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楚简所见楚国卜筮祭祷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 ,_ 7 ,1 摘 目录 a b s t r a c t 。 绪论 一、研究现状1 二、选题的意义5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5 第一章楚卜筮祭祷简中的卜筮问题 6 一、卜筮内容6 二、占卜类型。1 0 三、筮卦的争议1 7 四、繇辞_ 2 0 第二章楚国卜筮祭祷简中的贞人与卜筮用具 一、贞人2 2 二、卜筮用具2 5 第三章楚国卜筮祭祷简中的卜筮程序仪式 3 7 一、楚人卜筮的基本流程3 7 二、卜筮日期的选择3 8 三、旅占3 9 四、习贞4 2 五、楚人的用卜用筮的规则4 3 第四章楚卜筮祭祷简中的祭祷问题综论 4 5 一、祭祷名称4 5 二、祭祷的时间4 7 三、祭祷类型5 1 第五章楚国卜筮祭祷简中的神祗系统。 一、天神5 7 二、地祗5 8 三、楚先祖6 l 参考文献。 后记 7 1 l - , 摘要 楚简所见楚国卜筮祭祷研究 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王瑞雪 指导教师邹芙都教授 摘要 本文利用目前所见的楚国卜筮祭祷简文,并与传世文献相对照,从卜筮、祭祷的种类、 程序、规则,所用占卜器具、祭祀用品和卜筮祭祷的执行者贞人,以及卜筮祭祷的神祗系统 等方面出发对楚国卜筮祭祷制度进行系统、综合的考察,以其揭露楚国卜筮祭祷的基本面目。 以下就简略叙述本论文各章的主要内容: “绪论”。首先简介了出土楚简的丰富内容与研究价值,并针对本文所研究之卜筮祭祷简 的名称、研究价值与出土概况,作进一步的考察和说明。其次对前人相关研究的成果,择要 略作述评。最后略述本文的研究重点,并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是“楚卜筮祭祷简中的卜筮问题”。首先对卜筮涉及的内容做一考订说明,接着讨 论楚国的卜筮类型以及筮卦等问题,揭露楚国卜筮简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是“楚国卜筮祭祷简中的贞人与卜筮用具”主要是探讨贞人与卜筮用具。对简文 中出现中的贞人进行考定,结合传世文献对其身份、地位进行界定;第二是考察卜筮用具。 第三章是“楚国卜筮祭祷简中的卜筮程序仪式”。在前文基础上考察楚人卜筮的基本程序 仪式,通过对简文的具体内容与传世文献的对照在基本流程、1 - 筮日期的选择、用卜用筮的 次数、原则、程序等方面对卜筮规则进行归纳。 第四章是“楚卜筮祭祷简中的祭祷问题综论”本章讨论楚人祭祷的基本问题。按照祭祷 名称、祭祷的时间、祭祷类型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尝试将简文所反映祭祷的种类和差异,祭 祷的程序等问题,略作讨论。 第五章是“楚国卜筮祭祷简中的神祗系统”。按照天神、地祗、楚先祖的顺序逐一考释卜 筮祭祷简中繁多的鬼神、灵怪外,还附带论及与其密切相关的享祭制度问题。 关键词:楚国l 、筮祭祷简i 、筮祭祷贞人神祗系统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r e s e a r c h i n go fd i v i n i n gw o r s h i pp r a y e ri n ,一 一 一一 - b a m b o oo fc h u a bs t r a c t s e e nb yt h ec u r r e n ts t a t eo fc h uo ft h ed i v i n a t i o nc o m m e m o r a t i o nb a m b o o ,i nc o n t r a s tw i t h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h a n d e dd o w n , f r o md i v i n a t i o n , p r a y e rt y p e s ,p r o c e d u r e s ,r u l e s ,e q u i p m e n tu s e di n d i v i n a t i o n , r i t u a ls u p p l i e sa n dd i v i n a t i o n , a n dt h ee x e c u t o ro fc o m m e m o r a t i o nc o m m e m o r a t i o no f t h eg o d sd i v i n a t i o ns y s t e m ,a n ds os t a r t i n go nt h ec h ud i v i n a t i o ns y s t e mc o m m e m o r a t i o n s y s t e m a t i c a n d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s t u d y 。