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体育大学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 题 目传传统文化刁刁现角对 “ 武术套侧侧 学科专业 申 请人 指导教师 推荐人 推荐人 申请 人 单位 崔 怀 猛 北 京 体 育 大 学 学位 论 文 原 创 性 声 明 本 人 郑 重 声 明 : 本 人所 呈 从传 统 文 化 视 角对 “ 武 术 套 路 运 动 美 ”研 究 与 思考 是 本人 在 导师 的指 导 下 ,独 立进 行研 究 工 作所 取 得 的成 果 。除文 中 已经注 明引用 的 内容 外 ,本 论 文 不包 含 任 何 其 他 个 人或集 体 已经 发表 或 撰 写过 的作 品成 果 。 对 本 文 的研 究做 出重 要 贡献 的个 人和 集 体 , 均 己在 文 中 以 明确 方 式 标 明并致 谢 。本人 完全 意识 到本 声 明的法律 结果 由本人 承担 。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各 和唯 日 期 :娜 了 年, 朋 / 日 北京体 育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 了解学校有关保 留、使用学位论文 的规定 ,同意 学校对本人递交的学位论文 从传统文化视角对 “ 武术套路运动 美 ”研 究与思考 保 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 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 件和 电子版 , 允许在校 内和与学校有协议 的部 门公布论文并被查 阅和借 阅。 本人授权北京体育大学可 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 以采用影 印、缩 印或扫描等复制 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 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回 。 (请在 以上方框 内打 “j ”)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司 。 , 。 奄 日 期 :扭 年。 ;月/ 日 从传统文化视角对 “ 武术套路运动美”的研究 与思考 目录 摘要 , , , 1 1.前言 , 3 1.1 选题 的依据 , , 4 1.2 研 究现状 , , , , , 5 1.3 文献综述 , 5 1.4 研 究意义 6 2 . 研 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6 2.1 研 究对象 6 2.2 研究方法 6 3.结果与分析 7 3.1 武术美概述 7 3.1.1 相关概念 7 3.1 .2 美的概述 7 3.1 .3 武术美的概述 . 8 3.1.4 武术美 的哲学基础 8 3.1 .4.1 武术美与儒家和谐美 8 3.1.4.2 武术美与道家 的大美 9 3.2 对传统武术美的定位 9 3.2.1 武 术美本质 的定位 1 0 3.2.2 武 术 美体验 的定位 1 0 3.3 武术美的分类体系 . .r o 3.3.1 形 美 n 3.3.2 神美 1 2 3.3.3 德 美 1 3 3.3.4 道 美 1 3 3.3.5 武 术美 的其他表现 形式 1 4 3.4 武术美的品评 1 5 3.4.1 对武 术形美 的品评 15 3.4.2 对武 术 神 美 的 品评 1 6 3.4.3 对 武 术德 美 的 品评 1 6 3.4.4 对武 术道 美 的 品评 1 6 从传统文化视角对 “ 武术套路运动美”的研究 与思考 4 .结 论 与建 议 1 8 q 日1 11 . 1 9 曰9 曰 5 .致 谢 6 . 参 考 文 献 7 . 附 件 从传统文化视角对 “ 武术套路运动美 ”的研究 与思考 摘 要 :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 ,专家访谈法 ,逻辑分析法 ,从古典美学入手 ,在对传 统文化 的深刻理解 的基础上 ,给予传统武术的美进 行 了细致 的定位与划分 ,提 出 了武术美的四种不同境界的观点,进而阐述 了对武术四种美的品评 。 文章提 出,武术有 “ 四美 ” : 形美 ,神美 ,德美,道美。“ 形美 ”为习武之第 一重境界,所谓 “ 外练筋骨皮 ” ; “ 神美 ”为习武之第二重境界,所谓 “ 内炼精气 神 ” ; “ 德美 ”为习武之第三重境界,所谓 “ 尚武崇德 ,以德服人 ” ; “ 道美 ”为习 武之第 四重境界 ,所谓 “以术求道 ” 、“ 天人合一 ” 。 