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第 i 页 摘 要 摘 要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各具特色的拳种门派共同构成了武术的英 姿。苌家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发展对我国武术事业乃至整个传统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苌家拳历史 上曾与少林拳、太极拳齐名,并称为中原三大拳派。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世纪后, 苌家拳的发展困难重重,近年来更是举步维艰,一度面临失传。 为了准确把握苌家拳的生存现状,探索其繁荣发展的有效途径,采用文献资 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比较分析法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苌家 拳在河南省的流传区域、传承方式、现存内容、习练的人群特征、研究、宣传、 开发等状况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苌家拳的流传范围集中且狭小;传承 方式已经多样化但仍然以师徒相承的传统方式为主;内容繁杂,实际传播利用的 不多;练习者多为男性且集中在青少年和老年两个年龄阶段;理论研究尚处于起 步时期;宣传活动不多且范围狭窄;健身、教育、旅游等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开 发。 苌家拳自身的保守思想是造成其目前传人奇缺、流传区域狭小的主要原因; 苌家拳过于重视技击性和实战性的技术风格使得其不能适应当前人们的健身文化 需求;苌家拳生长的区位劣势致使其发展空间逐渐被强势拳派挤压,日渐缩小; 社会的忽视或关注不够使得苌家拳的发展缺乏基础上的保障,这些是导致目前苌 家拳发展艰难的外部原因。 为了推进河南省苌家拳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提出了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增 进人们对苌家拳的认识和了解、政府加大对苌家拳的保护和扶持力度、加大对苌 家拳基础理论的研究、革新保守思想,以开放姿态广授门徒、改进技术风格,适 合全民健身需要、加强苌家拳研究会等各种组织的建设、编写苌家拳各级学校体 育教材,使其进入学校体育市场、加强苌家拳馆校、俱乐部的建设,走产业化发 展的道路等对策措施。 主题词:苌家拳, 现状, 发展, 对策 abstract 第 ii 页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wushu is one kind of chinese excellent culture heritages, many distinctive wushu branches get together and form heroic of martial arts. the chang-style boxing which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 resplendent pearl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 martial art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for its business and even the whol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and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chang-style boxing was eponymous as shaolin and taichi in the history, and they were called zhongyuan three boxings. after human society entered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development of chang-style boxing is limping in recent years, even once it was facing extinction. in order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modern survival of chang-style boxing status quo, and explore effective ways of its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using literature data, field trips, expert interviews combined with the logic of the method of chang-style boxing on the spreading area in henan province, transmission mode, the existing content, practitioners of the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advocacy, development of conditions and the reason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e spread of chang-style boxing and the narrow range of concentration; transmission mode has been diverse, but still mainly traditional mentoring each other; the complex, the actual spread of the use of small; practitioners are male and concentrated in the green two young and older age; theory