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场所·步行街·铺地——功能性·艺术性的设计方法研究.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场所·步行街·铺地——功能性·艺术性的设计方法研究.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场所·步行街·铺地——功能性·艺术性的设计方法研究.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场所·步行街·铺地——功能性·艺术性的设计方法研究.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场所·步行街·铺地——功能性·艺术性的设计方法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场所步行街铺地 功能性艺术性的设计方法研究 专业:设计艺术学 研究生:文仁树 导师:刘眸副教授 摘要 步行街作为城市中最重要的社会交往场所,不仅有助于社会的信息传播交流, 而且也是体现城市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一方面它展示着城市的文化传统,另一方 面又表征着城市当代生活的面貌和特色。近几年,我国掀起了步行街的建设热潮, 并且卓有成效,但由于全球化浪潮的强烈冲击,步行街建设越来越相似,缺少了个 性特色,无法给行人提供更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由此引发了商业步行街场所精神 问题的讨论。 文章从商业街设计的地域特色入手,通过对延安枣园新天地商业街环境设计全 过程的设计研究,结合场所精神的理论研究,寻求在商业街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如何 掌握、表达场所精神、功能、艺术、景观特色的设计方法。并通过资料的整理,归 纳总结出商业步行街铺地的设计程序和方法。这对提高和改善商业步行街的环境品 质有重要的意义。也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了一套直观的、操作性强的设计方法。并 有助于拓宽设计者的视野、活跃设计者的思维,提高设计的效率。 文章从锏地设计与商业街的规划设计、铺地设计与商业街的空间环境、铺地设 计的形式、构造的角度对铺地设计进行具体的研究,探讨了铺地的功能性、艺术性 的设计方法,尝试通过地方元素,地域文化在色彩、材料和质感、尺度、构形等中 的运用塑造铺地的艺术性,突出商业街铺地设计艺术性与功能性、现代与传统的结 合。通过实践案例研究初步建立了铺地的设计方法和程序。并将成果运用到实践的 设计中进行分析、评价,强化了课题研究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 场所;步行街;地域性;铺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p l a c e c o m m e r c i a ls t r e e t p a v i n g f u n c t i o n a l a r t i s t i cd e s i g nm e t h o d o l o g yr e s e a r c h s p e c i a l i t y :d e s i g na r ts t u d i e s p o s t g r a n t u a t e d :w e nr e n s h u i n s t r u c t o r :p r o f l i uh u i a b s t r a c t a s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u r b a ns o c i a li n t e r a c t i o ns i t e ,t h ep e d e s t r i a nm a l li sf a v o r a b l e f o rt h ee x c h a n g ea n dt h e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o fs o c i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 i ti sa l s oa ni m p o r t a n t w i n d o wo ft h ec i t yc u l t u r e o nt h eo n eh a n d ,i ts h o w st h ec i t y sc u l t u r a lt r a d i t i o n s ;o nt h e o t h e rh a n d ,i tr e p r e s e n t sac o n t e m p o r a r yu r b a nl i f e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nr e c e n ty e a r s , c h i n aw a g e dab u i l d i n gb o o mo fc o m m e r c i a ls t r e e t ,a n di ti sf r u i t f u l w i t has t r o n gs h o c k w a v eo f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 ,u r b a nc o n s t r u c t i o nt e n d st oi n t e g r a t i o na n du r b a nc u l t u r ei ss l o w l y d i s a p p e a r i n g s i m i l a r l y , t h ec o m m e r c i a ls t r e e t so fd i f f e r e n tc i