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秘殿珠林》文献价值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内容摘要 秘殿珠林是清乾隆至嘉庆时期编纂的一部著录宫廷收藏的历代佛道题材书 画作品的目录,在我国书画著录史上,它也是唯一的部佛道书画专科目录。书中 对所著录书画作品的外观特征、题材、作者款识、鉴赏者题跋及印章的忠实记录, 为我们留下了反映历代佛道题材书画创作、鉴赏情况的大量文献资料。 本文对秘殿珠林的文献价值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绪论 部分阐明了论文选题的意义和基本研究思路,并简要回顾了学术前史。第一章主要 介绍了秘殿珠林在修纂过程、体例、版本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第二章对书中所 著录的历代作品的题材在进行分类统计的基础上,对佛道题材书画创作的基本特点 进行了分析。第三章主要研究历代佛道书画作者款识的文献价值。从款识中表述的 创作目的和刨作感受来看,对佛道信仰的虔诚以及追求对佛道宗教思想的艺术表现 是艺术家进行佛道书画创作的主要动力。第四章主要研究历代佛道书画鉴赏者题跋 的文献价值,鉴赏题跋反映了作品的流传情况和鉴赏者的思想感悟。第五章是对前 文所发掘的秘殿珠林诸方面文献价值的进一步理论思考,分析了佛道二教对中 国佛道书画著录、创作、鉴赏的影响。 关键词:秘殿珠林;书画目录;宗教艺术;佛道书画;款识;题跋: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t h e s i s a b s t r a c t m id i a nz h ul i n ( t h ep a l a c ec o l l e c t i o no f r e l i g i o u sp a i n t i n ga n dc a l l i g r a p h y ) i sa b i b l i o g r a p h yo ft h ep a l a c e o w n e dc o l l e c t i o no fr e l i g i o u sp a i n t i n ga n dc a l l i g r a p h y , w h i c h w a sc o m p i l e di nq i n gd y n a s t y i ti st h eu n i q u eb i b l i o g r a p h ys p e c i a l i z e di nr e l i g i o u s p a i n t i n ga n dc a l l i g r a p h yo fb u d d h i s ma n dt a o i s md o w nt ot h eh i s t o r y t h eb o o k ,w h i c h l o y a l l yr e c o r d e dt h ef e a t u r e so fa p p e a r a n c e ,s u b j e c t ,i n s c r i p t i o n so ft h ea u t h o ra n d p o s t s c r i p t s ,c o l o p h o n sa n ds e a l so ft h ed i s c r i m i n a t o r s ,h a sl e f ta b u n d a n tl i t e r a t u r eo nt h e a r t i s t i cc r e a t i o na n dd i s c r i m i n a t i o no ft h er e l i g i o u sp a i n t i n ga n dc a l l i g r a p h y t h et h e s i si sc o m p o s e do fs i xp a r t st oa n a l y z ei nd e p t ht h ev a l u eo f m id i a nz h ul i n 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e x p o u n d st h em e a n i n g f u l n e s so ft h es u b j e c to ft h et h e s i s ,t h eh i s t o r yo f t h ea c a d e m i cs t u d yo nt h es u b i e c ta n dt h em e t h o d so ft h er e s e a r c h c h a p t e ro n e e l a b o r a t e st h eb a s i cf a c t so ft h ep r o c e s so fc o m p i l a t i o n ,s t y l i s t i cr u l e sa n dl a y o u ta n d v e r s i o no fm id i a nz h ul i l tc h a p t e rt w o ,b a s e do nt h ec l a s s i f i e ds t a t i s t i c so ft h e s u b j e c t so ft h ew o r k si nm id i a nz h ul i n ,f o u n dt h a tb u d d h i s ma n dt a o i s mh a v e d i f f e r e n ti n f l u e n