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潜夫论》文献价值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潜夫论文献价值研究 摘要 东汉王符在他的政论著作潜夫论中,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 面作了真实的反映。潜夫论是映照东汉社会的一面镜子,体现了一介布衣的博见卓 识。王符以儒家仁政爱民思想为主,兼采各家,总结上古至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对东 汉中后期各种“衰世之务”进行广泛深入分析和充分议论。同时引证秦汉典籍文献,感 情真挚,措辞尖锐,警语格言,蕴玉藏珠,往往历久而弥新,至今仍能启人心智。 本文以潜夫论的文本为研究对象,比对相关史书及典籍文献,参考、借鉴了前 人诸多研究成果,从汉代文献和所引用的先秦文献两方面入手,来研究此书的文献价值。 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针对潜夫论文献价值相关的若干问题如潜夫论的成 书与流传等进行梳理、考订。这些问题的明确,是研究潜夫论的文献价值首要解决 的基础问题。 第二章主要探讨的是潜夫论关于东汉历史的文献价值,东汉社会最具典型意义 的政治、选举、治羌和社会上奢侈迷信等风俗在潜夫论中都有相当涉及,潜夫论 所记均是作者亲身所历,是一份颇具份量的原始史料。其中的专篇文献志姓氏“考 谱牒之源流”、五德志“述帝王之世次 ,汇集了大量古史,其中包括不见于他书 的史料,成为后人研究东汉及上古史的重要参考。 第三章主要探讨的是潜夫论引用文献的价值。潜夫论引用文献的价值很高, 引用文献种类繁多,涵盖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各类文献,从中可概见 古籍在汉代的流传情况,并反映出王符复杂的思想倾向。潜夫论引用文献中经今古 文均有涉及,反映出东汉中后期经今古融合的学术风气。潜夫论引用文献中的纬书 大多今己不传,其遗存尤为可贵。潜夫论中的引用文献,尤其是亡佚文献,对于今 人进行古籍整理具有的重要的文献参考价值。 总之,潜夫论是东汉中后期的一部重要的著作,笔者尝试从文献学的角度对潜 夫论进行研究,探讨潜夫论关于东汉历史的文献价值和其引用文献的价值,从而 为更深入地研究潜夫论提供材料的借鉴和方法的探索。 关键词:东汉;王符;潜夫论;文献价值 潜夫论文献价值研究 a b s t r a c t at r e a t i s eo nt h el a t e n tm a n ,w r i t t e n r e f l e c t e dt h e p o l i t i c s ,e c o n o m y , m i l i t a r ya n d b yw a n gf ui ne a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 , t r u l y c u l t u r ea tt h a tt i m e a c t i n ga sam i r r o ro ft h e e a s t e r nh a r t s o c i e t y , t h eb o o ke x p r e s s e dac o m m o np e o p l e se x t e n s i v ek n o w l e d g ea n d r e m a r k a b l ev i e w t h em a i nt h o u g h to fw a n gf un o to n l yw a sc o n f u c i a n i s mw h i c hw a s h u m a n ep o l i t i c sa n dl o v e dp e o p l e ,b u ta l s oa b s o r b e dt h et h o u g h t so fo t h e rs c h o o l s h e s u m m a r i z e dt h eh i s t o r i c a le x p e r i e n c ea n dl e s s o n sf r o mr e m o t ep a s tt oh a r td y n a s t y , a n d a n a l y z e dt h o r o u g h l ya n dc o m m e n t e da m p l ya i m i n ga tt h ed e c a d e n te r a st h i n g so ft h