t i e sa r em o r ea n dm o r e s i m i l a r t h e ya r el a c ko fp e r s o n a l i t y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c a n n o tp r o v i d ep e d e s t r i a nm o r e s e n s eo fb e l o n g i n ga n di d e n t i t y , w h i c ht r i g g e r e dp l a c es p i r i t u a li s s u e so fc o m m e r c i a l s t r e e t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 s f r o mt h ec o m m e r c i a ls t r e e td e s i g n st e r r e n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t h ep a p e rc o n n e c t e dt h e t h e o r e t i c a lr e s e a r c ho fs t a t i o ns p i r i ta n ds e a r c h e df o rh o wt om a s t e ra n de x p r e s st h es p i r i t o fs i ts p i r i t 、t h ed e s i g nm e t h o do f f u n c t i o n 、a r ta n dl a n d s c a p e sb yt h ed e s i g nr e s e a r c ho f n e wh o r i z o n sc o m m e r c i a lp e d e s t r i a ns t r e e ti nz a o y u a no fy a n a nc i t y ad e s i g np r o g r a m a n dm e t h o do fc o m m e r c i a lp e d e s t r i a nm a l lw e r es u m m e du pa n dg e n e r a l i z e dt h r o u g h d a t a sa r r a n g e m e n t i t si m p o r t a n tm e a n i n gt oi n c r e a s ea n di m p r o v e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q u a l i t yo f c o m m e r c i a lp e d e s t r i a nm a l l as u i to f i n t u i t i o n i s t i c 、g o o ds e r v i c e a b i l i t y sd e s i g n m e t h o dw e r eo f f e r e db yt h ed e s i g np e o p l e t h e s ec a ne x p a n dd e v i s e r se y e s h o ta n da c t i v e d e v i s e r s st h o u g h ta n di n c r e a s et h ee f f i c i e n c yo f d e s i g n t h ep a p e rh a das p e c i f i cr e s e a r c hf o rt h ef l o o r i n gd e s i g nf r o mt h ep l a n n i n gd e s i g no f f l o o r i n gd e s i g na n db u s i n e s ss t r e e t 、t h es p a c e e n v i r o n m e n to ff l o o r i n gd e s i g na n d b u s i n e s ss t r e e t 、t h ef o r mo ff l o o r i n gd e s i g n 、t e c t o n i ca n g l ea n dd i s c u s s e dt h ed e s i g n m e t h o do ft h ef u n c t i o n a l i t y 、a r t i s t i cq u a l i t yo ff l o o r i n gd e s i g n ,a n dw h i c hl i c k e di n t o s h a p ea r t i s t i cq u a l i t yo ff l o o r i n gd e s i g nb yt h eu s eo fl o c a le l e m e n ta n d t e r r e n ec u l t u r ei n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 h ec o l o r 、m a t e r i a l 、s e n s eo f r e a l i t y 、m e a s u r ea n d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e t c a n do v e r h a n g e dt h e a r t i s t i cq u a l i t ya n df u n c t i o n a l i t yo ft h ef l o o r i n gd e s i g no fc o m m e r c i a ls t r e e t f i n a l l y , t h e p a p e ri n i t i a le s t a b l i s h e dt h ed e s i g nm e t h o da n