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摘要摘要段子文化,在我国盛行已久。从诗经的一些“民谣”,至元散曲的一些段落,我们都能发现段子的身影,或形似,或神似,不一而足。因此,文章首先大致阐释了段子的发展历程,对段子的“前世今生”做了一个梳理,以图对段子的发展规律有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也为分析网络时代的段子文化做好铺垫。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社会发展的多元化,段子这种草根文化似乎也焕发了新的“青春 ,在网络文化中如鱼得水。各种网络段子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涌现出来,b b s 、q q 、m s n 、博客等网络红地,都成了网络段子的传播阵地。网络段子有着传统段子的语言特点,押韵易读,朗朗上口,且幽默诙谐,生动形象。在网络这个相对自由的空间,段子这个快餐式的文化形式,确乎能够有效、广泛地得到传播。文章依据传播学的相关理论,运用分析归纳和比较研究等方法,结合具体的文本分析对网络段子的传播特点和效果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和研究。网络给普通网民发表言论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传播平台,在这个平台,网民可以充分自由地运用他们的语言智慧,对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层面的现象及时地予以点评和议论。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一种民意的宣泄和表达,对此,我们应该予以正视。从这个角度来看,网络段子充分体现了草根民意,对政策法规、民情舆论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研究发现:网络段子通常会跟随重大媒介事件的发生而更加集中出现,网络段子总是以最新的舆论议题为内容,在网络中迅速传播,并且随着事件的发展而变化。网络段子以其轻松诙谐的语言形式,在网络中的传播引起了众多网民的兴趣和参与。应该说,这不失为我国国民民意表达的一种特殊方式。当然由于网民的素养参差不齐,网络段子中也会涉及低俗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网络道德、法规建设,发挥网络所具有的优势来更好地促进我国公民意识的提高。关键词:网络段子;语言特色;民意表达a b s t r a c ta b s t r a c tt h ep i e c e sc u l t u r eh a sb e e np r e v a l e n tf o ral o n gt i m ei no u rc o u n t r y w ec a nf i n dt h es h a d o w so ft h ep i e c e si nt h e b a l l a d s o f t h eb o o ko fo d e s o rs o m ep a r a g r a p h si nt h ey u a ns o n g sa n do t h e rp l a c e t h e ya l ee i t h e rs i m i l a ri ns h a p eo ri ns p i r i t ,a n dt h a ti sn o ta ni s o l a t e dc a s e s om ya r t i c l es u m su p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c o u r s ea tt h ef i r s tt i m e ,a n ds o r to u tt h ep i e c e si na l la g e s t h e n w ec a nh a v el e g i b l ek n o w l e d g ea b o u tt h ep i e c e s ,a n da l s ot h a tc a nh e l pu su n d e r s t a n dt h ep i e c e si nt h ec y b e r t i m e s a st h ei n t e m e ti sv e r yp o p u l a ri no u rl i v e sa n dt h es o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g r a s s - r o o t sc u l t u r ea st h ef o l kp i e c e so ni n t e r n e ts e e m sm u c hy o u n g e r , t h e ya r ev e r ys a t i s f i e do rp l e a s e do nt h ei n t e m e t g r a d u a l l y , m a n yp i e c e so ni n t e m e ta r em o r ea n dm o r ep o p u l a r al o to fh o tp l a c e so ni n t e m e th a v eb e c o m et h ep o s i t i o n sf o rt h ep i e c e s s u c ha sb b s ,q q ,m s n ,b l o ga n ds oo n w 曲p i e c e sw i t ht r a d i t i o n a lp i e c e s ,t h el a n g u a g eo f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ag o o dr e a dr h y m e s ,e a s yc a t c h y , a n dh i sh u m o r ,v i v i di m a g e s c o u p l e dw i t ht h en e t w o r ko ff r e es p a c ea l l o w sp i e c e sw h i c hi saf a s tf o o dc u l t u r ec a nb ee f f e c t i v e l yd i s s e m i n a t e ds ot h a tp e o p l ec a nr e a l l yc o m m u n i c a t e t 1 