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张载哲学体系.pdf_第1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张载哲学体系.pdf_第2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张载哲学体系.pdf_第3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张载哲学体系.pdf_第4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张载哲学体系.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张载哲学体系.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北宋张载是整个宋明理学理论基础的实际开创者,其哲学思想是以易学为框 架建立起来的。通过对于张载哲学体系的考察,我们能加深理解整个宋明理学的 问题意识、理论命题与范畴内涵的演进过程。 全文共分十章。第一章为总论部分。论述了新儒学在中国学术史上崛起的政 治、思想、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原因;并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张载哲学与周易 的关系,即周易天人一体的宇宙观对张予本体论哲学的影响,以及诸多哲学 范畴与理论命题对周易的借鉴等;并阐述了张载哲学的逻辑起点,即唐代李 翱遗留的性情衔接困难的问题,周敦颐遗留的天人二本的理论问题,以及儒学直 至周敦颐、邵雍的宇宙论模式,前人的理论缺陷就是张载的理论起点,从而开创 出超越前人的哲学体系;还论述了张子哲学的两个重要思想工具,即体用不二观 与理一分殊思想,这是儒学本体论成熟的思想标志。 第二章集中论述了张子哲学的本体论。张子通过对太虚与气范畴的提炼与升 华,从而彻底超越了中国哲学传统的宇宙生化模式,建立起儒家哲学的本体论。 太虚表示世界万物存在的本自、本质状态,也就是世界万物存在的最后根据。太 虚不是现实世界中真实存在的某个状态,而是人类思维的哲理的抽象。太虚是与 阴阳既判的具有形质的气有着无甚区别的本质属性而又相对于纷繁芜杂的气( 形 象之气) 的感应运动表征最根本的恒定因素的哲学范畴。而作为张子哲学基石的 气范畴( 本体之气) ,就是对于一切现实世界的实存物质,感应现象,思维精神现 象,人类社会的活动等的本体论抽象,是对于一切有形、有象的事物的思辩性的 概括。还有张子“一物两体”命题包含着高度的抽象的哲学原理。一的基本内涵 指天人一体,本体界与现象界合为一体,两的基本内涵指天与人相分关系,本体 界与现象界相分关系。还论述了张子关于世界动因的“神”,张子始终将代表世界 原始动因的神置于受制于具体规律限制的阴阳二气之上。 第三章集中论述了张子的心性论,张子性论超越前儒之处在于张子之性范畴 达到的高度等同于“道”,即脱离一切具体事物形象的至上的抽象,而决不是性范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畴是依附于气范畴而存在的事物属性的表征。张子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这对范畴 的提出彻底解决了儒家哲学以往的难题。现实世界的恶是由于形气之不完善而造 成的,尽管现实世界存在着善恶交织的现象,但这无妨于本体世界的纯善无恶。 同样,张子的心论也认为心是本体界与形象界所共同具有的本质,能与天地相参, 通天道之大化流衍,体证天道与人道的合一无别的达到至高哲学思辩水平的圣心。 张子的心性修养论强调排除一切世俗凡心的不良、庸俗的局限性,而这又不是强 力思索的结果,恰是排除了勉而为之的自然而然达到的最高境界。 第四章论述了张子的命观。张子认为命只能居于非本体现实世界的客观规律 的地位,将命界定为阴阳二气既判而有形状态下的各类运动作用的反映。张子还 创造了一个新范畴“遇”,指不能脱离时运而存在的人物的境遇,从而将命范畴纳 入不受世俗祸福观束缚的高尚境域。 第五章论述了张子的“天理”。张子是第一位从理气关系角度提出理的问题的 理学家,对理范畴的充实化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张子论理或天理,一方面超出 事物的具体规律的含义,另一方面也超出现代思维关于事物规律的总结与归纳的 思考范畴,达到天地万物的抽象化的本质存在的高度。 第六章论述了张子的感应论。张子认为感应是本体界现象界相通的基本形式, 圣人感人心才能平治天下。 第七章论述了张予的易学观与自然哲学。张子以义理为易之灵魂,以符 合时代要求的道德理论为其“吉凶观”的实质。 第八章论述了张子的礼学,张子发展了儒家传统的礼学思想,认为圣人据理 以制礼;“中和”是礼的准规。 第九章论述了张子代表作西铭大旨。值得指出的是张载西铭理想借 鉴了庄子境界论。 第十章论述了张子哲学与苟学的通同之处,匡正了传统认为张子哲学只继承 孟子思想的观点。 