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专业论文)英国政府与伊朗石油的开发(1901年——一战结束).pdf_第1页
(世界史专业论文)英国政府与伊朗石油的开发(1901年——一战结束).pdf_第2页
(世界史专业论文)英国政府与伊朗石油的开发(1901年——一战结束).pdf_第3页
(世界史专业论文)英国政府与伊朗石油的开发(1901年——一战结束).pdf_第4页
(世界史专业论文)英国政府与伊朗石油的开发(1901年——一战结束).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论述从1 9 0 1 年到一战结束,英国支持伊朗石油的开发与发展以及由此体 现出来的英国的政治、外交与战略。 全文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具体论述英国政府接管伊朗石油的过程。从1 9 0 1 年到一战之前,英国政府 先,。支持、帮助英国臣民赢得在伊朗的石油开采权协议,继而保证协议的具体实施,防 止粤明石油开采权落入外国之手,最终接管在自己手中,从而改变了协议的私人性质, 英氍政府掌控了伊朗石油。 第二章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论述。从战争爆发到1 9 1 7 年间,是战争的前半期,这一 时期昀突出表现是英国政府继续保护伊朗石油的开采、支持英波石油公司的发展壮大。 在嚣薄上,英印军队全面捍卫油田的安全;在财政上,英国政府并没有因战争而中断对 英;百油公司的财政拨款和资金注入;在外交上,英波石油公司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而 台= 了英国石油公司,这对于英波公司以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1 9 1 7 年到 一结束,是战争的后半期,在这一时期,英国把石油政策的重点放在了与壳牌石油公 司凌判上。英国的意图是以把英波公司并入壳牌为代价,换取对后者的控制。英国的 意i ! 二没有实现,英波公司仍是它石油战略的重点。 芎三章综述了英国政府控制伊朗石油所带来的影响。对于英国,不管在经济上还是 在i 昔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与影响。但是,英波石油公司在带给英国丰厚利润的同时, 并7i 带动伊朗经济的迅速发展,从而引发了英伊长达四十年之久的石油纠纷。另外, 英艮改府占有伊朗石油还有一定的世界意义,即开辟了一个中东石油争夺的新时代。中 东从此因为石油问题而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一国的资源开发本来是一国的经济问题, 但剧于处在特殊的时代、特殊的地理位置,伊朗的石油开发一开始就与大国的政治与战 略密不可分,对伊朗、中东乃至全世界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与影响。 关键词:达西协议英波石油公司海军部皇家荷兰壳牌石油公司 t h eb r i t i s hg o v e r n m e n ta n dt h ee x p l o i t a t i o no fi r a n i a no i l ( f r o m1 9 0 1t ot h ee n do f w b r l dw a ri ) a b s t r a c t :t h i st h e s i sn a r r a t e st 1 1 a tb f i f i s hg o v e r n m e n ts u p p o r t e dt h ee x p l o i t a t i o n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k a n i a no i lf r o m1 9 0 1t ot h ee n do f b r l dw 缸i ,w h i c h d i s p l a y e db r i t a i n s p o l i t i c s ,s t r a t e g ya n dd i p l o m a c y i t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c h a p t e r s :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d i s c u s s e sc o n c r e t e l yt h ep r o c e s st h a tt h eb r i t i s hg o v e r n m e n tt o o ko v e r i r a n i a no i l - f r o m1 9 0 1t o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t h ef i r s tw o r l dw a t , f i r s t l yb r i f i s hg o v e r n m e n t a s s i s t e db r i t i s hs u b j e c tt ow i na l la g r c e m e n to ft h er i 曲t st oe x p l o i to i i i ni r a n ;a n dm o r e o v e ri t g u a r a n t e e dt h