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V给”及其相关句式的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V给”及其相关句式的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V给”及其相关句式的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V给”及其相关句式的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V给”及其相关句式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本文从对v给的内部分析出发详细阐述了v给中 v的语义类别和语法特点将v分成两大类四小类同 时分析了 v给中 给的差别与v对应地将给 也分成两大类还探讨了这两个给的虚化情况并进一步地 从形式 语义和句法三个方面考察了v给 这个形式的整体性 进而探讨了由v给构成的三种句式分析了v给的配价 和论元及三种句式之间的转换从而得出如下结论1v给 是韵律促发下形成的语法词 具有临时性和不稳定性2v给 中的v是不同的进而影响到给也有差别不能把它们 笼统地划为一类3v给这个整体的性质因v和给 的不同而在内部显示出不同的语法特征4v给构成的三种 句式中双宾语句是基本句式把字句和受事主语句是语用的 需要 ii abstract the dissertation expounds the verbs (vs) semantic fields and grammatical characteristics in “v gei” formation by virtue of its inner analysis, classifying the vs in the formation into two categories and four subcategories. the dissertation also analyzes different “gei” in the formation and reduces “gei” into two categories correspondingly to the “v”. it investigates the insubstantiality of the two “gei”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formation in terms of form, semantics and syntax and further, the three kinds of sentence patterns stemming from the formation, the valence and argument of the form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between the three kinds of sentence patterns. based on the analyse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reached. 1. “v gei” is a grammatical word, provisional and unstable, evoked by rhyme; 2. the “v” in the formation are different and render “gei” carry different meanings and they cant be randomly regarded as one category; 3. the inner properties of the formation vary due to the changing “v” and “gei”4. the double-object sentence pattern is the basic pattern among the three; ba-sentence pattern and the object-subject sentence pattern are out of pragmatic need. 1 第一章 引 论 给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相当高的一个词具有动词介词助词等多 种用法由给构成的句式也很丰富可参看朱德熙19791983龚千 炎1983赵金铭1992等的研究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由给构成的各 种句式及其关系而缺乏对某一种句式本身的系统研究我们认为既需要对各 种句式之间进行对比来研究也需要对其中某一类进行深入的探讨其实某 一类给字句内部也是相当复杂的我们相信随着各个小类研究的加深 也自然会促进给字句整体研究的深入为此本文选择了给紧跟在动 词后的情况他卖给我一套邮票作为研究对象我们将其码化为v 给而 对于给出现在动词后的另外一种情况即v给顾阳 1999 称其 为与格结构这种句式也是本文必然要涉及的但我们只是把它作为一种参 照一种辅助来引入不是我们讨论的主要对象 本文将分别对v 给中v的分类给的差别及v 给这个整体 的性质进行详细的讨论同时对v 给出现的相关句式即 1双宾语句他卖给我一套邮票 2把字句他把那套邮票卖给我了 3受事主语句那套邮票他卖给我了 