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史专业论文)东北铁路学校对东北区域文化变迁的影响研究1891——1945年.pdf_第1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东北铁路学校对东北区域文化变迁的影响研究1891——1945年.pdf_第2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东北铁路学校对东北区域文化变迁的影响研究1891——1945年.pdf_第3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东北铁路学校对东北区域文化变迁的影响研究1891——1945年.pdf_第4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东北铁路学校对东北区域文化变迁的影响研究1891——1945年.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铁路是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具体表现,是工业文明的重要成果。铁路的建设和 运营都需要一定的知识性人才,并且是专门的技术管理人才和新型产业工人。 东北地区的铁路主要由清政府、北洋军阀、俄国和日本等修建。随着东北铁 路的建设,东北铁路学校纷纷开始设立。铁路学校的建立开了风气之先,培养了 先进的知识性人才,推动了人才知识结构的变化,这些人才毕业之后不仅在铁路 等相关部门工作,也在社会上的其他行业领域工作,对东北地区的文化建设起了 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它的影响和带动下,新式学校也开始纷纷设立。此时人才的 培养不仅知识层次高,而且专业化。学校的教育不仅推动了近代化的发展,同时 这些受过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在东北地区,中国文化与俄国文化、日本文化相互 碰撞以及现代化的过程中开始觉醒,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 了整个关东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东北铁路;学校;关东文化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r a i l w a y i st h e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o f c a p i t a l i s tp r o d u c t i v i t y , i s a l li m p o r t a n t 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i n d u s t r i a lc i v i l i z a t i o n r a i l w a y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o p e r a t i o nn e e d ss o m e k n o w l e d g e ,a n dw h a ti s t h es p e c i a l i z e dt e c h n i c a lm a n a g e m e n tp e r s o n n e la n dn e w n o r t h e a s tr a i l w a ym a i n l yb yt h eg o v e r n m e n t , a n dt h en o r t h e r nw a r l o r d s ,r u s s i a a n dj a p a ne t c w i t h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t h en o r t h e a s tr a i l w a y , n o r t h e a s tr a i l w a ys c h o o l s s t a r t e d 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r a i l w a ys c h o o l o p e n e dw h i l e ,c u l t i v a t ea d v a n c e d k n o w l e d g et a l e n t s ,p r o m o t et h ep e r s o n n e lc h a n g e si nt h ek n o w l e d g es t r u e r t r e ,t h e s e t a l e n t si nr a i l w a ya f t e rg r a d u a t i o na n dr e l a t e dd e p a r t m e n t st ow o r k ,b u ta l s oi no t h e r i n d u s t r i e si ns o c i a lw o r ki nn o r t h e a s tc h i n a , t h ec u l t u r a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t h ee n o r m o u s r o l e i ni t si n f l u e n c ea n di m p e t u s ,n e ws c h o o l ss t a r t e di ns u c c e s s i o n t h i st a l e n tt r a i n i n g n o t o n l yk n o w l e d g el e v e l ,b u t a l s o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t