c eo nt h ec r e a t i o n o ft h er e l i g i o u s p a i n t i n ga n dc a l l i g r a p h y , a f t e r a n a l y z i n g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 m c h a p t e rt h r e em a i n l ys t u d i e st h el i t e r a t u r ev a l u eo f t h ei n s c r i p t i o n so ft h ea u t h o r , w h i c he x p r e s st h ep u r p o s ea n df e e l i n g so ft h ec r e a t i o n i t i n d i c a t e st h a tt h em a j o rm o t i v eo fc r e a t i o ns p r i n g sf r o mt h ep i o u sb e l i e fi nb u d d h i s ma n d t a o i s ma n dt h ep u r s u i to ft h ea r t i s t i cp r e s e n t a t i o no ft h em o r a l so fb u d d h i s ma n dt a o i s m c h a p t e rf o u rf o c u s e so n t h ev a l u eo ft h ep o s t s c r i p t s ,c o l o p h o n sa n ds e a l so ft h e d i s c r i m i n a t o r s ,w h i c hr e f l e c tt h ei m p r e s s i o n sa n dr e f l e c t i o n so ft h ed i s c r i m i n a t o r sa n dt h e h a n d d o w no ft h e p r o d u c t i o n c h a p t e rf i v ei s a b o u tt h ef u r t h e rr e f l e c t i o n so nt h e p r e v i o u ss t u d ya n de x p l o d e s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b u d d h i s ma n dt a o i s mo nt h ec o m p i l a t i o n , c r e a t i o na n da p p r e c i a t i o no ft h er e l i g i o u sp a i n t i n ga n dc a l l i g r a p h y , f r o mt h eu n i q u ep r o b e i n m i d i a n 动n l i n k e yw o r d s :m id i a nz h ul i n ;b i b l i o g r a p h yo fp a i n t i n ga n dc a l l i g r a p h y ;p a i n t i n g a n dc a l l i g r a p h yo nb u d d h i s ma n dt a o i s m ;i n s c r i p t i o n s ;p r e f a c ea n dp o s t s c r i p t s i i 硕士学住论文 m a s t er s t h e s i s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 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 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教g 日期:加 年岁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 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 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j 作者签名:塑互凳导师签名:刁聋芳华 日期:扣7 年f 月日日期:护。7 年产月,o 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 的学位论文提交“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爿r ,按“章程” 中的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回童迨塞堡銮丘澄后! 旦坐生i 旦= 生;些:筮生! 作者签名 盘g , 日期:一7 年岁月2 - 日 导师签名:祝豸华 1 日期:2 7 羊,月7 口日 一、选题意义 绪论 我国公私书画收藏的历史大约有两千年,在这悠久的收藏史中留下了许多珍贵 的文献资料,包括对藏品的著录,考证、品评、赏析。对今天来讲,最有价值的是 收藏著录,即收藏者或鉴定者对作品包含信息的忠实记录,诸如作者、作品题材名 称、尺寸、质地、款识、题跋、印章等等。可供今人核查、稽考,保存了有关书画流 传的大量可信资料,既有助于对单件书画的鉴定,同时又作为一种历史文献,是美 术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早期对书画的著录仅见于综合性的图书目录,起于汉书艺文志。