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于赓虞在开始文学创作之时就已经阅读了相当多的西方诗歌作品和文论,所 以他的创作准备很充分,这也使他的前期诗作显得纷繁芜杂。主体上具有浪漫主 义的特征;有些诗充满苏俄式的革命激情;有些已经很有象征主义的意味了;但 是唯美颓废的苗头也相当明显。他个人的痛苦经历和忧郁的气质起了根本的 作用。他对诗体从一开始就很重视,初期诗歌中大量使用对仗、反复咏叹等手法 使句子精炼、朗朗上口。他的诗的自然论呼应了宗白华新诗略谈里关于 诗的“形 和“质”的倡议,实际上总结并发展了宗白华关于“形 和“质”的 理论。宗白华于1 9 2 0 年2 月在少年中国上发表的新诗略谈其中蕴含着“三 美的原则,明显早于闻一多1 9 2 6 年5 月在晨报附刊之诗镌上发表的诗 的格律这一篇诗论。于赓虞也为这一理论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于赓虞的这篇诗 论同时蕴含着诗的“自然论”和“情绪”论,这两个新的理论标志着中国“纯诗” 理论的初现,所以他是“纯诗”的最早提倡者。他对当时诗坛上关于诗是“写 的还是“做 的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秋蝉五旅客是于赓虞转向的标志性 诗篇,这预示着新的方向已经出现。 到了中期。于赓虞从沦落( 写于1 9 2 3 年1 1 月1 0 日) 完成了两个重大的 转变:转向唯美颓废主义;也标志着他的作品从自由诗向现代格律诗的转变。 他的这两个转变不只对他本身意义重大,而且标志着唯美颓废主义在中国正 式的生根发芽,因为这个转变早于周作人( 解志熙先生在美的偏至中论证出 周作人于1 9 2 4 年转变成为中国现代唯美颓废主义文学的“始作俑者”) ,所以 于赓虞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现代文坛第一位唯美颓废主义文人。沦落之后再 他也没有写过非格律诗,因此于赓虞也成为中国新诗坛上的第一个纯粹的格律诗 人。在他的“纯粹的诗”的呼吁下最终成立了新月派,他是新月派的实际发起人。 关于这一点,他在志摩的诗中叙述地很详细,苏金伞先生也曾提及。他发起 新月派的初衷就是为了“办一个纯粹的诗的杂志”。他的“使诗的内容和形式都体 现出美,从而使诗歌成为完美的艺术 的主张成了新月派的旗帜。 到后期。对普罗文学的反思使他的创作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眼界更宽了、 取材也更广了,诗歌创作上接受了普罗文学的乐观的精神,丰富了其诗作的内涵, 直至走上象征主义的道路。他这一时期的整体面貌是象征主义,同时夹杂唯美一 一颓废的思想和“五四 的抗争情绪。他的诗体更加成熟稳定,题材更广泛,音 乐性更强,这是他汲取前期诗作的优点口语化的特点并综合中期格律化的结 果。他的诗论能够贴近时代的主题,见解独到,论证充分,对于“为人生和“为 艺术 、诗与科学的关系等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抗战爆发后,他的创作渐少, 直至搁笔。唯美颓废的诗风在政治急剧变化的背景下,已经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 了。本文试从于赓虞的个人经历、“恶魔派”和“唯美一颓废派”的由来及其特征 入手,以说明其“恶魔意象下的深沉寄托,同时,也论述了于赓虞在唯美一颓 废主义和象征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他在格律诗方面的独特贡献。 于赓虞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十分独特的。不但他的诗风绝无仅有,而且他 对格律的痴迷、对文学自主性的狂热以及对普罗文学的态度都值得我们重视。他 的“恶魔”风格是西方唯美颓废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唯美颓废思想相 结合的“宁馨儿 。他的诗作反映了当时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真实的内心世界。他以 历史的高度反观全人类的痛苦历程,所以他的呻吟是人性在痛苦中扭曲和挣扎的 体现。他在鲁迅与人中评价鲁迅的话正可以用来评价他自己“善恶如果 不老,爱与恨就永远年轻 。 关键词:于赓虞;恶魔诗人;唯美一颓废主义;格律诗 i i a b s t r a c t b e f o r ey ug e n g y uh e g a nh i sl i t e r a t u r ec r e a t u r e ,h eh a dr e a dl o t so fw o r k sa n d t h e o r i e so ft h ew e s t ,s oh i sp r e p a r a t i o no fc r e a t u r ew a ss u f f i c i e n t t h i sm a d eh i sp r i o r p e r i o dc r e a t u r eo fl i t e r a t u r ec o m p l i c a t e d p r i n c i p a lp a r to fh i sp o e m si sr o m a n t i c ;s o m e a r ef u l lo fp a s s i o no fr e v o l u t i o no fs o v i e t ;s o m eh a v et h et e n s eo fs y m b o l i s m a tt h e s a m et i m e ,t h et e n s eo