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专业论文)杂多酸催化剂在精细有机合成中催化作用的研究.pdf_第1页
(有机化学专业论文)杂多酸催化剂在精细有机合成中催化作用的研究.pdf_第2页
(有机化学专业论文)杂多酸催化剂在精细有机合成中催化作用的研究.pdf_第3页
(有机化学专业论文)杂多酸催化剂在精细有机合成中催化作用的研究.pdf_第4页
(有机化学专业论文)杂多酸催化剂在精细有机合成中催化作用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有机化学专业论文)杂多酸催化剂在精细有机合成中催化作用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从7 0 年代日本在丙烯水合生产上用杂多酸( h p a ) 催化剂成功 地实现工业化以来,杂多酸( 盐) 作为有机合成和石油化工中的催化 剂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类新型的催化材料,杂多酸及其盐 类化合物以其独特的酸性、“准液相行为”、多功能( 酸、氧化、光 电催化) 等优点在催化研究领域中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重视。 本文合成了4 种杂多酸型催化剂:活性炭负载磷钨酸 ( h 3 p w l 2 0 4 0 c ) 、h 4 p m o l i v 0 4 0 、h s p m o l o v 2 0 4 0 、h 6 p m 0 9 v 3 0 4 0 。并 用红外( i r ) 和x 射线衍射( ) 等表征,将其应用于季戊四醇 的缩羰基化反应、月桂醇的溴代反应、芳香化合物蒽的氧化反应,效 果令人满意。 一杂多酸的酸催化反应的新探索 ( 1 ) 季戊四醇的缩羰基化反应 2 o h h f c o h x 芝 4 a - - 6 2 5 a - 6 本文用活性炭负载磷钨酸催化剂催化合成1 2 种季戊四醇缩酮 ( 醛) 产物,其中新化合物1 种,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酮醇配比、反 应时间、溶剂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实验表明,该催化剂是季戊四醇 缩酮( 醛) 反应的良好催化剂,催化剂稳定性好,可重复使用。 本文还研究了在微波辐射下,以活性炭负载磷钨酸为催化剂,不 用溶剂,合成了8 种季戊四醇双缩酮( 醛) 。以环己酮与季戊四醇的 缩合为反应模型进行优化,其优化反应条件为:季戊四醇2 0 9 ,催化 剂o 3 9 ,环己酮4 0 m l ,微波输出功率6 0 0 w ,辐射时间3 m i n ,产率 达9 5 4 。该条件下的反应速度是常规加热法反应速度的3 0 倍。 ( 2 ) 催化月桂醇的溴代反应 g 1 2 h 2 5 0 h + h b r1c 1 2 h 2 5 b r4 - h p o 吣厂协 研究以月桂醇为主要原料,在活性炭负载磷钨酸催化作用下,与 4 0 氢溴酸反应,合成了月桂基溴,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物配比、 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探讨出合成的最佳工艺条 件:反应温度1i o 。c ,反应时间6 h ,n ( c 1 2 h 2 5 0 h ) :n ( h b r ) = i 0 :2 o ,催化剂 用量为m ( c 1 2 h 2 5 0 h ) :m ( c a t ) = 1 0 :1 ,收率达9 1 8 。 二钼钒磷杂多酸催化葸氧化制蒽醌 麟牛 制备出三种k e g g i n 型结构的钼钒磷杂多酸,用i r ,x r d 等手段对 其进行结构物相分析,并将其应用于葸氧化合成葸醌反应,研究催化剂 用量、反应时问、反应温度、溶剂以及反应物配比等对催化剂活性的 影响规律。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获得了9 0 以上的收率。此法条件 温和,操作简单,催化效果好且不污染环境,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前景。 此外,本文还对杂多酸型催化剂的结构、性能以及在催化合成方 面的应用作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关键词:杂多酸;微波辐射:季戊四醇;活性炭负载磷钨酸:葸醌 a b s t r a c t s i n c eh e t e r o p o l ya c i dw a sa p p l i e ds u c c e s s f u l l yi ni n d u s t r i a l i z a t i o no f p r o p y l e n eh y d r a t i o ni n7 0si nj a p a n ,a san e wt y p eo fc a t a l y s tu s e di n o r g a n i cs y n t h e s i sa n dp e t r o l e u mc h e m i c a lc o m b i n a t i o n ,h e t e m p o l ya c i di s i n t e r e s t i n gw i t