六朝时 始有专类目录,如齐高帝名书集、梁太清画目、陈秘阁图书法书目录( 均佚) 。 而唐初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录是现存最早的专门书画著录。最早系统的宫廷收藏 书画的目录,则是成书于北宋宣和二年的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 秘殿珠林( 全三编) 是清乾嘉时期内府著录所藏历代佛道题材书画作品的 专书,也是我国书画作品著录史上唯一的一部专门收录佛教、道教题材书法、绘画 ( 附佛道题材织绣、缂丝、内廷收贮历代佛道经典刻本) 作品的目录。秘殿珠林 加上它的姊妹篇收录除佛道题材之外的其他书画作品的石渠宝笈,将清宫 书画收藏全盛时期经过精鉴的所有作品都详细著录在内。 由于统治者对书画艺术的热爱,清代的宫廷书画收藏达到了超越过去历代的水 平。清初的几个私人收藏大家如安歧、孙承泽、高士奇等人的收藏在康熙、乾隆两 朝大量充实宫中,再加上皇室历年的民间收购和各地臣子迎合圣意的大量进献,到 嘉庆初年,内府书画收藏总量在万件以上。嘉庆以后,由于帝王的喜好下降以及国 家多事,藏品规模几乎未再增加,乾嘉二朝所编著的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二 书便成了历代公私书画著录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巨著。经过皇帝与词臣们的鉴定别 择、考证、分类、重加装裱题签,二书将当时所能收罗到的珍品全部著录在册,以 便皇帝随时查找赏玩。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两书初编、续编、三编的编纂, 前后经过了七十四年的时间,参与编修者均为当时精于鉴赏的著名文臣。由于是书 为奉敕之作,其编纂态度极为认真,因此可以算是我国书画作品著录史上的一个伟 大的工程。存世的清以前作品中的精华部分几乎全在其中,散落在民间的传世作品 己如凤毛麟角十分稀少。因此,从佛道专题书画著录的角度,秘殿珠林是著录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史上独一无二的,也是极为全面,代表着历代佛道题材书画创作、鉴赏状况的书画 著录。 佛教、道教书画在中国书画史上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宣和画谱中所分的 十个画科中,以“道释”居首,且以道释题材绘画为主业的画家在二十卷的画谱中 独占五卷之多。尽管这与宋代之前中国绘画以人物画为中心画种,而佛道绘画是由 图绘信仰对象的形象来帮助宗教传播和加深信仰,因此是人物画种中的重要部分有 关,然而佛道绘画的人物造型、艺术风尚乃至所包含的宗教哲学思想,对中国绘画 史的丰富与发展无疑产生过润物无声的影响。虽然在宋代之后,山水、花鸟等画科 的兴起,取代了人物画的中心地位,但其后的历代都不乏以道释题材名家的画者, 在中国绘画的实物宝库中至今还保存着大量的道释题材绘画作品。而历代书法家有 不少都出入三教,道释二教不仅以宗教哲思启发着他们的感性创作体验,而且不少 书法家都曾以二教的经典为题材进行书法创作,这些作品在传世的名迹中也占了相 当的比重。这些佛道题材书画作品是艺术家将对宗教哲学的理解应用于艺术创作中 的成果,因而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秘殿珠林开创了佛道书画著录的体例,且由于它的编纂以宫廷鉴藏为基础, 因此收录佛道书画作品既全面又精于鉴定考证,正可以凭借它对历代佛道题材书画 艺术作品上附带的文字信息进行一次集中的文献研究。其中详细著录的大量佛道作 品的题材、作者的款识以及历代收藏、鉴定、欣赏者的题跋赞记文字,尽管在存在 形式上散见于各件作品,没有现成的系统和规律可寻,但其中包含了多方面的文字 材料,其文献价值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记载了历代佛道书画的主要题材,通过 分析历代题材的重复和创新,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佛道书画创作的特点。其二,佛道 书画作者的款识,记载了作者的创作目的和创作感受。其三,佛道书画鉴赏者的题 跋,记载了佛道书画作品的鉴赏情况和鉴赏者的感悟。总之,对秘殿珠林的文 献研究不仅可补佛道专科书画史之缺,而且可以作为研究历代相关人物、事件、思 想的有用资料。对之进行一次整体分析,或许能使它的潜在价值受到更广泛的重视, 从而在未来的相关研究中成为对我们有助益的文献资料。 佛教、道教美术史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涉足,在研究方法上偏向于针对作品进 行的现象研究和个案研究,对相关文献的运用正是十分薄弱的环节。秘殿珠林 由于存世量少以及过去的研究对它在佛道美术史上的价值尚未有足够的重视,在近 年的美术研究中,几乎只是被作为石渠宝笈的姊妹篇一起做短短几十字介绍性 的提及,因此至今尚无针对此书进行的专门研究。这部专题书画著录文献的显著名 声,与它实际上所受的冷落是极不相称的。随着宗教书画研究的深入,扩大文献研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究的范围是拓展研究视野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因此,希望本文对秘殿珠林的 文献价值所进行的初步考察,能作为佛道专题书画著录的试验性研究,丰富书画著 录书籍的研究个案,并为佛道书画的研究探寻新的视角。 