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专业论文)中师美术鉴赏课学习兴趣培养的实践与探索.pdf_第1页
(教育学专业论文)中师美术鉴赏课学习兴趣培养的实践与探索.pdf_第2页
(教育学专业论文)中师美术鉴赏课学习兴趣培养的实践与探索.pdf_第3页
(教育学专业论文)中师美术鉴赏课学习兴趣培养的实践与探索.pdf_第4页
(教育学专业论文)中师美术鉴赏课学习兴趣培养的实践与探索.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中师美术鉴赏课学习兴趣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专业学位名称专业学位名称 教育硕士教育硕士 方向领域名称方向领域名称 学科教学(学科教学(美术美术) 申 请 人 姓申 请 人 姓 名名 于于 涛涛 指导教指导教师师 孔新苗孔新苗 教授教授 论文提交时论文提交时间间 20122012 年年 5 5 月月 2525 日日 单位代码 10445 学 号 2008030270 分 类 号 g658.2 学习方式 在职攻读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 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 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 学校学校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2012 年 4 月 4 日 签字日期:2012 年 4 月 4 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i 第一章 中师美术鉴赏课教学现状的调查 . 1 一、中师美术鉴赏课教学现状调查之目的 . 1 二、针对中等师范学校教师的现状调查 . 1 (一)美术鉴赏的定义、意义及特点 . 1 (二)美术专业教师对美术鉴赏课的认识 . 2 (三)非美术专业老师对美术鉴赏课的认识 . 3 三、针对中等师范学校学生美术鉴赏课学习现状之调查 . 4 四、现阶段中师美术鉴赏教学的主要问题 . 5 (一)学校对美术课重视不够 . 5 (二)美术老师在教学方法欠缺 . 5 (三)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缺失 . 6 五、针对中师美术鉴赏课现状问题的分析 . 6 第二章 影响中师生美术鉴赏课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 . 8 一、中等师范学校本身因素 . 8 二、教师的因素 . 8 (一)综合素质不足 . 9 (二)教育方法的缺失 . 9 (三)角色定位不准 . 9 (四)个体特征的负面效应 . 9 三、学习者自身因素 . 10 (一)学习动机的缺失 . 10 (二)不同学生的学习策略不一 . 10 (三)学生的情感态度问题 . 10 四、其他因素 . 11 第三章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改善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 12 一、建构主义理论对鉴赏课教学的启示 . 1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建构主义理论介绍 . 12 (二)建构主义理论对鉴赏课教学的启示 . 13 二、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在当下中师美术鉴赏课中的运用实践 . 14 (一)支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 15 (二)抛锚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 17 (三)随机进入教学方法的运用 . 20 三、建构主义教育方法实践效果及实施建议 . 22 (一)实践效果 . 22 (二)相关建议 . 23 结 语 . 26 注 释 . 26 参考文献 . 26 致 谢 . 2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中师美术鉴赏课学习兴趣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 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变化,中等师范学校的美术教学重点,由原来的 培养专业美术教师逐渐转变为提高全体普通师范学生的审美素质,由专业 的美术教育转变为公共的美术教育。而美术鉴赏课在公共美术教育中占有 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中等师范面临的现状,中等师范学校无论从资金的 投入还是教师的教学理念都相对滞后,导致鉴赏课的硬件缺乏,教师教学 方法单一,学生没有兴趣,使鉴赏课成为枯燥而且乏味的课程。因此,在 现有的条件下,如何培养学生鉴赏课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已成为急 待解决的问题。著名的教育学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 “成功的教育所需要 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中师美术鉴赏课的学习兴趣对于公共 美术课程的良好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研究和探讨中师美术鉴赏课的学 习兴趣问题,更多的需要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找到解决 的措施。 本文旨在研究中等师范学校老师如何提升普通师范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的 兴趣。全文主要分为三部: 第一部分是中师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现状调查。这部分首先说明了调查的目 的;在调查上针对老师和学生分别进行了考察,其中针对专业和非专业老师还有 区分。最后得出了现阶段中师美术鉴赏教学的主要问题:1、学校对美术课重视 不够;2、学生对美术鉴赏课认识不足,兴趣不高;3、美术老师在教学上缺乏热 情,方法单一。 第二部分主要基于现状分析了影响中师生美术鉴赏课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 首先从中等师范学校本身因素分析;其次是教师因素,其中包括综合素质不足, 教育方法的不足及角色定位不准,个体特征的负面效应四方面;最后是从学生自 身角度分析,主要是学习动机缺失;不同学生的学习策略不一;学生的情感态度 问题方面。 第三部分是运用建构主义与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与探索。 这部分首先介绍了建构主义理论及带来教学启示; 然后是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在当 下中师美术鉴赏课中的运用实践介绍,主要有支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抛锚式教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学方法的运用;随机进入教学方法的运用。