这种对武术美的划分和定位 ,首先,是把 中国武术放到中国传统文化 中来探 讨, 从而避免 了现代美学对武术美认识上 的缺陷与不足 。 西方美学强调“ 美为何 ” , 中国美学则强调 “ 美在何 ”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认识武 术美 ,只有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加 以研究,任何离开传统文化范畴,对武术美的认 识都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 其次 ,本文提 出 了武术美的本质 在 “ 求道 ” 。文章认为 : 习武之人 由 “ 形 ” 之外练,到 “ 神”之 内修 ,进而到 “ 德 ”之培育 ,最后到 “ 道 ”之升华,才可 以 说是完成 了整个武术的修炼过程 , 武术之美始终贯穿在整个过程中,随着过程 的 不断深入 ,武术美也相应地经过 了从量变到质变 的飞跃 。以 “ 术 ”求 “ 道 ”是武 术追求的终极 目标 。 以求 “ 道 ” 、悟 “ 道 ”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趋 向,感悟武术美 的内涵 。“ 道 ”是 一种境界,是武术所要追求的终极 目标 ,对 “ 道 ”的追求永无止境 日 。因此 ,武 术之美也一定是 “ 只有更高,没有最高” ,当人们的认识达到这一境界时,武术 之美才一 会出现那种 “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人生体悟 。 关键 词 : 民族传统体育武术美境界定位思考 l l 粉 吓猛以 “ 术 ”求 “ 道 ”一 一中国武 术要走 自已的道路 _ ji 体 育文化 泞刊2005 年 11 月 从传统 文化视角对 “ 武术套路运动关”o勺 研究 与思考 t h e t ra d it io n a l e u lt u re v ie w t o t h e o r ie nt a t io n a n d t h o u g h t s o f w u s h u ro u t in e 5 f o u r iay e r s a b s t ra c t t his ar t iele em p lo ys v ario u s resear c h in g m eth o d s su eh as literatu re rev iew , ex p ert i nter v iew and i og i eal analyti e m ethod.it gave t he tradit ional car e f u l or ientati on and d iv isio n o f m aterial ar t s f t o m th e classical esth etics w h ich b ased o n th e p ro f o u n d u n d erstan d in g o f the trad itio n al cu ltu re,p r o po sed f o u r layers o f po in t ab o u t th e m aterial ar t s an d g av e th e ap p raisals in se parate. t he ar t icle p rop osed th at “ wu s h u , ,h as “ f o u r layers o f b eau ty, , : b eau ty in f o r m, b eau ty in h ear t ,b eau ty in m o rality an d b eau ty in d o ctr i n e. “ b eau ty in f o r m, ,f o r th e f i rst b o u n d ary sym bo l,50 一 called“ o utsid e p ractiees th e p h ysieal sk in , , ; “ b eau ty in m o ral, ,f o r th e seco nd b o u n d ary sym b o l,50 一 c a lled“ b uild s u p th e essen ee o f lif e ” : “ b eau ty in m o ral, , f o r the th ird b o u n d ary sym b ol, 50 一 called “ w ith esteem s m ar t ial ar t s ho n o rs,w in s p op u lar sup p or t w ith k in d n ess” : “ b eau ty in do c tr i n e” f o r th e f o u r t h bo un d ary sy mb ol,50 一 ealled“ w ith th e m oral to