e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t h ea g r e e m e n t ,p r e v e n t e dt h ea g l :e e m e n tf r o mf a l l i n gi n t o f o r e i g nh a n d s l a s t l yi tt o o k o v e rt h er i 曲t sb y i t s e l f , c h a n 百n gt h ep e r s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o ft h e a g r e e m e n t t h eb r i f t s hg o v e r n m e n td o m i n a t e d t h ei r a n i a no i l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i sd i s c u s s e di nt w od i f f e r e n tp e r i o d s f o r mt h eb r e a k o u to ft h ew a rt o 1 9 1 7 - - t h ef i r s th a l fs t a g eo ft h ew a r , t h eb r i t i s hg o v e m m e n tc o n t i n u e dt os a f e g u a r dt h e e x p l o i t a t i o n o f 也ei r a n i a no i la n ds u p p o r t e d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h e a n g l o p e r s i a no i l c o m p a n ym i l i t a r i l y , t h eb r i t i s h - i n d i a na r m y d e f e n d e d e n t i r e l yt h eo i lf i e i d s 。f i n a n c i a l l y ,t h e b r i t a i ng o v e r n m e n tn e v e rs t o p p e di t sf i n a n c i a la p p r o p r i a t em o n e ya n do f f e r i n gf u n d st ot h e a n g l o p e r s i a n o i lc o m p a n yb e c a u s eo ft h ew a r d i p l o m a t i c a l l y , t h ea n g l o - p e r s i a no i l c o m p a n y r e c e i v e dt h es u p p o r tf r o mt h eg o v e r n m e n tt om e r g et h eb r i t i s hp e t r o l e u mc o m p a n y , w h i c ha t t a c h e dav e r yi m p o r t a n ts i g n i f i c a n c et ot h ef o l l o w i n gd e v e l o p m e r i to ft h ec o m p a n y f r o m1 9 1 7t ot h ee n do ft h ew a r - 一t h eo 山e rh a l fs t a g eo ft h ew a r , b r i t a i np l a c e dt h ef o c u so fi t s o i lp o l i c i e so nt 1 en e g o t i a t i o nw i t h 也er o y a ld u t c h s h e l lg r o u p b r i t a i nt r i e dt oc o n t r o lt h e d u t c h s h e l la tt h ec o s to fm e r g i n gt h ea n g l o p e r s i a no i lc o m p a n yi n t ot h ed u t c h s h e l l _ t h e b r i t a i n si n t e n t i o nc o l t i dn o tb er e a l i z e d ,s t i l lt h ea n g l o p e r s i a no i lc o m p a n yh a db e e nt h e c e n t e ro fi t so i ls t r a t e g y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m a i n l ya n a l y z e st h ei n f i u e n c er e s u l t e df r o mb r i t a i n sc o n t r o lo nt h e i r a n i a no i i i th a da c t i v em e a n i n ga n di n f l u e n c ef o rb r i t a i nn o to n l yp o l i t i c a l l yb u ta l s o e c o n o