c h ud i v i n a t i o nt ow a n tt od i s c l o s et h eb a s i cf e a t u r e so fc o m m e m o r a t i o n t h i sp a p e rb d e f l yd e s c r i b e st h ef o l l o w i n gt ot h em a i nc o n t e n to f e a c hc h a p t e r :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ab r i e f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t h er i c hb a m b o os l i p su n e a r t h e di nt h ec o n t e n ta n d r e s e a r c hv a l u e ,a n dd i v i n a t i o nf o rt h i sc o m m e m o r a t i o no ft h es t u d yt h en a m eo fj a n e ,o v e r v i e wo f r e s e a r c hv a l u ea n du n e a r t h e df o rf u r t h e rs t u d ya n dc l a r i f i c a t i o n s e c o n d l y ,t h er e s u l t so fp r e v i o u s s t u d i e s ,c h o o s i n gs l i g h t l yf o rt h er e v i e w f i n a l l y ,t h i ss t u d yo u t l i n e dt h ef o c u sa n de x p l a i n st h e 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i s ”c h ud i v i n a t i o nd i v i n a t i o ni nc o m m e m o r a t i o ns i m p l eq u e s t i o n ”f i r s t , d oa d i v i n a t i o ni n v o l v i n gt e x t u a ld e s c r i p t i o no ft h ec o n t e n t s ,a n dt h e nd i s c u s st h et y p eo fd i v i n a t i o na n d f o r t u n et e l l i n gc h u g u aa n do t h e ri s s u e s ,t oe x p o s et h eb a s i cc o n t e n to f j a n ec h ud i v i n a t i o n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i s ”s i m p l ec o m m e m o r a t i o nd i v i n a t i o nc h uc h i n gm a na n dd i v i n a t i o ni nt h e e q u i p m e n t ”i st od i s c u s st h ec h e np e o p l ea n dd i v i n a t i o nt o o l s j a n ea p p e a r si nt h et e x to ft h ec h i n g d y n a s t yw h ow e r ed e t e r m i n e dw i t ht h el i t e r a t u r eh a n d e dd o w nt ot h e i ri d e n t i t y ,s t a t u sd e f i n e d ;t h e s e c o n di st o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d i v i n a t i o nt o o l s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i s ”j a n ec h ud i v i n a t i o nc o m m e m o r a t i o nc e r e m o n yi nt h ed i v i n a t i o np r o c e s s ” e x a m i n e do nt h eb a s i so fp r e v i o u sp a p e r , t h eb a s i cp r o c e d u r e sc h ud i v i n a t i o nc e r e m o n yo nt h e s p e c i f i cc o n t e n t so fs i m p l et e x td o c u m e n t sa n dh a n d e dd o w nt h eb a s i cp r o c e s sc o n t r o l ,t h ec h o i c eo f t h ed a t eo fd i v i n a t i o n , w i t ht h en u m b e ro fb uw i t hd i v i n a t i o n , p r i n c i p l e s ,p r o c e d u r e s ,r u l e so f d i v i n a t i o ni n d u c t i o n a b s t r a c t t h ef o u r t hc h a p t e ri s ”j a n ec h ud i v i n a t i o ni nc o m m e m o r a t i o nc o m m e m o r a t i o no ft