th e d o c tr i n e, ,an d“ in teg r atio n o f u n iv erse a nd m an , , . t he k in d to th e m ar t ial ar t s b eau tif u l d iv isio n an d th e o rien tatio n , f i r s t, 15 p u ts th e c h in ese m ar t ial 叭 5 to th e c h in a trad itio n al c ultu r e to d iscu sses, thu s has av o id ed th e f l a w an d th e in su f f ieien cy o f th e esth etics o f m ar t ial a r ts u n d erstan d in g in m o d em esthetic s . w 七 stem esthetics em p h asized “ w h at th e esth eties 15, , , th e c h in ese esth etic s em p h asizes“ w h ere th e esth etics 15, , . t he m ar t ial ar t s 15 o n e o f th e im p o r t an t c o nstituent of t he c hi na tr a diti onal eulture, w e c a n f r om the t r a dit ional eulture ang l e to k now th e m ar t ial ar t s esth eties,an y cu ltu re eateg ory lea ves the trad itio n al h as eer t ain o n e一 sid ed n ess to th e m ar t ial ar t s esth etic s u n d ersta nd in g . n ex t,th is ar t iele p ro p o sed th e essen ce esth eties o f m 斌 ial ar t s 15 “ p u r s u in g d o ctrin e, , . t he ar t ic le also p r o p o sed th a t th e p erso n f r om th e “ th e f o r m, ,to p ractice “ wu s h u , ,f r om“ th e m o ral, ,to h ear t ,th en th e eu ltiv atio n to“ m o ral, ,an d th e f i n al su b lim atio n ,“ th e d o ctrin e, , . o n ly th en m ay say eo m p leted th e en tire m a r tial ar t s pr a etice pr o cess, the esthetie s of m ar t ial ar t s has passed thr o ug h the entir e pr o cess, along w ith deep of the process,the estheties of m ar t ial ar t s also eor r esponding l y passed thr o ug h the leap f t om quantitative change to qualitative ehange. “ w ith the m oral to the doctrine”15 the ultim ate ob j ective of m ar t ial ar t s. “ with th e lif e m an n er an d th e v alu e tren d w ith “ p u rsu in g th e m o ral an d realizin g d o c trin e ”to th e f e el th e eo n n o tatio n o f esth eties m ar t ial ar t s. “ t h e d o etrin e, ,15 o n e kind of boundary sym bols,w hi eh 15 ultim ate ob j 。 