dp r o g r a m m e ro ft h ef l o o r i n gb yt h ed e s i g n o fp r a c t i c a le a s e a n du s et h ep r o d u c t i o nt oa n a l y z ea n de s t i m a t ei nt h ed e s i g np r a c t i c e t h er e s e a r c ha l s oe n h a n c e dt h ep o s s i b i l i t yo f p r a c t i c ea n d o p e r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s i t e s ,c o m m e r c i a lp e d e s t r i a ns t r e e t ,f e a t u r e s ,p a v i n g t ,n 严 本人郑重声明我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搀导下进行的磺究工 作及取得f l 勺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键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巢,也不包含本人或其他 人在其它单位已申请学位或为其它用途使用过的成果。与我一例工作的届 志对本研究所做的所有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 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切相关资任。 论文露者签名:壹币巾寸 疆期:沙6 ,f - 6 关予论文饺耀授权的说踞 本人完全了解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遴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阕:学校可以公布 论文l _ 匀全都或部分内容,可以采淄影印、缩印或者其它复箭手段保存论文。 ( 保密的论文在论文解密后度遵守此规定) 蝣者鹤:辞树翩躲矧q 嗍劫“ 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1 研究的背景 1 1 1 我国商业步行街的发展与建设 1 绪论 商业步行街是整个经济社会进步的客观结果,是城市化不断推进和城市现代化 的必然产物,是城市环境迅速改善和回归e i 然的需求,是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 高的要求,是为居民提供一个相对宁静的,又适合于购物和休闲的环境,因此城市 步行街的出现和发展是城市发展的选择。现代商业步行街,兴起于2 0 世纪5 0 年代, 到了2 0 世纪8 0 年代,我国刊开始建设现代商业步行街。 在世纪之交,我国许多城市纷纷规划和建设商业步行街,商业步行街成为城市 建设和更新的重点和热点之一。全l 刭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大城市到小城市,甚 至到县城,从中央直辖市到县级市都致力于商业步行街的建设。商业步行街的建设 一浪高过一浪,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步行街像雨后春笋般地在沿海之滨、大江南 北生长起来。据粗略计算,全国已有上百条大大小小、风格各异的步行街,它已经 成为城市耀眼的风景线。 北京市,1 9 9 9 年9 月,改造后的王府井商业步行街长8 l o 米,以- l e 0 新的姿态 展现在世人的面前,表明了作为首都和未来国际大都会的现代商业步行街的卓绰风 姿,迎来了国内外络绎不绝的游人。之后不久,王府井又进行第二期工程,向北延 伸3 4 0 米总长度达1 1 5 0 米,成为当时全国第三长的步行街。 上海市,南京路是闻名国内外的商业街,“十里洋场”的代表。上海黄浦区对它 进行了改造,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商业步行街。改造后的南京路长达1 0 3 米的商业 街,是中国最早开业的商业步行街。 上海的豫园,最能体现上海的特色和风貌,是遗留给世人的老上海的象征之一。 其品种繁多的小商品和具有当地特色的风味小吃,不仅吸引当地人,也吸引外地人, 是一条特色鲜明的步行街。 上海还建设了一条袖珍步行街,以小巧和精美而显示其特色,也可堪称为中华 笫一街。街名为吴江路步行街,与南京西路平行,全长不过2 0 米。 此外,昆明、沈阳、南京、南昌等大城市以及一些中小城市近几年都在大力规 划和建设步行街,如:南京市的夫子庙秦淮河步行街、昆明市东西寺塔文化步行街、 南昌市的胜利路步行街等。 除了设市城市外,许多县城也纷纷被卷入步行街的风潮之中。福建省沙县政府 宣布,将兴建闽西北最大的商业步行街,街长5 4 0 米,道宽2 l 米,沿街建筑两边设 3 米宽的骑楼,并带有欧陆风情的古典风格,街内设有街心公园、喷泉水池、背景 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音乐、夜景灯光、草坪花坛等景点,以及邮政通讯、金融商业、公厕、体育场等服 务配套设施,成为融购物、美食、休闲为一体的步行街。 中国的步行街建设方兴未艾,正在掀起一个又一个的高潮,构成城市发展和建 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1 1 2 商业步行街设计的现状及分析 现代商业步行街的最大贡献在于重新寻回了人在城市中作为主体者的地位。它 使人更加关注环境的意义以及对人的意义。但是我国目前的步行街建设尚存在许多 问题,步行街的建设更多的是注重功能效益与形式外壳,尤其是对人的多样化的空 间需求研究不足,有的建设在认识上也存在偏见,这种状况主要表现为: ( 1 ) 在设计中仅仅注重步行街的交通保障,仅仅提供一个保证行人步行安全的 范域,很少将其纳入城市系统整体考虑。 ( 2 ) 认为步行街是单纯的购物场所,只注重商业效益及店面处理,忽略了各种 功能的合理性。 ( 3 ) 仅仅按理性逻辑关系组织空间环境,忽略了人的多层次需求,人情味以及 场所感表达不够。 ( 4 ) 休息、游戏、信息服务以及景观等公用设施考虑甚少。 基于上述的原因,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步行街铺地在目前的设计中还没有得到 应有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铺装材料的耐久性差,旋工质量不高,不 能满足人根本的行走要求:对铺地的研究还很不够,不能很好的发挥铺地在步行街 空间构成中的作用,只是片面的追求材料的档次,大量的使用花岗岩,不仅投资大, 而且雨雪天容易使人滑倒摔跤,引起不必要的事故;没有根据气候的特点和人文地 理的特色来的合理考虑铺地设计,缺乏地域性特征;铺地在排水性和透水性以及地 面的透气性等问题上没有得到充分的考虑,在铺地的生态性方面还没有给予重视: 铺地对无障碍设计没有给与足够的考虑,步行空间中的盲道设置不能保证其连续性 和实用性,盲道设计只是在做象征性的设计,就算有盲道设施更多的考虑其形式的 美观,很少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 1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作为市民接触使用最频繁的开放空间,商业步行街在公共休闲空间中有其得天 独厚的优势。商业步行街是以步行交通为主的商业街,它的出现给城市带来了许多 新的生机。 商业步行街建设源于欧洲,德国、丹麦、荷兰最早推行“无交通区( t r a m cf r e e z o n e ) ”概念。1 9 2 2 年德国埃森市针对中世纪形成的商业街空间狭小、交通混乱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况,在林贝克大街( l i m b e c k e rs t r e e t ) 禁止机动车通行。1 9 3 0 年建为林荫大街后商业 获得成功,成为现代商业步行街的雏形。1 9 6 0 年以后,随着私人小汽车爆炸式增长, 欧、美各国城市而临日益严重的城市问题:交通混乱、步行者安全受到威胁;空气 质量下降,环境受到污染;中心区特色丧失,吸引力下降,逐渐衰退。为了摆脱这 种困境,城市规划师及社会学家们从欧洲早期商业步行街的发展得到启示,商业步 行街成为了复兴城市措施之一。 在我国,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大量机动车的出现,人的步行空问被挤占得越来越 少,在混杂的商业街一k ,行人无法安心购物,没有安全感,更无从谈及舒适。另一 方面,为了达到振兴商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商业步行街在我国得到了空前的 发展。这些商业步行街的建没或改建大多数都选择在传统的商业街区,这对维持城 市传统的生活方式,保护古建筑,以及周围环境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城市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商业街建设也日渐增多。但大量的商业步 行街却对昔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底蕴重视不够,难以满足当今社会人们对城市 空问艺术和城市环境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商业街在交通发达的当今社会已经 不太适应,而城市商业步行街作为现代城市街道的特殊形式,能够更加合理地组织 交通和商业活动,并且在改善城市环境、维护城市内在品质、提升城市特色方面也 具有积极的意义。 城市商业步行街中的街道家具与丰富的景观设施融娱乐和休闲为一体,把生活 中必要变成愉快的休闲享受,不仅实现在购物中得到物质满足,而且在公共空间中 实现了精神上的满足。 城市中的商业步行街是一个重要的开放空间,是城市中人流量最大,人群活动 最集中的场所,作为城市中一个浓缩社会历史、文化的场所,始终处于一个多层面、 多方位、多形态的动态平衡空间体系之中,其形态总是随着社会形态、社会生活、 社会意识的变化而变化。现代商业步行街的发展经历了“仅仅吸引顾客对步行者的 关怀一成为社会活动中心”三个发展阶段,使人们的行为方式更加丰富,在轻松的环 境气氛中享受人与人交往之问的乐趣,加强了人们的地域认同感,成为城市的社会 活动中心,也成为城市的象征。 因此,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在城市街道景观中就显得尤为突出,商业步行街的 景观设计再度成为城市设计的重点。 而且商业步行街景观是街道路面,街道设施和周围环境的组合体,也就足人们 从商业步行街上看到的一切东西,包括铺地、标志性景观( 如雕塑、喷泉) 、建筑立 面、橱窗、广告店招、游乐设施( 空问足够时没置) 、街道小品、街道照明、植物配 置和特殊的街头艺术表演等景观要素。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就是将所有的景观要素 巧妙和谐地组织起来的一种艺术。因此,商业步行街中铺地的设计能直接影向到商 业街设计的整体效果。 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另外,我们需要研究人在商业街中行进时的视觉规律,人在行进时要想看清楚 行进的路线,人的视轴线必须向下偏移1 0 0 左右,这样行人注意更多的是地面、人 和物及建筑的底部。由此可见铺地景观在商业步行街景观中的重要性。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大多数的商业步行街的设计中,铺地设计往往是设计 9 n f 最容易忽略的部分,即使有所处理也只矫揉造作地做一些简单的图案,丝毫引 不起人们的空间趣味感和层次感。因此,在进行商业步行街路面铺地设计的过程中, 设计者一定要结合路面的功能和结构用途,充分运用心理学及美学原理,为行人提 供逐渐展示各种景观并给人以丰富感受的空间环境。 