em i da n d l a t ep e r i o d so fe a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 h ep r o v e di tw i t ht h ed o c u m e n t si nq i na n dh a r t d y n a s t i e s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 h i se m o t i o nw a ss i n c e r e l ya n dh i sd i c t i o nw a sa c u t e l y , a n di tl i k e a p o p h t h e g ma n da p h o r i s mh i d d e nj a d ea n dp e a r i tc o u l de n l i g h t e nw i s d o ms of a r , w i t ht h e t i m eg o i n g ,i tw o u l db en e w e ra n dn e w e r t h ep a p e rw a ss t u d i e do nt h et e x to fat r e a t i s eo nt h el a t e n tm a n ,c o m p a r i n gi t s c o n t e n t sw i t hr e l a t e dh i s t o r i c a lb o o k sa n dd o c u m e n t sa n dr e f e r r i n gp r e d e c e s s o r s r e s e a r c h r e s u l t s t h ed o c u m e n t a r yv a l u eo ft h ew o r ki ss t u d i e df r o mt w os i d e s :h a nd o c u m e n t sa n d p r e q i nd o c u m e n t s t h ep a p 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c h a p t e r s c h a p t e ria i m sa ts e v e r a lr e l a t e dp r o b l e m so fa t r e a t i s eo nt h el a t e n tm a n ,s u c ha si t sw r i t i n gt i m ea n ds p r e a d i n gs u c c e s s i v ee d i t i o n s t h e d e f i n i t i o no ft h e s ei st h eb a s i cp r o b l e mt os o l v ef i r s t l yf o rs t u d y i n gi t sd o c u m e n t a r yv a l u e c h a p t e ri ii st os t u d yt h ed o c u m e n t a r yv a l u eo ft h i sb o o ka b o u te a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 , c o v e r i n gp o l i t i c s ,e l e c t i o n ,g o v e r n i n gq i a n gn a t i o na n dc u s t o m so fl u x u r ya n ds u p e r s t i t i o ni n t h es o c i e t y t h eb o o k ,r e c o r d i n gt h ew r i t e r sp e r s o n a le x p e r i e n c e ,w a so r i g i n a lm a t e r i a l sw i t h h i g hv a l u e c o l l e c tl o t so fa n c i e n tr e c o r d s i n c l u d i n gm a n ym a t e r i a l sn o ta v a i l a b l ei no t h e r b o o k s ,t h et w os p e c i a lc h a p t e r si nt h eb o o k z h ix i n g s h i ( s t u d