ctive and w ithout lim its l 1 . t h er e f o re,th e esth eties o f m artial ar t s also eer t ain ly 15“ o n ly th en h ig h er , n o t h ig h est” ,th e esth etics m artial ar t s ean ap p e ar th e lif e realiz atio n w h e n p eo p le s u n d e rstan d in g ae h iev ed a eerta in b o u n d ary sy m b o l. k e y w o rd s : trad itio n al c h in ese sp o rts,esth etics o f m ar t ial art,b o u n d ary sy m b o l, o rien tatio n th o u g h ts 从传统文化视角对 “ 武术套路运动美”的研究一, j思考 1、前言 1 .1 选题依据 1.1.1 美是体育运动赖 以发展 的内在动力 在现代社会的众多休闲活动中, 为什么体育会如此的火热 ? 以致有的学者认 为当今 的社会是体育的时代 , 而有的学者 以批评的观点认为现代是体育泛滥的时 代,无论这两种观点有多么对立 ,无论学者从哪个方面对体育的现状进行评述 , 但是,我们从学者就形容体育程度上 ,可 以看 出体育 已成为现代社会 的焦点和热 点,说明了体育的 日常生活性和普遍性 ,一语道 出了体育 己经渗透到 了人们 的 日 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俨然成为现代人 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 。 现代体育何 以能渗透到现代人 的 日常生活之中? 现代人为什么如此热衷于 体育 ? 对于这些 问题 ,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和背景不同,而提供不 同的答案 ,无 论是直接参与体育的人,还是仅在观赏中得到满足的人 ,都可能有不同的答案 。 但是 ,正是两方面的共 同作用 ,才使体育成为人类极为重要 的生活需要和文化方 式 ,同时,也正是体育固有的美, 才一 使得现代体育呈现 良好的发展势头,反过来 , 也正是人们对体育越来越多的关注 , 并把体育与其它社会现象并存为社会发展的 动力,这种意识和需求反作用于现代体育,使体育产生了不可思的美 。所 以说 , 美是现代体育赖 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是现代体育进步的内在动力 。 1.1.2 “ 美 ”是传统武术追求的一种境界 武术 能在我 国发展几千年 ,有广泛 的群众 基础 ,一方面 ,武术是一 门研究 技击的艺术 ,有其实用性; 另一方面 ,通过先辈的不断改革、创新 ,赋予 了武术 运动绚丽多姿的荡人心 目的美的形式,特别是武术博大的历史价值和美学神韵, 使人们在武术活动 中能领略、 体会 、 品味格斗技巧中丰富的美感, 受到美的陶冶 , 从而感受到 自己的性格、生活、力量的理想 , 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心理上的满足 。 武术美是与拳术和器械套路的技艺结构特点, 以及习武者演习时的技术发挥相联 系的, 拳术和器械套路的演习蕴含着习武者的精气神的美, 在套路演练中包含的 美更为让人叹为观止 . 武术运动蕴涵丰 富,技理相通 ,入 门之后会有“ 艺无止 境 ”之感 。 武术作为中华 民族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华 民族传统文化 的瑰宝 。 一方面 ,它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人类创造 ,受约于其它文化 ,尤其是人的价值需 要 、审美情趣 、民族心理精神的文化制约 ; 同时,它又积极地反作用于其它文化 因子 ,并与其它文化形式共 同作用于人 的发展川。武术不仅是一种运动 ,更为重 要的是 ,武术还承担着传统文化发展 的载体功能,因此 ,在对武术美探讨的过程 中, 就必须要 以传统文化为背景 , 而不是简单地从物质层面来认识和探讨武术美 。 单从物质 的层面探讨武术美,这样不仅仅肤 浅,而且是非常有害的,反映不出传 统武术美与现代体育美从冲突到融合 的过程 ,中、西方对 于美 的研 究 ,虽然走 不 同的道路 ,采用不 同的方法 ,但 是,在美的最 高层次上又会 出现融合现象 。“ 感 悟 ”是中国文化 的一大特征,这是学界 已经成为共识的见地 ,作为中国优秀文化 遗产的传统武术 ,必然受到这 一文化特性 的影响。武术之所 以能够长盛不衰 ,其 主要 因素之一 ,在于人们对武术美的切 身感悟 ,可 以说,感悟 是武术 美的核心 内 容 : t 。我们要从传统文化的入手 ,真正地把武术看作是一种文化现象 ,并加 以研 究和透视 ,深 入探讨其 中的文化规律 ,依据这些规律对传统武术进行合理 的继承 川 沈燕 建 设有中国特 色的 “ 中国美学 ”j 币 合肥联 合 大学学报 l 2 中国武术 史【 m i 人民体育 出版 社 1 3 1吴光远 道 家 文化 、 中 华传统 体育理 论j; 体育 文史 1998 : 2( )0 1 年 9 月第 11 卷 3 期 百 、 l 目 ! 