i i 关键词:太虚气本体论性心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z h a n gz a ii nn o r t hs o n gd y n a s t y ( a c9 6 0 - l1 2 7 ) w a st h ev i r t u a li n a u g u r a t o r a b o u t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f o u n d a t i o no fs o n gm i n gl i c u e h i sp h i l o s o p h yw a sc r e a t e d b yt h eb o o ko fc h a n g ea si t ss k e l e t o n a f t e rw er e s e a r c ht h e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s y s t e mo f z h a n gz h a i ,w ec a nk n o wt h ee v a l u a t i v ep r o c e s so f p r o b l e r n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t h ec o r t i c a l p r o p o s i t i o na n dc a t e g o r ya b o u ts o n gm i n gl ix u e t h e r ea r e1 0c h a p t e r si nt h i st h e s i s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i sp a n d e c t i td i s c u s s e st h e p o l i t i c a lt h o u g h t f u l ,s o c i a l ,t e c h n i c a lc a u s e so fg r o w i n gu po fn e wc o n f u c i a n i s mi n 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i ch i s t o r y i td i s c u s s e st h er e l a t i o no fz h a n gz a ip h i l o s o p h ya n dt h e b o o ko f c h a n g ef r o ms e v e r a la s p e c t s ,i e 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 t i a nr e ny it ic o s m o l o g yo f t h eb o o ko f c h a n g ef o rz h a n gz a io n t o l o g y , a n dt h eu s i n gf o rr e f e r e n c eo f t h eb o o ko f c h a n g ef o ral o to f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c a t e g o r ya n dt h e o r e t i c a lp r o p o s i t i o n i td i s c u s s e st h e l o g i c a ls h l r to fz h a n gz a ip h i l o s o p h y , t h ep r o b l e mo fd i f f e r e n to ff i t t i n gf o rx i n ga n d q i n gl e a v i n gb e h i n df r o ml i a oi nt a n gd y n a s t y ( a c 6 1 8 9 0 7 ) ,t h ep r o b l e mo ft i a n r e ne rb e nl e a v i n gb e h i n df r o mz h o ud e ny i ,a n dt h ep r o b l e mo fc o n f u c i a n c o s m o l o g y t h e i rt h e o r e t i c a lf l a ww a s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s t a r to fz h a n g i td i s c u s s e st w o i m p o r t a n tt o o l so ft h o u g h ta b o u tz h a n gp h i l o s o p h y , t h ei d e ao ft iy o n ga n dl iy if e n s u 田地2 ”c h a p t e rd i s c u s s e st h eo n t o l o g ya b o u tz h a n gp h i l o s o p h y z h a n gr e c t i f i e d t a ix ua n dq ic a t e g o r y , d r a s t i c a l l ye x c e e d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o s m o l o g yo fc h i n e s e p h i l o s o p h y , c r e a t e dc o n f u c i a no n t o l o g y t a ix uw a st h en a t u r a lc o n d i t i o na n df i n a l c a u s eo ft h ee x i s t e n c eo ft h ew o r l d t a ix uw a s n tt h ee x i s t i n gc o n d i t i o ni nt h ew o r l d , w a st h ea b s t r a c to f t h et h o u g h to f t h em e n t a ix uw a st h