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解释ppt课件.ppt_第1页
地震资料解释ppt课件.ppt_第2页
地震资料解释ppt课件.ppt_第3页
地震资料解释ppt课件.ppt_第4页
地震资料解释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震资料综合解释,1,前言构造解释岩性解释不同油气藏描述技术,2019/12/5,2,提纲,寻找油气的三大类技术,井筒技术,地球物理技术,石油地质技术,地震勘探技术具有桥梁作用,深度域:点,时间域:面,综合研究,3,地球物理及信息类地质类,2019/12/5,4,沉积学,构造地质,石油地质,层序地层学,井筒,计算机,地震,前言,地震资料解释的核心:通过地震勘探提供的时间剖面和其他物探(重力、磁法)资料,以及钻井地质资料,结合盆地地质学的基本规律,包括区域的、局部的各种地质模型,解决盆地内有关地质、油气方面的问题。地震解释分为:构造解释、沉积解释。地震解释的过程一般可分为:资料准备、剖面解释、空间解释和综合解释四个主要阶段。,前言,5,前言,振幅类频率类相位类时间类,6,岩性描述,构造解释,地震资料解释,速度分析地震反射层位标定波组对比、层位追踪,7,构造解释,岩性解释,构造解释,剖面、切片解释和层位追踪断裂系统组合等时图的绘制时深转换(二维地震:偏移归位)构造图的制作,8,勘探对象,资料要求,构造解释,复杂断块、潜山高陡构造逆掩推覆体低幅度构造,断裂大小形态幅度,地质需求,高信噪比高成像精度,前言,9,岩性解释,分析地震剖面上的地层整合、不整合、削蚀、顶超、底超等接触关系建立正确的地震相、地震层序;根据地震层序、地震相建立的沉积相(如冲积扇、河道、三角洲、砂坝、浊积岩等)储集体进行解释;对灰岩、盐岩、礁体、火成岩等特殊地质体进行解释;编制有关岩性体的形态图和储层预测图,10,勘探对象,地质需求,沉积解释,地层,岩性,砂岩砂砾岩白云岩火成岩,储层厚度储层横向变化,接触关系尖灭点位置,资料要求,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岩性解释,11,地震解释基本步骤,组合断层,地震剖面品质分析,钻、测井数据,地层、岩性、油气资料,(合成记录)确定地质层位,层位解释,作T0图,储层预测,时深转换,构造图,含油气远景评价、目标优选、提供钻井井位,目标研究,沉积构造发育史研究,地震常规解释流程图,储层厚度图,油藏分布图,资料准备,剖面解释,空间解释,综合解释,12,收集基础资料,测线位置资料探井资料:钻井、录井、测井、试油、地质分层等资料地震资料(二维包括叠加、偏移剖面)速度资料、VSP资料前人研究探区内成果等,13,地震资料解释,收集基础资料地震剖面解释(层位标定)构造解释岩性解释,2019/12/5,14,地震剖面,15,地震剖面上为强弱不同的同相轴,解释工作就是通过地质认识,建立各时期地层的反射特征,以整体了解工区的构造、沉积、成藏。,层位标定连接地震、地质桥梁,T2,T3,T2,T6,T1,T0,16,地震层位标定的意义标定的实现标定在综合解释中的应用,17,地震层位标定的意义,地震剖面解释-地震层位标定,标定地震层位意义,18,标定地震层位主要是了解地震反射层的地质含义,将地震剖面转换为地质剖面,以更好了解各时期的地层结构、构造形态及其岩性的横向变化。,层位识别(标定)是地震解释的基础,标定是进行地震解释和油藏描述研究的基础,是连接时间域的地震剖面和深度域的地质、钻井及测井等信息的桥梁。因此,标定始终作为地震解释和油藏描述不可缺少的基础技术。