m i c a l l y b u t w h i l et h ea n g l o p e r s i a no i lc o m p a n y b r o u g h tr i c hp r o f i t s ,j th a d n td r i v e n t h er a p i dg r o w t ho ft h ei r a n i a ne c o n o m y ,w h i c hi c dt oa4 0 一y e a ro i l d i s p u t eb e t w e e nt h e u n i t e d k i n g d o m a n di r a n i na d d i l i o n , t h eb f i t i s hg o v e r n m e n t so c c u p y i n gt h ei r a n i a no i la l s o h a dc e r t a i n 酉o b a lm e a n i n g ,t h a tw a s ,i ts t a r t e da ne r ao f 丘曲r i n gf o ro f fi nt h em i d d l ee a s t f r o mt h e no n , t h em i d d l ee a s tb e c a m et h ef o c u so ft h ew o r l db e c a u s eo ft h eo i li s s u e t h e r e s o u r c ee x p l o i t a t i o ns h o u l dh a v eb e e na l li n t e r n a la f f a i ro fac o u n t y b u td u et oi ut h es p e c i a l t i m e sa n dt h es p e c i a lg e o g r a p h ys i t u a t i o n ,o f f 罾n a l l yt h ee x p l o i t a t i o no ft h ei r a l l i a no i lw a s r e l a t e dc l o s e l yw i t ht h ep o l i t i c sa n d s 竹a t e g yo f t h el a r g e p o w e r s ,w h i c hh a dg r e a ts i g n i f i c a n c e a n di n f l u e n c et oi r a n t h em i d d i ee a s ta n de v e n 也ew h o l ew o r l d k e yw o r d s :t h ed a m yc o n c e s s i o n ;a d m i r a l t y ;t h ea n g l o - p e r s i a no i lc o m p a n y ;t h e r o y a l d u t c h s h e l lg r o u pc o m p a n y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2 0 0 5 届硕士论文 前言 早在公元前3 0 0 0 年前,居住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苏荚尔、亚述和巴比伦入就在 幼发拉底河的希特镇成功地收集到含有天然沥青的油苗,从此开始了后人寻觅和探 索石油的历史。但直到1 9 世纪上半叶,世界石油工业都仅限于在地面上收集油苗。 1 8 5 9 年,美国第一口油井的问世,为人类开辟了一条从地下开采石油的科学之路, 石油产业迅速崛起。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飞速发展和内燃 机的普遍使用,石油产量逐年提高,由1 8 7 0 年的8 0 万吨上升到1 9 0 0 年的2 0 0 0 万 吨。然而,这时的世界石油开采的范围和区域却极为有限,主要集中于美国和俄国 ( 俄、美两国在世界石油产量中的比重分别占到5 1 、4 3 。笔者注) 。美国油 井分布于宾夕法尼亚、纽约、俄亥俄等地,基本上完全为约翰洛克菲勒所组建的 标准石油托拉斯所垄断。俄国的石油公司主要集中在巴库。地区,由瑞典人诺贝尔兄 弟。所支配。在亚洲,到1 9 0 0 年为止,东印度已经有了世界产量的1 5 和两个正 在发展中的石油公司1 8 9 0 年在苏门答腊岛发现石油后成立的皇家荷兰石油公司 以及1 8 9 7 年由多年从事于石油进出口贸易的马库斯塞缪尔所成立的壳牌石油公 司。同时,在缅甸也发现了石油,1 8 8 6 年由一位苏格兰商人组成了家公司伯 马石油公司。虽然缅甸的石油产量还不到世界总量的1 。,但是它的煤油销售却占 据了印度的大块市场。在欧洲的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早期也开 始了少量的石油生产。 从以上的石油分布中,不难看出两个特点。一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极度 缺乏这一新兴资源。英国国内没有石油。在帝国范围内,只有缅甸发现少量的石油。 虽然英国在罗马尼亚油田也拥有一定的股份,但远远不足以维持这个庞大帝国的“车 轮运转”。因此英国务必从帝国之外寻求其他的石油产地。二是尽管最早在两河流域 发现油苗,但直到2 0 世纪初,占有世界石油蕴藏量三分之二的中东还没有进行真正 的地下开采。