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 第二章 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综述 与给有关的研究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个比较热门的题目从笔者 所收集到的资料来看自上个世纪 50 年代以来语法学界对于给的研究一 直没有停过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已有的成果进行介绍 一关于给的研究 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给的词性一是给的来源和发展 一关于给的词性的争论 2 对于给的词性的研究还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用在动词前的给关于 它的词性主要有三种观点动词次动词介词我们这里不详细介绍二是 用在动词后的给关于这个给的词性主要有八种观点即关系词说 动词说次动词或副动词说介词说后助动词说助词说 动词兼助词说和语素说 1关系词说吕叔湘1956把动词前后的给都称作关系词他认 为连系受词即受事补词代表与此事有关的人或物笔者注的关系词 文言用於白话用给 2动词说这一派以朱德熙先生为代表朱德熙1979尽管承认给 有动词介词两种词性但他的文章中还是把给都看成了动词无论是在 动词前还是在动词后他只是在谈动词前的给时说过还有介词的用法 3次动词或副动词说吕叔湘朱德熙1952把给等称作副 动词且把副动词看作是动词的一种认为有的副动词不能做谓语里的主 要成分有的能做谓语里的主要成分但是经常做次要成分丁声树1961 则把给归入次动词认为次动词也是动词的一种不过有两点和一 般动词不同第一次动词大都不做谓语里的主要成分第二次动词后面总 要带宾语而且一般都是体词宾语 4介词说黎锦熙1952称给属介所到的介词认为这种给 字本身原可用作动词不过句子里已有主要动词它就退而担任介词的职务 很多人认为副动词或次动词与介词是一回事我们认为不妥因为语法修辞 讲话和现代汉语语法讲话都把副动词和次动词归入动词这一类应该是 实词而我们现在一般把介词归入虚词类所以笔者把这两种观点分开介绍 5后助动词说太田辰夫1958把v 给中的给称作后助动 词所谓后助动词是动词的附属词是介词附属词化而成的 6助词说从笔者所收集到的材料看最早把v 给中的给称作 助词的是向若1960 7动词兼助词说施关淦1981提出这一看法他认为朱德熙1979 所谈到的 da 类动词应该分为两类不能在 s4即msdmm里出现 的动词是 da1而能出现在 s4 中的动词是 da2他认为 da1 后面的给是动 3 词而 da2 后面的给是助词 8语素说这一种观点认为v 给是一个合成词给只是这个动词 性合成词的一个构词语素胡竹安1960认为v 给中的给是复合词 中的一个实语素 二关于给的历史来源和发展的研究 这一类研究主要探讨给的来源发展及其在各时代的使用情况志村 良治1967在日本刊行于 1967 年在国内出版是 1995 年笔者注主要论 述了从中古到近代与馈归己给等授与动词的历史变迁和给 的北京音的来源提出给是在近代从馈发展来的海柳文1991通 过对有关古代文献中给的统计介绍了古今汉语中给在词性词义和 使用频率上的发展变化及它们的继承关系认为给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受 了与的影响 二关于v给性质的研究 对于v 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单位有的人明确地谈到了有的人则采取 了回避的态度如朱德熙1979就没有谈这个问题就目前笔者所收集到的 材料看对v 给的性质主要有这样几种观点 一复合词说 如前所述胡竹安1960把v 给看成是一个复合词他虽然没有明确 说出是什么样的复合词但从他将v 给与归还争取征求等复合动词 类比来看他是把v 给看作是一个动词性的复合词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少 但也有一点分歧即这里的给到底是什么胡竹安1960说这里的给 是一个构词语素而吕叔湘1980却说位于动词之后的给在向在 语音上附属于动词以至于表示完成态的了字不能加在动词之后只能加 在介词之后因此也可以把动词加介词整个地当作一个复合动词胡裕树 1995的观点跟吕叔湘1980的观点差不多他认为介词在向于 到给自等可以直接附在动词或其他词语后面构成一个整体相当于一 个动词只是胡裕树1995没有直接说这一类就是复合词但有一点应该是 共同的即他们既然都把v 给看作复合动词或相当于一个动词那么v 给 与后面的名词性成分就是动宾关系蒋同林1982则明确地把动词给 4 名词分析为动介复合词带宾语 二 短语说 文炼1984提到了动介短语出版于属于动介结构它是 动词性的短语有些象英语的短语动词phrasal verb动介结构的作用相当于 一个及物动词后边必须带宾语尽管文炼先生没有提到v 给但笔者认为 他提到的动介短语应该包括这一类夏中易1989则明确地把v 给称 作动介短语 三 动介式组合体说 范晓1998b提出了这一观点他认为动介式组合体的句法功能相当于 一个动词这种观点应该说是对上述两个观点的一种折中他认为把 vp即 动词介词笔者注看作都是动介复合词的观点似乎是绝对化了 但没有对短语说谈自己的看法也没有采用短语说的名称我们认为 他实际上是觉得以上两种说法都不妥所以提出了一个组合体的说法但 组合体到底是什么是词还是短语抑或都不是 三对v给与其紧邻体词性成分之间关系的研究 