h ep r o b l e m f u l l y ,”孙i sc h a p t e rd i s c u s s e st h eb a s i ci s s u e sc h uc o m m e m o r a t i o n i na c c o r d a n c ew i t ht h e c o m m e m o r a t i o nn a m e ,p r a y e rt i m e ,p r a y e rs t u d yt h r e ea s p e c t so ft h et y p e ,t r yt or e f l e c ts i m p l et e x t t y p e sa n dd i f f e r e n c e si no f f e r i n gp r a y e r s , p r a y e rp r o g r a ma n do t h e ri s s u e s , ab r i e f d i s c u s s i o n t h ef i m lc h a p t e ri s ”s i m p l ec o m m e m o r a t i o no fc h ui nt h ed i v i n a t i o n d e i t ys y s t e m ”i n a c c o r d a n c ew i t ht h eg o d s ,t oo n l y ,o n eb yo n et h eo r d e ro fc h ux i a n z ue x p l a n a t i o no fd i v i n a t i o ni n t h er a n g eo fs i m p l ec o m m e m o r a t i o no ft h es p i r i t s ,s t r a n g e ,b u ta l s oc l o s e l yr e l a t e dw i t ha d d r e s s e s e n j o yt h ef e s t i v a lr e g i m e k e y w o r d s :c h ub a m b o os l i p sc o m m e m o r a t i o n o fd i v i n a t i o nd i v i n a t i o n w o r s h i pa n dp r a y e rp e o p l ed i v i n a t i o n g o d ss y s t e m i l i l 绪论 绪论 一、研究现状 古籍史料中有关楚国卜筮祭祷的记载主要集中在左传、国语及楚辞 中。 左传对了解楚卜筮祭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记载散见于桓公十一 年、文公十年、昭公五年、昭公十二年、昭公十三年、( ( 昭公二十九 年、哀公六年。国语楚语下中所记叙楚国的大巫观射父与楚昭王的对话 是研究巫现起源最重要的文献资料,经常被研究先秦巫风、巫俗的著作引用。国 语楚语上和国语晋语八都对楚国的卜筮祭祷的巫觋有所涉及。楚辞 反映了荆楚民众独特的原始宗教信仰,其产生的背景就是卜筮祭祷文化在荆楚地 区的盛行,如楚辞中的九歌、大招、招魂等篇都描述了卜筮祭祷的 场景。 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其性质学者们说法不一。有人提出“巫 书说 ( 鲁迅) ;有人认为是神话故事书( 以茅盾、袁珂为代表) 还有人说它是一部 地理书,但无论属何种性质,山海经一书中有许多关于巫觋的记载,在一定 程度上反映了楚人信巫重祀的风气。 此外,论语、晏子春秋、吕氏春秋、淮南子中关于楚巫觋、卜筮 祭祷的记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楚卜筮祭祷的状况。需要指出的是,周礼 中的部分内容虽然不是直接对楚卜筮祭祷进行阐述,但是保存了大量先秦时期的 中原卜筮祭祷资料,对研究周文化对荆楚卜筮祭祷的影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0 世纪7 0 年代以来,楚墓考古工作大规模开展,大批的考古资料和楚简出 土,为楚国的卜筮祭祷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其中江陵望山楚墓卜筮祭祷简、荆门 包山楚墓卜筮祭祷简、江陵天星观楚墓卜筮祭祷简、江陵秦家咀楚墓卜筮祭祷简、 新蔡葛陵楚墓卜筮祭祷简是非常难得的楚国卜筮祭祷的直接记录材料。 望山简卜筮祭祷之辞的格式,通常是先记卜筮的时间,后记卜筮的工具,再 记所问事项与卜筮的结果,最后还要记为墓主求福去疾的许多祭祷的措施。卜筮 的内容有出人侍王、墓主的仕进、疾病的凶吉;祭祷的对象有柬大王( 楚简王) 、 圣王( 楚声王) 、悼王( 楚悼王) 等楚国先王、先君及后土、司命、大水( 大江之神) 、 山川等鬼神。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包山卜筮祭祷祭祷简共有5 4 枚,可分为2 6 组,内容皆是为墓主贞问吉凶祸 福、请求鬼神与先人赐福、保佑。卜筮类简一般包括前辞、命辞、占辞、祷辞和 第二次占辞等内容。祭祷简一般分作前辞和祷辞两部分,前辞包括举行祭祷的时 间和祭祷人,祭祷的对象主要有神祗、山川、星辰及墓主人的远祖和近祖。 2 天星观简大部分是墓主人卜筮的记录,少部分是关于祭祀的内容。卜筮内容 主要包括墓主贞问“侍王 是否顺利、贞问忧患、疾病的吉凶、贞问迁居新室前 途如何等。卜筮之辞的格式一般是先记年月日( 也有一类不记年月日) ,再记占卜 工具和所问事项及占卜结果。祷告的祖先有卓公、惠公。