泪 从传统文化视角对 “ 武术套路运动美 ”的研究一与思考 和改造 ,只有这样 ,才可能对武术美有更深的理性认识 ,进 一步使传统武术的发 展走上健康 的轨道 ,走上一条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特 色 的道路 。 1 .2.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各种关于武术的定义 己不下十几种 。较为统一的认识如下 : 武术是以 技击动作为主要 内容 ,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 ,注重 内外兼修 ,具有 中华 民族 传统文化 内涵的体育项 目 l 。这个是1 9 8 8 年全国武术专题论文研究会上所 做出的对武术的文字定义, 既阐明了武术的体育性质, 又表述 了武术的民族特 点。 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 它体现为中华 民族对攻防技击技 术的理解和运用 ,同时也表现 了中华 民族较为统一的思想情感 、审美情趣等文化 特 点。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中国武术始终是围绕“ 武 ”的价值和规律发展的, 这也是它能在历史长河中屡经厄运而不断前进的生命力所在 。 然而 ,我们不无遗 憾地看到近来武术运动 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 武术的发展越来越偏离“ 武 ” 的传统价值和规律 ,具有博大精深 内涵的武术项 目,它的技击和健身等价值多为 人们所 熟悉 ,而武术 的美学价值不为人所重视 ,这不能不给这个吸吮了数千年文 化乳汁 的 民族体育项 目健康 发展带来妨碍 2 。 武术能够有如此的发展势头,除了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外 ,还在于武术 自身的深层魅力,这种魅力就是武术的美 。 武术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 家、道家的美学思想有着深远的渊源关系,武术美与中国传统美学息息相关,基 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以及对武术美探讨的不断深入 ,笔者提 出了: 武术美是 由 形美、神美、德美、道美四个不同的境界组成,进而分析 了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 系,阐述 了各个层次之 间的联系与差别。 武术美是武术赖 以生存的基石 ,是促使武术发展的潜在动力。国内关于武术 美的研究还处于 比较狭隘的层面,对于武术美的探讨还处在认识的初级阶段 ,需 要加大对于武术美基础理论的研 究 。 1.2.1 国外研 究现状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具有体育的功能是大家所共识的,这里 笔者不再详细地阐述 。目前 ,国外对于体育美的研究方面 ,己经有 了大量的研究 成果 ,对美的研究大多是应用西方美学观点,对美的认识是主客体分离,注重外 在 的表现 ,这在体育 中表现 的最 为 明显 。在西方 人们 的意识 当中,美 的标志在 于 取胜 ,“以胜 为先 ”“以胜 为荣 ” ,因此 ,他们 为 了达到这 一 目的 ,一 次次地 以损 失机体 的机 能为代价 ,不断超越机体 的极 限,同时 ,他们一次次地把体育美的展 现推 向顶峰 ,而又一次次地把这种美 以昙花一现 的形式而结束 。对体育美 的不断 追求 ,形成 了西方体育 的思维定势 ,“ 更快 、更高 、更强 ”是体育发展 的指导 思 想 : 。 作为 中国宝贵 的文化遗产 ,武术正受到世界的瞩 目。据 不完全统计 ,目前 己 有 七八 十个 国家和地 区开展武术运动 ,从 而推动 了一些 国家 体育运动 的开展 ,国 外人把 中国武术称为东方文化 的代表之一 。 不少 国家和地 区请 中国教练去教授武 术 、或 派 出人 员来华参观 学 习 。中 国武术 协会 和北 京 、上海 、辽 宁、江 苏 、广 东 等 省市 多次派 出武术教 练 出国任 教 。然而 ,国外对武 术 的研 究还 是 主要集 中于技 川 中国武 术史 m 人民休育 出版 社 2 i张志 勇论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的内涵 , 特 征i j 3张铃 枣孺家美学的特 征及 共启示 lj一, l 西社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会科学200 1年第 5 期 从传统文化视角对 “ 武术套路运动美”的研究 , j思考 法 的学习,以及健身的需要 ,研究层面较为狭窄. 