最后总结建构主义教育方法的实践效 果及实施建议。 关键字:美术鉴赏 建构主义 教师 学生 中师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abstract as the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changes, secondary normal schools of art teaching focus gradually changed from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art teachers to improve the aesthetic quality of all of the normal students, from a professional art education into the public art education. art appreciation course in public art educa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due to the realities faced by the secondary teacher, secondary normal schools in terms of capital investment or the teachers teaching philosophy is lagging behind, resulting in the lack of appreciation course hardware, a single teaching method, students are not interested in appreciation course .the course becomes boring and tedious curricula. therefore, under existing conditions, how to cultivate the interest of the students appreciation course,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has become a pressing problem. the well-known educators, tolstoy once said: successful education is not mandatory, but rather to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interesting of the art appreciation.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how the teachers who work at the secondary normal school try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interests for art appreciation class. and there are four parts of it. the first part is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of the art appreciation teaching. it first shows the purpose of the survey. i mainly have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ry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rofessional teachers and non- professional teachers. it is finally concluded that there are three points of the present art appreci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that is: attaching little weight to the art class, the low discipline position, and the lack of enthusiasm and a single method of art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the second part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about the status of the art appreciation class and it try to find out the factors of interests in learning. the first factor is on the school itself. the second one is about the teachers themselves. and the last factor is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v from the students who are short of the basic knowledge of the art appreciation, have the different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the attitude. the third part is to study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n how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interest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m theory. it first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vism theory and the revelation it brings. then it is the introduction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structivist teaching method in the present art appreciation class, includ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rame-type teaching method, anchored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random access teaching method. at last, it gives the summary on the practice effect of the constructivism education method and the related suggestions. key words:art appreciation constructivism teachers students secondary normal school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中师美术鉴赏课教学现状的调查 一、中师美术鉴赏课教学现状调查之目的 现状调查的目的在于找到所要研究的目标。