祭祷的鬼神有司马、司 祸、地宇、云君、大水、东城夫人等。有的简文在句末或句中还记录了卜筮的卦 象。 秦家咀共发掘了三座楚墓。1 号墓出土7 枚简,内容是“祈福于王父 之类 的卜筮祭祷之辞。1 3 号墓出土1 8 枚简,内容也是卜筮祭祷之辞。9 9 号墓出土 1 6 枚简,其中有一部分内容是“贞之吉,无咎 之类的卜筮祈祷之辞,另一部 分为遣策。 新蔡平夜君成墓卜筮祭祷简的内容约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墓主人生前的占 卜祭祷记录,内容主要是以求问病情为主,简文格式与包山简相似,也是由前辞、 命辞、占辞等部分组成。第二种是“小臣成”( 即墓主人平夜君成) 自己祭祷的记 录。第三种是与祭祷有关的记录,不见占卜,内容简单,格式统一,而且竹简很 短,以前发现不多。 在此基础上,大量关于楚国巫风、卜筮、祭祷的论文、专著随之问世,楚国 的卜筮祭祷研究进入了新阶段。 1 楚卜筮祭祷简的基础整理 楚墓的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楚卜筮祭祷简,但这些竹简出土时多已散乱,很多 也是残缺不全。加之简文系楚国古文字,故早期的研究工作以整理为主。 这一阶段的整理工作主要有,首先发掘单位在发掘简报中对竹简的基本情况 作介绍,一般刊布部分照片和摹本,并通过文字对其内容作了初步的观察;其次 是编联、缀合散乱竹简;再次就是释读疑难字;最后是编写相关文字编。 基于本文的研究方向,在此暂不对这些研究做详细述评,本文在写作过程中 对相关研究成果的使用在文中以注释和参考文献的方式作出相关说明。 2 卜筮祭祷综合研究 绪论 陈伟先生对从包山楚简中的卜筮内容、格式、t - 筮之分等方面对卜筮制度进 行了开拓性的研究;杨华先生则通过整个楚地出土日书的材料对“疾病贞 及相 关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胡雅丽以楚地出土的实物( 卜骨、卜甲) 与文字( 楚简) 材料为基础,结合相关历史文献与已有研究成果,对楚人的卜筮规则与相关程式 进行了综合探讨。 彭浩先生在包山二号楚墓i - 筮和祭祷竹简的初步研究1 一文中,详细叙 述了卜筮和祭祷的体例、卜和筮所用的材料、贞人的地位和贞间时限、用i - 和用 筮的作用等问题。他认为,卜筮的体例包括前辞、命辞、占辞、祷辞和第二次占 辞,有的省去记时,有的则无祷辞,条祷的体例包括前辞和祷辞i - 和筮所用的 材料均不只一种,但i - 主要用龟甲,筮主要用蓍草。贞人是职业化的,不仅为贵 族贞i - ,也为社会地位低的人贞i - ,为民间占卜的称“日者”。贞问人事的时间 长短不一,问长期之休咎,较长的为“集岁 ,指三年,贞问近期吉凶而时限明 确者一般为一个月。包山二号墓筮多i - 少,这是因为楚地流行筮;“筮短龟长 , 故一般只用筮;天子以i - 为主,一般以筮为主等三方面的原因。关于祭祷的种类 有举祷、譬祷、赛祷。祭祷的鬼神包括各种神祗、山川、日月星辰,以自然神为 主,鬼较少。祭祷的先人则有近祖和远祖之分。 彭浩对包山卜筮祭祷简本身的研究,是比较全面的,特别是他注意到了贞人 的社会地位及i - 和筮在不同阶层使用上的区别,这就比就事论事的叙述前进了一 大步。但本文只是一个初步研究,许多细节问题没有涉及到,例如没有对祭祷的 区别做详细的探讨,对神祗也未详加考证。 陈伟先生在包山简初探2 一书和其他相关论文中也对包山简中的卜筮祭 祷做了比较综合的研究。包山简初探第六、七章中探讨了楚人的卜筮、祷祠 的一些习俗。关于卜筮祷祠、有许多创见,特别是关于楚的神抵系统、享祭制度 有了精细的探讨。陈伟先生在卜筮祭祷的研究上虽创见甚多,但在此书中卜筮祭 祷不是主要部分,故在研究上系统性不是很强,很多问题未展开,尚缺乏深入的 探讨。 3 楚先祖的研究 李学勤先生在论包山简楚先祖名3 中由释字入手,将包山简所载的 楚先祖与楚世家所列楚的早期世系对照研究,证实了古书所载楚先祖世系的 t 彭浩:包2 - - 号楚墓i - 筮和祭祷竹简的初步研究,楚文化研究论集( 第二集) ,1 9 9 1 年。 2 陈伟:包山楚简初探,武汉大学出版社,1 9 9 6 年。 3 李学勤:论包山简楚先祖名,文物,1 9 8 8 年第8 期,8 9 - 9 0 。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皇量量量曼曼曼量曼曼曼皇量曼量量量量量曼罡皇量量量罾皇曼曼曼量曼舅曼量曼曼皇量量皇曼量量曼曼皇曼曼曼曼舅皇曼曼皇曼皇皇曼舅舅舅量皇量量皇 可信。 彭浩先生在包山二号墓卜筮和祭祷竹简的初步研究中也认为包山简续的 楚先祖与史记楚世家的说法一致。再从称楚王为“荆王”,可以看出楚人 也自称荆,在他看来,邵佗的直系祖先是:邵王、文坪夜君、吾公子春、司马子 音、蔡公子家;其中司马子音为邵佗的祖父,蔡公子家为邵佗的父亲,据此推知 于吾公子春可能是邵佗的祖父辈,文坪夜君则可能是他的高祖父辈,东陵连嚣很 可能是邵佗的叔父或伯父,邵王与文坪夜君之间至少还有一代人。 曹菁菁的新蔡葛陵楚简所见的祖先系统1 结合近年出土的卜筮祭祷简, 探讨新蔡楚简中所见的祖先受祭对象及战国时楚人祖先系统的一些情况。在众多 的远祖中,老童、祝融、鬻熊被选出固定成为必受祭祀的“三楚先 。从鬻熊之子 熊丽开始到楚武王,则被当作一个整体“荆王”受祭。迁都至郢的楚文王到离墓 主最近的一世楚先王则被当作与“荆王”相续的一个整体受祭。墓主对于直系先 人和近世先人的祭祀,情况较为复杂。此外,重要的女性祖先也出现在楚人的祖先 祭祀系统中。 4 祭祷神祗的研究 晏昌贵先生在楚简所见诸司神考2 一文中考证了楚卜筮简中有八个冠以 “司 字的神名,即司命、司祸、司录、司折、司 ! 曼、司差、司佗、司救。