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东北朝鲜族民居可持续发展调查研究.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东北朝鲜族民居可持续发展调查研究.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东北朝鲜族民居可持续发展调查研究.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东北朝鲜族民居可持续发展调查研究.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东北朝鲜族民居可持续发展调查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等北方省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其主要聚居区。作为一个 过境民族,朝鲜族的先民是明术清初起陆续迁入中国的朝鲜人。他们在中国东北三省定 居下来以后,到了1 9 世纪中叶,更多的朝鲜人从朝鲜半岛迁入,逐渐发展成为当代中 国的一个民族。近代以来,中国的朝鲜族在为东北的开发建设,特别在为人民的解放事 业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在此地的朝鲜族传统民居既带有与汉族、满族族等其它民族居住文化融合的特征, 同时由于回族是一个信仰基督教的民族,其传统民居又具有其民族宗教文化特色。 本文以朝鲜族传统和现代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延边乡村住宅现状的调查,从传 统民居和新建住宅两种形式进行分析,指出各自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提取其中的节 能、生态优势,并针对延边乡村特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借鉴传统民居的的生态思 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根据朝鲜族居民生活习惯和起居方式进行住宅的可持续设 计研究,从住宅的平面形式、围护结构构造形式、采暖方式、建造材料等方面提出合理 的建议,以指导今后延边地区乡村的住宅的设计。 关键词:东北;朝鲜族;民居;可持续发展 a b s t r a c t k o r e a n sa r em a i n l yd i s t r i b u t e di nn o r t h e r np r o v i n c e ss u c ha sj i l i ny a n b i a nk o r e a n a u t o n o m o u sp r e f e :c t u r ea si t sm a i ni n h a b i t e da r e a s a sat r a n s i tn a t i o n ,t h ek o r e a na n c e s t o r s i ss t a r t i n gt om o v ei n t ot h el a t em i n ga n de a r l yq i n gc h i n a , t h ek o r e a np e o p l e t h e ys e t t l e di n t h et :i l r e ep r o v i n c e si nn o r t h e a s tc h i n aa f t e rt h em i d - 19 t hc e n t u r y , m o r ep e o p l ef r o mn o r t h k o r e at om o v ei n t ot h ek o r e a np e n i n s u l a ,i sb e c o m i n gan a t i o ni nc o n t e m p o r a r yc h i n a i n m o d e mt i m e s c h i n a sk o r e a n c h i n e s ei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t h en o r t h e a s t , p a r t i c u l a r l yi nt h el i b e r a t i o no f t h ep e o p l em o v i n go nt ow r i t eac h a p t e r h e r ei st h ek o r e a nt r a d i t i o n a lh o u s e sw i t hw i t ht h eh a n ,m a n c h ua n do t h e re t h n i c c o m m u n i t i e sa n dc u l t u r a li n t e g r a t i o no f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l i v i n ga n da tt h es a m et i m ea sa r e s u l to ft h eh u in a t i o n a l i t yi sac h r i s t i a nn a t i o n ,w i t hi t st r a d i t i o n a lh o u s e sa n d t h e i rn a t i o n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r e l i g i o u sc u l t u r e i nt h i sp a p e r , k o r e a nt r a d i t i o n a la n dm o d e mr e s i d e n t i a la r e a sf o rt h es t u