一般来说,研究的目标决定了调 研规划。本次对中师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现状调研,主要在于找到中等师范美术鉴 赏课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并结合各种知识,对问题进行原因上的内在分析。最 后结合新时期教育的趋势,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及方法,提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 若干对策。 本次调查对象是中师美术鉴赏课教学,主要集中在学生兴趣的提高上。通过 观察教育主体(老师)和受教育主体(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若干表现,找出美 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主要是通过调查学生的状况来分析整个中师美术 鉴赏课教学状况,从调研中提炼出影响学生兴趣的关键因素,进而通过对问题的 分析,提出了改善的对策,借用建构主义的理论,从素质教育目标出发,着重提 高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美术常识,形象的学习文化 与历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本次对中师美术鉴赏课教学现状的调查,为本文从学生兴趣角度出发的研究 提供事实依据。展开如何提高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如何改进中师美术鉴赏课 的教学质量的分析研究。 二、针对中等师范学校教师的现状调查 (一)美术鉴赏的定义、意义及特点 美术鉴赏是指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实施以专题研究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重点 围绕经典作品的鉴赏学习, 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鉴赏实践能力。 中师美术鉴赏课是为加强学生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人文修养和审美能力而设 立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美术鉴赏课通过学生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形象的 学习文化与历史,逐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形成热爱生活,热爱民族 文化、尊重世界文化多元性的情感和态度。对于学生的个体素质提高和健康的人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格形成,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地位。 蔡元培先生曾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正是美术辅助道德进步的鲜明体 现。学生的优良品德不是生来就具备的,也不是后天的自觉形成,而是在社会、 学校、家庭的影响和教育中形成和完善起来的。而作为美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 美术鉴赏课恰恰就是学校的教育课程之一。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其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最大限度的实现 个人价值,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和愉快的心情 是从事繁重杂乱的智力活动时最好的情绪表现。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使学生在 欣赏和评价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而美术鉴赏课恰恰可以使学生 以愉快的心理体验去展开想象。 (二)美术专业教师对美术鉴赏课的认识 美术专业老师是美术鉴赏课直接的教育主体,他们对美术鉴赏课的认识直接 影响着教学效果。在调查中,大致对他们的认识有所了解。以受调查的几位老师 为例,如下: 老师 a:中师美术鉴赏课在教学计划中地位一直下降, 对师范生要求主要集中 在文化课学习和一些实用性的美术技能上(例如简笔画) ,美术鉴赏课的课时越 来越少。现在大部分师范生没兴趣去学习美术鉴赏课,虽然期末学习有考试,但 是学校要求都比较低,所以大多数学生采取混的态度。 老师 b:师范生生源越来越不好, 招收进来的学生大部分不具备任何的美术基 础,造成了中等师范学校比较尴尬的形势。 老师 c:由于各种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偏科的情况,对于计算机、 体育课这类实践性的课程有兴趣;而对于汉语、政治等这类讲授性的课程缺乏兴 趣。由于条件的限制,对于以讲授为主的美术鉴赏课也自然出现了厌学的情况。 从三位美术专业老师中, 我们可以得知中等师范学校对美术鉴赏课缺乏应有 的重视;实用主义至上,缺乏系统的提高学生美育素质的计划;初中不开设或很 少开设美术鉴赏课程,导致学生基础差甚至没有任何基础;教学硬件的缺乏,也 是制约美术鉴赏课程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上述专业老师的看来,美术鉴赏教学难于艺术实践教学,这已经是许多美 术教师已渐渐体会到。其原因是美术鉴赏知识涉及面广,现代作品欣赏较难,并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且许多美术作品很抽象,大多数学生接受起来慢。在教学中欣赏再现性作品时, 作品的直观形象与相关资料的丰富使教学得到了充实, 使学生追求现实意识和经 验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而现代表现性与抽象性作品的欣赏与学生的日常意识差距 较大,学生一时无法超出现实经验和欣赏习惯的局限,从而使教学发生了困难。 这并不是说对再现性作品的欣赏不是一种审美意识的活动, 但一个不具有较强审 美经验和审美觉悟的人,往往可以欣赏前者而不能欣赏后者。在欣赏印象派作品 时,许多学生都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 “这些画好在哪里呢?” ,而不是提出“我 感觉到了什么” ,因此大多数普通学生在面对鉴赏课本上的图片时大都提不起兴 趣。