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髹饰录》设计思想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髹饰录设计思想。论文从历史文献入手,通过对文本的 详尽解读,分析了蕴涵在漆器材料、胎骨和纹饰中的设计原则,作者的设计思 想以及思想的来源,从而探究出髹饰录所体现出的中国古代的设计精神。 有明一代是我国漆器兴盛的一个高峰,也是我国经济文化的繁盛时期,更 是我国对前代科技文化的大总结时期。其作者黄成能通经济史、见闻广博,于 是以自身经验加之以耳闻目睹,写成传世千古的髹饰录反映出了明代中后 期民间漆艺的辉煌成就、中国古代传统的造物思想以及黄成本人的人文理想及 道德追求。文中体现出来的对漆器材料、胎骨和纹饰设计的自然主义思想和原 则,j 下是在秉承我国周礼和周易传统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对漆器设计 的具体运用。贯穿全文的巧法造化的审美理想和天人合一的人文追求,是髹 饰录核心的设计理念,将自然力物的运行规律和人伦道德统一起来,既尊重 造物的规律也尊重人的道德追求。髹饰录中体现出来的这些设计思想对今天 的设计活动依然有着启发和指导的作用。这也是作者研究的意义所在。 第1 章主要论述髹饰录的重要概况、对其整体定位和髹饰录的成 书特点。重点论述了对髹饰录的整体理解和定位。最后简单论述了髹饰 录的成书特点,从其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第2 、3 、4 章是在对髹饰录中漆器材料、胎骨和纹饰部分的文本研读 的基础上,分析蕴涵在其中的设计思想。如取材的自然主义原则、胎骨设计的 实用和美观原则、纹饰的师法自然设计原则和“相宜”的设计思想。 第5 章探究了髹饰录设计思想的来源。重点分析了对周礼的继承 与发展和对周易的运用。 第6 章为总结与展望,是对全篇论文的总结。在前论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 分析髹饰录设计思想:巧法造化、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相宜 的设计原则 和“天人和一观。 关键词:髹饰录漆料纹饰设计思想 a b s t r a c t t h ea i mo ft h i sa r t i c l ei st or e s e a r c ht h ed e s i g ni d e a si nx i u s h i l u t h et h e s i s o b t a i n sf r o mt h eh i s t o r i c a ll i t e r a t u r e ,t h r o u g ht h ee x h a u s t i v er e a d i n go ft e x t ,a n a l y s i s o ft h ep r i n c i p l e sc o n t a i n e di nt h el a c q u e rm a t e r i a l ,t a i g ua n dd e c o r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t h ed e s i g ni d e a so ft h ea u t h o ra n dt h es o u r c eo ft h ei d e a t oe x p l o r et h ea n c i e n t c h i n e s ed e s i g ns p i r i t sr e f l e c ti nx i u s h i l u c h i n a sm i n gd y n a s t y sl a c q u e ri sap e a ko fp r o s p e r i t y ,a n dm i n gd y n a s t yi sa l s o t h ee c o n o m i ca n dc u l t u r a lb o o mp e r i o d ,i tw a ss u m m a r i z e dp r e v i o u ss c i e n t i f i c ,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a n dc u l t u r a l t h ea u t h o rw a sv e r yf a m i l i a rw i t ht h ea n c i e n tb o o k sa n d h i sk n o w l e d g ew a sv e r yr i c h ,i na d d i t i o nt oh i so w n e x p e r i e n c ea n dt h et h i n gh es e e a n dh e a r , s oh ew r i t et h eb o o kx i u s h i l ut h a ts p r e a dl o n g 。