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教育学专业论文)概念隐喻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专(专 业业 学学 位)位) 论文题目论文题目 概概念隐喻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念隐喻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the application of conceptual metaphor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专业专业学位学位名名称称 全日制全日制教育教育硕士硕士 方向领域名称方向领域名称 学科教学(学科教学(英语英语) 申请人姓申请人姓名名 王王 群群 指 导 教指 导 教 师师 潘相阳潘相阳 副教授副教授 房立香教师房立香教师 论文提交时论文提交时间间 20122012 年年 5 5 月月 1010 日日 单单 位位 代代 码码 10445 学学 号号 2010023043 分分 类类 号号 g633.4 学学 习习 方方 式式 全日制全日制 the application of conceptual metaphor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by wang qun supervised by associate professor pan xiangyang and fang lixiang submitted to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in candidacy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ducation jinan, shandong, p. r. china may, 2012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_(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 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 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 学校学校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 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20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20 年 月 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目录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 iii 引言引言 . 1 第一章第一章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 4 1.1 国外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 . 4 1.2 国内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 . 5 1.3 概念隐喻理论与词汇教学 . 6 第二章第二章 概念隐喻理论概念隐喻理论 . 8 2.1 概念隐喻理论的定义和特征 . 8 2.2 概念隐喻的工作机制 . 9 2.3 概念隐喻的类型 . 9 2.3.1 方位隐喻 . 9 2.3.2 结构隐喻 . 10 2.3.3 实体隐喻 . 10 2.3 词汇的隐喻化 . 11 第三章第三章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 13 3.1 研究目的与假设 . 13 3.2 研究对象 . 13 3.3 研究工具 . 13 3.3.1问卷调查法 . 13 3.3.2实验法 . 14 3.4 研究步骤 . 14 3.3.1 匹配样本主体 . 14 3.3.2 实验材料的选取 . 15 3.3.3 实验测试工具 . 15 3.3.4 实验过程演示 . 15 第四章第四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数据分析与讨论 . 22 4.1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22 4.1.1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22 4.1.2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23 4.2 调查结论和讨论 . 24 4.3 实验数据分析与讨论 . 26 4.3.1 前测数据分析 . 2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3.2 后测数据分析 . 27 4.3.3 前后测数据检验分析 . 27 4.3.4 实验讨论 . 27 第五章第五章 研究发现与启示研究发现与启示 . 29 5.1 研究发现及总结 . 29 5.2 研究启示与建议 . 32 结语结语 . 3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37 附录附录 1 高中英语词汇调查问卷(教师问卷)高中英语词汇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 41 附录附录 2 高中英语词汇调查问卷(学生问卷)高中英语词汇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44 附录附录 3 词汇测试(前测词汇测试(前测 ) () (100 分分 考试时间为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分钟) . 46 附录附录 4.词汇测试(后测) (词汇测试(后测) (100 分分 考试时间为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分钟) . 50 附录附录 5 词汇测试成绩词汇测试成绩 . 55 致谢致谢 . 5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8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语音、词汇和语法是英语学习的三大构成要素,词汇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 喻。然而词汇教学曾一度被忽视,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才成为语言学领域研究 的热门话题。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是:主要靠学习者 机械的记忆词汇的音、形、义;词汇学习策略主要探讨词汇的记忆技巧和词汇 的附带性习得,对于词汇的本质方面即词义的理解始终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 法。词义的理解离不开词汇教学中对学习者认知因素的考虑,这在词汇教学中 一直未受到充分的重视,而目前很少有利用认知隐喻的相关理论指导词汇教学 的研究,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进行词汇教学的英语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关于隐喻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他 认为隐喻就是用一事物去指称另一事物的语言现象。他将隐喻视为一种修辞 格,不仅指比喻中的明喻和暗喻还涵盖了拟人、借代、委婉和通感等修辞格。 简而言之,传统的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语言的一种偏离现象、一种装饰或一种 修辞格。而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人们谈 论和思维抽象概念的认知工具。1980 年,莱可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的合 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的发表,标志着认知隐喻研究 的真正开端。