这两个特点在2 0 世纪初这个关键的历史时期在伊朗土地上不期而遇, 英国对新能源的追求与伊朗这个弱小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起。中东石油开采的历史 也由此开始。 英国对伊朗的侵略由来已久,主要是基于对伊朗优越的地理地位的觊觎,伴随 着与俄国的激烈对抗与争夺。伊朗原称波斯o ,地处西亚的心脏地带,是东亚到小亚 细亚和欧洲陆路交通的必经之道,有欧亚陆桥之称。它北与俄罗斯交界,东与印度 和阿富汗接壤,西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南濒波斯湾和阿曼湾。既靠近经苏伊士运 o “美索不迭米亚”是古希膳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 故又称为两河流域指今伊朗扎格罗斯山脉 以西至非洲之间的狭长地带。也就是今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约旦、巴勒斯坦一带和伊朗西部。 or w 费里尔:英国石油公司的历史( w f b 喇e l t h e 胁叻o ,b r i t i s h y e t r o t e t , n c o m p d m y ) ,剑桥1 9 8 2 年 版,第一卷第1 页。 o 巴库,今阿塞拜疆首都,1 7 世纪为波斯帝国所控铜,1 8 1 3 年披俄国占领归入俄图版图。 o1 8 7 3 年,俄国沙皇在巴库石油生产方面实行门户开放,任何人均可到俄国从事这项冒险的事业。沙皇的政策 吸引了大批外国人前往俄国开发石油。在俄罗斯经营军火工业的伊曼纽尔诺贝尔的几个儿子在阿塞拜疆的巴 库创造了相当规模的石油工业见江红:为石油而战美国石油霹权的历史透析东方出版社2 0 0 2 年版 第4 3 4 4 页。 or w 费里尔:英国石油公司的历史,第一卷第3 页。 or w 费里尔: 英国石油公司的历史,第一卷第3 页 。伊朗( i r a n ) 旧称波斯( p c 匹i a ) ,1 9 3 5 年以后改用现在的国名。为行文方便,本文统一称作“伊明一:p :m i a , 亦译作“伊朗”。 第1 页共“页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2 0 0 5 届硕士论文 河到印度的英帝国“生命线”,又是沙俄染指梦寐以求的印度洋暖水湾的最短通道。 在英俄对伊朗的争夺中,俄国的势头咄咄逼人,处于攻势。彼得一世使俄国的扩张 主义由地域性的蚕食向世界性侵略模式转化,制定了向南方暖水港挺进的南下政策。 彼得一世设想的南下路线之一就是通过征服高加索和伊朗进入波斯湾,进而威胁印 度。在他临终前留下的遗书中,还这样写道:“要不遗余力地削弱乃至消灭伊朗,尽 可能迅速地进入波斯湾,以便靠近世界的粮仓印度,有了英国的黄金在手,就 将无所求于世上的珍宝。”。彼得大帝后的历代沙皇都把南下政策奉为国策。1 8 0 4 1 8 1 3 年和1 8 2 6 1 8 2 8 年,沙俄两次发动对伊朗的侵略战争,击败伊朗,夺取了大 片位于高加索山脉以南的伊朗领土,把俄国在高加索的边界推进到阿拉斯河。至1 9 世纪8 0 年代中叶,俄国完成了对中亚乌兹别克人和土库曼人诸汗国的征服,将伊朗 的势力逐出这些地区。俄国扩张的矛头直指阿富汗,离英国的印度近在咫尺。 英国在与俄国争夺中处于守势,它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印度的安全,把伊朗作为 抵御对印度威胁的缓冲国。1 8 0 1 1 8 1 4 年间,英国曾四次与伊朗签订同盟条约。这 些条约规定,伊朗承诺不准许任何国家假道伊朗进攻印度,当伊朗受到欧洲囝家攻 击时,英国将向伊朗提供军事和财政援助。可是英国在两次俄伊战争中违背援伊承 诺,威信丧失殆尽,促使伊朗投入俄国的怀抱。沙俄借支持伊朗收复领土为名怂 恿伊朗进攻阿富汗的战略要地赫拉特。酿成两次赫拉特危机。英国感到印度受到威 胁,1 8 5 6 年发动对伊朗的战争,翌年迫使伊朗签订巴黎条约,伊朗承认阿富汗的独 立和赫拉特属于阿富汗,沙俄扩张主义受到遏制。加上此时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 失败,俄英在伊朗的势力趋予平衡。 巴黎条约签订后,俄英在伊朗的侵略竞争进入了一个以经济侵夺和争夺政治影 响为主的新阶段。在争夺政治影响方面沙俄占上风,伊朗国王亲俄,伊朗最有战斗 力的正规部队哥萨克旅由俄国人编练和指挥。在经济侵夺方面,俄国采用获取租让 权、进行高利贷款和不平等贸易等方式也逐步赢得了优势。昏庸腐败的伊朗国王为 了支付其游历欧洲、花天酒地的巨额开支,大肆对外举债,并以出让租让权和签订 对伊不利的贸易协定来偿还。俄国凭借各种不平等条约相继取得了架设电报线、修 筑公路、里海捕鱼等特权,并于1 8 9 9 年建立了俄国国家银行设在伊朗的分行。俄国 通过这个银行向伊朗借款3 2 5 0 万卢布,伊朗将除波斯湾诸港之外的全部海关税收、 北部。公路的税收抵押给了俄国。o 与此同时,为了对抗俄国在北方的侵略,英国在南方也大肆攫取各项经济特权。 其中包括两次路透协议的签订。早在1 8 7 2 年,伊朗政府就授予英国男爵巴伦朱利 叶斯路透为期7 0 年的一揽子经济租让权,除了对铁路和电车道的建筑、运河和灌 溉工程、森林和一切未开垦的土地的开发、开办银行业务以及各种公共工程等的垄 断之外,还包括开采一切矿产( 金银和宝石除外) 的专利权。这当然包括开采石油。 但由于俄国的激烈抗议和伊朗民众的不满,该项协议未经实旖就于第二年被废除了。 到了1 8 8 9 年,在英国驻德黑兰公使的帮助下,路透再次从伊朗政府那里得到了一项 为期6 0 年的租让权协议。