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传统的蒙学教育承担着启蒙、养正的重要职责,千百年来在我国古代传统教育中一 直发挥着“作圣之基”的作用。其中,蒙学教材历经岁月的洗礼与筛选,成为传统教育 的亮点与精华,具有划时代的独特魅力。 我国古代蒙学教材起源于先秦,成熟于隋唐宋元,并于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明清时期 的蒙学教材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主要有五大类,即伦理道德类蒙学教材、综合类蒙学 教材、历史类蒙学教材、诗歌属对类蒙学教材和名物常识类蒙学教材,此外,女子类蒙 学教材在明清时期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内容上很好地发展了以往的修身、处世、为 学之道。本文先通过对大量相关历史文献资料的综合阅读和整理,梳理古代蒙学教材发 展的基本轨迹,着力呈现明清蒙学教材的丰富与多样,重在从中总结蒙学教材的价值取 向,即家族本位的价值取向、道德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通过对明清 蒙学教材价值取向的研究,得到三方面的启示。一是构建和完善现代家庭道德体系;二 是丰富和内化学校道德内容;三是提高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因此,批判地继承和 吸收明清蒙学教材中积极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家庭、学校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 文共分四个部分: 引言,简述与蒙学教材相关的概念,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方法; 第一章,分析明清蒙学教材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简介其发展状况,以及列举几类 典型的蒙学教材; 第二章,归纳总结明清蒙学教材的价值取向; 第三章,通过对明清蒙学教材价值取向的研究,得到三点现代启示。 关键词:蒙学教材;明清;价值取向;启示 a b s t r a c t t h e 扭a d i t i o n a l e 1 1 l i g h t e 衄e n t e d u c a t i o nt a k e so nm ei m p o r t 锄劬c t i o n so f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a n d 打枷n gc m l d i e nt 0b eg o o d i tl l a sb e e np l a y i l l g 廿1 ek e yr o l e i i lm e 锄c i e n tt m | d i t i o i l a le d u c a t i o nt l l r o u g l lt l l ea g e s i t st e a c gm a t e r i a l sh a v eb e c o m el i g h ts p o t 锄dq u m e s s e n c eo f 们d i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 锄dh a v eu i l i q u e 西锄o u ra c r o s st i m ea i l ds p a c e m e rt l l eb a p t i s ma l l df i l t r a t i o no ft i l n e 1 1 1 ea l l c i e n te m i g h t e n m 肋tt e a 出n gm a t 鲥a l si 1 1c h i n a 嘶g i l l a t e di nt l l ep r e q i nd a y s , m a t u r e di i ls u i 一仫l g ,s o n 哥y l l a nd l a s t y ,a i l dw e r ea tt h eh e i g h to fp o w e ra n ds p l e n d o fm m i i l g - q i l l gd y n a s 吼e m i g h t 锄e mt e a c l l i n gm a t e r i a l sw e r ev a r i e s ,w i t hr i c hc o n t e n ti 1 1 m i n g - q i n gd y n a s t y , e g t h e m o r a l s e i l l i g h t e i l i i l e n t s c h 0 0 1 t e a c l l i n gm a t e r i a l , t h e c o m p r e h e l l s i v ee 1 1 1 i 曲t e 衄e n ts c h o o lt e a c l l i n gm a t e r i a l ,t h em s t o 巧e i l l i 曲t e 衄e n ts c h o o l t e a c l l i n gm a t e r i a l ,m ep o e n ye n l i 曲t e i m l e n ts c h o o lt e a c m n gm a t e r i a l ,m em a t t e r sc o m m o n s e n s ee i l l i g h t e 砌e n ts c h o o l t e a c l l i n gm a t e r i a l ,i i la d d i t i o n ,m e 仃a i l l i n gw o m e ne i l l i g h t e 砌e n t s c h o o l t e a c h i n gi n a t e r i a lh a da l s ob e e na 1 1u i 】p e c e d e n t e dd e v e l 叩m e n t ;i nm i n g - q i n g d y n a s 锣。