h es c h o o le d u c a t i o nn o to n l y p r o m o t e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t h e s e t r a i n e dn e we d u c a t i o no f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i nn o r t h e a s tc h i n a sc u l t u r ea n dr u s s i a nc u l t u r e ,j a p a n e s ec u l t u r ea n d m o d e mc o l l i s i o np r o c e s sb e g a nt oa w a k e nt oac e r t a i ne x t e n t ,a l s oc o n t r i b u t e dt ot h e n a t i o n a la w a r e n e s s ,p r o m o t et h ew h o l ep o i n t e do u t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u l t u r e k e y w o r d s :n o r t h e a s tr a i l w a y ;s c h o o l ;g r e a tk a n t oc u l t u r e - n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墨蕉堑太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 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学位做作者签名:30 辣签字吼孙年妄月胡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墨蕉婆太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 人授权墨蕉堑太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储签名:3 怵 导师签名: 瑚,心 签字日期:f o 年量月x 徊 签字日期:砂届年多月磅e l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绪论 绪论 一、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课题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研究考察关东文化的发展变化,是以往学者研 究文化发展中忽视的地方,所以没有专门关于此课题的论著。相关的专著颇多, 例如主谈铁路或论及铁路这一方面的著作:李占才等编著的中国铁路史 ( 1 8 7 6 - 1 9 4 9 ) ( 汕头大学出版社1 9 9 4 年版) 是一本对1 8 7 6 年到1 9 4 9 年间中国 铁路发展状况介绍较全面的论著,虽没直接提及铁路学校的设立情况和教育的发 展情况,但我们通过他的论述可以对铁路学校建立的原因有所了解。类似的著作 还有:1 9 3 0 年林同济的日本对东三省之铁路侵略( 上海华通书局1 9 3 0 年版) , 主要谈及日本在东北三省掠夺铁路并进而扩大侵略权益的情况;李济棠的中东 铁路:沙俄侵华的工具(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 9 7 9 年版) 对沙俄的侵华野心进行 了有力的揭露,也论述了中东路相关的建设情况;而王晓华、李占才编著的艰 难延伸的民国铁路( 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9 3 年版) 主要论述的是民国铁路的修筑 及相关情况,其中铁路教育是其亮点,把铁路的修筑和人才的培养结合在一起并 稍加论述;郑长椿的中东铁路历史编年( 1 8 9 5 1 9 5 2 )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 9 8 7 年版) 主要按照时间顺序,记录和整理了中东铁路每一时段的发展情况,其中对 中东铁路学校有较细致的介绍;同时这一方面的论文有:葛凤花的沙俄与中东 路(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 9 8 1 年第4 期) 主要论述了沙俄攫取铁路权及修筑铁 路等相关内容;杨天亮在中东铁路沿革简介( 历史教学问题1 9 8 8 年第6 期) 中也对中东铁路发展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刘佩芝的中东铁路与远东国际关系 ( 上饶师专学报1 9 9 4 年第3 期) 、王华东日本对中东铁路的攫取( 1 9 0 4 1 9 3 5 ) (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0 6 年5 月) 等论述的重点大多集中在铁路方面, 而铁路学校方面很少涉及。 另外一些论著是从文化教育方面来谈的,但没有提及或很少提及铁路沿线的 教育,如哈尔滨市南岗区教育志( 哈尔滨市南岗区教育委员会1 9 9 0 年l o 月版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出版) 专门论述了哈尔滨南岗区学校的设立和教学内容方法等等,对于铁路沿线 教育提及甚少,并且不作为主要阐述的内容。跟它类似的著作还有:伪满文教部 学务司编著的满洲国学事要览;赵蔼民的学校令与学校规程( 满洲帝国教 育会) ;毛晋卿的哈市教育( 哈尔滨特别市公署,1 9 3 6 年l o 月) ;伪民生部教 育司编著的满洲帝国学事要览( 1 9 4 1 年) ;东北教育社编著的论东北教育的 改革( 沈阳:东北新华书店,1 9 4 9 年) ;王鸿宾的东北教育通史( 辽宁教育 出版社1 9 9 2 年8 月版) 都是对东北地区教育的总的论述。