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专业论文)中学信息技术pbl教学法中的问题设计研究.pdf_第1页
(教育学专业论文)中学信息技术pbl教学法中的问题设计研究.pdf_第2页
(教育学专业论文)中学信息技术pbl教学法中的问题设计研究.pdf_第3页
(教育学专业论文)中学信息技术pbl教学法中的问题设计研究.pdf_第4页
(教育学专业论文)中学信息技术pbl教学法中的问题设计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教育学专业论文)中学信息技术pbl教学法中的问题设计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位代码 10445 学 号 2010023073 分 类 号 g 434 学习方式 全日制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专(专 业业 学学 位)位) 论文题目论文题目 中学信息技术中学信息技术 pbl 教学法中的问题设计研究教学法中的问题设计研究 专业学位名称: 教育硕士 方向领域名称: 现代教育技术 申 请 人 姓 名 : 李 颖 导 师 姓 名: 刘兴波副教授、曲学民中教高级 论文提交时间: 2012 年 6 月 6 日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 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 本栏可空)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 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 学校学校 可 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 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20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20 年 月 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目 录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i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第三节 研究现状 .2 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 .6 第二章 pbl 教学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8 第一节 pbl 概述 .8 第二节 pbl 的理论基础 .12 第三章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选择教学方法的分析 .16 第一节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6 第三节 pbl 教学模式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19 第四章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研究 .24 第一节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24 第二节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的分类与呈现方式 .27 第三节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 .29 第四节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步骤 .32 第五章 中学 pbl 教学法综合实践与分析 .34 第一节 实践案例 .34 第二节 研究的效果评价 .38 第三节 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0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42 注 释 .43 参考文献 .45 附 录 .47 附录一 关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认识的调查问卷 .47 附录二 网站的制作教学效果评价表 .49 附录三 网站的制作学生问卷调查 .50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附录四 教师访谈提纲 .51 致 谢 .5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中学信息技术中学信息技术 pblpbl 教学法中的问题设计研究教学法中的问题设计研究 摘摘 要要 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培养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的人才而设置的,是普及信息技 术教育、提高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 堂上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模式进行教学,锻炼学生自学、创新的学习能力,培养 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意识。 因此,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问题解决教学 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在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 最重要的是问题的设计,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故本文首先对该研究的背景、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以及目前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进行分 析;然后详细介绍了 pbl 教学模式的内涵、起源与发展以及它在教学中的使用过程;并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为 pbl 教学的理论基础。对济 南五中初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关于信息技术学习态度方面的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 析, 发现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的比 较,发现把 pbl 教学模式引进信息技术教学中是非常合适的;通过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的特征和中学生的特征分析,总结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 pbl 教学模式的优势。由于 问题是 pbl 教学的重点,因此本文详细论述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设计问题时应遵循的 原则包括:问题的设计要新颖,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问题的设计要来源于真实的生 活情境,有实际应用性,问题的设计要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关,设计的问题应是 复杂的、劣构的,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自主性,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和系统 性。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中的问题进行分类, 面对不同类型的问题时选择合适 的呈现方式;在设计问题时,只有将问题基于真实的情境中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因此问 题情境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问题情境的方法有: 联系实际生活, 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问题情境,从学生兴趣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展示实物,设 计更直观的问题情境。 通过研究分析总结了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步骤: 研究 教学目标,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选择呈现方式,将问题介绍给学生,控制 课堂,适时提问,提供学生需要的资源。 为了检验所提出的理论是否有效,笔者在实习学校进行了教学实践,通过观察、访谈 和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统计, 结果证明, 依据这些原则方法所设计的问题是有效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的、成功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锻炼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提高了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关键词:中学 信息技术 pbl 教学模式 问题设计 中国分类号:中国分类号:g434g43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the research of the problem design in the pbl teaching of secondary school it abstract it course is set to train the personnel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ociety, which is the universal access to it education and the main way to improve information literacy.