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的文献学思想研究.pdf_第1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的文献学思想研究.pdf_第2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的文献学思想研究.pdf_第3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的文献学思想研究.pdf_第4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的文献学思想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的文献学思想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蔓曼曼量量皇曼曼皇曼皇曼曼曼曼皇曼曼曼量曼曼曼皇曼鼍曼曼曼曼鼍曼曼曼皇ii i i i 一i i; _ 皇鲁毫量蔓曼曼皇曼曼曼皇 中文摘要 晁公武是我国宋代著名的藏书家和文献学家,他在文献学研究领域做出了重 要贡献郡斋读书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私家提要目录,集中体现了晁公 武的文献学思想。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从历史实际出发,从文献学的角度对晁 公武郡斋读书志的文献学思想进行深入剖析、全面阐述,归纳其文献学思想 对现代文献学的启发意义。全文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梳理晁公武的家世、生平和郡斋读书志的成书过程。通过对 晁公武家世及生平的介绍,说明晁公武的文献学思想得益于晁氏家族的学术传统 和他个人的努力;笔者在介绍郡斋读书志成书过程的基础上,比较衢袁二本 的优劣,同时说明郡斋读书志的内容特征。 第二部分,笔者从文献目录分类、文献版本研究、文献内容考证三个方面分 析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的文献学思想成就。文献目录分类方面,郡斋读书志 的目录分类继承了传统的四部分类法,同时又有所创新,此部分内容历来都是学 者们研究的重点。笔者结合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郡斋读书志的目录分类特 征进行了重新认识和归纳。文献版本研究方面,因郡斋读书志是第一部著录 文献版本的目录专书,笔者着重阐述了晁公武对文献版本研究内容的认识,以及 郡斋读书志中运用的文献版本研究方法。文献内容考证方面,阐述晁公武的 “信而有证一“无证不评 的文献内容考证原则,进而总结郡斋读书志中的 文献内容考证方法。此部分内容是本文的重点,笔者援引郡斋读书志中的许 多材料,总结归纳晁公武的文献学思想成就,以见晁氏学术之精蕴。 第三部分,简述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对现代文献学的启示。晁公武郡斋 读书志的文献学思想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对现代文献学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文献学思想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c h a og o n g w ui st h ew e l l - k n o w nb o o kc o l l e c t o ra n dd o c u m e n to fj u r i s t si ns o n g d y n a s t y , h eh a dm a d es i g n i f i c a n t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t ot h ea r e a so ft h es t u d yo nt h e d o c u m e n tr e s e a r c h h i sj u nz h a id us h uz h ii st h ee a r l i e s tp r i v a t e - a b s t r a c tc a t a l o go f o u rc o u n t r y se x i s t i n g ,c o n c e n t r a t e de x p r e s s i o no fh i st h o u g h t so fd o c u m e n t a t i o n s c i e n c e o nt h eb a s i so f p r e v i o u ss t u d i e s ,t h i sa r t i c l ea t t e m p t e df r o mt h eh i s t o r i c a lr e a l i t y , d e p t ha n a l y z e da n da l l a r o u n de x p o u n d e dt h et h o u g h t so ft h ed o c u m e n ts c i e n c eo f c h a og o n g w u sj u nz h a id us h uz h if r o mt h ed o c u m e n ts c i e n c e ,a n ds u m m e du pt h e i n s p i r i t i o nf o rt h em e a n i n go fm o d e md o c u m e n ts c i e n c e t h ea r t i c l