还有盛彦主编的黑龙 江省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 9 9 6 年版) ;郭建平的奉系教育( 辽海出版社2 0 0 1 年版) ;陈学恂的中国教育史研究近代分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9 月版) ;张伟平的教育会社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 0 0 2 年版) : 齐红深的日本侵华教育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4 年1 2 月版) 和宋恩荣、余子 侠的日本侵华教育全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5 年5 月版) ;黑龙江省高等教 育沿革(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版) 。相关的学术研究文章有:齐红深日 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推行殖民教育的本质特征( 教育评论1 9 9 6 年第1 期) ; 李莹的日本帝国主义奴化教育对东北文化的影响(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2 0 0 4 年第6 期) ;李俊颖的伪满州国殖民教育特征及其影响研究( 大连理工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0 7 年6 月) 等等,对东北这一时期铁路和文化教育都进行了一 定程度上的论述。 还有一些著作是以铁路为视角来谈铁路沿线的学校,如苏崇民的满铁史( 中 华书局1 9 9 0 年1 2 月版) ,文中不仅详述了满铁状况,还对满铁附属地教育进行了 简单介绍;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等纂的奉天通志为研究铁路问题提供了 详实的史料;孙邦主编的伪满文化( 吉林人民出版社1 9 9 3 年版) ;:哈尔滨市 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 9 9 3 年版) ;卢鸿德日本侵略东北教育史( 辽宁人民 出版社1 9 9 5 年版) 等特别突出地论述了日本通过满铁进行扩张及沿线所兴办的特 色学校。 最后一部分著作主要阐述日本和俄国对东北的侵略行径,但其中或提及铁路 或提及教育,这些著作有:马洛泽莫夫著的俄国的远东政策( 北京:商务印书 2 绪论 馆1 9 7 7 年版) ; 日 “满史会 编、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的满洲开 发四十年史( 1 9 8 7 年版) ;原哈尔滨地方史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地方史资料( 1 9 8 0 年版) ; 日 “满史会”编、东北沦陷十四年史吉林编写组译的满洲国史( 1 9 9 0 年版) :顾明义日本侵占旅大四十年史( 辽宁人民出版社2 0 0 2 年版) 。 二、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铁路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具体表现 之一,是工业文明的重要成果,铁路发展既受客观社会环境的制约,又对社会环 境产生巨大的影响。铁路在近代化进程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本身既是科学 技术的结晶,又需要科学技术的驾驭;既是崭新生产力的组成部分,又需要生产 力中最活跃部分的人去掌握它,因此铁路的建设和运营都需要一定的知识性人才, 并且是专门的技术管理人才和新型产业工人。一旦铁路要修建或建成,为保证铁 路正常运营而培养相关人才的学校也应运而生。随着东北地区铁路网的建设和铺 开,沿线相应的各色铁路学校也陆续建立起来,这就带来了人才结构的变化,并 进而影响整个东北地区。这种变化正是由于学校教育的带动,如果没有铁路学校 的培养,铁路劳动者的素质得不到提高,生产力系统就会因缺乏必需的科学人才、 管理人才和熟练工人等,从而延缓和制约其发展,所以东北铁路的修建要求学校 的建立,学校的教育不仅推动了近代化的发展,还培养了先进的知识性人才,推 动了人才结构的变化,迸而带动了整个东北地区文化的变化。本文通过对清政府、 北洋军阀、俄国和日本等在中国东北为铁路运营而设立的学校对人才培养的论述, 来体现铁路学校教育开社会风气之先,同时在铁路学校的带动和影响下,东北地 区的各种学校也迅速建立和发展起来,进而影响到整个关东文化的变迁。因为铁 路学校所培养的人才除了服务于铁路事业外,还服务于社会上的其他事业,在中、 俄、日三元文化碰撞的过程中,众多受过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在近代化的过程中 开始觉醒,也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并进一步保持了中国文化的特色。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铁路修筑之前东北的社会状况 第一节铁路修筑前东北地区的交通和社会状况 一、铁路修筑前东北地区的交通状况 从地理环境来看,东北地区土地辽阔,山川壮美,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 “据8 0 年代初官方公布的测绘统计数字,辽宁省境面积为1 5 万余平方公里,约占 全国总面积的1 5 ;吉林省面积略大于辽宁省,约为1 8 万多平方公里;黑龙江 省面积更为广大,已达4 6 万多平方公里,为吉林省的两倍多。