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验中两种采血方法的应用对比研究.doc_第1页
血常规检验中两种采血方法的应用对比研究.doc_第2页
血常规检验中两种采血方法的应用对比研究.doc_第3页
血常规检验中两种采血方法的应用对比研究.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常规检验中两种采血方法的应用对比研究 喻惠雯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湖北省武汉市430300 【摘要】目的:对比血常规检验中,末梢采血与静脉采血两种采血方法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将xx年10月-xx年2月期间,黄陂区人民医院门诊部接受健康检查的10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分别设置为末梢采血组、静脉采血组,两组受检对象均为50例。对两组受检对象在不同采血方法下采集血液样本血常规指标进行分析,分析指标包括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对两组受检对象以上指标的检出水平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静脉采血组受检对象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末梢采血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末梢采血组 本组受检对象保持晨起空腹状态接受采血检查,使用一次性采血针进行末梢采血,用微量吸管将其加入含有EDTA-K2抗凝剂内充分混合均匀,使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查,检查工作在样本采集后2h内进行。 1.2.2静脉采血组 本组受检对象保持晨起空腹状态接受采血检查,使用真空EDTA-K2抗凝管进行静脉采血,用微量吸管将其加入含有EDTA-K2抗凝剂内充分混合均匀,使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查,检查工作在样本采集后2h内进行。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受检对象在不同采血方法下采集血液样本血常规指标进行分析,分析指标包括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对两组受检对象以上指标的检出水平进行对比观察。 1.4数据处理 本文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数资料以%表示,以X2检验,可信区间95%,检验水准为0.05,当P0.05时为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静脉采血组受检对象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末梢采血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相关研究数据中显示,在对受检对象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过程当中,所使用的采血方法不同,则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传统的检验方法为末梢血,即以毛细血管血液为检验区域,但本区域内的血流量相对较少,采样中存在较大的难度。 同时,在末梢血采集中需要对采血部位用力挤压3-4,以达到标准采血剂量,由此可能会对相关指标,特别是白细胞计数的检出值造成影响。同时,若末梢采血时间过长,还会发生血小板聚集反应,造成检验结果出现较大误差。 综合以上分析认为:应用末梢采血方法进行采血分析的稳定性较差,检验结果准确性有一定缺陷,静脉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出水平准确性方面更具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韩秋青,王爱玲,韩风杰等.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J.当代医学,xx,16(26):85-8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