h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o fs p e c i a la c i d i t y ,p s e u d o l i q u i dp h a s e a n dm a n yf u n c t i o n s i n t h i sa r t i c l e ,f o u rk i n d so fh e t e r o p o l ya c i dc a t a l y s t sw e r ep r e p a r e d ( h 3 p w l 2 0 4 0 c 、h 4 p m o n v 0 4 0 、h s p m o l o v 2 0 4 0a n di - 1 6 p m o g v 3 0 4 0 ) t h e y w e r ea p p l i e di ns y n t h e s i so fa c e t a l sa n dk e t a l sf r o mp e n t a e r y t h r i t o lw i t h c a r b o n y lc o m p o u n d s ,s y n t h e s i so fa l k y lb r o m i d e sf r o ma l c o h o l s a n d p r e p r a t i o no fa n t h r a q u i n o n ef r o mf i q u i d - p h a s eo x i d a t i o no fa n t h r a c e n e t h e c a t a l y s i se f f e c ti sv e r yg o o d a t h ea c i dc a t a l y s i sr e a c t i o no f h p a ( 1 ) t h ea c e t a l sa n dk e t a l sr e a c t i o n so f p e n t a e r y t h r i t o l +x 糟 2 + :x n - - 洲o h 昔 吖 h 承x 3 a - h + 莎x : 4 a - - d 2 5 a - e l s y n t h e s i s o ft w e l v e k i n d o fk e t a l sa n da c e t a l sf r o m 2 , 2 b i s ( h y d r o x y m e t h y l ) p r o p a n e - 1 ,3 一d i o lw i t ha l d e h y d e sa n dk e t o n e sw e r e c a t a l y s e db yp h o s p h o t u n g s t i ca c i ds u p p o r t e do na c t i v e c a r b o n ( h e w c ) ,a n d an e wc o m p o u n dh a sb e e np r o d u c e d ,t h ef a c t o r s i n f l u e n c i n gy i e l dw e r ei n v e s t i g a t e d i ti ss h o wt h a th p w ci sa ne x c e l l e n t c a t a l y s t ,a n dt h ec a t a l y s tw a ss t a b t i l i t i v ea n dr e u s a b l e t h ep r o d u c t sw e r e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b y1 h n m r ,i ra n de l e m e n t a la n a l y s i s s y n t h e s i so fd i k e t a l sa n dd i a c e t a l sf o r m2 , 2 - b i s ( h y d r o x y m e t h y l ) 一p r o p a n e 一1 ,3 - d i o l w i t h a l d e h y d e s a n dk e t o n e sw e r e c a t a l y z e db y p h o s p h o t u n g s t i ca c i ds u p p o r t e d o na c t i v ec a r b o n u n d e rm i c r o w a v e n r 饷 2 i r r a d i a t i o n ,t r a d e rt h eo p t i m u mr e a c t i o nc o n d i t i o n s ( p e n t a e r y t h r i t o l2 0 9 , h p w c0 3 9 ,c y c l o h e x a n o n e4 0 m l ,m i c r o w a v ep o w e r6 0 0 w ,m i c r o w a v e i r r a d i a t i o nt i m e3 r a i n ) m ey i e l do fd i k e t a lw a s9 5 4 u n d e rm i c r o w a v e i r r a d i a t i o n ,t h er e a c t i o nr a t ew a s3 0t i m e s f a s t e rt h a nc o n v e n t i o n a l h e a t i n