在现代汉语中给经常出现在动词v和体词n之间构成v 给nn这一形式这里的n是指动作行为的有生或无生参与者即 我们后文谈到的 n2这种形式常常是v 给后面有两个名词性成分我们为 了分析的方便暂不考虑第二个名词对这一形式的分析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 动补说 这一观点认为给是介词给与其后的体词性成分n构成介词短 语用来补充说明v作补语比较有影响的是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 汉语增订二版该书称这种给名为补充词组 二 动宾说 这一观点认为v与给是一个整体包括前文提到的复合词说短 语说和动介式组合体说相当于一个动词或就看作一个动词后面的体 词性成分 n 应看作宾语 即构成动宾关系 影响比较大的是胡裕树主编的 现 代汉语重订本 四对不同类型的给字句的研究 5 这一类研究必然要涉及包含v 给的句式这一部分最早的作品应该是朱 德熙先生 1979 年发表在方言第 2 期上的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 一文这篇文章集中讨论了由给组成的以下三种句式 s1msd给mm我送给他一本书 s2msdm给m我送一本书给他 s3ms给mdm我给他写一封信 同时也讨论了跟上述三种句式密切相关的双宾语句式 s4msdmm 我送他一本书 该文把出现在 s1 里的动词称为 da认为大部分 da 类动词都有给予义还 有一少部分 da 类动词既可以出现在 s1 中也可以出现在 s3 中称为 da/c这 一类动词有时表示给予义有时不表示给予义在语义上具有不确定 性又根据是否能出现在 s4 中将 da 类动词分为两类能出现在 s4 中的称为 da2不能出现在 s4 中的称为 da1da/cda1包括寄和写两类 施关淦 1981 对朱德熙 1979 的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 他认为朱德熙 1979 所说的 da/c 类动词不存在即寄类动词可以出现在 s4 中这样他认为朱德 熙 1979 所说的 da2 类动词包括两类卖 类和 寄 类 而 da1 类只有 写 类同时他认为da1 类动词后面的给是动词而 da2 类动词后面的给 是助词 袁明军1997也基本上涉及到了朱德熙1979所谈的这几种句式他 认为这些句式中的给都是介词认为出现在朱德熙1979所说的 s1 中的 给是对象介词他把出现在 s1 中的动词也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都可以 进入朱德熙1979所说的 s1 和 s3 中并且所构成的 s1 和 s3在一种意义上 可以变换的动词记作 va包括前面谈到的寄类和写类第二类是 也都可以进入朱德熙1979所说的 s1 和 s3 中但所构成的 s1 和 s3意义不 同的动词记为 vb包括前面谈到的卖类还有一类扔类 第三章 关于v给的研究 一v给中v的分析 6 为了叙述和讨论的方便这一章里v给出现的句式我们一般选择了引论 中谈到的双宾语句式我们将其记作s1只在个别的地方为了说明问题我们才 举另外两种句式的例句本章同时也会涉及到传统上所说的双宾语句式介宾 补语式介宾状语式不带给的把字句我们可以将其分别码化为 s1n1v给n2n3他卖给我一套邮票 s2n1vn2n3他卖我一套邮票 s3n1vn3给n2他卖一套邮票给我 s4n1给n2vn3他给我留了一个座位 s5n1把n3vn2他把那套邮票卖我了 一 v的语义分类 按照朱德熙1979的观点根据能否在s2中出现可以将s1中的动词v 分为两类本文采纳这种观点将s2作为一个测试项凡是能在s2里出现的动 词称为va而不能在s2里出现的动词称为vb这样s1实际上可以分化为两个 句式 s1an1+va+给+n2+n3 s1bn1+vb+给+n2+n3 s1a 和s1b的根本区别在于两个句式中的动词v不同事实上两种句式中 的给也有区别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下一个问题里具体讨论我们这里先来 考察一下v的差别 1出现在s1a中的va类动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表示给予义我们 把给予义再细分为如下几个语义因子a移动由a向b转移b到位 转移至bc目标动作指向人d外向我们根据其语义的差别又将 其分为两类 1va1类这一类常见的动词有 卖1还赠赏送12付 退4交1奖教赔1输2递塞退还归还转交转 送贴补等此处及后文有些动词后面的数字是孟琮等编的汉语动词用法 词典中对该动词所列的不同义项 1 出嫁以后才由她的丈夫象赠送博士学位似的送给她一 个名字韵梅老舍四世同堂 2 又有霍英东先生慷慨解囊大奖了一下马家军奖给马 7 俊仁王军霞曲云霞张林丽4 人每人4 万美金外加一 块纯金大金牌每块金牌重达一公斤 赵瑜马家军调查 这一类动词具有上面所列给予义动词所具有的abcd四个语义因子有 着固有的给予义从信息传递上讲给予义是个默认值default value它们 表示的动作行为都有一个起点的存在而且一般来说它们都有明确的终点所 以是最典型的给予义动词 其实还有一类动词也可以出现在s2这种语言环境里这一类动词常见的 有借租赁赊换等这一类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在方向性上不很明确 既可以表示内向也可以表示外向因此它们造成的句法结构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歧义例如 3 