二、相关研究现状 1 、关于佛教、道教美术史的研究 对于佛教、道教美术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二十世纪上半叶美术史研究 的先辈在学科的开创阶段便给予了很高的重视。在郑午昌先生出版于1 9 2 9 年的名 著中国画学全史中,将中国画学史分为四期:实用时期( 史前) 、礼教时期( 先 秦) 、宗教化时期( 汉至五代) 、文学化时期( 宋以后) 。在分章论述各朝代的画史 时,对佛道题材绘画兴盛和衰退的状况、原因、影响给予了相当的篇幅。郑氏的论 著长于文献研究,而当代的美术史研究者在研究方法上渐次引入西方以美学理论与 艺术创作结合的方法,重视美学体系的建立,对佛道书画艺术在思想上和技法上给 予书画艺术和艺术家的滋养,在美术通史类著作中通常给予分析论述。然而从整个 美术史来说,宋代之后的佛道书画艺术在文人画的兴起之后其创作上的宗教目的不 再重要,而成为文人画的一个部分。因此在美术通史的写作中,对宋代之后佛道题 材美术作品所独具的特点,由于文人画大观念的笼罩而并未得到更多的论述。 关于佛教、道教专科美术及美术史,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发表了几部重 要著作和有创见的论文。田光烈先生于1 9 9 1 年出版的佛法与书法,书中列举了 文献中可征的历代佛教题材的书法名迹( 包括造像题记) 以及历代僧侣书法家的简 要行传,在集中文献信息上作出了贡献,书的末一章为佛法对中国书法理论的影 响,将佛教哲学与书法艺术领域关系的研究推进了一步。熊秉明先生的中国书 法理论体系中,将中国书法理论加以整理,分之为六大系统:喻物派、纯造形派、 缘情派、伦理派、天然派、禅意派。天然派及禅意派专论道家( 包括道教) 、佛教 美学对中国书法的理论影响和创作表现,研究方法主要是利用书论及作品分析,在 为中国书法艺术研究创立理论体系上,作出了建设性的研究成果。但熊秉明先生的 研究是站在中国书法艺术的整体上来展开的,对佛道书法家和佛道题材的书法作品 并未专门加以讨论。由金维诺、罗世平教授合著的中国宗教美术史,从宗教美 术的源头巫祝美术讲起,直至明清,对因文人画的勃兴而长时为学术界熟视无睹的 上迄五代、下至明清的佛道美术,作者也估量出它们的价值。此书十分注重辨析宗 教美术现象与发掘深层文化内涵,将外来佛教美术图样中国化的过程、道教图像系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统的建立和完善、各家样式在宗教美术传播中的作用等等,都作了有益的提示与分 析,极其益于启发人们的思考。但金、罗二教授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寺观与石窟中的 壁画、雕塑,为此做了大量的文化考古实践工作。对以绢、纸等为载体,以卷轴为 装裱形式的宗教书画,则因其严格说来更多体现书画家本人的意气情性,而不做为 研究的重点。四川大学申喜萍女士在她的论文试析道教对中国绘画的影响以 南宋金元时期绘画思想为例中,则认识到“道家、道教对中国绘画产生的重要影 响作用,已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但多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对二者之间的具体研 究则较少。”o 于是她通过对几个著名道士画家的绘画题材及题画诗、画跋的分析, 对作为文人画理论来源之一的道家道教绘画本体论作了解读,认为“诗、画内容无 非是为了体道,借书、画等艺术形式把道传达出来。作为艺术本体论的“道” 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必然导致艺术作品追求深远的意境。”并认为“画不过意思 而己”这一文人画所追求的绘画心理境界,与道家道教画者在绘画上的理论与实践 有着紧密的联系。申女士重视绘画作品题跋的研究方法对拓展佛道美术研究的道路 带来了启示。 2 、关于公私书画著录类文献的研究 公私书画著录类文献的研究,由于此类文献的数量众多、著录格式各异、著录 质量( 真伪考证) 不一等问题,是研究者很少涉足的领域。然而由于书画著录文献 是一件作品流传有序的明证,在鉴定与作品赏析上,它们的作用又是必不可少的。 对宣和画谱的研究相对来说是学界的热点,但由于此书本身在著录上仅录品目, 不录题跋,对它的研究重在其中各部分的序所反映的宋代绘画美学观念。而对书画 著录类文献的整理工作,余绍宋先生在其名著书画书录解题中将与书画有关的 文献分为十类,第六类为“著录”,下分“记事”、“前代内府所藏”、“一家所藏”、 “鉴赏”四小类,并为分别下系的书画作品著录类文献作了解题,扼要介绍了它们 的版本、作者、内容和体例,对更好地运用这类书籍提供了搜寻线索。美国人福开 森在1 9 3 4 年编纂了一部嘉惠学林的历代著录画目,参考了历代著录2 0 0 余种, 将各著录中相同画家的画目集中到一起,计有2 3 0 0 余人,他们以姓氏排列,每一 画目都列出在原著录书籍中的具体位置,从而为作具体研究的人提供了一份所需查 找资料的清单。因此,它也是中国书画研究者案头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书,并为后 来的文献研究者编撰更完善的书画著录索引提供了范例和基础。此后陆续编撰的此 类工具书有高居翰先生编写的中国古画索引、徐邦达先生编写的历代流传书 期 第年o 术岂嫒民 鲥 勾想罂 绘 炳 时勃 4 宋南以 一 向杉的 绘 囝中 对 敦道析试 满。 磐虹 申朗第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画作品编年表、刘九庵先生编写的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等等,各有 特色,均为美术作品研究的有用资料。