这项协议使他重新取得原协议中的一些内容,特别是恢复 了开采伊朗油矿的专利权。石油勘探】:作很快便着手进行,并且成立了一个银行采 。阿布杜尔札萨胡尚格马赫德维:伊朗外交四百五十年) 商务印书馆t 9 8 2 年版,第1 3 2 页。 。这里是指俄国在伊朗北部的势力范围。当时的格局是俄国主要在伊朗北部进行侵略英国在伊朗南部侵略 尊彭树智主编:中东国家通史伊朗卷商务印书馆2 0 0 2 年版,第2 5 3 页。 第2 页共4 4 页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2 0 0 5 届硕士论文 矿权公司,但在几个地区的开采工作都没有取得任何成就。到1 8 9 9 年伊朗政府再次 宣布采矿权协议无效,1 9 0 1 年采矿权公司也随之取消。 在早期与俄国进行的掠夺租让权和经济特权的竞争中,英国方面已经开始了对 伊朗石油租让权的追求,没有获得成功。然而作为英俄争夺的又一项成果,1 9 0 1 年 英国人威廉诺克斯达西最终从伊朗政府手中获得了一项专门的石油租让权协议, 并于七年后开发出大量的有商业价值的石油,由此揭开了伊朗石油工业的序幕。 尽管这项石油租让权协议是达西个人与伊朗政府之间的一项私人协议,但它却 是作为英俄争夺、对伊朗实施经济掠夺的内容之一而出现,也是在英国政府的授意、 支持与帮助下得以签署的,从一开始就具有一定的殖民性质,与英国在伊朗的政策 息息相关。这也注定了以后英国政府对伊朗石油开发权的不断干涉与追求。本专题 所要探讨的就是从1 9 0 1 年到战结束英国政府积极涉入、最终占有伊朗石油,并保 证其稳步发展的过程以及由此体现出来英国在伊朗乃至整个中近东地区的战略、政 治与外交。对于这个专题,国内外学者们都有所涉及,但研究的方向与角度各有不 同。 国内学者对于伊朗石油开发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种著作中。首先是几 部伊朗国别史、通史性质的著作,如赵伟明的近代伊朗。、彭树智主编的中东 国家通史伊朗卷等,这些书在论述英国对伊朗的经济政治侵略时提到了对伊 朗石油的掠夺,但并没有对此展开深入分析。其次就是伊朗史以外的著作,如由第 三世界石油斗争编写组所编写的第三世界石油斗争o 一书,从帝国主义对第三 世界石油资源的掠夺和争夺的角度涉及到了英国政府对伊朗石油的侵夺与占有:还 有2 0 0 2 年江红发表的为石油而战美国石油霸权的历史透视一书,该书站在 美国的角度对英国侵夺伊朗石油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概括与论述。第三类就是相关 译著,如伊朗人阿布杜尔礼萨胡尚格马赫德维的伊朗外交四百五十年,它是 从伊朗外交的角度对石油问题略加提及,也没有分章专门论述。总之,这些著作或 者站在伊朗的角度对英国侵略者进行了批评,或者站在第三国的角度对伊朗石油问 题进行了简单的回顾与提及,但是都没有对英国占有伊朗石油的过程以及由此体现 出来的英国的政策与外交做出充分的分析与探讨。中国学术界对这段石油开发的历 史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国外史学界对于该专题的研究相对来说要深入广泛得多。但他们主要是从以下 几个角度对英国在伊朗的石油政策进行了分析。首先就是从英波石油公司的角度进 行的通史性质的问题考察。以r w 费里尔的英国石油公司的历史、l p 艾 尔威尔萨顿的伊朗石油。、安东尼桑普森的七姊妹:大石油公司及其创造 的世界。等为代表。著者认为英波石油公司的历史就是英国侵夺伊朗石油的历史, 尤其是r w 费里尔的英国石油公司的历史,在叙述英国石油公司的五十年的 历史中,也包含了对伊朗石油开发初期的探讨。它把英国控制英波石油公司的过程、 英国政府与英波石油公司之间的纷繁关系描述得十分详尽,但它注重的是以英波石 。赵伟明:近代伊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杜,2 0 0 0 年。 。第三世界石油斗争,编写组: 第三世界的石油斗争,三联书店,1 9 8 1 年。 ol p 艾尔成尔一萨顿;伊朗石油( l e e l w e n s u u o n ,p e r s 缸o m ,伦敦1 9 5 5 年版。 。安东尼桑普森:七姊妹:大石油公司及其创造的世界,( a n t h o n y s a m p s o n 。t h e s e v e n s 缸t e r s :n e 0 0 - y e a r b a f f l e f o r f e 舫,埘i o i l s u p p 6 。,纽约1 9 9 1 年版。 第3 页共“页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2 0 0 5 届硕士论文 油公司为中心的过程的叙述,面缺乏一种全面的、透彻的分析与升华,因此更可以 看作是一本史料集。l p 艾尔威尔一萨顿的伊朗石油,论述了帝国主义垄断组 织,特别是英波石油公司掠夺伊朗石油的历史;安东尼桑普森的七姊妹:大石 油公司及其创造的世界,也对英波石油公司的历史进行了回顾。但这两本书都是从 石油公司的角度进行的通史性质的问题考察,而对于1 9 0 1 年到一战结束这一时期伊 朗石油问题的探讨不够详尽。其次,从整个中东或者伊朗的角度再现了英国对伊朗 石油的侵夺。如本杰明旌韦德兰的中东,石油和大国9 、斯蒂芬h 朗格里 格的中东石油:发现与发展。、f 费沙雷基的伊朗石油工业的发展 等书, 这些著作或从强权角度,或从中东地区:考察的角度,或者从整个伊朗石油工业的角 度,论及了伊朗石油业的早期发展。但这些论著没有专门把伊朗石油问题的考察与 英国当时的殖民政策很好的结合起来。