张三借李四一本书转引自朱德熙1 9 7 9 这个双宾语句既可以理解为张三借一本书给李四就张三来说是借 入也可以理解为李四借一本书给张三就张三来说是借出在前一种 意义上借表示给予在后一种意义上借表示取得但是一旦这个 v出现在s1这种句式中就不会再有歧义而只表示给予的含义如我们 把3改为4就没有歧义了 4 张三借给李四一本书 例4就只表示张三借一本书给李四这些动词本身尽管既可表给予又可 表取得但进入s1之后它们的表义就明确了只表示这些词原来具有的给予 含义而且这些词在表给予义时既有明确的起点又有明确的终点因而我 们把这些词归入va1类如果把借类动词的给予义记为借a把取 得义记为借b那么我们可以把属于va1类的借类动词重新标记为借 a租a赁a赊a换a 2va2类这一类常见的动词有 寄汇发找2分2匀派 拨2传12推荐介绍1孝敬分配12等 5 我寄给他一个包裹转引自袁明军1 9 9 7 6 我介绍给你一个朋友同上 这一类动词虽然也具有给予义但是并不全部具备上面所列给予义动 8 词所具有的a b cd四个语义因子即不包含到位的意思它与va1类的 区别就在于c是否转移至b即是否到位比较动词寄与卖 卖的过程就是给予的过程卖给的基本意思就是卖给包含 在卖里头卖这个动作完成了给予的过程也就完成了因此卖 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 具有现场性 即动作当场发生当场结束与此相反寄 只承担把c寄出去至于什么时候到位却不好说即这一类动词虽然也 有起点和终点但其终点是不明确的也就是没有现场性所以我们说va2类动 词已不是最典型的给予义动词 2 出现在s1b中的vb类动词本身不具备给予的含义它们不能出现在 s2句式中根据其语义特点我们将这类动词也分为两类 1vb1类这一类常见的动词有 扔1踢抛1掷丢2 摔3等 7 他扔给我一块砖转引自袁明军1 9 9 7 8 他抛给我一个苹果同上 这一类动词具有移动目标动作指向处所外向三个语义因子亦 即一般所说的位移义位移义动作单纯表移动其目标性强移动的方 向多是指向处所加给后才表示指向人的意思 2vb2类这一类动词常见的有写留234捎带12捧 1端倒2盛1斟舀夹1搛抓1转2等 9 他写给校长一封信转引自朱德熙1 9 7 9 1 0 他舀给我一勺酱油同上 这一类动词具有移动目标两个语义因子亦即一般所说的传递义 传递义动作目的性强其移动的目标总是指向人这也是它和位移义 动词的区别比较舀与扔扔的物体多是人所废弃的东西因而转 移的方向一般不会再指向人而是指向处所如扔车上一包垃圾车上 是扔的受事所达到的处所而舀一般是舀给人喝的动作目标明确 另外vb1类动词与va类有一个共同的语义特征就是具有外向性而这一点 vb2类动词则不具备这一类动词没有明确的方向性 vb类动词本身虽然都没有给予的含义但从语义特征的分析来看vb1类动 9 词更接近va类动词而vb2类动词离给予义最远如果说va1类是最典型的 给予义动词那么vb2类则是典型的非给予义动词实际上从典型 的给予动词到典型的非给予动词这两端之间是一个连续统沈家煊1999b如 果分别考察动词在s3我送一本书给他s1我送给他一本书和s2我送他 一本书这三种句式中的分布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表格 s3 s1 s2 va1 赏一壶酒给他 赏给他一壶酒 赏他一壶酒 va2 寄一封信给他 寄给他一封信 寄他一封信 vb1 扔一本书给他 扔给他一本书 *扔他一本书 vb2 写一副春联给他 写给他一副春联 *写他一副春联 炒 类 炒一盘菜给他 *炒给他一盘菜 *炒他一盘菜 表一 说明无记号表示合格的句子 * 号表示不合格的句子 号表示两可的句子 为了更清晰地显示表一我们把合格的句子用表示不合格的句子用 表示两可的句子用土表示这样我们可以将表一简化为表二 va1 va2 土 vb1 vb2 土 炒类 表二 10 从表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v在s3s1s2句式中出现的可能性呈现 一种慢坡式的分布我们在这个慢坡式分布的最后加入了炒类动词这一 类动词具有制作义其语义中已经没有以上四类动词所共有的最关键的语 义因子移动所以完全不能进入s1句式中我们可以称其为最典型的非给 予义动词从va1类动词到炒类动词它们在以上三种句式中出现的 可能性呈现一种递减的倾向而且是一种渐变的趋势这种趋势也恰恰反映了 从典型的给予动词到非典型的给予动词这两端之间是一个连续统 二v的句法分析 前文我们从语义上把出现在s1中的动词分为两大类四小类分别称为va va1va2 vbvb1 vb2这两大类四小类动词不仅在语义上有差别 在句法上也有差别 1 va1类和va2类动词本身具有给予义动作所涉及的对象是确定的 这两类动词一般都可以带两个宾语即可以出现在s2句式中我们可以称它们 为双宾动词 1 1 我们付厂家一笔定金转引自袁毓林1 9 9 8 1 2 学校分我一套房子同上 这些动词没有给的帮助同样可以带两个宾语而且表义上与v给句 式差不多出现在s2句式中的这些动词既有起点也有终点有的终点不明确 它们所带的两个宾语一个表示动作的与事一个表示动作的受事与 事基本上表示人或单位受事大多表示具体的事物也可能是抽象的东西 va1类动词构成的s1句式不能转换为s4这种句式因为转换后意义发生了变 化例如 1 3 他卖给我一本书转引自袁明军1 9 9 7 我们一般不能把13转换为他给我卖一本书因为这时转换后的句子 与原句的意思已经不一样了他给我卖一本书中的给相当于替表 示一种服务义 va2类动词构成的s1句式虽然可以转换成s4这种句式但是有歧义例如 1 4 我寄给他一个包裹同上 这一句可以转换为我给他寄了一个包裹但这句话有歧义可以是我 