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requires teachers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eaching base on the “teacher-led student-body” mode in the classroom. these can develop students self-learning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nd develop the awareness of students to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solve real life problems. so, in the it teaching, the problem-solving teaching model can help students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develop the ability to identify problems and problem-solving.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problem-solving teaching process is the problem design, what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effect of teaching. firstly, analysis the background of this research, the status of this study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eaching problem design .and then describe the pbl teaching pattern connotation in detail,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pbl and its use in teaching process. pbl based on the 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 humanism learning theory and 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 survey the grade two students about the study attitud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no.5 middle school jinan. through analysis the survey data, we found that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rison the problem solving teaching mode and other teaching patterns, we find the pbl teaching mode in the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very suitable. after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ddle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e summarize the advantages of pbl teaching mode in it teaching. since the problem is the focus of the pbl teaching, therefore, the paper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principles of designing issues in junior high school it teaching, which include, first, the problem should be new, that it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second, the questions were designed should come from real life situation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ird, problems should be associated with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eaching content. forth, the design of problem should be complex and bad organization. fifth,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v the questions were designed to have the openness, autonomy. sixth, questions were designed to have hierarchical and systematic. classify the question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elect the appropriate presentation in the fa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problems. when designing issues, problem should base on real situations in order to attract students attention. therefore the design of the problem situation is also very important, the methods of design problem situations include: first, research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put the knowledge change to questions. second, we use the multimedia technology to rich problem situations. third, starting from the students interesting and create the problem situations. forth, show the true things to design the intuitive problem situation. by studying and analyzing, we can summarize the design steps of the problem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of the middle school. first, research the teaching goals and put knowledge to problem. second, put problems change to situations. third, alternate the way of presentation and problem will be introduced to students. forth, control of the classroom and ask questions in time. fifth, provide students the resources needed. in order to test the proposed theory, i have teaching practice in the practice school. through observation,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 on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then we analysis the data. results show that, designed problem in accordance with thes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are effective, successful and these problems could attract students interest and exercis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work with others through group cooperation. it can also improve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he ability to use it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 words: secondary school;information technology;pbl teaching mode;problem design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第一节第一节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逐步深入, 计算机技术、 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 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创造了便捷的环境。在这种时代背 景下, 信息技能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备技能, 没有掌握信息技能的人将会被这个社会淘 汰。教育作为知识经济的先导产业,面临着如何应对信息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如何提高 人们的信息技能适应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的采取措 施迎接挑战,他们调整教育目标、实施教学改革,旨在全面提高人们的信息技能,增强综 合国力。 