当代的美术史研究者也很注重新型书画著录 书籍的编写,结合了摄影手段,尽可能地为所著录的书画作品配上相应的图录,使 得著录对象更明确具体,如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1 9 8 4 1 9 9 3 年编写的中国古代书 画目录,2 0 0 2 年江苏教育出舨社出版的由周积寅、王风珠两位教授积数年之功编 成的中国历代画目大典,除配上图片,详录尺寸、题跋、印章外,更将历代的 有关著录一并载入,是著录文献的研究和实物研究相结合的重要成果。 3 、关于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的研究价值及具体运用 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二书代表着清代宫廷书画鉴赏的最高水平,历来为 美术史的研究者及书画收藏者所看重,一件作品曾经此二书著录,是其价值的一大 保证。因此在艺术品收藏方兴未艾的今天,秘殿珠林在书画鉴定方面的价值是 研究者所最注目的。故宫博物院的杨丹霞女士2 0 0 4 年在艺术市场杂志上连续 发表的( 石渠宝笈) 与清代宫廷书画的鉴藏( 上、中、下) ,对秘殿珠林、石 渠宝笈二书的著录内容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并主要针对书画作伪者据二书的相 关著录造作的伪品上易出现的漏洞,分析了真伪细节上的差异,为应用二书作为书 画鉴定依据总结了一些规律。 在以秘殿珠林做具体鉴定依据的应用价值方面,近年也有一些研究成果。 罗文华发表在紫禁城2 0 0 3 年第3 期上的故宫藏明内府金藏经,对照秘殿 珠林卷之四“宇一”、“宙一”、“洪一”、“荒一”号所著录的明人书内府金藏经 四册和实物,分析了故宫今存的三种明内府金藏经抄本的大致年代、抄经品种、 装潢、插图风格。许忠陵发表在故宫博物院院刊2 0 0 4 年第四期上的( 维摩演 教图) 及其相关问题讨论,也利用秘殿珠林卷之九“宙四”号所著录的李 公麟画维摩不二图一卷,分析传世的维摩演教图可能是它的一个临本。 综上所述,对佛道美术史的研究有待进一步进行文献的发掘利用;对书画作品 著录类文献的研究,前人做了大量的整理、索引、综合的工作,但对这些书籍具体 著录内容的文献价值研究则少有人进行。而对秘殿珠林的全面研究,目前更是 尚未专门开展起来。文献研究的不足影响了研究视野的拓展,充分利用珍贵的资源, 对秘殿珠林的文献价值进行一次整体研究,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在文献梳理过 程中得出的数据、现象与分析更可为将来的相关人物、佛道美术史、佛道宗教思想 与佛道书画创作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有用的资料。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t h e s i s 第一章秘殿珠林的基本情况 第一节秘殿珠林的修纂 清王朝立国之初的几代帝王都积极地学习中原文化,不仅在伦理道德、政治经 济诸领域承袭了中原民族的礼法传统以治国,而且十分醉心于汉民族的文化艺术。 他们熟读汉文经典,留下大量的御制诗词,且在书画艺术上也有相当高的鉴赏力和 创作热情。康熙帝曾令王原祁、孙岳颁、宋骏业等人从清内府所藏和四处搜罗而得 的1 8 4 4 种文献古籍中收集资料,在康熙四十七年纂辑成了书画类书巨著百卷 本佩文斋书画谱,即可见康熙帝对书画艺术的爱好之一斑。这一爱好在以后的 历代清帝中都有所延续,而在乾隆朝达到鼎盛。乾隆帝大力搜求书画,不断充实内 府。清初著名私人鉴藏家如孙承泽、梁清标、曹溶、安岐等人的藏品此时也多数已 为清内府所收贮,从而使皇室收藏书画的规模空前鼎盛。皇帝们本人也进行书画创 作,在秘殿珠林和石渠宝笈二书中,顺、康、雍、乾,嘉五朝皇帝的作品 被著录的竟多达数千件。 清代帝王对书画艺术的爱好导致了宫廷书画收藏数量的迅速增加,到乾隆八年 ( 1 7 4 4 ) ,乾隆帝便意识到内廷巨大的书画收藏需要建立专目,以便他和继任者随 时索览。于是在乾隆八年和九年命臣工先后编集了秘殿珠林和石渠宝笈二 种宫廷收藏书画作品的目录。在乾隆八年十二月十六日下令编纂秘殿珠林的上 谕中他写道: 列朝家教从不以珍玩为尚,时或怡情烟翰,与古为徒。是以内府缣素缥缃,盈千累万, 就中释道二氏,合中与西宝笈珠函,凡名人高士大德真灵之所留迹计一千二百三十五种。 而我世祖章皇帝,圣祖仁皇帝世宗宪皇帝手泽又复多有,是不可不敬谨什袭以示子孙者 也著张照,梁诗正、励宗万,张若霭编集中土琳琅,章嘉胡土克图阅认西天贝叶,何者 贮乾清官,何者贮万善殿、大高殿等处,分别部居,无相夺伦,仍仿照“书画谱例辑成 一书,俾后人披籍而知其所在嗣后复有归藏内府者按号续编,亦承平胜事也,钦此。 秘殿珠林所收释道图籍除历代佛道书画创作外,还附有宫内收藏的织绣、 缂丝、刻本佛道经典等,内容颇为可观。是书专录宗教题材的书画作品,且它的编 纂早于著录其他综合题材的书画目录石渠宝笈,这在书画著录史上是首创,而 秘殿珠林右槊宝笈汜编第l 册,北京j 【:版 ,2 0 0 3 年影印故宫原抄奉,第1 负。t i i t f l l - i 小另沣版本。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i t st h e s i s 且至今也尚未有第二部佛道宗教题材的书画专科目录问世,可见秘殿珠林一书 的珍贵。 初编的主要编纂者为张照、粱诗正、励宗万、张若霭等,均为乾隆所器重的文 化学养和艺术鉴赏力为时所称的近侍文臣,且各人均有作品被秘殿珠林、石渠 宝笈著录。 