ei sd i v i d e di n t o t h r e e : i nt h ef i r s tp a r t ,c a r d i n gc h a og o n g w u sf a m i l ya n dl i f ea n dt h ep r o c e s s o fj u n z h a id us h uz h i t h r o u g h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c h a og o n g w u sf a m i l ya n dl i f e , i l l u s t r a t e dt h et h o u g h t so ft h ed o c u m e n ts c i e n c eo fc h a og o n g w ub e n e f i t t i n gf r o mt h e a c a d e m i ct r a d i t i o no fc h a o s f a m i l ya n dh i sp e r s o n a le f f o r t s ;t h ew r i t e ri n t r o d u c t e d t h ep r o c e s so fj u nz h a id us h uz h i , o nt h i sb a s i s ,c o m p a r e da d v a n t a g e sa n d 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o fq ue d i t i o na n dy u a ne d i t i o n ,i n s t r u c t e dt h ec o n t e n to fj u n z h a id u s h uz h i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 i nt h es e c o n dp a r t ,f r o mb i b l i o g r a p h i c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a n dd o c u m e n tv e r s i o n r e s e a r c ha n dd o c u m e n tc o n t e n tr e s e a r c h ,t h ew r i t e ra n a l y z e dt h e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t h e t h o u g h t so f d o c u m e n t a t i o ns c i e n c ei nc h a og o n g w u sj u nz h a id us h uz 玩i nt h e a r e a so fb i b l i o g r a p h i c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t h eb i b l i o g r a p h i c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j u nz h a id u s h uz h ii n h e r i t e da n di n n o v a t e dt h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f o u rb r a n c h e s s c h o l a r sh a d a l w a y sb e e nf o c u s i n go ft h i sp a r t ,t h ew r i t e rc o m b i n e dt h ep r e v i o u s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 , r e n e w e da n ds u m m a r i z e dt h eb i b l i o g r a p h i c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j u nz h a id u8 h uz h li n t h ea r e a so fd o c u m e n tv e r s i o nr e s e a r c h ,b e c a u s eo fj u nz h a ims h uz h ii st h ee a r l i e s t c a t a l o go fw r i t i n gd o c u m e n tv e r s i o n ,t h ew r i t e rf o c u s e do nt h ec o n t e n to ft h e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d o c u m e n tv e r s i o nr e s e a r c hf r o mc h a og o n g w ua n dt h em e t h o do ft h ed o c u m e n t v e r s i o nr e s e a r c hi nj u n 刁妇fd us h uz h li nt h ea r e a so fd o c u m e n tc o n t e n tr e s e a r c h , a n a l y z e d ”t r u s t e d e v i d e n c e ”u n d o c u m e n t e dn o c o m m e n t a t i o n ”p r i n c i p l e s o f d o c u m e n tc