g t h ep r o d u c t sw e r e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b y1 h n l v l r ,i ra n de l e m e n t a l a n a l y s i s ( 2 1t h eb r o m i z a t i o nr e a c t i o no fd o d e c y la l c o h o l c 1 2 h 2 5 0 h + h b r40 1 2 h 2 5 b ra t h 2 p 1 b r o m o d o d e c a n ew a sp r e p a r e do nt h eb a s i so fd o d e c y la l c o h o la n d h y d r o b r o m i c a c i db yp h o s p h o t u n g s t i ca c i ds u p p o r t e d o na c t i v e c a r b o n ( h p w c ) ,t h ef a c t o r si n f l u e n c i n gt h ey i e l dw e r ei n v e s t i g a t e d ,t h e s u i t a b l ep r e p a r a t i o nc o n d i t i o n so fi - b r o m o d o d e c a n ew e r ed e t e r m i n e d : r e a c t i o nt e m p e r a t u r e l1 0 ,r e a c t i o nt i m e6 h ,m o l er a t i on ( c 1 2 h 2 5 o h ) :n ( h b r ) = 1 0 :2 0 ,a m o u n to f c a t a l y s tm ( c t 2 h 2 5 0 h ) :r e ( c a t ) 2 l o :l ,t h e y i e l do f1 - b r o m o d o d e c a n ew a s9 1 8 b :t h eo x i d a t i o nc a t a l y s i so fh e t e r o p o l ya c i d s t h em o l y b d o v a n a d o p h o r i ch e t e r o p o l ya c i d sw i t hk e g g i ns t r u c t u r e w e r es y n t h e s i z e d i ra n dx r dw e r eu s e dt oe v i d e n c et h es t r u c t u r eo ft h e c a t a l y s t s c a t a l y s t i n gt h er e a c t i o no fa n t h r a c e n ew i t hh 2 0 2w a ss t u d i e d t h e i n f l u e n c eo ft e m p e r a t u r e ,r e a c t i o nt i m e ,c a t a l y s ta m o u n t ,s o l v e n to n c a t a l y t i ca c t i v i t yw a se x a m i n e d t h ey i e l do fa n t h r a q u i n o n ew a so v e r 9 0 u n d e rt h eo p t i m u m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m e t h o do fp r e p a r i n g a n t h r a q u i n o n ew a sg o o db e c a u s eo fi t ss i m p l i c i t y ,m i l dc o n d i t i o n sa n d h i g hc a t a l y t i ca c t i v i t y a n d t h e r e b y w a s p r o s p e c t i v e i ni n d u s t r i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t h ea u t h o rh a sm a d em o r ec o m p r e h e s i v er e v i e wo nh e t e r o p o l ya c i d c a t a l y s t s s t r u c t u r e ,c a p a b i l i t ya n dt h e i ra p p l i c a t i o na tc a t a l y s i ss y n t h e s i s i v k e yw o r d s :h e t e r o p o l ya c i d ;2 , 2 - b i s ( h y d r o x y m e t h y l ) p r o p a n e 。1 ,3 - d i o l ; m i c r o w a v ei r r a d i a t i o n ;p h o s p h o t u n g s t i ca c i ds u p p o r t e do na c t i v ec a r b o n ; a n t h r a q u i n o n e v 1 1 引言 第一章文献综述 多酸化学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是无机化学中的一个重 要研究领域。