y i n gg e n e a l o g y so r i g i n ) a n dw u d e z h i ( n a r r a t i n ge m p e r o r s d e s c e n t ) ,h a sb e c o m ea ni m p o r t a n tr e f e r e n c ef o rd e s c e n d a n tt o s t u d yh i s t o r yo fe a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a sw e l la sr e m o t ep a s t c h a p t e ri i ii st os t u d yt h eb o o k sh i g hq u o t i n gd o c u m e n t a r yv a l u e ,c o v e r i n gv a r i o u s k i n d so fd o c u m e n t si n c l u d i n gs i xa r t s ,a c a d e m i c s ,p o e m sa n do d e s ,w a rb o o k s ,s h u s h ua n d f a n g - c h i i tw i t n e s s e dt h es p r e a do fa n c i e n tb o o k si nh a nd y n a s t y , a n dr e f l e c t e dc o m p l i c a t e d t h o u g h t so fw a n g f u c o n t a i n i n gb o t hl o n g i t u d ep r e s e n ta n da n c i e n tw r i t i n g s ,i tr e f l e c t e dt h e a c a d e m i ct e n d e n c yi n t e g r a t i n gl o n g i t u d ej i na n dg ui nt h em i da n dl a t ee a s t e r nh a n d y n a s t y a st h el a t i t u d eb o o k si nt h eb o o k sq u o t i n gd o c u m e n t sh a d l o s t ,t h er e m a i n so ft h ew o r kw a s 2 潜夫论文献价值研究 e s p e c i a l l yv a l u a b l e t h eq u o t i n gd o c u m e n t s ,e s p e c i a l l yd o c u m e n t sn o ta v a i l a b l ei no t h e r a n c i e n tb o o k s ,h a di m p o r t a n tr e f e r e n c ev a l u ef o rm o d e r np e o p l et oa r r a n g ea n c i e n tb o o k s k e y w o r d s :e a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 ;w a n gf u ;at r e a t i s eo nt h el a t e n t m a n ;d o c u m e n t a r y v a l u e 3 一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论文中除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他人和其他机构已经撰写或 发表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启示和所提供的帮助,均 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釜蠡业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辽宁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及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复印件或磁盘,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文授权辽宁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编入有关数据库并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并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她指导教师签名:丝丝 签名日期:护勺厂年月。