1 i sa r t i c l eh a si n v e s t i g a t e d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de f r e c to ft h ew e bp i e c e s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t h e o r yo fm a s s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a n du s i n gs o m ei n v e s t i g a t em e t h o d s ,i u s tl i k et h ei n d u c t i o n ,c o m p a r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a n dt e x ta n a l y z i n g n e t w o r kg i v e so r d i n a r yu s e r ss p e e c ha n de f f e c t i v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p l a t f o r i l l ,o nw h i c ht h en e t i z e nc a nu s et h e i rl a n g u a g ew i s d o mt oc o m m e n ta n dd i s c u s sal o to fp h e n o m e n o ni ne v e r ya s p e c t ,j u s tl i k ep o l i t i c s ,e c o n o m y , m i l i t a r ya f f a i r s ,c u l t u r ea n ds oo n i nac e r t a i ne x t e n t ,t h a ti sak i n do fc a t h a r s i sa n de x p r e s s i o no ft h ep u b l i co p i n i o n s w es h o u l de n v i s a g ei t i nt h i sp o i n to fv i e w , t h ef o l kp i e c e so ni n t e m e tc a nf u l l yr e f l e c tt h ee n o r m o u sp o t e n t i a lv a l u eo fg r a s s r o o t sp u b l i co p i n i o na n di n f l u e n c e a n di nh a sg r e a tr e f e r e n c ev a l u ei np o l i c i e sa n dr e g u l a t i o n s ,p u b l i cf e e l i n g sa n do p i n i o n s w ef i n dt h a tt h ew e bp i e c e sw i l lu s u a l l yf o l l o wt h em e d i ae v e n t s a n dt h ec o n t e n t so ft h ew e bp i e c e sa r et h el a t e s tp u b l i co p i n i o no nt h eq u e s t i o n t h ew e bp i e c e s s p r e a dr a p i d l y , a n dw i t ht h ec h a n g eo fe v e n t s w 曲p i e c e se a s y 、析mi t sh u m o r o u sl a n g u a g ef o r m i nt h en e t w o r ks p r e a df r o mm a n yn e t i z e n si n t e r e s t t h i si sas p e c i a lw a yf o rp u b l i ce x p r e s s i o no fo u rn a t i o n a ls p e c i a lw a y o fc o u r s e t h ea c c o m p l i s h m e n to ft h en e t i z e n sa r ed i f f e r e n t t h ew e bp i e c e sw i l li n v o l v et h ev u l g a rc o n t e n t t h a tr e q u i r e su st os t r e n g t h e nt h en e t w o r ko fe t h i c s ,l a w s ,a n dt op l a yt h ea d v a n t a g e so ft h en e t w o r kt ob e t t e rp r o m o t et h ea w a r e n e s so fo u rc i t i z e n s k e yw o r d s :w e bp i e c e s ;l a n g u a g ef e a t u r e ;e x p r e s s i o no ft h ep u b l i co p i n i o nh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直昌太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手写) :闰躲签字日期:刃呷年1 ) - - 月加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壶昌太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直昌太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手写) :同沈签字日期:刀叼年肛月加e l导师签名( 手写) :签字r 期:巧年,瑚磊哗柏第1 章引言1 1 研究背景第1 章引言网络的出现,给人类的传播活动带来了一次飞跃。短短的2 0 多年间,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获取信息,表达意见,交流情感的传播媒介。互联网在信息传播和舆论形成中,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无可厚非地赢得了自己的独特地位。