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和大学精神》PPT课件.ppt_第1页
《大学和大学精神》PPT课件.ppt_第2页
《大学和大学精神》PPT课件.ppt_第3页
《大学和大学精神》PPT课件.ppt_第4页
《大学和大学精神》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和大学精神,郭云峰,大学的由来,进入大学学习,我们首先要理解大学的由来以及大学精神的内涵。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大学的由来。西方意义上的“大学”最早出现在公元8世纪末,很多学者认为,知识应该包括“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物”三个方面,所以,大学也应该包括三个学院:人文学院、社会学院、科学学院。还有两种职业没有包含到“大学”之中,那就是“教士”和“医生”,前者关怀人的灵魂,后者关怀人的肉体。于是除了人文、社会、科学这三个学院之外,再加上神学院和医学院,就成了综合大学的模型。,大学的由来,公元十三世纪初,当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创立之初,一、二年级的“初阶”的教学是以人文为主;因此人文学院的文、史、哲三系就是大学的“通史”,全校同学都“必修”。三、四年级的“进阶”则是学生可以深入自己爱好的科目。,中国传统经典大学,中国传统经典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所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的作品。它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中国古代的大学,在中国古代,类似于大学的高等教育机构有国学(太学、国子监)以及后来的高等书院等,是指聚集在特定地点整理、研究和传播高深领域知识的机构。中国古代的高等学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如虞舜之时,即有上庠,“上庠”就是“高等学校”的意思。不过,中国古代的高等学校和西方现代的大学有所不同,尤其官办学校以培养治理政府的仕人及从事文化教育的文人为主,学科上自然科学尤为缺乏,所以,到了近代,中国传统教育体系都面临着转型和革新。,中国近代大学的发展,近代以来,西方的“University”早期被翻译成“书院”等,后又称为“大学堂”、“大学校”,民国以后“大学”成为正式的称呼。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大量兴办近代学堂,日本的学校成为官办学堂最主要的借鉴对象。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成立于1895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则转为效法美国的大学制度。新中国初期学习前苏联式的教育模式。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则逐步使欧美的大学教育模式成为主要的借鉴指针。,学者论大学,爱因斯坦:“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蒙罗:“学术自由之存在,不是为了大学教师的利益,而是为了他服务的社会的福祉,最终则是为了人类的福祉。”培克:大学是“纯粹学术之圣杯的堡垒”。在今天网络和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大学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大学有何存在的必要?,大学存在的理由,大学是教育机构,也是研究机构,但大学存在的主要原因既不能从它向学生传授纯粹知识方面,也不能从它为院系成员提供纯粹研究机会方面去寻找。就传授纯粹的知识而言,由于15世纪印刷术的普及,大学已不再有存在的理由了。然而,建立大学的主要推动力却正是自那以后产生的,而近来这种推动力还更为增强了。怀特海:想像力大学存在的理由,大学存在的理由,大学存在的理由在于,它联合青年人和老年人共同对学问进行富有想象的研究,以保持知识和火热的生活之间的联系。充满活力的气氛产生于富有想象的思考和知识的改造。在此,一件事实将不再是纯粹的事实,因为它被赋予了全部的可能性。怀特海:想像力大学存在的理由,大学存在的理由,青年人是富于想象的,如果通过训练使想像力得到增强,这种想象的活力大都能保持终生。世界的悲剧在于,那些富于想像力的人经验不足,而那些富有经验的人又贫于想象。蠢人们凭想象行事而缺乏知识,学究们又凭知识行事而缺乏想象。大学的任务就是要将想像力和经验融为一体。怀特海:想像力大学存在的理由,大学存在的理由,大学造就我们文明的知识先驱:牧师、律师、政治家、医生、科学家和文人、学者。大学一直是引导人们面对他们时代的混乱的思想之家。今天的商业活动正如以往其他职业的活动所有过的那样,需要同样的富有理智的想像力。大学就是这种曾为欧洲民族的进步提供这种智慧的机构。怀特海:想像力大学存在的理由,大学存在的理由,一所大学的特有功能就是运用想像力去获得知识。