这些 诸司神的职掌大多与人的生老病死有关,其得名与俗世的官职存在某种对应关 系,是相当晚起的一组神灵,普遍存在于战国时期各地的民间信仰之中,应属于职 能神的范畴。 此外,陈伟先生的包山简初探中也探讨了太一、社、后土、行等在包山 楚简中出现的神祗,论证了他们的神性、功能、地位等。 我们应当看到,虽然今年来研究楚国卜筮祭祷的论著有所增加,但是,存在 的问题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当前对楚国卜筮祭祷的研究多数以文字考释和名物 考定为主,很少有将卜筮祭祷作为一个整体制度并切合楚国社会生活、思想文化 方面的研究;二是是多数研究只是以单个简为研究对象,没有将其他的卜筮祭祷 简列入研究范围;尽管也有学者是以多个简为考察对象,但研究内容却只是其中 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普遍的缺点就是研究的不够系统,不够透彻。 1 曹菁菁:新蔡葛陵楚简所见的祖先系统, 中国典籍与文化,1 9 9 9 年第l 期,6 1 2 。 2 晏昌贵:楚简所见诸司神考,江汉论坛,2 0 0 6 年第9 期,9 7 1 0 4 绪论 蔓舅曼鼍皇曼l u m ,_ i m i i i iii i i ! i i i , 舅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皇皇量皇量 二、选题的意义 卜筮作为上古社会绝地天通,沟通神人,释疑解惑的主要方式,在研究上古 思想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楚国的i - 筮在传世文献中记载较少,缺乏系统具 体的内容。随着2 0 世纪以来简牍材料的新发现,特别是天星观楚简、包山楚简、 新蔡楚墓、望山楚简的公布,为研究战国时期楚国的i - 筮提供了条件。这都为楚 国i - 筮祭祷研究留下了广阔的空间,随着楚文化研究的进行和出土文献的不断整 理,以及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相信我们对楚国卜筮祭祷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入, 越来越清晰。本文拟将所见的楚国卜筮祭祷简尽可能的全部纳入考察范围,并尝 试对i - 筮祭祷作一宏观系统的研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近几十年来,在楚国故地所发现的大量竹简中卜筮祭祷简是战国时期楚人进 行卜筮和祭祷活动的实际记录。这些珍贵的记录,不仅是先秦数术史、医学史、 楚文化及古文字学等研究领域重要的第一手素材,还可以与楚辞等传世古籍 或日书等出土文献互相比较、参证。本论文即以江陵望山楚墓卜筮祭祷简、 荆门包山楚墓i - 筮祭祷简、江陵天星观楚墓卜筮祭祷简、江陵秦家咀楚墓卜筮祭 祷简、新蔡葛陵楚墓卜筮祭祷简等楚国卜筮祭祷简为研究对象,研究重心则放在 与战国时期楚国卜筮祭祷习俗直接相关的各类问题上。 本文将目前所见的所有楚国的i - 筮祭祷资料汇集,并将卜筮祭祷作为一个整 体制度并切入楚国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方面的进行研究,以期对楚国卜筮祭祷制 度进行系统、综合、透彻的考察。 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在资料的运用上,本文 选择以楚国卜筮祭祷简牍资料为主,辅之以其他文献资料,如历史学、民族学、 民俗学、考古遗物等。在对他们进行采用时,笔者注意选择在时间上与简帛文献 最为接近的古文献资料,以求使二者能够相互印证。第二,本文在借鉴国外文化 人类学、宗教学、民族学、神话学等的研究方法和相关理论时,也注意吸收当前 国内学术界的有关巫术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但在具体的资料分析中,本文并 不拘泥于某家成说,而是从实际出发,尽量将简帛资料所反映的事象放在当时的 时空背景下去分析,力图给与它以理性的阐释:此外,简牍资料作为早期人类活 动的文字记载,因时代久远和文字的演化承变,致使部分字词滤不清或辞义存在 争议。因此,对缺字残词的订补和相关字词的考证也是本文研究中的基础性方法 之一。 5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楚i 筮祭祷简中的i 、筮问题 6 作为中国上古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卜筮在上古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殷商时期,特别是甲骨文所反映的晚商社会,“占卜的频繁与占卜的范围无所不 包”充分说明了占卜在殷商社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西周继承殷商的文化传统, 占卜也不例外,但同时也开始了对筮的总结和发展( 传统的“文王演周易”) 。降 至春秋战国,卜筮的结果已经不是人们行为绝对依据,开始了对卜筮之外的行为 依据的寻找,体现了该时期思想文化的人文和理性发展,卜筮也由商周文化的核 心地位开始转入边缘、附属地位,从大传统转入小传统,但仍为民间和中下层社 会所认同。 当然,上述内容多为从传世文献研究的一般结论,在人文理性言论盛行、思 想学说纷呈的战国时期,卜筮的具体情况如何。今天,丰富的出土文献对探讨战 国时期,特别是楚国( 因出土先秦文献多属战国时期楚国) 的卜筮情况提供了第 一手材料。