新媒体的出现总是给人们带来民主的新希望。“印刷机通过识字水平的普及不仅教会人们阅读,人们也希望它能根除愚昧、偏见和地方主义。同样的,电报和收音机被看作是一种磁力,能将人们纳入一个和平与相互理解的国际网络。最近的控制论革命通过量子跃迁来提高可获得的信息,保证了对政策选择权的明确界定、对措施可能产生的结果的准确预测,还有来自社会的反馈机制它是如此有效,以至于人类能将智慧充分应用于解决社会的核心问题。网络这一新型的媒介,更加寄托了人们的民主期待。从古至今在任何传媒发达的社会,往往都存在着这样的舆论场,那就是由社会主流舆论与群众口头舆论两种舆论形式相互交错。这两种舆论场重合的部分越多,则证明传播媒体越发达。在我国,古已有之的一种特殊口头舆论形式段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另类的民意表达、情感寄托和娱乐解闷作用。传统段子,在生活中大家不经意都会讲上几段,用来解闷开心,抒发情怀。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原本由口头传播的段子在网络上逐渐流行开来,形成网络段子。段子进入网络时代,也就不由自主地进入了泛传播境地。“对泛传播,我们不能用任何有形的东西来形容它。我们正走向一个气态时代。弥漫在汉语中恰好是一个气态分布的概念超越了水银泻地,直至御风而行之境。总是有一种声音在提醒我们:人们对传播的依赖将会像对空气的依赖一样,既要主动地去信仰它,又不得不被动呼吸它。圆网络段子随着网络渗透到许多人。詹姆斯w 凯瑞著,丁未译作为文化的传播【m 】北京:华夏 j 版社,2 0 0 5 :1 5 0 - 1 5 1 国杜骏飞弥漫的传播【m 】中国社会科学 i 版社,2 0 0 2 :前言1第1 章引言的生活中,段子从原始口头传播转变为网络传播,提高了传播率和覆盖率,也正走向一个弥漫的时代。1 2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随着网络这种新的社会舆论平台日渐兴起,并逐渐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舆论阵地,极大加快和便利了社会潜在舆论转变为主流显在舆论的进程。网络段子在这次转变进程中作为一种独具风情的形式,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即使是最明显的自我意识的传播也往往具有作为工具使用的目的”。网络段子这样一种新的言论形式,表面看来似乎仅仅是网民们自我意识的体现,其实,这些自我意识中蕴含着汹涌民意,而网络段子也日渐成为网民表达民意、宣泄情绪的迅捷工具。本论文拟从典型的网络段子出发,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互联网络上关于段子的零碎知识,运用传播学理论探究网络段子深受网民追捧的社会原因,分析其传播的动力;全面剖析网络段子从哪些方面促进了网民受众的意识觉醒;从传播的社会效果层面分析网络段子的利与弊,探讨网络段子传播中的把关思考。网络段子既是一种个体信息扩散的过程又是一种集体媒介现象,本文拟依据传播学的理论和原则并结合当下网络媒介发展的现状来分析这一现象。笔者认为,网络段子的兴起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背景,并不是所有的段子都会牵扯到传播伦理问题,对于恶俗低下的段子我们要予以抵制,而对于无伤大雅的段子则可用来娱情放松。本论文主要利用了以下四种研究方法来对网络段子进行传播学的研究。个案研究:对典型的网络段子作品进行分析,大致描述段子发展的历史轨迹,建立网络段子作品的分类标准,总结网络段子作品的信息特征。文献分析:虽然网络段子在网络中不胜枚举,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网络段子出现,但关于网络段子本身的深度研究却并不多见。有关网络段子的文章大多的是浅层次分析、描述性的文章与报道,或是一些零碎的、牵强的文化评述。文章拟就一些较为典型的文本进行分析,力求达到一个更深的研究层次。比较分析:“有比较才有鉴别。 比较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有效分析方法。在本文中的第二章集中地采用了这种研究方法,拿传统段子和网络【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陈亮,周立方译传播学概论【m 】北京:新华出版社,1 9 8 4 2 72第1 章引言段子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网络段子的定义。科学归纳:它是依据一类事物中某些个别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并且已知该种属性与个别事物所属类某必然属性有必然联系,从而得出该类具有或不具有该种属性的方法。在本文的第二章和第四章运用了这种研究方法。本论文结合传播学的经典著作,将现有的网络段子研究与传统的传播学理论融合在一起,尝试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1 3 拟解决的问题网络已经成为舆论传播极为活跃和集中的特殊场所,在这个公共的话语空间,人们可以完全脱离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空间来进行各种密切和频繁的交往,可以更加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愿望。网络似乎成为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开放的话语场所,这种自由使得舆论能够得到有效传播,使得民意能够得到真正传达。网络段子作品在网络上的流传扩散十分值得我们注意,它基本上是一个自发的、不用最初传播者承担传播费用的有趣过程。它完全依靠自身的捕获能力将接受者变成下一个传播者,如此不断发展从而完成了自身的不断复制。网络段子的传播作为一个典型的传播现象,它对于传播学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文中,我们拟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一、网络段子的范畴和演变过程;二、网络段子自身具有怎样的语言特色,能够引起网民的注意,并且乐此不疲地从受众转变为传播者;三、网络段子具有什么样的传播特点,以至于能够激发出网民如此大的传播热情;四、网络段子的兴起与弥漫又带来了什么样的传播后果,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对网络段子加以管理和引导。