e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c a t e g o r yw i t h t h ec o m m o nn a t u r ew i mq i ( f i g u r e ) a n dw i t hs t a b l ef a c t o rw i t hc o m p l i c a t e di n d u c t i o n o f q i ( f i g u r e ) q i ( o n t o l o g y ) a st h ef o u n d a t i o no f z h a n gp h i l o s o p h yw a st h eo n t o l o g i c a l o fe x i s t i n gs u b s t a n c e ,i n d u c t i o n , t h o u g h ta n ds o c i a lp h e n o m e n o ni nt h ew o r l d , w a st h e i l l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i d e a l i s t i cg e n e r a l i z a t i o na b o u tt h e m i n gw i t hf i g u r e t h ep r o p o s i t i o n so f y iw ul i a n gt i c o n t a i na b s t r a c tp h i l o s o p h i ct h e o r y t h em e a n i n go f o n ei st i a nr e ny it i ,t h em e a n i n g o ft w ow a st h eu n f i t t i n gr e l a t i o no ft h eh e a v e na n dt h ew o r l ds h e n z h a n ga l w a y s t h o u g h tt h a tt h ec a u s eo f t h ew o r l dw a sm o r ei m p o r t a n tt h a ny i ua n dy a n gc o n f i r m e db y m a t e r i a ll a w t h e3 f dc h a p t e rd i s c u s e st h et h e o r yo fx i na n dx i n g t h ee x t e n to fz h a n g sx i n g c a t e g o r yw a sd a o i t st h et h e o r yw h a tz h a n ge x c e e dt h ea n c i e n tc o n f u c i a n i s m x i n g w a su p p e r m o s ta b s t r a c tw i t h o u tm a t e r i a lf i g u r eo ft l l i n g w a s n tt h et l l i n g q u a l i t y a d h e r i n gq i z h a n g st i a nd iz h ix i n ga n dq iz h iz h ix i n gd r a s t i c a l l ys o l v ea p r o b l e mo fc o n f u c i a n i s m t h ee v i li nt h ew o r l dw a gm a d eb yt h ef l a wo fq i ( f i g u r e ) , a l t h o u g ht h e r ew e r eg o o d n e s sa n de v i li nt h ew o r l d ,o n t o l o g yw a sw i t h o u tn i l z h a n g s t h e o r yo fx i nt h o u g h tx i nw a st h ec o m i n o nn a t u r eo fo n t o l o g ya n dp h e n o m e n o n d o m a i n , t h e3 r dt h i n ga f t e rh e a v e na n de a r t h , c a np r o v et h a th e a v e na n dm e nw e r eo n e t h i n g , r e a c hu p p e r m o s ti d e a l i s t i cl e v e l ,i t st h eh o l yx i n z h a n ge m p h a s i z e dt h a tt h e m e ns h o u l dg e tr i do fa l ls e c u l a rx i n sp h i l i s t i n i s m i t sn o tt h eo u t c o m e o f t h i n k i n g i t s t h eu p p e r m o s ta m b i tw i t h o u tt h i n k i n ga n di n t e r f e r e n c e t h e4 t hc h a p t e rd i s c u s s e sz h a n g st h e o r yo f f a t e z h a n gt h o u g h tf a t ew a st h el a wi n t h ew o r l d f a t ew a st h er e f e c t i o no fa l lk i n