still in the initial period; publicity activities are limited and narrow; health, educa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technique,and culture of changjiaquan with analysis first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servative ideology itself caused its currently descendant scarce and narrow spreading area. too much emphasis on jijixing and practical technology, chang-style boxing cannot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fitness culture style. the location of chang-style boxing growth disadvantage in their development space was squeezed gradually by strong boxing schools and it narrowed increasingl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ociety did not show enough attention to it that made the development of chang-style boxing lacking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ensure. these are external factors which led to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hang-style boxing difficultly. to promote boxing in henan province in the new era of changs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presented a variety of channels wide publicity to increase awareness of chang-style boxing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government of chang-style boxing. protect increase the protection and support efforts, to increase basic theory of chang-style boxing research, innovation conservative thinking, the disciples wide open posture, improved technical style suitable for fitness needs, strengthen the study of chang-style boxing will be the construction of various organizations to prepare all abstract 第 iii 页 levels of chang-style boxing sports materials , to enter the school sports market, competition preparation routines of chang-style boxing, to enter the field of competitive sports, to enhance boxing hall of chang school, club building, take the road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other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chang-style boxing,current,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 表目录 表 目 录 表 1 河南省苌家拳生存现状实地考察进度表. 9 表 2 河南省苌家拳主要流传地域一览表. 11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吉首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 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吉首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 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吉首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 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1 引 言 第 页 1 1 引 言 1 引 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1.1 选题依据 苌家拳,又称苌门拳、苌家锤,曾与少林拳、太极拳并称为中原“三大拳派”, 由清朝乾隆年间原汜水县苌乃周先生所创,创立后不久即风靡中原,享誉武林。 苌家拳为中国名拳之一,其内容丰富,文武并重,技法独特。苌家拳注重中 气的培养, 讲究刚柔相济, 具有攻守严密, 形神兼备, 内外合一, 体用双修等特 点。其博大精深的理论, 完整系统的套路, 勘乱保邦的儒家思想, 以及养生、保 健、技击、审美价值,受到了武林界的高度评价, 被誉为中国五大名拳少林、太极、 苌家、形意、六合和河南三大拳派少林、太极、苌家之一 。 苌家拳作为中华传统武术的优秀组成部分,自创立以来其价值无时不显,小 到强身护体、融合交流,大到保家安邦、弘扬民族文化,在其发展史上的各个时 期都彰显出了促进个人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 活水平的提高和价值需求的转变,传统武术的养生、健身、审美功能逐步获得了 人们的认可和喜爱,赋予了传统武术更丰富的价值内涵。