11 寄了个包裹给他也可以是我替他寄包裹给别人在前一种意义上才符合 例14的意思 有一点要说明的是给是汉语中一个典型的自身带有给予含义的动 词但是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给这个动词不能出现在v给格式中v 的位置相反在一些方言中则可以例如 1 5 给给我一碗水转引自刘丹青2 0 0 1 所以我们这里考察的va 类动词不包括动词给 2 vb1类和vb2类动词本身一般不具有给予的含义动作所涉及的对 象是不确定的这一类动词一般只能带一个宾语即不能出现在s2句式中我 们可以称它们为单宾动词例如 1 6 他踢球 1 7 我倒水 16不能说成他踢我一个球17也不能说成我倒他一杯水只 有当动词后带上了给构成v给的形式才可以带两个宾语一个表示与 事一个表示受事 与va 类动词不同的是 由vb类动词构成的s1句式一般都可以转换成s4这种 句式但由vb1类动词构成的s1句式转换后也基本上有歧义例如 1 8 小王踢给我一个球转引自袁毓林1 9 9 8 这一句如果转换为s4就是小王给我踢了一个球句子有歧义既可以表 示小王踢了一个球给我也可以表示小王替我踢了一个球给别人只有 在前一种意义上才符合例18的意思 而由vb2类动词构成的s1句式转换成s4这种句式则没有歧义例如 1 9 他写给报社一篇文章 我们可以把它转换为 他给报社写了一篇文章转换后的句子与原句意思相同 让我们感兴趣的是转换为s4后可能有歧义的句子在va类和vb类动词当中 都有而出现歧义的动词基本上都处于典型的给予义动词和非典型的给予义动 词构成的连续统的中间部分即分别属于va类中的va2类vb类中的vb1类这 大概从一个侧面可以验证我们前面提到的连续统说的正确性也就是说这两类 动词之间的界限不是那么严格还处于一种变动的过程中 12 3 与s5这种句式的转换 va给中v与n2和n3都发生关系所以基本上可以转换为s5而vb 给中v只与n3发生关系所以基本上不能转换为s5 1va1类动词所构成的s1句式基本上都可以转换为s5这种句式例如 2 0 他还给我照片转引自袁明军1 9 9 7 可以转换为他把照片还我了 而va2类动词所构成的s1句式有些可以转换成s5这种句式有些不可以 2 1 他汇给我帐上5 0 万块钱 可以转换为他把50万块钱汇我帐上了 2 2 学校分配给我一间宿舍转引自袁毓林1 9 9 8 转换为学校把那间宿舍分配我了似乎就不能成立 va2类动词之所以有一些不能转换成s5我们认为这大概与这一类动词语义 中没有到位的语义因子有关因为va2类动词本身不能像va1类动词那样明 确体现终点所以n2单独出现在v后有困难 2由vb1类动词构成的s1句式基本上都不能转换为s5句式例如 2 3 他抛给我一个苹果 不能转换为他把一个苹果抛我了转换后就不成话了 由vb2类动词构成的s1句式也都不能转换为s5句式例如 2 4 他带给我一瓶酒 我们不能说他把一瓶酒带我了转换后同样不成话 通过以上的分析无论从语义上还是从句法上考察出现在s1句式中的动词 确实可以分为两大类进而可以分成四小类它们的差别是明显的尽管这样 对动词分小类会有一些分不开的现象但我们认为这是正常的这正符合本文 从动态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现象的基本出发点下面将本文动词分类的情况列成 一个表 13 语义因子 变化情况 句 式 类别 例 词 语 义 特 征 移 动 目 标 外 向 到 位 自 主 变 为 s4 变 为 s5 va1 卖 教 输 典 型 给 予 va va2 寄 汇 分 非 典 型 给 予 有 歧 义 土 vb1 扔 踢 抛 位 移 有 歧 义 s1 vb vb2 留 捎 带 传 递 表三 二v给中给的分析 给在句中与前面的动词合成为一个整体语音上连前念停顿也在v 给后结构形式上v给之间不能扩展动态助词了也只能跟在给 后而非v后这些特点说明给的语法性质与前面的动词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以我们不能脱离前面的动词来孤立地谈给的性质根据前文的论述出 现在s1中的动词可以分为两大类四小类我们把这里的给也相应地分为两 大类四小类出现在va1后的给记作给a1出现在va2后的给记作给 a2出现在vb1后的给记作给b1出现在vb2后的给记作给b2 14 因为给a1与给a2之间给b1与给b2之间的共性还是比较多的 所以我们仍然将它们合并为给a和给b两大类 一关于给a 1给a的虚化及原因 1给a的虚化 给说文解字 解释为 相足也段注相足者 彼不足 此足之也 这应该是给的本义旧注还解作供也供给也则应该是在本义基 础上的稍稍引申根据海柳文1991的统计汉以前典籍中的给有一半 是表示供给义的其它是用作形容词例如 2 5 兽人无乃不给于鲜给于鲜杨伯峻注供给足够之 鲜禽兽左传宣公十二年转引自海柳文1 9 9 1 2 6 今所以给军之具于将马近巨韩非子解老同上 上古的给字作动词都表示供给义到中古时也大多作供给义 但已开始有用于一般给予义的了如 2 7 皇后身在摘星楼下纣王传宣教把皇后尸首埋在后宫 第七个桐树之下左右蒙圣旨将皇后尸首埋给皇 后腕上带着琼瑶宝钏咸皆埋了 武王伐纣平话上文学古籍刊行社1 9 5 5 年 转引自志村良治1 9 8 3 2 8 太守闻之若遇天雷给顺顺即孝子蔡顺笔者 注车马令往墓所 敦煌变文集孝子传转引自海柳文1 9 9 1 后一例中的给已经带了两个宾语带双宾语的给字句的出现标志着 动词给的造句功能开始向逐步丰富的方向发展 从上古到近代中期给在典籍中的出现频率都很低也许是这一时期古 籍中表示给予义都使用动词与的原因而到近代和与相比在 表给予义时给的地位开始提高例如 2 9 大尹道李二首告得实合给赏钱与他如何把他监 