目前,关于楚简中的卜筮问题研究成为了研究热点,成果也较为丰富, 但其中的有些问题如卜筮内容的分类解析、卜筮者与卜具、筮具之间的关系、卜 筮“卦 的“数字卦 与“卦画 争论仍存在较大争议,还有较大的讨论余地。 以下笔者将从卜筮内容、卜筮材料、卜筮规则、筮卦的争议几个部分对楚国的卜 筮问题进行讨论。 一、卜筮内容 对出土楚国卜筮简所涉及的内容分类上,专家学者们存在一些争议。陈伟先 生将“包山楚简”中的卜筮简分为“岁贞 和“疾病贞 两类;其后他有时又将 上述两类称为“常规性贞问”和“非常规性贞问,前者卜筮“的目的是寻求某 个时间范围之内的休咎”,后者“都是因事而贞,出于某种即时的特别需要”。邴 尚白在其硕士论文中将楚简中的贞问类型分为“周期贞问”及“遇事贞问 两大 类,前者包括“岁贞、“月贞 等,后者则有“疾病贞”、“迁居贞”等;其后他 又在有关葛陵楚简的博士论文中对此说进行了修正,认为“周期贞问”之名并不 恰当,陈伟先生的“常规性贞问 也不很适切,这种以时为主,泛问一段期间内 吉凶的卜筮,或许可以叫做“时段贞问”。近来,宋华强先生则根据内容将卜筮 简分为岁熟贞、居郢见王贞、逾取廪贞、疾病贞、祈福贞等五类。以上分法或重 时间、或重事类,或时间事类并重,特别是上述陈伟说法中疾病贞和岁贞,一以 事类为准、一以时间为准,分类标准并不一致。有鉴于此,本文在摆脱这种研究 者的主观划分的基础上,以楚人在各种事件的具体应对中对卜筮做以下分类:一 第一章楚b 筮祭祷简中的b 筮问题 种是楚人突发遇事而进行的危机应对型卜筮;一种为周期性预事而进行的预见型 卜筮。当然,在具体的事类涉及上,两者是有些交叉的,如疾病,既可以属于 一种危机应对型,也可以属于预见型卜筮。具体而言如下: 1 疾病 对疾病的贞问,是出土楚简卜筮材料中涉及最多的。在先秦时期,面对突如 其来的疾病,在医疗技术欠缺、传统疾病观念的影响下,病者身体状况的不是、 疼痛促使其通过占l - 了解自己病痛的来源、病痛是否可以消除以及如何消除、是 否有生命危险等问题。因此,卜筮材料中就含有大量的这种卜问筮占。 涉及疾病的楚简主要有包山楚简、望山楚简、葛陵楚简、天星观楚简等。此 外,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中也含有一些关于疾病的资料。包山楚简中有“腹疾, 以少既 “腹心疾,以走既,不甘猷,蕾不瘥”“心疾,不内( 入) 猷 ( 2 2 1 ) “又疾 ( 2 5 0 ) 的记载,有学者研究指处,此处病症与心脏病有关,并认为邵砣死 于心脏病及并发症。1 望山简中有“以心骇,不能食,以骤咳,足骨疾”( 3 8 ) 记 载,研究者指出可能为尿毒症或风湿性心脏病。葛陵楚简中有“背、膺疾,以月 丰胀、心闷 ( 1 4 ) “疥不出,旬腋体出,而不良有间”( 2 8 ) “既背、膺疾,以肿 疾 ( 乙8 ) 疾病症状记载,宋华强研究指出,该病可能是死亡率很高的冠心病。 在这些疾病中,“心 疾是楚人常发疾病,但心疾的解释颇多争议:杨伯峻于春 秋左传注2 认为是“心之官在思 ,心疾类似于“失心疯 ,即精神病;晏昌贵、 宋华强等认为见文中的“心疾 是实在的心之病症,以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解 之。二说各有所长,左传的文本和b 筮贞问写本的异同以及后人对左传的“经学 大义的阐释,使得在诠释基准上并不同调。其实两者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 合一的,即所记载的确实是心疾症状,两说以后说为实。 在出土楚简中,疾病贞问虽是最多,但在具体的贞问筮占中所涉及的内容是 不一样的。在具体的贞问中,贞问人涉及的问题主要有对病情发展的担忧、是否 鬼神为祟以及疾病是否影响生死三个方面。 对病情发展的担忧。该类贞问主要是对疾病的休咎、是否会康复或进一步发 展等几个方面进行的。其一,“苛光以畏舄右( h i ) 尹邵砣寅,腹疾,以少,尚毋 又( 有) 咎”( 包山2 0 7 ) “以痤,尚毋以其故又大咎 ( 望山4 0 ) 这些材料就是 占问疾病休咎与否的典型材料,这类贞问实际上就是对此时存在的疾病是否会影 响自身的一种担忧。其二,贞问疾病是否会康复或康复的进程。“君贞,既又疾, 1 后德俊、史珞琳:湖北荆门包山二号楚墓墓主死因初探, 中华医史杂志。1 9 9 4 年第3 期( 总第2 4 卷) 。 2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 9 8 1 年 7 西南大学硕士学何论文 尚速瘥,毋又咎,占之,难瘥”( 葛陵甲三1 9 4 ) ,“盛吉以寐家餍子左尹砣寅,既 腹心疾,以壶既,不甘从,蕾不瘥,尚兼瘥占之,恒寅吉,疾鞋瘥 ( 包山 2 3 6 简) 。前者贞问疾病是否会快速的好起来,占得结果是很难康复;后者贞问 腹心疾病很久了都没有康复,是否会快速的康复呢,占的结果为长远为吉但病很 难康复。这些对疾病康复过程的关注中,多掺杂了鬼神为祟和鬼神决定疾病康复 与否的影子。盛吉贞问腹心疾的过程中就说到了长久不康复而希望康复中不会有 祟吧,在占释之后又列出了祭祀鬼神、祭品的清单,足见两者的联系。其三,对 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充满了担忧。“( 小) ( 筹) 为固贞,既痤,以心,不内食,尚 毋为大蚤”( 望山9 ) ,蚤字在汉隶中多从“又 ,此处应当读为“怪”,诗经陈 风月出篇有“劳心怪兮 1 ,释文:“怪,七老反,忧也。 贞辞大意为“固 有病,不能进食,希望不至于成为大问题吧 ,即不希望疾病进一步恶化。 是否有鬼神为祟。疾病是否为鬼神为祟引起的,在上古社会和宗教意识中是 一个普遍观念。在楚简中,没有直接说鬼神为祟引起疾病,但是鬼神为祟可以干 涉疾病的康复过程,这在实际上仍然是鬼神致疾观念的延续。鬼神为祟影响疾病 康复的材料在包山、葛陵、望山、天星观等楚简中均有发现。