o n t e n tr e s e a r c h ,a n ds u m m a r i z e dt h em e t h o d so nd o c u m e n tc o n t e n t r e s e a r c ho fj u nz h a id us h uz h i t h i sp a r tw f l s st h ef o c u so ft h ea r t i c l e , i no r d e rt o i n s p e c tt h ee s s e n c eo fc h a og o n g w u sa c a d e m i c ,t h ew r i t e rq u o t e dl o t so fm a t e r i a l f r o mj u nz h a id us h uz h i , s u m m a r i z e dt h e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c h a og o n g w u s t h o u g h t so fd o c u m e n t a t i o ns c i e n c et os e et h eb e s to fc h a o sa c a d e m i c i nt h et h i r dp a r t ,d e s c r i b et h e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t ot h em o d e md o c u m e n ts c i e n c eo f g o n g w u sj u nz h a id us h uz h i t h et h o u g h t so fd o c u m e n t a t i o ns c i e n c eo fc h a o g o n g w u sj u nz h a id us h uz h ic o n f o r m e dt o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p e r i o d ,i th a d t h e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t ot h em o d e md o c u m e n ts c i e n c e k e yw o r d s :c h a og o n g w u ;j u nz h a id us h uz h i ; t h et h o u g h t so fd o c u m e n t a t i o ns c i e n c e 5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 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奎昼殳 日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印刷件 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衄一导师签名:孱嵫翅一日期:趁舭: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前言 晁公武( 1 1 0 l 1 1 7 4 ) 是我国宋代著名的文献学家。他的郡斋读书志、 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和尤袤的遂初堂书目是宋代最具影响的三大私家 藏书目录。郡斋读书志作为现存最早的一部私家提要目录,集中体现了晁公 武的文献学成就,书中运用的文献研究方法和体现出的文献学思想对后世有重要 的影响。 一、选题的意义 历史文献学是- f - j 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在学科基本理论、文献研究和整理 历史文献的方法方面都有待于完善。中国古代的文献学家,重视文献的搜集、整 理和研究,却很少进行理论总结,这也是我国文献学理论不发达的原因之一。晁 公武的郡斋读书志作为现存最早的一部私家提要目录,集中体现了晁公武的 文献学成就。对晁公武的文献学成就的考察,有助于丰富当代文献学理论。郡 斋读书志中体现的晁公武文献研究的内容与原则方法,是他承袭前人思想与方 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文献研究实践形成的独到认识。探讨晁公武郡斋读书 志的文献学成就,对于了解宋代图书的流传情况和当时的学术环境,丰富当代 文献学理论有重要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学术界对晁公武和郡斋读书志的研究自宋代以来丝缕不绝:宋代陈振孙 的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了郡斋读书志,并对成书的过程作了简要的介绍: 随着郡斋读书志流传渐广,到了清代,研究晁公武和郡斋读书志的学者 日渐增多,有学者开始探讨晁公武的生平,如钱保塘的晁公武事略。,也有 学者注意到郡斋读书志的衢本和袁本问题,如清代的何焯圆;直到现代,对 。钱保塘的晁公武事略是最早研究晁公武生平的文章,原文载于章寿康式训堂重刊汪士钟衢本郡斋 读书志卷首。遗憾的是,笔者没有j i ! 过式训堂蓖刊本的郡斋读书志 ,参张剑晁公武及其( 郡斋读 书志) 研究综述,西北师大学报2 0 0 5 年第9 期。 。孙猛:郡斋读书志衢袁二本的比较研究兼论( 郡斋读书志) 的成书过程,文史第二十辑,第 1 1 5 一1 1 6 页,中华书局1 9 8 4 年版。