早期的多酸化学认为无机含氧酸( 如硫酸、磷酸、钨 酸、钼酸) 经缩合可成缩合酸。由同种含氧酸根离子缩合形成的叫 同多阴离子( 如m 0 0 4 ,m 0 7 0 2 4 6 - ,w 0 4 2 。,w 7 0 2 4 6 ) ,其酸叫同多 酸。由不同种含氧酸根离子缩合形成的叫杂多阴离子( 如w 0 4 2 - + p 0 4 3 - 斗p w l 2 0 4 3 ) ,其酸叫杂多酸,h 3 p w l 2 0 4 0 就是经典的杂多酸 一一1 2 磷钨酸。多酸化学就是关于同多酸和杂多酸的化学,前者 涉及同多阴离子,后者涉及杂多阴离子【lj 。 1 8 2 6 年,j b e r z e r i u s l 2j 成功合成第一个杂多酸一一1 2 钼磷酸铵 ( n h 4 ) p m 0 1 2 0 4 0 n h 2 0 ,距今已有1 7 0 多年的历史了,但当时只是将钼 酸铵加到磷酸中出现黄色沉淀,还谈不到组成的问题,有人称之为 多酸研究的史前时代。1 8 6 4 年,c m a r i g n a c 真正开拓了多酸研究的 新时代,合成了硅钨酸。接着,1 2 钨磷酸、1 2 钨硼酸等相继合成成 功【3 1 。近年来,多酸化学发展迅速,除了在理论方面有所进展外, 在应用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1 9 7 2 年日本率先以1 2 钨硅酸为 催化剂进行丙烯水合工业化并获成功,1 9 8 4 年以1 2 磷钼酸催化异 丁烯水合制叔丁醇,1 9 8 2 年以1 2 磷钼酸为催化剂,甲基丙烯醛气 相氧化制甲基丙烯酸,1 9 8 6 年以1 2 磷钨酸为催化剂t h f 制聚氧基 四次甲基乙二醇等8 个项目工业化成功p 1 。杂多酸作催化剂的优点 是反应条件温和,活性高,选择性好,腐蚀轻微。从此多酸的研究 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研究工作十分活跃,使多酸化学的研究进入 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国际上被认为的五个多酸研究中心,它们分别 在美国、中国、前苏联( 俄罗斯) 、法国和日本。 古老的多酸化学,经历百余年的变化发展,现已进入一个崭新 的时代。多酸的合成已进入分子剪裁和组装;从对稳定氧化态物种 的合成、研究,进入亚稳态和变价化合物及超分子化合物的研究; 除催化研究外现己跻身于材料科学,特别是光、电、磁功能材料及 药物化学进行抗爱滋病、抗肿瘤、抗病毒研究等方面都有试探。总 之,多酸化学正迈入一个新的历程。 1 2 杂多酸的结构化学 杂多酸的结构类型主要有:1 :1 2 系列a 型( k e g g i n 结构) 、1 :1 2 系列b 型( s i l v e r t o n ) 、2 :1 8 系列d a w s o n 结构、1 :9 系列( w a u g h 结构 及k e g g i n 衍生结构) 、1 :6 系y 1 ( a n d e r s o n 结构) 、1 :1 1 系列及( 1 :1 1 ) 2 双系列杂多化合物、2 :1 7 系列及( 2 :1 7 ) 2 双系列杂多化合物等,其中 最常用的就是1 :1 2 系列a 型( k e g g i n 结构) 。 k e g g i n 结构的通式可表示j g x m l 2 0 4 0 】n _ ( x = p ,s i ,g e ,a s , m = m o ,w ,v ) 。以磷钨酸为例: h 3 p 2 0 4 0 n o 反荷离子一ll 配原磊雩晶水 杂原子( 中心原子) 1 9 3 4 年首次测定n a 3 p w l 2 0 4 0 】5 h 2 0 的结构1 4 1 ,其结构的键合、 多面体及空间堆积示意图见图。 图l - l p w l 2 0 4 0 】5 h 2 0 的结构的键合、多面体及空问堆积示意图 其结构特征如下: ( 1 ) 具有t d 对称性。 ( 2 ) 杂原子呈四面体配位p 0 4 ( 3 ) 配原子呈八面体配位。三个八面体为一组及三金属簇m 3 0 l o , 它们共边相连,共有四组三金属簇,它们之间以及与中心四面体之 间都是共角相连。一共是十二个八面体围绕着中心四面体。 ( 4 ) k e g g i n 结构的杂多阴离子中氧有以下四种: o a :p 0 4 即四面体氧p o a共4 个 o b :w - o b 即桥氧o b ,属不同三金属簇角顶共用氧共1 2 个 o c :w o c 即桥氧o c ,属同一三金属簇共用氧共1 2 个 o d :w = o d 即端氧,每个八面体的非共用氧共1 2 个 ( 5 ) 直径:多阴离子的直径通常为1 - 5 n m ,0 2 。半径w n + 半径, 呈紧密堆积。 ( 6 ) 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多酸的一级结构,指多阴 离子的结构。可表示多酸的组成元素和个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结合 方式的骨架结构。多酸的二级结构,指多阴离子与反荷离子组合得 到的多酸及其盐的晶体结构。多酸的三级结构,指多阴离子、反荷 离子与结晶水三部分组成。可如下表示: 三级结构 ( 7 ) 结晶水、结合水和组成水: 结晶水在多酸中很重要,特别是在催化方面更有实际意义。