苌家拳除了具有传统武 术的共性价值外,还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具体包括:(1)、丰富的理论价值。苌 乃周积几十年习武经验创立的苌家拳不仅有包括拳、刀、枪、剑等在内的各种套 路,还包括他独创的一整套丰富的苌家拳理论。苌家拳理论包含四个方面:层次 理论、中气理论、技击理论和枪法理论。(2)、技击与审美价值。苌家拳具有很强 的技击性与实战性,通过对苌家拳的系统学习,人们可提高自身防卫能力,增强 自信,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一些复杂的处境。当今社会,掌握一种防身自卫的有 效手段已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而苌家拳就能满足人们这种需要。人们通过对苌 氏功夫的系统习练,可以达到防身制敌、伸张正义、惩邪除恶、有备无患的目的。 在审美方面,苌家拳具有丰富的表演展示功能。苌家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是中国古代人体运动美学的精华所在,她含蓄内刚,坚实有力,充分挖掘了人的 潜能,展示了人体动作所具有的美感。苌家拳套路现存五十余种,有五十多种组 合变化,让人美不胜收,是人体艺术的宝藏。(3)、独特的文化娱乐价值。苌家拳 具有着独特的文化娱乐价值。一方面,人们通过自身对各种苌家拳功法的练习而 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人们在对与苌家拳相关的文化产品的欣赏中获 得艺术享受。苌家拳是经过二百多年的历史发展不断锤炼而成的,它的动作符合 陈万卿.苌家拳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78. 1 引 言 第 页 2 人体运动规律,充分体现人体运动之美。苌家拳套路在其形成过程中也融入了中 国传统美学思想,在“韵”、“气”、“形”、“神”、“意境”等方面都有完美 的体现 。真正将力与美完美的结合到一起,那种惟妙惟肖的表演给人以一种美的 享受。(4)、养生与保健价值。苌家拳作为自成一家的武术体系,具体表现为套路。 套路是由一组动作组合起来的。动作的设计和套路的组合都是建立在中国古代的 人体医学知识之上,合乎人体的运动规律。动作和套路讲究动静结合、阴阳平衡、 刚柔相济、形神兼备、形气合练。苌家拳经过漫长历史的检验,不断地去芜存精, 流传下来的套路,都是非常珍贵的精华部分,能使人体潜能高度发挥,是优秀的 人体运动方式,具有很好的健身养生功能。 时至今日, 历经二百余年风雨沧桑的苌家拳却面临着失传的绝境; 2006年6月, 少林功夫、太极拳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与之齐名,并称河南三大 拳派的苌家拳却不在名目。2007年3月,苌家拳被列入河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直到2008年6月7日,苌家拳才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目前关于苌家拳的研究几乎为零,有的只是报纸上的一些疾呼苌家拳濒临灭 绝的文字。笔者的疑问在寻找中产生,曾经威震武林的苌家拳缘何沦落至今日之 落魄境地?苌家拳而今的生存现状究竟怎样?她未来的发展道路又在哪里呢?笔 者生长于中原,爱屋及乌,眼看着中华武术的一枝奇葩即将凋零,怎能不心痛? 于是就有了本课题的产生。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姹紫嫣红的各种拳种共同构成了武术的英 姿。苌家拳作为中华武术中尤为夺目的一颗珍珠,其生死存亡意义重大。由于种 种原因苌家拳如今处境堪忧,保护她、发展繁荣她理应成为武术界毋庸置疑的一 项使命。本课题的出现也许解决不了苌家拳面临的窘境,若果对其未来发展能够 起到些微促进作用,笔者心满意足矣。 1993年11月4日, 河南荥阳苌家拳研究会在该拳发源地荥阳举行了成立大会。 它的成立为继承和发扬苌家拳这一优秀文化遗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苌家拳研 究会成立至今已有 15 个年头,然而苌家拳的发展仍举步维艰,濒临失传。 2008 年 6 月,正当笔者紧锣密鼓地为本课题准备的时候,欣闻苌家拳被列入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结果引起了河南省政府和荥阳市政府的重视,有 关苌家拳的保护与推广正在以政府为龙头、以教育为主阵地在荥阳市、郑州市展 开。欣喜之余,笔者的疑虑并未减少,短期而盲目的实践是否就能真正的救苌家 拳于水火呢?也许只是杯水车薪呢?科学的理论是实践得以成功的指导,笔者认 为:只有在对苌家拳的生存现状进行具体的考察分析之后找出抑制其发展的根本 原因,进而总结出能够使其长期全面发展的对策,才能真正高效地解决苌家拳的 未来发展问题。笔者坚信应运而生的本课题必能给苌家拳的发展提供些许有益的 帮助。 1 引 言 第 页 3 1.1.2 研究意义 有着二百余年光辉历史的苌家拳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作为中原三大拳种 和中国五大拳种之一的苌家拳无疑是我国武术中极重要的组成部分,她的延续和 发展对我国武术事业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对苌家拳濒临灭绝的原因及其未 来发展对策的研究绝不仅仅是可以保护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它对我国整个武术 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站在社会、经济、文化全球化的高度,综合运用哲学、社会学、经济学、 体育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苌家拳进行系统实践性研究,这对于同类研究具 有良好的借鉴作用。