2003 年我国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 验) 的通知, 要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 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教育一定 要紧跟时代步伐,结合我国实际国情进行改革,同时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积极实施创新 教育, 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为造就大批的高素质劳动者、 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12011 年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颁布, 更突出了培养 学生的信息获取、加工、处理、表达的能力;评价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 行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 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严格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 努力形成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 人生观和价值观。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 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 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 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 对于培养国家 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 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 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 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 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培养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根据这些要求,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使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学习方式。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协调教师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如何在信 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有效的使用教学模式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成为急需研究的问题。 第二节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创新,创新的核心在思维,思维的核心在问题。我国基础教育改革 提出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这必然引发教育教学的创新行动, 这种行动与培养学习者的问 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紧密相连。这是因为,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 2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阻碍了 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校培养出的只是一个个思维方式相同的模具, 这 完全不符合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够有效的培 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甚至阻碍了学生信息技能的提高, 学生在课堂上不能积极的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只是呆板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信息技术是先行实验科目,因此,不论是从信息技术学科本身还 是整个教育改革来说, 寻求新的教学模式来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 试图探讨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该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真实问题为背景,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培养学生合作的 能力与意识。 经过研究发现,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改善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欠缺和 进行知识迁移能力不足的现状, 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开辟了一条新的教学思路。 而在 pbl 教学过程中, 最重要的是问题的设计, 杜威曾说 “在 很大程度上, 教学的艺术在于使新问题的难度大到能激励思考, 小到自然注意到的新奇因 素能引起疑惑, 能使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获得一些启发点, 并从中产生有助于解决问题的 建议。 ” 3 第三节第三节 研究现状研究现状 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目前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技术训练式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 任 务驱动教学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 并且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 还提升 了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但是它的本质没有改变,教师设计的“任务”与传统教学中 使用的“练习题”没有差别,只是将“练习题”更加复杂化而已。从提高“信息素养”这 个教学目标来看, 这两种教学方式都存在的不足是它们的教学目标只是使学生掌握各种操 作技能,却没有培养他们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当学生面临实际问题时,他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们不知道如何使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解决。 经过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之后, 广大学者和一线教师逐渐意识到信息 技术课程并非技能操作那么简单,它更有方法的、思维的价值,因而问题解决教学被适时 地引入信息技术教学中 4。可是,问题解决教学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突出表 现为以下三点: (1)活动的盲目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方面给 予充分指导,学生只是完成任务,追求结果,并没有真正的理解掌握知识。 (2)选择的主题不合适。活动内容与学习目标联系不紧密,主题偏离信息技术本身, 即所谓的“用自己的地去种别人的田” ,好玩但实际意义不大。 5 (3)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化。将学生分组,通过小组分工,上网查资料形成问题的解 决方案,然后在全班交流讨论总结经验,几乎是所有探究活动所采用的模式。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从理解、 实践和创造的视角出发来构建其目标体 系的,即信息技术课程应当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其中理解是行动 的基础,实践是理解的一个价值体现,创造是一个完善理解的实践过程 6。显然,中学信 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1 国外关于 pbl 在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在文献调查阶段,我使用“pbl 教学法”为题名,在 cnki 中国知网学术总库检索平 台中检索近十年的论文共得到 952 篇期刊或硕士论文, 目前这种教学模式大部分关于医学 的应用研究。随后我又使用同时含有“问题解决”和“信息技术”的题名进行检索,并对 其中非信息技术课的应用论文进行剔除后得到很多相关研究的论文。 pbl 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医学教育,最早应用于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医学 课程,随后延伸到美国和澳大利亚一些大学医学课程中。ablnaees 的problem-based learning:a review of literature on its outcomes and implementation issues研究结果表明: pbl 能够有效的使学生保持对知识的记忆;能够对新的问题进行概念迁移;提高学生的 综合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目前 pbl 已作为一种学习策略得到世界卫 生组织和世界医学教育组织的认可。pbl 广泛应用于各种医学教育领域,成为美、英、 加拿大、 澳大利亚等欧洲国家, 甚至中东和亚洲国家医学教育领域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 法。不仅如此,pbl 还拓展到法律、工程学、教育、社会研究等其他专业的教育领域中。 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它被移植到美国各年级的教育教学中,并取得了成功。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通过对国外文献的调研,我们发现,把 pbl 作为中小学教学的一种策略越来越受到 重视。关于在信息技术课程中 pbl 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学生 学习成绩的研究,(2)关于学生学习态度的研究,(3)关于影响 pbl 效果因素的研究。 