fd e c a d e n c ea n da e s t h e t i c i s mi nh i sp o e m si sm o r ea n dm o r e h i s i n d i v i d u a le x p e r i e n c ea n dd u m p i s ht e m p e r a m e n ta r ed e c i s i v ea b o u tt h i s h ep a y e d a t t e n t i o nt op o e t i cs t y l ea tt h eb e g i n n i n g :i nt h i sp e r i o d ,h eu s e da n t i t h e s i sa n d r e p e a t e di n t o n e ,i tm a d et h ep o m e sr e f i n i n ga n dh a dt h e mm u s i c u l i t y h i s r e s p o n s e da n dd e v e l a p e dt h et h e o r yo fz o n gb a i h u a i n o fz o n gp u b l i s h e di n i n l9 2 0h a di n c l u d e dt h ec o n t e n to f t h r e ea e s t h e t i c s e s i ti se a r l i e rt h a n o fw e ny i d u o ,t h a tp u b l i s h e do n o f i n19 2 6 y u7 s i n c l u d e d “t h e o r yo fn a t u r e a n d “e m o t i o no f t h e o r y ”,t h e ya r et h ee a r i s tt h e o r yo ft h ep u r ep o e mo fc h e n e s e s o ,y ui st h ee a r i s t s o w e ro ft h ep u r ep o e t h eh a da no r i g i n a lo p i n i o no n w r i t i n g o r m a k i n g a b o u t p o e m s w a sas i g nw h i c hy uc h a n g e dh i s d i r e c t i o n i tf o r e s h o w e dt h a th i sn e wd i r e c t i o n _ h a da p p e a r e d i nm e t a p h a s e ,y uf i n i s h e dt w oi m p o r t a n dc h a n g e sb y :h et u m e dt o d e c a d e n c ea n da e s t h e t i c i s m ,a n di tm a r k e dt h ec h a n g ef r o mf r e ev e r s et om o r d e n r e g u l a t e dv e r s e h i st w oc h a n g e sw e r ei m p o r t a n tf o rh i m s e l fa n dm a r k e dt h ef o r m a l g r e wo fd e c a d e n c ea n da e s t h e t i c i s mi nc h i n a ,f o rh i sc h a n g e sw a se a r l i e rt h a nz h o u z u o r e n s ( i n x i ez h i x it e s t i f i e dm a tz h o uz u o r e n w a st h ef o r e r u n n e ro fd e c a d e n c ea n da e s t h e t i c i s mi nm o r d e nc h i n a ) s o ,y uo u g h tt o b en o 1 h ed i d n tc r e a t ef r e ev e r s ea g a i na f t e r t e a mp o e m s ,a n dh ew a st h e i i i f i r s tc o m p l e t ep o e to nr e g u l a t e dv e r s e w i t l lh i sa p p e a la b o u t “p u r ep o e m , n e wm o o n a g e n c y w a sf o u n d e d s o ,y ui st h ef o u n d e ro f n e wm o o na g e n c y , i tw a sr e c o r d e di n ,a n da l s os a i ds uj i n s h a n y uf o u n d e d n e wm o o na g e n c y f o rp u r ep o e ta n dw ec a ns a yh ew a st h ee a r l i s ts o w e r h i sc o n c l u s i o nt h a t m a k i n gt h e s t y l ea n dt h ec o n t e n to ft h ep o e me s t h e t i ca n dm a k i n gt h ep o e mb e i n ge s t h e s i c a l i s t h ef l a go f “n e