商业步行街的铺地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城市设计、城市规划 设计、市政工程、建筑理论、园林理论、人文、历史、地域特征、艺术美学等多个 学科,因此就需要一套专门的完善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来指导设计。但是目前还 没有这样专门性的研究。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将多门学科中与商业街铺地设计 相关的内容提炼出来,融会贯通,结合国外的一些研究成果,以及对实践工作的总 结,形成一套完善的商业步行街铺地设计的理论及方法和步骤,从而为以后商业街 的铺地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并为其它空间的铺地设计方法提供借鉴。 1 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 3 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论文共有六章五部分,其中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 第一部分为本文的绪论部分,论述了课题的来源,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现 状分析,论文的研究框架和方法。同时对于文章中出现的主要概念进行了界定。 第二部分论述场所精神和场所精神其形成的理论,并对铺地理论的相关的知识 进行了解研究,分析了场所精神在铺地设计中的表达方式。 第三部分论述商业步行街的类型以及各种类型中铺地的特点。 第四部分确定商业步行街铺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第五部分通过理论的研究将研究成果实践到延安枣园新天地商业步行街的铺地 设计中。 1 3 2 论文研究的方法 理论总结 理论研究是认识研究对象的关键和基础。只有通过深入的理沦研究,论者才能 抓住研究对象的本质性问题,为研究工作提供方法和指导。作者对场所精神的内涵 及其形成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对铺地的特性进行了归纳,还对商业步行街及其铺地 的特点进行了分类和分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包含调查( s u r v e y ) ,观察等方法。 调查:针对研究对象,确定调查总体,选取样木,通过问卷、访谈等多种方法, 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观察:从观察的场所看,论者采取实地观察的方法,观察商业步行街中铺地对 使用者的行为影响。从研究者的参与性来看,观察分为非参与性观察和参与性观察。 实践探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刊能深化对研究对象的理论认 识。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对社会各方面、各阶层的接触进一步认识到城市商 业步行街铺地设计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经过实践经验的积累,最终确定了我硕 士论文的选题方向,也深化了我对研究对象本质的认识。 文章从本人参与的实践和近年来同行进行的相关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 题的具体方法,总结归纳普及的规律原则。 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3 3 论文研究的框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3 4 基本概念 ( 1 ) 商业步行街 商业街是商业建筑的一种重要的类型,传统的商业活动实际上就是沿街的集市 贸易和露天市场,卖家沿着一条街道,在两边设店铺或是摆摊子,人们行进在其问 选购或交换商品( 图1 ) 。这也许是今天的商业街的原型,因此可以说商业街是古 老的市场摊贩变为耐久的结构物的结果。 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羽i 交通的进步,街道被车辆渐渐占领,店铺就逐渐退到街 边的建筑里,但是在人车混杂的商业街上,人们无法安心地进行购物活动,穿越车 流给顾客带来诸多的危险和不便,为了给顾客创造安全舒适的购物环境,就要把商 业街的活动区域从机动车辆交通的威胁下解放出 来,这种为迎合人们的行为心理和消费习惯,而逐 步建立起的购物活动与城市交通相分离,融人们的 购物、休闲、娱乐、街道景观展示和强调文化和地 域性特色为一体的城市生活性街道类型我们称之为 商业步行街。 商业步行街般具有两个特点:一、它是一条 通过性通路;二、它是为步行购物的人创造各种丰 富多彩的包括商业行为以外活动的场所。第二点是 它区别于一般交通性通路的最大的特点。在中国, 图i i 传统商业街 商业街最早出现在北宋末年,其在基本形态上脱胎 自民间自然形成的“市”。当经济贸易e l 益发达,频繁的商业交换活动使得市场的整 体规模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由此引发了居民开始陆续违规在坊里设市场,进而演 变到打破坊墙,使商铺直接面向街头。如此以往,直到北宋,当古典的里坊制度被 完全废除后,中国的商业街才开始了全面的发展。 f 2 ) 场所的概念 古希腊哲学中的t o p o s 可视为现代场所观念的源头,从t o p o s 的三个特征可知场 所的含义类似现代美学关于美的定义,即是一种主客观复合经验,由局部具体化的 环境与置身其中的人的主观体验共同构成。