,标定方法,合成地震记录标定VSP标定邻区引层时深转换尺,19,地震剖面解释-地震层位标定,地震解释基本步骤,1、合成记录,20,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测井声波,速度资料,声阻抗,反射系数序列,合成记录,1、合成记录,21,古2井VSP速度分析,平均速度,深度,古2井,SP,RT,中生界,Tr,Tg,Tg1,上古生界,T1,T8,沙四段,上第三系,桥式连接图,奥陶系,VSP标定,标定方法之二,22,T6,T7,T3,连井剖面,二维地震测线,三维地震测线,层位标定方法邻区引层,标定方法之三,23,综合速度,区带时深转换尺应用,24,地震,SynThetics,SynTool,GeoFrame,深时关系,时深关系,LandMark,地质,综合标定中常用解释软件,综合标定实现,25,综合标定:VSPlog、合成记录、电性曲线与地震剖面相关对比,VSPlog与合成记录对比,井旁道与VSPlog对比,SP,GAME,AC,标定判别标准之一:声波、VSP提供的时深关系一致,26,标定判别标准之二:单井时深关系与区带综合速度一致,综合速度,27,合成记录,声波,咖马,自然电位,S742,742,火成岩,标定判别标准之三:区域标准层、特殊地质体反射层一致,28,夏斜402井综合标定图,火成岩2,火成岩1,声波曲线,电阻率曲线,伽马曲线,自然电位曲线,识别火成岩体,29,427.1测线(偏移),实例:结合速度谱识别肖庄构造上肖1井钻遇火成岩,30,地震资料精细解释,1、浏览地震数据体,浏览时间切片来了解研究区内主要目的层局部构造平面形态;浏览主测线和横测线了解局部构造垂向形态及地层结构。浏览三维立体数据了解地层在空间的展布规律。,31,地震资料精细解释,2、根据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原则,从标定的过井剖面开始,建立起全区大的解释框架,在其基础上进行4(线)4(道)网格初步解释,最终加密测网。,32,地震资料精细解释,3、断层的解释是依据地震剖面上的反射波组的特征,对时间切片上振幅的变化以及相干体切片非相关系数的变化来追踪解释断层。在断层的解释过程中,充分发挥三维可视化立体显示功能,确保断层面在三维空间展布平滑、合理。,33,取一定间距主测线解释,连络测线闭合,建立工区构造格架加密测线,精细分析复杂断裂组合关系,3、断层及层位解释,地震解释基本步骤,34,多线显示剖面,3、断层及层位解释,地震解释基本步骤,35,Tg1Tg3断层迭合图,3、断层及层位解释,地震解释基本步骤,断层对各种与断层有关的构造圈闭的形成和油气运移起重要的控制作用,对断层解释是地震解释的重要任务,也是最难以掌握的工作。,36,相干数据分析就是通过互相关方法检测数据体的连续性,突出地震同相轴的不连续性或突出其连续性。该方法对于识别断裂系统的组合关系,检测小断层分布极为敏感。因而可以精确落实四五级小断块。,相干技术,LANDMARK,37,沿层相干处理原理,突出不连续数据,38,1600ms相干体切片,1600ms相干体切片,39,相关时窗:1500ms2800ms,40,小断层典型剖面,横364剖面,横396剖面,从地震剖面上,北部断层断距较小,与北界断层未搭接。,41,精细构造描述技术相干技术应用实例,通过运用相干体分析,发现该断层确实与北界断层是搭接,只是由于相交处断距太小,无法反映到地震剖面上。后经钻井证实也确实不是一个块。,42,断层在横剖面上特征,精细构造描述技术层位、断层统一解释,f2,断层在主测线上特征,f2,43,层拉平切片作用:断裂系统的组合方式验证,44,常规剖面,层拉平剖面,45,46,裂缝带,裂缝带,相干体切片,相干体技术原理:道间波形相似性分析,相干分析原理图,相干体技术用多道相关、多点平均判断,预测断层位置,地层倾角检测技术,47,地层倾角检测技术原理沿层逐道计算样点斜率寻找突变点,地层倾角检测技术-单因素,分辨率高,小断层识别技术,48,可识别断距大于5m小断层,小断层识别技术,地层倾角检测技术,相干分析技术,地层倾角检测技术,49,相干体分析技术-构造图,因断层解释数目增加多发现一倍以上圈闭,常规解释断层:47条真三维解释:80条新发现构造14个,面积24.1km2,主力层位姚家组多解释断层70多条落实构造21个,总面积18.39km2,50,与地震解释有关的速度有:平均速度、叠加速度、层速度,速度平面图,4、求取速度场,地震解释基本步骤,速度参数很重要,但不可能准确测定它的数值。1、地质介质的不均匀性;2、速度是矢量,在同一岩层不同部位、沿不同方向,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也不相同。