d yo ft h es t a t u s o fy a n b i a nr u r a lr e s i d e n t i a l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f r o m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 r e s i d e n t i a la r e a sa n dn e w r e s i d e n t i a la n a l y s i so ft w of o r m s ,p o i n t e do u tt h e i rs h o r t c o m i n g sa n dp r o b l e m s ,e x t r a c tt h e e n e r g y s a v i n g ,e c o l o g i c a l a d v a n t a g e s ,a n df o rs p e c i f i cg e o g r a p h i c y a n b i a nv i l l a g e e n v i r o n m e n ta 1 1 dn a t u r a lc o n d i t i o n s ,f r o m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r e s i d e n t i a l a r e a so fe c o l o g i c a l t h i n k i n g ,b a dt ot h ed r e g s ,i na c c o r d a n c ew i t hk o r e a nr e s i d e n t sl i v i n gh a b i t sa n ds u s t a i n a b l e a p p r o a c ht or e s i d e n t i a ld e s i g ns t u d y , f r o mt h ef o r mo fr e s i d e n t i a lf l a t ,t h ef o r mo fr e t a i n i n g s t r u c t u r e ,h e a t i n gm e t h o d s ,c o n s t r u c t i o nm a t e r i a l s r e a s o n a b l er e c o m m e n d a t i o n st og u i d e f u t u r er e s i d e n t i a lv i l l a g ei ny a n b i a na r e ao fd e s i g n k e yw o r d s :n o r t h e a s t ;k o r e a n ;r e s i d e n t i a l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i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 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 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銮立韭 p 日期:狲查! 塑: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 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垒卑 日 期:旌,。s 。迎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电话: 邮编: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绪论 1 问题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能源、材料和环境保护是其中最重要的几 个方面。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能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需求量越来越大, 但是大量能源消耗的同时产生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直接导致了温室效应、 酸雨等一系列环境灾难。同样,为了维持人类正常活动需要,材料的使用量也是与日俱 增,然而人类为了获得木材而砍伐大量森林,破坏了地球的植被,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 题。此外,人类还制造了很多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给环境造成的破 坏更加惊人。体现在民居上就是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材料满 足现代人对民居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对自己所居住的空间有一定的了解,我们研究 朝鲜族民居,不仅仅是要了解民居的构成和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汲取民居原型中的经验, 通过既经济有效的方法,真正实现建筑对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对环境有利, 更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通过对民居聚落中许多遵循生态原则的经验和营造方法的研 究与借鉴,来创造人类舒适、自然的生存环境和空间,是现代建筑规划和设计中值得思 考的问题: 2 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将以东北朝鲜族民居可持续发展调查研究为题目进行,目的在于通过考 察传统民居这一物质文化载体所蕴含的人类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及其精神文化要素,探 讨人类生活与居住形态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从多学科研究视角,即在综合考察过去学界在建筑学、地理学、民俗学、民 族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阐明与民居相关的人类多种多样 的生活面貌和文化的发生及形成根源。