t h eb o o kr e f l e c t st h e b r i l l i a n t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c i v i ll a c q u e ri nt h el a t em i n gd y n a s t y , 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 t r a d i t i o n a lc r e a t ei d e a l s ,t h en a t u r e - h u m a ni n t e g r a t i o ni d e a l sa n dm o r a lp u r s u i to f h u a n g c h e n g n a t u r a li d e a sa n dp r i n c i p l e st h a tr e f l e c t sf r o mt h el a c q u e rm a t e r i a l , t a i g ua n dd e c o r a t i o ni nt h eb o o k ,i so nt h eb a s i so f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i n h e r i t a n c e z h o u l ia n dz h o u m ,a n di st h es p e c i f i cu s ei nt h ed e s i g no fl a c q u e r a e s t h e t i ci d e a l o fi m i t m i o nn a t u r ea n dt h em o r a lp u r s u i to fn a t u r e h u m a ni n t e g r a t i o ni st h ec e n t r e i d e ao fx i u s h i l ut h a tp e r m e a t e di nt h et e x t u n i f i e st h em o v e m e n tr u l eo ft h en a t u r e a n dt h em o r a le t h i c so ft h es o c i e t y , r e s p e c t sn a t u r ea n dh u m a n sm o r a l i t y t h e s e d e s i g ni d e at h a tr e f l e c ti nx i u s h i l uc a ns t i l li n s p i r i n ga n dg u i d i n gt o d a y sd e s i g n a c t i v i t i e s t h i sa l s o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w h yt h ea u t h o rs t u d i e si t t h ef i r s t c h a p t e r i sa b o u t g e n e r a ls u r v e y i nx i u s h i l u t i m e s ,o v e r a l l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a n dp o s i t i o n i n ga b o u tt h eb o o ka n dt h eb o o kf e a t u r e s f o c u so nt h e o v e r a l l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a n dp o s i t i o n i n ga b o u tx i u s h i l u f i n a l l y ,b r i e f l yd i s c u s s e d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b o o k ,a n dd e s c r i p t i o nf r o mt w oa s p e c t s ,t h el a y o u to ft h ea r t i c l e , a n d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s e n t e n c e s t h es e c o n d ,t h i r d ,f o r t hc h a p t e r sa r e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t e x tr e a d i n go f x i u s h i l u , a b o u tl a c q u e rm a t e r i a l ,l a c q u e rt a i g ua n dd e c o r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d e s i g ni d e a s i m p l i c a t e di nt h et e x t s u c ha s ,t h ep r i n c i p l eo fu s en a t u r a lm a t e r i a l ,p r a c t i c a la n d i i a e s t h e t i cp r i n c i p l e si nt a i g ud e s i g n ,p r i n c i p l e so fn a t u r a ld e c o r a t i o na n dh a r m o n i o u s d e s i g ni d e a s t h ef i f t h c h a p t e ri s s e e kt h es o u r c eo fd e s i g ni d e a sw h i c hi m p l i c a t e di n x i u s h i l u 。