艿东北三省面积总 计7 9 万余平方公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沙俄强行割占东北黑龙江以北、乌苏 里江以东1 0 0 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导致今天的东北土地面积比那时少了一倍还 多。 东三省地形地势特点是山水相连,俨然成为一体。从总体的地势来看,共有 三大山系,即大兴安岭( 横亘在黑龙江省境内的西北部,南北走向) :长白山( 位 于吉林省境内) ;小兴安岭( 位于大兴安岭与长白山之间,偏北部,连接张广才岭、 老爷岭、完达山,同时与长白山系相连) 。在三大山系的环抱之中,是自北向南辽 阔的平原地带,即东北平原。从总体上说它又可分为两个部分:北部叫松嫩平原, 南部叫松辽平原。总之,东北的地形是三面群山环绕,一面濒临大海,可谓得天 独厚。 群山环绕之间有河流广为分布,成环绕之势。有位于大兴安岭西侧北端被称 为黑龙江的江源之一的额尔古纳河( 位于原黑龙江省西部边境,今为内蒙古自治 区东北部中俄界河) ;中俄边界的黑龙江、乌苏里江;乌苏里江以上,有兴凯湖、 绥芬河等;中朝边界的鸭绿江( 最后注入黄海) ;贯通吉黑两省的中部的松花江; 注入渤海的辽河、太子河水系等等。依伴山势,它们逐渐形成三大水系:黑龙江 与乌苏里江水系( 其中松花江、嫩江、牡丹江等都属于黑龙江水系) ;图们江、鸭 。李治亭,田禾,王界关东文化【m 】辽宁教育出版社,1 9 9 8 年转引自三省测绘局所绘本省之地图册及中国 地图册第2 7 页 4 - 第一章铁路修筑之前东北的社会状况 绿江等水系;浑河、辽河、西拉木伦河、太子河等本区域南部水系。河流水道相 互交错,形成了密集的水路运输网络。在古代,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着不同的 交通方式,所以从运输方式来看,中国未有铁路之前,客货运输依靠水运及畜力 和人力运输,并形成传统的运道和基本货流趋向。“东北地区未修铁路之前交通路 线主要是水路,辽河、松花江为主要运输通道,与地区外的交往通过辽河出海口 营口与关内联系。由于东北多平原,陆路交通也比较发达。陆路运道有3 条呈南 北向分布,3 条陆道是:( 1 ) 由沈阳经吉林,一达宁古塔,一达扶余;( 2 ) 由新民屯 经法库门、齐齐哈尔、墨尔根至瑗珲;( 3 ) 由喜峰口经洮南至齐齐哈尔。 中国的 陆路交通向来以车马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以陆地驿站为最方便最敏捷的陆路交通 组织。同时“民国十七年,交通部统计年报所示中国内河除通行帆船之航路约二 万四千公里外,可通轮船约一万五千余公里。而中国海岸线,东北起自辽宁之鸭 绿江口,西南至广东底北仑河口,差不多都是可通航的地方。”圆具体来说,“海上 航道:中国沿海航路以上海为全国航路的枢纽。上海之北为北洋航路。北洋航路 以海州、青岛、威海卫、烟台、天津、秦皇岛、营口、大连、安东等埠为主要口 肖, 序0 从城市居民情况来看,东北地区开发较晚,有铁路之前只有沈阳、吉林、长 春、营口等几个城市,而且只有两个城市人口达到2 0 万人。“到1 9 3 0 年,2 0 万以 上人口的城市有3 个,1 卜2 0 万人口的城市2 个,卜1 0 万人口的城市6 个,3 5 万人口的城市1 1 个,l 3 万人口的小城市和重要集镇从2 0 个增加到5 3 个。 固 从民族、人口方面来看,清朝于1 6 4 4 年进入关内,取代明朝。此次入关,不 仅包括军队、家属、各级官吏还有大批居民( 除了满人、汉人、蒙古人还有索伦 人、赫哲人等) ,这一次政治大动荡中东北各民族很多随清军进入关内,原本由于 战争的践踏而人口急剧减少的地方,如今已空无一人,整个东北地区基本上变成 了一片荒凉、野草丛生、野兽纵横的蛮荒之地。据文献描述,辽东许多城镇已没 。李占才中国铁路史( 1 8 7 6 - - - 1 9 4 9 ) 【m 】汕头大学出版社,1 9 9 4 年第2 页 。自寿彝中国交通史【m 】商务印书馆,1 9 3 7 年第1 6 8 1 6 9 页 。白寿彝中国交通史【m 】商务印书馆,1 9 3 7 年第1 7 0 页 。( 日) 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上卷【m 】第9 8 页,转引自帝国主义与中营铁路咖。第6 0 1 页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有正式居民,只有流徙之人( 主要是为了谋生而来的人) 了。所以总体来说,清 代东北的居民,主要由本地居民、流人和流民三个基本部分构成。与本地居民相 对而言的是流人和流民,他们是自清入关以来,从内地不断迁入东北并定居下来 的居民。流民,主要指内地难民、闲散人口、农民、商贩、工匠等等,由于各种 各样的原因自行流入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适合人类生存的东北的人口。流人, 指清朝的罪犯因处以充军、流放、迁移等刑罚,被强制发配东北边疆的各类人员。 他们中有皇族、官吏、文人、学者,还有农民、强盗各色人等。流人和流民的涌 入,使得东北地区人口逐渐增加。“据乾、嘉、道三朝清实录统计,乾隆十八 年( 1 7 5 3 年) ,奉天府( 沈阳) 丁口2 2 1 7 4 2 人;三十二年,增至7 1 3 4 8 5 人;嘉庆十 七年( 1 8 1 2 年) ,再续增至9 4 2 0 0 3 人;至道光二十年( 1 8 4 0 年) ,已达到2 2 1 3 万 人。, 二、铁路修筑前东北地区的社会状况 首先,东北地区的民族成分,关东的主体民族是汉族,分布在今辽宁省、黑 龙江省、吉林省以及今朝鲜半岛等地。其次还有满族、蒙古族和朝鲜族三大族系 等等,这三大族系与汉族系构成了四大文化系统以及东北地区的民族人文格局。 其次是经济方面,从理论上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即经济是上层建筑 的基础,包括文化在内,都依赖并取决于经济。同时,经济形态和发展水平,很 大程度上会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尤其是在古代。