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树林和草原》精品教案语文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树林和草原》精品教案语文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树林和草原》精品教案语文版.doc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树林和草原》精品教案语文版.doc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树林和草原》精品教案语文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树林和草原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的写景顺序。2、品位优美的语言,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变化之景的写法,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采取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写景的顺序,品味大师精妙的语言。4、领略夏日里俄罗斯乡间的独特风光,接受美的熏陶。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课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树林和草原等大自然风光随着都市的发展越来越少见,大家想去看看自然界的山色湖光、原野树林、野草香花、禽兽虫鱼吗?那我们就随这屠格涅夫来看看这些自然的美景,看看在他的神奇画笔下,诗趣盎然的旖旎风光。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文题由两个名词构成,也是自然界的两种景观,实际上它是本文描写的两个主要对象:“树林”“草原”。但它们不是中国的,而是俄罗斯夏日的树林和草原。2、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他一生四十余年的笔耕生涯中,创作了被誉为“艺术编年史”的六部长篇小说,以及大量的中短篇小说、特写、戏剧、诗歌等各种体裁的作品。他的小说语言纯净优美,结构严密,擅长自然风景描写,作品充满诗意的氛围和淡淡的哀愁,给人无尽的回味。代表作有父与子、前夜、猎人笔记等,他被称为“小说家中的小说家”。3、猎人笔记包括二十五个短篇。作者采用一个猎人到乡村行猎时所写笔记的形式,描叙了农奴制度下的外省城镇和乡村各个阶层的生活,如不同类型的地主、农奴、磨坊主妇、县城医生、在草原上看守马群的农家孩子,直至脱离现实、脱离人民的贵族知识分子等。其中也有纯粹描绘大自然景色的抒情散文,如树林和草原。这是 猎人笔记的最后一篇。4、学习生字:濡湿(r) 轧轧(y) 铿锵(kng qing) 穹隆(qing lng)朦胧(mng lng)头晕目眩(xun) 榛树(zhn) 青苔(ti) 蔓草(mn) 草垛(du)5、理解生词。6、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此段从触觉、嗅觉、味觉、视觉和听觉五个角度描写从“黎明”到“太阳越升越高”这段时间内的树林和草原。第二部分(24):写中午树林和草原的景色。第三部分(5):此段描写黄昏和夜幕下的树林和草原之景,充满了浓郁的地域特点。四、教师小结:作者擅长描写自然风景。大自然中的一切在他神奇的笔下无不显得诗趣盎然,情味无穷。难怪托尔斯泰会这样称赞他:“两三笔一句,大自然就发出 芬芳的气息。”本文按时间顺序,有层次地描写了从清晨到夜晚树林和草原的各种景物及其变化。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个角度展示了一幅夏日里俄罗斯乡间的自然风景画,令人向往、陶醉。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2、农民的幸福是耕耘,工人的幸福是生产,画家的幸福是绘画,猎人的幸福不是打猎,猎人的幸福是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那濡湿的树枝,粘着白露的草叶,充满植物芳香清新的空气,像火焰般燃烧的晚霞,傍晚的雾霭,颤抖的星星,甚至森林中的雷电和暴风雨,都让猎人流连往返,久久不愿离去。二、初步感知: 1、文章描绘了什么地方,哪个季节的风光? 明确:文章描绘了俄罗斯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 2、文章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这些景物的,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有层次地写出各种景物从清晨到夜晚的变化。在早晨是“沾满露珠”,这令人欢畅;在阳光照耀下,尚还凉爽,但炎热迫近;当“太阳越升越高时”,天气热了起来,雷雨过后,空气清新,一切都欢快明亮;黄昏来临了,空气清澈;夜幕降临,非常温馨。 3、读完这篇文章后,你认为本文语言上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这篇文章的语言极富表现力,准确而且生动。 三、细读品位:1、在各个不同的时间描绘了一些什么样的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除了写景,有没有融入作家的感情?明确:以时间为顺序有层次地写出各种景物从黎明到夜晚的变化。如写草地:黎明“白露沾湿”,太阳越来越高时“立刻干了”乌云涌来时“全部发黑了”,雷雨过后“愉快的闪耀着亮光”。写灌木:清晨“濡湿”,太阳越升越高时“对面的丛林晒的火辣辣的”,乌云压过来时,“草全部发黑了”,黄昏来临时“树林,丛林和高高的干草垛,都投下长长的影子”。作家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不是冷漠的,纯客观的,而是融入了主观的情感,使自然也染上了浓浓的感情色彩,达到了情与景的交融。如黄昏来临时,猎人带着疲倦快步回到有蜡烛、有饭菜的农舍,作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画面,充满了生活的喜悦和蓬勃的活力。2、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的观察和描写景物:明确:视觉你的脚印在白露沾湿的草上留下绿色的痕迹。触觉你用手拨开濡湿的树枝,夜里蕴蓄着的一股暖气立刻向你袭来。嗅觉空气中到处充满着苦艾的新鲜的苦味、荞麦和三叶草的甘香。听觉这时候一辆大车轧轧地响出;你后面传来镰刀的响亮的铿锵声。四、赏析语言: 1、“您的脚在沾满露珠的发白的草上踩出绿色的脚印。” 这句话准确地描写了猎人清晨漫步时的情景,语言清新,再融合着猎人“欢畅”的体验,这脚印如诗行般呈现在读者面前。 2、“您拨开湿漉漉的灌木,聚积起来的温暖夜气一下子向您扑面而来;空气中到处洋溢着苦艾的新鲜苦味,荞麦和三叶草的香甜;远处有密密的一片橡树林,在阳光照耀下闪着红红的亮光;天气尚还凉爽,但已可觉出炎热的迫近。”这段文字以简洁、细腻、清新的笔触写出七月灌木丛中散步的乐趣,寓情于景。 3、“不,这是月亮要升起来了。在下边的右方已经闪耀着村里的灯火终于见到了您寄宿的农舍。您通过那小窗子可看到铺着白桌布的桌子,点着的蜡烛,菜饭 ”这是夜幕降临时的景物描写。朴实的语言中充满了温馨和生活的喜悦。4、“当夕阳西下,晚霞如火,树木、灌木丛、高高的草垛都投下长长的影子,一颗星星在落日的火海里燃烧着,颤动着,猎人带着疲倦快步回到有蜡烛、有菜饭的农舍。”这是幅什么样的画面?从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这是幅意境优美的黄昏图,充满生活的喜悦,蓬勃的活力,散发出来的是那浓浓的乡土气息和人与自然相契合的诗意。5、“晚霞如火一般地燃烧起来,染红了半边穹苍。”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什么时间的景物? 明确: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的描述了黄昏来临时晚霞的特点。五、教师小结:风景处处有,只要你有一颗美丽的心,你就能看见风儿从你身边悄悄经过,听见一朵朵开怀大笑,让我们走进大自然,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用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