f o c u sa n a l y s i st h ei n h e r i t a n c e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z h o u l i ,a n dt h eu s eo f z h o u m t h es i x t hc h a p t e ri st h ec o n c l u s i o na n de x p e c t a t i o n ,i ti st h es u m m a r yt oe n t i r e t h e s i s a n a l y s i so fd e s i g ni d e a si n f o u r a s p e c t s ,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p r e v i o u s a n a l y s i s f i r s t ,i m i t a t en a t u r e s e c o n d ,c o m b i n a t i o no ff u n c t i o n a l i t ya n db e a u t i f u l t h i r d ,h a r m o n i o u sd e s i g np r i n c i p l e f o u r t h ,“n a t u r e - h u m a ni n t e g r a t i o n ”i d e a s k e yw o r d s :x i u s h i l u l a c q u e rm a t e r i a l d e c o r a t i o n d e s i g ni d e a s 武汉理i :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图版目录 图2 1 漆工使用的雕刀1 4 图2 2螺钿工具的模凿、斜头刀、锉刀1 4 图2 - 3 活架1 9 图2 - 4 近代高旋床一2 0 图3 1 虎座鸟架鼓i 2 9 图3 2 彩绘双头镇墓兽j 2 9 图3 - 3 木胎漆器质法示意图3 5 图4 - 1 素黑漆盘4 0 图4 - 2 朱漆菊花瓣式盖碗4 0 图4 3 云鸟纹漆盂纹饰4 2 图4 4 描彩漆牡月纹盏托4 2 图4 5 黑漆描金山水楼阁图手炉4 3 图4 6 黑漆描金丌光山水方胜式盘4 3 图4 7 北京出土元代螺钿残漆盘4 7 图4 - 8 明永乐犀皮漆捧盒4 8 图4 - 9 元张成造剔犀盒5 1 图4 1 0 金银平脱镂会丝鸾衔带纹5 3 图4 - 11 沈象图百宝嵌长方盒5 4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掘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 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武汉理工大学或其它教 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 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才龌同期巫翌墨:坐三罗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武汉理工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 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研究生签名羞幺! 堡导师签名: r 期:翟! :兰! 兰丫 武汉理。l :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1 1 研究的目的 第1 章绪论 我国有三千多年历史的髹漆工艺,而髹饰录是我国古代唯一传世的漆 工艺专著。由明代隆庆年间杰出的民间髹漆艺人黄成所著,原著文字极为简略。 天启问,嘉兴名漆工扬明为之逐条加注并作序,使髹饰录成为传世完书。 明代是我国漆器技术达到高峰的时期。“明代的漆工在百工之中也可称为一绝, 当时有所谓永乐之剔红,宣德之铜,成化之窑的说法”“。此时出现的髹饰录, 为继承传统工艺,推陈出新,提供了宝贵材料。 髹饰录中蕴涵了许多值得研究的漆器设计思想。“乾集”中“利用第一” 在介绍各种工具和材料时,运用了很多附赞和隐喻,如“天运、r 辉、月照”等 等,并且这些附赞都从古代各类经典中来。可以说原书的作者不仅仅是在传授 漆器的设计工具,更是在传授艺人应该具有的文化素养。表现出了作者孕育在 漆器设计之中,但又超然于其外的自然大道精神。“揩法第二”中的“巧法造化、 质则人身、文向阴阳”则是漆器设i 原则的高度概括,是对工艺的自然法则和漆 器文饰上文质彬彬的追求。其中蕴涵着作者道法自然的审美理想和天人合一的 人文追求。 在对髹饰录原文进行了解之后,发现全书表现出强调工具与材料、师 法自然等中国的传统设计思想,是古代工艺著作周礼考工记的继承和发扬。 如髹饰录中的“巧法造化”与考工记中的“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 有巧”的思想一脉相承。而全书“乾坤”、“阴阳”的成文结构又与我国的儒家经 典周易遥相呼应。原文中“乾所以始生万物、而髹具工则,乃工巧之元气也” 与周易中“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有着相应的内涵。而髹饰录中各 类漆器的是按照“质为阴、文为阳”、“描饰为阳”、“雕饰为阴”来划分的,可以 看成是周易系辞专中“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的一种继承。髹饰录 的作者是在继承中国传统设计文脉的基础上成书的,所以弄清髹饰录设计 m 中困审荚文化史,陈炎主编,山东:山东i 田报j i 版社, 2 0 0 0 1 ,p 1 6 9 曲蒯易伞解,会景芳吕绍纲著,吉林:古林人学i l :版社,2 0 0 4 1 0 ,p 4 7 5 武汉理t 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思想的传承是课题研究的目的。