这些问题构成了本论文的基本框架,笔者拟从传播学的角度,从这些问题切入,来对网络段子进行思考与解读。第1 章引言1 4 研究意义公众对公共事件的参与热情在逐渐高涨,这究竟是由于媒介越来越介入大众生活,还是大众越来越善于运用媒介表达自己呢? 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段子频繁传播,内含公众的意愿、感情色彩以及对社会的认知,段子的内容经过公众们的不断反思,这其实是社会制度不断走向完善的一种表现。本文讨论的网络段子传播,其实是给人们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考的角度,也是给公民表达意愿提供了可能。它以戏谑的方式将严谨的思考表达出来,这种表达可能会使不同的观点在交锋中或是明晰或是被淘汰。网络段子的发展开始陆续引发传播伦理问题,甚至触及法律。本文力图从正面引导网络段子的传播,从网络和公民意愿的双向互动中寻找网络段子的出路,并对网络段子如何扬长避短提出建议。本文的研究旨在使网络段子更好地被运用到公民意识的养成和正面发展中去,以发挥网络段子更积极的作用。4第2 章段子的变迁第2 章段子的变迁段子,以其独特巧妙的构思、幽默诙谐的语言,把生活工作中的有趣现象巧妙组织起来,予人启迪,让人轻松。网络时代,段子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内容也变得更加多元化。段子最初形式都是通过口头传播,经过多年的变迁,在网络时代得到了一次飞跃,传播范围铺天盖地地扩散,气态地弥漫,深入到广大网民的生活中。2 1 什么是段子从古至今,可以说是段子“横行。“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段子,段子一到,众口不再难调。说者有意,听者有心,往往只要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说者与听者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一眯眼一撇嘴,共同绽开了幸福的笑颜和幽默的花来。娜那么到底何谓段子呢?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段子是指大鼓、相声、评书等曲艺中可以一次表演完的节目。 圆这个解释和曲艺联系在一起,随着社会的发展,段子逐渐成为了曲艺中的一个术语,而本文我们所研究的段子范畴远不止局限于曲艺。听国人说那幽默的段子一文中提到,“顾名思义,段子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情节和故事片段,有点折子戏的意思;一言以蔽之,段子就是能叫人发噱发笑的单口相声。它不仅在内容上摈弃了正剧和悲剧,而惟独剩个闹剧、仅存个喜剧的元素。 在这个解释中,可以看出段子是种让人逗笑的艺术,一般的形式是独立的情节或故事片段。吴明举在庸俗“段子”应该断一文中提到,“所谓段子,就是指那种逗人开心、骂人过瘾、探人隐私的笑话;那种新鲜离奇、无中生有、庸俗不堪、包罗万象的故事。其中多数恶意中伤,粗陋无比,荤多- 素少,特别是某些政治段子,更是低级庸俗,造谣中伤,严重损害党的形象。”我。听国人说那幽默的段子 n 海上文坛,2 0 0 2 ( 0 1 ) 国现代汉语词典 m 商务印刷馆,2 0 0 2 :3 1 5 听圉人说那幽默的段子 n 海上文坛,2 0 0 2 ( 0 1 ) 吴明举庸俗“段子”应该断 j 求是,2 0 0 1 ( 1 8 ) 5第2 章段子的变迁们可以看出段子是民众情绪表达的一种形式,其中也不乏无中生有的毁谤。个名叫让诺安的法兰西人,在3 0 多年前有过这样的总结:“西方人善于表情严肃地表达幽默,而中国人则善于以幽默的方式表示严肃的态度。 这句话深刻地描绘了段子的内涵,段子总是以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表达严肃的内容。说起段子很快活,听着段子也很快活。于是,就有了一个“双赢”,就会出现伟大的哲学家笛卡儿在论情感中所描述:“血液从右心室经动脉血管流出,造成肺部突然膨胀,反复多次地迫使血液中的空气猛烈地从肺部呼出,由此产生一种响亮而含糊不清的嗓音;同时,膨胀的肺部一边排出空气,一边运动了横隔膜、胸部和喉部的全体肌肉。并由此再使与之相联的脸部肌肉发生运动。就是这种脸部动作,再加上前述的响亮而含混的嗓音;便构成了人们所谓的笑。”关于段子有这么多的推崇和解释,那么段子到底是什么呢? 本人认为,段子是一种试图让人轻松的俗文学形式。是民间运用讽刺、嘲弄、调侃、规劝等手法来抒发情志,褒贬时风,议论时政,抨击时弊,表达爱憎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情节和故事片段。常见的有两种叙述结构形式:一种为有情节或情景的结构式喜剧笑话;另一种为合折压韵的顺口溜、对偶句或按某些著名诗词的架构与韵脚翻作新词的打油诗。网络段子,从广义上来说,就是指在网络上流传的段子。甚至随着网络的多元化,段子的形式除了文本还有音频、视频等。从狭义来说,网络段子是指以网络为载体的,对社会现象或者媒介事件等发表评论的纯文本形式的段子,有一定的娱乐功能。这种网络段子才是本文的研究对象。网络段子作为民间段子在网络文化背景下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它在参与主体、创作方式、内容主题、语言风格、艺术形式等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民间性诉求,并且注入了新的时代特色。2 2 中国古代的段子“段子包含了民谣、笑话和顺口溜之类的民间创作,古已有之,源远流长。中国人自古喜欢类义集句,例如宋诗人汪洙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 这句话在民间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这是赵志伟幽默的中国人 m i 学林出版社,2 0 0 1 6第2 章段子的变迁由汉语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一个字一个音节,而且很多单字都可以作为词来使用,而这些词本身又可以作为词素,这都是外语所没有的。中国人民的语言充满智慧,由于中国语言的特殊性,段子这种语言方式,其实在中国古代各个时期都能找到类似的影子,尽管它可能与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网络段子尚有区别,但其或娱乐、或宣泄情绪的本质犹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民情,在这里为了叙述方便和条理清楚,一并把它论述。