中国武术在东南亚各 国和香港 、澳 门、台湾等地 区也很流行 。新加坡 、马来 西 亚 、印尼等国至今仍保 留着 “ 精武体育会 ” ,在每年举行的东南亚武术邀请赛 上表演 的拳术 . 除流行的五祖拳外 ,还有泰拳 、缅甸拳 、本扎(印尼拳 ) 等 , 也只是吸收 了中国武术技法而发展起来 的一些拳种 ,对武术美 的却很少有所涉 及 。 武术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丰富了世界体育的美学内容,给世界人 民提供高 尚的美的享受 。目前,国外对武术美学的研究是非常不成熟的, 其原因有 : 第一 、 是对 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上的缺 陷; 第二、他们对于武术美学 的研究 ,多是用现代 美学思想西方美学的概念 ; 第三 、对武术概念认识上的模糊 ,不能真正地理 解武术 的 内涵 。 因此 , 国外对于武术的研究 , 主要还是集 中在武术的实用基础上 , 对于武术美的研究较少,即使有所涉及 ,也始终脱离不开认识论、方法论的这种 主客两分思维模式 ,不清楚武术美所要追求的境界 ,这也许就是现代美学对于武 术美学所表现 出的不足之处 。 1.3 文献综述 笔者通过查阅有关的资料 ,目前 , 对于武术美的研究和定位还有许多不完善 的地方 ,对武术美的品评基本上是一片空 白。在武术科学探密一书中,关于武术 与美的研究文献仅有 7 篇 ; 笔者在 中国期刊网检索 了从 19962005 年所有 与 武术美相关的文献 5 3篇。通过仔细的阅读和研究发现 ,这些研究的成果 ,虽然 为武术美的研究提供 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 但是,他们对于武术美的研究多数还是 停 留在美的物质层面上 ,应用现代美学的相关理论 ,探讨与武术的关系 ; 或者从 武术 的某个方面来说明武术美的特征 ,这种 “ 以点盖面 ”的研 究方法 ,虽然对于 武术美 的定位与思考提供 了有利的依据 , 但笔者认为:武术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 , 对武术美的定位必须 以中国传统 的美学思想为依据 , 这里我们所说 的传统美学形 态 : 指从先秦一直到清王朝结束 ,是完全不同于西方美学的一种美学 1 。只有站 在传统文化 的基础上 , 对武术美的研究才不会迷失方 向,这也是武术美研究的当 务之 急 。 目前 ,对武术美的研 究还有较大 的空缺与不足 。要研究武术美 的 内涵 , 首先要对 “ 武 术美 ”进行合理 的定位 ,只有 定位合理 、准确 ,才会对武术美 的研 究起 到现 实的指导意义 从文献 的现状来看 ,随着武术工作者们丰富的实践经验 与智 慧的积 累 ,使武 术研 究发展 飞速猛进 ,尤其是武术理论与社会科学相结合 ,使其焕 发 出更强大 的 生命力 ,无 论 国人还是外 国友好人 士 ,都对武术产 生 了极大 的兴趣 . 但是其注 重 研 究 的只是武术发展史 、健身及技击等方面 ,对武术深厚 的文化底蕴及其所展现 出的美学价值涉及较少 。即使有 所涉 及 ,也主要集 中于对武术动作在 时间、空间 方面所展现 的美 , 去进行客观 的分析 , 简单地从武术形式方面进行美学价值评价 , 且 多数 是 以现代 美学思想 为基 础 ,对武 术美进 行较 为狭 隘 的研 究 。 1, 3.1 造 成 的结果 说 明 在这些研 究 中很少有涉 及对 中国传统武 术美 的研 究 ,即使有所涉 及 ,也 主要 集 中在对武术 的动作规格 , 或武 术动作在时间和空间方面所展现 的美的特 征 的描 述 ,没有对武术美 的形成过程 ,以及武术美的发展阶段进行理性 思考 ,对武术美 的 定位 亦 无 一 个较 为规 范的标 准 ,这 样 就很 容 易造 成 人 们对 传统 观 念 的错 误认 识 , 认 为 中国传统武术 的美就 是现代 体育 的美 。 如 果 以这样 的思路来研 究武术 美 , 必然会 使武术 美的 内涵 大打折 扣 ; 另外 ,从 文献 资料可 以看 出,对 于 中国传统体 l l 陈 望衡 中 国 美学 史 仁 川人 民 出版 利 从传统文化视角对 “ 武术套路运动美 ”的研究 j思考 育武术美的研究 ,都是各 说其词 , 从不同的角度站在传统体育物质文化层面 上 , 肤 浅地 阐述 了关于武术美 的表面现象 , 缺少一个具有 说服力 的系统评价模式 。 1.4.研究 的意义 1.4.1. 作为 中、西方文化组成部分 的中国武术和西方 体育 ,在数千 年 的发 展历程 中,以其不 同的文化底蕴 ,经历 了不 同的发展道路 ,形成 了各 自的文化特 色 。中国传统的儒家 、道家文化使武术成为最富有 民族审美文化特征 的传统体育 项 目。 