根据这种宏观的研究方向,本研究要具体解决下 面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通过对中国东北地区朝鲜族传统民居和现代民居外形的比较,找出其民居型 制特征。 第二,通过对中国东北地区朝鲜族传统民居和现代民居营造技术的比较研究,找出 其平面形态、空间形态、地域特色及建筑材料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及其原因。 第三,通过对中国东北地区朝鲜族传统民居和现代民居装饰特征的比较研究,找出 其装饰部位,技艺及主要工艺类型的差别。 第四,以中国东北地区朝鲜族传统民居和现代民居在外形、内部结构、空间利用等 l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方面的不同特点为基础,考察传统民居和现代居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及其传承。 第五,作为对以上各种观点的阐释,从环境决定论、环境可能论、文化决定论、文 化生态论等观点出发,考察本研究的主要论题,即影响人类生活的要素一民居建筑, 在同一地区,不同时期从形态到空间利用上所存在差异的原因,从而探讨影响居住文化 的最主要因素。 3 研究的方法及范围 3 1 研究的方法 本论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不仅对中国 国内文献进行研究,而且同时对韩国等海外文献进行研究。中国国内文献研究方面,收 集了建筑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哲学、心理学、美学等 学科领域关于东北地区民居、居住文化、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经过综合分析 作为本论文的参考资料加以运用。另外,补充利用了韩国学界有关中国东北地区民居及 居住文化的研究成果。 实地调查方面,在研究分析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实地调查了东北地区,即辽宁省、 吉林省、黑龙江省等地的民居和居住文化。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和收集朝鲜族传统民居 的外型及内部结构、空间布局、居住文化的特征等具体实物资料。并以当地老人为对象, 进行了与居住文化相关的访谈。 本论文通过上述的两种研究方法,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东 北地区的民居和居住文化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3 2 研究的范围 本论文主要研究东北三省朝鲜族的传统民居及居住文化,所以,限定研究对象和研 究对象的时间及空间等范围如下: 第一,本研究以中国东北地区朝鲜族的民居,或曾经居住过的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不是王族和官僚的官衙、王宫等公共建筑,而是作为百姓生活空间 的住宅。所以,作为本论文主要研究对象的民居是朝鲜族的般百姓,按照祖先代代相 传的传统方法建起来的传统住宅及现代住宅。 第二,与传统民居的时期性区分相关联,把传统民居定义为过去朝鲜族主要的生活 民居。是2 0 世纪初期以前各民族按传统方式建造的古民居,或虽然维修过,但根据传 统方式建造的传统民居。而因此,虽然是最近所建,但根据过去的记载和考证所建造的 民俗村的民居也列为传统民居的类型之一。现代民居定义为1 9 8 0 年以后改革开放时期 开始建的新型房屋。 第三,本研究的对象限定为东北三省,即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地区的朝鲜族 传统和现代民居。因为中国的朝鲜族主要居住在东北地区之内,所以不可能把所有地区 朝鲜族的传统民居都作为研究对象。因此本论文限定东北三省朝鲜族的传统和现代民居 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为研究对象。 4 研究的现状及水平 4 1 我国民居研究的发展进程及现状水平 我国民居研究的发展已经从住屋形式本身的研究扩展到聚落的研究,进而从区域的 角度来把握民居产生的背景。对于研究的范围已不在局限于建筑学本身,而是综合其他 学科如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等进行综合研究。但民居的研究工作 并非一帆风顺,它也经历了一个认识、反思和深入的过程。从而才使民居的研究工作进 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如果按照通常的共识,我国民居研究的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南 京工学院建筑系刘敦祯教授为首,在创建“中国建筑研究室”的同时,写出了中国住宅 概说,成为当时最早的一本从平面功能分类来论述各地传统民居的著作由此,民居研 究才得以引起全国建筑界的重视;第二阶段,其主要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广泛开展测 绘调查研究,范围遍及全国大部分省、市和少数民族地区。