斯蒂文霍尔认为如果特定的秩序( 景观、 构筑等物理结构) 是“外在的知觉yo u t e rp e r c e p t i o n ) ,现象、经验是“内在的知觉 ( i n t e r p e r c e p t i o n ) ,那么在一个构筑上外在知觉和内在知觉就是交融在起的,当两种知觉 达到高度融合状态时,就产生了高于单纯的前两者的第三种存在,即所谓的场所 ( p l a c e ) 。可以说这是作者认为目前关于场所观念的最清晰的表述,是古希腊含混而 充满生机的哲学观念在现代建筑学中的最完整的映射。具有充分的客观场所特征的 构筑我们说它具有充分场所性,但是,一处寂静无人的构筑物,即使具有非常完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场所性,也不能被称为是完美的场所,而只能说具有隐含的场所性。只有当人和 一处构筑相遇时场所才得以显现,构筑成为具有场所性的构筑,人获得场所感的体 验,这是当代构筑活动中最有意味的一个时刻。 值得注意的是,谈论场所不能用有或无等字眼,而只能说强或弱,与其说场所 是某种特定空间的定义,不如说是一种特定的氛围,甚至不如说是一种衡量人类广 泛的构筑活动所显现的综合价值的标准,是一种意义和价值的趋向。一处场所性较 弱的构筑环境,未必不美,或者不实用,能肯定的只有点:相对于场所性较强的 区域来说,这个构筑环境可能更适宜人居住或停留。也就是说,因为场所的相对性, 人们的选择在衡量的过程中变得举足轻重了。 场所具有两个特征:( a ) 场所的物理特征,场所一词首先意味着一定特征的有 限物理环境,从这层意义上说它是一种特定的有限空间,不过不是牛顿一笛卡儿式 的绝对背景式的空间,而必须拥有相当丰富的可感知特征,按照诺伯特舒尔茨的说 法,就是近接性:即由一个出发点抵达新的相关联场所的便捷性。向心性:即 内向的、具有中心性的空间特质。闭合性:有限及明显的边界。( b ) 场所的心理 特征,处于场所中的人可以具有彼此相类似的一些感知经验,如可识别感,即 可以因有效的方位感很快对该地熟悉;安全归属感,因熟悉和场所的向心结构 等而获得的内心松弛,以及类似居家的联想而获得归属感;愉悦和趣味等,因 为周围丰富但非刺激性的现象而获得松弛的愉悦。场所的历史感;这涉及到场 所的价值评判标准,一般倾向于认为那些含有较高文化隐喻,与历史关联程度高的 场所比关联程度低的场所具有更高的综合价值。在传统社会中场所与构筑的联系是 通过无意识地使用地方材料和工艺的方式显现出来,通过将景观和神话、历史联系 起来而表现的。今天必须有意识地去寻求场所和构筑的新的联系方式,这在现代生 活中将是最有建设意义的活动之一。 o ) 地域性 指某一地区由于其气候、自然环境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历史、文化、风俗等原 因而形成的特有的、不同于其它地域的特征。事实上,地域、民族、地方这些概念 密不可分、相互渗透,只是某种属性更加明显罢了,这里所说的地域性特色就是平 常所说的地方性特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2 场所精神与铺地 2 1 场所精神 “人类基本需求之一是体验生活场景的意义。建筑和风景建筑存在的目的是使场 地( s i t e ) 变为场所( p l a c e ) ,去揭示隐藏于现存环境中的意义。”1 从原初的意义上,场 所是人们生活的建筑空间,由特定地点与特定的建筑组成。特定的地理条件和自然 环境同特定的人造环境构成了场所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赋予场所一种总体的特征 和气氛,具体体现了场所创造者们的生活方式和存在状况,场所因此与物理意义上 的空问和自然环境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是人们通过与建筑环境的反复作用和复杂联 系之后,在记忆和情感中所形成的概念。所以,从更为完整的意义上来看,场所概 念应当是特定的地点、特定的建筑与特定的人群相互积极作用并以有意义的方式联 系在一起的整体。 以现象学的方法和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为基础,挪威建筑理论家舒尔茨于1 9 8 0 年出版了场所精神一书。书中的观点和方法深受海德格尔有关存在哲学的启发 和影响,其中一些概念和思想直接从海德格尔那里借鉴而来,并在分析具体建筑现 象中加以引仲和发展。关于这一点,舒尔茨在序言中说得很清楚;“海德格尔的哲学 是促成此书的催化剂”且“决定了本书所运用的方法”。该书的书名表明,场所精神是 建筑现象学的核心内容,场所精神一词源出于拉丁文,它表达了这样一种始于古罗 马时期的观念,任何“独立”存在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守护神,罗马人认为,在一个自 然环境中生存,有赖于人与环境之间在灵与肉( 心智与身体) 两方面都有良好的契合 关系。为此,他必须依靠守护神,以体会和确证他生活于其中的环境所具有的确定 的特征,即任何事物都有独特而内在的精神和特性。场所也一样,具有自己的独特 气氛。场所是建筑现象学的一个基本出发点,而创造性地保持和延续场所精神则是 创立建筑现绿学的一个根本目的。 场所就是由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结合的 有意义的整体。这个整体反映了在特定地段 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自然的环境特征( 图 2 1 ) 。“具有特殊风格和明确特征的空问。” 麦克卢斯基称之为“我们生活中发生有意义 的事件的区域”。因此,场所不仅具有建筑实 体的形式,而且具有精神上的意义。通过建 立人们与世界的联系,场所帮助人们获得了 幽2 1 会字塔让荒原且有意义 引自场所精神一迈向建筑现象学 1 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存在于世的根基。所以,场所的本质意义在于,它是一件卓越的艺术品,以本真的 方式净化了人们的生活状态,揭示出人们存在的真理。在对场所的讨论中,不仅要 从现象、结构、精神等方面,而且还要从意义、特征、历史的角度。 