c m t i v a t i o n ,h o n e g 哆a i l ds t u d yh a dag o o dd e v e l o p m e n ti nm i n g q i n gd y n a s t y 1 1 1 ev a l u eo fm yp a p e ri st os 眦蚰a r i z em ev a l u eo r i e n t a t i o no fe i l l i 曲t e n m e n te d u c a t i o n , n 锄e l y ,m ef 砌l ys 伽d a r d ,m em o r a ls 诅n d a r d 锄dt h ek n o w l e d g es 锄d a r d ,b yr e a d i n g p l e n 够o f1 1 i s t o r i c a ld o c u m e n t s w h a t sm o r e ,i to b t a i l l st h r e ea s p e c t so fc u r r e n ti n s p i r a t i o n t h ef i r s ti sc o l l s t m c t i o na n di m p r o v e 量n e n tm em o r a ls y s t e mo ft l l em o d e mf 砌1 y ;m e s e c o n di sr i c h n e s sa l l di n t e m ai i z a t i o nt h em o r a lc o n t e n t so ft h es c h o o l ;t h et 1 1 i r di s i n l p r o v i i l gt h eq u a l i t yo ft l l ep e o p l ea n db u i l d i n gah 锄0 1 1 i o u ss o c i e 够s oi th a sa n i m p o r t a n tr e f e r e n c ef o rt o d a y sf i a m i l ya n ds c h 0 0 1e d u c a t i o nt o 嘶t i c a l l yi n h e r i ta 1 1 da b s o r b t h ep o s i t i v ei d e 0 1 0 舀c a le d u c a t i o n 丘o mt h ee 1 1 1 i 曲t e 衄e mt e a c l l i n gm a t e r i a l so fm i n g - q i n g d y n a s 哆 t h et h e s i sc o m p r i s e sm a i l l l yt h ef 0 1 1 0 w i n gp a r t s : h l 仃o d u c t i o n o u n i l l j n gm ec o n c 印t sr e l e v a n tt ot h ee m i g h t e l l l n e n tt e a c l l i n gm a t e r i a l s ,a n d i n n o d u c t i o nm er e s e a r c hp u 印o s e ,t 1 1 em e 疵ga i l dm em e t h o d so ft h ep a p e r ; c h 印t e r l a n a l y z i n gt h es o c i a la 1 1 d1 1 i s t o r i c a lb a c k 伊咄l do nt l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 e 1 1 l i g h t e i l i l l e n tt e a c h i n gm a t 耐a l so fm i i l g q m gd 弘l a s t y ,a i l de m l m e r a t i n gs e v e r a lt y p i c a l e i l l i 曲t e 啪e n tt e a c l l i n gm a t e r i a l s ; c h a p t e r 2 s m m m i r i z i l l gm ev a l u eo r i e n t a :t i o no ft 1 1 ee n l i g h t e i l l n e n tt e a c “h gm a t e r i a j so f m i i l g q i l l g d y n a s t ) r ; c h a p t e r 3 c o n c l u d i n gt h r e e 嬲p e c t so fc u r r e n ti n s p i r a t i o n ,b yr e s e a r c l l i n gt h ev a l u e o r i e 喇i o no ft 1 1 ee n n 曲t e n m e n tt e a c l l i n gm a t e r i a l so fm i n g q i n gd y l l 暑略t ) , t t k e yw o r d s :e “曲t e 衄e n tt e a c l l i n gm a t 耐a l s ;m i i 培q i n gd ) ,1 1 a s t y ;v a l u eo r i e n t a t i o n ; c l i r r e n ti i l s p i r a t i o n i i l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 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 明确的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垂筵望章日期:丝丑军a 监虽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 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意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 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 研究所) 等数据库中,并以电子出版物形式出版发行和提供信息服务。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筮壁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诬蛑码l 了嗣 日期: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我国是世界瞩目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 中,各族人民创造并积淀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博大精深的思想宝藏。