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告诉我 们,一定的经济形态决定着一定的文化形态。关东文化的多元一体,呈现出多姿 多彩的丰富内容,正是这多种经济形态的生动反映。首先是农耕,自明清特别是 晚清以来,它已经成为东北地区最主要的经济形态。与此同时,畜牧与渔猎仍然 是社会生产的重要部门,但其地位要低于农业,处于次要地位。渔猎必须在丛山 密林、江河湖泊上进行。从明代开始,甚至延续到解放前后,生活在大小兴安岭 的达斡尔人、鄂伦春人等就是常年纵横于山林之间,以打猎为生的民族;居住在 黑龙江下游至乌苏里江沿岸被称为“鱼皮鞑子的赫哲人,常年捕鱼为生,以鱼 。李治亭,田禾,王异关东文化口旧辽宁教育出版社,1 9 9 8 年第3 3 9 页 - 6 第一苹铁路修筑之前东北的社会状况 肉为食,以鱼皮为衣。 再来看这一时期的教育发展情况,清朝统治的中后期处于衰落之势,此时的 东北文化教育也出现了一种极为复杂的情况,即“国语骑射 教育体制行将崩溃; 以科举为目的的学校教育也已失去了以往的吸引力。新的、近代的文化教育体制 正在孕育之中,可以说,此时东北文化教育处于危机与希望并存的境况。 第二节东北地区旧式学校的地域分布及其特色 一、东北地区旧式学校的地域分布 清朝是满洲贵族在中国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东北地区是满族的故乡, 同时也是清朝的“龙兴之地”。清朝对满族实行保持习俗、坚持国语( 满语) 、骑 射为主的教育方针。对八旗蒙古也采取和满族基本一致的教育:即学习本民族语 言,保持本民族风俗习惯。清朝实行有等级差别的民族统治政策,对汉族的教育 则是通过科举制度实现其“以文弱化”的方针。 清朝在东三省的教育形式是官学、私学和书院。 ( 一) 官学 清代东三省的教育多由官府参与,并为学校拨发一定数量的学田。官学主要 有在盛京设有皇亲国戚的宗室、觉罗学校;在东三省设立的八旗官学;在府、州、 县设立的儒学和其他的义学、社学等。 以下是东三省的官学分布情况: 盛京官学 时间( 年)名称数量( 个)教学对象教学内容 1 6 3 1 宗室、觉罗学 3皇族 习满书骑射 1 6 9 1八旗满官学4八旗子弟习满文( 蒙文) 骑射 1 7 3 2八旗汉官学4八旗汉军习汉文骑射 1 6 5 4 一1 8 1 3 府、州、县儒 1 8府、州、县学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学生 1 6 5 2社学、义学8近乡子弟、孤 寒生童等 吉林官学 1 6 7 l 八旗官学5八旗子弟 习清文、骑射、 1 7 5 2个别习汉文 1 7 4 1 蒙古旗学 1 八旗蒙古蒙文、骑射 1 7 2 6吉林府儒学3儒学 黑龙江官学 1 6 7 手一 八旗官学 8八旗子弟 国语骑射 1 7 9 2 1 7 9 6宁古塔义3 学、齐齐哈尔 义学、双城堡 义学 ( 二) 清代东北地区的私学: 1 6 5 4 年东北出现私学。所谓私学,即指私人倡办并不受官府控制的教育机关 或“私馆”。私学主要分为高、低两级:高级的专教成人,又名“经馆 ,低级的 专教儿童又称“私塾 、“蒙馆。东北私学的最初开办,源于流人的到来。这些人 不仅为当地带去了书籍,也为当地带去了新鲜的文化风气。 1 盛京的私学 盛京地区在东北文教发展中始终走在前列,其中私学也尤为如此。特别是在 清代中期的时候,盛京地区的私学发展更为普遍。 2 吉林的私学 清政府对吉林的文化教育控制要严于盛京,所以私学教育相对落后。1 6 5 5 年 第一章铁路修筑之前东北的社会状况 流放文人陈敬尹在宁古塔地区兴创了私学。吴兆骞与其他些著名文人组织建立 了第一个诗社“七子之会 。随着流人的大量涌入,到道光后期,私学教育有 所发展。 3 黑龙江的私学 黑龙江地处边陲,其私学教育也较为落后。清代活动于黑龙江地区最早的文 化人士是流人,他们兴创私学都是其自发的活动和行为。在齐齐哈尔,嘉庆以后, “蒙师最多”、“蒙馆”相当发达。除齐齐哈尔,其他城镇有的虽然设有官学,但 私学却很少在记载中发现。 ( 三) 东北地区还设有书院。书院原为私人讲学的场所,后开始产生官学化的 倾向。这时期的东北书院数目少一些,主要因为它像官学样,受着清廷对东北 抑制教育政策的影响。它的设立对东北地区的影响远远大于其它地区,在一定程 度上对振兴文教、开启风气、传播教育等方面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以下是东三省的书院分布情况: 时间( 年)名称创办人 地区 1 6 7 5银冈书院郝浴银州其城内一山 冈( 今辽宁铁岭) 1 7 4 2沈阳书院 霍备盛京城学宫右侧 1 7 1 9萃升书院盛京城天祜门内 1 7 3 8海州书院戴惟枉 海城旧南城f - j 多 l - 乾隆年间柳城书院宁远州城内东南 角( 今兴城县) 1 7 7 3 年南金书院雅尔盖宁海县( 今金县) 城内 清代中期襄平书院辽阳州城内 清代中期横山书院( 马韩书复州城内 院) 以上为清代前、中期盛京地区的书院 1 8 1 4 白山书院富俊吉林城中参局街 二、东北地区旧式学校的特色 清朝入关之后在东北地区实行了“封禁政策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政策实质 - 9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i i 是一种对满、蒙旗人实施的一种环境教育和熏陶政策,即对满蒙授以“国语骑射 教育。清代东北的教育制度在府、州、县各设学官,又称儒学。此外还设有义学、 社学。在东北各地都设有八旗官学,在盛京还特设有皇亲国戚的宗室、觉罗学校。 其中以宗学和八旗官学为例,首先来看看它们的教学内容、生源、学制等相关信 息。 从皇太极开始,清朝就设立了专门教诲宗室子弟的宗室学校。到雍正初年, 对宗学制度作了进一步的规定,确定了领导体制与教育人员,确定了在习清书基 础上,继续学清书和汉书两类,还规定了教习的补充办法和考试制度。大致如下: “左右两翼官房,每翼各立一满学,一汉学。王、贝勒、贝子、公、将军及闲散 宗室子弟,十八岁以下,有愿在家读书者,听;其在官学子弟,或清书,或汉书, 随其志愿分别教授。十九岁以上已曾读书者,亦听其入学,兼习骑射。