髹饰录还反映出了时代性的特点。明代为我 国一个学术总结的时代,出现了许多有代表性的造物著作,如天工开物、园 冶等。而且髹饰录中的许多材料、工具和花纹样式,运用了明代的术语, 要弄清这些材料和工具的制作方法,花纹的具体样式就必须把髹饰录与农 政全书、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园冶甚至宋代的营造法式结合 起来分析和理解。 中国古人提倡“文以载道”、“立象以尽意”,而髹饰录就是承载漆器设 计精神的文和象。历史每向自仃一步的进展,往往是伴着向后一步的探本求源, 对髹饰录中材料、技法、设计原则的研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了解古人的 漆器文化和技术,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在了解的基础上洞察中国古代的设计精 神。通过书中所描述的各种器物,到全书的内容,再到其设计方法原则,是一 个从具体到抽象、从“器”到“言( 问) ”,最后通向“道”的过程。而更重要的是 需要我们在研究的基础上有所收获,要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上开拓出更深更高的 境界。 1 2 研究的意义 研究中国古代漆艺,借古鉴今,能促进现代漆器工艺的发展。中国的现代 漆艺是在古代漆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现代漆艺主要包括漆画艺术和立 体漆艺造型。中国的漆画是在我国悠久的传统漆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既 可以属于工艺美术范畴,也可以作为绘画的一个新品种,具有工艺美术和绘画 的双重属性,是绘画和工艺相结合的边缘学科。” 从现代漆艺的发展看来:一方面,用传统原料大漆和各种传统工艺制作的 漆器,因为造价较高,并且费工费时,尽管在艺术效果上十分出色,但市场分 额较小,因而制作量也不大。随着这方面从业人员的减少,许多传统工艺成了 绝学。另一方面,用现代漆器材料,如人工合成漆器或腰果漆制作的漆器,虽 然艺术水平不高,但造价低廉,颇受市场欢迎,因此发展迅猛。但是,要发展 高水平的手工艺漆艺,不能只以市场和销量为主导,不能以大众的消费水平来 限制对传统工艺的研究和发展,更不能盲目的迎合大众的艺术趣味。而是应该 一方面以科技为指导,发展现代材料和工艺制作的现代漆艺。另一方面加强对 h t t p :w w w c n b j q y w h c o m i n f o _ v i e w a s p ? i d = 4 5 5 中国订家企业文化嘲 武汉理j :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传统工艺的研究,通过加强对古代史料和出土或传世文物的研究,来续绝学, 重现古代漆艺的繁荣景象。目前部分中国古代传统的漆艺已经成为了我国的非 物质文化遗产,来加以保留和发展,这是一种比较好的发展方式。 关于传统漆艺的发展,应该借鉴同本设计的“双轨制”,使传统文化在现代 社会中发扬光大。同本设计的哲学是保留同本传统,这是同本设计走向世界, 并能立足世界的根本。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设计鲜明的文化特色往往是其参与 市场竞争强有力的手段。 髹饰录一书不仅记录了明代的各类漆器,而且其中_ 孕育的中国古代设 计精神,对指导现代社会的设计原则和生态材料意识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书中,从漆料到制作漆器的各种工具和设备,都是取材于自然的生态材料,对 于现代许多造成大量污染的化学材料有着启发的意义和作用。 1 3 髹饰录的整体定位 1 3 1 髹饰录与明代中后期民间漆艺的成就 髹饰录中按照漆器的纹饰工艺方法把漆器分为十四大类、一百零八种 漆器。( 分别为:质色、纹匏、罩明、描饰、填嵌、阳识、堆起、雕镂、戗划、 偏斓、复饰、纹问、裹衣、单素。) 根据书中记载和对遗存实物进行分析,用现 代习惯称谓,明代漆器可分为:雕漆、填漆、光素漆、彩绘漆( 包括油彩) 、描 金漆、戗金漆、堆漆、填嵌漆、款彩漆、镶嵌漆等几大类。这些漆器的品类应 用范围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装饰花纹多见花纹、鱼虫、鸣鸟、翔凤、云龙、 蟠螭、异兽、山水人物、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以及寓意吉祥长寿等图案。如 此丰富多彩的漆器品种,富于变化的造型和题材内容,娴熟精湛的制造技术, 展现出明代漆器工艺的繁荣景象。 那么髹饰录到底是在何种环境中孕育而出,以至于作者能够写出如此 种类繁多的漆器昵? 髹饰录成书于明代隆庆年问,其作者黄成为新安人, 即现在所称的“徽州”。当时的社会经济积累逐渐丰厚,商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我国的漆器生产中心也转移了江南一带。当时的新安人就以经商扬名天下,“富 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豁为业,藏锵有至 武汉理i :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百万者,其他二三十力,则中贾耳”,更有归有光记当时之新安人“今新安多 大族,而其地在上古间,无平原旷野可为耕用。故虽士大夫之家,皆以畜贾游 于四方,依顿之盐,鸟之倮畜,竹木之饶,珠玑、犀象、玳瑁、果布之珍,下 至卖浆、贩脂之业。