莱克夫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它的核心是 指人们通过对具体的、简单的事物及经验去体验和理解抽象的、复杂的事物及 概念。他认为人类的语言都是隐喻的,隐喻无处不在,渗透在语言的各个层 面,甚至很大一部分单词的构造和意义都源自隐喻。因此隐喻和语言学习尤其 是词汇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目前将概念隐喻理论用于词汇教学的应用研究 主要集中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方面需要更多深入细致的 实证研究。 本研究就主要问题是:1.概念隐喻理论运用到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是否具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有可行性。2.概念隐喻理论指导下的词汇教学能否迅速提高学生的词汇水平。 笔者就此对临沂市沂水县第一中学发放调查问卷,试图发现词汇教与学现状及 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了概念隐喻理论指导下的词汇教学实验。问卷调查显 示大部分教师主要利用传统方式教授词汇,很少有老师能够利用概念隐喻理论 进行词汇教学;而学生的词汇记忆方法机械单一,主要靠死记硬背,不能准确 掌握词汇意义和恰当使用词汇。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和后测成绩,发现 概念隐喻理论在词汇教学中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不足之处。 本文引言部分就词汇的重要性和国内英语词汇教学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 了系统的概述和评论;第一章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并论述了 这一理论用于词汇教学的研究的不足,由此指出本文在这一理论的实践方面的 研究价值;第二章详细介绍了概念隐喻理论的定义、特征和分类,并探讨了概 念隐喻与词汇之间的关系。第三章介绍了主要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 法,并对实验步骤做了详细介绍;第四章分析了调查问卷结果,并利用 spss 软件将实验前测数据和后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 词汇的理解和记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学生。第五章对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 讨论并总结出这一理论用于词汇教学的发现与启示;最后本文结论概括说明了 这一应用研究的结论及其局限性。 关键词关键词:隐喻、概念隐喻、词汇教学、多义词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abstract phonetics, lexical and grammar are the three elements of english, while the importance of lexical study is very obvious. however, the vocabulary teaching has been ignored until 1970s, and from then on gradually become a hot point in linguistics. bu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ology still has many problems which only care about the words memory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words indirect acquisition, while the memory strategies mainly rely on the learners instinct competence on studying the phonetic, form and meaning of the words. it failed to find an effective way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words meaning especially for the polysemy, and how to understand them. in solving this problem, the learners cognitive competence must be considered, which also has been ignored too much. at present there are seldom experimental researches by using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english words teaching, so here this thesis has a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 conceptual metaphor study as well as language teaching pedagogy. the earliest study of metaphor can go back to the book poetics” which was written by aristotle. he defined it as a kind of rhetoric which means using the name of a thing to express another one. it not only refers to simile and metaphor in chinese way, but also can be personification, synecdoche, metonymy, synaesthesia , euphemism and so on. in a word, the traditional metaphor theory takes metaphor as a deviation of language, an ornament of language or a figure of speech. but cognitive linguistics holds that metaphor is not only just a linguistic phenomenon, but is method of thought and reason. it is the main mechanism through which we comprehend abstract concepts and things. the publication of the epoch making classic metaphor we live by, written by lakoff and johnson in 1980, marked the real cognitive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v paradigmatic shift of metaphor research. the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holds that metaphor is pervasive in everyday language and an instrument of cognition, in which people always explain and learn the abstract and complex things and concepts in terms of the concrete and simple ones. according to the study of lakoff and johnson, mans language is metaphoric and deep penetrated in