每学以王 公一人总其事,设正教长二人,副教长八人,宗室中行尊年长者充之。清书教习 二人,选罢闲满官及进士、举贡、生员善翻译者充补;骑射教习二人,选罢闲官 及护军校善射者充补。汉书每学十人,设教习一人,会礼部考取举贡充补。每月 考试,分别等第,申报注册。春秋二季,宗人府亲加考试,优者奏闻引见。 读书子弟,月给纸、墨、笔及冬夏冰炭等物。定五年考试一次之例。 八旗官学是专为功勋卓著的英贤俊杰的子弟而设置的。皇太极崇德年间开始 在盛京设立八旗官学,只要是八旗满洲、蒙古、汉军的子弟都可以入校学习。康 熙二十五年( 1 6 8 8 年) 在奉天府左、右翼各设立一所八旗官学,“每翼官学设学 生4 0 名,其中满学生2 0 名、学习满书:汉学生2 0 名,学习满、汉书。满、汉学 生都兼习马步箭。满学设满助教各一员,汉学设满、汉助教各一员。每学教习各 二人,由奉天府尹选生员充补。二学均归盛京礼部领导。康熙三十年( 1 6 9 1 年) ,于 盛京左、右两翼,各设官学二所;每旗选取俊秀幼童1 0 名,合计8 0 名,每翼4 0 名。满学内各2 0 名,教读满书,汉书内各2 0 名,教读满汉书。教习按北京八旗 教习之例,由盛京户部支给仓米1 2 石。雍正十年( 1 7 3 2 年) ,每翼增设内务府学额 o 清朝文献通考 卷6 3 学校考一) 第一章铁路修筑之前东北的社会状况 3 0 名,合计6 0 名。八旗汉军,每旗学生名额1 5 名、合计1 2 0 名。一由此可见, 八旗官学主要招收满汉学生,教授满学生满文,而教授汉学生既有满文也有汉文。 1 6 5 4 年东北出现了私学,是由私人创办的。它的形式主要有“私塾 、“蒙馆”、 “经馆”。“私塾”根据设立情况可以分为:一、私塾老师在自己的家中或借庙宇、 祠堂、他人房屋开馆招收附近的学童就读;二、富裕的人家自己聘请老师在家设 馆,主要是教授自家及亲友的子弟;三、一个村子、一族聘老师并设立学馆,主 要是教授本村、本族的子弟;四、家学,代代传授,父子相传。流人的到来促成 了东北私学的兴起,他们不仅为当地带去了先进的书籍,还为当地的文化风气的 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私学因其分为初等的蒙养教育和高等的经书讲习与时文练习,它们的教育内 容和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 清代的东北地区随着教育对象的扩大和印刷技术的进步、教材编写经验的积 累,蒙学阶段的教材更为多样。除了明代时流传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 蒙求、神童诗、百家姓、和四书等仍普遍使用外。其他作为诗文的参 考书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唐诗全解、幼学琼林以及识字课本四字 鉴略、庄农杂字等在东北地区也广为使用。女童则还有女四书,即女诫、 女论语、内训、女范捷录。学习的内容主要有读书、写作、习字以及算术 ( 包括珠算) 等。 孩子八、九岁就可以入学了,农村则要晚上两、三年。常规的安排是:在第 一年里学习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论语;在第二年里学习大学、 中庸和孟子的前半部;在第三年里学习孟子的后半部。农村人家的 子弟求得了一般的习字识算能力,便不再继续深造了,而家境富足、渴望中举人 家的子弟才会继续读书。从第四年后就开始学习诗经、 :书经、礼记、左 传、易经等,同时注重练习时文的写作,目的是进入官学、书院,考取秀才。 蒙学的教学方法重背诵和训练,而不重理解和兴趣。私学没有明确的修业年 限,般学生自始自终都在同一个书房里学习,他们可以自己选择老师,或到自 。齐红深东北地方教育史d 田辽宁大学出版社,1 9 9 1 年第1 2 3 页 1 1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己仰慕、尊敬的老师那去学习。 高级阶段的私学,学生的学习目的一般是为了科举应试,因此自由选择老师 的现象也更多。当然,老师的教课内容也是围绕应考、应试的内容而进行的教学 和训练。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清代书院不同于私学,统治者害 怕书院的聚众讲学会导致反清思想发展,于是它完全由官府控制,因而是官学性 质。书院有它自己的特点,如官办性质、多为“民办”形式、重考轻讲等。书院 因具体情况而定制,下面举其中一个书院为例: 南金书院。南金书院的学生一般不到书院来读书,而是每个月有两次在规定 时间内自愿参加考试。进入书院肄业的也不仅仅有生员( 秀才) ,还有文童。只是生 员要与文童分场考试,并且主要以八股文为考试内容、间或考论、表、策、判等, 一般来说是文出一题,诗再出一题。“月考在每月的初二和十六日举行。前者为官 课,由金州厅出题主持,奖银也由官府支出;后者为斋课,由书院教授命题、奖 银由书院学田的收入中支付。生员的成绩分为超等、特等、一等三个等级,文童 的成绩分为上取、中取、下取三个等级。生员取超等一名、特等一名,一等若干 名;文童取上取五名,中取五名或十名,下取若干名。依据等级发给膏火。 1 8 4 0 年鸦片战争后东北地区教育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尽管在东北原有官办学 校仍在继续维持,却日渐形同虚设,而另一方面书院和私学则相对的增多了。 同时,随着西方殖民国家的入侵,西方传教士作为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 早期传播者开始活动于中国内地,使得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逐渐加深。西方思想 的传入使得中国资产阶级的成长和对西方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认识不断深化,中 国的教育开始有了新的变化。 o 齐红深东北地方教育史嗍辽宁大学出版社,1 9 9 1 年第1 3 8 页 1 2 第二章东北铁路学校的设立 第二章东北铁路学校的设立 本章从清政府、北洋军阀、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这四个时期来考察其建立的 铁路学校。