wm o o na g e n c y ” i nt h el a s tp e r i o d ,h i sp o e m sa p p e a r e df i n e d r a w nc h a n g ef o rt h er e f l e c t i o na b o u t p r o l e t a r i a nl i t e r a t u r e h i se y e s i g h tb r o a d e n e da n dh i st h e m ew i d e n e d h ea c c e p t e dt h e o p t i m i s mo fp r o l e t a r i a nl i t e r a t u r e ,t h i se n r i c h e dh i sc o n t e n t su n t i lh eb e c a m ea s y m b o l i s t i nt h i sp e r i o d ,p r i n c i p a lp a r to f h i sp o e m sw a ss y m b o l i s m ,a n dh a dt h et h e a e s t h e t i c i s ma n dt h er e b e l l i o no fw u s ia lt h es a m et i m e h i sp o e m se n h e n c e d m u s i c a l i t yb e c a u s eh ed e r i v e dc o l l o q u i a ls t y l eo fp r e v i o u sa n dr u l e sa n dr h y t h mo f m i d d l es t a g e h i sp o e t i c sr e f l e c t e dh i st i m et o p i c ,h i so p i n i o ni sp a r t i c u l a r ,h i sp r o o fi s s u f f i c i e n t h eh a du n i q u ep i n i o nw h i c ht h ea r tw a sf o rt h ea r to rf o rt h el i f e ,a n d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s c i e n c ea n dt h ea n 。h i sw o r k sw e r el e s sa n dl e s su n t i l s t o p p i n ga f t e rt h eb u s t i n go fa n t i - j a p a n e s ea a r i ti sb e c a u s eo fn o to n l yp e r s o n a l c a u s eb u ta l s ot h et i m e t h ed e c a d e n tp o e t i c sg o ta n ya t t e n t i o no ni tu n d e rt h es t r u g g l e p o l i t i c s f r o mt h ee x p e r i e n c e s o fy u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d e v i l s t r i p e a n dt h e d e c a d e n c ea n da e s t h e t i c i s m ,m yp a p e rt r yt or e v e a lh i sd e e pc o n t e n tu n d e r “d e v i l i m a g e s ”,h i sr o l ei nt h ep r o c e s so ft h et r a n s m i s s i o no ft h ed e c a d e n c e a e s t h e t i c i s m a n ds y m b o l i s m ,a n dp e c u l a rc o n t r i b u t i o no nt h em a t r i c a lp o e t r y y ui sv e r ye x o t i ci nt h em o d e ml i t e r i t u r eh i s t o r yo fc h i n e s e n o to n l yh i sp o e t r y s t y l ei so n l y ,b u ta l s oi ti si m p o r t a n tf o ru st oh i si n f a t u a t i o nf o rm a t r i c a lp o e t r y ,h i s c r a z yf o rl i t e r a t u r ei n d e n p e n d e n ca n dh i sa t t i t u d et op r o l e t a r i a nl i t e r a t u r e h i s “d e v i l s t y l e ”c a m ef r o md e c a d e n c e a e s t h e t i c i s mo ft h ew e s ta n da n c i e n tc h i n a h i sp o e m s r e f l e c tt h eh i g h g r o wm e n t a la tt h a tt i m e h es u r v e y e dt h ep a i no ft h eh u m a nb e i n gi n i v t h eh