追根溯源,几乎中国历史的每个时期都有类似段子的特殊存在形式。本文主要论述了几种比较典型的形式,包括诗经、汉乐府、唐宋杂纂、元明散曲、清相声和民间段子等等。2 2 1 诗经中的“风段子自古就有,而且多为口头传播,实物可查的要追溯到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内容最早均为口头文本,后经人采集汇编成册。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多为民间的歌谣,这些歌谣同样具有现今我们讲的段子的一些特征。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硕鼠是诗经中的经典篇章。文中以老鼠来比喻剥削者,从农民的生活角度可以看到,剥削者虽然年年在“食 他们的“黍 、“麦”、“苗 ,由农民养活着,但却刻薄寡恩,非常残忍,对农民没有一点感激之心,只知道剥削和压榨农民。全文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刻画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这种形式即是段子的最初原型,整齐划一的句型,押韵,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最重要的特点还是以民间口头形式,并7第2 章段子的变迁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2 2 2 汉代的乐府乐府,“原是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它的主要任务是采集各地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也叫做乐府。”汉乐府掌管的诗歌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 相似;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而这部分乐府民歌就类似于诗经中的“风 ,其中当然不乏段子的影踪。乐府民歌出于社会下层群众之口,“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表达了人民自己的心声,道出了人民自己的爱憎。只是与“风相比,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这诗是写征人怀念乡土的心情。征人远离家乡,那种悲痛的心情,好像车轮一样滚来滚去。在战火纷飞的当年,这首民谣展现了征人沉痛的感情。虽然这首悲歌没有硕鼠那么整齐划一,但在那个时代,依然是脍炙人口的歌谣。从诗经的“风 到汉乐府,民间的歌谣逐渐被剥离,一部分被文人改头换面成为诗歌,一部分散落乡土口头流传成为段子。2 2 3 唐宋时期的“杂纂古代文人雅士的集旬称为作诗赋词,古代民间则集句用于取乐消闲。民间所集之句却多为俚语,通俗幽默,又不乏精警,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段子”,旧称“杂纂体”。从唐至清千年之中,除元代外,“杂纂 的续不断出现,间或还出自名家之手,如宋朝王君玉的杂纂续,苏轼的杂纂二续,明黄允交的杂纂三续以及韦光黻杂纂新续,可见“杂纂”在古代学界颇有影响。之所以称之为“杂纂”,是因为唐朝著名的诗人李商隐曾经编写过一本义山杂纂的集子,书中阐述了立身处世、立志成才和处理家庭关系以及人际关系的一系列准则。现代最早对“杂纂 做研究的学者是鲁迅先生。他对这本集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刷馆,2 0 0 2 :1 5 5 6 8第2 章段子的变迁子的看法是,“皆集俚俗常谈鄙事,以类相从,虽止于琐缀,而颇亦穿世务之幽隐,盖不特聊资笑噱而已。 “杂纂”的内容大多关于生活,有劝世,也有讽刺,小思小想。古时的“杂纂”在今天看来还有更多的价值。一关民俗,可以了解到古代的风俗人情,二在语言学,“杂纂 中的很多词汇对中国古代民间流行语的影响甚大,有的至今还很活跃。杀风景:“松下喝道。看花泪下。苔上铺席。斫却垂杨。花下晒棍。石笋系马。月下把火。步行将军。背山起楼。果园种菜。花架下养鸡鸭。妓筵说俗事。”杀风景中十二个场景都让人忍俊不禁。美丽的花丛却用来晒裤子,皎洁的月光下却点燃火把遮掩月亮的色彩,这些杀风景的场景是那么生动,让人看后便唏嘘称赞。作者李商隐平和、睿智、幽默,其中不乏俚语趣谈,别具一格,风趣而贴近生活。“杀风景 一词就是他独创的词汇。“杂纂”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文字精炼玲珑、生动直白、郎朗上口,极具欣赏价值,最主要里面还蕴藏着古人的生活智慧和处事态度。这和今天的段子不无联系。2 2 4 元朝的曲元曲发展初期,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狂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散曲原本都是“民间物”,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王国维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日: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元曲能够天衣无缝地将衬字和俗语溶入曲中。如梧桐雨第四折中 正官笑和尚 :“原来是滴溜溜绕闲阶败叶飘,疏刺刺落叶被西风扫,忽鲁鲁风闪得银灯爆。厮琅琅鸣殿铎,扑簌簌动朱箔,吉丁当玉马儿向檐问闹。 如若将其中的滴溜溜、疏刺刺、忽鲁鲁等状声的俗语去掉,便也就寡淡无味,没有原本韵味了。曲源自巷野,发自肺腑,始自真诚。它的语言通俗、浅显、自然,接近口语,也不避方言俗语,看起来诙谐、洒脱、率真。元曲的民间性、幽默性和民意表达作用和段子如出一辙,元曲应该也称得上是段子发展的一种产物。顾农关于鲁迅抄本义山杂纂鲁迅研究月刊,2 0 0 5 ( 2 ) 9第2 章段子的变迁2 3 相声和民间的口头段子段子本是民间的一种口头文化形式,依靠民众的口头语言进行传播,由于幽默诙谐,惹人发笑,随后发展演变生成了相声这一特殊的逗笑表演艺术形式。2 3 1 清朝出现的传统相声段子相声的历史,至今也就是一百五、六十年,最多二百年。相声最早是以撂地摊儿卖艺的形式出现,在市井街头传播,吸收了各种艺术和生活的营养后逐渐形成。传统相声作品一般没有专业作者,也没有固定的文学底本,往往是取材于现实生活。