不同时期的铁路学校有着不同的特色,它的建立也有着不同的政治目 的。 第一节清政府和北洋军阀时期东北铁路学校的状况 清政府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东北所建立的铁路学校要相对少一些。尽管如 此,清政府时期还是出现了几个典型的铁路学校,北洋军阀时期也出现了为铁路 的运营而专门设立的学校。 一、清政府时期东北铁路学校的状况 在研究清政府时期东北铁路学校的状况前;首先要了解这一时期的铁路建设情 况: 1 8 6 2 年英国提议修广东至江西铁路被清政府严词拒绝了。随着1 8 7 4 年日本入 侵台湾,清政府不得不把海防提上日程,同时“洋务派首领李鸿章,对西方情况 有了进一步了解,认为加强海防,不仅要建立近代化水师,而且要修铁路。 o 于 同年1 2 月上折奏明清政府。 1 8 7 6 年英国在上海擅自修了条长1 4 5 公里的铁路,即吴淞铁路。它是中国 大地上出现的第一条铁路,但通车不到一年就被清政府赎回并拆除了。而在吴淞 拆除的三年后,在“洋务运动 中,洋务派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占了上风,清政 府同意其修河北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唐胥铁路) 。“1 8 8 1 年当年修成通车,主要 用来解决开平到天津各工厂用煤的运输,这条铁路虽然只有9 2 公里,但它毕竟是 由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铁路,有人称之为中国铁路建筑史的正式开端。 圆继唐 胥铁路修筑后,1 8 9 0 年又修筑了唐山到山海关铁路2 4 公里,1 8 9 1 年向东展筑关 。李占才中国铁路史( 1 8 7 6 - - - 1 9 4 9 ) 嗍汕头大学出版社,1 9 9 4 年第6 3 页 9 王崇焕,魏文英中国铁路发展之路【m 】人民出版社,1 9 9 0 年第9 0 页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东铁路【从古冶( 唐山以东) 到奉天中后所( 国有铁路) 】,于1 8 9 4 年4 月修到中 后所长1 9 3 公里。至此,山海关内外铁路( 天津至中后所) 共建成3 4 8 公里,称津榆 铁路。这一时期是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的最初探索时期,清政府在铁路自主权 方面还未完全丧失主动权。 在这一时期,清政府对待铁路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拒绝到支持, 并开始意识到铁路发展的重要性。东北地区作为其龙兴之地,势必要进行铁路建 设。其中的关东铁路应为清政府最早在东北建立的铁路,关东铁路实行官办,原 来修卢汉路的每年二百万两白银移作关东铁路之用。因为唐津铁路已修至滦州的 林西镇,李鸿章决定关东铁路由林西造干路出山海关至沈阳,再到吉林,再修从 沈阳到牛庄、营口的支线。1 8 9 1 年,他在山海关设立了北洋官铁路局。当林西至 山海关段一百多公里长的铁路于1 8 9 4 年春建成通车后,为了给慈禧太后庆祝六十 寿辰,户部挪用了关东铁路经费,因此山海关到沈阳等主要部分铁路被迫停修, 所以此段历史文献少有记载。但铁路的修建却开启了东北铁路发展的先河,并为 日后东北地区铁路发展奠定了基础。 铁路的修筑,离不开技术人才,相应的铁路学校也相继开办起来。 例如:“北洋武备学堂”( 李鸿章1 8 8 5 年创办于天津) ,1 8 8 8 年在唐山胥各 庄铁路开通至天津后,北洋武备学堂就办了一个铁路班。到1 8 9 7 年附设铁路工程 科。 清朝政府由于修建津芦( 天津至芦沟桥) 、关外( 山海关至营口和新民屯) 、 芦汉( 芦沟桥至汉口) 等铁路,需要很多的工程人员,于1 8 9 6 年在津榆铁路总局 下设一个山海关铁路学堂( 附设于天津南营门外的北洋大学堂内) ,后来迁到山海 关上课,这是最早创办的铁路专门学校。开设科目如:铁路管理、工程学、测量、 水力学、电气试验等等。此时,无论从课程内容还是办学目标来说,山海关铁路 学堂,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第一所铁路高等学堂,开了近代铁路高等教育的先河。 在它之后,铁路学校纷纷创办,在培养大批铁路人才的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地区、 其他类型学校的创办。 例如:1 8 9 7 年芦汉铁路芦保( 定) 段开工的同时,芦汉铁路学堂开始创办并 1 4 第二章东北铁路学校的设立 j i i i i i i苎- - - - 一 一 一i m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宣 附设在天津北洋大学堂内。 特别是在“收回路权 运动兴起之后,在全国范围兴办了一批铁路学堂( 校) , 主要有:1 9 0 6 年兴办的石家庄的正太铁路学堂、上海的闽皖赣三省铁路学堂、武 汉的湖北铁路学堂等。1 9 0 7 年兴办了南京的江苏铁路学堂、南昌的江西铁路专科 学校、郑州铁路学堂等。 此外,在全国教育发展形式的影响下,“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铁路高等院校 为交通大学( 东北交大除外) ,本部设在上海,下分7 个学院:上海本部的管理学 院、科学学院、电机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北平铁道管理学 院,唐山工程学院。一国 除了上述政府所办的铁路学校以外,在铁路员工中又相继开展了职业教育。 因为“铁路职工大都离不开铁路线,散布在铁路线上工作,给他们的子弟入学带 来一定困难,因此铁路职工子弟失学者甚多。中国铁路工人大多是破产农民和失 业手工业者及小商小贩,文化程度较低,素质不高,与铁路这个现代化交通运输 事业很不相称,很不适应。