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晁公武和郡斋读书志的研究才蔚为大观,孙猛先生的郡斋读书志校证、 郡斋读书志衢袁二本的比较研究兼论( 郡斋读书志) 的成书过程,郝润 华的晁公武评传回是研究晁公武和郡斋读书志的代表作。笔者综合前人 的研究成果,依据前人研究侧重点的不同,拟从对晁公武的家世生平及对郡斋 读书志的研究这两个方面详加评述。 , 第一,关于晁公武家世及生平的研究,目前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有关晁公武家世的资料散见于 宋史晁迥传、 宋史- 晁宗悫传、宋 史晁补之传、 道光巨野县志民国续修巨野县志中。刘焕阳的宋代晁氏 家族及其文献研究 是一部针对晁氏家族的世系行状及晁氏成员学术成就的专 门性研究著作,书中晁氏家族世系的资料来源于晁氏宗谱、史传和墓志铭等, 此书将宋代的晁氏家族按东、中、西三眷以世系为序,、分别考述晁氏家族成员的 生平及著述,并附有世系表,一目了然。郝润华的晁公武评传从家族的文化 传承方面简单梳理了晁公武的家世。此外,李朝军的宋代晁氏家族文学研究 和 晁氏兄弟在渝事迹考、何新所的宋代昭德晁氏家族文化传统研究,梁玉 玮的濮阳晁氏藏书考对晁公武的家世也有所论及。 晁公武在宋史中无传,但对晁公武生平进行研究的人很多,如钱保塘j 陆心源、陈祺寿、刘兆祜、王德毅、王绍曾、孙猛、郝润华等,尤其以孙猛、郝 润华为代表。孙猛先生的郡斋读书志校证之附录一 晁公武传略引用资料 详实、按语精当,是目前所见较为全面的晁公武传。郝润华的晁公武评传在 晁公武的生平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利用 唐宋词汇评 ( 两宋卷) 一书 中的沁园春“寿晁帅七十一词,考证晁公武生于1 1 0 1 年( 北宋徽宗建中靖 国元年) ,卒于1 1 7 4 年( 南宋孝宗淳熙初年) ,至此,晁公武的生平研究有了新 的进展。此外,研究晁公武生平的文章还有:方志昭的晁公武与( 郡斋读书志) 、 祝尚书的 晁公武与宋代四川图书业、程兴爱的 :南宋藏书家晁公武的藏书与 著书等等,但都没有超出孙猛等人的研究范围。 第二,对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0 年版。 。郝润华、武秀成:晁公武陈振孙评传 ,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6 年版。 。刘焕阳:宋代晁氏家族及其文献研究 ,齐鲁书社2 0 0 4 年版 。吴熊和:唐宋词汇评,浙江教育出版社2 0 0 4 年版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关于郡斋读书志的版本,自宋代时衢袁二本就已经形成,四库全书总 目提要郡斋读书志追溯了衢袁二本的源流:“淳祜己酉,鄱阳黎安朝守袁州, 因令希弁即其家所藏书目参校,删其重复,摭所未有,益为附志一卷,而重 刻之,是为袁本。时南充游钧守衢州,亦取公武门人姚应绩所编蜀本刊传,是为 衢本 ;王重民先生的 ( 郡斋读书志) 与 直斋书录解题) 对四库全书总 目提要中的记载进行了简要的解释。关于衢、袁二本的优劣,最早对二者进行 比较的是清代的何焯,但他未做褒贬,后来瞿中溶撰写过郡斋读书志考证举要 一文,钱大昕作跋,认为衢本优于袁本,之后顾广圻、黄丕烈、鲍廷博、汪士钟、 李富孙、阮元、钱泰吉、王先谦等人均认为衢本优于袁本圆,今人孙猛先生的郡 斋读书志衢袁二本的比较研究兼论( 郡斋读书志) 的成书过程通过对衢袁 二本在收书的数量、序文、书的分类和归类、编排体例、书名著录、卷数著录、 作者著录、解题九个方面进行比较,得出衢本优于袁本的结论。孙猛先生另作有 历代诸本叙录 记录郡斋读书志的版本3 5 种,按衢本( 1 7 种) 和袁本 ( 1 8 种) 两大版系统编目,每一题识下著录序、跋、按语,便于查阅。以上这 些研究成果为今人研究郡斋读书志的版本提供了一个较高的起点。 关于郡斋读书志在文献学方面的贡献,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在目录分类方面, 晁公武评传对郡斋读书志的体例以及晁公武的目 录学思想进行了考察,揭示了晁公武的目录学成就,同时也指出晁公武目录学思 想中的不足之处。郝润华还发表了重要的论文( 郡斋读书志) 的分类及其与( 崇 文总目) 的关系,文章以追溯郡斋读书志的图书分类依据为特色。此外, 倪士毅先生的宋代目录学家晁公武和( 郡斋读书志) 、王晓鸣的浅谈( 郡斋 读书志) 、孟昭晋的晁公武及其( 郡斋读书志) 、郭书兰的私家目录之璧 晁公武( 郡斋读书志) 、陈少川的 从( 郡斋读书志) 看晁公武的分类理论、 钱振新的 ( 郡斋读书志) 收录小说类书目摭议、谢德雄的宋代目录学的发展 及其成就、贺霞的 的编纂特色、张素霞的宋代私家书目( 郡斋读书志) 考析、刘爱敏晁 毋壬重民:( 郡斋读书志) 与( 直斋书录解题) ,图书馆1 9 6 3 年第4 期 叠张剑:晁公武及其( 郡斋读书志) 研究综述,西北师大学报2 0 0 5 年9 月 西孙猛:郡斋读书志校证附录3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0 年版。 。郝润华:( 郡斋读书志) 的分及及其与( 崇文总目) 的关系 ,史林 2 0 0 6 年第5 期 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公武的目录学成就也都推动了郡斋读书志的目录分类方面的研究。 在版本研究方面,刘国瑁的浅论( 郡斋读书志) 在中国古籍版本学史上的 贡献认为,郡斋读书志中涉及版本的提要虽仅四十余条,却有着开创古代 版本目录学的意义,在我国古籍版本学史上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王皓的( 郡 斋读书志) 的版本记录与考辨分析了郡斋读书志在版本研究方面的贡献, 指出郡斋读书志不仅以校勘来判别版本的异同优劣,而且注重对图书版本的 内在特征和外部特征的研究。