这是与现在的网络段子形式、内容最接近的段子前身。相声是一门讽刺逗笑艺术,它必须反映群众熟悉和关心的生活,提出并回答群众关切并能产生共鸣的问题。例如:卖布头这个相声段子可能产生在民国以后,这时中国的近代纺织工业还不多,由于洋布的倾销,打击了我国民族纺织工业,于是有些小商贩为了牟取个人蝇头小利,从大绸缎庄批发来一些布头儿,沿街叫卖。小商贩叫卖了许久时间,竞卖不出一块布头,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布头的价格,以便赚取极其微薄的利润,借以糊口。但到最后几乎已经降到白送的地步,却也无人问津。这个段子实际上是同情这两个小商贩的,它通过二人模拟小商贩摆摊叫卖布头的情景,表现了当时城市居民贫困,无力购买的真实状况,也表现了我国民族工业的落后,市场的萧条。这则相声段子形象地给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本质。段子中并没有一句话是直接说出上述的思想,但是却表现了当时社会某些本质的方面。这是一段用喜剧形式加以表现的悲剧段子作品。除了内容以外,分析相声的艺术性自然不能不提到语言。相声艺人靠的是风趣、形象、有表现力的语言来吸引观众。传统相声中有许多经典句子都能在民间广为传播的。例如俏皮话中“他说的相声,又好比是隔着门缝吹喇叭鸣( 名) 声在外。这种歇后语的使用博人一笑,并给人回味的余地。2 3 2 现代民间的口头段子如今,段子在日常生活中流行得很,可谓是无处不在,无孑l 不入。它似乎已然成为酒桌上一道“必点菜”,牌桌上一张“必打牌 ,交往中一曲“抒情1 0第2 章段子的变迁调”。同事之间讲,上下之间讲,异地之间讲,男女之间也讲。“段子 在人们生活中已经成了开心解闷的良药处方。- - n 经典的饭桌段子:“为了订单几乎陪睡,点头哈腰就差下跪;日不能息夜不能寐,客户一叫立马到位;屁大点事不敢得罪,一年到头不离岗位;劳动法规统统作废,身心交瘁无处流泪;逢年过节家人难会,追讨欠款让人崩溃;开发客户经常喝醉,不伤感情只好伤胃;工资不高还装富贵,拉拢行贿经常破费;五毒俱全就差报废,稍不留神就得犯罪;抛家舍业愧对长辈,身在其中方知其味;不敢奢望社会地位,全靠傻傻自我陶醉。这篇段子夸张地揭示了销售人员的苦悲生活现状,整齐的句子,巧妙的形容,总能让人产生共鸣,甚至产生莫名的愤怒和同情。句尾的押韵使整个段子朗朗上口,跌宕起伏,让人拍案叫绝。2 4 网络时代的网络段子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各种段子在网络上流行开来,形成网络段子铺天盖地的架势。网络段子旨在产生一种“笑”果,它以简便快捷的文化形式,以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为内容,通过诙谐的语言和巧妙的构思,给人带去欢乐或者带来启迪。网络段子传播快,范围广,只要一有媒介事件发生,段子便无孔不入传播开来。“时维十月,序属深秋。云雾尽而视野清,烟光凝而群山明。携相机于山路,寻猛虎于深林。临百兽之领地,见兽爪之印痕。层峦叠嶂,上出云霄;密林流碧,下临无地。飞禽走兽,穷山林之萦回;高谷深涧,即难测之体势。披星月,斩荆棘,政府竭其热忱,农民尽其心力。生死不顾,忠勇热心之人;重金难买,本色农民之心。千辛万苦,呕心沥血。繁星与孤月相伴,露水共青草作枕。百鸟唱欢,响穷密林之幽,虎啸惊魂,声断美梦之眠。”这是最近网络上盛传的关于媒介事件“华南虎事件网络段子的部分内容,段子以诙谐的手法,借用滕王阁序的形式,对“华南虎事件 极尽夸张、讽刺,给网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 - 贝j j 典型的网络段子,套用人们熟悉的格式,以最新的媒介事件为内容,带有些讽刺和幽默的评论,反映社会问题,借助网络平台的特性,在网上广泛流传。这类段子对网络舆论的影响不可小视。第3 章网络段子的传播背景分析第3 章网络段子的传播背景分析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曾经说过,“网络媒介是传统媒介的掘墓人 。互联网的崛起,是2 0 世纪下半叶最具有世界震撼力的社会事件。互联网不仅为当今的人们提供了交往与传播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媒介,最重要的是,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开放式交往与活动的平台。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传播的效果主要体现为受众的接受程度。传播要使传者和受者保持共振,就需要两者建立共同的符号文本,彼此有相近、相似的经验和认知做基础,才能实现传播的价值。网络段子正是建立在这样的共同认知基础上而得以广泛的传播,并且直接或间接影响社会舆论。网络段子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传播,有以下几个背景条件。3 1 网络技术的发展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信息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逐渐进入了普通人们家庭,成为与人们工作、娱乐、生活密切相连的一部分。网络影响了公众的生活方式,给网络段子的传播提供了载体。3 1 1 网络渗入公众生活2 1 世纪是全球网络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一发展过程实际上远远超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整体速度。在2 0 0 9 年1 月1 2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 n n i c ) 发布的第2 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 0 0 8年1 2 月3 1 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 9 8 亿人,普及率达到2 2 6 ,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2 1 9 ) ;网民规模较2 0 0 7 年增长8 8 0 0 万人,年增长率为4 1 9 。中国网民规模依然保持快速增长之势。”圆网络从7 0 年代出现,用于军事领域,到大规模民用只花了3 0 年时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网络也不断普及,网民数量不断迅速增加。