水 分子数目在多酸中变化不定,这是由于它具有沸石性,所以有人称 为沸石水,意思是可以自由进出。根据b r a d l e y 和i l l i n g w o r t h 的研 究【4 】,1 2 磷钨酸最多可有2 9 个水,但近期研究指出,仅有1 8 个无 序的水分子,其他的水由于高度无序不好辨认。有的研究指出,结 晶水数目不同,杂多酸的结构类型也不同,有人认为: h 3 p w l 2 0 4 0 1 5 h 2 0 体心 h 3 p w l 2 0 4 0 】1 4 h 2 0三斜 h 3 p w l 2 0 4 0 1 21 h 2 0 斜方 h 3 p w l 2 0 4 0 1 2 9 h z o 面心立方 结合水:杂多酸中一部分质子以结合水即水合氢离子形式存在。 h 3 p w l 2 0 4 0 】6 h 2 0 可写成( h 5 0 2 ) 3 p w l 2 0 4 0 ,( h s 0 2 ) 3 即是结合水, 有人称为水块。 组合水:多阴离子骨架中的氢和氧,可视为组合水。 1 3 杂多酸型催化剂制备及性质 杂多酸催化剂有三种形式:杂多酸、杂多酸盐( 酸式盐) 、负 载型杂多酸( 盐) 。 1 3 1 杂多酸 杂多酸传统的制备方法1 5 1 是酸化含杂原子和多元子的含氧酸盐 的混合物,然后采用乙醚抽提或离子交换的方法分离得到。传统的 制备方法一般收率较低,且产生一定的废物。k u l i k o v a 等hj 提出了 采用电化学制备杂多酸的新方法。采用电化学方法,杂多酸的收率 接近1 0 0 。 目前用作催化剂的主要是分子式为h n a b l 2 0 4 0 x h 2 0 具有 k e g g i n 结构的杂多酸,如十二磷钨酸( h 3 p w l 2 0 4 0 x h 2 0 ) 、十二硅 钨酸( h 4 s i w l 2 0 4 0 * x h 2 0 ) 、十二磷钼酸( h 3 p m 0 1 2 0 4 0 x h 2 0 ) 等。 作为固体酸催化剂,杂多酸最重要的性质在于它独特的酸性。其独 特之处在于它是酸强度较为均一的质子酸,且其酸性比s i 0 2 a 1 2 0 3 、 h 3 p 0 4 s i 0 2 、分子筛等固体酸催化剂强得多i 引,属于固体强酸。其 酸性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加以调变。 ( 1 ) 改变组成元素,不同杂多酸的酸性大小顺序为: i - i p w h s i w h p m o h s i m o 。 ( 2 ) 改变结构,不同结构。j 多酸的酸性大小顺序为: k e g g i n d a w s o n 其它结构。 ( 3 ) 改变活化温度,调节结晶水含量 7 n 。 杂多酸另一重要的性质是其具有独特的“准液相”( p s e u d o l i q u i d p h a s e ) , 行n 【9j ,某些较少的极性分子( 如水、醇、氨、吡啶等) 可 以进入杂多酸的体相并在体相中迅速扩散,好象发生在液相中一 样,这一现象称为“准液相”行为,“准液相”行为的存在,使催 化反应不仅能发生在催化剂的表面,而且能发生在整个催化剂的体 相,因而使杂多酸具有更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1 3 2 杂多酸盐 杂多酸盐催化剂可由杂多酸与可溶性金属碳酸盐加热反应而 制得,或者是杂多酸与离子交换树脂通过离子交换而制得。杂多酸 盐根据其水溶性和比表面积的大小可分为a 组盐和b 组盐i l 。a 组盐包括n a + 、c u 2 + 等半径较小的阳离子所形成的杂多酸盐,其 性质与杂多酸接近,比表面积小且溶于水。b 组盐包括n h 4 + 、k + 、 r b + 、c s + 等半径较大的阳离子所形成的杂多酸盐。b 组盐的比表面 积( 5 0 2 0 0 m 2 g ) 和孔体积( o 3 0 5 m l g ) 较大,酸强度高( h o g e w l 2 0 4 0 4 s i w l 2 0 4 0 4 b w l 2 0 4 0 5 c o w l 2 0 4 0 6 。 c u w l 2 0 4 0 6 。随中心原子( x ) 氧化态降低( 多阴离 子负电荷增大) 氧化性降低。当中心原子一定时杂多阴离子的氧化 性随配位原子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按v m o w 的顺序减少。 固体杂多化合物的氧化性,与在溶液中的行为不同,不仅与多 阴离子的组成元素有关,而且与反荷离子有密切关系。当用碱金属 离子取代杂多酸中h + 时随取代量的增加氧化能力下降,当杂多酸 的p d 、a g 、c u 盐被还原时,首先抗衡离子被还原。因此,这些离 子的氧化性反映了杂多酸盐的氧化性p j 。 1 4 2 2 杂多酸催化的一些典型氧化反应 杂多酸型催化剂的催化氧化所用氧化剂有分子态氧( 0 2 ) 、过 氧化氢( h 2 0 2 ) 和有机过氧化物( t b u o o h ) 等;所用催化剂主要 是含m o 和v 的h p a 或取代型杂多化合物。 ( 1 ) 烃类的氧化反应 烷烃的氧化:m i z u n o 用c s 2 5 c u o0 8 h 33 4 p m 0 9 v 3 0 4 0 催化丙烷氧 化脱氢,在3 8 0 ,丙烯选择性为2 5 ,丙烷转化率为4 0 ( 2 ,用 杂多酸催化乙烷氧化脱氢反应的报道始于1 9 9 4 年【驯,以n 2 0 为氧 化剂,在5 4 0 。c 、c 2 h 6 0 2 = 4 1 ,杂多酸h 3 p m 0 1 2 0 4 0 在s i 0 2 的负载 量为2 0 2 5 时得到最佳值,产物乙烯和甲醛的总选择性为7 0 。 