e i g h to fh i s t o r y ,s oh i s g r o a nw a sh u m a n i t yr e f l e c ti nt h es t r u g g l ea n d d i s t o r t i o n w h a th es a i di n c a nb eu s e dt oe v a l u a t eh i m s e l f 一 i f g o o d n e s sa n de v i la r e n to l d ,l o v ea n dh a t eo u g h tt ob ey o u n g ” k e yw o r d s :y ug e n g y u ;d e v i ls t r i p e ,n e wm o o na g e n c y ;t h ed e c a d e n c e a e s t h e t i c i s m ;t h em a t r i c a lp o e t r y v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中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 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住或证书而 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萼,、i- ;。取:、 、:冬7;:= , ,;: 。 、:i , , 、,| , , 、, 学位中请人。( 学位论文作者) 釜羔:圣盗:! 三垄 j 。, 、 ; 一、7、 ,一 ,? 。i 7 弦一 :,:。: 、: , “ 一 ,。j 参i i i ,: z2 0 f 年厂月t ) i 日 耋,j 、;, :,。,7、毛,j :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予硕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 了解并同意河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住论文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 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 纸质文 本和电子文本) 以供公众检索、查阅。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 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 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 学住论文作者) 签名:i 丘:! 兰查 2 0p 年j 可日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厶垄堕墅 2 0年 月 日 引言 于赓虞( 1 9 0 2 1 9 6 3 ) 虽然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名噪一时,被时人称为“恶 魔诗人”,但抗战爆发后就很少有作品问世了。当时的批评家对他的评价也过于简 略,往往只是一些随想,专门的评论文章不但少而且缺乏专业性;新中国成立后 长期鲜有人提及。直到上世纪末,才又逐渐引起一些文学理论家的注意,这还要 归功于于赓虞诗文辑存的编辑完成。但是总的来说,对他的研究仍处于薄弱 阶段,论文屈指可数,大部分的文学史著作对于赓虞只字不提,即使在他执教过 的西北大学( 及稍后的西北师院) 和河南大学( 也是于赓虞的终老之地) 也难觅 他的痕迹。文论中最有分量的当属解志熙先生写的孤独的行吟与独特的思考, 这篇文章详细考证了于氏的生平及文学风格,论述较全面和深刻。 于赓虞的创作整体上是复杂的,但是从浪漫主义到唯美颓废主义最后到 象征主义的主线还是基本清晰的,所以,我依此把于赓虞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 前期是以他的诗集春风辑为核心,包括一些未收集的同期作品,基本风 格是“五四”时期的浪漫主义;中期是以诗集晨曦之前、骷髅上的蔷薇、魔 鬼的舞蹈、落花梦重辑和孤灵为主体,也有一些未收集的同期作品,是 唯美颓废之花尽情绽放的时期;后期则是以世纪的脸为代表,亦包括其 后的所有作品,这个时期虽然有较浓的唯美颓废主义的意味,但是他在普罗 文学的影响下丰富了题材、开阔了眼界,完成了向象征主义的转变。 于赓虞在文体上的贡献是突出的,他具有很强的文体自觉性。他不但汲取了 中国古典文学的营养,而且深受欧风美雨的熏染。他前期的作品大多不押韵,句 式长短不一但排列得很有意味,显示出他对格律的重视;中期作品句子冗长,备 受诟病,但是由于音节和谐、抒情充分,所以仍不失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后期作 品很多都押韵规范,且句子也短了一些,因为他更注重“听 的效果。这些变化 反映了于赓虞对文体的不懈探索。关于其文体的特点将在各章中分别论述。 于赓虞在诗论上也有自己的贡献。他一边高举“为艺术而艺术的大旗,却 又不厌其烦地论述着社会、人生对于艺术的重要性;他对普罗文学的态度也是值 得研究的。他的诗论也将在各章中穿插论述,以便把他的诗作和诗论更好地结合 起来。 本文以于赓虞的生平、浪漫主义到唯美颓废主义再到象征主义思想的转 变过程以及中国现代格律诗的形成和发展为主线,以文献考证、诗学阐释为研究 方法,揭示他思想发展的轨迹,概括他对中国诗歌的独特贡献。 