every level of it. metaphor even becomes one way of word-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ord meaning. the concept metaphor bear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language learning, especially vocabulary learning. while by far the application of conceptual metaphor in vocabulary teaching mainly focus on the college efl. so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heory on high school words learning is greatly needed. there are two questions studied in this thesis: first, the possibil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conceptual metaphor to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words teaching. second, if the methods of using conceptual metaphor to guide words teaching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words level more effectively. in order to testify the two hypotheses, i made an experiment in yishui first senior high school in linyi city. and before the experiment, i first gave out questionnaires to check out the situation and main problems in language words teaching and learning, which showed that most teachers still used the traditional ways in teaching english words and few teachers can understand and apply conceptual metaphor in words teaching. while the learners have a low and inadequate word level as a result of their mechanical and inflexible methods of word-study. they also failed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meaning connection between words and are confused about the meaning changes of words, etc. while in this long experiment, we take a pretest and posttest to check the learners vocabulary level, which showed the experimental class performed much better than the compared class. but frankly speaking, this experiment still has many limitations. this thesis begin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importance of words in language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 learning and the main problems we have in words teaching. chapter one introduces the main research of conceptual metaphor abroad and at home. then point out shortage of experiment study of this theory in high school english words teaching. chapter two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work mechanis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nceptual metaphor and then gives a detail introduc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ceptual metaphor and words, from which the conceptual metaphor approach is built up. chapter three is about the methodology: questionnaire and experiment, as well as the main steps of the experiment. chapter four is about outcome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and data analysis of the tests based on spss, which showed the experimental class performs much better than the compared class. chapter five gives the main findings and suggestion of this experiment. last part gives a general result of this experiment and points out the limitations and short points of this study and the reasons for them. key words: metaphor; conceptual metaphor; word teaching; polysemy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引引言言 词汇是一切语言技能的基础,是语言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如果把语言结 构比作语言的骨架,那么是词汇为语言提供了重要的器官和血肉(harmer,1990: 158)。对于每个外语学习者而言,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学习它的语法和词 汇。而词汇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者所学语言水平的高低。正如 d.a.wilkins 所说“没有语法,能表达的内容很少;没有词汇,则什么都表达不 了。”由此可见,词汇知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对词汇习得的研究也一 直是语言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词汇学习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途径:学习和习得。曾有不少人认为词汇不 应由教师教,而是由学生自己积累的,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面临着各种考试 与升学的压力,承担着繁重的课业和学习任务,课余时间少之又少,因此他们 在课余时间学习和积累的词汇量是非常有限的。对于大部分高中生来说,词汇 的学习主要依赖于英语课堂学习。