虽然我们要承认对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是孤立的,但我们也要看到我们 在美术鉴赏课堂上所教给学生的鉴赏知识是有限和不足的, 甚至可以说正是由于 美术鉴赏课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兴趣引导和知识培养, 才导致了这种现 象的发生;另外还有一点需特别指出,即学生对作品的评价标准尚未建立在审美 的基础上,当遇到新的审美对象时,其评价标准就失去了有效性。 我们从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出,以形成审美意识为出发点,在欣赏的过程中去 评价和把握作品形式所表现的情感与意味, 或者在分析作品时所激发审美觉悟的 形成是个困难但非常重要的问题。只要我们认识到教学要达到这一目的时,那么 鉴赏教学的教学任务就清晰了。 (三)非美术专业老师对美术鉴赏课的认识 对美术鉴赏课的正确认识可以为中等师范生学习形成一种氛围。 要鼓励学生 应有开阔的眼光和视野,要注重自身素养全面的提升。但在现实中,美术专业之 外的老师是怎么看待此门课程的呢?以受调查的几位老师为例,如下: 老师 d:作为中专生, 学生定位应该和普通高中不同, 应该着力于多方面提高, 在以后的工作中才能胜任各种任务。 老师 e:只是一味的强调简笔画等一些实用性课程的重要性,忽视美术鉴赏 课的学习,是对美育教育目的的偏离。 老师 f:美术鉴赏对提高一个学生素质是很有好处的,学生提高了艺术、审 美能力,可以为我们这些科目的学习提高一种很好的思维。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非专业的老师对美术鉴赏课也是蛮重视的, 都认为中师生应该加强审美素养的提高。 现在中师采取的方式却偏离正常师范生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的素质教育。众所周知,美术鉴赏教学具有三个主要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 能和审美功能。 是属于审美范畴的教学。 然而, 在现实的教学中脱离了审美功能, 专注于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背离了欣赏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例如,一幅讲述道 德伦理、社会思想和时代价值的作品,只将其作为一种传达道德标准的工具去完 成德育性的教学内容,显然是不够的。那么,美术欣赏教学其本身的特征是什么 呢?我们应该知道,课堂教学与美术鉴赏兴趣的培养,其追求和目的都不是为了 学生学习道德和思想,而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好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丽 之处,学会生活,知道和懂得生活中的趣味,对生活充满爱和兴趣。 三、针对中等师范学校学生美术鉴赏课学习现状之调查 学生在美术鉴赏课中属于受教育主体。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的认识至关重要, 可以说对整个美术教学起着关键作用。要了解中师范生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必 须深入到他们群体中进行了解。特此,笔者专门制定了一份调查报告,对他们进 行深度了解并随堂听课,看其态度和表现。其中问卷设计如下: a:美术鉴赏课有没有实际作用? b:美术鉴赏课你都在做什么? c 希望上美术鉴赏课吗? d:美术老师讲的你在不在乎? g:是不是美术老师只需要独角戏? h:美术老师讲课方法怎么样? 结果显示:90%的学生认为美术鉴赏没实际作用;80%的学生承认自己在做与 课堂无关的事;70%的对上不上美术课采取无所谓的态度;80%的学生不在乎老师 讲的内容;60%的学生只希望老师独角戏;85%的学生认为学不到知识或学到的没 用;80%的学生认为教师授课方法不好、缺乏吸引力。可以看出,中师范对对于 美术鉴赏课没有多大兴趣,美术鉴赏课成了中师可有可无的鸡肋课。从 80%的学 生认为老师讲课没有吸引力可以看出, 学生失去兴趣的很大原因在于老师没有好 的教学手段。 除此,针对中学生也做了一个访谈,以以下几个同学为例: 学生 a:我喜欢上美术鉴赏课,但是老师讲着讲着我就睡着了。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学生 b:本来我对美术鉴赏课蛮有兴趣的,但是又不是美术专业的,学这个 没有用。 学生 c:上美术鉴赏课的课堂纪律几乎没有,老师在前面讲他的,我们在下面 做我们自己的,反正没人听他的。老师也不会管,因为他也知道,这种课就是混 混而已。 从以上的访谈可以得出,学生对美术鉴赏课基本上不在乎,只是混混应付 考试。这样对个人鉴赏能力提升起不到任何作用,都没有认识到这门课程对自身 发展的价值。从学生 a 和学生 c 可以看出,老师教学方法促使了学生对美术兴趣 的丧失。可以得出:如果美术老师有足够的方法,有足够的吸引力是可以提高中 师范生对美术的兴趣的。 四、现阶段中师美术鉴赏教学的主要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校对美术鉴赏课重视不够,不如实践课立竿 见影。二是美术老师在教学方法欠缺,三是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缺失。 (一)学校对美术鉴赏课重视不够 中等师范学校主要是培养幼儿、小学教师,所以中等师范生综合能力都应有 所涉及。以前中师设立美术专业,专门培养中小学美术专业老师。但现在中等师 范学校基本都取消了美术专业。把美术课当公共课来学习,一般一周只有两个课 时。而且这样的课还要被诸如简笔画等这样的实践课程占去大量的课时。这样一 来,就只有很短的时间可以开设美术鉴赏课。我们知道,美术鉴赏需要一定的艺 术层次,这么短的授课时间很难完成预期的任务。所以,有些中等师范学校教师 对于美术鉴赏课采取消极做法。 (二)美术教师教学方法欠缺 在前面对学生的调查中,我们讲到了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是不满意的。某 些中师美术教师落后的教育方法直接导致了学生对美术课兴趣的丧失。 就算学校 再不重视美术鉴赏课,老师如果教学方法恰当,是有足够魅力可以吸引听众的。 在美术鉴赏课上,老师不仅仅是讲解艺术品,而是要努力用手段来吸引学生进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情境开展鉴赏学习。但是现在的中师美术鉴赏教学中,老师一般都是自己在讲台 上唱独角戏,没有足够交流手段和方法吸引学生。他们在教学知识的组织上不生 动,在教学方法上只是呆板的满堂灌方式,没有新鲜的互动方式和活动,导致学 生听起来很枯燥甚至烦躁。 (三)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缺失 因为美术是一门普通的公共课程,较多中师学生对美术学习并不重视,每个 学期期末考试也很简单, 所以学生学起来根本不用心, 表现出来对美术没有兴趣, 以蒙混过关为手段和目的。除了学生没有学习压力之外,还有个重要因素是老师 对学生兴趣吸引的不足。 