j 日 潜矢论文献价值研究 引言 王符,字节信,号潜夫,东汉安定郡临泾( 今甘肃省镇原县) 人,为中国古代著名政 论家、思想家。他所撰写的潜夫论见解精辟、涉猎广泛,南朝宋范晔著后汉书, 将王符与久负盛名的王充及仲长统合传,称誉他们的著作“详观时蠹,成昭政术 。 王符潜夫论与王充论衡、仲长统昌言同被视为东汉最有影响的三部学术著 作。王符又与崔定、仲长统并称“汉末三子”圆,受到后世的推崇。清代四库全书总 目评价潜夫论:“范氏以符与王充、仲长统同传,韩愈因作后汉三贤赞。今 以三家之书相较,符书洞悉政体似昌言而明切过之,辩别是非似论衡而醇正过 之。 认为王符的潜夫论在学术价值上还要远高于王充的论衡和仲长统的昌 言。乾隆年间李方泰重刻潜夫论,在序中盛赞王符:“夫先生一布衣耳,而 又丁汉室之衰,非有丰功伟烈,足以耀当时而垂后世也。而度辽一迎,荣流当代;昌黎 赞,名炳儒林,夫岂无所修为,而令人爱慕一致此欤? 道成年间的刘熙载称王符 散文自成一家,将其与西汉“阐道醇儒 的董仲舒相提并论:“王充、王符、仲长统三 家文,皆东京之矫矫者,分按之:大抵论衡奇创,略近淮南子;潜夫论醇 厚,略近董广川;昌言俊发,略近贾长沙。范史讥三予好申一隅之说,然无害 为各自成家。 所有这些,都给予王符及其潜夫论极高的评价。 潜夫论一书“咸叙经典,或明政术” ,对东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边 防、选举以及远古帝系、姓氏源流、b 筮占梦等都作了颇有价值的探讨和剖析。王符针 对东汉动荡不安的政治局势,“指讦时短,讨谪物情( 后汉书王符传) ,对当 时社会上各种丑恶现象深刻揭露。正如日知录“两汉风俗”条所述的“三代以下, 风俗之美,无尚于东京者 。正史大多是后代人记前代事,而潜夫论所论之事多 是王符亲身所历,因此,所记史事更贴近历史真实。况且正史所记多以帝王将相为中心, 如有学者所说“二十四史乃帝王之家谱” 。潜夫论则更多的是展现丰富多彩的下 层百姓的生活画面。如东汉安帝、顺帝年间,长达数十年的羌人叛乱,安帝曾多次诏令 居住在北地、安定一带的边民内迁,王符和边地百姓同受战乱的颠沛流离之苦,还有当 o 南朝宋 范晔撰, 唐 李贤等注:后汉书王符传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下凡引后汉书皆从 此本,不另加注。又凡引正史皆用中华书局本,蚓时亦不注页码,仅用夹注,于引文后附篇名。 袁世硕:山东古代文学家评传 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 9 8 3 年版,第1 4 3 页。 汉 王符著, 清 汪继培笺、彭铎校正: 潜大论笺) 校正附录三- 著录瞰 ,北京:中华书局,1 9 9 7 年版, 第4 9 0 页。 国 汉 王符著, 清 汪继培笺、彭铎校正:( 潜夫论笺) 校正附录二序跋阻 ,北京:中华书局,1 9 9 7 年版, 第4 8 3 页。 清 刘熙载:艺概 m ,上海:1 - 海古籍f h 版社,1 9 7 8 年版,第1 6 页。 南朝梁 刘勰著,周振甫译: 文心雕龙) 今译阻 ,北京:中华书局,2 0 0 7 年版,第1 6 2 页。 o 清 顾炎武著, 清 黄汝成集释:( 口知录) 集释,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5 8 7 页。 清 钱穆撰:国史大纲引论( 三) ,上海:商务印书馆,1 9 9 4 年版,第5 页。 5 潜夫论文献价值研究 时社会盛行的奢侈迷信风气等等,所有这些遭遇和经历都在潜夫论中详加记载,范 晔著后汉书,一些篇章亦采摭了潜夫论中的相关史料,因此潜夫论具有不 可多得的史料价值。潜夫论不只是专门议论时政,而是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 教化等各个方面作了真实的提示与深刻的批判,且历史传说与人物故事相杂,清人王谟 汉魏遗书钞称其为“洵通博雅之书也”。对于这些社会和时政问题,王符都不是简 单地就事论事,而是贯通古今,广征典籍文献以证,并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其中有些古籍在流传过程中已经错乱或散佚,但潜夫论中却保存一二,虽属吉光片 羽,却尤为可贵。 