秘殿珠林初编成书于乾隆九年( 1 7 4 5 ) 五月。成书后仅是抄录存留于内府。 共2 2 卷、8 册,内府朱格抄本。版式:“朱印框栏,无行格,每半页l o 行,行1 8 字,抬头行2 0 字,自口,四周单边。通栏高1 8 6 厘米、宽1 3 4 厘米。橘黄绢书 衣,每册卷首钤御书房宝朱印”。成书后一般人士末得获见,但它被收入了四 库全书,外界始有抄本流传。 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在乾隆九年、十年先后编就后,更大地激发了乾隆 皇帝搜求鉴赏和创作书画作品的热情,到乾隆五十六年的四十六年问,内府新入藏 而未入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的书画作品又积累至数千件,乾隆帝便下令按初 编章程续纂。此次参加编纂的臣子有王杰、董诰、彭元瑞、金士松、沈初、玉保、 瑚图礼、吴省兰、阮元、那彦成等,奉旨入值位于乾清宫西庑的懋勤殿专事编纂工 作,自乾隆五十六年( 1 7 9 1 ) 正月至乾隆五十八年( 1 7 9 3 ) 五月成书。 秘殿珠林续编内府朱格抄本,不分卷,共8 册。版式:“朱印框栏,白口, 四周双边,每半页8 彳亍,行1 9 字,抬头至2 0 字,小字双行字同。通栏高2 0 4 厘 米,宽1 3 厘米。瓷青绢书衣,黄绫题笺。”o 续编成书之后至嘉庆二十年的二十三年问,内府所积书画未及入编者又至三干 余件。嘉庆帝上承乾隆成法,下令编纂了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的三编。编纂 地点仍在懋勤殿,由英和、黄钺、姚文田三人分班检阅,吴其彦、张鳞、顾皋、朱 方增、吴信中、龙汝言、沈维镉、胡敬等八人缮写。自嘉庆二十年( 1 8 1 5 ) 二月至二 十一年( 1 8 1 6 ) 闰六月成书。秘殿珠林三编将续编编就之后至嘉庆二十年宫中 所藏、臣工陆续所进以及过去未入编的佛道题材书画一一详加著录。 秘殿珠林三编内府朱格抄本,不分卷,4 册。版式:“朱印框栏,每半页8 行,行1 9 字,抬头2 0 字。通栏高2 0 3 厘米,宽1 3 厘米,四周双边。红绸书衣, 黄绫题笺。”。 秘殿珠林前后三编,将清代开国直至嘉庆时期清宫所藏全部佛道题材书画 加以分类、鉴定和著录。作为清代康雍乾盛世时期内府收藏佛道书画的详细品目内 陈芳:故宫藏抄奉书选介( 三) ,紫禁城,2 0 0 3 年第2 期,第4 5 页。 同i :。 i n j 上。 7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s t h e s i s 容的记载,既为当时丰富的内府收藏条理归档,更为后来的中国佛道专题书画研究 提供了一个集中的视角。 第二节秘殿珠林的体例 秘殿珠林全三编的编纂,前后历时7 3 年,三编的编纂历时很长,前后三 次的编纂虽在大体上体例相延,如均按乾隆在下令编纂初编时的要求,按收藏地点 为序分另j 著录,且首列清帝作品、次列历代作品、后列本朝臣工作品。但又有据前 次的编纂经验,编成后的检索使用情况以及该次编纂者的编纂意识而作的多处调整 改动。 一、编排次序 在编排次序上,各编均首列皇帝下令修书的上谕,次列凡例,再次为惑目,其 后正式列著录内容。但在作品的具体编排次序上前后三编有所不同。 1 ,初编 秘殿珠林初编所录作品,编排的次序比较繁复。 首先,区别时代。除清帝作品在全书的首卷著录外,以朝代和作品作者行年先 后为序,无名氏作品列于历朝名人作品之后,且据鉴定所断的朝代依次著录,在本 朝任官的作者作品列为“本朝臣工”一类。其次,分别释、道,佛教题材在前,道 教题材在后,再次,分别书画,书法作品在前、绘画作品在后,再次,区分装潢体 制,以册、卷、轴为序。最后还对历朝名人和无名氏作品区分了上、次等级( 前朝 绣缂作品和刻本亦分) ,上等在前,次等在后。例如历朝佛教题材书法以册页形式 装潢的作品,其著录次序为:“名人书释氏经册上等、名人书释氏经册次等、无名 氏书释氏经册上等、无名氏书释氏经册次等”。 由于区分书画形式、装潢体制和等次,书中著录同一作者的作品不易一次寻检 全面。因此尽管此书作为唯一的佛道书画专科目录而弥足珍贵,但在使用上的不便 也确实是很显然的。且在乾隆下令编纂本书的上谕中要求按作品贮存地点分别著 录,秘殿珠林所录佛道题材书画作品除刻本外均藏于乾清宫,无形中简省了编 排体例,但在其后以同样规格编纂的石渠宝笈中,按收贮地点区分出几个著录 体系的情况不可避免。同一作者的作品由于收藏地点不同而在一书中前后相隔的情 况更为多见,造成寻检的更大不便。这种体例由于是乾隆本人所定,后续的二编、 秘殿珠林“槊宝笈扯编第l j 册,第5 萸。 8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1 s t h e s i s 三编一直延用不敢更改,这也可明显看出此书的性质实为皇家艺术品收藏、玩赏服 务,是宫廷收藏的产物。 2 、续编 在续编的贮存地点方面,佛道题材书画仍全部贮存于乾清宫,因此也只有一个 著录体系。续编鉴于初编体例上过于繁复的缺点,不再区分书画类别和上等、次等, 只区分释教、道教两个大类。无名氏的作品也不再作为另一类列于历朝名人所有作 品之后,而是列于相应朝代名人作品之后。同一人的作品,再以册、卷、轴为次。 这样的编排次序,不仅便于全面了解某一朝代佛教或道教题材的全部作品,且对某 一作者所作书画作品也做到了集中著录,显然更便于使用了。 其中也不无编排归类错误的现象,如将明代作品程福生书道德经一卷,归 入了佛教题材作品中,就是一个明显的失误。 与初编将非臣工的清代作者归于“列朝”一类不同,凡是清人作品,均归入“臣 工”一列,其中包括陈书( 女) 等明显非臣工作者。在依朝代分类的编排次序上似 优于初编,且“本朝臣工”一类中绝大多数确为臣工、宫廷书画家作品,如此列名 似也不为大误,且使作品作者的朝代分别更为清晰。 