另一方面,通过阅读等方式进行词汇附带习 得对高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根据 laufer 的研究(coaday, huckin,2001),能够 进行词汇附带习得的最低词汇量是大约五千,而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 毕业生学会使用 15001600 个单词和 200300 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对高 中毕业生词汇量的要求是学会使用 24003500 个单词和 300500 个习惯用语 或固定搭配。因此,能够独立进行词汇附带习得的学生只占少数,大部分学生必 须进行词汇学习,具备一定的词汇量,才有可能进一步附带习得词汇。综上所 述,词汇的课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是外语学习者学习外语的主要途径。 怎样才算习得了一个词?wallace( 1982:27)的看法很有代表性。他认为像本 族语者那样“认知”一个目的语单词意味着能够:(1)识别其书面和口头形式; (2)随时回忆起来;(3)与适当的物体或概念联系起来;(4)以适当的语法形式使用 它;(5)口头上清晰的发音;(6)书写中正确地拼写;(7)按正确的搭配使用它;(8)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按其适当的正式程度运用它;(9)意识到词的内涵意义与联想意义。 从中可以看出,词汇学习既要有词汇的数量,又要有运用词汇的能力。这 对于农村高中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 历来是一个难点。词汇教学方法陈旧,效率低下。 传统的外语词汇教学模式通 常是先拼读单词的发音,然后罗列词的各种意义和用法,再造句练习,将单词 作为一个孤立的语言单位进行教学。采用这种孤立教单词、重复背诵的低效益 方法己经不能适应当前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的需要。另外语言知识只是英语教学 的目标之一,以往的英语教学大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新课标关注 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且把学习策略,文化意识 引入到整体课程框架,使之成为英语教学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在词汇教学 的指导意义是词汇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充分考虑词汇 学习过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价值观的建构和影响。 综上所述,教师探索出一套省时高效的词汇教学法势在必行,高中英语词 汇教学急需新的认识和改革。认知语言学是语言研究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将 词汇教学放在这一理论的视角下进行探讨是一个新趋势,目前应用于词汇教学 的认知语言学理论主要有原型范畴理论,意象图式理论和隐喻理论。 传统隐喻理论将“隐喻”(metaphor)视为语言的一种修辞格,根据亚里 士多德的观点,隐喻是指通过一事物去指称或替代另一事物。它在汉语中没有 准确的对应项,这也是许多学者研究和争论的焦点。简单的说,它是一个涵盖 了比喻,比拟,委婉,通感等多种修辞格的概念。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随着 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开始从认知的角度研究隐喻,形成了“隐喻 热”,其中以莱考夫和约翰逊编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1980)最为著 名,该书向传统的隐喻研究提出了挑战,他们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而且是人类基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简而言之,语言的隐喻现象只是人类 隐喻思维的一种具体再现,隐喻渗透于语言的方方面面,而词汇层面是最直接 和具体的表现方式。例如我们通常以熟悉的具体的事物去描绘和理解陌生的抽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象的事物,所以我们会说“山腰”“桌腿”“吹牛”“宰人”“鲸吞”“计算 机病毒”“信息高速公路”“头脑短路”“金融风暴”等等这些看似平常却蕴 含了隐喻思维的语言。语言的隐喻性使我们对外语学习有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本文通过研究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词汇方面的联系,试图找到一种更加有效的 词汇学习方式,使英语学习者会更加系统牢固的掌握词汇。 为此,笔者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一中对 200 名高中生和 25 名教师进行了词 汇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作了总结分析。接着,我们以该 校 2010 级高二(8)班、(9)班为实验对象进行了概念隐喻理论指导下的词汇教学 实验,以此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发现在英语课堂词汇教学中, 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指导不仅能改变沉闷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而且能带来明显的学习效果,更快地提高学生的词汇水平。这种词汇教学 方法降低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认知难度,使他们认识到记住单词并非难 事,从而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内动力。 本论文共分五章。引言,介绍本研究发起的原因和各章内容简介; 第一章为 文献综述,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以及概念隐喻理论在词汇教 学方面的研究状况。第二章为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现代概念隐喻理论并探讨了 隐喻与词汇的关系;第三章为研究方法,简要介绍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的研究过 程;第四章是调查问卷和实验数据分析;第五章是对于该实验发现与启示。最后 是结语,对本文实验结果给予概述性结论,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并给与相 应的参考意见。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第一第一章章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1.1 国外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国外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 国外对隐喻理论的研究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他在诗学 “poetics”一书中给出了隐喻的定义:“ 隐喻是通过将属于另外一个事物的名 称用于某一事物构成的 ,这一转移(transference)可以是从种(species)到属(genus) 或从属到种 ,或从属到属 或根据类推(analogy)。”(亚里士多德,1986)亚里士多 德的定义阐明了隐喻非常重要的特点,即“借用一事物去指称另一事物”。他 强调的是两事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后来罗马修辞学家昆体良继承并发展了亚氏 的观点,提出了替代理论,他认为隐喻即指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用一事物 来替代另一事物,以突出所指事物的特点和达到美化文字的效果。