通过对苌家拳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对策进行研究,全面揭示苌 家拳衰落的主客观原因和科学提出促其繁荣振兴的合理对策,使国内关于苌家拳 的研究从零到有,为苌家拳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撑,这在该领域尚属首 创,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对苌家拳的生存现状进行全面勘探与科学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对策, 这些在多个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苌家拳的发展目前步履维艰,本论 文的研究成果能为其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建议,对其摆脱困境、 重焕生机将会起到指导作用。苌家拳作为我国武术文化大家庭中极重要的一员, 其生死存亡直接关系到中华武术的发展,本论文的最终目的即是挽救苌家拳,对 我国现在和未来武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一个尚未曾开发的濒危武 术拳种进行研究,其结果对其他濒危拳种的研究具有长足的帮助。苌家拳是我国 历史长期孕育而形成的优秀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发掘和 挽救对我国整个文化事业的发展也能有所帮助。 1.2 文献综述 1.2.1 传统武术相关研究综述 笔者通过吉首大学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 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搜集到与传统武术相关的文献 607 篇,其 中硕士论文 28 篇, 期刊、 杂志性文章 579 篇。 从时间上看, 这些文章多发表在 2000 年后,从数量上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从质量上看渐次提高。研究的角度主要集 中在传统武术的价值、制约传统武术发展的因素和传统武术发展的策略三个方面。 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近些年来,传统武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反映 出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传统武术文化的呼唤。 (1)传统武术价值方面的研究 温力的“知行合一”与武术的技术特点一文认为:武术的技击特点、突出 1 引 言 第 页 4 实用功能体现了我国朴素唯物主义的知行合一思想 。今天我们强调武术的体育性 质和健身功能,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对传统武术哲理 的研究要兼顾其技击性特点,这是因为无论是在哲学基础理论方面还是技术方面, 民族文化遗产的发展都具有连续性的特点。 在和谐的中华武术一文中,王刚、王国志以“和谐”为基准点,阐述了 我国传统武术中的和谐思想,指出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中传统武术独具的作用和 价值。认为传统武术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持,有利于培养符合时代要 求的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利于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的创建。 商允祥的太极拳对人体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文章把太极拳对人体生 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概括总结,具体分析了太极拳对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 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太极拳的心理保 健功能。邱瑞的少林武术发展的分期研究,指出少林武术是动态发展而逐渐 形成的,文中提出的少林武术发展分期的研究界定,有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少林武 术的发展历程,更加清楚什么是少林武术及其价值。安军的太极拳与武功医学的 关系,从太极拳的演变讨论其在传统医学中的关系和地位,具有深刻的意义。 温佐惠在21 世纪中国传统武术“技击本质”价值定位问题再研究中指出: 传统武术应以健康娱乐的价值趋向为其价值体系的定位原则,技击价值应服从于 整个传统武术价值系统 。无论传统武术的“技击”价值以何种形式在社会中体现, 都应以满足社会和人们的各种需求为最终的价值归属。 舒钧的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现代社会价值研究一文指出:中国传统武术 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人们道德修养,弘扬民族精神等方 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有关制约传统武术发展的因素方面的研究 吴秀云在其硕士论文武术发展现状和趋势的研究中指出:传统武术门派众 多、术语晦涩难懂;传统武术门派之间缺乏交流导致其发展相对封闭;传统武术 竞赛市场的发展空间受限,相对狭小;传统武术后备人才不足造成断层现象的出 现;传统武术科研体系结构上不健全,人才资源严重缺乏,使得传统武术的科学 化难以实现,导致传统武术科学化进展缓慢甚至处于停滞状态 。 徐武等人在民间传统武术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中指出:制约传统武术发 展的自身因素有:(l)传承方式中存在的严重封建保守思想,使得传统武术“近亲 繁殖”现象普遍存在;(2)各种封建迷信思想的腐蚀改变了民间传统武术朴素自然 的本来面貌,使其常给人以扑朔迷离,神秘莫测之感。(3)盲目自信使传统武术患 温 力.中国武术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12. 温佐惠,王明建.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武术的保护与发展j.武术科学,2006,1:13. 吴秀云.武术发展现状和趋势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9. 