d so fi n d u c t i o ni nt h ec o n d i t i o nw i t ht h e f i g u r eo fy i na n dy a n g z h a n gc r e a t e dan e wc a t e g o r yy u i tw a gt h em e n sc o n d i t i o n w i t hf a t e z h a n gt h o u g h tf a t ew a si nt h en o b l ed o m a i nw i t h o u ts e c u l a rm i s e r ya n d h a p p i n e s s t h e5 mc h a p t e rd i s c u s sz h a n g st i a nl i z h a n gw a st h e1 虹p h i l o s o p h e rp r o v i d ef o r t h ep r o b l e mo fl if r o mt h ea s p e c to ft h er e l a t i o no fl ia n dq i h eg a v em u s h 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h ea b u n d a n c eo fl ic a t e g o r y z h a n g sl io rt i a nl i ,i nt h eo n eh a n d , e x c e e dt h et h i n g sm a t e r i a ll a w , i nt h eo t h e rh a n d ,e x c e e dt h eg e n e r a l i z a t i o no ft h i n g s l a wi nt h em o d e mt h o u g h t ,r e a c h e dt h ee x t e n to fa b s t r a c tn a t u r a le x i s t e n c eo f t h ew o r l d t h e6 也c h a p t e rd i s c u s s e sz h a n g st h e o r yo fi n d u c t i o n z h a n gt h o u g h ti n d u c t i o n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w a st h ef o r mc o n n e c t i n go n t o l o g ya n dp h e n o m e n o n t h eh o l ym e nm a s t e rt h ec o u n t r y b yi n d u c t i o no f p e o p l e ss o u l t h e 尹c h a p t e rd i s c u s s e sz h a n g st h e o r ya b o u tt h eb o o ko fc h a n ga n ds c i e n t i f i c p h i l o s o p h y z h a n gt h o u g h tt h e o r yw a st h es o u lo ft h eb o o ko fc h a n g e , a n dt h a tt h e t h e o r yo f m o r a l i t yf i t t e dt i m ew a st h er e a lr e a s o n t h e8 mc h a p t e rd i s c u s s e sz h a n g st h e o r ya b o u te t i q u e t t e z h a n gd e v e l o p e dt h e t h o u g h to fe t i q u e t t e z h a n gd e v e l o p e dt h et h o u g h to fe t i q u e t t eo fc o n f u c i a n i s m h e t h o u g h tt h eh o l ym a nm a d ee t i q u e t t eb yl i ,a n dm o d e r a t i o nw a st h en o r m a l i z a t i o no f e t i q u e t t e t h e9 t hc h a p t e rd i s c u s s e st h em e a n i n go f z h a n g sm a t e rp i e c ex im i n g t h ei d e ao f x i nm i n gu s e df o rr e f e r e n c et h e t h e o r ya b o u ta m b i to f z h a n gz h i t h e1 0 血c h a p t e rd i s c u s s e st h e0 0 1 1 1 1 1 1 0 1 1p l a c eo f z h a n g sp h i l o s o p h ya n dx n n s i t c h e c k e d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o p i n i o nt h a tz h a n g sp h i l o s o p h yo n l yi n h e r i t e dm e n st h o u g h t k e yw o r d s :t a ix uq io n t o l o g yx i n gx i n v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 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三丝e t 期: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墨生坠 导师签名嫩日 期: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张载哲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中国学术史上新儒学崛起的原因 在中国学术史上,两汉思想整齐,儒学自武帝起占据思想界统治地位。