晁公武在版本研究内容的拓展和版本研究方法的探 寻方面,具有筚路蓝缕之功。杨大忠的 :( 郡斋读书志) 对版本学与辨伪学的影 响 从版本学和辨伪学两方面分析了郡斋读书志的成就与地位:版本方面, 透过郡斋读书志可以考察宋代书籍的版本情况;辨伪方面,郡斋读书志 中运用多种方法辨伪,因此可称其为辨伪巨著。 纵观目前学术界对他的研究,多侧重于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在目录分类 和版本研究方面的成就,很少有人从文献学的角度对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的文 献学思想成就进行全面的研究。实际上,晁公武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藏书家和文 献学家,他在文献目录分类、文献版本研究、文献内容考证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 诣,本文以郡斋读书志为例,对晁公武文献学思想作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 概括其文献学思想对当代文献学的启示,以求教于方家。 o 刘国瑁:浅论( 郡斋读书志) 在中国古籍版本学史上的贡献, 对版本学与辨伪学的影响,万方数据库,安徽大学2 0 0 7 年硕士学位论文。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晁公武的家世生平与:郡斋读书志的编撰 第一节晁公武的家世、生平与所处时代 一、晁氏家族及文化传统 晁公武出生于名门世家,晁氏在北宋时为天下甲门,因晁迥、晁宗悫父子而 显。晁迥是公武的五世祖,以太子太保致仕,卒,谥文元圆。晚年居昭德坊,辟 养素园 ,著有 :翰林集三十卷、道院集十五卷、法藏碎金录十卷、耆 智余书、随因纪述、 昭德新编各三卷。其子晁宗悫,以父荫为秘书省校书 郎,屡献歌颂,召试,赐进士及第。曾任馆阁校勘三迁大理寺丞、集贤校理兼注 释御集检阅官,卒,谥文庄。晁氏子孙以晁迥、晁宗悫为荣,言祖先必称“文 元 “昭德 。晁公武的祖父与曾祖父已不可考,曾祖辈晁仲衍、晁仲蔚、晁仲 熙,祖父辈晁端彦、晁端生、晁端禀都活跃于北宋政坛。 晁氏“四世继直于书林,五叶踵登于辞级玑 。发展到第五代叫之一字辈时, 晁氏家族成员在仕途上坎坷失志,家族文学却达到了高潮 。其中以晁补之、晁 说之、晁冲之最为著名。晁补之和晁说之都是晁公武的堂伯父,晁补之,字无咎, 号归来子,为“苏门四学士一之一。,著作繁富,主要有: 太极传五卷、春 秋左氏传杂论一卷 、因说一卷、 太极外传一卷 、续楚辞二十卷 、 ,中州学 刊2 0 0 6 年1 月。 o 刘焕阳:晁补之与宋代晁氏家族,第3 0 页,山东文艺出版社2 0 0 4 年版。 o 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八,中华书局1 9 6 5 年版。 o 脱脱:宋史卷二百零二,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 o 脱脱:宋史卷二百零二,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 o 中国地方志集成:t 道光巨野县志民国续修巨野县志卷十五 脱脱:宋史卷二百零八,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 屹脱脱: 宋史卷二百零八,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 1 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号景迂,在经学和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主要著作有:录古周易八卷、 太极 传五卷、讲义五卷 、 易玄星纪谱二卷、 客语一卷 、晁说之集 二十卷、论语讲义一卷、 儒言卷、 中庸解一卷、i :景迂集十二卷 , 今存 儒言一卷、中庸解一卷,其它散佚。晁公武的父亲晁冲之,字叔用, 一字川道,“在群丛中亦有才华,而独不第一固,哲宗绍圣党祸起,“晁氏群从 多在党中” ,晁冲之隐居具茨山下,世称具茨先生,可见的传世著作有:晁 具茨集十卷、 卷二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版。 喻汝砺:晁具茨先生诗集序,【宛委别藏1 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8 8 年版。 o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版。 o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版 o 中国地方志集成:道光巨野县志民国续修巨野县志卷十二 王重民在( 郡斋读书志) 与 ,第1 2 5 7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0 年版。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利州东路安抚使、四川安抚制置使等职。1 1 7 1 年,晁公武知谭州,后任临安少 尹,旋罢官。晚年的晁公武回到嘉州符文乡居住,直到去世。晁公武大约活到 7 4 岁( 南宋孝宗淳熙初年,1 1 7 4 年左右) ,“卒于符文乡小石桥,李焘为作墓 碣 圆。 晁公武不仅在仕途方面有所作为,而且在学术研究方面有显著的成就。他一 生致力于藏书和书籍的整理与研究,在诸多领域留下了丰硕的成果,主要著作有: 易诂训传十八卷 、 尚书诂训传四十六卷、 毛诗诂训传二十卷 、 中 庸大传一卷 、 春秋故训传三十卷、 读书志二十卷、稽古后录三十 五卷、l :昭德堂稿六十卷、嵩高樵唱二卷 、老子通述二卷 、 九卷u 。