1 引 言 第 页 5 上了自大狂,唯我独尊成了各门派的目标和行为准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现代 技术信息的拒绝抵制心态。使得传统武术大多训练手段陈旧,科技含量不高。(5) 一味追求实用,忽视了传统武术的现代价值功能,造成传统武术的发展道路越来 越窄。社会方面的制约因素有:(1)竞技武术进军奥运的加速,一段时期内占用了 传统武术的资源,很大程度上延缓了传统武术的发展。(2)社会各界对传统武术的 宣传推广不够重视。(3)武术竞赛规则的种种限制,给传统武术的发展带来的很大 的不利影响 。 张胜利、刘树军在中国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探索中认为: 理论基础的薄 弱、师徒和血缘的传承方式、训练手段的原始、国家政策导向的偏斜、政策和赛 制所导致的外部环境、缺乏必要的经济支持和回报、现代体育项目的冲击等都给 传统武术的发展带来了不同程度上的制约。 梅杭强、邱王相、高楚兰等在论武术套路的传统特性与奥林匹克中认为: 中国武术是在独特的东方传统文化的总体氛围中经过长期繁衍演化而形成的,其 竞争意识相对于现代体育较弱,从而造成难以与具有强烈竞争精神的奥林匹克运 动接轨,这是传统武术发展中的一大阻碍。 李君华,蒙华在对制约传统武术普及发展因素的调查与研究中认为:有关 传统武术理论的研究不足、传统武术自身技术复杂、训练手段落后等不利于传统 武术的推广普及。而在社会方面对传统武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传统武术赛 事相对较少,规模相对较小;传统武术经济投入太少等都给传统武术的普及发展 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3)有关传统武术发展策略的研究 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事物终将被社会淘汰,因此发 展是人类社会中所有事物得以存在的基础性保障。传统武术是我国优秀的宝贵文 化遗产,是我们的祖先历经五千年风霜雪雨所创造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 成部分。传统武术与我国其他民族传统文化一起共同诉说着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 明,携手抚育呵护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民族,因此人们对她有着浓厚强烈的感情, 自其诞生之日起,一直得到中华儿女持久的关心与呵护。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 传统武术的发展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策略和方案。 董立兵在其硕士论文西方体育文化对我国武术发展的影响中阐述道:武术 是中国人自己长期以来所独有的文化存在方式,实际上它并不需要乞求任何人的 承认或者以强迫他人接受为发展途径。中国武术是中国文化这个整体的有机部分, 其自身亦能够自成体系,这使得它被作为象征着人类文明较高层次的文化的一个 对象来研究,当之无愧地被称为武术文化。传统武术长期以来一直被我国传统哲 学、政治理论、军事思想、医学理论、文学艺术、宗教思想等社会文化形态滋润 徐武,黄光丽.对实现传统武术价值的思考闭.武术科学,2006,4:3-5 1 引 言 第 页 6 着;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华夏民族特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心态模式、审美观 念、价值取向等在传统武术文化形态中都有集中的反映。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 对武术进行改造,大力推广普及,争取实现中国武术的世界化,是我国现代化建 设对武术事业提出的要求。但是如果以失去武术的优秀传统文化,失去武术特质 及固有形式乃至失去武术本身为代价,是我们所不能够接受的。该观点表达了这 样一层意思,即实现中国武术发展的国际化应当且必须是在保持传统武术独有民 族文化风格的前提下进行,否则,武术的国际化传播没有任何意义。 马俊成、吕晓标在新时期传统武术的发展对策中指出:新的历史时期,时 代发展的呼唤要求传统武术在其发展过程中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大量出版武术 理论技术书籍和武术教学书籍,发行各拳种拳械套路的音像教材;招募社会上经 验丰富的老拳师传授传统武术;大力培育传统武术方面的人才和社区指导员;开 发拓展武术市场,促进武术产业化的发展;重视武术功法练习;加大对传统武术 的宣传推广力度,加快传统武术国际化进程;在传统武术的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如 一的坚持以弘扬传统武术文化为基础。 刘宝禄在中国传统武术发展战略探析一文中指出:加强传统武术的理论建 设,以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武术实践;在学校体育中不断增加传统武术的比重,制 定和确立武术教育事业的长期战略目标;深入挖掘传统武术的拳械套路,同时更 加注重传统武术技击性的探索,密切关注竞技武术和竞技体育的发展,争取早日 实现中国传统武术的社会化与国际化。 李成银等人的传统武术发展应坚持三个方向认为:我国传统武术要想实现 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三个方向:即传统武术的大众化、国际化和创新化。必须 使传统武术适合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必须调动整 个社会的力量共同发展传统武术事业,才能最终实现使传统武术走向世界,造福 人类的终极目标。 潘开元的从传承特点看传统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对传统武术在民 间和学校体育中传承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从传统武术的师徒传承方式与学校体 育师生教学模式的差异中寻求结合点,对促进学校体育中传统武术的开展提出了 良好的建议。