u e d a 等用共沉淀法合成出杂多酸毗啶盐,经4 2 0 。c 在n 2 气氛下活 化后,得到具有立方晶型的深度还原的杂多酸毗啶盐 ( p y h ) 3 p m 0 1 2 0 4 0 ,该化合物在氧化条件下也能保持稳定状态。用于异 丁烷选择氧化制甲基苯烯酸,在3 0 0 以上、富氧条件( 异丁 烷:0 2 = 1 :2 ) 下,异丁烷转化率可达2 2 ,甲基苯烯酸选择性达 5 0 1 2 8 1 。王建坤等【2 9 1 研究了 i - 1 4 ) 6 p m 0 4 v 8 0 3 7 5 x h 2 0 和 b u 4 n 6 6 p m 0 4 v 9 0 3 7 ,5 】x h 2 0 两种杂多酸催化剂在h 2 0 2 存在下,对 饱和烃的活化及氧化作用环己烷的主要氧化产物是环己醇和环己 酮 烯烃的氧化:n e u m a n n 等用p m o t 0 v 2 0 4 0 5 - 活性炭催化4 一乙烯 基环己烯氧化脱氢为苯乙烯,反应条件温和,苯乙烯选择性很高p o j ; n o w i n s k a 等采用负载在s i 0 2 、a 1 2 0 3 和n 0 2 上的h 3 + 。p v a m 0 1 2 - n 0 4 0 型催化剂的钯盐作为乙烯和1 丁烯气相w a c k e r 法氧化反应的催化 剂m3 2 】:毛萱,殷元骐等吲制备了含铜、铬的杂多酸催化剂,并将 其用于丙烯选择氧化制丙烯酸的催化剂,能显著提高目的产物丙烯 酸的收率:黄世煜等 3 4 1 考察了p dr u h p a 双金属催化剂对乙烯直接 氧化制乙酸反应的催化性能,以及原料气配比、反应物空速、反应压 力和温度等对反应的影n 向在原料气配比为v ( c 2 i - h ) :v ( a i r ) : v ( s t e a m ) = 5 5 :2 2 :2 3 ,反应物空速为4 0 0 0h ,反应压力为1 4 m p a , 反应温度为1 5 0 1 6 0 时,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酸反应的时空收率高 达4 8 0g 舡h ) 蔡铁军等【35 】以浸渍法制备了二氧化硅负载磷钼钒系列催化剂, 考察了催化剂上的异丁烯氧化反应结果表明,在空速9 0 0h _ 1 和3 4 5 的反应条件下,过渡金属的引入可提高甲基丙烯醛的选择性其中 cu 对催化剂性能的改善最佳,甲基丙烯醛选择性可达6 5 7 单玉华等p6 j 将h 3 p m o 。w 1 2 x 0 4 0 用于环戊烯氧化为戊二醛的反 应中,经高浓度的双氧水( 5 0 ) 氧化,戊二醛的收率可达7 0 。 芳香烃的氧化:丁彤等p7 】制各出k e g g i n 和d a w s o n 两种结构 的钼钒磷杂多酸。化学方法分析其元素组成,i r 、u v 、x r d 等手段 对杂多酸进行结构物相分析,并将其应用于苯氧化合成苯酚反应。研 究反应温度、催化剂浓度、过氧化氢起始量等因素对催化剂的活性 的影响规律。温度7 0 。c ,催化剂浓度o 0 2 2 0 0 2 7 :m ,h 2 0 2 起始量为 0 1 1 8 ml 条件下苯酚收率 1 5 5 ,选择性 9 5 5 。 余雅琴等合成了以钼的空缺杂多酸相为配体的镧钼钒磷四元 杂多配合物( n h 4 ) 1 5 l a ( p m 0 0 9 v 2 0 3 9 ) 2 】6 h 2 0 ,并将其应用于乙苯选 择性氧化制苯乙酮,获得较为满意的选择性催化氧化的效果。在相 同的反应条件下,与三元杂多酸及其他系列的催化剂相比对乙苯的 转化率更高,苯乙酮的选择性更好 3 8 1 ; ( 2 ) 醇的氧化:王海英等p j 以3 0 双氧水为氧化剂,以杂多酸为 催化剂,对苯甲醇氧化合成苯甲醛反应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各因素对 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杂多酸作为催化剂有较好的催化活性,使用 不同的杂多酸催化剂时,随着酸性的增强( 磷钨酸 磷钼酸 硅钨酸) , 反应物的转化率和目标产物的选择性都逐渐提高。在相同的条件下, 磷钨酸的效果最好,0 6g 磷钨酸就可催化1 0 0 m m o l 苯甲醇,使其转 化率达到9 2 3 ,苯甲醛的选择性为9 0 3 。 韩伟等【4 0 j 以丙烯醇为原料,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用含硅钨锰的 杂多酸为催化剂,丙三醇的收率达9 2 1 ( 3 ) 酚的氧化:苯二酚( d b h ) 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由芳香化 合物羟化制取d b h 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于剑锋等1 4 1 研究了 d a w s o n 结构杂多化合物p 2 m 0 1 8 - 1 1 v 。( n = 0 3 ) 作为催化剂用于苯酚的 过氧化氢羟化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 c 。耵) 8 p 2 m 0 1 6 v 2 0 6 2 ( c p y r 溴代十六烷基吡啶盐) 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最高,在反应温度7 0 c 并n 乙腈作为溶剂的条件下,苯酚的转化率为 8 1 2 ,产物中苯醌的选择性为2 1 4 ,氢醌的选择性达7 8 6 。 