天下都会所在,连屋列肆,乘峰策肥,连绮毂,拥赵女, 鸣琴踮屣,多为新安也”。并且在经济富庶、商业发达的江南,文人和富商之 家也竞相收集古玩,更加促进了该地漆器的兴隆发展。所以江南漆器名工辈出, 个性创造成为时髦风尚,明初名匠如张道刚、包亮、洪髹、宣德间如杨勋、明 中后期名工如方信j l f 、明术名工如周翥、江千罩等。这罩丰富的人文积淀以及 强有力的经济支持,孕育出了以剔红、软螺钿为代表的新安漆器。而黄成受徽 风濡染、能通济史,必定也见闻广博,于是以自身经验加之以耳闻目睹,写成 传世千古的髹饰录反映出了明代中后期民间漆艺的辉煌成就。 根据髹饰录的行文结构,其乾集立意、造句和遣词都带有浓厚的 文人哲学色彩,虽然坤集落实到了行而下,但其原文也是总论成饰不载造 法,没有严格的工艺程序步骤、没有定量设计标准。这说明了髹饰录只是 反映民间漆工的见闻和技艺,代表了文人的玩赏意趣,并不能反映当时有严格 制作规范和程序的官方漆器。并且根据许多文献记载,一些官方漆器工厂的制 作水平是高于民间工艺的,但又建立在民问基础之上。如物理小识中记载“永 乐果园厂制最精,有剔红、填漆、戗金、倭漆、螺钿诸种”。金熬退食笔记卷 下中原文“果园厂在襦门之西,明永乐年制漆器以金银锡木为胎,有剔红填漆 二种。所制盘盒文具不一。剔红盒有蔗段、蒸饼、河西、三撞、两撞等式。蔗 段人物为上,蒸饼花草为次。盘有圆方、八角、条环、四角、牡丹瓣等式,匣 有长方、二撞、三撞、四式。其法朱漆三十六次,镂以细锦地,漆黑光,隽刻 大明永乐年制,比元时,张成、杨茂剑春香草之式似为过之。 果园厂为北京皇城内的御用漆器生产工厂,建于永乐十九年,生产漆器的 工匠都是来自地方。据康熙二十四年嘉兴县志记载:“张德刚,父成,与同 早杨茂具善髹漆。剔红漆,永乐中同本琉球购得,以献于朝。明成祖闻而招之, 时人已薨。德刚能继父业,随召至京,面试称旨,即授营缮所副,富其家。时 “五杂俎谢肇浙h t t p :w w w x i a o s h u o c o m p a g e s r e a d b o o k 4 5 2 5 9 0 0 1 4 5 2 51 9 _ 7 9 6 9 h t m l i 射代后期l :人心态研究,罗宗强箸,天津:南开人学版社,2 0 0 6 1 ,p 1 4 9 。f j 代l :会绛济史料选编,福建:福建人民;| 版社,谢困桢,1 9 8 0 3p 3 1 7 “p u 库伞书f u 了版,i :海:j 二海人民出版社迪忠文化 j j 版自限公司1 9 9 9 1 1 1 史部,地理颊。古锁之 餍,会黧退食笔;已,卷下 4 武汉理i :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有包亮,办与德刚争巧,宣德时,办招为营缮所副。”。7 这种情况表明元代雕漆 巨匠张成、杨茂的后代主持了永乐、宣德时期果园厂漆器的生产,他们高超的 技艺对果园厂的漆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进一步表明官府做漆器作坊的 发展,是建立在广泛的民间基础之上的。著名的漆画匠师,包括果园厂中庞大 的技术力量,都是来源于各个地方。封建统治者把民间的能工巧匠汇集于京师, 按照白| 帝旨意生产御用漆器,这无疑束缚了漆工艺广泛、健康的发展,但另一 方面也促进了各地区之问的技术和艺术风格的传播和交流。而皂家不计工时, 不算成本的精工细作,也促进了制作技术的充分发挥。从这种意义上讲,果园 厂生产的漆器,反映了明代漆工艺的最高水品。 由此看来,我们只能将髹饰录定位于代表民间漆艺成就。这样我们就 能够理解髹饰录乾集中超出追求漆器制作之外的道德理想追求,这种文人 式的理想追求与官方的精工细作和标准化生产( 统治阶级的标准) 是大相径庭 的。如文中“淫巧荡心”,是说过分追求奇巧和艳丽,技术便成为淫巧,使漆器 失去应该具备的本质,只能动摇人的心志。“淫巧荡心”一句出自礼记月令 日“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 ,它告戒漆工,不要以鬼计淫巧动摇君主的心 志。明中叶,统治阶级同趋奢靡,社会审美只趋华丽,作者虽以两大篇幅讲漆 器装饰,但又反对过于奇巧艳丽、华而不实的时风,是难能可贵的,充分表达 了作者的文人理想。 此外后人在评价髹饰录时,往往觉得此书的不足之处就在距离漆工的 实质问题太远、文字失之太简给我们今天了解各类漆器的制法造成了困难。但 我们读任何一本著作都要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髹饰录并非是一本官方客观 记载漆器制作标准的资料,而是生动的传达出作者对漆器的理解、寄托以至于 理想的著作,并且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在于“古代信息闭塞,工匠们很难知道历 朝历代曾经流行过、世面f 在流行着哪些漆器装饰,他们需要见多识广的人, 帮助他们了解世面流行的漆器装饰” ,在当时而言这本书是写给业内工匠看的, 对这些工匠来说技术不是问题,反而是漆工的道德文化素养和见闻应该提升。 只是如今随着漆器生产的萎缩。谙熟漆艺、无需讲解造法的专职漆工少了,爱好漆 艺、希望了解漆文化的业外人氏多了,此书才呈现出传承的不足。 h t t p :w w w y u e y a o c n h o m e m r w h b a o 2 0 0 6 11 2 2 4 4 3 。h t m l 礼记,常万单主编,北京:中国华侨 f 版社,2 0 0 3 1 1 ,p 2 6 9 鬃饰录图说,( 明) 黄成著( 明) 扬明注- 长;i l 译注,山东i 田j 报f j ;版社,2 0 0 7 4 1 ,p 7 武汉理i 人学硕十学f 7 :论文 1 3 2 髹饰录与黄成的人文理想追求 根据上文,我们得知髹饰录反映出了作者不同于官方的人文理想追求。 而漆器在文人心中的地位自古便举足轻重。