3 、三编 由于三编所著录作品不仅贮存于乾清宫一处,而是分别贮于乾清宫、养心殿、 漱芳斋、静怡轩、延春阁等1 9 处,因此据编制初编时乾隆帝规定的定例,此次编 纂便按这些贮存地点分别依次设立了1 9 个著录体系,各体系下的编排次序统一, 按朝代、作者、装潢体制为序依次著录。本次入编的作品主要贮藏地点为乾清宫和 延春阁,其它地点所贮作品大多是各处用来作墙面装饰的卷轴,因此数量不大,价 值也相对不高。 。 三编在编排次序原则上基本延续续编,与初编、续编最大的不同,是此次著录 作品不再区分佛道二教,只以朝代、入名、装潢体制为序,因此在著录上显得更为 漠视宗教因素。 二、目录 1 、初编 初编分卷编纂,共2 2 卷,抄录为8 册。前列总目,每卷前分立卷目。 总目列各卷所录的总体内容,包括时代、宗教、书画、装潢体制、上次等。读 之可知各卷著录作品的大致情况,如卷一所录为四朝宸翰,清高宗乾隆的佛道题材 书画作品编入清世祖、圣祖、世宗的作品之后,总目中显示内容为: 9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t h e s i s 皇上宸翰释氏经册释氏经卷释氏经轴释氏图轴道氏经册道氏经卷道氏图轴。 各卷之前立有分目,在总目所列各卷作品类别下,列出本类所著录的具体作品 名称。并且对除清帝和臣工作品外的列朝佛道书画,以千字文为序在作品名称之下 标出字号,一个作者系以千字文中相应次序的一字。例如“卷之二名入书 释氏 经册上等目录”中,列有元人赵孟频的作品四种,按次系以“地”字,各作品依次 列号为“地一、地二、地三、地四”。无名氏作品也按时代先后,一件作品列一字 号。 2 、续编 续编全书不分卷,抄录为8 册。由于不分卷,此书按类别为序著录作品一至书 末,因此只有总目,并无分卷目录。续编的编纂者认识到“前编逐卷胪目,一人之 迹分彝诸处,检查不易,分部首总为目次”,。因此,续编的总目编制实际上综合了 初编中总目和分目的内容,按照编排次序一一列出具体作品名称。 3 、三编 同续编一样,三编编有详著作品名称的总目,除不区分佛道题材外,与续编的 列编原则大体相同。但由于这些系于一人名下的作品分藏于不同的宫室,在总目所 列各作品名称下,标明了收藏地点。三编的总目不能象续编一样起到依目检阅即可 找到相应作品的作用,因此各著录体系下又各编分目。分目的编制原则与续编总目 的编制原则大体一致,按照总目所显示的作品收藏地点查阅相应的分目,方能查阅 到该件作品的具体著录内容。 三、著录内容 将缂绣、刻本典籍除外,秘殿珠林全三编共著录佛道题材书画作品1 2 4 3 件, 在对作品具体内容的著录上,后续的两编根据初编的不足也做了调整。 1 、初编 初编共著录佛道题材书画作品7 0 9 件( 本文统计均不包含历代缂绣艺术品及刻 本经典) ,所有文字、印章信息均用单行大字记录。在具体著录格式上,初编的因 为标目后的所有著录文字不分段落、无界标,阅读起来相当不便。以下依著录信息 的前后顺序加以介绍。 ( 1 ) 标目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所著录作品全部经过清内府的重新装 裱,并由乾隆帝御笔题签, 因此绝大多数作品著录的名称与原物装裱上的题签严 秘殿殊林也槊宝笈汇编第l 册,第4 _ 贞。 秘觳珠林“榘j 盅笈儿编第3 册,第6 页。 口j 参见杨丹霞:由褒宝笈0 清代宫廷书i 叫的鉴藏( 中) ,艺术市场,2 0 0 4 1 1 ,第1 3 51 i ( 。 1 0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t h e s i s 格一致。作品名称下以双行小字标识作品的等次、字号,同一行下方空两字标明作 品收藏地点。 ( 2 ) 外观特征包括纸绢质地及书法作品墨色与书体、绘画作品设色或绘画 手法等,如卷一著录有“御笔古罗汉一轴”,著录为“宣德笺本,墨画”。o ( 3 ) 作者款识印记上、次等均录。 ( 4 ) 鉴藏题跋赞记和收传印章上等将作品上凡有的这类文字信息全部记载 下来,次等则只列出题跋者的姓名和印章、收藏者的收藏印章,只统计出作品上共 有几段鉴赏题跋,而不录具体文字内容量。显示出编撰者对上、次等作品的重视程 度不同。著录上等作品上的题跋赞记类文字信息和所加盖印章时,按它们在作品上 出现的前后位置为序,除清帝题语转行抬头书写外,其他内容一概不分段。 ( 5 ) 作品尺寸次等不录。 2 、续编 续编共著录佛道题材书画作品4 0 7 件。续编的编纂者鉴于初编不分段落标识、 不空格、一气到底的著录形式不便省览,在著录形式上作了较大调整。改动的地方 主要有: ( 1 ) 由于所有作品均贮于乾清宫,因此在标目下不再列出收藏地点,以简省 格式。 ( 2 ) 在按文字、印章出现的位置依次记载的原则上,区分断落,且在各段之 前用方括号标示出所录文字、印章在作品上的方位。如装潢成手卷的作品按著录方 位次序一般分为【本幅) 、【引首) 、【前隔水) 、( 后隔水) 、( 后幅) 等部分分别抄录 各处文字款识、题跋赞记及各段文字所系印章。 ( 3 ) 由于续编未分上、次等,因此收录的所有作品上的文字信息均被完整抄 录。书法作品内容为佛道典籍的,自然不抄录原文,若题材为作者的诗文及论赞等 创作,便被全文抄录下来,其中即使与相关文献文字互歧处也按作品实际原样抄录, 这样作本是为了对照原作特征,但同时却较初编在保存文献上更有价值。 ( 4 ) 除作者款识及乾隆帝亲笔题跋赞记以单行大字抄写外,所有历代人的鉴 赏文字均以双行小字抄录。各处题跋文字有出于几人之手的,均换行抄录以清眉目。 ( 5 ) 收藏印章不再如初编被夹杂于文字题跋之问顺着出现位置抄录,而是集 中于各文字信息之后专辟栏目记录。其中清帝的主要鉴藏章共八种,归于( 鉴藏宝 玺) 一栏,简录为“八玺全”、“七玺全”,代表本件作品受到皇室礼遇,被视为珍 品。