这些研究表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作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 pbl 能够有效的把课 程和复杂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协作学习能力和自 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2.国内关于 pbl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不断发展,pbl 在国内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不少专家学者投 身于 pbl 的研究领域并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pbl 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从最 初的用于医学教育到目前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 清华大学的张建伟博士、 北师大的 李芒教授等其他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有效的介绍和推广了 pbl 教学模式。基于 问题解决的知识建构 、 基于问题学习在中小学的应用 、 pbl 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 、 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的研究等文章,详细说明了 pbl 在教育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 目前国内关于 pbl 的研究主要是对其进行理性思考和大范围应用。 在当今网络技术不断进步的环境下,pbl 的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应用模式也得到了 更多的关注。马洪亮和杨冬在网络环境下 pbl 的模式研究一文中详细的介绍了 internet 环境下 pbl 的六大环节,包括:设计并开发问题、组织学习小组、确定学习目 标、组织小组成员独立学习、小组成员相互汇报、讨论各自的学习结果、师生进行总结和 评价。高瑞利在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学习(pbl)的教学设计方法的实验研究一文中 提出了网络环境下 pbl 教学设计内容应该包括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和学习评价 三方面。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不断变化,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能力。因此,pbl 教学法也被逐渐接受并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 中。南宁市第 14 中学凌倩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发表了pbl 教学模式在中学信息技 术教学中的应用一文,她指出中等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 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基础。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自我指导下的学习方 法, 以及分析、 解决问题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应该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师研究的重点课题。 教学实践表明,pbl 教学模式就顺应了这种需求。刘冬和马秀峰在论 pbl 教学模式在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指出 pbl 教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有助 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并提出了应用 pbl 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1)教师需要注意自身角色的转换,(2)教师要设计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3)从多 角度、多层次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邓纳韦教授在 2002 年预言,“pbl 是令人满意的、富有挑战的、效果明显的、势不 可挡的。”通过总结有关 pbl 研究的文章发现,教育领域按所发表的论文数量排列依次 为基本理论、应用研究、模式与方法、设计与开发、评价研究、效果研究。 7因此笔者认 为,目前关于 pbl 在教育领域的研究主要处于理论的引入阶段,关于应用的研究还存在 不足, pbl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还缺乏力度和深度。 三、教学问题设计的研究现状分析三、教学问题设计的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在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问题还存在很多不足,笔者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研究总结 得出,问题设计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不能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知识。教学单纯是为了应付考试, 学生直接背诵课本上的定义、概念,却不理解这些定义、概念的真正意义和应用原理。面 对这些结构简单的问题, 学生机械的重复演练教师教给的方法, 或者直接背诵问题的答案。 当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却不能迁移知识,不知道如何使用知识解决这种真实的问题。 (2)缺乏具有层次性、面向创新的教学问题设计。祝智庭教授曾指出:在强调创新 能力要求的信息时代,教育者们应该认真反思“老问题新问题疑难题发现问题”这 一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不同的年龄阶段和学历背景的学习者中都应该具有创新精神, 他 们应该首先学习解决老问题, 然后再学习解决新问题, 接着再由新问题上升到解决疑难题, 最后从各种问题中发现新问题, 这种问题求解学习过程是一个有层次性的、 螺旋循环上升 的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学习方式。 教学者应该为不同学习背景层次的学习者提供设计创 新式“问题学习过程”的指导和帮助 8。除此之外,目前的教学问题设计的主要内容都体 现在“是什么、如何做” ,很少提及 “为什么、由什么”这一类问题,至于“若何”类问 题更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而“若何”问题正是创新型知识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源泉。 这是因为学习者在设计、思考和回答“若何”问题时,必须善于探究事物的多种属性,并 对这些属性进行分析综合,充分发挥自己的判断力、创造力、想象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杜远阳在试论 pbl 教学模式的问题设计中,通过个人的实践经历总结了问题设 计的原则, 各科课程都有不同的特点、 课标要求, 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遵循这些原则。 他还总结了问题设计的过程,包括:选题、设计问题的背景、问题阐述、相关资料提供、 设计评价的方法。这为以后的 pbl 教学工作提供了借鉴。李慧桂的基于问题解决的高 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研究 一文中, 通过收集和分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及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近年来流行于信息技术课程实践的任务驱动教学、主题活动式教学中常用的练习、任务、 主题或问题实例, 从信息技术课程学科体系构成的角度, 将常用于问题解决式教学的问题 划分为三大类,即信息问题、技术问题和社会问题 9。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复杂多样的, 各个领域的学者从自身的知识范畴出发对各种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类, 但主要的分类 维度还是基于问题的结构性,也就是以问题状态的清晰度为依据。林慧芬在高中信息技 术课程中“问题解决”教学的设计与试验中,将几种问题分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表 1-1 所示 10。 表 1-1 几种问题分类的关系 表现方式 生存周期 解决老问题: 旧情 境、旧方法 解决新问题: 新情 境、找方法 疑难题:旧情 境、新方法 发现问题:新情 境、新关系 是什么 良构问题 劣构问题 为什么 如何 若何 由何 这个表格的提出可以帮助我们很清楚的了解不同的问题应属于哪一类, 但是这种归类 并不是绝对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可能会把相同的问题 归于不同的类型。对于问题的分类,相关专家学者都已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而关于如何 设计有效的问题还缺少更加深入的研究。 第四节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调研法 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的调查研究, 包括对国内外教育技术的专业期刊上发表的问题解 决教学、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等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提炼,了解国内外关于此研究 的现状,确定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明确研究的目标与方向。 