“养正于蒙 即是这文化宝库的一大特色。从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把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之光的、 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蒙学教材梳理、筛选出来,作为对后代教育的参考,提炼出科学的、 放眼世界的和适应社会主义新时期建设的现代启蒙教材。我国古代蒙养教育能为当代儿 童教育提供基础性的思想资料,这无疑是一件有益于社会和后代的工作。中国古代蒙养 教育历经两千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很多至今仍有研究、借鉴价值。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我国古代向来都重视对幼童的启蒙教育。蒙学就是中国古代的基础教育,一般是指 幼童阶段的教育与学习。为了更准确、全面地了解蒙学教材的价值取向,首先明确一些 相关概念的内涵。 ( 一) 蒙学 我国古代蒙学起源很早,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为了生存,将野外生存的技术和知识 传授给后代,这既是一种生产活动,也是一种知识教授活动;殷商时代出现了为贵族子 弟设立的小学;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机构也开始出现;西汉时期, 蒙学机构初步成熟;经过六朝隋唐的发展后,宋代的蒙学教育达到完全成熟;到了明清 时期,蒙学教育达到了鼎峰,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化、正规化、制度化的发展。 关于蒙学一词的来源,学者们有两种解释。通常人们将其称为蒙养教育,也有人称 之为蒙养之学。大多数学者如浦卫忠认为:“蒙学”、“蒙养之学”都取之于易经“蒙 以养正,圣功也”之说( 易蒙)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能在蒙昧无知之时,认 真学习,修养正道,就能够成就至圣之功。易有蒙卦,象征儿童蒙昧无知,故该卦 辞将童蒙连称:“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1 。”因蒙卦的卦辞中有“童蒙”的词 语,所以后人逐渐将幼童的教育与此相联系。幼童虽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力,但其 对于社会、自然、人生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处于蒙昧无知、幼稚茫然的阶段,只 有进行正确的启蒙教育,才能把他们引入正道,成就“至圣之功 。这种启蒙、养正、 入圣的教育,就是蒙学教育的目的,也一直贯穿于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始终。另外,也 有学者认为蒙学取之于易经序卦中的“蒙者,蒙也,物之稚也”2 。“蒙”有幼稚、 1 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4 年7 月新1 版,第4 5 页、第4 6 页。蒙:卦名,象征“蒙 稚”。亨:指事物“蒙稚”之时,若合理启发必致亨通。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我”,指“启蒙之师”。句意:蒙 卦象征蒙稚:亨通。并非我有求于幼童来启发蒙稚,而足幼童需要启发蒙稚有求于我。 2 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4 年7 月新1 版,第5 9 8 页、第6 0 3 页。句意:事物初生 必然蒙昧无知,所以接着是象征“蒙稚”的蒙卦;“蒙”表示蒙昧,就是事物幼稚的意思。 1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暗昧之意,幼童于事多暗昧,因此称之童蒙。启迪童稚、消除暗昧称之启蒙或称之发蒙、 训蒙、养蒙、开蒙。 关于蒙学的概念,学者们也提出了不同的主张。第一种主张是将蒙学看作是一种教 育机构。辞海中对蒙学的定义是:“蒙学,亦称蒙馆,中国封建时代对儿童进行启蒙 教育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和封建道德教育,教材一般为蒙求、千字 文、三字经、百家姓、四书等,没有固定的年限,采用个别教学,注重背诵、 练习。”如李国钧、王炳照在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一卷中也这样写到:“蒙学是指从 事儿童初等教育的学校。”第二种主张是将蒙学看作是一个特定层次的教育。即如浦卫 忠认为蒙学一般是指幼童阶段的教育与学习。池小芳也认为蒙学乃是统称所有的以儿童 为教育对象的教育,举凡小学、家庭、其他社会组织的教育行为,以及通过书籍、图像 等对儿童实施的教育,都属于蒙学教育。第三种主张是认为蒙学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分。 狭义的蒙学是指对八岁至十五岁的少儿所进行的启蒙教育活动或对这些少儿进行启蒙 教育的学校( 也叫蒙馆) 。广义的蒙学则是除此以外,加上蒙馆所用的教材、学规学则 和古代学者研究指导蒙学的理论著作三部分。 虽然对于蒙学的概念,众多学者的解释不尽相同,但是概括起来,其基本内涵是一 致的。在本文中笔者把蒙学看作是一个特定层次的教育,是特指对儿童进行的启蒙教育, 大致相当于普通小学教育的初级阶段,但比般小学教育含义更宽泛。它不仅包括学校 的教育,还包括家庭和社会方面的教育。 ( 二) 蒙学教材 学者们大都认为蒙学教材是幼童在蒙学阶段所用的教科书。在众多研究蒙养教育的 文献中,有的称其为蒙学课本或蒙学读本,还有的称其为蒙养教材或蒙学教材,各种名 称虽有细微的差别,但所指大体一致。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古代儿童的蒙学教育大都依 靠私人和私学或地方乡村设立的处所进行的。例如王允授业的“书馆”,崔实“四民月 令上所说的小学,以及后来的乡学、村学、家塾、冬学、义学乃至于明代的“社学 等等都是向儿童开蒙授业的学校。因此,蒙学教材主要是指私人设学和私家聘请教师时 教授学童所采用的读本。由于蒙学教育具有奠定基础和普及教育的双重职能,所以在中 国古代相当受重视,为了保证蒙学教育的高质量,很多文人、学者,在从事高等教育和 官学的同时,也积极献身于蒙学的教育和教学,并在教学实践中编写大量脍炙人口、流 传久远的课本。