吕振宇,牛永刚的我国传统武术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文章 对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实现武术良性发展提出了一些好的 建议和对策。 武姜娟、胡玲等的传统武术发展战略构想一文提出: 进一步挖掘、整理 传统武术项目及其功能和作用;传统武术项目发源地和流传地建立当地特色拳种 研究会,直属于各地武术管理中心,负责当地特色拳种的挖掘、搜集、整理和普 及工作;海外华侨在推广传统武术、促进武术世界化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李成银等.传统武术发展应坚持三个方向j体育文化导刊 2007.5. 1 引 言 第 页 7 要充分利用他们这一特殊作用,为振兴中华传统武术事业服务。 刘学谦的从传统文化对武术的影响和现代社会的健身需求看武术的未来发 展一文认为:在传统武术从功利性向健身性转变的过程中,现代社会意义上的健 康意识和传统武术在健身上追求“天人合一”、“内外合一”、“阴阳和谐”的 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是统一的,这就为武术健身的开展确立了未来方向。于春岭在 传统武术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发展中指出: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要利 用好传统武术拳械套路这一基本形式,更好地适应现代人日益丰富的不同需要, 从而促进传统武术的普及发展。颜世亮、李志勇的传统武术的社会化发展思辨 等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对武术发展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综上所述,目前在传统武术的研究上,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很有价值的看法 和意见,其中蕴含的科学理论对我国传统武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 意义。然而这些文章多是从一个角度进行探讨,又或是从某个方面提出建议,这 样就造成对传统武术的研究缺少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入性。鉴于此,本文对苌家 拳的研究任务应包括:(1)对当前阻碍苌家拳发展的因素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2) 苌家拳现代价值的挖掘;(3)提出苌家拳当前发展的较科学的对策,为其可持续发 展提供理论依据。 1.2.2 苌家拳的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对于苌家拳的研究尚处于萌芽状态,取得的成果寥寥无几。苌家拳第 八代传人陈增智和陈万里对苌家拳的起源和技术进行挖掘和整理,在武史钩沉 杂志上发表了文章苌家拳源流考。秦子来和康庆武将苌家拳的理论和技术与 太极拳作比较,分别写出了文章苌氏武技与传统太极拳学理精点比较和苌 氏武技与太极拳理则异同。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对苌家拳有所注意,然而至 今研究成果几乎为零。2006年6月,少林功夫、太极拳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 遗产,而与之相对应的苌家拳却不在名目,相反,在武术书籍市场上,苌家拳的 武术理论精髓却被众多“纸上高手”竞相抄袭。现在市面上流传的苌家拳理论, 都是源于苌家拳传人袁宇华在任镇嵩军军官教导团国术教练时,应学生之请,整 理出版的部分苌家拳内容。2006年,山西出版了徐震先生的苌氏武技全书和 他的研究心得苌乃周武术学。目前,徐震先生整理的这个版本,在武术界流 传最广,很多研究者认为这本书就是苌家拳的全部内容。 其实,这本书只是刊出 了苌家拳的一个套路和极少一部分苌氏武术理论,不到苌家拳的120。目前关于 苌家拳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方面: (1)苌家拳生长的地理环境及苌乃周家族历史 苌家拳发源于乾隆时期的汜水县(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汜水地处黄河 南岸,中原腹地,乃八方交通之要冲,在古代一向为兵家必争之地。清朝建立以 1 引 言 第 页 8 后,中国传统武术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其间获得巨大成功威震武林的 首推少林武术,其次为太极拳。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登封县(现河南省登封市)在 汜水县西南不过百余里,太极拳源地河南温县在汜水正北也只有一百多里。三个 武术之乡都位于河南西部的山区,在地理上成等腰三角形分布。 苌姓起源于东周时期,其祖先是东周大夫苌弘。汜水苌氏始祖是明朝时曾任 官汴梁指挥使的四川籍人苌守忠。苌乃周是苌氏迁居汜水后的第十二代子孙,其 曾祖父苌印昌,祖父苌楚霖,父亲苌仙湄,兄仕周,子其实、其天、其渊。 (2)苌乃周生平资料 苌家拳一书列举了关于苌乃周生平的大量资料,包括有:禹氏族谱、 苌家拳源流考、苌乃周著述、苌氏族谱、汜水县志和汜水碑刻等。 (3)苌家拳理论 苌乃周“从师四十余年”,真功实练,达到了极高的武学境界。他本人有深 厚的文字功底,因此能将习武心得加以整理,著述成书。其拳理博大精深,自成 体系。重修汜水县志记其“潜心周易,洞彻阴阳起伏之理作中气 论以明其会归,其中炼气之术,纵横开合之妙,均发前人所未发”。苌氏武术 的理论,包括武德理论、初学理论以及层次理论、中气理论、技击理论、功法理 论。 (4)苌家拳之拳法套路 苌家拳有单练、对练、拳械套路数十种,以类分之,有拳法、棒法、剑法、 枪法、春秋刀法、弹法、镰法、锏法、鞭法等。 由以上可以看出,关于苌家拳的研究寥寥无几,仅有的一些也只是关于苌氏 武技的拷贝,至今尚无有关苌家拳发展的理论研究成果。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 页 9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河南省苌家拳的习练人群、社团组织及其开展的各种活动事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调研法 利用百度、搜狐、雅虎等搜索网站搜集相关文献报告资料 30 余篇,通过吉首 大学图书馆已购数据库北大方正电子图书、超星数字图书馆、湖南高校数字图书 馆、万方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全文、科普科技中文全文、中国期刊全 文等搜集到与研究内容有关的资料百余篇。