再次,从国际关系,尤其是英国与伊朗国家 关系的角度对石油问题进行了探讨。如:迓哈迈德的 1 9 0 5 到1 9 1 9 年的英伊关系。 以及丹尼斯赖特的英国在凯加时期的伊朗1 7 8 7 1 9 2 1 ,这些著作偏重的是 外交,兼顾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而不是着重从石油的角度切入分析。另 有n s 菲特密的石油外交。,是笔者所了解的最重要的一本把大国外交政策 与石油开发相结合的专著,但它与上面的专著一样,也比较重视长时段历史过程的整 体研究,而对伊朗石油的最初开发及其对英国政策的重大影响的研究力度不够。 总之,尽管国外众多学者从各个角度对这一时期的英国政府与伊朗石油开发政 策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仍然存在一些缺憾。首先,通史性的著作对1 9 0 1 年到一 战结束这一时期的问题虽然有所提及,但远远不够详尽与清晰;其次,英国学者往 往或者从英国、或者从伊朗一方的角度来分析英国与伊朗石油问题,不可避免地渗 透着偏激或偏袒意识。例如,在对“一战前英国议会决定购买英波石油公司5 l 股 份,从而控制了该公司”的评价问题上,英国诸多学者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私有企 业主动寻求政府保护的需要,而不是英国出于帝国目的考虑的结果。这一观点以玛 利亚杰克斯:1 9 1 2 1 9 1 4 年英国政府购买英国石油公司的股份。、g 力雷思琼 斯:英国政府和石油公司1 9 1 2 1 9 2 4 。为代表。笔者认为,这项石油租让权自始 至终都是与英国的政治和外交密不可分的。英国政府从一开始就试图插手达西协议 的签订并介入协议的实施过程,最终实现了接管。再次,很少有学者系统地把伊朗 石油开发、英波石油公司在英国政府支持下的成长与英国在伊朗乃至整个中东的政 。本杰明薤韦德兰:中东,石油和大国( b e 丑j a m i n s h w a d t a n ,t h e m i d d l e e a s t , o i l a n d t h e g r e a t p o w e r s ) 纽 约1 9 5 5 年版。 。斯蒂芬h 朗格里格:中东石油:发现与发展( s t e p h e n h l d n 鲥鹞,o i l 抽t h e 肺出k e r i t s d i s c o v e r y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 伦敦1 9 6 1 年版。 of 费沙雷基:伊朗石油工业的发展( e f 鹊h a r a k i ,n a e f 。p m 翻f o f t h e i r a n i a n o i l i n d u s t r y ) ,纽约1 9 7 6 年版。 o 伊斯塔克艾哈迈德:( 1 9 0 5 到1 9 1 9 年的英伊关系( i s h t i a q a b r o a d ,a n g l o - i r a n i a n r e l a t i o n sj 如孓j 卯9 ) ,纽 约1 9 7 4 年版。 。丹尼斯懒特:英国在凯加时期的伊朗1 7 8 7 - - 1 9 2 1 ( d e n i s w r i g h t , 1 h e e n g l i s h a m o n g s t t h e p e r s i a n s d u r i n g t h e q a j a r p e r i o d1 7 8 7 2 9 2 j ) ,伦敦1 9 7 7 年版 o n s 菲特密:石油外交( n s ,f a t e m i ,o i l d i p l o m a c y ) , 纽约1 9 5 4 年版。 o 玛利亚杰克斯;“1 9 1 2 - - 1 9 1 4 年英国政府购买英瑁石油公司的股份”叫a r i e nj a c k , “1 1 l o p u r c h a s eo f t h e b r i t i s h g o v e r n m e n t s s h a r e si nt h eb r i t i s h ! t r o i e n m c o m p a n y1 9 1 2 1 9 1 4 ”, p a s ta n d p r e w a r :a j o u r n a lo ,s c i e n t i f i ch i s t o w ) 过去和现在:科学历史杂志,1 9 6 8 年,第3 9 期。 og 加雷思琼斯 “英国政府和石油公司1 9 1 2 - - 1 9 2 4 ”( g g a r e t hj o n 船r h eb d t 曲g o v e r n m e n te n d1 k o “ c o m p a n i e s l 9 1 2 1 9 2 4 j t h e h i s t o c y j o u r n a l ) , 历史杂志1 9 7 7 年,第2 。卷。第3 期。 第4 页共“页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3 0 0 5 届硕士论文 策结合起来。他们有的从经济上、有的从政治上,有的从外交上,或多或少地对此 课题有所论及。 本文主要论述了1 9 0 1 年到一战结束伊朗石油的早期开发以及英国政府对伊朗 石油的占有、利用的过程。笔者正是从英国对于新能源的需求,英国出于大国抗衡、 防御其东方殖民地印度的需要等几个方面,纵深剖析了英国由最初关注到最终接管 伊朗石油并在一战期间给予保护及充分利用的整个过程;并把英国对于新能源的经 济追求与英国在中近东的战略、政治与外交相结合,把石油利益与英国政府的政策 导向相结合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探讨。