网络的介入作用更广泛地渗透到更多人的生活当中。【美l 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著瑚泳,范海燕译数字化生存【m 1 海口:海南h 版社,1 9 9 7 :3 。第2 3 次中国互联嘲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一d ( c n n i c ) d b o l 1 2第3 章网络段子的传播背景分析网络已经进入智能化时代,网络设备的更新,宽带技术的提高让更多人都能快速接受网络,成为网民,这无形中加快了网络普及的进程。刚开始,大家在网上更多的是浏览信息、使用电子邮件、运用即时通讯工具,玩网络游戏,把互联网当作高级的信息技术玩具,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玩具已变成工具,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离不开的重要工具。网络的出现,使每个网民生活在两个世界之中一个是物质世界,一个是数字化数据所构成的虚拟世界。借助于网络技术,人们就可以不受时空、地域限制地传输各种信息。随着网络的普及,整个网络分明已经形成了一个王国,而住在里面的,便是广大网民。网民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网络空间以虚拟的身份发表言论。3 1 2 网络改变公众传播方式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说,“媒介即是讯息”。传播媒介的改变会影响传播方式的改变。互联网整合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它改变了人们以往传播的基本方式,形成人一机人的信息传播模式,这使得整个网络传播呈现出“人际化 的趋势。同时另一个重大改变是,它彻底颠覆了以往受众只知道被动接受的地位。网络传播的受众,其实就是网络的使用者,他兼具了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生产者( 传者) 和信息消费者( 受者) 双重角色。我国的网络媒介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变化,同时它所依赖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而生活在变革之中的公众们正切身感受着现实生活所带来的一系列深刻转变。在网络空间中,每一个使用者都可以使用虚拟身份,建立各种虚拟关系,从而形成了一种类似于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互动的自由空间。这些网络虚拟空间中,包括像论坛或b b s ( 电子公告板) 等这样随时让人访问并给予反馈信息的虚拟空间,以及像q q 、m s n 、网络聊天室等允许人们像在现实中面对面交流那样进行虚拟空间中同步交流的即时通讯工具,都让人们对这种交流方式产生了眷恋之情。互联网这种传播媒介出现后,我们意识到,在信息革命进程中,发生改变的绝不仅仅是技术本身,个人的行为方式、社会交往形式等都被这一革命囊括在内。国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一论人的延伸【m 】匕京:商务印书馆,2 0 0 0 :3 3 1 3第3 章网络段子的传播背景分析3 1 3 网络发展对段子传播的影响信息时代,“道听途说、耳语相传 已不仅仅是段子传播的唯一渠道,网络成了段子传播的新载体。网络技术发展在推动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为段子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温床。多终端、超链接、跨媒体、多平台的传播能让一个段子在瞬间全球共享,传播范围和速度非传统段子所能相比。网络给予民众一种在网上平等交流、平等获取信息的权力。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带给大家的思维定势。在当代社会中,网络媒介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段子的口头交流和传播。一方面,它又帮助口头传承的顺利进行。借助网络媒体强大的传播力量,可以迅速扩大段子的传播空间,形成了新的传播通道:即口传一媒体一口传的往复循环。网络之所以能对段子进行如此全面和深入的介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网络虚拟空间中的“网络写作带有民间的书写特征。 写者总是在努力保持“说话”或“聊”的在场效果。既然在“说话 和“聊 ,所写东西的内容和形式便通俗起来,力求一种口语化的效果。段子的内容本就指向社会公共事务,往往能引起公众的共鸣,从而产生社会影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很多工作还都处在过渡阶段,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社会公众的各种诉求,要在传统媒介诸如报纸、电视、广播上得到展示,会有一定的困难。公众在表达渠道不顺畅、参与诉求得不到解决之时,网络媒介的兴起与发展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表达和参与的平台,网络段子则是人们通过网络诉求利益和情感的有效方式,它不仅暗含民意,还以轻松欢快的形式让人乐于接受。3 2 网络环境下受众社会化需求的变化亚里士多德2 3 0 0 多年前写的政治学中说过:“人类天生就注入了社会本能。” 社会化是指个人学习和掌握作为一定的社会或集团成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如知识、技能、倾向、情感等的过程。为适应社会发展,融入社会,人的一生都需要不断社会化。人的社会化需求是大众传播在心理上定位的重要依。万建中民间文学引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6 :6 7 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全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9 4 :7 1 4第3 章网络段子的传播背景分析据,也是影响传播效果的主要内部因素。