王符因其潜夫论而闻名于当时及后世,其人其书被诸多史籍所载。但是这些史 籍对于王符的生平事迹的记载很有限,更缺少准确的行年记录。后汉书是最早将王 符载入史籍的,除一部潜夫论中所记之外,后汉书是有关王符生平事迹的最原 始资料。后世学者对王符生平的论说与判定,也都是以范晔后汉书作为凭据。范晔 在王符本传中,除去节录的潜夫论中的五篇外,有关王符的介绍也很简略,只有二 百三十余字。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两条有用信息:一即“( 符) 少好学,有志操与 马融、窦章、张衡、崔瑗等友善”;二即“度辽将军皇甫规解官归安定规素闻符名, 乃惊遽而起,衣不及带,屣履出迎,援符手而还,与同坐,极欢。时人为之语曰:徒 见二千石,不如一缝掖。言书生道义之为贵也。符竞不仕,终于家。”( 后汉书王 符传) 王符的这四位友人和同乡皇甫规的生年或卒年在史书上都有记载,后人只能以 此对王符的生卒年作一些间接推测,自然莫衷一是。有学者认为王符“生年似不致前于 马融,卒年不得后于皇甫规”,约生于和、安之际而卒子桓、灵之际;或将王符生活 的年代定为公元8 0 - 1 6 7 年之间;学术界多数人接受的观点则认为王符约生于公元8 5 年而卒于公元1 6 2 年;还有学者认为王符“约生于公元7 9 年( 或7 8 年) ,卒子公元 1 6 3 年夏季以后,很可能卒于1 6 5 年”;或将其推论为约生于汉章帝建初七年( 公元 8 2 年) 而卒于桓帝、灵帝之际( 公元1 6 7 年左右) 。笔者以为考论王符的生年,所据 的应是“与马融、窦章、张衡、崔瑗等友善 ,除窦章外,马融、张衡、崔瑗生年都可 考,后汉书所载马融生年为章帝建初四年( 公元7 9 年) ( 后汉书马融传) 、 张衡生年为章帝建初三年( 公元7 8 年) ( 后汉书张衡传) ,姜亮夫历代名人 侯外庐、赵纪彬、杜国库、邱汉生: 中国思想通史( 第二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2 年版,第4 2 3 页。 辛冠洁: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 续编一) m ,济南:齐鲁书社,1 9 8 2 年版,第3 6 4 页。 辞海( 中) ,上海:上海辞书;i 版社,1 9 8 9 年版,第3 1 2 5 页;冯契: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 中)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版,第4 7 0 页;中国百科大辞典编委会编: 中国百科大辞典,北京:华夏出版 社,1 9 9 0 年版,第1 4 页;张岱年主编:中华思想大辞典,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1 3 页。 唧张觉:王符( 潜夫论) 考 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 9 9 8 年( 4 ,5 ) 。 酋刘文英:关于工符生平的几个问题 j ,兰州学刊,1 9 9 0 年第4 期。刘文荚推测王符生于汉章帝建初七年 ( 公元8 2 年) ,依据为王符的“符”有符瑞、瑞应的意思,汉章帝建初七年,岐山“天降”铜樽、白鹿等符瑞。刘 文英的说法属于臆测,后汉书所载王符时代出现许多祥瑞之兆,福瑞多的一年并非章帝建初七年,由此,笔者 不敢苟同。 6 一 潜夫论文献价值研究 年里碑传总表考证崔瑗生年为章帝建初二年( 公元7 7 年) ,三人仅相差一岁,王符 和他们的年龄不会相差太大,即生年为公元7 8 年左右;卒年依据为度辽将军皇甫规解 官归安定,王符前往拜见之事。四库全书总目载:“本传之末,载度辽将军皇甫规 解官归里,符往谒见事。规解官归旱,据本传在延熹五年。 而据后汉书皇甫规本 传载:“规出身数年,持节为将,拥众立功,还督乡里,既无它私惠,而多所举奏,又 恶绝宦官,不与交通,于是中外并怨。遂共诬规货赂群羌,令其文降。天子玺书诮让相 属其年( 延熹五年) 冬,征还拜议郎,论功当封。而中常侍徐璜、左倌欲从求货, 数遣宾客就问功状,规终不答。璜等忿怒,陷以前事,下之于吏,官属欲赋敛请谢,规 誓而不听。遂以余寇不绝,坐系廷尉。论输左校会赦,归家。”据后汉书孝桓 帝纪载,“六年春二月戊午( 即延熹六年公元1 6 3 年) ,司徒种嚣毙。三月戊戌, 大赦天下。”由此推出,皇甫规解官归里应在桓帝延熹六年三月以后。“援符手而还”, 除表示皇甫规对王符的亲近之外,也可能说明王符当时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不是很好。 