笔者之所以选择这一议题,是因为石油问题 是二十世纪以来英国在中近东的政策中逐步上升的核心问题,英国对新能源的追求 与它的传统政治策略和战略部署密切结合在一起,经济与政治问题的交织使本课题 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事实证明,英国占有伊朗石油对于英国、伊朗、中东乃 至整个世界的意义都不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上。研究这一选题,对于认识以后伊朗 人民争取石油国有化的斗争以及当今复杂的海湾局势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5 页共4 4 页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2 0 0 5 届硕士论文 第一章英国政府接管伊朗石油 从1 9 0 1 年到1 9 1 4 年一战之前,是伊朗石油的私人勘探、开采阶段,也是英国 政府从支持、帮助石油开采权协议的取得、保证协议的实施、到最终接管伊朗石油 的过程。这项石油租让权之所以自始至终都备受政府的关注,既与当时世界上石油 行业的堀起和长久以来英俄在伊朗竞相侵夺的历史大背景密切相关,也与英国在伊 朗的传统的战略政策与外交紧密相连。英国政府接管伊朗石油,同时也是资本主义 发展到垄断阶段的必然结果。 第一节达西协议的由来 1 8 9 2 年2 月,法国地质学家耶克摩根根据他在波斯进行的广泛调查发表了一 篇关于波斯蕴有丰富石油的报告,这篇报告引起了世人的极大关注。为了不使别国 率先开采,英国前德黑兰公使亨利沃尔夫在英国的资本家中进行游说。到1 9 0 0 年 l o 月,他欣慰地说:“关于石油,我已经与一位一流的英国资本家进行了交谈,他 宣布自己有意于这项事业。”。这位资本家就是威廉诺克斯达西一位在澳大 利亚投资金矿发了财的英国商人。1 9 0 1 年,英国外交部派出新任德黑兰公使阿瑟汉 丁给予全力的帮助与支持。据汉丁本人回忆:“我到达德黑兰几个月来的第一个重 要任务就是赢得在伊朗的石油租让权”。落后、腐败的伊朗政府对于这项协议本并 没有太大的异议。因为这项协议的签定,一来可以满足国王的贪欲,二来可以继续 一直以来的在英俄之间的平衡政策,藉以维持自己的“存在”。但当达西派代表与 伊朗政府谈判时,发现他们在故意拖延:“伊朗当局犹豫不决”、“他们不知道未 经与俄商讨是否应该通过这项协议。”。伊朗政府因害怕俄国的反对而踯躅不前。 1 9 0 1 年5 月1 5 日,达西要求汉丁向伊朗政府施加影响。第二天汉丁便会见伊 朗首相,督促他立即行动。在一封信中,汉丁曾这样提到:“在谈判过程中,我的 一句话就能帮助他们成功。我提醒( 伊朗方面) ,高额的英国投资将大大有利于他 们的国家,我希望这项协议能够得以通过。”于是在俄国唯一懂得波斯文的秘书外 出度假之际,汉丁催促伊朗政府把一封以潦草的波斯文书写的有关租让权的信递交 给了俄国公使馆。俄国公使没有意识到此文的重要性,只得放在那儿等待秘书的到 来。在这个间隙,由于没有收到俄国方面的反对,伊朗政府顺利通过了此项仂、议。5 月2 9 日,这项租让权协议最终得以签署。它使达西获得了除北方五省。之外的伊朗 境内开采石油、天然气和沥青等( 包括架油井、铺油管和建立炼油厂等) 的租让权, 为期6 0 年。达西付给伊朗政府两万英镑现金和两万英镑股票,每年再支付伊朗政府 。r w 费里尔:英国石油公司的历史( r w f e r r i e r , t h e h i s t o r y o f b r i t i s h p e t r o l e u mc o m p a n y ) ,剑桥19 8 2 年 版,第一卷第2 9 页。 4 阿瑟i - t 汉t :一个在东方的外交寡( a r t h u r hh a r d m g ,a d i p l o m a t i s t i n t h e e a s t ) ,伦敦1 9 2 8 年版,第 2 7 8 页。 。r w 一赞单尔:英国石油公司的历史,第一卷第3 6 页。 。汉丁致兰斯多恩的信( 1 9 0 1 年5 月3 0 阿) 。转引自r w 费里尔:英国石油公司的历史,第一卷第3 6 贞。 。阿瑟h 汉r :一个在东方的外交家,第2 7 8 负。 。为避免俄国反对,故将毗邻俄国的北方五省( 阿塞拜疆、吉朗、马赞德朗、戈尔叶和霍腊桑) 排除在外。 第6 页共4 4 页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2 0 0 5 届硕士论文 1 6 的纯利。俄国公使在得知这项协议后,极其愤怒,汉丁只得罢免了在伊朗财政 部任重要职务的一位苏格兰人作为补偿。 从表面上看,达西协议是一项英国商人与伊朗政府之间的商业性条款。但它的 通过则是在英国外交部的大力帮助下得以实现的。外交部之所以插手达西协议,主 要就是出于大国抗衡、新能源竞争的需要。 在地缘政治方面,俄国一直是英国在伊朗的威胁。伊朗政府几乎完全处于俄国 的支配之下,用汉丁的话说,“伊朗国王和大臣们由于他们的骄奢淫逸和愚蠢已经 处于对俄国俯首帖耳的地步”。1 9 0 0 年,俄国又与伊朗政府签订了一项借款协定, 规定以关税做担保向伊朗政府借款2 5 0 万英镑,利息是5 。并规定未经俄国同意不 得与任何第三国家签订其他协定。根据俄国这项协定,如果英国政府不出面,单凭 达西个人是无法取得任何条款的,政府的帮助是必需的。