为了文章表述的准确统一,笔者在文中将有关蒙学阶段所用的教科书统 称为蒙学教材。 ( 三) 价值取向 马克思曾说过:“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 关系中产生的。”1 在价值理论中,客体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是价值产生的基本前提。蒙 1 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 9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5 年。 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学教材的价值,即是它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效用和意义。如此理解“价值”,首先 在于它的未来取向。其次在于,它是与人的生命本性密不可分的,事物的价值需要在生 命的视野内考察。叶澜教授认为:“价值取向是人对客观事物及自己需求和利益的认识 水平的反映,也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 叶澜,1 9 8 9 ) 我们需要认可一个前提:价值 取向是事物价值实现的重要力量,是最具有主动性、可能性的力量。同时,价值取向的 基础就是:事物自身首先需要具有多种可能的价值,需要为人的选择提供基本的空间。 我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内容所具有的多元价值,也正为后世人们的选择提供了广泛的基 础。 二、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方法 研究目的: 本研究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形成和发展,重点阐述明清时期蒙学教材 内容的价值取向。通过对明清蒙学教材的梳理,进一步挖掘其对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和学 校道德教育的启示,从而为当代幼儿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和历史参考。 研究意义: 蒙学教育作为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当着教育儿童成才的重任。各朝各代的 蒙学教育深受当时的社会制度和文教政策的影响,同时流传下来的蒙学教材,也必然地 刻上了历史的烙印。但从总体内容来看,中国古代蒙学教材贯穿了儒家教育核心思想。 作为其载体的中国古代蒙学教材,也深刻而全面地反映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主要 有以下几个方面:伦理道德、宽容品格、人本精神、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以及洒扫应对 进退之节。所以,我国古代蒙养教育能为当代儿童教育提供基础性的思想资料。本研究 通过在总体上把握我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对于我国当代儿童教材和课 外读物内容编写方面的借鉴价值。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史“以史鉴今”的作用,从而 使历史研究富有现实感和时代气息。 研究方法: ( 1 )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及时了解国内外有关蒙养教育和蒙学 教材的研究现状和成果,作为参考和借鉴。 ( 2 ) 历史研究法:通过对历史事实的研究,从中找出具有规律性的材料,用来诠 释现实和指导未来的事件。 ( 3 ) 理论分析法: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理论作为依据,否则很难得出有效的结 论。本文通过对我国古代蒙养教育思想理论的研究与探讨,从而得出我国在当前幼儿教 育及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策略。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明清蒙学教材概述 一、明清蒙学教材发展概况 明清时期是我国蒙学教材发展的鼎峰时期。自明朝以来,我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萌 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带有浓烈平民气息的平民读物和描写平民生活 的文学作品大量出现,民间私人教学活动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大量儿童蒙学教材的出现, 给明清两代的教育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和色彩。明清时期的蒙学教材是在继承前代成果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古代蒙学教材的编写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周秦至清末绵延数 千年。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 世纪至公元前8 世纪,即相传周宣王时的太史籀以大篆 编成的我国最早的一部字书史籀篇。自周以来两千多年间,我国历史上涌现出难以 数计的蒙学教材,可谓是千花竞秀、蔚为大观。 关于蒙学教材发展阶段的划分,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大体上是一致的。王凌皓教授认 为,根据现有材料和蒙学教材自身的发展状况,大体可将其分为相互联系的四个阶段: 周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蒙学教材发展的第一阶段创始阶段;隋唐五代时期是我国 古代蒙学教材发展的第二阶段发展阶段;宋元明清四代是我国古代蒙学教材发展的 第三阶段繁荣阶段;明代后期西学东渐是我国古代蒙学教材发展的第四阶段创 新阶段。【l 】在徐梓、王雪梅编写的蒙学便读中,作者也把蒙学教材的发展分为四个 阶段:第一阶段是周秦汉魏六朝;第二阶段是隋唐五代;第三阶段是北宋到清末;第四 阶段是清中叶以后,尤其是戊戌维新之后。