第一章前期诗作的浪漫色彩及颓废苗头 浪漫主义是主色调 于赓虞,1 9 0 2 年8 月1 2 日出生于河南西平县九女山下的玉皇村。上世纪二 三十年代闻名诗坛。因他的作品中广泛运用“魔鬼”、“骷髅”、“死尸”、“恶魔” 等意象而获得“恶魔诗人的称号,后世评论家也将其划归到“颓废派 或“恶 魔派”的旗下。 1 9 2 3 年3 月,在天津汇文学校读书期间,于赓虞和意气相投的同学焦菊隐、 赵景深等1 3 人成立文学社团绿波社,7 月出版绿波社丛书之一、同人诗合集春 云。于赓虞第一辑春风排在这部诗合集的最前面。 赵景深曾说“于赓虞初期的诗大半是些乡思诗的背景虽与徐玉诺相同, 艺术却比玉诺好得多。”他的话大体是对的,却过于简略。 徐玉诺( 1 8 9 4 1 9 5 8 ) 河南省鲁山县人。1 9 1 8 1 9 2 0 年在河南第一师范读书 期间和于赓虞是同学兼好友,素有侠义精神,一生充满传奇色彩。1 9 2 2 年与叶圣 陶、朱自清等出版诗合集雪朝,他的诗大多反映河南农村的贫穷、兵匪相间 的悲惨景象。同年出版个人诗集将来之花园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他的 赵景深:于赓虞及其诗。载北新周刊第2 8 期,1 9 2 7 年3 月5 日。 2 诗作,特别是雪朝中的诗对于赓虞影响甚大。春风中的倘使一诗中, 于赓虞咏唱到: 呵,微弱的人类! 呵,无能的人类! 我能够上 只要能上昆仑之巅, 我就是,徐玉诺的歌者, 便什么也不想了, 倘使我能够上呵! 作者在这首诗的附记里说“徐玉诺的歌者,刊于雪朝第四辑,可以说 是首愤世、警世的悲壮之歌 。徐玉诺的这首歌者很符合“五四 的时代特色, 当然也很合时代青年于赓虞的口味。于赓虞当年在河南第一师范学院读书时,就 因参加学生运动、营救被捕学生而被开除;后辗转来天津求学,历尽磨难。更重 要的是,家乡的兵匪灾害、贫穷、亲人的噩耗等无不激荡诗人青春的热血,使他 在诗中将激愤呼喊出来: 我若有一把想象的巨扇, 虽赤着身, 负着病,要将 宇宙间的恶魔病鬼 扇入汪洋之底 我若有一把想象的宝刀, 虽冒犯人间的成见, 责我以残酷,要将 宇宙间的野心横暴家, 解志熙、王文金:于赓虞诗文辑存,河南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9 月第l 版,第5 页。 3 杀个血肉不分! ( 若有) 青年诗人血气方刚要和“恶魔病鬼”、“野心横暴家”以命相搏的精神绝不逊 于徐玉诺。当时,“五四”运动虽已谢幕,但“五四”精神并未消亡,它仍在激励 着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这种情况一直到大革命失败才有了根本改变。所以,于 赓虞和徐玉诺这一时期的作品中出现相同的风格并不奇怪。于赓虞和徐玉诺的生 活时代大体相同,遭遇的苦难也相似,甚至他们在初期的反抗精神也近乎相同( 如, 在河南第一师范同时参加学生运动) ,在初期的某些作品中也同样闪现着反抗精 神。但是,二人毕竟性格迥异:徐玉诺任性豪侠,于赓虞多愁善感,他们初期作 品中更多的是不同,中后期作品更是大相径庭。徐玉诺具有的乐观、洒脱和豪放 的情怀,于赓虞很少有。 二唯美颓废精神的初现 在春风辑中,愤世、警世的成分并不如思乡的成分多( 虽然思乡中仍参 杂着对黑暗社会的揭露和愤恨) ,这不但是旅居在外的游子的自然心声,更显示了 诗人对家乡兵匪不断、亲人相继而亡的悲痛。另外,对爱情的向往、对漂泊的无 奈也是诗人创作的主题。在诗人的这第一本薄薄的诗集当中,就已经出现了“颓 废的精神。在悼念“表兄国俊、二哥赓勋”的痴视里就有“痴视着荒草掩 埋而可爱的坟墓 。死者如果是可亲、可爱的人,那么诗人对于“鬼 、“坟墓”甚 至“骷髅 不但不恐惧、厌恶,反而“痴视 以至“痴恋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对爱情的表达、对漂泊的迷惘往往被颓废的情绪所笼罩。即使在某些“血气 充 足的作品中仍然有不少的颓废成分,如为赞美徐玉诺歌者而写的倘使中, 不但出现“泪魔”和“孤雁”等意象,更是在最后两段反复咏唱“呵,微弱的人 类! 呵,无能的人类! 便什么也不想了。徐玉诺歌者的艺术氛围,按 于赓虞说是“债事、警世的悲壮之歌”,而于赓虞这首诗的艺术氛围与其有天渊之 别,只有悲伤和逃避。这首诗是春风辑的第二首,即使在第一首异乡也 。解志熙、王文金:于赓虞诗文辑存,河南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9 月第l 版,第1 2 页。 4 出现了类似的情况:“碧绿的波浪,冲着一块块木头似的海鸥,往不可知的处所 去”,与其说是现实的黑暗残酷使然,不如说是诗人多愁善感的个性起了决定 性作用。他的颓废精神一旦出现就不可遏制。在无题中,一张洁白的纸、一 株美丽的树和一个漂泊的舟子成了诗人对穷途末路感叹的借体,但是并非是对个 人不幸的感叹,而且对国家和民族:“一株美丽的树,经过几千年的风沙霜雨,虽 只枯干残留,却很孤傲的暗示给后人了。 一个民族虽然历尽磨难,美丽和孤傲仍 然是她不可消失的灵魂。她的生命力还在,因为有生命力,所以年轻、美丽;因 为年轻、美丽,所以孤傲。这一部分是诗作的第二段,与格调灰暗的前后两段明 显不同;并且前后两段更像是写个人情怀的。如果把这一段独立成篇,意味会更 深长,或许更能引起人们的重视。虽说在这个时期他的唯美颓废主义是初期, 但是显现得非常刺眼。主要原因还是他充分接受了西方诗歌和诗论的影响。我们 甚至可以说,于赓虞一开始就是一个唯美颓废主义文人,但是这一时期的作 品主题和意象群过于单调,语意过于直露。唯美颓废的思想确实很明显,相 关的作品也很多,但是,并未达到“主义”的高度。所以,在唯美颓废主义 上,他还显得有些稚嫩。这些问题一直到沦落的出现才算划上了一个句号。 三象征主义的初现 短游组诗则反映了诗人象征主义的特点,虽说这些特点在日后相当长的 一段时间没有成为创作的主线,但仍然值得说一说,因为这为他后期走向象征主 义埋下了伏笔。