作为西方文明基础 的希腊文化 , 如 日神文化 、酒神文化等 , 也使得 以田径 、 体操 、球类为代表 的以争胜负为特 点的西方体育具有其独特 的审美特征 。笔者 以 中华 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 ,以中西方体育文化 的对 比为切入点,以武术追求 的最 高境 界为依据 , 探索 中国传统武术美 的内涵 , 为武术美 的理性 定位寻找理论支撑 。 1.4.2.预见性提 出:武术美 由形美神美德美道美四个部分组成 , 是一个 由量变到质变 的发展过程 , 把武术美的发展过程与传统美学发展过程相对 应 ,为这种划分提供理论依据 ,从而定位武术美 自身所具有 “ 四重性 ”特征 。以 感悟为武术美为核心 ,通过对武术美的研究 ,进一步 明确武术的传统文化底蕴 , 并通过对武术美的定位 ,反作用于武术 的发展 ,为武术真 正走上本土化 的道路指 明正确 的方 向,同时为拓 宽武术美的内容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川。 1.4.3.把武术美的最 高境界定位在 “ 道 ”的高度 ,这样不仅可 以使武术 的美 与武术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联系相一致, 而且, 可以把传统体育美学与西方体育 美学紧密联系起来 ,从而达到中西互补的美学效果 ,为武术美学开辟一条新 的思 路 。 2.研究对象 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 研究对象为武术套路运动美,主要从 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形美 、神美 、 德美 、道美 ) 2.2、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 本文在参考 了 中国武术史 , 中国美学史 ), 中国服 装 发展 史 , 民族传统体育 的文化 审视 , 美学 , 西方美学史 ,以及 武术 科学探 密 等与美学有关 的书籍 ; 其 次 ,通过 中国期刊网,检索从 1 9 9 8年 2005 年期 间的相关文献 5 3篇 ,并对所 以的文献进行归类 : 第 一、与武术 美有关 的 内容 ; 第二 、武术美的哲学思想 ; 第三 、武术美与儒家美学思想 ; 第 四、武术 美与道 家 的美学思想 。笔者对 以上 的资料给予细致 的研 究 ,并进 行 了逻 辑 分析 , 找 出能够对 本文观 点有一定理 论支撑 的 内容 。 2.2.2 专家访 谈法 : 笔者在 论文撰写的过程 中,先后走访 的专家有 (注#排 名不分先后 ): 北京体育大学 ,何瑞虹 教授 ; 北京体育大学 ,李巧玲 副教授 ; 北京体育大学 ,吴光远 副教授 ; 北京体育大学 吕韶均 教授 ; 徐州师范大学体育 学 院 ,朱永光 教授 ; 徐 州师范大学体育学 院 ,张佩 林 教授 ; 中国矿 业大学 ,徐 碧鸿 博 士 ; 江苏武 术名人 ,武 术七段 ,孙荣益 前辈 (现 已去世 )。访谈 的主要 内 容有 : 武术美的本质在哪里 ? 武术 美如何分类 ? 武术美与传统美学的关系; 武术 美与现代体育美的区别 。通过对专 家笔录 的总结认 为: 第一 、武术美学方面的研 究较 为肤 浅 , 缺 少理论 的支撑 ; 第 二、 武术 美应 该与武 术所 要追 求 的境 界相联 系 , 应 用传统 美学思想对 武术 美进行 必要 的研 究 : 第 三、武 术美 与现代 体育 美有着 本 川 崔怀 猛以 “ 术”求 “ 道 ”中国武 术 要走 自己的道路 厂 1 体育 文化 导刊20 0 5 年 11 月 从传统文化视角对 “ 武术套路运动美 ”的研究 与思考 质上 的差别 ,其原因在于它们产生的文化背景不 同; 第 四、对于武术美 的分类 , 目前还没有人提 出,因此 ,必须找到能够支撑观点的理论 ; 第五、武术美 的最高 境界 ,就是对美的本源和规律 的认识 ,可 以归结为传统文化 的 “ 道 ” 。笔者针对 专家的观点,进行 了相关资料 的收集和整理 。 专家职称结构表 (l ) 教授 n :8 副教授 62 . 5%3 7 .5% 专家在对武术美是 否可 以分层 次的观 点表 (2 ) 0 0 %人数 百分 比 可 以 6 75% 应该可 以不可 以 2 2 5% 从表 (2 )可 以看 出,对于武术美的结构划分 ,所有专家的看法是一致 的, 但是 ,对于武术美的结构划分上 , 目前还是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撑 。 专家对于武术美的观点表 (3 ) n :8 主观客观主 、客统一 人数 百分 比 8 10 0% 0 0 %o 0 % 从表 (3 )可 以看 出,在对待武术美观 点上 ,专家的看法是一致 的,这说 明, 专家在对传统美学认识上 的一致性 , 是把武术美放在传统文化的范围中加 以思考 和 定位 的 。 