但随 着汉帝国的瓦解及儒学自身繁琐化等弊端,自汉末起儒学的统治地位有所失落。 以老庄思想( 并初步结合有佛教哲学) 为灵魂的玄学( 或可以形式上称为玄学化 的经学) 占据了当时士人心灵的主要空间。自魏晋玄学特盛,至南北朝的儒学仍 是北郑南王,拾前人牙慧。而玄学在中国哲学思想史上似乎也扮演了一个传棒者 的角色。玄学本身吸收了相当多的佛教思想因素,因此当玄风盛行之时,实际也 是为更为精深玄妙的佛教哲学思想的传播开辟道路。自东晋南北朝佛教及其哲学 思想在中华大地拓展扎根并大放光彩,佛教哲理遂成为该时代精神的最强音。佛 教哲理与行为方式渗透入人们思想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影响改观着人们的 精神世界与行为规范。东晋至唐,儒者往往信仰佛教或道教,与整个社会思潮相 应,中国士大夫的精神空间为佛教哲理所占据,而于传统儒学则无所发挥。唐初 大儒孔颖达等奉旨撰五经正义,揉合汉儒与魏晋玄学化经学的成果,尽管对传 统儒学作了些许调整以适应新的历史环境,但终究对于儒学无突破性理论创造。 故儒学史上将汉唐儒学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是以其根本性质相同而言的。作为中国 封建时代与汉代儒学形态相对应的宋代儒学崛起于封建后期,堪为儒学史上的大 事因缘,其远由近因可作如此看待: 一政治思想背景 盛唐之际“安史之乱”对宗教思潮盛行提出严峻挑战,并且儒学内部活跃着 积极革新的思潮。大学云:“地道敏树,人道敏政。”确实,人类生活的方方面 面都强烈地受到社会政治形势的影响。许多思想形态的产生发展既是特定政治条 件下的产物与反映,也是为某种正在形成的政治形态所作的准备性学理论证。佛 教思潮与受其影响也较为盛行的道教思潮在唐代达到高度成熟的境界。但东方宗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教反世俗化倾向在将中国哲学理想推向辉煌顶峰的同时,产生了忽视现实社会的 严重弊端。唐玄宗笃信道教,一度欲行吐纳导引之术而将国政委于宰相李林甫。 唐玄宗沉迷于信仰,忽视监国责任是导致“安史之乱”的原因之一。士大夫阶级 也将精力过度投入宗教信仰而忽视对现实人事的关切。这种现象既违背了传统儒 学的基本精神,而且在现实政治上加剧了不堪的惨祸,这就不得不致使士大夫阶 级重新检讨自身精神世界构成要素的比例。复兴儒学,重新让儒学成为社会生活 的主流思想与国家政治的指导方针便成了众多士大夫的共识,并在相当程度上影 响了最高统治者。唐宪宗策试儒者,策问提到各种治国原则:“又执契之道,垂衣 不言,委之于下,则人用其私;专之于上,则下无其效。”所谓执契之道,即指 老子所倡导的无为政治。可见至唐宪宗时代,皇帝与士大夫已普遍认为治国之道 必须排斥佛道的空虚、无为的方针,而代之以立足于现实人事的儒学。从保存至 今的“对策”看,士子们一致认为必须振兴儒学,以儒术治国;并且认为应对当 时通行的儒术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唐朝大文豪元稹在论及“学之不得其道”状 况时说:“尚儒术而衰盛业,盖章句之学兴,而经纬之文丧也。今国家之所谓 兴儒术者,岂不以有通经文字之科乎? 其所谓通经者,又不过于覆射数字,明义 者才止于辨析章条,是以中第者岁盈百数,而道纪之士蔑然。” 以元稹为代表的 一大批儒生认为当时习传的儒术并不是得儒学真传的儒术,认为应把“环贯大义 而与道合符者”与“经纬古今,理中是非者”列为经学与文章的上等。在这一重 章句,而重通贯大义、得先王之道的整体思潮下,产生了以“文起八代之衰”为 己任的韩柳古文运动,是为宋代理学开创的前奏。 时代思潮的活跃也为北宋儒学的更新创造了思想条件。经过佛教活跃思潮洗 礼后的北宋思想界,一扫以往儒生墨守成规的陋习,表现出相当的再创造的勃勃 生机。大儒范仲淹特别推崇易传系辞的“穷则变,交则通,通则久。”并以 此作为推行变革的理论依据。欧阳修认为易之精神在一刚一柔,一阳一阳的 不断交易而体现出的生生不息的活力。从而影响到儒学一改章句、声偶之旧习, 上升到驰骋天地之间的新儒学,否则无法理解宋明新儒家学者为何那么勇于对传 统儒学作出如此大的修正。 见全唐文卷六百六十九。 元禳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载全唐文卷六百五十二 2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新儒家思想的兴起客观上又离不开佛教势力的相对衰落。隋唐佛教鼎盛时期, 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不仅与世俗地主的利益发生冲突,也严重影响国家 财政。唐武宗采取大规模“毁佛”措施,致使唐后期佛教各宗派除禅宗南宗外都 因弘扬教门的物质条件受损而一蹶不振。五代后周世宗柴荣对佛教发展采取限制 态度,北宋太祖赵匡胤对佛教也采取既保护又加强控制的态度,因此,至北宋时 期,佛教发展已失去了隋唐鼎盛时期的浩大声势。统治者与士大夫需要寻找一种 既能调节人们心性道德,又能适应世俗生活的思想体系作为意识形态的指导。