从庄周的漆园之梦( 庄周悠游于漆 林之中,著书立说,或而梦蝶) ,到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流觞曲水”( 羽 觞即耳杯) ,再到古代众多文人以琴剑伴随平生,古代文人并非人人都是髹漆能 匠,但对各种漆器的喜爱都是一致的。 在古代,漆琴是文人的至宝,还形成了丰富的琴曲理论。弹琴贵在传情和 移情,所谓“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七。在情与精神的指导下,还于出现了对 漆琴本身的喜爱,文人书斋的墙壁上,挂有古琴,设有琴案,但并不在于像琴 师那样同f 1 操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2 ,一张漆琴乌光闪亮的摆在书斋 罩,这漆琴本身就是音乐,就是艺术,足以说明斋馆主人的情趣。髹饰录中 写道“古琴有梅花断,有则宝贝之:有蛇腹断,次之;有牛毛断,又次之。他器 多牛毛断。又有冰裂断、龟纹断、乱丝断、荷叶断、毂纹断。凡揩光牢固者, 多疏断;稀漆脆、虚者,多细断,且易浮起,不足珍赏焉。”,可见黄成对各种 漆琴不断的赏析、把玩后,根据他丰富的髹漆经验,表现出了对“梅花断”的情 有独衷。 “人的造物活动都带有一定的目的,决不会是无缘无故的。因此,即使是造 一件实际应有的物品,也往往同他更大的理想联系起来。”髹饰录中有这 样一段话:“日辉,即金。有泥、屑、麸、薄、片、线之等。人君有和,魑魅无 犯。月照,即银。有泥、屑、麸、薄、片、线之等。宝臣惟佐,如烛精光。” 可以看出作者虽然是在写髹漆的两种工具,却写到了“人君”和“宝臣”,并 反映出作者认为人君的恩德使万物和顺,宝臣也有辅佐君王的德行。这其实正 说明了作者以道德为中心的人文观点。中国工艺思想历来重视造物在伦理道德 上的感化作用。它强调物用的感官愉快与审美的情感满足之间的联系,而且同 时要求这种联系符合伦理道德规范。 o 世说新语,南北朝刘义庆著,远方书班社,2 0 0 4 3 1 ,p 1 5 5 盘晋书陶潜传:陶渊明k = l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i :声! ” 考工记注释,张道一注释,陕两:陕两人民芙术 f j 版 t , 2 0 0 4 1 0 ,p 1 4 6 武汉理i :人学硕+ 学何论文 1 3 3 髹饰录与我国传统的造物思想 1 3 3 1 材美、工巧 中国古代的造物艺术一直对材美和工巧有较高的要求。我国目前见到的最 早的手工业文献考工记中说道“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 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便说明了物质材料要求美好,工艺加工要求精巧。 这一观点和原则在髹饰录中也得到了体现。髹饰录乾集中有这样一段 话: “利器如四时,美材如五行,四时行、五行全而百物生焉四善合、五彩备而 工歹丐成焉。” 意思为:好的工具好比四时,美的材料好比五行。仿效四季的运转,运用 木、火、土、金等各种材料,充分利用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加之以青、 赤、白、黑、黄等颜色,工巧之器便也造成了。可见在髹饰录中,同样追 求着材美和工巧。根据这种造物思想,髹饰录乾集中的工具和材料,附赞 了各种自然现象和天时变换来体现出“材美”,如“春媚”、“夏养”、“秋气”、“冬 藏”等。而“工巧”则由髹饰录乾集中的“巧法造化”突出出来,是说工匠要善 于师法自然,实际上也是以自然为模拟对象。 但要说明的是髹饰录中体现出来的对“材美”的追求不是通过单个静止 的材料体现出来,而是通过材料的功能和使用过程中与自然现象的契合体现出 来。如原文中将“活架”比附为“星缠”,是因为“牝梁为阴道,牡梁为阳道。次行 连影,陵乘有期。”,也就是说髹漆待干的器皿以木蒂、竹蒂分别与牝梁、牝梁 套合,就像天上众星布列;牝梁、牝梁要定时翻转,就像众星有规律的运行: 所以拖其名为“星缠”。 1 3 3 2 模拟自然 髹饰录乾集中的“巧法造化”是指工匠要善于师法自然。天地和谐才能 生长万物,手心相应才能造成器物。中国手工造物用自然材料的,以对自然生 物的抽象或模拟为造型,以自然形态的花卉、禽走、山水为装饰纹样,处处表 现出对自然的尊重,与自然融合的造物思想。这也正是中国古代造物艺术所一 o 考t 记注释,张道一注释。陕西:陕西人民美术h ;版社,2 0 0 4 1 0 1 ,p 1 0 国髹饰录图说,( 明) 黄成著( 明) 扬明注长北译注,山东:山东【面报 n 版社,2 0 0 7 4 ,p i 武汉理l :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再强调的崇尚自然的设计思想。 1 3 3 3 - 口诀经验 “传统关于造物设计的知识形态主要是经验型的。首先,设计师所掌握的 造型法则和结构技术知识是经验型的。其次,中国古代技术的传承方式同样是 经验型的。” 中国古代的技术主体是工匠,而工匠的技术特征是内化为个人的能力,表 现为接近出神入化的手工技艺。而这样的手工技艺往往是难以科学量化的“火 候”、“分寸”,属于个人经验知识。髹饰录正是这种经验型的造物知识形态 的产物,全文论述材料时毫无剂量观点,但张燕却认为“手工技艺的妙处在于全 部凭经验把握,其中体现了我过国代造物重心追意摩,即兴创造,重要感性的 直觉体悟,重经验的积累,重要整体性、馄饨性、不确定性的特点,我国传统 造物美学,正是体悟的美学。,这个观点十分j 下确。 在不重视学理探讨的古代社会,个人掌握的技巧和“口诀”就是当时技术存 在的形态,而中国古代技术的传承方式便是通过口诀式样的行话和箴言。索予 明认为“我国传统匠师授徒都有一套歌诀,我们以为这本书就是黄氏为漆工所制 定的一套歌诀” 。