每个人生活在一定的含义体系中,在 他成长的过程中,通过接触外在环境,逐 渐建立起认知图式,并决定它日后的经验。 这个图示包括了由人际关系、地域特征、 文化模式共同构成的结构。人只能属于一 个具体的环境。当人们置身于有一定特色 的历史城市或传统街区中,总会被某种强 烈的场所感所打动( 图2 2 ) ,这种感情来 图2 2 丽江古城包含了中国传统的 自于环境的整体性,来自于城市与生俱来场昕结构 的公共生活,来自具有清晰结构高识别性 的街道、广场、建筑,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成功的场所没计应该使社会和物质环 境达到最小的冲突,而不是一种激进式的转化,其目标去发现特定地域中的背景条 件,并与其协同行动。 2 2 场所精神的感知 大量来自心理学尤其是环境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材料,具体探讨了人们认识和理 解空间环境的尺度和过程。人们不仅从感官上,而且更重要的从心灵上认识和理解 自身所处的具体空间的特征。人们对周围环境的心理和经历联系主要表现为感知和 认同两个阶段。概括地来说,感知就是人们在空间环境中确定自己的位置,建立自 身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位置关系;认同是在明确认识和理解空间环境的特征和气氛的 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空间归属,即与环境建立十分密切的联系。换句话说,感知就 是感觉和认知人和空间的关系,认同就是分析和评价环境质量。通过感知与认同, 人们与周围环境建立起相应的关系。 2 2 1 感知 人能适应环境是因为能够认识自己周围的事物,包括对环境信息的接收、识别、 贮存、加工等过程,一般来讲,对环境的接收和识别就是感觉和知觉。心理学上常 将感觉和知觉合称为感知,感知是人和环境联系的最基本的机制。就城市来说,感 知是一系列短的扫描所形成的。视觉对建筑环境的感受最敏锐,视觉世界是有立体 感和深远感的,这帮助我们观察和认识城市建筑环境。视觉器官比其它感觉器官都 发达,视觉获得的信息是听觉的4 倍还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例如旅游者初到一个城市,他会注意观察,并且与他原来对这一城市的想象相 比较,也就是说对这城市有一个感觉和感知的过程,即:准备【,理定势卜观察一 感觉一选择一比较一感知一印象。 设计师与使用者在某种意义上有如艺术家与观赏者,他们之间存在着心理上相 互沟通的基础,存在着同一形象信息的意义概念和情感概念的一致性。苏珊朗格在 艺术问题中认为:“艺术品是将情感( 指广义的情感,即人所感受的一切) 呈现出 来供人欣赏,是由情感转化成可见或可听的形式。它是运用符号方式把情感转变成 诉诸人的知觉的东西,而不是一种征兆性的东西,或者一种诉诸推理的东西。艺术 形式与我们的感觉、理智和情感生活所具有的动态形式是同构的形式。” ( 1 ) 环境感知的重要性及其性质 感知是人年1 1 环境联系的最基本的机制,包含在人与环境的交融中。感知和认识 相关,进而牵涉到判断,作为判断有两个重要因素:刺激的性质,观察者的敏感性。 感知具有多种感觉性质。人和环境交往不只是通过视觉,感知应该是多方面的。 感受的如果是和愉快相综合的感觉质量,称之为自动中心的感知一味、触、嗅、体 内刺激等都是;另一种涉及客观化与理解,且包括了注意和指向性,称之为联动中 心的感知视觉、听觉均属于此( 图2 3 2 5 ) 。但这仅仅是相对的区别,视觉中彩色 和光就比形式更接近自动中心。听觉中,说话与普通音响有差别,对普通音响的反 应是自动中心的感知。 图2 3 触觉图2 4 听觉图25 嗅觉 在环境设计中,运用“感知”这词,不同于心理学中的用作“事物怎样被视觉感 受”,它是描写如何观察社会变化或感知的可能性、偶然性的感知。人们除了直接感 知外,还可以通过凭经验取得的信息来理解环境。大部分人所经历的是多少有点相 同的事物,区别是由于文化教育等的影响和辨别刺激能力的差异而造成的。这是一 种主动感知过程直接经验,也含有回忆的认识的成分。心理学家告诉人们,人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t l , 理活动有感知过程、认知过程及意志过程等。感知过程,消费者购物开始时仅仅 通过感知获取对商业环境和商品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活动( 如记 忆、想象、思维等) ,成为理性认识。 ( 2 ) 感知与环境意象 环境意象是人们对由直接或间接环境经历所获得的环境实际状况的心理描 述,这种描述集聚了重要的环境特征并且按一定的规则将它们组织起来。这种对环 境的心理描述综合了进人大脑之中的环境信息,并在先验的认知结构的作用下,形 成一个帮助人们进行感知与认同的整体系统。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人们的环境意 象往往并不与实际的环境状况相吻合,而只是在总体结构和特征上与实际状况相联 系。美国学者凯文林奇在调查和研究中发现,区域、路径、中心、边界和标记是构 成人们关于城市环境意象的五个基本元素,它们具体帮助和指导了人们在城市中的 图2 6 凯旋门星形广场图2 7 突出中心的广场 感知与认同。 路径一路径是这些要素中最显著的一个。它们是行动的轨迹一小巷、街道、公 路、铁路等等一许多人将它们列为城市印象中最重要的形象( 图2 6 ) 。 中心一中心是汇聚的地方,如道路交叉口:可以举出从交通环岛到集市广场的 一系列例子( 图2 7 ) 。 标志一与中心能够进入不同,标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只能从外部观赏的点( 图 2 8 1 。 边界_ i 出界是线形要素,作为通路的特性常常被人忽视。 区域一路径、中心点、标志和边缘构成了城市印象的框架,这其中填充着特征 并不非常鲜明的成片市区( 图2 9 ) 。框架与填充部分的区分如图所示,在十八世纪巴 黎的建设中清楚地表现出来。填充部分自身被组织成区:城市中大部分地区,人们能 够识别出它们所具有的某些特征。 