“盛吉以凛家属子 左尹砣寅,既腹心疾,以走既,不甘猷,蕾不瘥,尚兼瘥,毋又( 有) 奈。占之, 恒寅吉,疾鞋瘥 ( 包山2 3 6 简) ,这则材料是贞问这在贞问中就提出了是否 有祟的问题,特别是其后所列出的鬼神和祭祀物的清单,从而明确了这里的为祟 无疑是指鬼神为祟。同时,为祟也出现在贞问者的占释之中,并且多和后面的祷 祀直接联系。“无大咎,疾迟瘥,又祟,以其古之,赛祷 ( 望山6 1 ) ,“又祟, 以其古之 ( 望山8 1 ) ,“迟蠲瘥,又祟 ( 葛陵甲三2 6 5 ) ,这些简文中所祷祀的 对象就应该是为祟影响疾病的鬼神,但因为残断,没有显示出具体祷祀对象,而 这些对象是楚人信仰体系中所含有的,故在疾病b 筮简相对完整的包山简中有集 中体现( 祷祀对象详见下文鬼神考) 。此外,简文中亦有“无祟”的记载,“毋死。 占之:兆不死,亡祟 ( 葛陵甲三4 0 ) ,这从反面肯定了鬼神为祟影响疾病康复 的结论。 疾病是否影响生死。疾病与生死,是上古社会的人们对自身生命存在关注的 重要体现。疾病可以影响人的生死,这种生命关注,是在人对自身重要性( 这种 重要性既包括人存在的社会意义,也包括对人体本身的认识) 的认识的前提下, 在传统医学理论基本建立的基础上形成的。关注疾病,关注生死,就是关注人, 也就是对人生命存在的关注。“足骨疾,尚毋死。占之恒贞吉,不死 ( 望山3 9 ) , “贞:既背雁膺疾,耆疾,以心闷,尚毋死。 ( 葛陵甲三3 0 1 - 2 、3 0 1 - 1 + 甲三1 3 1 ) , 1 朱熹:诗经集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5 6 。 8 第一章楚卜筮祭祷简中的卜筮问题 “毋死。占之:不死,亡祟”( 葛陵甲三4 0 ) 。占问的疾病之后又问以生死,充 分证明楚人对疾病和生死之间的生理关系认识的深刻。 总之,楚人对疾病的贞问中,既关注了对疾病本身的贞问,也含有了对对病 情发展的担忧、是否鬼神为祟以及疾病是否影响生死三个方面。这些对于楚人的 疾病观念、宗教观念以及社会生活史的深入研究提供坚实的材料支撑和佐证。 2 侍王、见王 在包山、葛陵楚简中,有一部分卜筮和楚王发生关系,其主要内容就是贞问 有关左尹邵砣、平夜君成侍奉、觐见楚王是否顺利、有无休咎。 盛吉以保家焉左尹砣寅,自刑夷之月以庚刑夷之月,出内( 入) 事王盎卒崴, 窟( 躬身) 尚毋又( 有) 咎。占之,恒寅吉,少又( 有) 爱 ( 包山1 9 7 ) ,“盛 吉以瘭家属左尹砣寅,出内( 入) 寺( 侍) 王,自刑夷之月以庚集崴之刑夷之月, 盎集崴,躬身尚毋又( 有) 咎,占之,恒寅吉,少”( 包山2 2 6 ) ,五生以丞 惠焉子左尹邵砣寅,出内( 入) 侍王,自刑夷之月以庚集葳之刑夷之月,盍集崴, “ 躬身尚毋又( 有) 咎( 2 3 2 简) 。这些简文中,盅吉、五生为左尹邵砣寅问, 在某月以庚某月之间出入侍王( 尽力王事) 自己是否有灾祸,结果是长远来看是 吉的,但是中间还是有小的忧患。 葛陵简中直接说到平夜君见王的材料不是很多,且没有直接贞问见王是否顺 利,但仍有简文可以看出见王的贞问。此次平夜君“在郢为三月”,担心自己是 否顺利,那么在楚王那里是否顺利也是应有之义。另外,“君贞,既在郢, 将见王,还返毋有咎 ( 葛陵乙四4 4 ) 这条简文,有人认为属于“出行贞问”, 但此处和楚王联系起来,就不是单纯的出行贞问,应该是对觐见楚王能否顺利来 回一种担忧。 这类简文,对于探讨战国时期特别是楚国的君臣关系、为臣者侍王的心态以 及当时的政治伦理、政治形势提供了参考依据。 3 出行 出行的安全、休咎,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极为重视,并影响至今。上古时期对 出行的重视,传统的“五祀 系统中,就有对出行的关注,近年来,随着出土简 帛材料的增加,特别是“九店楚简”、“睡虎地秦简 “天水放马滩秦简 中所包 含的当时人所使用的日书,都对出行有详细的禁忌和选择术记载,使我们可以窥 见上古时期人们对出行的重视。既然普遍流行的“皇历 中都有记载,那么当时 人的卜筮占问中也应该有所存在。 9 西南大学硕士学何论文 “筮为君贞,居郢,还返至于东陵,尚毋有咎。占日,兆无咎,有( 祟) ” ( 葛陵乙四1 0 0 、零5 3 2 、6 7 8 ) ,“还返尚毋有咎。( 占) 之,兆无咎,未 ( 葛陵 甲三2 2 9 ) ,“苇为君贞,在行,还 ( 葛陵乙四5 5 ) ,“王徙於郡郢之岁,享月, 己巳之日,生以卫苇为君贞:将逾取莆( 廪) ,还返尚 ( 葛陵乙一2 6 、2 ,零 1 6 9 ) ,“王徙於鄂郢之岁,享月,己巳之日,公子命生以卫苇为君贞:将逾 取荫( 廪) ,还返尚毋有咎。生占之日:兆( 无咎) ( 葛陵乙一1 6 、甲一1 2 ) 。 这些贞问中,第一条简文是贞问从郢往返于东陵是否会不顺利呢,占释的结果是 兆文显示没有不顺利,但是有鬼神为祟,此处为祟可能是五祀中的行神。后两条 简文中的莆( 廪) 的释读存在争议,但都和出行有关,都是贞问去这个地方或办 这件事情往返出行是否顺利。这些出行贞问是了解楚人信仰、思想传统的一个重 要方面。 4 b 居 居住问题是古代社会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无论是在居住地的修建上,还是 在居住地的迁徙选择上,以及搬进新居,都能看到卜筮贞问的影子。 如果说出行的贞问在于行途中的休咎,那么迁徙就主要是对居住地的关注。 “或为君贞:以其不安于是处也,恒徙去 ( 葛陵甲三1 3 2 、1 3 0 ) ,“且君必徙处 安善。或为君贞( 葛陵甲二1 9 、2 0 ) ,“徙去氏( 是) 处也,尚吉。定占之 日:甚( 吉) ( 葛陵甲三1 6 5 ) 。