专家在对待 中、西方美学差别上 的观点表 (4 ) 有差别差别不大没有差 别 0 0 % 二j o 八匕 人数 百分 比 3 3 7 . 5 % 从表 (4 )可 以看 出 ,在对 待这 个 问题 上 ,专家 的观 点有 一定 的不 同,其 原 因主要在于 ,对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认识上的差异性 ,再一次说 明了,目前许多 关 于武术美 的研 究还 仅 限于对武术 的形 ,以及 它 的美学价值 ,还是应用现代 美学 的理论 ,缺 少对传统 美学 的研 究 。 2.2.3 逻辑分析法 : 笔者在对 文献 资料深入研 究 的基础 上 , 结合专家 的观 点 , 以传统 美 学为切入 点 ,应 用逻辑 分析法 ,提 出武术 美 “ 四重境 界 ”的观 点 ,进 而 对 武术 美本质做 了合理 的定位 ,并对武术 的四种 美包含 的 内容进行 了评述 ,详细 地 阐述 了对套路武术 四种 美 的评价方法 。 3.结 果 与分析 3.1 武术美 3.1.1 相 关概念 3.1.1.1 民族传统体 育 : 指 的是 一种在农耕文 化状 态下所 孕育 出来 的体育活 动 形式 ,其 自身必然蕴涵 丰富 的文化 内涵 ,它 是一种 以儒 家 “ 天人合 一 ”和 “ 气 元 沦”为哲学基础 ,以保健 、表演性 为基 本模式 ,以崇 尚礼让 、宽厚 、 平和 为 从传统文化视角对 “ 武术套路运动美 ”的研究与思考 价值取 向的体育形态 1。 3.1.1.2 武术美: 指的是武术这种客观形态与人的心理产生共鸣,使人的精 神进入到一种 自由审美状态 ,从而达到娱乐身心 、净化心灵之功效,是人类社会 发展的产物 。 3.1.1.3 境界: “ 境界 ”这一概念移用佛经的 “ 境 ” 、“ 境界” 。最早从美学意 义上使用 “ 境”这一概念的唐代的诗僧皎然、王昌龄等人 。一般来说,谈艺术 , 既用意境,又用境界,二者可 以通用 。但谈精神 ,谈人生时,只用 “ 境界 ” ,不 用 “ 意境 ” 。“ 境界 ”的基础是意象 2 。 3.1.2 美的概述 “ 美 ”是大家都普遍熟悉 的概 念, 然而愈是熟悉 的用 词, 往往愈难界定其 内涵 。 关于什么是美, 至今仍是众说纷纭 。 有学者认为 :“ 美是人的某种生理、 心理机制, 是心灵的产物, 是人的主观精神现象 。 ” 狄德罗提 出:“ 就哲学观点来说, 一切能在 我们心里引起对关系的知觉的, 就是美 的。 ” 柏拉 图认为, 美是在事物之外, 又不依 赖于人 的主观存在的一种理念“ 美本身 ” 。 车尔尼雪夫斯基提 出 :“ 任何事物, 凡 是我们在那里面看 的建议 找我们 的理解应 当如此 的生活, 那就是美的 ;任 何东 西, 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 那就是美的” 。 有人主张, 从美的事物去 寻找美的本质, 美是事物 自身的某些属性、形式、结构或法则等。国内学者指 出, 美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 是随着人类社会 的发展而产生, 随着社会 实践活 动 的深入而发展 的。 在西方美学思想两千年的发展历史上,美的本质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HB-0017-生命科学试剂-MCE
- Glycochenodeoxycholic-acid-3-sulfate-d4-disodium-生命科学试剂-MCE
- 安全培训效果评价方法课件
- 2025恒丰银行成都分行春季校园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安全培训效果记录课件
- 财务共享服务协议
- 医疗健康产业科技创新方向
- 视频会议与远程协作综合工具
- 自然中的发现作文(4篇)
- 2025春季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答案详解
- 《会计基础》课程标准
- 常见消防工具的使用课件
- 九年级英语情境教学实施计划
- 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研究报告
- 振动电机技术协议书
- 2025-2030年中国反无人机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如何提升科室医疗安全
- 2025年医保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基础政策解读与医保报销比例调整试题
- 《中医基础理论之阴阳五行:中医学专业教案》
- 中级货币鉴定师资格考试题(附答案)
- DB32T 5018-2025专业戒毒大队建设与工作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