禁了大尹道既出榜文在先合给赏钱一千 15 贯与他三遂平妖传第十二回 转引自海柳文1 9 9 1 这里的给和与分别带宾语第二个给则带了一个较复杂的宾语赏 钱一千贯而与所带的宾语是动作的对象已有向介词虚化的趋势说明 给开始显得重要了 到近代中期给已经出现了用在动词后的情况例如 3 0 杨府尹道你每内官家财无可稽考得之易失之易 既是发费无存批仰清河县委官将花太监住宅二所庄 田一处 估价变卖 分给花子由等三人回缴明万历刻 本金瓶梅词话香港太平书局影印本第十四回五 转引自傅惠钧2 0 0 1 3 1 将四肢自食其余骨肉分给各妖西游记 十三回 转引自海柳文1 9 9 1 而到清代中期的 红楼梦 中 给 已经普遍使用 到清末的 儿女英雄传给 已经基本上替换了与据笔者的统计给在红楼梦中共出现 1005 次 其中大多数是给在句中单独作动词出现在动词后的情况有 293 句而形 成v 给这种形式的有 162 句这 162 句中给紧跟在无给予义动词 后的例子共 40 句其中有 22 句v 给后还有动词例如 3 2 说着没有米这里买了半斤面来下给你吃这会子还装 胖呢曹雪芹红楼梦 3 3 王夫人道你有主意只管说给老太太听大家娘儿们 商量着办罢了曹雪芹红楼梦 这里的下给你吃说给老太太听中的给都是动词属于赵金铭1992 所论述的a式a式我唱给你听赵金铭认为这一类是紧缩形式是我唱 和给你听紧缩而成的笔者注是两个句子的紧缩形式另外的18句后面 没有其它动词例如 3 4 姨太太上年纪的人看看是怎么不好说给他们也得点 主意儿曹雪芹红楼梦 3 5依我 拿了去照脸摔给他去 趁着这回子撞尸的撞尸去了 16 挺床的便挺床吵一出子大家别心净也算是报仇 曹雪芹红楼梦 这18句中有14句是说给这种形式我们认为它们属于说给老太太 听这一类只是后面动词省略了比如上例中说给他们实际是说给他 们听的省略这种句中有两个动词的情况不是本文考察的内容而像摔 给他去 这种只有4例 是本文讨论的情况 与这极少的四例相对的是紧跟在 给 予义动词后形成v给的例子有122句是前者的30倍 我们前面简单的介绍了给的发展历史想说明如下几个问题 1v给中的给原本是个动词给由专门的供给义发展到一 般的给予义为给的虚化奠定了语义基础 2给最开始是出现在有给予义的动词后如金瓶梅词话和西 游记中的例子即使到写于18世纪中叶的红楼梦v给中的v也主 要是表给予义的也就是说给a最早紧连在动词后从金瓶梅词话 到红楼梦二百多年的时间里v给中的给仍基本上是给a 3我们说 在 给 被广泛使用以前 古籍中表示 给予 义主要使用 与 太田辰夫 1958 认为v与 中的 与 到中古以后才开始虚化 贝罗贝 1986 则认为v与的虚化首先出现在v包含给予义的动词后而v给 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又肯定受到了v与的影响所以我们认为v给中 的给在大量使用后也开始虚化而va给a中的给a首先走上了虚化的 道路 4就我们现有的资料看va给a这种形式大致始于近代中期我们所能 举出的例子就是例30这一句从那时到现在几百年的发展时间给a已经 基本上完成了虚化的过程 2给a虚化的原因 1va语义的影响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知道用在va后面的给a原 本是个动词而由于va本身含有给予义这样就造成va给a的语义 重复即所谓紧连的两个动词意义羡余所以才有后面的给向没有什么实 在意义只表语法意义的虚词虚化的可能 2句法结构长期使用的磨损从金瓶梅词话到儿女英雄传这几 17 百年的时间里给a长期用于va后而表义的重心又向前面的va倾 斜使用久了自然会对 给a的动性形成磨损从而产生虚化的可能 3句法功能的作用汉语句子的特点是动词是句子的核心由于va语 义的影响给a具有向结构核心va前附的可能性这样必然造成给a 在va给a中的地位下降从而为给a的虚化提供了条件 4音节结构的制约给a是单音节的出现在给a前的va又绝大 多数是单音节的而汉语音节结构的主流是双音节给a受前面va的吸 引形成一个语音短语后由于va在句法和语义功能上的显著性和重要性 使得给a在语音平面上的地位开始弱化 5v与格式的影响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已经谈到此处不再赘述 2给a的语法性质 通过前文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从近代中期到现在历经几百年的发展 再加上v与格式的影响现代汉语v给中的给a已经基本完成了虚化 的过程具有了较为典型的介词性 1给a前的va本身有给予的含义给a的意思包含在va里 va给a只表示va的意思也只表示va一个动作例如 3 6 我卖给他一只鸡转引自施关淦1 9 8 1 3 7 张三送给李四一盒点心同上 例36中卖给的基本意思就是卖即出售的意思给包含在 卖里没有给卖这个动作同样可以完成所以卖给只表示卖 这一行为的完整过程也就是说一只鸡从卖这个动作发生时开始出发 到卖这个动作结束时到达终点他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动作 不需要额外再去发生给这个动作因为在卖这个动作发生到结束的过 程中给这个动作也完成了例37的情况与36相同 2在va给a中va是这个整体的语义核心这个整体所表达的给 予义已经由动词承担给a显然处于极次要的地位例如 3 8 他不断地抱怨卢秀才不会教给他珠算 转引自施关淦1 9 8 1 3 9 小王输给我一盘棋同上 18 4 0 张小二传染给我肝炎同上 教给他珠算是教他珠算不是给他珠算输给我一盘棋是输我 一盘棋不是给我一盘棋传染给我肝炎是传染我肝炎不是给 