如今只有 的成书经历 郡斋读书志是晁公武在守荣州时编写的,因他号昭德先生,因此, :郡 斋读书志又名 卷四十六,巴蜀书社1 9 8 4 年版。 o 脱脱:宋史卷二。二,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 西脱脱:宋史 卷二。二,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 o 脱脱:宋史 卷二。二,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 o 脱脱:宋史 卷二。二,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 亩脱脱:宋史 卷二0 二,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一说作二十卷,见中国地方志集成:道光巨野县志民 国续修巨野县志卷十五 o 脱脱:宋史卷二。三,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 - 脱脱:宋史卷二。五,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 中国地方志集成:道光巨野县志民国续修巨野县志 卷十五。 “清丰县志 卷九,见郡斋读书志校证) ,第1 2 9 8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0 年版。 1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子,科举名额较之唐代进一步扩大,以达到“欲广致天下之士以文治 的目的, 这种宽松的环境,为宋代的知识阶层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 宋代雕版印刷的普及、活字排版的发明,使得官府刻书、私家刻书、坊间刻 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刻书的内容除儒家经典外,遍及史书、子书和名家的诗文 集等。印刷术的革新及发展,使得书籍的流通态势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书籍 的印刷数量、质量、速度和规模远远胜过了前代,书籍的大量出版和传播,满足 文化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时代文化的繁荣。 宋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中央有国子监、太学,地方有府学、州学、县学、 书院与当地私学,各类学校都有一定数量的藏书。这些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学者和 官员,在他们中间形成了一种藏书风气,这种风气与书籍的收藏形成了一种良性 循环。 在这样的氛围中,涌现出了宋绶、叶梦得、尤袤、晁公武、陈振孙等拥有数 万卷藏书的大藏书家。晁氏藏书,累积数世,“公武家自文元公以来,以翰墨为 业者七世,故家多书。一 到公武的父亲晁冲之时,已是“壤富闳溢,所藏至万卷 锄。不幸的是,政和甲午( 1 1 1 4 ) 冬,“火亦告遣一回。晁公武在郡斋读书 志自序提到的“然自中原无事时,已有火厄 ,即指此事,又经过靖康之乱, 晁公武举家迁蜀,累世所藏也就丧失无几了。晁公武虽“心志未衰一,却“无书 可读 。 晁公武成为一代藏书大家,离不开井度的帮助。晁公武曾做四川转运副使井 度的属官,与井度交往颇深。井度,字宪孟,南阳人,一生酷爱藏书,“常以俸 之半传录一异书。北宋四川没有兵灾,为书籍的流通和私人收藏提供了良好的环 境。井度对于异本书,“必力求,得而后已。一对于亡缺不全的书,往往“收合 补缀一 ,尽可能使书得到修复,他还曾刊刻过眉山七史。主要著作有:蜀三 神祠碑文五卷 、会解楞严经十卷、 ,第4 8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9 年版。 o 王重民:( 郡斋读书志) 与( 直斋书录解题) , 第二十辑,第 1 1 5 一1 1 6 页,中华书局1 9 8 4 年版。 o 此处参考图书;山东藏书家史略 ( 王绍曾、沙嘉孙著) ,第3 7 页,山东大学出版社1 9 9 2 年版。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郡斋读书志 的版本对比 郡斋读书志最早的两个刊本都是蜀刻本。其一为晁氏门人杜鹏举所刻四 卷本,另一为晁氏门人姚应绩所刻二十卷本,今皆不存。在后来的刊刻过程中 因底本不同形成了衢本和袁本两大版本系统。衢本源于姚应绩所刻二十卷本, 1 2 4 9 年南充游钧知衢州重刻蜀二十卷本,是为衢本。袁本源于杜鹏举所刻四卷 本,时间也是1 2 4 9 年,郡阳黎安朝守袁州,重刻蜀四卷本于郡斋,又刻赵希弁 据其藏书仿晁氏体例续撰的附志:l 一卷。第二年,黎安朝又刻赵希弁据衢本作 的 后志二卷( 书末附有二本考异) 。相对于 后志而言,先刻的四卷本 为 :前志,这样, 前志四卷、附志一卷、 后志二卷,合为七卷,是为 袁本。 , 衢、袁二本形成以后,袁本很久不行于世,直到清康熙末年,浙江海宁陈师 曾得旧钞袁本,才得以行于世。衢本中影响较大的是清嘉庆二十四年( 1 8 1 9 年) 汪士钟艺芸书社重刻本。随着衢袁二本在清代流传渐广,一些学者开始品评二本 的优劣。清代钱大昕在比较衢袁二本时说:搿马氏 :经籍考所引晁说,皆据衢 本不用袁本。当时两本并行,而优劣自判。片圆迄今为止,现存的郡斋读书志 有3 5 种版本,今人孙猛先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衢袁二本在收录图书的数 量、序文、类目的设置、图书的分类和归类、图书的编排体例、书名的著录、卷 数的著录、作者的著录、解题九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得出衢本优于袁本的结论 。 