【2 墉卫忠在中国古代蒙学教育中,将古 代蒙学教材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阐述:一是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蒙学教材;二是隋 唐宋元时期的蒙学教材;三是明清时期的蒙学教材。浦卫忠把宋元时期划到隋唐一起, 他认为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蒙学教材发展的初始期,隋唐宋元是成熟期,明清则是鼎 峰期。本文将主要研究明清时期蒙学教材的价值取向及当代启示。 ( 一) 明代以前蒙学教材发展概况 1 周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起源时期 周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蒙学教材基本上以识字为主,内容比较单一,题材较为固 定。早在周宣王时期,就有太史籀编写的以四字为句的史籀篇十五篇,是周时教学 童书。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实行“书同文”,重视字书的编写,有秦丞相李斯所作 的仓颉篇,秦中车府令赵高所作的爰历篇,秦太史令胡毋敬所作的博学篇。 许慎说文解字说:李斯等人所作的识字教材,“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 篆者也。可见,这些识字教材虽然对前代儿童识字教材有所继承,但字体已经有了变 化,即由大篆变为了小篆。到了汉代,民间的教书先生又将这三部书合并,题名为仓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颉篇,这是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蒙学教材。除此之外,汉代的字书还有司马相如作的 凡将篇、史游作的急就篇、李长作的元尚篇,其中以史游作的急就篇影 响深远。四库全书总目经部小学类称:“急就章四卷,汉史游撰。然考张怀 灌书断日:章草者,汉黄门令史游所作也。王倍云: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 解散隶体,汉俗简惰,渐以行之是也。然则所谓章草者,正因游作是书,以所变草法书 之。后人以其出于急就章,遂名章草耳。李斯等人所撰识字教材,改大篆为小篆, 而后小篆成为秦代流行的字体;史游作急就章,改通行的隶书为草书,而后成为汉 魏之际流行的字体。可见,这一时期的蒙学教材不仅是教儿童识字,他还兼有书法摹本 的作用。【3 j 南北朝梁武帝大同( 5 3 5 5 4 3 ) 年间,又出现了新的识字蒙学教材,即由周 兴嗣编写的千字文。千字文的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历史、动物、农业以及封建 道德等内容是一部以识字为主,兼有常识和道德教育的综合性蒙学教材,与宋代出现的 三字经、百家姓合称为“三、百、千 。 2 隋唐宋元发展和成熟时期 、 隋唐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蒙学教育的转折与发展期,知书达理、读书为文的功能 显著增强。这一时期蒙学教材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已不再局限于字书中,内容和形式相 对丰富多样,以宣扬伦理说教和传授历史知识为主,除了沿用传统的蒙学如干字文、 急就章、仓颉篇等外,又诞生了一些新教煌写本,主要有初学记、俗务要名 。林、杂字、太公家教、蒙求、兔园策、女论语等,其中以太公家教、蒙 求、兔园策影响最大。太公家教是从中唐到北宋初年盛行的一种蒙学教材,其 内容是以传授和灌输封建伦理道德为主。蒙求是唐代李翰所作,取易蒙中“匪 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议”的意思命名的,全书以史实典故为主要内容,寓教于事例中。 兔园策又名兔园册、兔园册府,是唐代杜嗣先仿照应科目策编写的,为问答 体形式,以对偶骈体文字分门别类地叙述各种知识。宋代由于理学的兴起,十分重视伦 理道德的培养,这方面的蒙学教材主要有朱熹的小学,吕本中的童蒙训,吕祖谦 的少仪外传,都是选辑历史人物的嘉言善行和历史故事。宋代历史类的蒙学教材有 王令著十七史蒙求和胡寅著叙古千文以及胡曾的咏史诗。诗歌类有朱熹的 训蒙诗和陈淳的小学诗礼等,神童诗、唐诗三百首实际上也是教材,且 流传甚广。在常识教育方面最为流行的则是宋代方逢辰的名物蒙求。【4 】 ( 二) 明清时期蒙学教材发展鼎峰时期 明清时期是我国儿童蒙学教材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明清时的蒙学教材更加丰富, 种类更多,内容划分得更细。在这一时期,蒙学教材除了用三字经、百家姓、千 字文之外,在宋代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如重伦理道德教育的书有明代吕得胜、吕 坤父子编的小儿语,续小儿语,清代李毓秀撰写的弟子规等。常识性、知识 性教材有清代程允升著幼学琼林,还有介绍自然知识、历史典故的蒙学教材龙文 鞭影。诗歌类的教材主要是千家诗,书中选录大多为唐宋名家作品,且限于绝句和 律诗,易于背诵,一直在蒙学中流传不衰。还有古文观止、昔时贤文,以及后来 5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增广( 昔时贤文) 这些教材在社会上流传十分广泛,当时有“读了增广( 昔时 贤文) 会说话,读了幼学知天下 之语,可见蒙学教材的影响之大。 明清时还出现了许多图文对照的故事书。世界上最早的图文对照教材是我国宋末元 初出现的对相识字,这种编制形式在明清时得到进一步推广,如嘉靖年间刊刻的图 文对照的日记故事。【5 】日记故事是由元代虞韶根据宋代学者杨亿的主张编成的, 有近3 0 0 个故事,包括有司马光击瓮出儿、磨杵成针等。这些故事用白话解说并配有插 图,更加注意适合儿童的特点。像这样的还有明代陶赞廷编的蒙学图说,以及二 十四孝图说,每个故事配有一幅图。 二、明清主要的蒙学教材种类 明清蒙学教材种类很多,影响也很广泛,在这里主要介绍三种有代表性的蒙学教材: 伦理道德类、历史类和综合类蒙学教材。 ( 一) 伦理道德类蒙学教材一小儿语、续小儿语、弟子规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所撰。吕得胜,河南宁陵人,字近溪,生活在嘉靖时,有 的书籍也称他吕近溪。