若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王符生年应在章帝末年( 公元7 8 年左右) ,卒于公 元1 6 3 年或稍后。王符身处东汉和、安、顺、桓之世,享年可能在八十岁上下。 自潜夫论成书以来,一直流传于世,历代官私目录均有著录。与王符潜夫论 相关的研究著作并不多见。后汉书最早对潜夫论进行定位,该文影响很大。历 史上对该书的的研究多见于书目提要,诸如四库全书总目等书都对王符及其潜夫 论有所介绍,但记载简略。 建国前的半个世纪,关于王符潜夫论的相关论文仅有八篇,称赞王符秉性耿介 的高贵品节,肯定潜夫论的学术价值,对该书挖掘程度不深。建国初期学术界对于 王符及其潜夫论的研究薄弱,大多是从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方面着手,侯外庐等撰 写的中国思想通史,把王充、王符、仲长统等思想家首次列入思想史的论述中,以 一万四千字的篇幅、专节全面分析王符思想,认为“王符的思想,从它的整体的系统方 面来讲,是和王充的思想有着继承关系的,从天道天命与人性,经过知识与逻辑,以至 对于社会政治的批判,他都建立了自己的理论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 也增加了“王符的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进步的社会思想一节固。孙叔平在中国哲学 史稿中又以专章的篇幅给予王符以更高的地位。从7 0 年代末到9 0 年代,中国思想文 化史专著如汪奠基中国逻辑思想史、叶世昌中国经济思想简史、冯契中国古代 哲学的逻辑发展、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金春峰汉代思想史、杨宪邦中国 哲学通史、陈定闳中国社会思想史、张岂之中国思想史、张岱年中国唯物 论史等著作都有研究王符思想方面的章节。 。侯外庐、赵纪彬、杜国库、邱汉生: 校正跚 ,北京:中华书局,1 9 9 7 年版,第1 7 3 页。今本 述赦在爱u 前,彭铎的解释为:“观前录忠贵、浮侈、实贡三篇适符今次,似旧第本如此。” 咎 汉 王符著, 清 汪继培笺、彭铎校正:( 潜犬论笺) 校正附录三著录瞰 ,北京:中华书局,1 9 9 7 年版, 第4 8 9 页。郡斋读书志载:“子部儒家类:潜夫论十卷,右后汉王符撰。在和、安之世,耿介不同于俗, 遂不得迸,隐居著书二十余篇,以讥当时失得,不欲彰湿其名,故号口潜夫。范蔚宗取其忠贵、浮侈、 实贡、爱日、述赦五篇,以为足以观见当时风俗,颇润益其文。后韩愈亦赞其述赦旨意甚明云。” 岱 南朝梁 刘勰著,周振甫译:( 文心雕龙) 今译 m ,北京:中华书局,2 0 0 7 年版,第1 6 2 页。其评曰:“若 夫陆贾新语、贾谊新书、扬雄法言、刘向说苑、王符潜夫、崔蹇政论、仲长昌言、杜夷幽 求,咸叙经典,或明政术,虽标论名,归乎诸子。何者? 博明万事为子,适辩一理为论。彼皆蔓延杂说,故入诸子 之流。” 1 2 ( ( 潜夫论文献价值研究 必先审择其人。 忠贵“鱼以渊为浅而穿穴其中。”作为正史的后汉书王符 本传均将“民”字作“人”( 据汪氏考证“人”字当作“民 ) 、“渊”字作“泉 。 此盖唐人避唐太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之名讳而改,考绩“无为之化,必自此来也。” 避高宗李治讳改为“化”,爱同有“治国之同舒以长”,本传作“化国”,这是史 书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隋书经籍志首次将潜夫论列入了正史目录,之后的历代宫修史书的史志 部分均有记载,均将其作为古典名著而著录。唐高祖时欧阳询等编撰大型类书艺文 类聚,征引潜夫论文。唐太宗时魏征等编撰群书治要所引德化,没有他篇 文字窜入。唐德宗时马总增损南朝梁庾仲容子钞而成意林,摘录潜夫论二 十条,有些不见于明、清诸本。唐玄宗时徐坚等为便于玄宗诸皇子作文而编撰初学记, 引潜夫论五条,其中第一条不见于今本。李善注文选,征引潜夫论八处, 文字略有小异。 至宋,北宋官修崇文总目、南宋陈骥中兴馆阁书目在子部儒家类著录“潜 夫论十卷,王符撰”。北宋李叻等编修的类书太平御览大量引用前代类书,御 览保存了诸多古籍的文字片断,其中有潜夫论的引文达3 8 处之多,御览所引 的“潜夫论日:夫粱饭食肉,有好於面目,不若粝粢藜蒸之可食於口也。”未见 讹误之处,可见该书在宋代流传较好,但宋版潜夫论今已不传。南宋王应麟私修的 类书玉海论及潜夫论,私家目录如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 题、尤袤遂初堂书目均著录“王符潜夫论十卷 ,郑樵通志中著录并节选 了潜夫论的部分篇章,罗泌路史亦有其引文。 