其他历代人铃上的收藏印章,归于( 收传印记) 类,以单行大字集中抄录。 秘殿珠林石架宝笈汜编第l 册,第4 4 撕。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i t s t h e s i s 3 、三编 三编共著录佛道书画作品1 2 7 件。续编在著录体式上作了较大的调整后,确实 使秘殿珠林大大便于查阅,因此三编未再作大的改变,仅只将续编对历代名人 题跋以双行小字抄录的方式改为全部抄录成单行大字。因此在视觉上,三编的外观 可说最为赏心悦目。 , 四、按语 按语是编纂者对编纂时遇到的问题的补充解释或提示注意的文字,秘殿珠林 各编之中都有不少编者加的按语,内容丰富,且在各编之中按语的侧重点有异,其 中尤为有价值的是按语中表现出的鉴定角度和方法,以下分各编简要介绍。 1 、初编 初编共有2 0 件书画作品在著录项后附有编者的按语,占初编收录7 0 3 件书画 作品的2 8 4 ,所占比例较小,语言简练。主要内容涉及: ( 1 ) 解释作品中相关因素,如人名、印章、作品流传情况等。 共两条,仅占十分之一。如明朱孔易书心经一册,按语云:“按:朱孔易, 永乐时人,历官顺天府丞”。究其加按语的原因是作者不太有名,需加特别解释。 因此,此类按语显然不占主要位置。 ( 2 ) 鉴定作品真伪、价值。 此类按语共十条,占按语数量的二分之一。秘殿珠林作为皇家收藏的著录 书,对作品鉴定、分别等次态度严格,因此此类按语是初编按语中最主要的部分。 尽管由于受到皇帝本人好恶和时代局限,当时的鉴定结论在今天已有不少被推翻, 但存在于秘殿珠林中的按语显示出的鉴定方法是当时清廷书画鉴定情况的真实 体现。在鉴定方法上,可以分为三种: 从作品本身艺术水平判断。 这种方法比较主观,全凭鉴赏者的经验和修养,然而由于艺术品本身便是依据 其创作水准来体现价值的,在其他材料不足以证明真伪时,这种方法常常发挥作用, 从中也可以看出鉴定者的修养高下。如唐白居易书楞严经一册,后附的按语: “此卷虽残阙,然的是乐天真迹,笔意圆劲飘逸,雅称其诗。”圆任何一个时代的艺 术品鉴定都是有其局限性的,因此估且不论其主观的鉴定结论有多少价值,这类的 鉴定按语至少能对照作品说明当时修纂者的欣赏水平。 秘殿璩林石桨宝笈汇编第l 册第6 4 页。 秘殿珠丰小钉槊宝笈礼编第l 册,第4 8 贞。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t h e s i s 利用书画史、公私书画著录文献判断。 我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理论发展及作品著录是伴随着书画艺术的发展同时发生 的,因此前代留下的艺术家传记、公私著录往往成为后世鉴定相关作品的宝贵工具, 这也是书画著录何以可贵的原因。秘殿珠林的编纂鉴定队伍均为学有所成的著 名文人,在利用文献上更由于身处皇室大内而有着他人无法比拟的优势。 如唐僧贯休画罗汉像十轴,所加的按语便是据宣和画谱进行鉴定的: 此十轴,画内俱无款识,亦无题跋图章可据,查宣和画谱,曾载入贯休真迹之内 画亦高古入神,与贯休真迹较无异,是以不便编八无名。 分析作品本身的错讹矛盾。 一件作品在流传过程中往往由于作者重新装裱、贩卖者为造伪割裂题跋而出现 画假跋真、画真跋假,以及鉴定者追述画史、记叙年代有误等等复杂情况,造成对 作品本身的判断困难,有水平的鉴定者却往往能利用这些错讹来分析作品的真实价 值。如卷十七“名人书道氏经卷,宋朱子书阴符经一卷,次等元一”号作品, 附按语:“此前后题跋俱非真迹,其金书盖后人从拓本涂写者。究为先贤之迹,故 入次等。”o ( 3 ) 欣赏评论作品价值。 此类按语共四条,占十分之二。对一些前人精彩名作,编纂者似也难抑对其欣 赏赞叹之情,留下这类按语,可能也为提示皇帝留意此作品的特别精彩之处。如卷 二“名人书释氏经册,明文徵明书药师经一册,一等元三”号作品,后加按语 日: 此册蝇头小书,绝似率更九成宫醴泉铭,史称丈徵明书,“鸡林鸟弋,航海梯山而来”, 丐其豪翰,良有以也9 卷十五“名人书道氏经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拉萨面试题精 编:职业规划与面试技巧
- 农业科技行业面试题库及答案精 编
- 福建省南安市国光中学2026届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
- 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生物多样性公约》
- 热水器工作原理与使用维护指南
- 三高防治工作汇报
- 专业文档分享:教资拼音面试题库攻略
- 外国人打击处理工作汇报
- 脱髓鞘病与先天脑畸形影像
- 细胞的衰老、凋亡与癌变研究
- 2025年中药调剂师试卷及答案
- (新教材)2025年秋期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核心素养教案(第3单元)(教学反思有内容+二次备课版)
- 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防控指南
- 2025年时事政治考试题及参考答案(100题)
- 井工煤矿风险监测预警处置方案之安全监控系统监测预警处置方案
- 员工社保补贴合同协议
- 国际反洗钱师cams考试真题中文版题库汇总(含答案)
- 新生儿疾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诊疗常规2022版
- 教学设计原理 加涅 完整笔记
- 谢祥德谈宽窄巷子的运营
- 雪铁龙世嘉用户使用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