五、针对中师美术鉴赏课现状问题的分析 对于存在的这三个主要问题,造成的原因也是多样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 因,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的审美方法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具有客观性。每个学生 的生活环境不同,社会实践不同,这也就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审美方法,导致审美 层次的不同。 在对同一件作品进行欣赏的时候, 不同的欣赏者会出现不同的感受。 一个具有审美意识的人,能够认识和体会到作品所传递的审美现象,甚至能将日 常体验转换成审美体验。所以在日常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欣赏材料和恰如其分的 教师讲评是极为重要的。如果欣赏材料选择不当,教学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甚至会无法进行下去。例如在学生认识水平和欣赏力尚处于低水平时,让他们欣 赏人体艺术,就有可能使教学无法开展。同时,需要教师在课前查阅大量的史论 资料和相关作品的鉴赏文章,从中提炼出普遍性的规范和准则,这样才能引导学 生的评价标准更符合审美价值的客观要求,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形成。 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发现自身好的审美方法和主动学习的审美方法。教师传 授的方法是自身和教参的结合,但教师和学生存在着知识和经验的差异,所以学 生接受起来难度大。欣赏是在主体参与下进行的。教师在讲解作品前,首先对自 己的判断作内省的理性分析,理清情感中审美的和非审美的成分。在教学中,把 自己的判断用推测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感知和评价艺术作品。如, “我体验 到”和“我感受到”等非定型语气。使学生觉得老师的评价也并非是最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终的唯一的。然后,学生也会进行自我认识和剖析,了解哪些感受和反应是代表 自己认识过程中基本的和不可改变的部分,哪些是暂时的情绪情感的体验,哪些 评价是片面的判断。将自己的体验结果与他人的体验结果进行对比,从而认识到 自己的那些评价是符合多数人意见的。当然,教师对作品的评价依然具有一定的 权威性,在教学中表现为一种“标准评价”的灌输。这种“标准评价”带有评价 者对自身审美价值的主观选择和解释。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灌输”是疏 通走向人性中共同的自由本质和理性精神的渠道,是在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 虽然它并不值得提倡。一种培养审美鉴赏力的教学,如果不经过鉴赏主体从个别 到一般的评判过程,那么任何定性的灌输都有可能造成学生在欣赏上的“伪敏 感” ,即缺乏主见的表面文章和人云亦云的假象。这是鉴赏教学另一个不足之处。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第二章 影响中师生美术鉴赏课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 一、中等师范学校本身因素 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变化,中等师范学校的美术教学重点,由原来的 培养专业美术教师逐渐转变为提高全体普通师范学生的审美素质,由专业 的美术教育转变为公共的美术教育。由于中等师范面临的现状,中等师范 学校无论从资金的投入还是教师的教学理念都相对滞后,导致鉴赏课的硬 件缺乏,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没有兴趣,使鉴赏课成为枯燥而且乏味 的课程。学校注重实用性的训练而忽视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学习。并且课时很少, 一般一周两个课时。虽然美术在期末都会采取考试,但考试形式都很简单,很容 易通过。所以学生表现出了消极的学习态度,失去了对学习的态度。 除此,在现代教育形式中,表现出中专教育滞后于普通教育。现在初中毕 业生,学习稍微好点儿的都会选择普通高中,进而高考上大学。这样,中等师范 学校基本上只能招收到学习基础不好的生源。 一般来说, 这批学生不是智力不好, 而是本身对学习没多大的兴趣, 可能还有厌学思想, 来学习不过是混混文凭而已, 大多数没有升学的打算,所以便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这种心态下,要希望学生有 多大的学习兴趣是不大可能。要说明的是,这里不是贬低中等师范学生,只是在 说明这种普遍现象。 二、教师的因素 从教师角度分析中师美术鉴赏课的现状,即针对美术教师。从教育学讲,教 师素质直接影响整个教育活动。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 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 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 和。 ” 1从调查中发现,中师美术老师技能教学的热情要高于对鉴赏课的教学热 情。鉴赏课教学水平普遍比较低下,表现出专业素质不足、教学兴趣不浓、教学 方法不当、引导学生能力不强等方面,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美术鉴赏课教学的 失败。具体分析如下: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一)综合素质不足 从综合知识上讲,中师美术教师首先表现出知识结构不合理。由于中专师 范生主要体现知识的多面性, 并不需要狭窄的专业领域。 但现在的中师美术老师, 从纯粹的画画或其他创作可能还不错,但涉及到美术文化、历史背景、作品思想 都很难把问题讲清楚。因为这批美术老师基本都是美术专业出来的,他们在受教 育接受文化思想方面学习一直都不是很好,表现出很明显的有技能没有思想。所 以,这种知识构成要很好的传授学生很高的素养,基本不可能;其次,在调查中 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美术教师的言语表达能力欠缺, 没有足够的魅力和幽默感来吸 引学生的注意。 (二)教育方法的缺失 从教育方法上看,中师美术教师明显缺乏教育方法。所谓的教学都局限于 一味说教,一味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很少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也没有教学过程 里的互动,缺乏和学生交流的方法。有的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是照本宣科。 长期以来,美术老师习惯了这套固定的方法,并没有改进的意思。除此,教学观 念上比较滞后,有的中师美术老师只重视技法作品,没有理论讲解,有的甚至认 为美术与理论无关,导致了理念上的落后。 (三)角色定位不准 有的中师美术老师都认为本学科地位严重下降,只是形式教育而已,所以自 暴自弃,没有在教学上下多大功夫,表现出本教师行业的不感兴趣,进而造成对 教学上兴趣极度缺乏。对于课堂教学大都忽悠了事,能混则混。对于学生在课堂 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大都置之不理,采取放任态度。除此,有的美术老师在外 都有兼职,并且主要精力都放在这种职业上,主职教师相反变成了兼职,造成了 教学精力在投入上大减。 (四)个体特征的负面效应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中师美术老师让人感觉外在形象不像个老师时,受教育 的学生都会对其讲解的产生怀疑感,所以也导致了不听他所讲的。更坏的是,中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师范阶段的学生正值发育期,思想和价值观不成熟,这些个性特征可能会带来某 些人的模仿。这样一样,将会造成好的没学到,学到了坏的。 三、学习者自身因素 从学生角度来看,中等师范学生本身就对学习存在较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动机的缺失 学生没有认识到美术鉴赏对个人艺术素养提升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更没有考 虑到个人长远发展因素。所以对鉴赏课采取一种轻视的态度,在课堂上聊天、看 各种书都是学生对美术鉴赏认识不足,缺乏热情的表现。其次,大多数中等师范 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有的学生就表现出了对鉴赏课程的懈 怠。中等师范学生出现这种状况,主要原因还是学习动机的缺失。 (二)不同学生的学习策略不一 由于不同的学生在天赋、资质、家庭、爱好等方面的不同,造成学习策略的 不同。例如,学生家庭成员中有的从事美术工作(绘画、摄影、设计、美术教育 等) ,从小的耳濡目染,使学生无论是基本的美术常识、美术知识还是对美术作 品的感受上都要好于其他的学生,特别是对美的认识有自己的独立性 。 (三)学生的情感态度问题 我们知道,美术鉴赏某种程度上是需要艺术和情感能力的。在学生群体中, 表现出了情感上的差异。在师范生中,许多学生先前缺乏艺术情感的培养,表现 出没有内在的对美的追求。学生如果没有用情感对艺术作品进行鉴赏,而是用一 种冷酷的眼光来鉴赏美术作品,是可怕的。其实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美术鉴赏的 目的就是要消除一种冷酷,追求一种暖和的色彩与基调,让人学会在生活中乐观 的态度。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四、其他因素 除了前面分析的因素外, 笔者认为还有很多因素是因管理和资金投入不足带 来的。例如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学校教学硬件不足,缺乏必要教学设备,大部分学 校只有很少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要使用也必须到指定的地方,带来很多不便。 其次, 学校对美术教师无任何的培训和外出学习计划, 忽视美术的学科地位, 导致美术教师不满,造成了对学科教学失去信心。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第三章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改善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对于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来培养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兴趣,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 一是创设情境,激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上创设合理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是上好美术鉴赏课的前提。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 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 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 从而赋予新知识 以某种意义。例如在汉代印石艺术一课中,由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标志中国 印导入,引出中国的印章文化,形式新颖,内容贴近现实,突出教学主题,激活 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美术鉴赏课堂教学所承担的任务,是培 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所以提出合理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 的去探究,是实现探究过程的中介和桥梁。问题可以是教师提出,由学生选择和 确定问题;也可以由学生提出问题。 三是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实现发展性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是提倡 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就是生生互动。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环境,每 一位学习者的智慧与思想就可以为全体学生所共享, 即全体学生共同完成对所学 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由一位或者几位学生完成的意义建构。 生生互动主要 是指小组内部、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学生相互合作、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相互帮 助、相互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意识, 逐步让学生学会分享,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达成学习目 标。关于建构主义理论对美术鉴赏课教学的启示及运用的实践,以下将做详细介 绍。 一、建构主义理论对鉴赏课教学的启示 (一)建构主义理论介绍 建构主义起源于哲学思想,在 20 世纪时期伴随着新课程教学进入教育学领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域。在教育学中,它又称为“结构主义” 。这种理论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过 去的教育主要是以教育者为主体,也就是以教师为本位。