我肝炎可见这里的给a语义已经非常虚化处于极次要的地位 3因为给a的意思包含在va中在va给a中给a的地位极不 重要所以va给a中的给a常可以不出现而不影响语义的表达以上的例 36到40中的给a都可以不出现而句子的意思不会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给a的词汇意义已经极为虚化更多的是表示一种 语法意义它粘附在va的后面主要起语法作用所以我们说它具有了介词 性 二关于给b 1给b的未完全虚化及原因 1给b的未完全虚化 从前文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到红楼梦时代v给这种形式已经很 常用但v给中的v仍然主要是va而不是vb这说明vb给b 出现得比较晚再加上vb本身不含有给予义所以给b的虚化速度 肯定要慢于给a其虚化的程度肯定也不及给a 给b前的动词vb本身没有给予的含义它们构成的vb给b 表示的是两个动作一个事件其次序是先vb后给b在vb给b中语 义重心一般在给b上在vb给b的后面n2和n3之所以能共现其根源 也在给b具有动词性有实在的给予意义换句话说在vb给b构 成的s1句式中n2已不是vb和给b共同的与事而只是给b的与事 即vb只与n3发生关系而给b则既与n3发生关系还与n2发生关系这 种句子里一旦没有了给b不仅vb后不能再出现双宾语而且全句也没 有了给予的含义给b的存在是vb给b能够表达给予义的关键 例如 4 1 保华从内蒙捎给我家一箱土豆 转引自袁毓林1 9 9 8 这一句中动词捎只与土豆发生关系而不与我家发生关系给 19 却既与土豆发生关系又与我家发生关系全句的语义重心是给捎 实际上表示给的方式捎给是两个动作先捎然后给但这两 个动作表示的是一个事件即一箱土豆从捎这个动作开始出发到给 这个动作结束时到达我家这个终点 同时给b也具有一些给a的特点比如也常读轻音也与前面的动 词合成一个整体vb给b之间也不能扩展停顿也要在v给后动态助词 也要加在给后等等这些都说明给b也已不是一个真正的动词 我们认为给a已经基本上完成了虚化基本上只起语法作用具有了介 词性与之相比给b还具有较强的实在意义具有更多动词的特点但也 具有了一些介词的特点所以我们认为给b还没有完全虚化还处在虚化的 过程中 2给b未完全虚化的原因 其实在前一个问题的论述中我们已经涉及到了给b还没有完全虚化的原 因我们这里将它们整理一下分述如下 1首先虚化或称语法化是一个过程它需要时间而vb给b的大面积 使用已是现代的事所以它虽然受va给a的影响开始虚化但还只是在虚化 的过程中 2其次vb本身没有给予含义vb给b这个整体的给予义 只能通过给b来实现所以给b的实在意义还不可能消失换句话说 正是因为给b所粘附的动词无给予义它必然要保留一定的给予含 义我们认为这是给b还没有完全虚化的最根本原因 2给b的语法性质 学术界对汉语的介词主要是由动词发展来的这一点早已形成了共识因而 动词和介词根本不可能是一对完全对立的概念它们之间肯定会有过渡状态的 存在就像白天跟黑夜之间有黎明和黄昏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之间有两 栖动物对立的事物之间允许存在中间状态的事物它们具有对立双方的某种 特征而又不同于任何一方正在转化的事物在转化过程尚未完结之时就会 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带着旧事物的某些特征另一方面它又掺进了新事 物的因素获得了新事物的某些性质这种状态就是中间状态实词和虚词 20 是一对矛盾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静止的在一定条件下双方 中的某些词的性质可以向对方的地位转化动词之演变为介词就是这种转化 过程的反映从发展上看将来给b可能只起介绍作用不做句子成分只 有语法意义没有词汇意义但在现在它还处于过渡时期尚未达到这种程 度承认中间地带的存在对语法分析有显著的益处有些争论可能因此停下来 打一个蹩脚的比方一个人的脚穿38号鞋小穿39号鞋大他并不削足适履 也不跟别人讨论到底穿38号鞋好还是穿39号鞋好而是实事求是地买38号半 的鞋子穿对于vb给b中的给b我们认为它就是处于动词向介词转化过 程中的这样一种中间地带 对于vb给b中给b的语法性质不能过于绝对地认定它是什么或不 是什么而应该用一种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通过前文的论述我们知道 给b 原本也是个动词 最初与前面的动词构成一种连动关系 它应该是在 va 给a的影响下开始虚化的但由于动词虚化为介词的最常见的情况是连动式中 的前一个动词逐渐虚化为介词而不是连动式中后一个动词虚化为介词再加 上给b虚化的时间还比较短vb本身又不具有动词性所以我们认为给 b还是处于由表实在意义的动词向意义逐渐虚化的介词发展的过程中但由于 其动词的特性更多所以我们认为与给a的语法性质具有介词性相比给 b的语法性质是更倾向于动词性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给a和给b同它们前面的vavb一 样是有差别的给a是介词性的给b是动词性的这样本章开头谈到的 根据v的差别s1句式所分成的两个句式可以进一步表示为 s1an1va给an2n3 s1bn1vb给bn2n3 我们说v给中v的语义的不同与给的词性的确定有着直接的关 系由va1类到va2类到vb 1类再到vb2类v的语义由典型的具有给予 义到给予义逐渐消失以致没有任何给予义这一点可以参见前文而 给的词性和意义则随之逆向发生变化前面动词的给予含义越强给 的实在意义越差动性越低越向介词靠拢换个角度说动词由vb2类到vb 