铁路事业需要培养专门技术人才的同时,也需要培养 大批合格的铁路员工,培训提高在职员工的知识素质。基于这些考虑,1 9 1 8 年铁 路同人发起成立了铁路同人教育会,提出要开展职业教育和补习教育。 职业教育即开办各级扶轮学校,成绩比较显著。 圆如天津扶轮中学、郑州 扶轮中学等。东北地区则又开办了许多“传习所和“平民学校 ,这些都为铁 路建设提供了相应的人才。 二、北洋军阀时期东北铁路学校的状况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为获得列强的支持,在1 9 1 2 年宣布“统一路政”, 把各省已经建成和正在兴建的铁路全部收归国有,来抵借外债,从而形成了帝国 主义掠夺中国路权的第二次高潮。此时的中国局势是外有列强侵略内有军阀混战, 致使中国的铁路事业的发展处于低谷。 。王晓华,李占才艰难延伸的民国铁路口旧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9 3 年第1 4 6 页 。王晓华,李占才艰难延伸的民国铁路【m 】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9 3 年第1 5 0 页 o 详见东北铁路大观第1 篇既成铁路,第5 “5 5 页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9 2 4 年张作霖成立了自营自建铁路的领导机构和执行机构东三省交通委 员会,并开始修建东北铁路网。到1 9 2 5 年以后,张作霖以“自行筹款”方式,陆续 建造了奉海( 奉天海龙) 、吉海( 吉林海龙) 、打通( 打虎山通辽) 等铁路,并计划着 手修建东北两大干线:一是从葫芦岛经由通辽、齐齐哈尔至瑷珲的西部干线;一 是联系京奉路,经由海龙、吉林到佳木斯的东部干线。 1 9 2 5 年7 月开始修建奉海铁路,从沈阳大北边门外毛钧屯起,东北向,经抚 顺、营盘、八家子、北三城子等地,终点海龙,1 9 2 7 年9 月竣工通车,干线全长 2 3 5 公里。1 9 2 7 年1 2 月该线由海龙延至朝阳镇( 又叫海朝支线) ,长1 6 公里。此 外,还修建了梅西支线,程长6 7 公里。1 9 2 9 年4 月奉海铁路改称为沈海铁路。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继任东三省总司令,又修建了洮索铁路。此外,京奉铁 路局用奉海铁路营业余利还修建了锦朝支线和大通支线。 以上是北洋军阀时期的东北铁路总体概况,同时随着东北铁路的大量修建和 运行,对人才的需求日益显露出来,一些学校在铁路的呼声下,纷纷建立起来。 张作霖及其子张学良对教育非常重视,并进行大量的投入,仅十几年,使得 东北的低幼、小学、中学、大学和社会教育等,都得到了相应的迅猛的发展。 随着奉系军阀统治时期的铁路修筑,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加大,使交通教育 有所发展,“奉天交通教育,有大学专门学校、中学、小学。小学除附设交通中学 者外均取名扶轮第几小学,系普通性质。就各铁路中心或居民较密而教育不普及 之地方设立之,使路员子弟及铁路附近居民之子弟得受小学教育。至于交通中学, 则初中为普通科,高中为铁路管理科,已渐入专门职业之途径。一“纯粹交通专 门学校一类,近有交通职业学校之设,所以养成各路上需要各项专门人才者也。 以上各校,均直属于交通委员会管理,惟交通大学于脱离前北京交通部后,即直 隶于东北政务委员会。是为奉天交通教育之最高学府。 圆 1 9 2 7 年,北京交通部因东北各省铁路纷纷建起,急需交通专门人才,于是在 锦县创办交通大学,并定名为唐山大学锦县分校。校址坐落在锦县车站以西。同 。王树楠,吴廷燮,金毓敲等纂奉天通志咖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 9 8 3 年第3 5 5 4 页 。王树楠,吴廷燮,金毓敲等纂奉天通志i m 】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 8 3 年第3 5 5 4 页 - 1 6 - 第二章东北铁路学校的设立 mmmm 年9 月,交通部公布了锦县交通大学章程,将其改称为交通部锦县交通大学。学 生十几人,1 2 月份进入新校舍。1 9 2 8 年暑假又增招预科、补习各一班,加原来 的学生共四个班,1 6 0 多人。1 9 2 9 年改归东北政务委员会管辖,又改称东北交通 大学,并开设县办交通管理科,将各班原来学习工科的学生,拨送到东北大学及 其他大学,共8 0 余名。“该校设有铁路管理科,分运输、商业两门。级数有本科 一级,预科一级。二年各二级,共五级。毕业年限,本科四年,预科二年。共有 学生2 0 3 人。教职员3 4 人。每年经费1 3 9 4 9 8 元。附设小学校一所,分高初两级。一 回从1 9 1 8 年到1 9 2 8 年,东北交通委员会所属中小学和专业学校,分别为东北第一 交通中学校、东北第二交通中学校、吉长路附属中学校、北宁路路电传习所、扶 轮第一小学校、扶轮第二小学校、扶轮第三小学校、扶轮第四小学校、扶轮第五 小学校、扶轮第六小学校、扶轮第七小学校、扶轮第八小学校、扶轮第九小学校、 扶轮第十小学校、扶轮第十- d , 学校。 当时在东北的省立、私立大学专科以上院校的1 3 所当中,有几所著名的为铁 路发展而创办的高等学校: 东北交通大学,1 9 2 7 年( 前身锦县交通大学) 由常荫槐和张学良创建, 1 9 2 7 年学生9 0 余名,1 9 2 8 年全校学生达1 6 0 人,1 9 2 9 年正式叫东北交通大学。1 9 2 9 年4 月东北交通大学撤销工科建筑等专业,并入东北大学工科。东北各铁路局由 于急需交通管理人才,所以创办了交通管理系。有志于学习工科的8 0 余名学生被 拨送到东北大学工学院。铁路管理科( 学院) 下设运输系和商业系,实为铁路事 业培养经营管理人才。1 9 2 9 年共有学生2 0 3 人。1 9 3 1 年本科学生2 1 4 人。后东北 交通大学并入东北大学,变为其中的交通学院。在校学生全部毕业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