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 要基于受教育者个体的经验,从而主动构建对知识的理解,赋予知识新的意义。 这种理论主张 “通过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间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从而完成对知 识的意义建构。学习者通过把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纳入到原有 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主动改造、充实、丰富已有的认知经验。 ” 2实际上就是以 受教育者为本位,强调受教育者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作为教育者只是起到良好的 指导作用,不再是教育模式的中心。不同的教学体制与课堂模式,对于开发与指 导学生学习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尤其是在美术鉴赏课堂中,更值得我们学习。 (二)建构主义理论对鉴赏课教学的启示 (1 1)发挥受教育者(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受教育者(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从认知发展角度告诉我们受教育主体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这 就要求受教育者在受教育过程中要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不能只希望教师去主导 课程。这种内在机制的转变为美术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这就要求在中师阶段的 美术鉴赏教学中,要改变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即“学生不能只是单纯地接受和复 制老师讲授内容的状况。” 3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其导引作用,通过一系列手段把 学生吸引到美术教学中来。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能主动思考,使学生对 教学内容有自己的判断和认知,真正做到对教学内容有自己的理解。然后,教师 再针对学生理解的偏差进行矫正,让学生体验艺术和美的感觉。同时,教师要提 供学生各种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能体验到美术的真正意境。 (2 2)发挥教育者(教师)的指导作用)发挥教育者(教师)的指导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个体知识的获得是个体新旧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 经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 验,以学生已有的美术经验为生长点,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 的美术知识。 ” 4基于此,美术鉴赏教师就不能再把自己当做一个传播中介,也 不能把学生当做一个接受自己知识的机器,而是要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让他们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然后通过倾听学生的观点,对知识本身及认知结 构做出适当的矫正。学生对个体的审美经验有着自己的认知,其中包括直接的认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知经验,还包括间接的认知经验。这种认识经验可能来自生活的累积也可能是个 人的感想。但作为教育引导者的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经验认识,使之 能有良好的对策去找到引导学生通过美术鉴赏去提高对美的认识和感知的方法。 (3 3)教育方法上的启示)教育方法上的启示 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现代教育学已经得出了若干先进的教学方法。例如支 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式教学都值得在美术教学中推荐的。具体介绍 如下: 支架式教学是指“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 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 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5中师老师在美术 教学中可以采取这种方法,美术老师把复杂的概念、理论一一细化和实例讲解给 学生,再通过导入时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 抛锚式教学即实例性教学,也有人称之为“基于问题的教育” 。这种方法要 求学生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这种方式的教学需要学生情境式的去学习,强调学 生自己以认知能力和技术条件为基础。在美术鉴赏教育中,老师可以对不同层次 的学生采取此方法,基于学生不然的情感、艺术能力通过问题抛锚固定的方式加 以引导。 随机进入式教学是指“同样的教学内容可以在不同的阶段教给学生,学生 在不同阶段自己建构它的意义。不同阶段的学生因受知识和经验的影响,同样的 内容在建构其意义时进入点是不同的,进而产生不同的结果 ,即意义的层次发 生不同。 ” 6在中师美术鉴赏教学中,老师可以基于学生主体的不同,有效地对 学生主体进行层次性的划分,把每个学生当做个体问题来教学,例如基于兴趣和 情感不同划分不同小组来进行教学,可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在当下中师美术鉴赏课中的运用实践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实际上是在倡导我们树立新的教学观和学习观。 所以在美 术鉴赏教学中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思路,要改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改变学生学 习的被动局面。在教学实践中,本文就以上三种方式分别来说明。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一)支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支架式主要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搭建起不同的支架, 使学生组织起 对知识的体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