组织大学的全部艺术在于提供教育的是由其学问闪耀着想像力的大学教师。想像力和学问的结合需要悠闲自在、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的气氛,需要多种多样的经验,需要同那些在观点上和智力训练上不相同的心智相互激发。还需要在促进知识的发展时,为周围社会的成就而自豪的兴奋和自信。想像力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获得,然后永远保存在冰柜里让其以固定的数量定期增长。学习和富有想象的生活是一种生存方式,而不是一件商品。怀特海:想像力大学存在的理由,大学存在的理由,让研究人员在可塑、开放、富有活力的心智面前展示自己,让青年学生在与充满智力探险的心智的接触中,圆满地通过他们的理智获取阶段。教育是对生活的探险的训练,研究就是智力的探险,而大学应该成为年轻人和年长者共同进行探险的故乡。成功的教育在其所传授的知识中必须具有一定的新颖性。要么知识本身是新的,要么具有某些适用于新时代新世界的新颖性。怀特海:想像力大学存在的理由,大学存在的理由,学者的职责是唤醒智慧和美的生活,这种生活若不是学者们的苦心孤诣,在过去就丧失了。一个进步的社会有赖于三个群体:学者、发现者和发明者。社会的进步也基于以下的事实:受过教育的人是由每一个略有学问、略有发现和略有发明的人构成。怀特海:想像力大学存在的理由,大学存在的理由,任何人都有其自身职能和自身特定需要的局限性。对一个国家来说,重要的是各种进步因素要紧密联合在一起。这种联合可以使学习影响市场,而市场又可以调整学习。大学是将各种进步因素融合起来以形成有效发展之工具的主要机构,当然,它并不是唯一的机构。不过,今天进步快的国家都是那些大学兴旺发达的国家,这是事实。怀特海:想像力大学存在的理由,钱学森的遗愿,今天,党和国家都很重视科技创新问题,投了不少钱搞什么“创新工程”、“创新计划”等等,这是必要的。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问题在于,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是这个样子。我看,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很大问题。钱学森的最后一次系统谈话谈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时间和地点:2005年3月29日下午在301医院,钱学森的遗愿,我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去美国的,开始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麻省理工学院在当时也算是鼎鼎大名了,但我觉得没什么,一年就把硕士学位拿下了,成绩还拔尖。其实这一年并没学到什么创新的东西,很一般化。后来我转到加州理工学院,一下子就感觉到它和麻省理工学院很不一样,创新的学风弥漫在整个校园,可以说,整个学校的一个精神就是创新。在这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拔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们竞赛,才能跑在前沿。这里的创新还不能是一般的,迈小步可不行,你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过。你所想的、做的,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才行。那里的学术气氛非常浓厚,学术讨论会十分活跃,互相启发,互相促进。钱学森的最后一次系统谈话谈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钱学森的遗愿,我们现在倒好,一些技术和学术讨论会还互相保密,互相封锁,这不是发展科学的学风。你真的有本事,就不怕别人赶上来。我记得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我的老师冯卡门讲了一个非常好的学术思想,美国人叫“goodidea”,这在科学工作中是很重要的。有没有创新,首先就取决于你有没有一个“goodidea”。所以马上就有人说:“卡门教授,你把这么好的思想都讲出来了,就不怕别人超过你?”卡门说:“我不怕,等他赶上我这个想法,我又跑到前面老远去了。”所以我到加州理工学院,一下子脑子就开了窍,以前从来没想到的事,这里全讲到了,讲的内容都是科学发展最前沿的东西,让我大开眼界。钱学森的最后一次系统谈话谈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钱学森的遗愿,我本来是航空系的研究生,我的老师鼓励我学习各种有用的知识。我到物理系去听课,讲的是物理学的前沿,原子、原子核理论、核技术,连原子弹都提到了。生物系有摩根这个大权威,讲遗传学,我们中国的遗传学家谈家桢就是摩根的学生。化学系的课我也去听,化学系主任L鲍林讲结构化学,也是化学的前沿。他在结构化学上的工作还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前我们科学院的院长卢嘉锡就在加州理工学院化学系进修过。L鲍林对于我这个航空系的研究生去听他的课、参加化学系的学术讨论会,一点也不排斥。