感知与环境意象有着直接的关系。环境意象是指环境出现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是人脑的认知结构和环境形象相 互作用的产物。美好的环境意象 能使人们从精神上获得一种安全 感,而它正是场所的一个根本质 量。这种质量表明,人们获得了 鲜明生动、结构清晰和极其有用 的环境意象。具有明确特征的空 间结构和形象是产生这种意象的 根本基础,也是人们获得场所感 图2 8 街道中心的图2 9 巴黎p l a c e 的重要前提。当环境缺乏秩序和 喷泉雕塑标志”。“o o ”广场 特征而难以把握时,环境意象就 会因为定位的困难而不易形成,随之出现的是陌生感和失落感。 2 2 2 认同 ( 1 ) 认知与认同 认同是将认知提升为肯定情感的过程。要理解认同,首先要了解认知。 环境认知研究的是人们识别和理解环境的规律。认知在心理学上是指当感知过 的事物重新出现在眼前时,觉得熟悉并确认是以前感知过的事物的心理过程。心理 学认为作为人与环境的交往传递机制,认知是关键。环境认知参与了对环境进行分 类的过程,构成了对环境总体的描绘。瑞:l 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认为人在认知环境过程中形成认知结构,使人在认识新事物时把新事物同化进去, 或改组扩大原有认知结构。人就是这样认识、理解周围环境的。 对认知的评价主要根据价值观和意象。意象为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提供了可能性。 “意”指反映、构思、建构;“象”可以理解为形式。“意象”是指人们在头脑中所形成 的外界反映。在心理学的术语中把意象看作是过去的体验留在大脑中的记忆贮存, 一旦经过现实的刺激立即在头脑中浮现出来的心理图像。如果加强环境的意象刺激, 应从环境的形态、结构和涵义三方面所具有的典型性、异质性、需求融合性、易理 解性等方面考虑。普及的意象,首先表现于易理解、易记忆等方面;其次是与需要 的相关性,从认知的选择性考虑,普及的意象与人们的兴趣、实践相关;再次是一 切有意义的事物,能够进入深层认知结构,怀念值较高;第四是初始印象,即第一 印象容易形成先入为主的铭刻性印记;第五是异质性的、超常的、特别的,容易从 一般中脱离而进入特别位置;第六是典型的事物,能够构成模式语言的图像,易留 下深刻印象等。 认知图式的主要特征是它包括了从未经历的间接知晓的区域和场所。它包括了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场所、空间:时间、距离;环境、时空等关系系统。 对环境的欣赏的本身是一种认知活动,这种认知活动具有一定的心理特征,这 个认知结构表现为“欲望一认知一认同”。人的需要和欲望是审美的心理动因,认知 是审美的运动过程,通过知觉运动获得审美信息,而使人的心理在审美活动中得到 一定满足与认同。人们观赏建筑和环境时,往往具有一种深度探求的心理欲望,不 仅要看到环境的前景形象,还要向透视的深远方向探寻更深远更吸引人的环境事物, 甚至在自己的想象中进一步将景物丰满化完整化。 对环境的认同过程经常包含了感情因素。消费者对购物环境、商品的认知是购 物行为的前提,消费者购物时除受到生理性、社会性需要的限制外,还深受购物环 境的影响,对商品构成了某种情绪,如喜、怒、哀、乐等归纳为积极、消极、平静、 激动等情绪类型,支配了购物行为。 ( 2 ) 认同与归属感 每个人都需要有一种归属感,这对我们来 说是不难理解的。例如我们外出参观或工作, 无论外地的食住条件如何好,景色多么美,我 们依然怀恋自己的家、自己熟悉的街道和常去 的公共领域,以及自己的城市。在心理上感到 外面的一切是陌生的,是不属于自己的,不能 得到认同。只有等他在某个地方有了较长期的 体验之后刁+ 能逐渐改变这种认识。这也许能够 解释为什么很多人喜欢住在熟悉的环境里,而 画家也总喜好表现自己的故上情结( 图2 1 0 、 2 1 1 ) 。所有这些,是人的领域感与归属感在起 作用。 认同是一种对环境的深层认识,它使人们 产生归属之感。应当看到,归属感的产生并不 非要以对空间结构的高度熟悉为前提,不过这 种缺乏足够定位基础的确认,还不能产生真正 和完整意义上的归属感,因为这种深刻的体验 只有在感知和认同充分发展的情况下才能获 得。 图2 1 0 陈逸飞油画童年嬉戏 过的地方 图2 1 1 陈逸飞油画桥 认同意味着人们努力使自己成为环境的朋友。与环境交朋友就是要熟悉、理解 和亲近环境。从特定的自然条件来看,北欧人必定要成为雾、冰雪和冷风的朋友, 乐于享受踩雪的特殊声音和沉浸在雾雪朦胧的景象之中;阿拉伯人则必然与沙漠和 太阳为伍;威尼斯人则终身与水为友;从中感受特别的生活经历和意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二b 学位论文 人们在认知中体验环境的特征和意义,这种体验又反过来指导和影响人们的认 知,直至认同。人们的生活经历和许多研究表明,认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始于 人们的童年时代。通过对多种空间、材料、声音、温度和光线的体验,儿童们开始 熟悉和了解自己周围的环境,并逐步形成认识和理解空间环境的感觉图式,这种图 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后在空间中的体验方式和行为。当然,在感知与认同的过 程中,人们还会不断地修正和补充业已形成的感觉图式。 通过感知与认同,人们在场所中居住下来。感知使人们在空间中能够自由运动, 认同使人们的身心从属于具体的环境。归属感是自由感的基础。脱离了归属感的自 由只会使人们飘泊流浪,无家可归。 以上,一再强调人对城市环境的体验和感知,因为以前对这一方面缺乏应有的 考虑,导致忽视了人在城市中的重要性。凯文啉奇在他的城市的意象一书中指 出,“认知,是城市生活的基础,城市设计应以满足人们的认知要求为目标。”人是 城市景象的一部分,城市形象是人的一切感受的合成。因此,我们必须将建筑、城 市与人的知觉三者拉近,放在文化与哲学的高度加以看待,强调人与环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