第三阶段,其特点主要在于 民居研究者成立了自己的民间学术团体一中国民居学术委员会。并且民居研究已进入到 多方位、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已经从单纯的建筑学范围扩大到与社会、历史、文化、民 族、民俗、语言、美学等学科结合在一起来进行研究。这样一来,民居研究方面的论著 不仅多而且其深度和研究的广度都有很大的提高。 由此可以看出,新阶段中国民居的研究工作己经从单一学科的研究模式发展到了多 学科共同参与研究的新模式。这是伴随着我国民居研究的深入以及国际之间相互交流的 必然结果,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民居建筑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单一方面的研究工作不足以全面地揭示民居建筑所承载的信息和价值,因此,多学科共 同参与也是民居建筑这一体系自身的需求和选择。 4 2 东北民居研究的现状及水平 如上所述,进入2 0 世纪8 0 年代以后,学界对民居的关心逐渐提高,因而相关的研 究成果也急剧增加,但其中对东北地区民居的研究并不多,除1 9 8 5 年张驭寰编写的吉 林民居外,几乎再也找不到专门研究东北地区民居的相关著作。其他的都只是在各种 建筑书籍及与民居相关的综合性书籍中,涉及到了部分东北地区民居情况罢了。例如, 在汪之力于1 9 9 4 年编写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收录了有关东北地区民居的介绍 及其具体的事例。还有在2 0 0 3 年陈元鼎编写的中国民居建筑中,比较详细地记载 着东北地区各民族的民居。 有关东北地区汉族的民居也没有特别的资料,只有朱永春和朱永和在2 0 0 3 年编写 的中国建筑中,提到一些有关汉族和朝鲜族民居的内容,还有在张驭寰编写的吉 林民居、陈元鼎编写的中国民居建筑中,对东北地区部分汉族的民居进行了叙述。 有关东北地区民居的学术论文的数量也不是很多。有关东北地区民居及满族和朝鲜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族民居的主要期刊资料有:朴玉顺:中国东北地区朝鲜族民居研究( 沈阳建筑工程学 院硕士论文,2 0 0 0 年) ;汤爆:满族民居建筑特色研究(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硕士学位 论文,2 0 0 2 年) ;王中军:“东北满族民居的特点”(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 0 0 4 年,第 一期) :唐作剑:“浅析地区文化影响下的辽东村镇居住模式一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 民居的改建”(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 0 0 3 年,第三期) ;丁海民:“历史上的年鉴 文化的载体一清代满族民族民居后府当议”( 北方文物,2 0 0 3 年,第三期) ;黄锡惠: “满语地名与满族文化”( 满语研究,2 0 0 0 年,第二期) ;李信吴:“东北地区农村朝鲜 族民居实态调查研究以延边龙井市龙山村为中心”( 延边大学学报,2 0 0 2 年,第三 期) ;朴玉顺:“温突朝鲜族民居的独特采暖方式”(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 0 0 0 年,第三期) :杜若:“满族的居室与建筑”( 满族研究1 9 9 2 年,第二期) ;宁咏英:“满 族居室古今谈”( 满族研究1 9 8 5 年,第二期) 等等。 海外有关东北民居的研究动态: 有关中国东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海外资料,可举韩国的建筑学界在考察东北地区民居 后撰写的大量论文。目前为止,虽然在韩国还没有发表有关中国东北地区民居的单行本 资料,但有很多以建筑学专业学生为中心,论述有关东北地区建筑的学位论文和研究论 文及其他相关文章。在韩国方面有关中国东北地区民居的论文资料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2 0 0 0 年k i m j u nb o n g 的忠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东北地区朝鲜族传统民居平面 的分类和特点。他在这篇论文中,对东北地区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吉林省、辽宁省、 黑龙江省的各朝鲜族聚居区的民居进行了实地调查后,阐述了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平面结 构的形态、变化特点及原因。以这个研究为契机,现在延世大学建筑学科k i m s e o n g w 0 0 教授的学生们,在调查中国东北地区民居的基础上,发表了有关朝鲜族民居的论文。 其代表性论文为p a r ke u nj e o n g :中国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传统民居的形式与变化 ( 1 9 9 9 年) :l e ew o ns e o k :中国东北地区合院及天花板式民居和中国口字型民居的 比较研究( 2 0 0 0 年) ;p a r ks e o kk y u :有关中国辽宁省民居的形式和平面特征的研 究( 2 0 0 1 年) 。 