小儿语是吕得胜为教育子女写的极富特色的戒文,吕得胜很 关心儿童的教育工作,主张儿童有知识时,就要进行正确教育。当时民间流传一些儿歌, 如“盘却盘”、“东屋点灯西屋亮”之类,他认为这些儿歌对儿童固然无害,但对品德修 养以及后来的发展也没有什么好处,于是他编写新儿歌,用来代替旧儿歌,是以成此书。 【6 】此书分四言、六言、杂言三种,文字平易,形式整齐而多变,寓意深远,主要教导人 们应如何进行品行修养。它在旧时影响极大,普遍流行于民间,后来续小儿语、小 儿语补、志学究语都是依照它的体式而定成的格言式的训诫文字。 续小儿语是吕得胜的儿子吕坤所撰。吕坤( 1 5 3 卜1 6 1 8 ) ,字叔简,号新吾。 吕坤觉得父亲所编写的小儿语义犹未尽,还有话可说,便写了续小儿语。此书 形式与小儿语相同,仍分四言、六言、杂言三部分。不过内容比小儿语更成人 化了。宣传中庸之道,主张做一切事情都不要过分。叙述的非完全是儿童之事,而是大 人的处世经验和处世哲学,把这些经验和哲学灌输于儿童,使他们从小就遵循去做。其 中也极有富于哲理,在今天仍很有价值。 弟子规是传统蒙学教材的一种。此书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 公元l6 6 2 年至1 7 2 2 年) 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后来清朝贾有仁修订改编,并改名弟子规, 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全书仅一千零八十六个字,三字一句,合辙押韵,易读易记。全书共分 五部分,内容大都录自儒家经典,各部分的标题即取自论语学而中的一段话:“弟 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已学文。”具体阐述了弟子 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行为道德规范。由于历史的原因,弟子 规必然带有浓重的封建意识,但有不少思想还是值得今人以及后人汲取的。例如尊敬 老人的思想,书中提倡“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 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责,须顺承”;又如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思想,书中提倡“见人善,即思齐”,“见人 恶,即内省”,“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这些都是中 国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刀 ( 二) 历史类蒙学教材一龙文鞭影 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明代万历时萧良友撰。后经安徽人杨臣铮加以增 订,改名龙文鞭影,“龙文”是指古代良马,因见到鞭影就会疾驰,无须鞭打,其含 义即是说,读这本书是能收到“逸而功倍 的效果。1 8 j 龙文鞭影的内容主要来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同时又从庄子和古代神 话、小说、笔记,如搜神记、列仙传、世说新语等书中广泛收集故事。辑录了 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孔子、诸葛亮、司马迁、李白、杜甫、朱熹等人的轶闻趣事。全 书共收辑了包括孟母断机、毛遂自荐、荆轲刺秦、鹬蚌相争、董永卖身、红叶题诗等两 千多个典故,文字简练扼要,而能阐明故事梗概,可称之为一本典故大全。该书全文都 用四言,成一短句,上下两句对偶,各讲一个典故。逐联押韵,全书按韵编排,是一本 重要的蒙学读物。 龙文鞭影在传统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由浅入深的作用,在完成了集中识字两 千来个之后,为进一步读四书、五经和作文打下基础。它和初读的“三、百、千” ( 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几种蒙书比较起来,有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 它广泛地汲取了前人的若干蒙书的材料,溶入了二十四史的不少人物典故和神话、小说、 笔记,是一部集自然知识、历史典故于一体的骈文读物。这对后来的幼学琼林起 了催生作用,影响很大。后来,在以李氏蒙求这种骈文体例影响下,出现了各种“蒙 求”,有名物的、文字的、历史的、经学的、伦理的、地理的,各种读物不下百来种。龙 文鞭影和幼学琼林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两部知识性蒙书。 ( 三) 综合类蒙学教材幼学琼林 幼学琼林最初叫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一般认为, 最初的编著者是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 字允升) ,也有的人认为是明代景泰年间的进士 邱睿。在清朝的嘉靖年间由邹圣脉作了一些补充,并且更名为幼学故事琼林。后来 民国时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人又进行了增补。全书共分四卷。 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全 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 了幼学走天下”。书中对许多成语的出处作了介绍,读者可掌握不少成语典故,此 外还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著名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生老病死、婚丧 嫁娶、鸟兽花木、朝廷文武、饮食器用、宫室珍宝、文事科第、释道鬼神等诸多方面的 内容。书中还有许多警句、格言,到现在还仍然传诵不绝。例如:“安步可以当车;晚 食可以当肉。,【9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此魏征之对太宗;众怒难犯,专欲难成,此 子产之讽子孔。i i o j 等等都为后人广泛流传。 7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另外,在传统的蒙学教材中,有一类是专门为女孩编写的,其内容大都是男尊女卑、 三从四德、三纲五常、贞操节烈之类,目的在于培养贤妻良母、孝女节妇。