为本研究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源。通过 查找相关文章、书籍、杂志,收集苌家拳起源、发展等方面的资料,为解释其现 状和回答其未来发展问题提供依据。 2.2.2 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在征求有关专家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目的 的意见的基础上,设计“河南省苌家拳的生存现状与发展对策”访谈提纲。 对体育学相关专家和苌家拳传人进行直接访谈或间接访谈。其中体育学方面专家 16 人,他们中有的是高校武术教师、武术馆校教练,有的是体育管理和文化管理 部门干部;在苌家拳传人中有的是苌家拳研究培训机构负责人,有的是苌家拳嫡 派弟子,共 8 人。 2.2.3 实地考察法 根据论文撰写进程,结合个人实际情况,作者进行了三次实地考察,共历时 37 天,考察范围覆盖了河南省所有苌家拳主要流传区域。考察进展基本顺利,获 取了大量信息。具体考察时间、地点、内容见表 1。 表 1 河南省苌家拳生存现状实地考察进度表 时间 地点 内容 2009.8.48.26 2010.1.201.28 2010.1.292.15 新密、新政、郑州、荥阳、 中牟 开封、 安阳 苌家拳的有关文献资料、 传人弟子状况、常见的 练习套路与方法、馆校 状况、组织状况等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 页 10 2.2.4 比较分析法 从历史渊源、价值取向、现实状况等方面对苌家拳和少林拳、太极拳进行比 较分析,找出导致目前苌家拳陷入困境而太极少林拳兴盛繁荣两种截然不同现象 产生的原因,为提出对策提供理论上和实际上的依据。 2.2.5 逻辑分析法 主要运用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等方法,对所查阅的资料结合有关的理论 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从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发现问题,进 而提出苌家拳发展相应的对策。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第 页 11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3.1 河南省苌家拳的生存现状 由于近百年来中国社会风云变幻,再加上苌家拳本身的凝固思想,不能因时 而进,种种因素导致苌家拳的发展步履维艰。笔者对当前苌家拳的主要流传区域 河南荥阳、郑州、开封、新密、新郑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对考察所得资料 的分析研究,得出苌家拳的现实发展状况大致如下。 3.1.1 苌家拳在河南省的流传区域 目前苌家拳主要在河南流传,其他省份传人极少。以河南省作为开展苌家拳 研究的地理范围,基本上可以代表整个苌家拳的情况。作者以整个河南省为考察 范围,经过为期一个多月的实地考察,得出河南省苌家拳主要的流传地见表 2: 表 2 河南省苌家拳主要流传地域一览表 地 市 县 市 乡 镇 村 郑州市 开封市 安阳市 荥阳市 新郑市 新密市 中牟县 巩义市 开封县 安阳市 汜水镇 贾峪镇 高山镇 刘河镇 崔庙镇 高村乡 王村镇 城关乡 辛店镇 牛店镇 三官庙乡 孝义镇 姜寨乡 西郊乡 十里堡村、南屯村、新沟村、虎牢关村、 老君堂村、东河南村、西邢村、清静沟村、 赵村、汜水村 贾峪村、 上湾村、石碑沟村、老邢村 、 梁沟村 高山村、苌岗村、乔沟村、庙沟村、石洞 村、吴沟村 官顶村、申庄村、安上村、小寨村 栗树沟村、郑岗村、寺沟村、马寨村、顶 沟村 高村、高村寺村、马寨村、官峪村、 韩村、段坊村、王村、前新庄村 安庄村、小王村、赵寨村、北周村 辛庄村、东太平庄村 小赵村、宝泉村 双楼王村、侯村寺村 白沙村、北官庄村 仇店 王峪口村 目前苌家拳主要的流传区域为河南荥阳、郑州、开封、新密、巩义、新郑、 中牟、安阳等地,呈以荥阳为中心向东、北方向辐射的格局。考察中发现,即使 在主要流传区域内,范围虽广,传人却不多。苌氏传人以荥阳市最为集中,在距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第 页 12 离荥阳较近的郑州、新政、新密等地,传人数量已成倍减少。荥阳市全市各个乡 镇基本上都有苌家拳传人分布,其他各县市大多只有一二个乡镇有苌氏传人生活。 与苌家拳繁荣时期的弟子遍及河南和周边诸省相比,今日之苌家拳处境堪怜。苌 派弟子多居于农村且零星分布,而且大部分多受传统思想和本门戒律的影响不愿 抛头露面,严重的自闭。由于苌家拳长期以来无正式组织,各地传人之间长时间 以来互不通信,彼此间缺乏互相交流切磋学习的机会。这些都严重阻碍了苌家拳 的传播。 3.1.2 河南省苌家拳的传承方式与途径 自苌乃周创立苌家拳之日起,即打破当时武术界传统,收授弟子时不具内外, 合乎标准者即可拜师。这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是非常开明的,因此四面八方前来 拜师学艺者甚众。苌家拳虽然内外皆传,但是择徒条件极为严格,有“非其人不 传,非其时不传,非其地不传”的训诫等许多戒律。苌乃周双剑对枪序中有 “非祖父上有积德,子孙下有厚福,未易坐获”。必须是祖辈上品德高尚无失德 行为,自身又无不良行径的良家弟子方可传授。 而今,苌家拳的传承方式和初创时有所不同。第一个苌家拳武馆的开办和第一 所开设苌家拳课程的普通学校的出现,使得其终于打破了固守二百多年的授徒陈 规,开始了不拘一格收纳弟子的新时代。 通过对苌氏传人弟子的访谈,笔者发现目前苌家拳的传承方式主要有三种: 师徒相承的传统方式、开馆授徒和学校教育。其中师徒相承的传统方式仍然占据 主体地位,武馆弟子人数在不断增多,荥阳市中小学开始在体育课内容中开设苌 家拳项目。一个拳种的发展必然是以传授大量弟子为基础,苌家拳目前的传承方 式显然非常不利于其传播。 在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苌乃周所规定的收徒标准相对于其他武术 流派已经很是宽松。