传统的隐喻 理论将隐喻看做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直到 20 世纪 30 年代,英国哲学家理查 兹(i.a.richards)提出隐喻实质是“互动”(interaction)的观点,人们才 开始从人类的认知角度研究隐喻,他认为隐喻是“本体”和 “喻体”之间词义 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种新的意义产生过程。“所谓互动是隐喻中的两个 词义互相影响,互相启示,才能把握其意义。”(胡壮麟,2002)他同时指出 隐喻在语言中的普遍存在性,越是抽象的严格的语言使用隐喻越多尤其是哲学 和政治。 真正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隐喻的是 lakoff 和 johnson,他们在 1980 年 所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对隐喻做了全新阐释,并提出为“概念隐喻理 论”。他们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更是人类用以思维和理解抽象 事物或概念的认知工具。莱克夫认为隐喻的焦点根本不在于语言,而在于人们 利用一个概念域去说明另一个概念域,或者说概念域之间的映射,因此他的理 论被称为“映射论”。后来莱考夫推出了体验哲学体验心智及其对本文思 想 的 挑 战 (philosophy in the flesh: 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等著作和多篇论文,进一步阐释了他的思 想,形成了较完整的隐喻认知理论体系。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另外,雷迪(michael j.reddy)在 1979 年曾提出了“管道隐喻(conduit metaphor)。他的基本论点是:说话人将思想(物件)置于词语(容器)中 ,将它们 (顺着管道)传送至听话人 ,然后由听话人将思想/物件从词语/容器中取出。由 此可以解释英语中的很多语言现象,比如下面几句话: 1. never load a sentence with more thoughts than it can hold. 2. he suddenly caught the idea from this book. 3. the sentence was filled with emotion. 20 世纪 90 年代语言学家 g.fauconnier.(1997) ,从心理语言学角度补充 和完善了莱克夫的“映射理论”,提出了“心理空间理论”他认为隐喻的产生 过程要涉及四个心理空间即源心理空间、目标心里空间、类空间和即将产生的 心理空间。前三者都是为新的心理空间的产生提供输入的,隐喻意义的产生就 是前三者互动的结果。最后形成的新的心理空间是一个经过合成的空间。合成 和整合是“心理空间理论”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这一隐喻理论可以被称为 “合成理论” 国外概念隐喻的研究学者还有 gibbs, turner, grady, sweetser steen 等。 1.2 国内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国内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 我国隐喻研究始肇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刘宁生、胡壮麟,束定芳,林 书武、李福印、李国南、文旭、赵艳芳等一批学者为隐喻研究的引进和推介做 出了巨大贡献,近十余年来,国内学者将隐喻研究的视角投向了教学领域的各 个层面。刘宁生是最早介绍莱克夫和约翰逊的“metaphors we live by ”的学 者。束定芳的隐喻学研究(2000)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系统、全面地介绍和 评述隐喻研究的著作。束定芳随后发表多篇论文,在对西方隐喻理论进行吸收 和整理的基础上,对隐喻的产生原因、隐喻的类型、句法特征及工作机制,以 及隐喻的功能等进行全面的讨论和分析。胡壮麟在认知隐喻学中系统总结 各种隐喻理论的研究成果及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李国南在辞格与词汇 (2001)中细致探讨了隐喻与拟人、借代、通感、委婉等修辞格的关系,并系 统概念隐喻的特征及其在修辞中的运用,并探讨了词汇的隐喻化。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1.3 概念隐喻理论与词汇教学概念隐喻理论与词汇教学 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专注于对隐喻的理论研究,而很少有著作谈及它的应 用研究,将隐喻理论用于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更是屈指可数。近几年来,国内 外学者已逐渐从隐喻理论的学术研究转移到外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方面的应 用研究上。下面列举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的主要观点: hester(1967:21)指出若对每个单词若追根溯源,就很可能发现他们的隐喻 成分。 koveeses(1986:56)认为大多数的习语源于系统的概念隐喻,并进行了实验 研究,发现了解语义的内涵意义有助于外语学习者对外语习语的学习。 low(1988)指出许多隐喻性语言可以被激活,很多多义词源自隐喻的意义要 远比字面意义多。 machlenan(1994)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阐释隐喻与语言关系,并学习一 定的传统隐喻表达,将使词汇学习更容易,并有助于语法的学习。 lazar(l996)探讨了教授修辞格尤其是修辞隐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旨在提 高学生对理解和生成隐喻的词汇策略。 goatly(1997:31)发现语言中很多隐喻已延伸或转移到词汇中,隐喻在词汇 中留下了印记。 laufer(1997)认为单词的多义性和隐喻意义是单词学习的重要方面。 boers(2000)在对两个 efl 班级和一个 esl 班级进行了多次实验后,认为提 高学生的隐喻意识,有助于多义词的理解,并对习语与隐喻之间的关系做了研 究。 国内隐喻理论的研究从刘宁生(1992)介绍莱克夫的著作以来主要集中于 对隐喻的特点、工作机制、分类和定义等的理论研究。从近几年才开始关注隐 喻理论用于外语教学的研究。主要研究者包括束定芳、蔡龙泉、梁晓波、林书 武、龚玉苗、文旭、叶狂等人,他们在自己的著述中主要探讨隐喻用于词汇的 教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及其对词汇教学的启示和建议。其中,进行词汇教学的 实证研究主要是束定芳和龚玉苗所做的大学词汇教学的实验研究,后来被很多 学者推广并进行实证研究,但多数集中在高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钢结构施工进度管理方案
- 污水处理站除臭与气味控制方案
- 外墙保温工程合同风险防控
- 工业互联网平台计算机视觉技术2025年在智能穿戴设备制造缺陷检测中的应用前景报告
- 良种补贴合同(标准版)
- 大规模绿电制氢技术方案
- 农村房层装修合同(标准版)
- 钢结构施工监控方案
- 储能系统容量与能效评估
-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中的创新与突破
- 氢气安全培训课件
- GB/T 45701-2025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
- 电商公司处罚管理制度
- 神经阻滞麻醉病例分享
- 地下管网更新升级改造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参考模板)
- 房屋租赁投诉管理制度
- T/JSWP 01-2021政策类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范
- T/CBMCA 006-2018生态多孔纤维棉
- 引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压力管道安全培训
- 公司安全员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