如其中的第二篇: 幽暗柳丛中破败的小庙, 三五泥人, 默默坐着, 寂寞吗? 外边两个还拿着雌雄的宝刀呢。 m 解志熙、王文金:于赓虞诗文辑存,河南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9 月第l 版,第2 7 页。 5 这首诗短小,但意味隽永。“泥人 和门外的“两个是和谐的,但“默默坐 着和“拿着雌雄的宝刀 就有了强烈的反差,而诗人把他们放在“破败的小庙” 中就让人感到了无尽的荒诞,因为他们的和谐和反差就没有了多大的意义。它的 暗示性是很明显的,多义性却很难说尽。如果把它放到“朦胧诗的集子里是毫 不逊色的。渔夫和泥工和老乞丐是作者在为底层劳动人民鸣不平:而清 道夫则是把诗人比为“人间的清道夫,指明诗人所担负的道德责任。后两篇无 - 一l 论思想水平还是艺术水平,和春风辑中的作品相比并不逊色,但这两篇未能 列入春风辑,实在可惜。 四初期的格律 春风辑中的诗大多遵循“诗的自然论 ,同时也呈现出“格律化”的倾向。 在春风出版之前,诗人已经写出了自己的第一篇诗论诗的自然论。在这篇 诗论中,他认为“要想作个诗人,“我想有两个必要的条件:a ,个人要自然化, 绝对不受拘束,以情之所以为归宿。b ,个人要自然化,和个人在自然的环象 中,所接触的神秘,固然能得着真实性的了解,为诗的源泉,但这都是质的 方面的事情。其次,顶重要的,就是须有音乐和图画的修养。如有深刻浓厚的修 养,就能写出自然优美的音节,良好的词句,可以写成一种自然的美景 。不 难看出:第一个必要的条件说的是诗歌内容的自然化“以情之所以为归宿 反对旧传统、旧道德的约束。第二个必要的条件主要说的是形式的自然化, 它响应了“五四”的民主与自由的精神,这也是他日后不惜退出新月社、反对普 罗文学而孤独地走自己的路的根本原因。在这篇文论中,他谈到的关于“形 和 “质 的问题,也自觉不自觉地呼应了宗白华在三年前的观点。于赓虞说:“我想 诗的内涵,可分做两部:( 一) 形;( 二) 质。什么是形? 概括地说,就 是诗中的音节和词句的构造。什么是质? 就是诗人的感想和情绪。诗之 所以为诗,一方在质的是优美浓厚的情绪,高尚的思想。一方在形的是 。解志熙、王文金:于赓虞诗文辑存,河南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9 月第l 版,第5 1 2 页。 6 将诗要图画音乐化。诗中的词句,能适合天然的优美音节韵调;使诗中的构造, 能表现出天然图画的美景。如再严格的区分,只有热腾腾的情绪,自然美妙的音 节,是诗的唯一领域了。虽然他并未详细说明音节和词句应该怎样构造,但是 他已经意识到了音节和词句是中国现代诗歌极重要的一部分,也意识到“浓厚的 情绪”之美。于庚虞虽然大部分借鉴了宗白华的观点,但是他把诗总结为“情绪” 和音节“却极具独创性。并且,他把这一宗旨坚持得始终如一:诗人的第一首诗 那里去了共3 段,每段皆以“阴森的北风”开始,并且用了不少的排比句, 一直到所能见到的最后一首金字塔,都可以看出诗人刻意追求“音乐和图画的 修养的努力。虽然当时闻一多关于诗歌的“三美”原则还未提出,但是于赓虞 在自己许多作品中已经实施了,对仗的大量运用、古典意象的使用以及词句的刻 意排列无一不是“三美”的试验。这些诗只有少部分押韵( 如裸体女郎) ,大 部分虽不押韵但是有音节的和谐、词句的刻意安排。凡此种种,皆体现出他对格 律的追求。 如发表于1 9 2 3 年3 月1 1 日的天津新民意报副刊之一的朝霞上的夜 幕,就表明了这一点: 窗外梧桐树叶飕飕作响, 远近犬儿汪汪汪吠, 忆起那夜灯前别语, 那人儿便沉于我晶莹的泪珠了。 我们同睡于广漠的夜幕里, 月儿一样, 星儿一样, 但梦醒时总会含泪无语呵! 整首诗分为两个诗节,每节四行,每节的一、四句较长字数基本一样多,二 。解忠熙、王文金:于赓虞诗文辑存,河南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9 月第1 版,第5 1 2 页。 o 解志熙、王文金:于赓虞诗文辑存,河南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9 月第1 版,第1 1 页。 7 三句诗节字数完全一样多。这样的诗体应是作者有意安排,绝非“自由”之下的 偶得;春风辑里的其他诗也大量使用了“对偶和“重复”这两个“句的均齐” 的重要手法。 这一时期是诗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总体的面貌是浪漫主义的,并且主要是 来自西方的浪漫主义。“五四 时期,他曾多次参加学生运动,甚至被河南第一师 范开除,这时的他仍然“心里生了不少的幻想,虽则在极艰难痛惨的生活里,而 面前总浮着一个微笑的理想 。而“五四“的落潮慢慢地呈现在诗人面前混 乱、迷茫、死亡,这些意象成了作品中的主角。“恶魔诗人 已初露端倪:首先是 不少作品格调灰暗;其次是行文中大量使用了“坟墓”、“泪魔、“悲魔、“孤魂 “孤雁 、“悲哀、“血等意象。诗的自然论是诗人浪漫主义的一次稚嫩的总 结和宣言,他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创作正向唯美一颓废主义转变。 五发展宗白华的诗歌“三美刀理论 宗白华是诗歌“三美理论的第一人。他的理论不但比闻一多早得多,而且 更深刻、更丰富;于赓虞在他们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 中国诗歌的文体经历着剧烈的变革,直到胡适的尝试集,新诗才有较大影响。 但是中外文体的差异是明显的,胡适在五年八月四日答任叔永书中说要练习 白话文,用白话作诗,虽然自己是单身匹马但数年之后仍有成功的可能。他的这 一主张得到了不少文人的响应,主要原因还是人们在激进的政治气氛中希望革命 的急切心情。