髹饰录乾集两章的文辞特别简洁,词句短而整齐,这些 特点都是为了让学习的漆工容易记诵。而乾集的内容性质不同,内容为论 述各类漆器,重在记录漆器的名目特征,留作后来的漆工做参考,无须背诵, 所以字句也就不必要求整齐。 1 4 髹饰录的特点 1 4 1 布局谋篇 m 会i 叫中两晚i j 实学家f j 微的设计与思想,邱春林著,重庆:重庆大学 j 版十 ,2 0 0 7 4 ,p 2 3 4 圆髹饰录图说,( i 刿) 黄成著( 明) 扬明注长北译沣,济南:山东i 田撒:j 版社,2 0 0 7 4 ,p 8 蒹葭堂奉髹饰录解说,索j f 明著,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6 3 年( 1 9 7 4 ) ,p 5 武汉理i :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坤集 各类漆器 质法 质色、纹袍、罩明、描饰、填 嵌、阳诊 、堆起、雕镂、戗划 、蝙斓、复饰、纹问、裹衣、 单索 底椿檬合缝捎当布漆 垸加漆灰 糙初步_ 匕漆 匏器物表面最后所罩之光漆 断纹 尚古 补缀 仿效 乾集的“利用第一”,介绍了漆工使用的各种工具和原料,“揩法第二”讲述 了漆工应有的修养和在制造漆器过程中容易犯的过错。坤集中从“质色”到“单 素”讲述了各类漆器的特点与装饰技法,可以说其中包含了中国古代漆器的全部 类别。“质法”讲述了漆器胎骨的基本制作过程。“尚古”讲述了对古漆器的修复 方法。 髹饰录的布局谋篇采用了周易的第一卦“乾”卦和第二卦“坤”卦。 又根据周易系辞传罩的“成象之谓坤,效法之谓乾”,髹饰录中的“乾集” 讲述髹具和工则,“坤集”讲述成饰和尚古。可以说,髹饰录的整体布局谋篇 运用了周易。 1 4 2 遣词造句 1 4 2 1 引经据典 套用经、史名句,是宋营造法式以来形成的我国古代造物著作传统。 邹其昌老师在营造法式看详中写道“关于看详的基本结构,李减基本上遵循 岗易伞解,金景芳t q 绍纲著,吉林:吉林人学: 版社,2 0 0 4 1 0 1 ,p 4 7 5 9 料 具 备 结 汁 榭 到 设 通 六 i 用髹 怯工 骡 糌 7 t 二r ,一_ ,- 。,j :,一: ,。7,+ + j ? - ,+ ,:。一,。, , ,+ 二,- ,0 7 , 。 -一,r 。,- ,夕,:,j ,夕二,o 钐 ,。j ,7。7 图3 - 3 木胎漆器质法示意图 3 2 胎骨的设计原则 3 2 1 实用原则 麴撩 煎 生津 蕨糖 刮细麓 刮中灰 刮粗灰 布漆 捎当 术胎 通观上文的胎骨制作步骤作者首先强调的是胎骨的质量。所谓“质则人 身”,也就是把胎骨制作的各道工序( 胎、布、漆灰等) 比拟为人身体于骨上着 武汉理i :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筋、长肉,赋皮,可见胎骨质量的重要性。在髹饰录乾集“楷法第二”中, 详细介绍了胎骨的制作程序,其中也强调了质量问题。如“布漆之二过”中,“邪 瓦”是指御漆过程中,贴布用力不均,有的地方松,有的地方紧,把布纹都拉斜 了,就像屋顶上瓦行斜了一样。“浮起”是既,布漆的时候,有的地方糊漆多, 有的地方糊漆少,漆干后,糊漆少的地方所贴的御内空而不实,日久便会浮起 而不平。 这样强调质量的目的便是强调漆器的实用性。漆器的器形非常多样,使用 范围也非常广。正如文中所言“复用诸乐器,或用诸燕器,或用诸兵仗,或为诸 文具,或用诸宫室,或用诸寿器”,这些具有实用功能的漆器,都首先需要胎骨 的峰实和牢固。漆器中最常见的形状为方形和圆形,或为碗、盆、耳杯,或为 奁、盒、案等。在讲到“方器”和“圆器”的椿橡工序时,说“皆要平币、轻薄,否 则命狄不厚。布狄不厚,则其器易败,且有露脉之病。”,是说木胎要平、正、 薄、轻,否则,其上涂布的狄便无法做厚,布漆不到位,则漆器容易坏,甚至 露出布纹麻筋来。说明了胎骨质量对漆器的使用功能和其他加工工序的影响。 强调胎骨设计的实用主义原则。 3 2 2 美观原则 一件漆器的胎骨不仅要注重质量和其实用性,更要注重胎骨造型的美观。 髹饰录乾集“楷法第二”中说“骨肉皮筋巧作神,瘦肥美丑文为眼”,便通过 漆器胎骨设计的传神,强调了其美观性。 纵观出土和传世的各类漆器,其胎骨的造型除了简单的实用器形以外,有 许多是模拟自然界中的动物( 鸟、虎、狮等) 、人物( 观音) 或是经过创作者的 夸张、抽象的造型。这众多具有美感的造型原则就是要“传神”。 “传神”是中国古代造型艺术的光辉特色之一。我国早期的绘画是由人物画 开始,提倡“以形写神”,指画家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不仅应追求外在形象的逼 真,还应追求内在的精神本质的酷似。东晋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云:“人 有长短、今既定远近以瞩其对,则不可改易阔促,错置高下也。凡生人亡( 无) 有手揖眼视而的亡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失矣。 空其实对则大失,对而不正则小失,不可不不察也。一象之明昧,不若悟对之 武汉理i :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通神也。”而人物“传神”的要诀在于眼睛,相传顾恺之画人物,有时数年不点 晴,人问其故,答日:“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 从绘画到漆器,同样继承了“传神”的特点,并以胎骨的瘦肥美丑作为传神 之“眼”。首先认为漆器的造型不仅应追求外在形象的逼真,还应追求内在的精 神本质的酷似。在楚国的出土漆器中,有许多造型传神的漆器,如风鸟造型。 说文释凤,神鸟也,”凤之象也,鸿日玎,鳞后,蛇颈,鱼尾、鹳嗓、鸳 思、龙文、鱼背、燕颁、鸡喙,五色备举”。