1 类到va2类再到va1类随着前面动词给予义的逐渐增强给的实在意义 逐渐消失动性逐渐弱化即由具有动词性渐渐向具有介词性发展以上内容 21 可以图示为 典型的给予义 非典型的给予义 非典型的非给予义 较典型的非给予义 va1类 va2类 vb 1类 vb2类 介词性的 介词性/动词性 动词性/介词性 动词性的 给a1类 给a2类 给b 1类 给b2类 三 v给的整体性 前面我们详细地分析了v的类型和给的差别下面我们从形式语 义句法三个方面分析v给的整体性 一 形式上的整体性 1v 给和给的轻读 出现在给前面的动词绝大多数是单音节动词傅兴岭陈章焕1982 的常用构词字典在给条下共收有九个复合词或称短语给前的 动词全部是单音节的汉语中表示人的动作或具体行为的动词以单音节的 居多因为v给是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动词因而其音节的组块原则也要 尽量符合汉语词汇的发展规律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发展趋势也促使v给中的 v以单音节为主而出现在v给中的动词无论有无给予义都表示一 个具体的动作按照李临定1990的观点动作类动词绝大多数都是单音节 的 这也是 v给 中的 v 以单音节为主的一个原因 在 v给 结构中给 跟动词粘着在一起语音上连前念给多轻读具有粘附性 当然给前为双音节的也有如贡献给退还给归还给转 交给转送给贴补给推荐给介绍给等但这种形式数量不多 在笔者考察的近两百万字的语料中v给共出现799例而v给中的v 是双音节的只有112例仅占全部用例的13这时的给一般也要读轻音 我们说给具有粘附性与v合成一个整体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给 读轻音这一点采纳了导师吴为善先生的观点林焘1962称其为结构轻 音在语音结构中结构轻音只和它前面的音节而不和它后面的音节构成一 个语音单位在语法结构中结构轻音也就只能和它前面的成分而不能和它后 面的成分构成一个语法单位林焘1962 22 2v给和语音停顿 语音停顿可以把连续的话语流切分为各种长度的节拍群每一个节拍群的 起点和终点都只能出现在词与词之间而不能出现在词的内部这就是说词 是作为最小的语音节拍群也称为最小的语音停顿群存在于连续的话语流 中的蒋同林1982词在语音上的这个特征为我们鉴别v给是否形成一 个整体提供了形式上即语音上的依据v给是不是最小的语音停顿群 呢试看下面的例子 4 2至该主事王照不畏强御勇猛可嘉着赏给 着赏给什么官儿呢写到这里他停笔思考 周熙浏阳英杰十月1 9 8 0 年第4 期 这种例子虽然不多但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很大的语音停顿出现在v 给之后而不是在v和给之间这说明v给在语音上表现为一个 最小的语音节拍群 既然v给是一个最小的语音节拍群那么v给n格式的语 音停顿群便自然划分为v给n而不是v给n如 分给老张 写给小李 这种读为轻音的给在连续的话语流中失去了自身的独立性附着在前面的 动词上与之合成一个整体吕叔湘1963认为给在向这三个介词常 常出现在动词后面如果那个动词是单音节的就和这些介词构成一个语音段 落其实不只是单音节动词就是双音节动词和给组合也成为一个整体 语音停顿也在给后有些人认为如果 v给中的v是双音节的则 停顿要在双音节v后我们认为不妥吴为善1994认为汉语音节的 基本单元并非全是双音节还有一部分单音节单元单音节和双音节的组合形 成汉语音节组合的又一个特点根据人们平时语音感知的经验参照一些语音 实验的成果我们发现单音节和双音节组合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前松后紧 这个特点是指当一个单音节处在双音节之后具有极强的粘附性结合非常紧 密而当它处在双音节之前又具有较大的独立性结合比较松散我们认为 v给n的语音组合情况也是如此即使v是双音节n是单音节 23 时给也倾向于前附 从语感方面看给的语音也是前附不是后附语音停顿只能在给之 后不能在给之前因为允许的语音停顿是熟悉这种语言的人从语感上划 分出来的最小义段它往往是我们进行结构分析的先行在交际中人们可以 通过语感去区分句子中的语言单位从而理解句子的意思语音停顿就是语言 单位的标志之一因此语音停顿不能破坏语言单位的完整性影响语句意义 的表达或接受 3v给和语助词 在现代汉语中一个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的后边如果有必要的话都可以 加上不同的语助词表示说话者停顿犹豫迟疑等语气而在这种语言单位 的内部则不允许语助词的存在当v给跟语助词发生联系的时候语助词 不是加在v的后边而是加在整个的v给的后面比如在口语中我们 可以这样说 哎我那本书借给那个那个谁了呢 这张票你送给这个这个老李吧 这两个例子中的那个这个在语音上都已经弱化不再是指示代词而 是哇呀啊哪一类的句中语助词了 在韵文中特别是某些说唱文学作品或歌词中有些语助词起着延长音节 表现拖腔的作用有人称之为衬字这种衬字跟v给结合时也不是放 在v的后面而是放在整个v给的后面例如 43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给哪亲人解放军 民歌拥军秧歌 4v给的整体重复 整体重复是现代汉语中一部分动词形态变化的形式之一也有不少动词 是不能重复的如听见赢得有是进行等就没有重复式的 形态变化v给一般不重复但少数v给可以重复例如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