但是一些头脑较冷静的人还是看出了“白话诗”的弊端,如胡适的 挚友梅觐庄痛斥说他仅仅是以“活字入文,这种改良过于简单、粗糙。稍后, 更多的有识之士表达了对“作诗如作文”的担忧和反对,只是在那样一个大多数 人被时代浪潮裹胁着前进的时代里,这些反对之声显得很无力。但是随着时间的 推移,“五四 逐渐退潮,诗人们也逐渐地把注意力从“白话”转移到“诗”上来, 他们发现诗歌的式微不只是外界的因素,也有诗歌本身不成熟的原因。这样,对 。解志熙、王文金:于赓虞诗文辑存,河南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9 月第l 版,第3 0 7 页。 8 诗体要求规范的呼声越来越高,进行各种诗体实验的诗人越来越多。当初,胡适 推行白话诗的时候,他并未放弃古体诗,尝试集中就有不少用白话写成的古体 诗,不过胡适本人对此持一种游戏的态度不去重视;后来,也有不少诗人采用这 种旧瓶新酒的方式创作而被讥笑为遗老遗少;还有一些对西方文学比较熟悉的诗 人大量采用诬方诗体( 如十四行体) 。但是,这些努力事实证明都失败了,它们并 没有成为中国新诗的最终被接纳的固定体式。原因并不复杂,古诗词的格律当然 不能满足现代汉语的蓬勃生机;而西方的格律是和西方的语言相匹配的,照抄照 搬只能引起一时的轰动效应,却不能真正满足与西方语法相差极大的汉语的需要。 那么,探索符合中国现代汉语诗歌需要的诗体已经摆在了诗人们面前。齐言体是 中国古体诗和世界诗歌共有的特征,所以新诗的建设者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句的 均齐 。宗白华在新诗略谈里说:“我想诗的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就是形 同质。诗的定义可以说是用一种美的文字音律的绘画的文字表写人 的情绪中的意境。这能表写的、适当的文字就是诗的形,那所表写的意境 就是诗的质。换一句话说,诗的形就是诗中的音节和词句的构造;诗的质 就是诗人的感想情绪所以我们对于诗,要使它的形能得有图画的形式的 美,使诗的质( 情绪思想) 能成音乐式的情调”。在宗白华的表述中,“形”包括, 音节的构造和词句的构造两部分。闻一多在发表于1 9 2 6 年的诗的格律中说: “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 音节) ,绘画的美( 词藻) ,并且还有建筑的美( 节 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罾可以说,宗白华说的音节的构造类似闻一多说的“音节的 美”,可是宗在文中还说到“音律的绘画的文字”,“音律”要比“音节内涵更广, 在这一点上,宗白华要比闻一多更高明。词句的构造可以分为词的构造和句的构 造,词的构造包涵“词藻的美”,而句的构造就是“建筑的美”,“诗人的感想情绪” 之美就是“感情的美”。总的来说,宗白华的“三美就是“音乐的美;外形的美; 情感的美”。他提出的“句的构造“之美和闻一多的“建筑的美 没什么本质差别, “词的构造”涵盖了闻一多的“词藻的美”。但是宗白华的“质”“感想情绪 也宗白华:新诗略淡,少年中国第1 卷第8 期,1 9 2 0 年2 月1 5 日。 闻一多:诗的格律闻一多全集第2 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 9 9 3 年1 2 月第l 版,第1 4 1 页。 9 的美,闻一多却有没有论及,因为宗白华注重的是诗歌的内涵和形式两方面之美。 事实证明:词藻美或不美并不重要,因为很多情感的描绘是不能用美的词藻表达 的,如于赓虞的大部分“恶魔风格的诗篇,再如闻一多本人的死水等诗篇 中不也用了“破铜烂铁”、“剩菜残羹”、“霉菌”等“丑“的词藻吗? 可以说,闻 一多对“美”的定义显得明显有些狭隘了。闻一多的诗的格律发表在1 9 2 6 年5 月1 3 日的晨报附刊之诗镌第7 号,比宗白华晚了6 年多,比于赓 虞也晚了3 年。1 9 4 6 年4 月2 1 日,西南联大召开闻一多悼念大会,朱自清称闻 一多“是创作诗的新格律的入 。确实他诗集红烛里的许多诗篇,于1 9 2 1 年 发表时就已经是大体押韵且外形较整齐的新格律诗了,在中国新诗史上是比较早 的。但是,他提出“三美”的诗歌理论却在宗白华之后,并且也不如宗白华深刻 和全面。于赓虞在诗的自然论中进一步发展了宗白华的观点,还说得更清楚 些。这样于赓虞在宗白华和闻一多之间,就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在新月社成立 之后每周的读诗会上经常讨论诗歌的理论,那么,于赓虞对诗的自然论的表 述不可能不引起闻一多的注意;并且,我们比较下宗白华关于“形 的方面与 闻一多的“三美”理论,宗的“三美”完全涵盖了闻一多的“三美”。所以,我认 为:宗白华的“三美”通过于赓虞间接地影响了闻一多,但是闻一多并未将这一 理论进一步丰富发展,而是简单化了。于赓虞不是照搬宗白华的“三美”,而是把 它发扬光大了。关于这一点,我们在“纯粹的诗一部分中再详细论述。 六“纯粹的诗歌的最早提倡者 于赓虞是“纯诗”的最早的提倡者。他的“情绪说和“自然论”是中国最 早的纯诗理论。在写于1 9 2 2 年1 1 月的诗的自然论中,他虽然借鉴了宗白华 的“三美”的理论但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在谈到写好诗的两个必要条件时都 强调了“个人要自然化”,这样才能“创出自我的宇宙,慢慢发现、发展人的本性 天性,而达于真我自然的我,“如再严格的区分,只有热腾腾的情绪,自然 1 0 美妙的音节,是诗的唯一领域了”。心在这里,他已经鲜明地提出了诗的“自然论”, 并且已经蕴含着“情绪论 了。在写于1 9 2 5 年7 月1 同的诗歌与思想中他强 调新诗的“新”主要在内涵的新,只有如此才能“使诗歌中有一个生动,活跃与 独自性的我在我们所要求的新,是诗的内涵有个性的创造,读起来能 使人感受到清新的,个别的风趣,而且使我们的灵魂因此而获得归宿。