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 9 9 0 年出版了孙猛先生整理的郡斋读书志的标点本 郡斋读书志校证。 郡斋读书志校证是以清代汪士钟刊的衢本为底本, 与影印的宋淳辜占袁本合校,在此基础上,用 郡斋读书志的其它善本、文献 通考经籍考以及与 郡斋读书志内容相关的书目参校。对于 郡斋读书志 中比较有参考意义的内容孙先生作了疏证和考订,如衢、袁二本重要的异文,提 要中的疏略或不当之处等等,疏证和考订的形式用“按一字以示区别。因为赵希 弁的 读书附志二卷历来附袁本以行,所以此次合校将 读书附志二卷附在 郡斋读书志的校证本之后。另外,为了便于读者了解晁公武的生平及其郡 斋读书志,书末附有四种附录,依次是: 晁公武传略、 的内容特征 郡斋读书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私家提要目录,著录书籍一千四百九 十六部,体例完备,著录详实,是我国最重要的典籍目录之一,功及后世圆。全 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每大类下设若干小类,共计4 5 小类。郡斋读书志 继承了七略以来在目录专书中撰写序文这一传统,书中的序文包括总序、经、 史、子、集各类的大序、各类目的小序三部分,用来叙述某类书的学术源流、图 书归类的学术背景、图书分类和归类的依据等等,序文起到了“辨章学术,考镜 源流一的作用。郡斋读书志收录的书籍,上自先秦,下至宋代,不仅种类繁 多,数量丰富,而且有不少宋代以前的佚书珍本。每一书后撰有提要,涉及的内 容极为广博,几乎包括了当时社会的全部学问,颇具参考价值。 o 除去重见者,共一千四百九十二部,以郡斋读书志校证为据。 雪李致忠、周少j i i 、张木早:中国典藉史 ,第4 1 6 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4 年版。 1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晁公武 郡斋读书志的文献学思想成就 一部目录书,就是一部学术史。通过郡斋读书志,我们可以了解晁公武 的文献学思想成就。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的文献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文献目录分 类、文献版本研究、文献内容考证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共同构成了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的文献学思想体系。 第一节文献目录分类的继承与创新 作为一个文献学家,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写一部与当时文献的发展趋势相合的 目录专书,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是一部根据宋代图书的发展状况进行目录分 类的专著,真实反映了当时书籍的发展状况和晁公武本人对目录分类的认识。郡 斋读书志的序文和书目提要是晁公武在对传统目录分类方法总结的基础上、结 合当时书籍的发展状况和个人的藏书实践活动做的经验总结。为此,我们首先要 回溯自汉至宋的目录分类演变,进而探讨 :郡斋读书志对传统目录分类的继承 与创新。 图书分类与典籍管理、典籍整理以及学术思想的发展密不可分,郡斋读书 志之前的图书分类经历了。七分法到“四分法 的转变,这些图书分类方法 对 郡斋读书志的目录分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宋代以前文献目录分类概况 我国图书分类的历史很早,自周代起就有掌管不同图书的官职, 周礼地 官记载。周官太史掌建邦之六典;又有外史,掌四方之志、三皇五帝之书 , 这里记载的不同的官职掌管不同的典籍已经有图书分类的含义。春秋时期,孔子 在讲学过程中,整理过。六经一,又称作“六艺力:诗、书、礼、易、乐、春秋, 作为传授弟子的教材,孔子整理。六经一是对我国古代的图书的初步分类。 西汉末年,光禄大夫刘向校理群书,并对每一本书“条其篇目,撮其旨意矽, 撰成我国第一部提要目录 别录。刘向死后,其子刘歆继承父业,在别 录和自己校书实践的基础上撰成七略,这是我国第一部官修的群书分类目 1 7 。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l e 一, i i 鼍皇量葛皇皇曼鲁 录,它奠定了我国古代图书分类法的重要基础。七略确立了“七分法 ,全 书的分类体系为: 辑略 六艺略( 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 诸子略( 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 诗赋略( 屈原之赋、陆贾之赋、孙卿之赋、杂赋、歌诗) 兵书略( 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 术数略( 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 方技略( 医经、经方、房中、神仙) 七略中的辑略是总序,汉书艺文志中颜师古注:“辑与集同,谓诸书 之总要 ,说明其它六大类及六大类下的各小类设置的意义及学术源流。六大 类分别属于经学、哲学、文学、军事、历算和医学六个方面的内容,六大类每一 类前都有小序,用以“辨章学术之得失一圆。 