另外,俄国排除其他国家, 独占伊朗的野心昭然若揭,正如俄国外交官所言:“伊朗应该完全处于俄国势力之 下,俄国应该力图自由进入波斯湾,修建横贯伊朗的铁路,并在波斯湾建立据点”。 。此时英国政策的首要目标就是抵制俄国在伊朗的侵略。达西的石油投资计划有助于 实现这个目标。这项由英国商人在伊朗获得的、在除北方五省之外的所有其他领土 开采石油的租让权协议,有助于矫正英俄力量的失衡。因此,出于“抵制沙俄,加 强波斯湾,保障印度”的战略考虑的需要,英国政府也必然会给予这项协议以坚决 的支持。由此可见,英国政府的支持,是达西协议得以签署的必要条件,而协议的 取得反过来又服务于英国政府的需要。从开始,私有企业与英国政府的利益就相 辅相成、密切结合在一起了。 从长远来看,美国和俄国石油资源的大量开采和这些国家实力的增强,对于英 国更是具有潜在的威胁和深远的影响。来自俄国巴库的石油“点亮了欧洲一半的 灯”;。美国成品油也几乎占领了整个东方市场 ,据1 8 7 9 年美国驻君士坦丁堡的 领事报告:“甚至麦加先知陵墓上的圣灯里用的都是宾夕法尼亚的油。”函到1 9 0 2 年,单是伊朗来自俄美的石油进口量就价值6 0 0 3 0 英镑。 石油出口带来的巨大收益 也成为美国经济迅速赶超英国的重要原因之一。仅美国石油巨头洛克菲勒本人的年 股息就达1 亿美元之巨。在石油时代的门槛里,英国明显感觉到了自己的脆弱性。 与美、俄不同,英国是个贫油国,国内几乎没有石油资源,正如温斯顿丘吉尔所 说,英国急需“从它控制或影响的地区以及英国海军保护的海上和大洋航线的沿岸 地区弄到石油”。伊朗可能蕴有大量的石油,来自波斯湾的油罐运至英国海域不但 o j c 胡雷韦茨:中近东的夕卜交( j c h u r e w i t z , d i p l o m a c y i n t h e n e a r a n d m i d d l e e a s t ) ,纽约1 9 5 6 年版, 第一卷第2 4 9 2 7 6 页。 o 阿瑟h 汉丁:一个在东方的外交家,第2 7 8 页。 ok 伯恩斯和d c 沃特:英国外交文件e n n e t h b o u r n e d c a m e r o n w a t t , b r i t i s h 肺c 删朗坫棚f o r e i g n a f f a i r s ) ,美国大学出版社1 9 8 9 年版,第一部分,b 辑第1 4 卷第4 2 页。 o 张之毅:“沙俄夺取接个伊朗的侵略方针与俄英对波斯拷的争夺”,世界历史,1 9 7 9 年,第2 期,第4 0 页。 o 江红:为石油而战美国石油霸权的历史透析,东方出版杜2 0 0 2 年版,第4 5 页。 。当时的东方市场是指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南非的开普、新西兰、1 3 本、海参戚这些点连线之内的区域。见艾 伯特丹尼尔森l 欧佩克的发展( a b e ad a n i e l n ,t h ee v o l o p eo f o p e c ) ,纽约1 9 8 2 年版,第1 0 4 - - 0 5 页。 。爱德华w 切斯特:美国石油政策和外交( e d w a r d w c h e s t e r , u n i t e d s t a t e s o i l p o l i c y a n d d i p l o m a c y ) 。康 捏狄格1 9 8 3 年版,第2 1 4 页 or w 费里尔:英国石油公司的历史第一卷第2 7 页。 o 江红;为石油而战黄国石油霸权的历史透析,第3 7 页。 。哈罗德f 戚廉森,拉尔夫l 安德里亚,阿诺德r 道麦等:美国石油工业,能游的时代1 8 9 9 - - 1 9 5 9 田a r o l dew i l l i a m s o n ,r a l p hl a n d r e a n o ,a r n o l d d a u m :t h e a m e r i c a np e t r o l e u ml n d u s t t 2 4 , t h e a g e 吖e a e r , o , 第7 页共“页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2 0 0 5 届硕士论文 相对便捷,英国海军也足以保证这条航道的相对安全。这些方面早已引起了英国政 府的关注。丽法国政府于1 8 8 9 年派遣以耶克摩根为首的勘查队前往伊朗进行石油 勘测,更加激起了英国方面的惊慌。据英国前德黑兰公使亨利沃尔夫回忆:摩根 “知道我对伊朗事务的极大关注,他已经把报告内容告诉了我。认识到这件事的重 大的商业价值,我恳求他保密,即便是对于他的雇佣者法国,也要保密”。在 其他国家发现之前尽早开发出伊朗的石油,早已在英国的官方策略之中了。总之, 不管是基于战略考虑,还是潜在的石油需求:不管是出于大国竞争的需要。还是对 于新能源的垂涎,英国政府从一开始就十分关注伊朗的石油前景,这一点是勿庸置 疑的。 第二节英国政府与“伊缅合作” 达西协议的签订为石油的开采铺平了道路。但是,尽管有英国政府的支持,接 下来的勘探工作,即达西协议的具体实施工作却困难重重。当开采工作遭遇困境、 难以为继时,英国政府再次给予帮助与支持也在情理之中了。 困境仅仅在两年后就到来了。从1 9 0 2 年起,达西等人便成立了第一开采公司并 在伊朗荒郊进行石油钻探。然而,由于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且面临着当地入的敌 视和非难,开采工作举步维艰。到1 9 0 3 年底,达西已在银行透支了1 7 7 万英镑 , 被迫把他在澳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