诗歌 的灵魂是情绪是人生和宇宙间所融化成的一种浑然之情绪的表现。从此看起 来,诗歌最要紧的素质是这样情绪的表现,而非思想的叙述,是很浅近的道理了”。 这进一步发展了“情绪论”。他的“自然论”和“情绪论是中国最早的纯诗理 论。穆木天和周作人分别发出有关“纯诗”的言论已经是1 9 2 6 年了。这时,“纯 诗”的概念于赓虞虽还未提出,但是具体的理论已经显现,所以说:于赓虞是“纯 诗”的最早提倡者。他还清楚地意识到“几年来诗歌解放的运动已有端绪,但只 是由文言变为白话,仍是形式的变迁,若不就根本的思想上着想,仍和五七言等 的变转没有两样,只是不受韵律的束缚罢了 。 他不只要把新诗从形式上解放出 来,也要赋予新诗崭新的时代内容。这样的观点在中国新诗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于赓虞在志摩的诗中才完整地提出了“纯粹的诗”的概念,我们已经很难搞 清楚1 9 2 6 年他“想约几位朋友在北新书局办一个纯粹的诗的杂志的时候是否就 明确提出了“纯粹的诗”的概念,因为如果他当时就提出了这一概念,那么就和 穆木天在1 9 2 6 年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里“创建纯粹的诗歌的主张几乎 同时;如果他当时没有明确提出,也至少可以证明他和穆木天是不谋而合的。但 是,毫无疑问:具体理论的提出,于赓虞是最早的。 于赓虞对新月派的影响之大甚至不逊于徐志摩和闻一多。钱理群、温儒敏、 吴福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说“由此,新月派举起了使诗的内容 及形式双方表现出美的力量,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的旗帜”。而成为“旗帜”的 这句话,正是于赓虞在志摩的诗里说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里还说道: 页页页 2 9 9钉鹑钌 第第第 版版版第第第月月月 9 9 9 年年年 叭似似 2 2 2 社社社 版版版丑b 二: 学学学大人大南南南河河河 存存存辑辑辑文文文诗诗诗虞虞虞赓赓赓于于于 金金金文文文 王王王 昌j曷j一昌i一 小心_ 脚小心解解解 0 罾 o “新月派所要做的,一是在新诗与i e l 诗之间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桥梁”。这个“桥 梁之说是石灵在新月诗歌( 发表于1 9 3 7 年1 月1 日文学8 卷l 号) 中 提出的,而于赓虞在1 9 2 6 年的诗之情思里早就说过“现在,还常听说新诗与 旧诗这个相对的名词,殊不知诗无所谓新旧,正因为它所表现的是人类真挚的情 思。如强加以新旧的区分,那是形式上的变迁,而不关乎其内质因为诗质的 人类之情感与思想,只能在生命中拓张或缩小而不能改变 。于赓虞的这段话不 但比石灵早五年多,而且更深刻:他不是要架起一座桥梁,而是“在人类生活的 表现”面前直接打通新旧诗歌的隔阂。他的创作也确实反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汽车销售合同书
- 2025年广州市职工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年蚌埠市龙子湖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2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内蒙古能源集团所属单位招聘3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年4月广东深圳光明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招聘一般类岗位专干5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贵州瓮安县瓮水街道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2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北京第五实验学校招聘3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建设工程的项目合作协议合同6篇
- 房屋单方面解约合同5篇
- 江苏评审专家考试题库及答案
- 产品报价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水资源基础调查项目方案 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女性围绝经期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
- 2025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
- GB/T 16545-2025金属和合金的腐蚀腐蚀试样上腐蚀产物的清除
- 无人机公司飞手管理制度
- 房地产抵押贷款合同电子版预览
- 电池(组)装配工职业技能鉴定经典试题含答案
- 公路机电安全培训课件
- DB42-T 2389-2025 陶粒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程
- 质量策划与质量控制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