然而楚艺术中的凤鸟却插上了鹿 角作为翅膀,可谓抓住了凤鸟展翅欲飞的神韵,表达出了楚人对凤鸟腾飞向上, 追逐朝阳的精神之崇拜。漆器的造型或传达出凤鸟展翅欲飞之神,或传达出镇 墓兽的威严诡异之神,或是梅花鹿的温润可爱之神( 曾候乙墓的彩绘梅花鹿) , 总之,在楚国工匠的手中,传神的器形被发挥到了极处,成为了一件件精美的 雕塑艺术品。 m l 田学集成,历代名i 田i 记卷五,e 们敏著,河北:河北荚术版 i :,2 0 0 2 6p 2 4 2 1 国l 田i 学集成,j l = j j 代名j j 记卷五,f i 们敏著,河北: i | f 北天术版社,2 0 0 2 6p 2 4 2 1 学h t t p :w w w z d i c n e t z d z i z d i c e 5 z d i c 8 7 z d i c a 4 h t m 武汉理i :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4 章髹饰录纹饰观 髹饰录中按照漆器的纹饰工艺方法把漆器分为十四大类、一百零八种漆 器。( 分别为:质色、纹匏、罩明、描饰、填嵌、阳识、堆起、雕镂、戗划、偏 斓、复饰、纹问、裹衣、单素。) 根据书中记载和对遗存实物进行分析,用现代 习惯称谓,明代漆器可分为:一色漆器、罩漆、描漆、描会、堆漆、填漆、雕 填、螺钿、犀皮、剔红、剔犀、款彩、戗会、百宝嵌等几大类。这些漆器的品 类应用范围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装饰花纹多见花纹、鱼虫、鸣鸟、翔凤、云 龙、蟠螭、异兽、山水人物、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以及寓意吉祥长寿等图案。 如此丰富多彩的漆器品种,富于变化的造型和题材内容,娴熟精湛的制造技术, 展现出明代漆器工艺的繁荣景象。而髹饰录乾集中的记载反映出了纹饰的 自然主义和相益的设计思想,下面便具体加以分析。 4 1 纹饰的分类定位自然成凹凸 在髹饰录乾集中,黄成开宗明义的说明了漆器纹饰的分类方法:“凡漆 器,质为阴,文为阳。文亦有阴阳:描饰为阳,描写以漆,漆,木汁也,木所 生者火而其像凸,固为阳;雕饰为阴。雕镂以刀,刀,黑会也,金所生者水而 其象凹,固为阴。以此各饰众文皆然矣。”,这种根据“阴阳”,来对漆器纹饰 的划分,反映出了纹饰的自然主义设计原则。 我国古代认为,万物都由天地化生,阴阳相调,五行相生相克,天地运转 不息。文中黄成以“阴”、“阳”大道来解释漆器装饰,并根据阴阳给漆器分类, 也就是说,凡是漆器,素髹的漆地属阴,纹饰属阳。纹饰也分阴阳,描饰的花 纹属阳,雕镂的花纹属阴。根据五行相生相克,漆是木汁,木生火,描写的花 纹凸起于漆面,所以属阳。雕镂的刀是黑会,金生水,雕镂的花纹凹陷于漆面, 所以属阴。由此,根据阴阳的道理,漆器不管用什么工艺来装饰,都可以划分 出阴阳。髹饰录坤集共十六章,除了最后两章的内容外,分门别类的叙述 各色各样形态的漆器纹饰,以下还要具体分析各种漆器的装饰纹样。 鬃饰录,- e 世襄编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i ;版社,2 0 0 4 。1 ,p 3 2 武汉理1 :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4 2 各种纹饰千文万华 一色漆器 “【黄丈 黑髹,一名乌漆,一名玄漆。即黑色也。正黑光泽为佳。揩光要 黑玉,退光要乌木 扬注】熟漆不良,糙漆不厚,细灰不用黑料,则紫黑软古器。以透明紫色为美, 揩光欲黥。滑光荧,退光欲敦朴古色。近来揩光有泽漆之法,其光滑殊为可爱矣。 黄文 朱髹,一名殊红漆器,一名丹漆。即朱漆也,鲜红明亮为佳。揩光者其 色如珊瑚,退光者朴雅。又有矾红漆,甚不责。 【扬注】髹之春暖夏热,其色红亮;秋凉其色殷红;冬寒,乃不可。又其明暗在 膏漆、银殊调和之增减也。倭漆窃。丹带黄。有用丹砂者,暗且带黄。如用绛矾, 颜色愈暗矣。 【黄文 黄髹,一名金髹。即黄漆也,鲜明光滑为佳,揩光亦好,不宜退光。共 带红者美,带青者恶。 【扬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纪录片活动方案策划
- 股权设计企业咨询方案范文
- 造价咨询技术标服务方案
- 财务公司咨询方案好做吗
- 五一广场舞活动策划方案
- 2025年光伏组件生产效率提升技术与设备选型报告
- 强生营销方案
- 铝合金窗户发泡施工方案
- 智能电网系统架构优化-洞察及研究
- 造价咨询方案问题有哪些
- 2025年浙江省档案职称考试(档案高级管理实务与案例分析)综合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 景区接待培训课件
-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学设计(配2025年秋改版教材)
- 2025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招聘社区工作人员120名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标准)桑叶收购协议书
- 2025年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综合能力测评题库(附答案)
- 儿科哮喘护理个案
- 电力设备质量管理方案及保证措施
- 陪诊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工业控制软件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 2024年12月27日山西省临汾市纪委遴选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