虽然早在汉 代就出现了班昭女诫这样的专门训诫女子的著作,但此后针对女子的德育读物并不 多见。到了明清,由于朝廷的重视和提倡,加上宋明理学的影响,使这一时期出现了很 多女子撰写的家训性质的蒙学教材。这种教材不仅存在于皇家、贵族,民间普通老百姓 也编写用来训诫自己的幼女。在皇室家族中,最有影响的是明仁孝文皇后的内训、 章圣皇太后的女训、慈圣皇太后的女鉴等;在民间则有吕得胜作的女小儿语, 吕坤作的闺范,女儿经等。这些教材内容通俗易懂,语言合辙押韵,为广大女 子所喜爱。 1 内训 明仁孝文皇后的内训采辑“古圣先贤”关于女子封建品德的教诲,于永乐五年 ( 1 4 0 8 年) 由成祖颁布天下。内训不仅是皇室女性成员的教科书,而且对当时和 后世的女童教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此书分为德性、修身、慎言、谨行、勤励、节 俭等二十篇。其主要篇目和内容如下: 德性篇:贞静幽闲,端庄诚一为女子之良好德性。涵养此种德性,须做到孝敬 仁明,慈和柔顺; 修身篇:男刚女柔之伦理,及延续子孙香火为目的之婚姻。女子要持贞顺、进 妇德: 慎言篇: 谨行篇: 勤励篇: 节俭篇: 警戒篇: 女子言之不可不慎,坚持仁厚、庄敬、信义; 体柔顺,守贞洁,服三从之训,谨内外之别,从一而终; 懒惰恣肆,身之殃也;勤勉不息,身之德也; 淡泊朴素助于养性,奢侈华靡损于成德,宜俭约为尚; 端己之要,莫重乎警戒。居富贵而诫骄盈,居贫贱而诫卑屈,常以自 诫: 积善篇:吉凶灾祥,匪由天作,善恶之应,各以其类,故要积德; 迁善篇:惰慢、忌妒、邪僻为妇人之过。知其过,早改之; 崇圣训、景贤范篇:尊古之圣人、贤母、淑女为模范,学书传中贤德、出色之 先人; 事父母篇:事亲之本为孝敬,应诚心诚意,以尽孝敬,不违亲意; 事君篇:君侧之女以忠义为基本,讲礼仪,防私心,勤俭率下,慈和对人,读 诗书,以谏君; 这部蒙学教材从进德修身、谨言慎行、勤励节俭、睦亲慈幼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女 子的德行问题,同时还提出了调整女子与父母、君主、舅姑、子女等关系的具体行为准 则。内训不仅是皇室女性们的教科书,而且对当时和后世的女童教育产生了比较深 远的影响。 2 女小儿语 8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吕得胜的女小儿语使用俚语俗言,如同说话,讲述女子所应遵循的道德行为准 则,以及应当避免的“失范”言行举止。有四言和杂言两种形式。 四言如:少年妇女,最要勤谨,比人先起,比人后寝。争着做活,让着吃饭, 身懒口馋,惹人下贱。米面油盐,盘碟匙箸,一切家火,放在是处。件件要能,事 事要会,人巧我拙,见他也隗。【1 1 】 杂言如:妇人口大舌长,男子败家身亡。打骂休得烦恼,受些气儿灾少。谁好 与我斗气,是我不可人意。妇人声满四邻,不恶也是凶神。美女出头,丈夫该愁。 【12 1 3 女儿经 由于历史原因,女儿经的原作者已不可考,大约成书于明代。经过不断的增删 编订,现在流传下来的是清朝同治时贺瑞麟订正的女儿经。【13 1 贺瑞麟,号清麓,陕 西咸阳人,清代中叶教育家。女儿经三字一句,简捷押韵,朗朗上口,讲述了女 子日常生活应该注意的行为和为人处事的规范等。 女儿经,仔细听。早早起,出闺门。烧茶汤,敬双亲。勤梳洗,爱干净。 学针综,莫懒身。父母骂,莫作声。哥嫂前,请教训。火烛事,要小心。 穿衣裳,旧如新。做茶饭,要洁净。凡笑语,莫高声。人传话,不要听。【1 4 】 鞋袜破,被人论。是不是,自己寻。为人母,所当慎。奴婢们,也是人。 饮食类,一般平。不是处,且宽忍。十分刻,异心生。若太宽,便不逊。 最难养,是小人。再叮咛,更警心。妯娌多,都一心。本等话,莫生嗔。【1 5 】 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明清蒙学教材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是事物价值实现的重要力量,是最具有主动性、可能性的力量。同时,价 值取向的基础是:事物自身首先需要具有多种可能的价值,需要为人的选择提供基本的 空间。我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内容所具有的多元价值,也正为后世人们的选择提供了广泛 的基础。华中师范大学王学老师关于古代家训的价值取向曾提出:“中国历代家训是一 种与官方意识形态呼应的民间儒学,它从始至终都是以修身、齐家、报国作为教育的主 要内容。就其总体指向而言,“社会本位 无疑是它的基本特征。r 旧l 通过认真研读并 参考相关资料总结出,明清蒙学教材的基本特征仍是以“社会本位”为主。具体来说, 这种基本特征表现为家族本位、道德本位和知识本位的三种价值取向。这三者之间有着 紧密的联系,三种价值取向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一 一、家族本位的价值取向 我国古代蒙学教材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积淀,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容形成 了独具的特色。其基本内容包括孝亲敬长,睦亲齐家、勤政谦敬,安国恤民、宽厚谦恭, 谨言慎行、救难济贫,助人为乐等等。涉及领域也十分广泛,但其核心是修身、齐家、 立业,本质上是伦理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基本倾向是积极的,体现了优秀的中华民族 精神。家庭和家族可以说是我国古代蒙学教育诞生和成长的摇篮,把道德熏染和知识传 授融入家庭教育之中。 ( 一) 孝悌忠信,养亲事君 “孝悌忠信”是和睦家庭之本,也是传统蒙学教材中道德教育思想的精髓。孝是人 伦之首,也是一切道德的根本。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 所言之“孝”从事亲开始,“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1 1 , “非孝者无亲, 大乱之道也”。【1 8 】因为在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社会中,奉养父母有利于家庭的和谐稳定, 而家庭的稳定又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儿童从小懂得这些道理, 长大后身体力行,将“孝亲”这种美德推广开去,延及社会,便是孟子所赞美的“老吾 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1 的崇高道德境界,所以就基本内容来说孝是奉养父 母,尊敬父母;从广义上讲孝就是奉献社会。