钱东等 4 2 】探索了固载磷钼钒杂多酸催化氧化2 ,3 ,6 三甲基苯 酚合成2 ,3 ,5 三甲基苯醌的工艺过程,考察了杂多酸、载体以及搅拌 速度对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产率可达5 4 。 ( 4 ) 醛、酮的氧化:陈春生【钉j 以异丁醛( i b d ) 为原料一步氧 化制甲基丙烯酸( m a a ) 工艺,其氧化催化剂为杂多酸及其盐类, i b d 转化率1 0 0 ,m a a 单程收率6 7 ,总收率达7 4 。 许林等【9 j 合成了将杂多阴离子嵌入黏土层问的层柱型催化剂 z n a l s i w l l z ( z = c 0 2 + ,n i 2 + ,c u 2 + ) ,考察了它们在苯甲醛氧化合成苯甲 酸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用3 0 的h 2 0 2 为氧化剂,催化剂用量为o 2 9 时,z n a l s i w l l c o 催化剂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苯甲酸的产率为 7 3 2 。 ( 5 ) 酸的氧化:用1 2 磷钼钒酸和它的铯盐为催化剂,可使2 一 甲基丙酸氧化脱氢成为2 甲基丙烯酸 4 4 1 ,同时有副产物丙酮、丙烯、 c o 和c 0 2 生成。在2 5 0 。c 下,用p m 0 1 2 0 4 0 3 - 的铵盐作为催化剂,对 于二甲基丙烯酸的选择性可达5 8 1 45 1 。马荣华等【4 q 研究了2 0 多种 杂多配合物的异构体,用于马来酸环氧化反应,取得了很好的催化 效果。 ( 6 ) 胺氧化:n a k a y a m a 掣47 j 采用杂多酸铵盐( n h 4 ) 5 h 4 p v 6 m 0 6 0 4 0 为催化剂,在甲苯溶剂中以0 :为氧化剂,将苯乙胺氧化为席夫碱 二苯乙基亚胺,在1 0 0 。c 下通入0 2 反应2 0d , h i j ,该杂多酸催化剂 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8 1 ) 综上所述,杂多酸型催化剂的应用研究进展很快。在多相催化 方面,将杂多酸( 盐) 负载于活性、二氧化硅、分子筛及嵌入粘土 层柱中,使杂多酸的催化性能得到改进,其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在 精细化工合成方面,杂多酸型催化剂也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日 本在实现杂多酸催化剂的工业化规模应用方面成果显著,已取得了 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杂多酸的催化研究领域仍然相当 活跃,除了k e g g i n 结构及其衍生物外,一些新型结构的杂多酸也 在催化应用领域不断出现。可以预计,随着杂多酸型催化剂应用研 究的深入,将会获得许多有价值的新发现,使更多的杂多酸催化剂 的应用实现工业化规模。 1 5 本课题的选题背景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首次用负载磷钨酸催化季戊四醇的缩羰基化反应,并成 功的利用微波辐射技术代替传统加热法。微波辐射操作简单,可大 大缩短反应时间。 十二烷基溴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传统方法采用硫酸做催 化剂,所需催化剂用量大,且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强腐蚀性,易腐 蚀设备和造成环境污染,因此,研究新的催化剂替代现有催化工艺 不仅具有学术意义,而且很有应用价值。 蒽醌广泛用于染料、造纸、医药、农药的生产,目前,国内外 尚未找到- - ;f q , 集高效和环保于一体的催化剂。本课题首次用合成的 钼钒磷杂多酸为催化剂,双氧水直接氧化蒽制备蒽醌,并详细讨论 了反应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郑汝骊,王恩波钼钨酸的多酸化学化学通报,1 9 8 4 ,9 :1 2 2 王恩波,胡长文许林著多酸化学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 9 9 8 :1 3 m i s o n om r e c e n tp r o g r e s si nc a t a l y t i ct e c h o l o g yi nj a p a n j a p p l c a t a l 1 9 9 0 ,6 4 :1 3 0 4 】王恩波,胡长文,许林著多酸化学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 9 9 8 :1 4 1 5 5 】王恩波,高桂芬,周延修东北师大学报( 自然科学 版) ,1 9 8 6 ,3 :7 1 7 4 【6 k o z h e v n i k o viv h e t e r o p o l ya c i d sa n dr e l a t e dc o n p o u n d sa s c a t a l y s t s f o rf i n ec h e m i c a ls y n t h e s i s j c a t a lr e v - s c ie n g , 1 9 9 5 ,3 7 ( 2 ) :3 1 1 - 3 5 2 