网络段子的传播实际上也是现代公众社会化的一种需求,它以独特的形式让大家在这个生活节奏快速的今天能轻易产生共鸣。3 2 1 适应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压力增大,工作性质也越来越趋于专业化,格式化的生活越来越严重,让人们越来越感受到生活的沉闷与单调,人们会时常感到孤独和迷茫。网络的出现加快了社会生活的节奏,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科技为我们提供了处理、储存和传递信息的手段。电脑的应用,使人类不必用主要劳动去从事延续人类自身所需的物质资料的生产,而从事精神生产活动。传播学者施拉姆提出,人们选择不同的传播途径是根据传播媒介及传播的讯息等因素进行的。“他们总是选择最能充分满足需要的途径,而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他们则选择能够最方便而迅速地满足其需要的途径。 他还提出了人们选择媒介或信息的或然率的公式,即: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 选择的或然率。公式中,报偿的保证是指受众对传播内容的需要和满意的程度,费力的程度,顾名思义是指,获取这则传播内容的难易程度,也就是使用传播途径的难易程度。如今,网络相对于其他传统媒介来说,是最便捷的传播媒体。人们选择网络,并进行段子传播的原因也正在于,通过网络人们能最便捷、最大程度地满足自己对于情感的传达、传播、交流的需要,而且不需要花费太大的精力与太多的金钱。不能否认的是,网络的出现使人们更少机会能面对面的交流,而网上交流逐渐渗透到更多人的生活当中。原来的口头段子在所有民间文学中,是最容易得到创作和流传的,而网络则给段子开辟了新的天地。美国的路易斯罗塞托认为:“网络真正的力量在于互动性,因为互动性创造了社区并且联合全社区内的使用者,互动性让人们对作品、主题、趋势和当中的想法产生兴趣,同时让作品有生命,不断进化,维持使用者的参与程度。”圆现代生活节奏加快,随之人们压力增大。人们注重办事效率,网络的出现给人们省去许多时间,人们开始习惯于运用网络聊天、发邮件、了解自己关注。【美1 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著胨亮,周立方译传播学概论【m 】北京:新华出版社1 9 8 4 :1 1 4 1 4 5 。约翰布洛克曼未来英雄【m 】海口:海南出版社,1 9 9 8 :2 4 3 1 5第3 章网络段子的传播背景分析的领域,这也给网络段子的传播提供了现实基础。在网络聊天、邮件以及网友关注的b b s 板块中开始出现网络段子,有的是为了单纯娱乐,有的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意愿,有的是为了祝福。3 2 2 适应现代社会受众复杂心理的需求现实社会生活中,由于社会发展的加速,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民众在应付这些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各类事务时,往往产生应接不暇的感觉,容易产生疲惫感。一旦发生一些涉及公众共同利益的事件,便容易产生群体效应。网络段子的广泛流传,建立在具有共同利益、共同价值观的人们对社会现象、社会矛盾的一致认识基础之上,当一种共识形成广泛的舆论力量之后,便会借助某一种传播媒介传递开来。此类网络段子一旦出现,就容易使其他网民产生共鸣并产生兴趣。“这年头,教授唇鼓舌,四处赚钱,越来越像商人;商人现身讲坛,著书立说,越来越像教授。医生见死不救,草菅人命,越来越像杀手;杀手出手麻利,不留后患,越来越像医生。这年头,人有钱有时间有个好身体,绝品;人有钱无病无时间,珍品;人无钱无病有时间,上品;人无钱无病无时间,次品;人无钱无时间有脾气,废品! 你说它绝对准确,不然。其中显然有些夸张的成分。但是这些段子应该有其合理性,不然不会广为流传。其实我们可以把网络段子看作是民间的一种文学创作,有些夸张的文学创作手法,也就可以理解了。网络段子流传的本身,其实是一种社会的进步。这说明,今天民主的成分多了许多。网络段子其实与国家复杂、多元化的社会发展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社会的变迁越复杂多变,普通民众对于社会生活的诠释就越能显现出草根智慧。当下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烟花买卖安全合同
- 农产品收购合同协议书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2章 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 第3节 第2课时 被动运输不需要细胞供能 主动运输需要细胞供能 细胞的胞吞和胞吐说课稿 苏教版必修1
- 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本册综合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劳动技术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浙教版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第四课 与世界共发展 第2框 携手促发展说课稿+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 武汉市第一职业教育中心招聘高中教师2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辅警招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常识判断)模拟试卷标准卷
- 重难点突破03 直线与圆的综合应用(七大题型)( )
- 安全主体责任培训讲义课件
- 升降机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
- 中医治未病健康宣教
- 食堂员工服务培训
- 提升心理抗压能力的技巧
- 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多年实践人员)医师资格考核申请表
- 低空飞行器设计
- 《穴位埋线疗法》课件
- 【大型集装箱船舶港口断缆事故预防应急处理及案例探析7500字(论文)】
- 脑梗塞并出血护理查房
- 三对三篮球赛记录表
- 中医基础之五行学说与五脏六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