七略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西汉时期 的学术发展状况。今 七略原书已不可见,我们可以从汉书艺文志中看 见七略的内容,辑略的内容分散于 :汉书艺文志各类小序之中。刘 歆的 七略开创了我国古代图书分类法的先河,其后王俭的 七志、阮孝绪 的 卷三十三。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而加详焉。欧阳公谓其始于开元,误矣。今公武所录书,史集居其半,若依g - t :; 略,则多寡不均,故亦分为四部焉。劳 从总序来看,郡斋读书志的目录分类首先是在分析、研究传统分类方法 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总序对七略以来的图书分类情况作了总结,比较清楚 地说明了七略和中经新簿的具体分类,同时阐述了郡斋读书志与七 略、隋书经籍志、中经新簿的相承关系,同时指出四部分类始于中经 新簿而不是欧阳修所说的“唐开元年间”。总序对七略以来图书分类沿革 的总结,体现了晁公武对目录分类的认识,对郡斋读书志的目录分类起到了 重要的影响。其次,总序反映了郡斋读书志的目录分类受到了晁公武本人藏 书的影响,总序中说“今公武所录书,史集居其半,若依七略,则多寡不均, 故亦分为四部焉。一晁公武的藏书,史部书和集部书数量庞大,如果依据七略 进行分类,会出现分类不均、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因此,他选择了四部分类法。 2 大序 。如果说郡斋读书志的总序是对书的基本体制所作交待的话,那么,经、 史、子、集四部的大序则是对各部所设类目及其学术源流所作的说明。经、史、 子、集四部的大序,每部大序首先列出了该大类下的类目名称、类目数量、收书 数量和书的总卷数,但每部大序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或侧重于叙述类目的学术 渊源及演变过程,或侧重于此类目与彼类目的比较,或侧重于解释收录某类书的 理由等等,总之,都是为了说明类目设置依据。下文拟对郡斋读书志经、史、 子、集四部大序略作探析。 经部分为十类,分别是: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经解、 小学,合二百五十五部,计三千二百四十四卷。经部大序主要叙述了“六艺的 学术史和学术分类,兼及说明“论语 “孝经 靠经解 “小学归于经部的原 因。 经部大序:“孔氏之教,别而为六艺数十万言,其义理之富,至于不可胜原, 然其要片言可断,日修身而已矣。修身之道,内之则本于正心诚意,致知格物; 外之则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外兼尽,无施而不宜。学者若以此而观六艺, 犹坐璇玑以窥七政之运,无不合者。不然,则悖谬乖离,无足怪也。汉承秦后, o 曾贻芬、崔文印:中国历史文献学史述要 ,第2 2 5 页,商务印书馆2 0 0 0 年版 2 1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六艺皆出于灰烬之余,学者颛门名家,故易有田氏、焦氏、费氏,诗有 鲁诗、韩诗、齐诗,春秋有邹、夹、左丘明、公羊高、谷梁赤,礼、 乐有大戴、小戴之殊,书有古文、今文之异:各尊其师说,而伐其异已 者,党枯骸,护蠹简,至于忘父子君臣之分,争辩不少屈,其弊甚矣。迨至晋、 魏之后,此弊虽衰,而学者徒剽贼六艺之文,饰其辞章,以哗世取宠,而不复有 明道之意,无以议为。及唐之中叶,海内安,士稍知宗尚经术,而去圣愈远,异 端并兴。学书者,则以今文易古文,而颇改其辞;学春秋者,则合三传 之同异而杂举其义,不本所承,决以胸臆,以迄于今。释、老、申、韩之说,杂 然满于六经之中,虽与汉儒之学不同,而其失一也。凡此者岂有他哉! 皆不 能探修身之道,及刻意于章句,是以迢迢千载之间,悖谬乖离,殊途而同归,至 此其极,悲夫! 今所录汉、唐以来之书甚备,观者其慎择焉。论语、孝经, 自班固以来,皆附经类。夫论语,群言之首,孝经,百行之宗,皆六经 之要,其附于经固不可易。又艺文志有小学类,四库书目有经类解,类 盖有补于经而无所崇属,故皆附于经,今亦从之。井 经部大序指出,“六艺”的内容十分丰富,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修身“齐 家 “治国 “平天下”的思想,经秦焚书,到了汉代,名家对“六艺 有了不 同的阐释,因此易有田氏之易、焦氏之易、费氏之易,诗有齐、鲁、韩 三家,春秋分为五,礼乐有大戴、小戴之别,书有古今文之争,直 至宋代,学者对六艺的理解距“六艺 最初的主旨已经很远。“六艺 中杂揉了 释、老、申、韩之说,要使它们归于“修身 的主旨是很难的,读书人应当谨慎 选择。晁公武认为论语是“群言之首 、孝经是“百行之宗”,两者都 是“六经之要 ,因此将其放在在经部。“经解和“小学有补于经,因此依 从前人的归类,将他们放在经部。经部大序最长,内容具体,详略得当。 史部分为十三类,分别是:正史、编年、实录、杂史、伪史、史评、职官、 仪注、刑法、地理、传记、谱牒、目录。合二百八十三部,计七千三百八十八卷。 大序主要比较了编年体和纪传体两种史书体裁,略带介绍了实录,而对于其它类 目归于史部的原因,则是一笔带过。 史部大序:“后世述史者,其体有三:编年者,以事系月日而总之于年,盖 本于左丘明;纪传者,分记君臣行事之终始,盖本于司马迁;实录者,其名起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于萧梁,至唐而盛,杂取两者之法而为之,以备史官采择而已,初无制作之意, 不足道也。若编年、纪传,则各有所长,殆未易以优劣论。虽然,编年所载,于 二国治乱之事为详:纪传所载,于一个善恶之迹为详,用此言之,编年似优,又 其来最古。而人皆纪传便于披阅,独行于世,号为正史,不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