这一思想在明清的蒙学教材中得到充分体 现。 明仁孝文皇后在内训中要求“孝敬者,事亲之本也。养非难也,敬为难。以饮 食孝奉为孝,斯末矣。,f 19 j 也就是教诲后人要孝敬父母,尊重父母。可见,孝是家族伦 理的起点,所以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清李毓秀的弟子规有述:“父母呼,应 孟轲著,张文惨编译:孟子梁惠王上,北京燕山出版社,2 0 0 2 年4 月第1 版,第2 0 页。 l o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勿缓。父母命,应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总序中还有这样一段 论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也就是说,父母有过错,作子女的要规 劝他们改正,但要和颜悦色、声音柔和。“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如果 劝而不听,就要等他们高兴了,再次去劝谏。要是他们还不听从规劝,就继续以哭泣呼 号,即使被父母鞭挞,也应毫无怨言。 以孝悌为伦理基础的传统蒙学教材,把家庭成员的和睦共处作为齐家的一个道德准 绳。明清时期学者孙奇逢在孝友堂家训中写道:“家运之盛衰,天不能操其权,人 不能操其权,而已实自操之。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男正位于外,女正位于内,即 家贫窭终身,而身型家范,为古今所仰,盛莫盛于此。如身无可型,而家不足范,当兴 隆之时,而识者己早窥其必败矣! ”【2 0 】如果说孝悌是家族中人伦关系随规范,那么忠信 则是将这种规范延伸到了社会。在中国古代社会,忠信是孝的延伸。孔子云:“孝慈, 则忠。”袁氏世范也要求子孙诚实守信、宽厚待人。做到“忠信笃敬,先存其在己 者,然后望其在人者。 【2 1 】“孝”是忠的前提,“忠”是孝的结果,正所谓自古“忠臣 出孝门。清代赵润生的庭训录中有:“吾辈读书,当以忠孝为本。然求忠臣者, 必于孝门之子,是孝又为忠之本也。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很难想象, 他会做到爱人爱国。在封建社会的漫漫长河中,忠孝观念被统治者所利用,融入了不少 封建性的内容。然而抛弃“愚忠 、“愚孝”而摄取精华,至今仍有很多积极因素值得 后入去发扬光大。 ( 二) 长幼有序,兄爱弟悌 古时各朝各代的蒙学教材,对家庭成员间的职责、关系都有很多的论述。如颜之推 的颜氏家训有云:“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 狎则怠慢生焉。”后来,司马光在家范中专辟1 8 篇,对祖、父、母、子、女、孙、 伯叔父、侄、兄、弟、姑姊妹、夫、妻、舅甥、舅姑、妇、妾、乳母等的职责作了具体 规定,指出:“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 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夫治家莫如礼。 ( 家范治家) 袁氏世范也 专列睦亲一卷,具体论述如何处理父子、祖孙、兄弟子侄、夫妻以及同族之间的关 系。 到了明清时期,由于经济的蓬勃发展,家族式的商户增多,兄弟关系在家庭中就具 有了尤为重要的地位,它协同兄弟长幼之间的伦理关系,维护着家庭关系的稳定与和谐。 传统思想认为,在家庭关系中,即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关系,只有兄弟关系持续 的时间最长久。从生理上讲,兄弟之间血脉气息相通;从感情上讲,从小就同甘共苦, 风雨同济。因此古代蒙学教材也十分重视兄弟关系及其对家庭和睦的影响。明庞尚鹏的 庞氏家训以骨肉相亲、友爱互助、不争财产作为人伦的大德。要子孙切记“骨肉天 亲、同枝连气。凡利害休戚,当死生相维持”。i 凋清代孙奇逢孝友堂家训云:“父 父子子,兄兄弟弟,元气团结”是“家道隆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曾国藩在家书中也 这样写道:“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2 3 】当然我国古 1 l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代蒙学教材讲的兄弟友爱并不是完全平等的,是建立在长幼有序的基础上的。幼学琼 林卷二中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RISC-VPWM生成器设计考核试卷
- 不用协议书盒
- 2025初级商业人像摄影师布光附件创意应用效果考核试卷
- 偿还协议书的描述
- 2025年被害人承诺辩护公诉应对考核试卷
- 2025年航空航天行业航空航天创新技术与航天探索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民宿节能设备采购与投资回报分析考核试卷
- 2025年农业无人机作业安全规范考核试卷
- 2025年科技行业医疗AI影像标注转化科技成果转化考核试卷
- 2025年公路工程监理实务(考核评价监理)考核试卷
- 原位固化法管道修复方案
- 多智能体系统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 GB/T 30306-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饮用水处理滤芯
- DL∕T 5113.1-2019 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 量等级评定标准 第1部分 土建工 程(代替DLT 5113.1-2005)
- YBT 5055-2014 起重机用钢轨
- 在互联网 背景下从化永辉驾校的营销策略研究
- 我国老年痴呆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第1章 有理数(压轴必刷30题9种题型专项训练)(原卷版)
- JG-T 191-2006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技术要求
- 保险市场调研报告
- 财务管理中的成本与效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