“不 离伦常日用间,直到先天未画前”的新儒学便应运面生。如清儒全望祖宋元学 案所说“庆历之际,学统四起”,这是对北宋新儒学复兴的写照 二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因素 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儒学复兴创造了客观条件。北宋时期,全国各地盛行书院 讲学之风( 其中就有著名的湖卅i 胡瑗主持的安定书院) 。北宋书院的渊源,可以追 溯到五代,是对佛寺道院宣讲经义的模仿。这为新儒学的复兴创造了基础文化条 件。宋太宗大幅度增加了进士数量。经诸科的录取名额的增加既拓宽了儒生由科 举入仕的途径,同时也向儒学提出了更新学理的历史要求。在北宋士大夫阶级勃 兴之时,需要对以往的儒学作出能体现新风时期风气的重新诠释。在儒林代表人 物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大力呼吁下,胡瑗、孙复、石介、李觏等儒者率先响应, 为宋明理学作了奠基工作。可见宋代儒学复兴是以儒生士大夫阶级的振兴为社会 基础的。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也为宋代理学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外 部条件。唐末印刷术的发展对于文化事业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儒家经典大 量刻印,广泛传播,读者增多,注者增加。宋史邢呙传载刑呙上书宋真宗说, 儒家经书“国初不及四千,今十余万,经传、正义皆具,臣少从师业儒,对 经典有疏者,百无一二,盖力不能传写。今版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 逢辰之幸也。” 可见当时文化事业呈现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发展,为宋代理学的开 创准备了相应的文化土壤。 来史邢爵传中华书局,1 9 8 5 年版。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三对佛道玄哲学的借鉴 佛教、道教与玄学哲理思潮的繁荣为宋代理学的开创准备了丰富的学术土壤。 尽管孔子并不倡言“性与天道”,但汉唐儒者对心性仍有相当的涉及。佛教哲学极 大地拓展深化了心性学说的广度与深度。禅宗的“自由本来清净”,达到了佛教心 性理论的高峰,华严宗“理事无碍”达到了佛教哲学体用观,即本体界与现象界 关系解释的新境界。儒学新思想的产生是在以佛教哲学为代表的宗教哲学与玄学 的激发下的回应。宗教哲学与玄学的特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新儒学的品 格。这完全符合思想发展史“扬弃”的螺旋式发展原理。唐代士大夫已自觉地将 儒理与佛教思辩相结合。刘禹锡就称通过禅宗“识心见性”的途径达到了中庸 所指示的“不勉而中,不思而得”的至上境界。李习之复性书论及人性是善 的,只不过被邪情所迷惑;只要不使情欲昏蔽人性,即可恢复人的善性。这个过 程类似于禅宗北派大师神秀所主张的“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的修养法。而 李习之复性说所要达到的“寂然不动则情性两忘”的境界,则类似于禅宗南派大 师慧能的主张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当恢复了人的本性之后,尘埃( 情) 消 失了,性由于情的不存在而不再显现,故也无由惹情了。儒学复性论的里程碑式 的著作都在思想内容与思维方式上大量借鉴吸收佛教哲学的内容。可见佛教哲学 确实是新儒学赖以产生的沃土,佛教哲学的思维模式成了新儒学立论的指导。清 儒戴震指出:“宋以前,孔孟自孔孟,老释自老释。谈老释者,高妙其言不依附孔 孟。宋以来,孔孟之书,尽失其解,儒者杂袭老释之言以解之。”。戴东原先生论 述甚是,只是“儒者杂袭老释之言”自新儒学开始酝酿的唐末已经如此了。同样, 中国传统道家与唐宋时盛行的道教对宋代理学的形成也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尤其 是通过儒道兼宗的易经。南宋易学家朱震说:“陈抟以先天图授种放,放 传穆修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颐传程颢、程颐。是时张载讲学于二程、 邵雍之间。故雍著皇极经世书敦颐作通书,程颐著易传,载著太 和、参两篇” 道教哲学对新儒家宇宙观的形成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原善答彭进士允初书,戴震著,章锡琛校点,古籍出版社,1 9 5 6 年版 宋史朱震传 4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第二节张子之学无非易 由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断裂,致使一些现代学者对周易之于中国文化 尤其是对传统儒学的至巨影响力已有陌生感,提起传统儒学,总是以人文化成作 为其思想灵魂。殊不知这是很大的误解。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逐步复苏,看待儒 学应去除人为的迷雾,以传统学术的顺接者的高昂姿态去作出完全符合客观事实 的深入解读。 清儒皮锡瑞称:“宋之道学,同源于希夷( 陈抟) ,而刘( 牧) 为异说,邵( 雍) 为别宗,至周子始渐醇,而与儒学为近,张子羽翼之,二程扩充之,至朱子而始 大。