此外,有关中国东北地区朝鲜族民居的学术论文有:j a n gb ow o o n g :中国东 北地方朝鲜族民居研究( 1 9 9 2 年) ;b a ks e o kj o n g :中国东北地区朝鲜族传统民居 的平面类型分类和分布特点( 2 0 0 0 年) ;mj u nb o n g :中国延边朝鲜族传统民居 的形式特点( 2 0 0 0 年) ;k i ms e o n gw 0 0 - 中国辽宁省满族民居的特点和关于其类型 的研究( 2 0 0 1 年) :ms e o n gw o o :有关中国辽宁省满族、汉族、朝鲜族民居间的 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 2 1 年) 等等。 其中,也有在单行本上登载朝鲜族民居研究成果的情况,代表人物是张保雄。张保 雄是研究韩国民居的韩国著名的地理学家,他在其著书韩国民居的地域性发展( 1 9 9 6 年1 中,以“中国东北地方朝鲜族民居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中心”为题目,对中国延边地 区朝鲜族民居的屋顶、平面结构、内部空间、建筑布局等作了详细的分析。 在研究朝鲜族民居方面,另一种重要的资料就是中国朝鲜族学者在韩国出版的关于 中国朝鲜族民俗的书籍。朝鲜族学者在这类著书中,对中国朝鲜族的民居及居住生活,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略进行了介绍。如:朴庆辉的中国朝鲜族的衣食住行生活风俗( 1 9 9 4 年) ;延边朝 鲜族民俗学会编的朝鲜族民俗研究( 1 9 9 4 年) ;金珊植、千寿山、崔峰龙共著:朝 鲜族生活史( 2 0 0 1 年1 。 以上是韩国学界对东北地区的研究概况,也是主要从建筑学的角度,对朝鲜族传统 民居的形态及平面结构所进行的研究。还有一些从地理学、民俗学的角度研究朝鲜族民 居的情形。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东北朝鲜族传统民居和现代民居建筑的基本型制 1 延边乡村朝鲜族传统民居 1 1 总体布局 朝鲜族的房屋和汉族相比,在布局上有着鲜明的特点习惯沿道路建设,而不是座 北朝南方向。而且多数以单体为主,而且也没有明确划分院子和园子,只是通过矮小的 灌木丛来划分,这是当地的一个特色。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大多沿山脚平地聚居。 一个村落多则几十户人家,少则十几户,村与村之间相距也只有2 3 公里左右。朝鲜族 的传统民居可分为上层住宅和下层住宅。上层住宅是指封建社会末期上层阶级的住宅。 其结构一般以庭院为中心形成马蹄形或方形,四周砌围墙围住。建筑又分主建筑和附属 建筑,多为瓦房。附属建筑由几组房舍组成,供不同身份的人居住,通常主建筑后还建 有祠堂。下层住宅是指贫民阶层的住宅,通常为原木建筑,泥墙,屋顶多为茅草顶【l j 。 1 2 传统住宅平面 1 0 毹m ( 图) 1 1 传统朝鲜族住宅平面图 f i g1 1t r a d i t i o n a lk o r e a nn a t i o n a lm i n o r i t yh o u s i n gh o r i z o n t a lp l a n 资料来源:吉林民居 朝鲜族传统平面布局很有特色,大多数为固定的矩形( 如图1 1 ) ,也有l 形的, 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般都有外廊。平丽中的主房间和汉族居室中的客厅差不多。其他居宅多少、大小可视 需要而定,d l 推拉r j 分隔。为了便于出行,一般住宅都有前后门,这样的发训富f 变化, 比较灵活。房问内部均设火炕,它是朝鲜妖的个显著特点,炕比窀外地面高出3 0 0 5 0 0 r a m ,炕面比较平整,卜面铺炕革,炕洞作为通娴的渠道,把整个炕血烤的暖暖的。 靠墙处一般设置壁橱柬存放衣物,或足杂物,可咀随f 够到。壁橱也用拉门宅内舰整 雅致。家人和柬窖进门就r 炕,鞋要脱在门【1 ,以保持室内清洁。厨房和天虏,相连, 何置存入u 处或者整个膀屋的中叫,其面靠! 占一m 虏。根据住宅丽积的大小,小的住宅, 厨房相应也小,锅台、f 而和火炕的表面高度相等,将铁锅用田定的做法安放在锅台r , 一般人家都设三口锚( 如图1 2 ) ,锅的旁侧是烧火坑。房了的大小不样,火炕的宽 度和k 度也小样,一般长和进深柏等,其底叫距炕面( 锅台面) 高约1 米。朝鲜族的 草房一般都设在室内。屋内不设炕,除了放置些薪柴外,还放置些生活用具。相当 于汉族的仓房。在主屋里建的畜舍里t 要养牛,养猪的畜舍般建在主屋外面的空删。 此外,还有碓房、碾房、仓库、马厩、鸦舍、狗窝、厕所等附属建筑。猪圈般盖在1 j 1 院的边角处。而鸡舍有的是把鸡架塔在同士屋连在一起的仓库里,柯的建在主屋的南墙 根处。狗窝一般建在土屋的南墙根处或t 屋旁边的仓库前面。厕所一般设在后院的边角 处。厕所或仓库旁边习惯于种植葫芦,使其攀附于剧所或仓库而乍长口】。 ;,:、 。一。t + ( h ) 1 2 朝鲜族锅台 f i g1 2k o r e 肌n a t i o n nm i n o r i 【ys t o v e t o p 资料来源吉林m 居 13 立面造型 朝鲜族住宅讧面坡度缓和,屋身平矮,没有岛崎陡峭的感觉,特别是fj 窗的比例和 汉族的截然刁:同,它的比例窄长,可以使得平矮的尾身看起来又有高起之势。朝鲜族房 屋的外墙和汉族的内墙一样部粉刷白灰,墙面清白,再l l 灰色瓦面或耸卓相称,很雅致 ( 如图i 一3 ) 。传统的朝鲜族房犀屋顶普遍做成四坡水的坡顶,苫草根厚,式样大方美 蔓! ! 堕苎查兰堕主兰篁堡壅 观,它和内地的四阿式房相仿,流传了微长0 叫。朝鲜族i 犀以单体为主,绝人部分没 仃院子和田墙,也十分注意向阳方向吐 ( 矧) 1 31 :【日鲜欣k 膳立面造型 f i g i3t h e k o r e a n n a t l o n a m i n o r i t ,c o m m o np e o p l er e s i d e n c es e t su p t h es u r f a c e m o d e i t i n g 资料米源占林岵j t 1 4 构造措施 传统朝鲜族住房的构造,丰要是木构架承重,地基用上挚起3 0 厘米高的台基,周 边再砌上石块。外墙也是先立起小框架,两面编织草绳或柳条,外抹泥浆,白荻罩而, 巾问充填沙十:也有不填沙土,做成空心墙的。