世易时移,人类社会迈入二十世纪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带来经济社会的突飞猛进,短短的一个世纪,本来无限宽广的世界已变成狭小的 地球村。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一日千里,由建国初 期的赤贫大国一跃而成为 gdp 居世界第 3 位的世界经济大国。经济昌盛带来文化 的繁荣,各种文化思潮百花齐放竞展英姿,人民群众在享受小康社会优裕物质生 活的同时更需高质量的健康精神生活。少林功夫和太极拳采取多种积极措施顺应 社会潮流促进自身发展,几十年来卓有成效;少林寺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 个国际品牌,太极拳也已作为我国民众最喜爱的传统武术项目而风靡全国 。在这 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下,苌家拳如果继续抱残守缺,孤芳自赏,抱着“宁 可失传,决不滥传”的陈旧教条不放手,其前景不难猜想。 吕宏军,滕磊.少林功夫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62.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第 页 13 3.1.3 河南省苌家拳的现存内容 苌家拳的相关理论、拳谱和套路皆出自创始人苌乃周之笔,其内容包括苌家 拳之初学、苌家拳理论和苌家拳拳械套路三个方面。 苌家拳之初学包含武德与基础知识两方面的内容。万事德为先,文有文德, 武有武德。苌乃周反复告诫后人在传授技艺时必须择人,在源头上杜绝败类的产 生。在苌乃周留下来的拳术理论著作和拳械谱中,随处可见要求从学者注重武德 的文字。苌家拳武德包括对授业者的要求和对受业者的要求,十戒、三箴 及十二成法中皆有所述。苌家拳基础知识包括苌家拳称谓、苌家拳拜师仪式、 拳的握法、掌的名称、头论、肩肘膝胯论、膊腿练法、过刚过柔矫正方法、大势 与小势、正势与偏势、单练与合练、六合与三尖、武备与文事及其他十五个部分。 苌家拳理论主要有:中气论说,功法理论和枪法理论。中气论说包括中气、 中气歌、养气论、正气论、三尖照论、二十四字论等九十六个子理论。功法理论 又称养气法,包括呼吸图、炼气论、养气说、循环一气、日月平分、火焰冲天等 十五个子理论。枪法理论包括四大纲领、八大条目、十二变通、七十二手法、八 要、七练等三十九个子理论。 苌家拳拳械套路包括:拳法,上二十四势拳、中二十四势拳、下二十四势拳、 猿猴拳、孙大圣二十七势拳、二十四大势拳、字拳、大罗汉拳、黑虎奔山拳、白 虎靠山拳、之字拳、四十八法、绰手、波澜拳、十面埋伏引战拳、炮拳、小罗汉 拳、新式青龙出海拳、小红拳、白虎拳、柔术战法、韦陀拳。棒法有二十四式猿 猴棒、七十二棒、行者棒、猿猴对棒、三十六式猿猴棒。剑法,剑指七星、纯阳 十二剑、双剑名目、双剑谱、单剑对枪、双剑对枪。刀法有春秋刀。枪法,马上 枪、六零奇枪、四枪、八枪、二十一枪、三十六枪、张夫子蛇矛、花枪、飞云八 势、十七枪、二十八枪、锁枪。其他尚有弹法、镰法、鞭法、锏法等。 目前,在河南省苌家拳流传地域里,绝大部分苌家拳传人在授拳时依然很重 视武德和苌家拳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上沿袭了前代的方式。在对苌家拳理论的 实践上,以中气论、养气法和枪法理论为传授的主体。在拳械套路方面,以上中 下二十四势拳、二十四大势拳、青龙出海拳、二十四式猿猴棒和三十六枪最为盛 行,其他如大罗汉拳、双剑谱、张夫子蛇矛等也有不少练习者。 3.1.4 河南省习练苌家拳的人群特征 由于历史地理上的一些原因,苌氏传人多居于偏僻闭塞的农村。农村社会的 基本结构单元是村落,村落是血缘、地缘关系结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生活圈 子,是一个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组成的群体 。农村社会是身份的结构,身份结构 的存在以村落的边界存在为基础。传统村落的边界主要有社会边界、行政边界、 彭拥军.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m.北京:高等驾驭出版社.2007.84.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第 页 14 自然边界、心里文化边界和经济边界,这些边界的存在使得农村社会具有自然上 的封闭性和心理上的狭隘性。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具有血缘性、聚聚性、农耕性、 礼俗性、封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设立:文化娱乐项目IP运营可行性研究报告
- 火锅餐饮行业2025年火锅店环保节能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 2025标准中介代理合同范本
- 门吊作业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门卫安全管理培训课件
- 锻造工艺科普知识培训课件
- 潮流玩具市场IP运营风险预警与防范策略研究报告:2025年市场洞察
- 生产磁芯、电感扩建项目环评报告表
- 港口物流智能化在港口智能化物流运输中的应用与效果报告
- 年产1500吨毛血旺生产线新建项目环评报告表
- 2025年河南省(安阳市)事业单位招聘联考内黄县(综合类)岗位考察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中组部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面试模拟题集
- 研发中心资产管理办法
- 2025年教师时事政治热点题库及完整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电子束晶圆检查系统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银行投诉处理技培训课件
- 贵州省榕江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小学五年级数学学科培优辅差专项计划
- 电解质紊乱机制-洞察及研究
- 轮滑教学课件
- 2025年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授权签字人考核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