然要不外乎象数与义理两派,两派之于经学,初不外乎周易一经。”。皮 锡瑞作为精通传统学术的儒生,是言堪称是关于宋代儒学的至论。具体到张载的 哲学,遥得张子学术血脉的王夫之说:“张子之学,无非易也而张子言无 非易,立天,立地,立人,反经研几,精义存神,以纲维三才,贞生而安死, 则往圣之传,非张子其孰归! ”( 张子正蒙注王夫之序论) 王夫之在高度评价 张子之学的同时,精辟指出张载哲学是以周易为其立论与阐发的主要依据的, 明确了张载哲学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易学。台湾思想史家韦政通先生也高度 评价了张载的易学哲学:“横渠和邵、周一样,都曾以周易为其思想的出发点, 早期的易说不必说,即晚期的正蒙依旧笼罩在易学的氛围之中,易 传以后,没有人能像他那样,用极富哲思而又简洁的文字,表达形上义理组织 形上系统的。”圆韦先生认为张载易学哲学是儒学易学史上的重要思想成果,自易 传以后无有出其右者。张载整个哲学思想体系是建立在周易哲理系统之上 的,主要表现如下: 一张子本体论哲学对周易天人一体宇宙观的借鉴 自先秦孔子,尤其是孟子的论述尽性知天以后,儒家学者历来以贯通天人当 作为学之要旨。汉儒代表董仲舒明确提出:“事应顺于名,名应顺于天,天人之际, 清皮锡瑞撰,周予一j 注经学历史北京中华书局1 9 5 9 第十篇宋之经学。 中国思想史第7 5 2 页。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合而为一。” 张载作为北宋新儒学的奠基者,其天人一体的思想尤为明显。张子 日:“天人异用,不足以言诚;天人异知,不足以尽明。”( 张子正蒙诚明篇, 以后引用张子正蒙内容只注篇名) “故思知人不可不知天,尽其性然后能至于 命天性在人,正犹水性之在冰,凝释虽异,为物一也”( 同上) 张子强调 “天人不须强分”,认为:“易言天道,则与人事一滚论之,若分别则只是薄乎 云尔。自然人谋合,盖一体也,人谋之经画,也莫非天理。”( 横渠易说系辞下) 张予最担心天人割离而流于“蔽于天而不知人”的佛老哲理,而他就是利用了周 易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宇宙大化图式来建构其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天人之学的。易 传系辞日:“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日阴与 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 卦。”“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易 传认为乾坤所代表的阴阳二气贯通天地人三极之道。张子创造性地发挥了这一 天人思维模式。横渠易说说卦日:“一物两体者,其太极之谓欤! 阳阳天道, 象之成也;刚柔地道,法之效也;仁义人道,性之立也;三才两之,莫不有乾坤 之道也。易一物合三才,天地人一,阴阳其气,刚柔其形,仁义其性。”张载 发展了易传思想,认为天地人三才都秉受了乾坤的阳健阴顺的基本性能,因 此,尽管天地人具有不同的质地,但三才都本于阴阳未判的太极,故三才达到了 更高层次上的统一。张子新儒学较前代儒学更加强调天道下贯人道,人道上承天 道,为人类的伦理礼制寻找了坚实的本体、本源性质的支撑。张载还进一步提出 “性与天道合一存乎诚。”( 诚明篇) 这是张载对天人合一论的深化。“诚”原是 中庸的核心范畴之一。而张载则将原儒学范畴置于易理天人观的整体大背景 下考量,赋予原范畴以更丰富的内涵,同时也拓宽了传统易学的学理思路,增强 了传统易学在新历史时期的生命力。值得指出的是,张载将表征新儒学特质的本 体论思维也置于天人一体思维模式下考量。“太虚”是张子哲学中表示本体存在的 基石性范畴。而张子也将其置于天人背景中,“由太虚,有天之名。”( 太和篇) 这就将其哲学体系中的本体界与现象界的关系纳入天道与地道人道关系的易学思 维模式中来。而易学天道与人道融合的思维也促进深化了张子哲学本体界与现象 春秋繁露- 深察名号。 6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界冥合的思想的深刻度。 二张子主要哲学范畴与理论命题大多借鉴于周易经传 张载哲学体系中,诸多重要范畴与理论命题原型均出自周易。易传融 合先秦儒、道、阴阳等各家思想,达到了那个时代宇宙论思辩哲学的最高成就, 成为宋代理学家汲取学术养料的最佳渊薮。张载哲学的逻辑起点“太和”源自易 传象上“保合太和”。张载吸收其基本含义又加入新的哲学内涵,使这一哲学 范畴成了极具思辩价值的新儒学概念。张子哲学体系较前人有较大突破的一个方 面即是张子对于事物如何运行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张子日:“天人之动,神鼓 之也。神则主乎动,故天下之动,皆神为也。”( 横渠易说系辞上) 张子不但 认为世界万象本动,而且其运动的根本原因为“神”的存在,由于“神”的作用 而导致了气的阴阳交感。而“神”的范畴源于易传系辞“生生之谓易, 阴阳不测之谓神。”天地万象的存在形式即是阴阳变化生生不已,而超脱阴阳气流 束缚,不可测度的是“神”。张载借鉴发挥了这一范畴,从而增强了其哲学体系的 思辩性质。张载哲学体系中著名的“一物两体”的命题毫无疑问源于易传系 辞“一阴一阳之谓道”。在北宋新儒家学者中,张载是富有纯哲学思辩色彩的学 者。“一物两体”命题是对传统阴阳观念的进一步诠释,是对于事物存在与转化规 律的总结。张子另一富有特色的哲学论题“感应论”也脱胎于周易咸“天地 感而万物化生”。张子在以往哲学家理论的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深入论述。张子“感 应论”是传统哲学向精细化发展的有力证明。