以上简文表明楚人对居住地的追求为“安善 , 并以此判断吉凶与否。 在新居落成时,故人已对该居室是否适合长久居住进行b 问。“既始处其新 室,尚宜安长处之”( 天星观h ) 。同样,对新修居室的b 问也是重在是否“安善 。 这种追求,是农业民族“安土重迁 观念和“宗族 群居观念的体现。 二、占i 、类型 卜筮作为上古社会用来解难答疑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 位。特别是在好淫祀的楚地,b 筮在生活中的地位更是突出,因此除了因遭遇突 发事件或疾病的应急贞问,更有许多时段性、长期性的贞问。这类卜筮最显著的 特征就是贞问时段比较长,贞问事由比较笼统,或者说是贞问在某一时间段中吉 凶祸福。根据贞问的时段,可以将其分为岁贞、月贞、日贞等几个类型。 陈伟先生通过对包山楚简的研究认为,包山楚简的b 筮祷祠记录中只有“岁 贞 和“疾病贞两种类型,他明确的提出了“岁贞 这一概念。笔者同意“岁 贞 这一说法,但对陈先生对“岁贞”的分析,有不同的看法。陈伟先生将“集 1 0 第一章楚卜筮祭祷简中的卜筮问题 岁”、“卒岁 都释为“周岁 ,单在包山楚简中,这样的说法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但如果考查其他简书这两种说法似不可以统一释为“周岁”。笔者认为,楚简中 的卜筮是存在“岁贞”的,但它又有两个类型,即“集( 匝) 岁贞 、“卒岁贞 , 换句话来讲,就是一种是从这年的占卜日到来年此日的“集岁贞”,另一种是从 占卜日开始到这一年年终的“卒岁贞 。 “集岁贞”作为贞问一整年的卜筮记录,具有非常明显的格式特征,在包山 简中一般是如此格式:“a 岁b 月c 日,某贞人为某人贞,自b 月c 日以庚b 月c 日,尽集( 卒) 岁 后加贞问内容。例如: 宋客盛公鼻粤( 聘) 於楚之崴,刑夷之月,乙未之日,盛吉以保家焉左尹砣 寅,自刑夷之月以庚刑夷之月,出内( 入) 事王矗卒崴,窟( 躬身) 尚毋又( 有) 咎。占之,恒寅吉,少又( 有) 受 。( 包山1 9 7 简) 盛吉以凛家魇左尹砣寅,出内( 入) 侍王,自夏夷之月以庚集崴之夏夷之月, 盍集( 2 1 2 简) 崴,窟( 躬身) 尚毋又( 有) 咎。占之,恒寅吉,少又( 有) 歪 於王事,且又( 有) 爱於窟( 躬身) ,以其古( 故) 放之( 包山2 1 3 简) 类似的简文在望山简、新蔡简中也大多如此,在格式上都存在“自b 月c 日以庚b 月c 日,尽集( 卒) 岁”这样的记录。这就非常清楚的表明“尽集( 卒) 岁”就是一个周年的期限。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卒岁应该就是陈伟先生指出的那 样,卒借作“萃 ,与集相通,也就是周年的意思。 上述这样完整的表述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在简书中也有其他的省略式的表述 形式。例如,新蔡葛陵简中既有省略“尽集( 卒) 岁只用起止时间的,也有直 接用“卒( 匝) 岁之贞”的。 要厘清“岁贞”的具体时限,首先要把“尽卒岁 、“集岁 、“尽集岁”、 “卒 岁”、“匝岁”这个表示岁贞几个时限的术语解释清楚。而要解释清楚这几个概念, 我们有必要把楚国特殊的记月方式做一个清晰的说明。在睡虎地秦简日书甲 种 下半的“秦楚月名对照表 已经对楚历月谱做了非常清楚的说明。这里再 将楚简中的月名加入此表,说明问题就更加明了了。 两南大学硕七学倚论文 秦十十十正四五、七 八九 历月 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 月月 楚冬屈援刑 夏纺七八九十爨献 历夕每 箩夷 屎 月月月月月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销售咨询运营方案范文
- 云浮商场促销活动策划方案
- 某私立学校关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试点工作总结报告
- 教代会民主评议学校领导干部暂行办法
- 农业咨询调查方案范文
- 大连立体植物墙施工方案
- 医疗健康产业新动能前景展望
- 电商平台电商生态圈构建
- 关于举办第六届高效先进破碎筛分与磨矿分级技术交
- 巡察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 职工干部禁毒知识培训课件
- 2026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冲刺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及影响
- 供销社招聘考试题及答案
- 2025中煤天津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公开招聘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无人机维修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机械设备维护保养详细操作手册
- 村卫生室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智能控制技术发展前景分析
- T-CCASC 0043-2024 氯碱工业数字化车间建设指南 电解
- 2024年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招聘真题
- 国企纪委面试题目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