主持开设了 长芦官立中学堂,由 汪开扯任监 督, 杨亦嬉为副监督。 该学堂专为盐商子弟而设, 有学生约60余人, 全部住宿, 免收学费和食宿费。有教员 5人,如国文教员冯济臣、李钟元,英文教员龚凤 锵,数学教员张世禄,理化教员韩勋。1911年并入南开中学。1905年,为了解 决在津官吏的子弟入学问题,袁世凯在天津设立 “ 北洋客籍学堂”( 清制规定, 第三章 清末民初时期天津新式基础教育的基本概况 各 地 官 吏 皆 由 外 省 人 担 任 , 其 子 弟 入 客 籍 学 堂 学 习 ) . 该 堂 址 在 河 北 督 署 后, 由 孙雄任监督,张城和李宝森为监学,教员为方尔谦、 杨积芬、白毓昆、谭华章、 邓鉴、沈正增、解家麟、何佩深、赵彝泼、张树芬等12人,包括英籍和法籍各 1 人,学生总数为 130 余人。该堂有住宿设施,容纳00余人,学生学费、伙食 住宿费 全部是自 费, 住宿者每月收取8 元, 其他人每月 收取6 元. 该堂于1911 年并入南开中学。 1 9 0 5年,严修在担任直隶学务处督办时,收回了 法国 人在城西如意庵办的 学堂,建立了如意庵官立中学堂。该学堂有教员8 人,其中2人为法国人。学 生80人, 分成5 个学级授课,外语课是英语和法语, 两科同时设置.学堂经费 每月3 00两,学生每人每月缴纳学费2 元。该堂无住宿设施。 在严修、张伯荃创办私立中学堂的前后,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建立了私立普 通中 学堂。 旅居天津的河南人为教育其子弟, 于1 906 年设立了“ 中州学堂” ( 中 州 指 今 河 南 省 一 带 ) , 2 该 学 堂 有 教 员7 人 , 学 生 约60人。 学 生 全 部 住 宿 , 饮 食 费及住宿费每人每月缴纳4 .8元, 学费全免。同年在杨柳青建立天津县私立第二 中学堂,由 刘恩洪任监督,学董为石作藩,教员有张树声、周春官、马镣集、 孙朝粥、安义泰等5 人,学生约2 0 余人。 是年还建立了明新中学堂,有教员4 人, 学生30人。 此后,热心教育人士,相继兴学。但初创时期,民智未开,经费不足,设 备既不完善,课程又无一定标准,当时中学教育,仅粗具规模而已。 1 引2 年,在昆纬路出现了私立觉民中学。1916年在反对法国侵占老西开的 斗争中,天津维持国权国 土会会长卞月庭出资组建了中法学校。1918 年秋, 交 通部同人教育委员会, 在津创办了天津铁路职工子弟中学 天津扶轮中学校 ( 今铁路一中 ) 。 1 920 年, 广东会馆董事长陈祝龄、 广东音乐会会长麦次尹分别捐 款、捐地成立了 旅津广东学校。1 9 24 年9月,在河东普及小学校内设立的初级 中学班改组为私立河东中学。1 9 2 7 年6月,为了 解决英租界内中国人子弟就学 的困难, 设立了 私立天津公学( 即耀华中学的前身 ) .同 年,高峥嵘在法租界 2 0 号路( 今哈尔滨道) 创立了 天津中山中学。 因当时天津被奉系军阀褚玉璞控制, 该 校对外称英文补习学校。同年春, 康辅德、丁佩卿、宋视亭等人在天津创立了 ,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 会编著: 天津通志 基础教育志, ,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 版社 2 侧 刃年版,第 . 63 页。 2 天 津市 地方志编修委员 会 编著: 天 津通志 墓 础教育志 , 天津社 会科学院出 版社2 侧 扣年 版, 第1 研 页。 第三章清末民初时期天津新式基础教育的基本概况 私立河北中 学校。1 928 年, 原浙江学校添设中学班, 并在英租界 盛茂道( 今河北 路) 购房, 扩建为 天津私立浙江中学。19 29年以 安徽旅津祠为校址, 成立了 天津 中山 公学。 1 932 年, 纽元伯在特一区 ( 今河西区 ) 大沽路, 创立天津私立特一中学。 第四节 教会和外国人在津办学 19 0 0年以 后,基督教在天津的办学活动主要是在原建小学的基础上增办中 学,另一方面是新建中学. 1 001年,圣道堂的英国传教士凭借在 辛丑条约后勒索的赔款,将宫北 教堂、学堂原址售出, 另购东马路新址。1 9 05年建成教堂、学堂和传教士住宅。 因为地点适中,来往行人众多,学堂发展,这里遂成为圣道堂在天津活动的中 心。 据古理斐所著 基督教在中国 一世纪 所载, 截至1 006 年2 月底, 圣道堂 在天津设男 子小学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CECS 1267-2023 建筑垃圾分类收集技术规程
- 社区护理基础试题及答案
- 汽车行业促销项目计划
- 红狮集团秋招笔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面试焦裕禄面试题及答案
- 国家电投秋招笔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考试思维试题及答案
- 工业机器人运维招聘真题及答案
- 2025年河北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模拟试卷 公共某础知识(二)附答案详解ab卷
- 铁路桥梁基础题库及答案
- 中医基础阴阳学说课件
- 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
- 北京高层现代简约定向安置房项目投标文本
- 《热转印技术》课件
- 坦克介绍教学课件
- 高压管道试压培训
- JJG972-2023离心式恒加速度试验机检定规程
- 大学生创新创业:宠物殡葬服务
- 知识产权对新质生产力的法制保护
- 2025年版船舶拆解合同范本(废旧船舶处理)
- 2025年上海市各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打包16套无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