他比我大十几岁,我们后来成为好朋友。他晚年主张服用大剂量维生素的思想遭到生物医学界的普遍反对,但他仍坚持自己的观点,甚至和整个医学界辩论不止。他自己就每天服用大剂量维生素,活到93岁。加州理工学院就有许多这样的大师、这样的怪人,决不随大流,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做的。大家都说好的东西,在他看来很一般,没什么。没有这种精神,怎么会有创新!钱学森的最后一次系统谈话谈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钱学森的遗愿,加州理工学院给这些学者、教授们,也给年轻的学生、研究生们提供了充分的学术权力和民主氛围。不同的学派、不同的学术观点都可以充分发表。学生们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学术见解,可以向权威们挑战。今天我们有哪一所大学能做到这样?大家见面都是客客气气,学术讨论活跃不起来。这怎么能够培养创新人才?更不用说大师级人才了。钱学森的最后一次系统谈话谈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钱学森的遗愿,有趣的是,加州理工学院还鼓励那些理工科学生提高艺术素养。我们火箭小组的头头马林纳就是一边研究火箭,一边学习绘画,他后来还成为西方一位抽象派画家。我父亲钱均夫很懂得现代教育,他一方面让我学理工,走技术强国的路;另一方面又送我去学音乐、绘画这些艺术课。我从小不仅对科学感兴趣,也对艺术有兴趣,读过许多艺术理论方面的书,像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我在上海交通大学念书时就读过了。这些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我认为,这些东西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从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验证。钱学森的最后一次系统谈话谈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钱学森的遗愿,今天我们办学,一定要有加州理工学院的那种科技创新精神,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我回国这么多年,感到中国还没有一所这样的学校,都是些一般的,别人说过的才说,没说过的就不敢说,这样是培养不出顶尖帅才的。我们国家应该解决这个问题。你是不是真正的创新,就看是不是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而不是别人已经说过的东西我们知道,没有说过的东西,我们就不知道。所谓优秀学生就是要有创新。没有创新,死记硬背,考试成绩再好也不是优秀学生。钱学森的最后一次系统谈话谈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钱学森的遗愿,我们要向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学习它的科学创新精神。我们中国学生到加州理工学院学习的,回国以后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所有在那学习过的人都受它创新精神的熏陶,知道不创新不行。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钱学森的最后一次系统谈话谈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需要注意的问题,学生:平衡人文修养和科学修养,避免过分强调文理分科老师和学校:彻底废除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如何理解大学精神?,如何理解大学精神,1、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塑造2、承上启下、承前启后3、敢为人先,敢于冒险,敢于打破陈规陋习,追求真理、追求卓越、追求创造4、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开放精神、包容精神、批判精神、创新精神,雅斯贝尔斯:大学的观念,大学也是一种学校,但是一种特殊的学校。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大学生要具有自我负责的观念,并带着批判精神从事学习,因而拥有学习的自由;而大学教师则是以传播科学真理为己任,因此他们有教学的自由。节选自什么是教育,雅斯贝尔斯:大学的观念,大学的生命全在于教师传授给学生新颖、合符自身境遇的理想来唤起他们的自我意识。大学生们总是潜心地寻觅这种理想并时刻准备接受它,但当他们从教师那里得不到任何有益的启示时,他们便因感到理想的飘渺和希望的破灭而无所适从。节选自什么是教育,雅斯贝尔斯:大学的观念,真正的大学生能主动地替自己订下学习目标,善于开动脑筋,并且知道工作意味着什么。大学生在交往中成长,但仍保持其个性,他们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