,T0平面图,51,速度平面图,构造图,X,5、时深转换,地震解释基本步骤,速度平面图,T0平面图,构造图上:井位位置、油气测线位置、编号断层的倾向构造圈闭的位置和范围,52,6、落实圈闭,层g1构造圈闭图,G1ab井过井地震剖面,G1a井过井地震剖面,T1,T1,T1,T1,T1,南,北,西,东,地震解释基本步骤,53,标定识别储层特征,岩性解释,54,沙,三,下,综合标定剖面,T6,T3,沙,三,上,沙,三,中,岩性解释,55,相,测井约束反演剖面,前,缘,常规地震剖面,反,序,砂,平,原,相,水,道,砂,洲,角,前,三,T3,相,前,缘,反,序,砂,平,原,相,水,道,砂,洲,角,前,三,T3,T6,T6,T4,T4,沙三上段沉积亚相地震特征,56,沙三上段滑塌浊积砂地震特征和识别,57,夏50夏501夏斜502地震相对比,夏50,夏501,夏X502,沙三下段扇三角洲砂体,58,夏50-夏501-夏斜502井连井综合标定,夏斜502,夏501,夏50,储层,储层,T6,59,地震岩性解释,河道砂,60,前积砂体,地震岩性解释,61,泥丘,地震岩性解释,62,浊积扇,砂岩浊流沉积,浊积扇,地震岩性解释,63,砂岩平剖面图,砂层小层连片厚度图,青一段过岩性圈闭及工1、花11、花9反演剖面和孔隙度剖面,地震岩性解释,64,地震解释中的假象,表层介质的不均匀性对地震波的传播影响很大,65,地震解释中的假象,刺穿盐体引起的速度异常上拱形成背斜构造,深部盐体引起的速度异常下拉形成向斜构造,66,地震解释中的假象,泥岩底辟低速异常引起围岩地层向下弯曲,67,地震解释中的假象,高速逆掩片体引起下覆地层上拱形成背斜构造,68,谢谢,69,1、复杂断块油气藏,70,2、上第三系曲流河砂体油气藏,立体显示,构造解释,地质分析,曲流河砂体油气藏评价,71,桩106井区上第三系河道砂体立体透视图,72,河道砂振幅图,73,3、火成岩油气藏,地震相,立体显示,层拉平技术,瞬时振幅剖面,波阻抗剖面,吸收系数,识别火成岩,火成岩油气藏评价,74,4、砂砾岩体油气藏,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约束反演技术,立体显示技术,时频分析技术,砂砾岩体油气藏评价,75,5、潜山油气藏,地震反演技术,吸收系数技术,分形技术,多参数分析技术,相干分析技术,地震相分类技术,内幕储层精细标定技术,潜山吸收系数技术,边缘检测分析技术,多参数分析技术,测井约束反演技术,模式识别技术,76,地震解释技术存在问题和不足,尽管近十年来地震解释技术发展迅速,但对石油勘探来说,面对的地下地质问题越来越复杂,勘探开发的难度也在不断升级,对地震解释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面临的技术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77,(1)地球物理理论研究,(2)地震地层学研究,(3)各种方法、技术的理论基础研究,水平层状均匀介质,复杂各向异性介质,中、浅层地球物理场,深层地球物理场,建立物理地质模型,才能减少地质地球物理解释的多解性。,区域地震地层学,储层地震地层学,研究储层孔、渗、饱及含油气性对地震反射特征的影响作用。,地震正演、测井约束反演、分频反演、地震属性分析等算法,不能很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油气储集层,需要综合。,存在问题和不足理论,78,(2)岩性、地层、微构造等隐蔽性圈闭的识别率、描述精度仍然较低。,(1)构造解释的速度陷阱和时深转换精度问题。,(5)潜山风化壳和内幕储层地震反射特征不明显,描述困难。,如何建立准确的空间速度场实现变速时深转换,(4)非均质性储层、薄储层和裂缝性储层的预测描述能力差。,(3)断层封堵性研究缺少有效的技术手段。,(7)用地震资料直接进行油气藏检测效果不理想,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