7 】h a y a s h ih ,m o f f a tjb t h ep r o p e r t i e so fh e t e r o p o l ya c i d sa n dt h e c o n v e r s i o no fm e t h a n o lt o h y d r o c a r b o n s j jc a t a l ,1 9 8 2 , 7 7 :4 7 3 4 8 4 【8 】g h o s hak ,m o f i a t jb a c i d i t yo fh e t e r o p o l yc o m p o u n d s j j c a t a l ,1 9 8 6 ,1 0 1 :2 3 8 - 2 4 5 9 许林,胡长文,王恩波杂多酸型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石油化 工,1 9 9 7 ,2 6 ( 9 ) :6 3 2 【1 0 】o k u h a r at ,m i z t m on ,m i s o n om a d v a n c e si nc a t a l y s i s c l o n d o n :a c d e m i cp r e s s ,1 9 9 6 4 1 :1 1 3 2 5 2 1 1 】m i s o n om h e t e r o g e n e o u sc a t a l y s i sb yh e t e r o p o l yc o m p o u n d so f m o l y b d e n u ma n dt u n g s t e n j c a t a lr e vs c ie n g ,1 9 8 7 ,2 9 : 2 6 9 3 2 1 12 】k n i f t o nj ea l k y l p h e n o l s y n t h e s i su s i n gh e t e r o p o l y a c i d c a t a l y s t s p u sp a t e n t :5 3 0 0 7 0 3 ,1 9 9 4 - 0 4 - 0 5 13 】b a r at ,o n o + y h e t e r o p o l ya c i d sa n dt h e i rs a l t ss u p p o r t e do na c i d i c i o n - e x c h a n g er e s i na sh i g h l ya c t i v es o l i d - a c i dc a t a l y s t s j a p p lc a t a l ,1 9 8 6 ,2 2 :3 2 1 - 3 2 4 1 4 k w o nt ,p i n n a v v a i atj s y n t h e s i sa n dp r o p e r t i e so fa n i o n i cc l a y s p i l l a r e db y x m l :o q o “k e g g i ni o n s j jm o lc a t a l ,19 9 2 ,7 4 : 2 3 - 3 3 1 5 王兴平,叶兴凯,吴越活性炭表面固载十二硅钨酸的表征催 化学报,1 9 9 5 ,1 6 ( 6 ) :5 1 0 5 1 3 1 6 】吴越,叶兴凯,杨向光等杂多酸的固载化一关于制各负载型 酸催化剂的一般原理分子催化,1 9 9 6 ,1 0 ( 4 ) :2 9 9 3 1 9 1 7 s o l e ds ,m i s e os , m c v i c k e rg ,e ta 1 h e t e r o p o l yc o m p o u n d sa n du s e i na r o m a t i ca l k y l a t i o n j c a t a lt o d a y 1 9 9 7 ,3 6 :4 4 1 4 5 0 18 m i s o n om h e t e r o g e n e o u sc a t a l y s i sb yh e t e r o p o l yc o m p o u n d so f m n y b d e n u ma n dt u n g s t e m 【j 】c a t a lr e vs c ie n g ,1 9 8 7 ,2 9 ( 2 ) : 2 6 9 3 2 1 1 9 o n oy h e t e r o p o l ya c i dc a t a l y s i s au n i q u eb l e l l do fa c i d b a s e a n dr e d o xp r o p e r t i e s l b lp e r s p e c tc a t a l ,1 9 9 2 ,4 3 1 4 6 4 2 0 1 札少兵,徐元植杂多酸型催化剂的i 研究进展石油化r ,1 9 9 3 , 2 2 :6 9 4 7 0 2 【2 1 c a v a n if ab l e n do fa c i da n do x i d i z i n gp t o p e l t i e s j c a t a l t o d a y , 19 9 8 4 】:7 3 8 6 【2 2 何则强,张平民,高孝恢等杂多化合物应用研究新进展湖南 f - l t ,2 0 0 0 ,3 0 ( 6 ) :4 8 【2 3 a l t e n a usl ,p o p em tm o d e l 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