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子部儒家类著录“潜夫论十卷”。清代嘉庆年 间汪继培作( 潜夫论) 笺,在序中称其所据底本为元代大德年间潜夫论刊本, 元本今已不传,但通过汪笺本可以大致了解其概貌。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明刻本,北 京图书馆藏有清人黄丕烈题跋的明刻本,黄氏在跋中述其本由来:“潜夫论以此本为 最古,明人藏奔率用此。余旧藏本为沈与文、吴岫所藏。冯己苍所藏,即从此出。中有 缺页,出冯钞之后所补,故取冯钞校之,已多歧义。顷从坊间购此,首尾完好,适五柳 主人应他人之求,遂留此辍彼。丙寅夏荛圃识。 冯舒( 字己苍,号默庵) 在其藏书跋 中记录此本是仿宋刻影钞本,该本较好地保留了宋本的面貌。清人张金吾所藏潜夫论 为明刊本,并记为“当取是本校程荣本,改j 下颇多,氏姓篇尤甚,则潜夫论自 回 唐 魏征等撰隋书经籍志三在子部儒家类著录:“潜夫论十卷,后汉处士王符撰”; 五代晋 刘 晌等撰旧唐书经籍志下在儒家类著录:“潜夫论十卷,土符撰”; 宋 宋祁、欧阳修等撰新唐书艺 文志三在丙部子录儒家类中著录:“王符潜犬论十卷”; 元 脱脱等撰宋史艺文志列“土符潜 夫论十卷”入儒家之属;民国时期赵尔巽等撰清史稿艺文志也同样著录“王符潜夫论十卷”。 。 宋 李防等辑:太平御览卷八百五十饮食部八( 第四册) m ,中华书局影印,1 9 6 0 年版,第3 8 0 1 页。 - 1 3 - 潜夫论文献价值研究 宋椠外,是本其最善欤。”圆 明代还有万历年间胡维新辑刊的两京遗编本、程荣校刊的汉魏丛书本、何 允中刊刻的广汉魏丛书本。此三本的一些讹误之处与冯舒本同,可知该本也源子明 代仿宋刻本。明代还有一些选本,万历年问陈深辑刊的诸子品节,节录了贤难、 贵忠、实贡、爱同、述赦、交际、明忠的部分章节。天启年间的文震孟 刊行归有光所辑的诸子汇函,所节录的实贡、贵忠、爱同、述赦、明忠 五篇,潜夫论名为回中子,这些刻本的文字也出于明刻与后汉书引文之间, 出现大量的空版坏字之外,还有很多错乱之处。明儒对潜夫论的鉴赏品评,节录该 书的一些文词语句,亦可为后人用作校勘之用。 潜夫论在清代备受关注,出现在许多的官私目录中 ,乾嘉学派的学者对其校 勘、辑刊用力最多。潜夫论多次被刊刻,清顺治年间的冯舒影抄宋刊本四册,卷后 均有冯舒手跋,“匡”、吒叵”等字避宋太祖、宋真宗讳而缺笔。冯舒影钞本跋云“戊子 六月得沈与又( 文) 所藏宋版翻刻本,因命工印抄”,该钞本即黄氏跋的明刻本,后为 钱曾( 字遵王) 述古堂所藏,善本书室藏书志卷1 5 子部记此本日:“每页二十行, 行十八字,每卷篇目后接正文,末有朱题,云:戊子六月,得沈与文所藏宋版翻刻本, 因命工影钞,此书谬误颇多,无从改定,借笔点定一次,殊失句读,后之读者勿哂,七 月初三日,默庵老人书。前有题云:潜夫论时本不可读,此乃影钞宋本者,冯己 苍详识于其末,校对亦精,须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教育知识培训方案课件
- 农业无人机租赁平台运营模式创新与竞争力提升研究
-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技术改造路径研究报告
- 理财行业面试题库及答案
- 农业产业强镇资金申请报告:2025年政策导向与产业协同发展
- 农业产业园项目2025年市场机会分析与效益评估报告
- 婴幼儿配方食品营养配方优化与婴幼儿听力保护研究报告
-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前瞻研究报告
- 安全教育培训记录与监理课件
- 新能源行业2025年危机公关法律法规解读
- 冀教版8年级上英语各单元语法课件
- 《大学生当铺策划书》课件
- 环境学概论课课件
- 药包材生产质量管理手册
- IInterlib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用户手册
- EnglishDrama英语戏剧写作及表演技巧课件
- DB11T 827-2019 废旧爆炸物品销毁处置安全管理规程
- 社会组织管理概论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 轧机设备安装施工方案
- (完整版)IATF16949新版过程乌龟图的编制与详解课件
- 制药企业仓库温湿度分布的验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