内隔墙多用双面抹灰的板条墙。门窗为 推拉式,门窗u 的尺寸相同,往往是门窗不分,都可做出入u ,窗棂竖向排列密,横格 问隔远,再加门窗i 】狭长,使得本来低矮的房身给人咀挺拔秀丽之感口】。屋顶多作成四 坡式,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在橡了上铺稻草帘或柳树枝条,r 而抹泥,再覆盖3 0 5 0 厘 米厚的稻草,最后用草绳编成网格,将整个屋顶包住,或用草帘逐层相搭接,将屋顶盖 满,以防起风将稻草吹散。新建住宅构造与汉族住宅基本相同。在朝鲜族民居的院落咀, 另一道独特的风景是每年春季个个塑料大棚里的绿油油的稻苘及秋季盒t l l 式的稻垛 n l _ 5 采暖方式 朝鲜族的住宅层高较低,利h j 做饭的薪柴给满批的大面积火炕j j u 热取暖,“把火” 既解决了做饭的热源义解决了取暖的热源,一举两得,经济实惠,炕的散热面积大,而 且位于室内空| 自j 巾的最低处,有利于室温的均匀分佰,即使在寒冷的冬天,室内也温暖 舒适。这种采暖方式具有微强的舒适性和优越性,因此一直流传下柬川。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新建的朝鲜族住宅 近几年,随着乡村居民生沾水平的提高,j 日 r 的仔宅需要翻盖,原有的茅草、黄泥、 木框的建筑形,逐渐转换成新的砖瓦结构的建筑形式。从j 日到新的转变体脱在个方 而:平面形式,建筑材料,建筑外观= 首先_ _ r 面形式和传统住宅相比有了重要的改进, 突破了以往的厨房、卧室连在一起的传统形式,改成埘房和卧室分丌却胃( 如图2 1 ) , 分区明确,更合理了。保证室内舒适的同时也使在厨房进行炊_ l f 活动时更加方便”1 。 ( 倒) 2 - 】朝鲜旅住宅、r 血形 f i g2 1k o r e a nn m l o n “m i n o r i t yh o u s i n gp i a n ef o r m 资料米 1 5 f :占林【t 居 建筑材料从土坯茅草换成砖混结构,建筑外观电发生了变化,存在差别的体现在如 f 几个方面: ( 1 ) 建筑材料的改变导致建筑形式的转变。砖瓦取代粘土和苫草,承重能力和耐久 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住宅进深加大,内部空l 础和以往相比更力开敞; f 2 ) 屋顶多数采用歇山式顶,这样的屋顶形式是占草所无法作到的2 0 世纪8 0 年 代时,有剂分住宅直接用瓦耿代苫草形成四坡瓦屋顶:9 0 年代以后歇山顶t 叶了卜导地 位,屋角有起翘,还有用仙人走曾作装饰的; f 3 1 窗户的尺寸变大,改变了以往窄长窗采光不足的缺点:但是生活列惯决定了建 筑的功能和形式,新型的住宅依旧是以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为依托的”j 。 2 1 大中城市中朝鲜族的居住状况 8 0 年代中期,朝鲜族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民居也艟g - 了系列改变,由原 柬的一层单栎住宅发展成现存的住宅楼f h 足,延边地区的朝鲜旅居民的住宅楼和汉族 的也小相同,延边地区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韩困的城市住宅建设经验,兴建了大请的 热辐劓地板式住宅。这种住宅既满足了朝鲜族对传统生活方式的依恋,又提供了现代化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居住环境【6 j 。这种住宅的特点是: ( 1 ) 厨房与起居室分别作为两个独立的空间存在。 ( 2 ) 厨房的操作台( 锅台) 也改变了原有的标高,与之相同的改变就是人们可以由 原来的蹲坐式改为站立式。 ( 4 ) 取暖的设施也由原来的火炕增加为散热片( 暖气) 和热辐射地板。生活方式也 由原来的上半身为主改为全身活动,室内的设备也随之改为带腿的立式结构,以更好的 享受现代化的生活。住宅的外观也越来越趋向于汉族。 2 2 辽宁、黑龙江省农村朝鲜族居住状况 在辽、黑两省等市郊乡镇居住的朝鲜族,由于他们长期和汉族人民居住,使得他们 的居住方式同汉族的居住形式有了很多相同之处,从而,与传统的居住方式有了很大的 不同。这种不同具体表现在: ( 1 ) 已不再是开场式的院子和园子,有了封闭的院落。 ( 2 ) 民居屋顶的造型更加多样化,既有简化的歇山顶和四坡顶,也有平顶和硬山式, 甚至还有一些小别墅。 ( 3 ) 门窗也不再是门即窗,窗即门,现在已经完全分开来,门窗已不再用纸糊,取 而代之的是镶嵌玻璃,而且还有一些新型材料,如真空玻璃、塑钢窗等。 ( 4 ) 平面也完全引进了现代人的居住方式,如单独设客厅、餐厅,炕的面积减小了, 年轻人更喜欢床、沙发,一般只在老年人居住的房间设炕。 ; ( 5 ) 采暖方式也以小型油炉、煤炉作为热源,通过散热片为不设炕的居室供热,而 炉灶仅给火炕供暖。 ( 6 ) 火炕、灶,均高于地面4 0 , - - , 5 0 c m t 6 1 。 2 3 延边地区农村朝鲜族的居住状况 延边地区农村朝鲜族的居住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过去低矮小草房被一座座新建 的砖瓦房所取代,村中存留的旧房已经越来越少了,该地区住朝鲜族住宅的共同特点: ( 1 ) 平面布局仍然以炕为中心,但是空间更富于变化。 ( 2 ) 合理分配了功能空间、内外、沽污、闹静有了一定区分。 ( 3 ) 增加了地面面积,地上可以放床、沙发等家具。 ( 4 ) 台基加高,最高可达1 2 米。 ( 5 ) 立面造型采用传统庑殿式和歇山式的简化形式。墙面粉刷白色涂料,并用绿、 蓝色将立面分格,分格尺寸同传统外露木构架的尺寸相同。 ( 6 ) 窗门分开,窗的横向尺寸加大,横向矩形或方形。 ( 7 ) 节能、环保的现代材料如砖、砼、钢筋、涂料、瓷砖与传统材料木材相结合。 ( 8 ) 院落围墙仍是象征性的矮栅栏。 ( 9 ) 燃料为煤、柴油、薪材并用。 ( 1 0 ) 室内设施完善,厨房内镶嵌瓷砖,炕上铺各式花纹的地板革,漂亮的橱柜代 1 0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替了以往的搁板。电视、冰箱等家电大多数人家都齐备【6 1 。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东北朝鲜族传统民居和现代民居的营造技术特点 1 平面形态及其营造技术特征 1 1 气候条件与村落选址 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村落选址,都遵循着背山近水的基小原则,东北地区也是如此。 由于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异常刮西北风,所咀村落的选址就大都以南低北高的柚阳 坡地为佳( 如图3 一1 ) 。,卜原村落也针对冬季的季风气候,在选址时则往往吐村藩北、西 两方向种植防风林带,咀防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寒肛l 袭击,使整个村落在严寒的冬季处于 温暖的小气候环境之中。 ( 凹) i - 1 坐落在向r 】坡地的村落 f i g l i v i l l a g es i n i n ga ts l o p i n g f i e l d w l l has u n n ye x p o s u r e 资料米源联网 1 2 经济形态与村落选址 东北地区自古以来长期存在着几种不同的经济形忐,从事不州性质生产方式的柑落 在选址时也有其各自的特点。 从事农耕生产的村落一般聚集在耕地周边,咀便进行生产以及满足生活之需( 如图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幽) i - 2 从事农耕生,的村落 f i 9 12 v i l l a g ee n g a g e d w i t h h g 资料来源且联网 朝鲜族以种植水稻为丰,其聚届的地点般称之为“朝鲜队”或“朝鲜屯”,多坐落在 依t l 傍水的平原匕上及主要交通道路沿线,村屯之问相距l 一15 公罩不等。一般村屯多则 几十户,少的 几户,房屋多朝南或东南。从事游牧渔猎生产的村落一般具有较大的活 动性,根据季节性的生产牛活需要而选择建造地点( 如图1 3 ) 。 ( 幽) 1 3 从事洫猫_ - 产的村落 f i 9 13v i l l a g ee n g a g e d w i t h f i s h i n ga n dh u n t i n g i3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资料来源:互联网 1 3 经济因素制约的平面组合形式 朝鲜族民居以单体为主,平面开白j 数从三间到八间形式不等。普通家庭建三问的多, 经济状况好些的家庭般建八间。八问屋是指在一个建筑物罩,以前四间、后四间的形 式,房自j 和厨房以及其他空问排列成两排的房屋,六f l 卿1 是前后备配置三问的房屋( 如 图1 - 4 ) 。 匾籀。,隘 ( 嘲) i - 4 朝鲜族【屯居平面组合形式 f i g i4p l a n o f k o r a nr e s i d e n c e 资料米源:中国传统民居建筑 2 空间形态及其营造技术特征 2 1 朝鲜族民居的立面形态 朝鲜砍民居,根据屋顶的形状分为悬山式、四坡式、歇山式三种。大体上,草房 屋顶多悬山式和四坡式,歇山式多用于瓦房的屋顶( 如图2 - 1 ) 。 1-, - , ”面匠心目豆面t j f 2 订f 面同:口卫i i , ii 鬟、 a : j 陌舅鼍l fr f 同日日巳1 馕粥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o ui1 t 1 1。 ( 幽) 2 - 1 二种岸顶形式 f i 9 21c o m p a r e a b o u tv a r i o u s “p e so f e l e v a t i o n 资料米撇:中国传统l t 坫建筑 2 2 朝鲜族诧居的墙体做法 东北地区虽然气候寒冷但是朝鲜族民肼却采用薄墙、大面积火炕取暖的做法米御 寒,这是朝鲜族的大特色。其墙壁大多为泥墙,墙面用白灰粉刷。大部分的朝鲜族民 届,用泥和稻草和在起砌成墙之后,前面刷白灰,有的民居把前面与右面均刷白灰, 而后面与左面只林上黄泥。不刷白灰,墙面呈现出土黄色。经济条件比较差的的农家, 就用黄上涂抹。( 如图2 2 ) 。 ( 刚) 2 - 3 朝鲜旌【膈的也而被果 f 1 9 23k o r e a nn a t i o n a lm i n o r i t yc o it m o np e o p l er e s i d e n c ev e r t i c a ls u r f a c ee f f e c t 资料来源:互联网 l5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3 基础与台基的普遍做法 基础俗语称为地身,筑于柱子和墙的地盘之下,是房屋下部的构造,承担房屋的全 部重量,在民居中分为柱基础和墙基础两部分。而由于各民族生活习俗的不同,对于基 础的做法也有所不同,汉族民居和满族民居的基础做法类似,朝鲜族民居由于墙体重量 轻,因此房屋基础很浅,不用做到冻土层以下,外墙基础砌至3 0 c m 即可。朝鲜族传统 民居常不考虑当地冻土层深度,直接在地面以下6 0 c m 处把原土夯实,卧块石,上立木 柱,以此作为房屋的基础,这是最简单的做法。 基础的一般做法是:先抄平地形挖开基槽,四面转角处砌置海墩,定中心线后为房 屋墙的标准点,用水鸭子测出准确中心线,再用木板标示于海墩之上。土质坚硬时基础 可以浅做,土质松软时再深挖至坚硬层,基槽宽度1 4 5 - - - 1 6 0 米,深度则需挖至1 2 0 米左右。松软土质可以打夯或再用打桩的办法处理。当砌基础时,两槽壁的侧面以横木 支承支板,防止槽壁坍落。基槽基底的处理方法可以分为三种:。 ( 1 ) 垫石法 垫石法是普通的做法,无论基墙和柱基的下部均用石块垫底,石块接缝处填充细沙, 并用木夯将石块捣至紧固。 ( 2 ) 填沙法 填沙法是在基槽内垫沙一层,在沙层上再砌砖,这种做法的缺点是墙基容易返潮。 ( 3 ) 打夯法 打夯法又分为两类,其一是木夯法,琪二是石夯法。木夯是用硬木做成的,本身重 量3 0 斤左右,打下时的力量约6 0 多斤,每次打半夯,层层压打,使基槽更加均匀。 石夯是用石块做成,本身重量6 0 公斤,打下时的力量约1 0 0 多公斤。用石夯或木夯 打基础时先用木夯打7 遍,上铺0 2 5 c m 厚小石块一层,石缝处放黄土和白灰,共垫6 层。再上部用石块砌出垒涩式,较砖墙稍宽即可。砌石块的水灰比,按砂子、黄土、白 灰取2 :1 :l 的配合比例( 内用黄土是取其粘性) ,其高度根据宅的院心地面为准【7 j 。 基础的类型包括三合土基础、灰土基础。 三合土基础是由石灰、黑土、黄土按1 :1 :l 的成份比例组成,捣固之后做基础, 这样做法地基坚固,建造房屋牢固。灰土基础是用白灰与黄土拌合后铺在基础槽内,分 层夯实做成的基础。一般灰土比例为3 :7 或4 :6 ( 以体积比计算) 。回填土可用2 : 8 或1 :9 的灰土进行回填。在基础做好以后,立木构架以前,还要在砌墙的位置上铺 一圈土衬石( 如图2 - 4 ) 。 1 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陶) 2 - 4 台基2 ,k + t g i f i 9 24s t a t i o nb a s ea n de a r t hl i n i n gs t o n e 资料来源:互联网 东北地区传统民居中较少使用东北地区传统民居中较少使用台基,多数只是往墙壁 下面加圈上衬石主要起保护墙体的作用,所占比例很小,几乎看不到。自台基的也 基本上采用最简单的长方体( 或正方体) 式样,多用砖、石混砌,四角放角柱石。 2 4 屋顶材料及其屋面做法 2 , 4 1 瓦屋顶犀面 朝鲜族民居的瓦屋面是用灰色或黑色瓦做成在大城镇中数量较多,在农村中数量 较少。瓦房坡面很缓略有曲线,檐端四角和屋脊两端均向i :翘起,有定曲线。仰6 l 较 宽,筒2 l 较窄,勾头瓦当花纹仍然延用高粱花瓣口l 。瓦项房的结构是在椽子以上铺望板, 望板卜抹望泥约15 厘米,卜部铺盖乩。出于东北地区的l i 中有丰富的小材,所以人部 分家庭建造鹰犀时,不仅墙壁建筑用木材,i f t j 日屋顶也用木材制作。术板瓦又叫术房 瓦”,是巧手的小1 斤j 将术板劈成方片当瓦用。这种水板瓦在昔同吉林长白i 区极为常见【7 1 ( 如2 5 ) 。 踽纛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图) 2 - 5 术扳n 厚顶 赉料柬渊:h 联网 2 , 42 草屋顶屋面 由于朝鲜旗居民咀生产水稻为主,所咀民居的草屋面是用稻草做成,这种屋顶取材 方便,结构简单又容易施工,在农村和城镇罩大量采用。 具体做法是首先用草,帘子或柳条铺在椽子上,然后抹泥约7 至1 0 厘米厚( 黄泥 加八砂子) ,存其上面加盖稻草( 如图2 - 6 ) 。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幽) 2 - 6 朝鲜族氐居稻草膳顶 f i 9 26s t r a wr o o f o f k o r e a nr e s i d e n c e 资料米源:且联网 稻草屋面丰要有两种做法,一种是苫稻毕式,将争根向外,短头露出,直至屋顶草 辫结束。毕的厚度很大一般在3 0 厘米币5 0 厚米 :右,再用学绳编织成方格网将全 部屋顶包住,蛆求小会冈为协1 人而将草吹起,并十屋檐端部和脊部都以木柑j 1 ;之,使之 更为毕同。另一种是盖草帘r 式,将稀草编成层层相肌的草帘r 将整个屋顶盖满,杠帘 子底下仍然铺根厚的草。这两种草房的做法都用稻草过多,表l 町看来很厚,不如汉族农 民住宅草顶房袁m 】的平整。甲均两年葺草次,每约用草2 0 0 捆”l 。 3 内部空间划分及其利用 3 1 厨房的地位 朝鲜族的厨房既是做饭的场所,也是烧火炕的场所,是住居牛活中不叫缺少的重要 与蔓u j 。火炕是唯一的室内加热设施,在朝鲜族传统的民居中,火炕和厨虏具有密切的关 系( 盘圈3 1 ) 。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图) 3 1 朝鲜族厨房与火炕的关系 f i 9 3 1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k i t c h e na n dk a n gi nk o r e a nr e s i d e n c e 资料来源:互联网 厨房分为两类:与大房之间设有间壁墙的厨房,以及不设间壁墙而成通透式的厨房。 朝鲜族的饮食与汉族等其他民族比,利用油炒的菜少,所以不太需要与大房之间的间壁 墙。延边地区朝鲜族住宅中的厨房,一般没有与大房之间的间壁墙,基本上是与大房直 接相通。其他地区的朝鲜族民居,在厨房和大房之间设置间壁墙,然后在侧边开出一个 小门。厨房与火炕是相互连接的,根据所连接房屋的名称,可分为大房厨房、客房厨房 等。其中最基本的是大房厨房,全家人的饭菜都在这里做。在大房厨房中,有一定高度 的灶台,设置大小锅,旁边放水缸。大锅用于煮牛食、猪食或烧热水,小锅用于做饭、 熬汤。灶台下面有加火用的灶坑。一般家庭的厨房,在右边北侧砌一定高度的台子后, 在其上面设置餐柜、板架,然后摆放餐具和容器。在延边地区的双排式住宅中,厨房和 大房在一个空间里,所以在大房里进行厨房活儿。特别是这个地区的灶坑,设置在离地 面l m 左右深的地下,平时用木板盖住灶坑,只有做饭时打开盖板下去烧火。这一方面 是因为加火以后盖上板,火更容易燃烧,另一方面在做完饭以后盖上板,能够扩大室内 的活动空间,看上去也干净、整洁。过去朝鲜族民居最大的缺点是厨房和大房之间没有 间壁墙,所以做饭或烧火的时候,烟灰和饭菜味直接进入房间,影响健康。为了解决这 种问题,在最近建的住宅中,在厨房的北墙设置门,一般在住房和厨房之间设间壁墙【i o 】。 3 2 朝鲜族的火炕文化 朝鲜族的火炕文化历史久远,是朝鲜族民居的一种符号语言,朝鲜族的民居不论什 么类型的房屋,均为满屋炕( 又称大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