此外,张子哲学体系中“理一分殊” 思维模式也与周易存在着相当的渊源关系,具体内容下文评析阐述。 三易学背景下的其他重要思想内容 张载将哲学体系中全体重要内容置于易学大背景下作了哲理性深化与再诠 释。宋代学者早已指出,张载是位十分重“礼”的理学家,他的学术是围绕着礼 学而展开的。张载又认为礼是由圣人制作的。而圣人又是在“知神而后能飨帝飨 亲,见易而后能知神”即在“见易”、“知神”的基础上能制订出体现“天道之神” 的礼乐来。横渠易说大壮日:“克己反礼,壮莫甚焉,故易于大壮见之。” 7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礼”本是儒学最传统的核心内容。张子将“礼”的内容进行了宇宙本体论化的 论证,使“礼”进入天地人大宇宙体系中,既为传统儒家的“礼”找到了更为坚 实的存在根据,又给新拓展的儒家宇宙本体论内容以中正的尚礼导向与定位,有 如上海师大汤勤福老师认为“事实上他仍以三纲五常为天理的。”o 还有 张载思想体系强调“圣人”的观念,体现了理学奠基阶段的理学家仍较多继承了 传统的儒学思想,与明儒心学的“泛圣”形成鲜明对比。而张载的圣人观也较多 吸收了周易的圣人观,如张子强调圣人“浩然无害,则天地合德;照无偏系, 则日月合明,天地同流,则四时合序;酬酢不倚,则鬼神合吉凶。天地合德,日 月合明,然后能无方体;能无方体,然后能无我。”( 至当篇) 张子接先儒之余 绪论圣人,则语当不离周易。又如张载接着中庸认为的“唯天下至诚,为 能尽其性”进一步阐发为“天道即性也,故思知人者不可不知天,能知天斯能知 人矣。知天知人,与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同意。”( 横渠易说说卦) 将中庸“诚” 的内涵赋予“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易学哲理,是张子对“诚”范畴的重要发挥。 张载将其社会理想论也建构在易学理论基础之上。张子根据周易乾坤两 卦为天地,父母卦,在现实存在的封建宗法社会基础上设想了一个较为合理和谐 的民胞物与的理想世界:“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 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 ( 乾称篇上) 。西铭不光是对传统礼记礼运与墨家尚同等思想的继承 阐发,更是将传统的大同思想置于重新诠释的“天地之大道”的整体架构之中, 从而提升了传统思想的哲理品位,使传统的人类理想进一步崇高化,更赋予其能 为人们长期效法的内在合理性。 张载还继承先儒思想并借鉴周易思想补益了新儒家的“道统”论。张子 日:“作者七人”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制法兴王之道,非有述于人者。” ( 作者篇) 而这“作者七人”明显借鉴了易传系辞“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 也,包牺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 民不倦。” 此外,张载著作在行文方式上也多有模仿周易语言方式之处,兹不再述。 张子正蒙注导论。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这是因为易传本身富有思辩哲学色彩,而能为千年以后同样以思辩性哲学而 著称的张子所共鸣。 由此看来,张载的整个哲学思想体系是以新易学为骨架建构而成的,因此宋 史张载传即认为:“故其学尊礼贵德,乐天安命,以孔、孟为法,”今人 张岱年先生认为:“他( 张载) 比较用力研究的是周易,他以易传为根据 来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对佛教道家的唯心论进行了批判,这就是张载一生学术 研究的道路。”。毫无疑问,张载哲学是传统易学在新时期的发展。 第三节张载哲学的问题意识与逻辑起点 在哲学思想或科学发展史上,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即针对于某个思想体系中 的局部的不够完善之处的再探索,从而开创出较前人大为突破的、更完美的新思 想体系,如对于古希腊欧几里德几何学五条基本公理的最后一条公理并不具有不 证自明性的探讨,最后在十九世纪创立了新的几何学领域非欧几何。从很大 程度上讲,能发现前人理论的缺陷恰是创立新思想的契机。作为宋代理学的实际 奠基者的张载,其思想出发点正是针对前人理论的不完处而作的哲理重新建构与 诠释,从而开创出优于先儒的崭新的天人之学。 一唐代李翱遗留的性情衔接困难的问题 唐代李翱发了宋代理学的先声。李翱哲学代表作复性书的基本主张是性 善情邪的、带有宗教修行色彩的人性论。李翱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包含有性和情 两方面,而且“情由性而生,情不自情,困性而情。” 即人的性情两者关系为: 性是基本的,性通过情而表现出来,情是由性所生,从属于性。李习之认为性是 天赋予人的:“性者,天之命也,圣人得之而不惑者也。” “清明之性鉴于天地, 非自外来也。”固;并且性是纯善的:“人之性皆善。” 李翱认为不论圣人还是凡人, 关于张载的思想和著作见张岱年文集。 复性书上。 同上。 复性书中。 同上。 9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他们的性全然是善的;而“情有善有不善。”国但事实上,李习之认为的所谓善情, 是指圣人才具备的超脱喜怒哀乐的情,这在人间是不存在的。李习之实际论述的 情,是指凡人之情,即不善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