二、问卷、访谈法 通过向学生发放问卷和实际访谈, 取得数据分析资料, 从而了解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 存在的问题,以便在后续的研究中解决这些问题。在实践阶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学效 果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和老师、学生的交谈,了解 pbl 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实验法 整个研究与一线教师和学生紧密联系, 通过对学生的教学实验来验证本研究对教学产 生的效果, 结果证明, 该研究对教学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提高了教学效率, 是非常成功的。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第二章第二章 pbl 教学模式及其教学模式及其理论基础理论基础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 是以问题的展示作为整个学习过程 的开始,以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作为目标。经过各国专家学者长期的探索研究,pbl 教学模式逐渐成熟并趋于完善,得到广大教育者的认可,使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在学习过 程中,pbl 强调问题情境的真实性,问题必须置于真实的情境之中,才具备让学生切身 感知和积极构建知识、发展问题解决能力的可能性,教师充当导师的角色,起着指导者或 协调人的作用,学生是整个学习的主体。pbl 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 旨在培养全面的、多样化的人才。 第一节第一节 pbl 概述概述 一、一、pblpbl 的基本概念的基本概念 关于 pbl 的定义的论述有很多版本,众说纷纭,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1)donaldr.woods: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is any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 problem drives the learning. that is, before students learn some knowledge they are given a problem. the problem is posed so that the students discover that they need to learn some new knowledge before they can solve the problem.(译文:pbl 就是一种以问题驱动为学习的环境,即,在 学生学习知识之前,先给他们一个问题。提出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在解决某个 问题之前需要学习一些新的知识。) 11 (2)stephen 和 gallagher: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 students meet an “ill-structured problem” before they receive any instruction. in the place of covering the curriculum, learners probe deeply into issues searching for connections, grappling with complexity and using knowledge to fashion solutions.(译文:基于问题的学习就是对学生进行任何教学之前,提供一个“劣构”问题,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找到问题之间的联系,剖解问题 的复杂性,运用知识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 12 (3)mayo, donnelly, nash, schwartz, howard barrows 等人认为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 种教学策略,通过引入真实的生活情境或者案例学习,提供学习者需要的资源,给予他们 引导和帮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内容和方法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人综合很多专家学者的观点认为,所谓 pbl 教学模式是把教学内容隐含于问题之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中, 而问题又置于真实的、 复杂的情境中, 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提高信息素养, 并发展自主学习 和合作学习的能力。pbl 的最终目的是使学习者掌握广泛的知识并且能灵活使用;提高 问题解决的能力;发展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技能;能够有效的与人合作;提高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基于问题的学习包括三大基本要素:问题情境、学生和教师。问题情境是整个教学的 核心,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形成认知冲突,问题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初动机和挑战。 问题的结构是不明确的,答案也不是唯一、固定的,但是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 生探索、寻求解决方法的欲望,在完成问题的求解之后能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最终达到 学习目标。在问题情境中,学生是问题解决的主体,他们需要分析问题的已知条件和未知 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寻求问题求解的方法,并不断的努力探求、理解问题的现实意义。在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合作伙伴,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出浓厚兴趣和满腔热情。 教师鼓励并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帮助 学生完成问题解决,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创造一种开放性的学习环境。这三大要素的 特点如表 2-1 所示。 表 2-1 pbl 教学模式中三大要素的作用 教师 学生 问题情境 特点 作为辅助者,学生的伙伴; 观察调整学生的学习; 鼓励、激发学生的思考; 使学生保持注意、积极参与 学习活动; 随时调整课堂教学; 监控小组的合作学习; 确保学习顺利进行。 作为问题解决的主 体; 主动参与小组合作; 投入积极的意义建 构; 及时的反馈、调整学 习的进程。 作为最初学生的挑战和动机; 结构是复杂的; 答案是不固定的; 有吸引力、引起学生兴趣; 激发去解决、思考问题的动机; 建立后续学习的需要和联系。 二、二、pblpbl 模式的起源与发展模式的起源与发展 1pbl 的产生 pbl 起源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初步形成于 18 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 19 世纪美 国的合作教育。也有很多的研究认为杜威和他的学生克伯屈的理论是 pbl 的最初起源, 1896 年,杜威创设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称为设计教学法,他抛弃传统的授课模式,让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在自己设计、 实施的学习过程中获得 知识掌握技能。后来,杜威的学生克伯屈又提出了方案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活动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学习知识,他认为只有在具体的行动中,学生才能获得知识。这些理论可以被称为是 pbl 的前身,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克伯屈的教学方法在美国的一些中学里得到了广泛的应 用与认可,直到 20 世纪中后期这种教育模式才逐渐形成并趋于完善。 1969 年,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麦马斯特大学成立了一个专家小组,专门负责规划该院 的发展以及设置课程,该小组摒弃了传统的课程设置的做法,设计并制定了一个“三年规 划” ,这个“三年规划”主要是通过分析解决人类健康的问题来掌握知识,把多种学科融 合在一起,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 终身学习的能力。 该规划还提倡在解决问题时把学生进行分组, 教师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 指导者和辅助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该“三年规划”标志着 pbl 的诞生。13麦 马斯特大学医学教育者 howard barrows 开发了一套新的教学模式,他设计了区别于传统 个案研究的一系列问题,不提供给学生任何咨询,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一个问题情境、并思 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学习模式中,学生是自我指导的学习者,有强烈的求知和 学习的欲望,明白自己学习需要的资源,能选择合适的途径获取资源满足自己的需要。 2pbl 的发展 问题解决的学习模式是哈佛大学医学院逐渐发展并完善起来的。 哈佛大学医学院为了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解决学生容易遗忘的问题,开始尝试探索 pbl 教学模式的使用, pbl 在医学院校的的应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时教育领域工作者也开始关注 pbl 的使 用。到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pbl 模式已受到美国教育界的一致认同与肯定。美国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