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中医观察及护理体会.doc_第1页
痛经的中医观察及护理体会.doc_第2页
痛经的中医观察及护理体会.doc_第3页
痛经的中医观察及护理体会.doc_第4页
痛经的中医观察及护理体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痛经的中医观察及护理体会 张婷段志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目的对痛经的中医病理进行观察,以及痛经用药护理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xx年5月xx年5月,我院收治的痛经患者230例,根据月经期出现痛经的不同时期用药护理,分别采用和血通经、调气行血、滋阴湿阳等方法进行分阶段的相应的中医治疗和护理。结果230例痛经患者经3个周期治疗,患者疼痛消失有216例,疼痛没有明显改变的患者有14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3.91%。结论对痛经患者进行中医用药,对恢复患者的卵巢功能,促进子宫发育,缓解子宫收缩等起到较好的作用,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痛经;中医观察;用药治疗;护理 R47A1672-5654(xx)04(b)-0187-02 痛经是指在行经的前后,或者月经期患者下腹部出现坠胀、疼痛,或者腰酸等不适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困扰。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痛经的发病率从1980年的33.19%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且以年轻未生产女性居多,严重影响着女性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威胁女性的身心健康。中医学者根据中医理论,对月经周期不同痛经患者的症状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xx年5月xx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痛经患者230例,其中未婚女性122例,已婚女性108例;其中有125例患者为原发性痛经,有105例患者为继发性痛经,另外有86例患者同时伴有不孕症;经B超检查显示,有22例患者伴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有68例患者显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1.2方法 根据患者出现痛经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于经前期痛经的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在月经前424h患者内膜发生缺血坏死,胞膜瘀滞排出不畅。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依据中医理论,应当为患者活血通经,配给药方,选用材料配比如下:24g当归、12g香付、30g炒杭芍、15g柴胡、18g益母草、12g郁金、6g瘀痛偏寒凝加川芎、12g丹皮、15g元胡、6g有热加黄芩、12g刘寄奴、15g甘草、18g齐穗、6g栀子。如患者瘀血表现明显,或者伴有血块,在上述药方中加入6g红花和6g桃仁。对于月经期间痛经的患者,主要是化瘀止痛,依据中医理论,结合患者临床表现,配给药方,选用材料配比如下:12g延胡索、3g血竭、10g炒当归、15g花蕊石、12g丹参、10g生蒲黄、10g川牛膝、6g制没药、10g制香付、10g赤芍。如患者伴有小腹冷痛,或者形寒肢冷,则需要在上述药方中加入2.5g的吴茱萸和3g艾叶;如果患者临床体现出烦躁易怒、情绪抑郁,则需要在上述药方中加入10g白芍和6g柴胡或者加入3g的生甘草和30g淮小麦;如果患者临床伴有腰膝酸软,则需要在上述药方中加入川断和杜仲各12g;如果患者临床表现出肛门坠胀疼痛,则需要在上述药方中加入10g的大腹皮、9g的生大黄和6g木香;如果患者临床表现出带下色黄且量比较多,则需要在上述药方中加入12g椿根皮、15g红藤和30g的败酱草。对于月经后痛经的患者,阴血胞膜排出,此时血海空虚,亟待进行修复,这个阶段应该采用滋阴溢阳法进行调节护理,配给药方:10g山萸肉、12g川芎、15g菟丝子、12g杭芍、10g枸杞子、24g当归、12g香附子、10g山药、12g熟地。如果临床中患者体现出明显阴虚,则需在上述药方中加入15g的女贞子和15g旱莲草;如果临床中患者体现出明显阳虚,则需要在上述药方中加入15g的鹿角霜和15g巴戟。 1.3中医治疗原则 在中医中,对于痛经的治疗遵守调理冲任气血为主的原则,同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出的证型,进行不同的治疗护理。痛经的患者一般临床中需要给予活血、行气或清热、散寒、或泻实、补虚。通常根据痛经的发生阶段不同,治疗的原则有所区别。经期痛经,主要遵循调血止痛以治标;经前后痛经,主要遵循辩证求因以治本。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或者进行益肾、或者进行调肝,或者给予扶脾,使得患者气血流通,经血排出畅通,进而实现“通则不痛”。 2结果 所选择的230例痛经患者,经对症治疗,按月为中期用药,每一个月为一个周期,其中有40例患者在治疗一周期后疼痛消失,99例患者经治疗两周期后疼痛消失,77例患者经治疗三个周期后疼痛消失,总有效216例,总有效率达93.91%。另外有14例患者,在治疗三个周期以上后,仍然没有明显疼痛变化,为无效,无效率为6.09%。 3讨论 痛经的相关中医记载最早源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文中将痛经描述为“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对于痛经的治疗研究从未间断,随着近年痛经呈现出的上升趋势,对女性的身心健康影响越来越严重。对于痛经患者的护理研究也有了一定的成绩,形成效果显著的治疗和护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痛经患者生活中要注意季节变化,春夏时晚睡早起,避免空调或电风扇下长时间滞留,忌生冷,多饮水;秋冬时要注意保暖。慎风避寒,以防形成瘀血,排出不畅,进而体现出“不通则痛”。痛经患者要劳逸结合,生活规律,不可“劳则气耗”,亦不可“久卧伤气”,以防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痛经患者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心情舒畅,不急不躁,多进行舒缓情绪的活动,如听音乐或散步等等,气和则血顺。痛经患者因病机不同,体现出的临床表现也不同,根据情况做适当的调理。如果患者临床表现以气滞血瘀为主,调理时则主要给予情志调畅;如果患者临床表现以湿热遇阻或者寒凝血瘀为主,在调理时则主要注重饮食的调理。忌生冷,多锻炼,睡眠充足,营养均衡。经期禁止行房事,易助邪入侵,加重瘀血形成,痛经加重。保持经期卫生,不可进行游泳或盆浴等活动,内衣要干净透气,卫生用品要符合标准。注意饮食调理,能够起到补益精气的效果,有利于痛经的治疗。忌生冷、酸涩、刺激性食物。生冷寒凉食物的大量摄入,容易导致血液寒凝,诱发痛经。如冷饮、螃蟹、西瓜、黄瓜等。米醋、酸枣、柠檬等酸涩食物,摄入体内有固涩收敛作用,容易使得经血排出受阻,加重痛经。 月经主要分为四个周期,痛经主要是指月经的不同周期发生的疼痛,不同周期内子宫冲任的气血阴阳虚实不同,患者临床体现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治疗和调理时,要分清虚实,选择恰当的治疗时机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果为虚性痛经,患者多体虚,应注重日常调理,补充营养,饮食均衡;如果为实性痛经,则需要在经期开始服药调理。一般情况下,对于经期痛经患者,以及颈前痛经的患者,需要在经期1周时即开始服药,并持续到见经后停服,可以帮助气血通畅,减轻患者疼痛。对于经后痛经的患者,一般见经开始用药,持续到经净,日常改服丸剂。 在日常中,要加强月经期生理卫生和保健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注意月经期的卫生习惯,注意保暖,忌生冷、酸涩、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情绪,不急不躁,心态平和。本研究中,230例痛经患者,经对症用药护理,216例患者痛经消失,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肖承,吴熙.中医妇科名家经验心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xx:129-130. 2张元.夏桂成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