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淮河”意象_第1页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淮河”意象_第2页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淮河”意象_第3页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淮河”意象_第4页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淮河”意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淮河”意象    2012-1-31 3:08:37   论文代写   作者:余 玲       摘 要:淮河作为我国古代“四渎”之一,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能看到对于淮河的描写,并最终在南宋时期实现了其意象内涵的丰富化、多样化。本文着重从淮河所承载的自然、人文、历史等特质入手,论述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淮河所具备的意象内涵及其内涵的产生原因。关键词: 淮河;意象;古代文学 文章编号:9

2、78-7-5369-4434-3(2011)01-105-02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水经注曰:“淮水出南阳平氏县胎簪山,东北过桐柏山”1 。尚书也说“导淮自桐柏”2。历史上的淮河是一条从云梯关独流入海的河流,但由于历史上黄河两次“夺淮入海”的影响其水道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今的淮河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山东五省,在江苏省中部注入洪泽湖,经洪泽湖调蓄后,主流经入江水道至扬州三江营注入长江,全程1000余公里。古代淮河被列为我国重要的水系之一。风俗通中说“江、淮、河、济为四渎”3。释名曰:“渎,独也”,4也就是独流入海的意思。我国古代常常将九州四渎或者五岳四渎并举,这都说明了淮河在中国古代水系

3、中的重要地位。据初步统计,全宋词收词2万余首,以“淮河”入词者不下数十首。宋词中“淮河”还有很多别称,如“长淮”、“清淮”、“淮水”等。其中“长淮”的出现频率最高,共出现了三十九次,“淮水”出现了十二次,“清淮”出现了九次。但要说明的是“淮水”有时又指秦淮河。除此之外“淮月”、“淮浦”、“淮山”等也是出现频繁的意象。这些词或以淮河之奔腾壮阔对其进行歌咏描摹,或以淮河为抒情的契机,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或以淮河所具备的地理分界的性质抒发亡国之恨。总之,“淮河”意象在文化发展以及历史演变中逐渐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意象符号作用。对于意象概念的界定,我国古代有很多精辟的论述。先秦哲学著作周易?系辞上传

4、当中就提到“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5这被认为是“意象”一词的起源。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里最早明确提出了意象的文学上概念:“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6近代美学家朱光潜认为“每个诗的境界都必有情趣和意象两个要素,情趣简称情,意象即是景。”7袁行霈先生认为:“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8因此,意象是物与意的融合,是融入作者主观情感的物的展现。要加以注明的是本文中所讨论的淮河意象主要指被称为“长淮”、

5、“淮水”、“清淮”的淮河的主干部分,不包括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颖水、泗水等淮河支流。一、波澜壮阔、奔流不息的淮河意象淮河所具有的波澜壮阔、奔流不息的外在特质经常被文人注入诗中,从而构成宏大壮阔的意象内涵。在文学作品中很早就有了对于淮河的描写,如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小雅?甫田之什中就有“鼓钟将将,淮水汤汤”;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中也有“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难以逝”的诗句。宋代之前文学作品中所涉及到的淮河,大多是对其作为我国古代“四渎”之一,具有支流众多,流域广阔,奔腾壮阔的外在性质的一种展现,杜甫诗中亦有“长淮浪高蛟龙怒,十年不见来何时”(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四)的诗句。另外,我国自

6、古就有用流水象征连续不断的事物或思绪的传统,如唐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等。淮河具有奔腾不息的特质,因此也经常被人用以指代延续不绝的事物或情感。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问淮水:自嗟名利客,扰扰在人间;何事长淮水,东流亦不闲。这首诗将淮河比作人间烦扰不断的名利,赋予了淮水绵延不绝的空间意象。此外还有苏轼的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二、作为气候和地理分界线的淮河意象另外,自古以来淮河就是我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淮河以北属暖温带

7、,淮河以南属亚热带。晏子春秋卷六有晏婴使楚时的一段对白“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由此可见,我国古人早已注意到了淮河在气候上的重要地位。因此,宋代以前的文学作品也常有这方面的涉及,如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送沈少府之任淮南:惜君滞南楚,枳棘徒栖凤;独与千里帆,春风远相送。此行山水好,时物亦应众;一鸟飞长淮,百花满云梦。相期丹霄路,遥听清风颂;勿为州县卑,时来自为用。诗中的沈少府即将要到淮南赴任,作者以淮河为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的外部特征入手,向友人描述淮南地区百花盛开的自然环境,实际则是预示友人前途光明与仕途的通达,借以鼓励即将到淮南赴任的

8、友人。这里的淮河已经由实入虚,由气候上的分界变成了人生、事业上的转折点,象征着美好的愿望与光明的前景。三、细腻柔美的淮河意象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了宋朝。由唐及宋,社会风气、文化心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宋代统治者“杯酒释兵权”后确定了终宋一代的文治政策。士大夫们的生活开始走向精致化。苏轼之前的词作“内容都很简单,不是相思就是离别,不是绮语,便是醉歌”9,这一时期的词被胡适先生概括为“歌者的词”,并成为士大夫宴饮娱乐的助兴品。因此,北宋中前期的词坛,基本沿袭着晚唐五代的词风。此期的山山水水也都不免沾染上这种柔媚的风气,淮河莫能例外,成为了温柔婉约的意象类型。如张先的定西番:年少登瀛词客,飘

9、逸气,拂晴霓。尽带江南春色、过长淮。一曲艳歌留别,翠蝉摇宝钗。此后吴姬难见、且徘徊。这首词从词义上看上片是追忆少年时自己的风流潇洒,下片则是写自己与一位歌妓邂逅之后离别并对其念念不忘的故事。这里的“淮河”是作者细密如水的情思和缠绵悱恻的情感的象征,也是情意浓浓、爱意绵绵的细腻柔美的氛围的载体。此期词作中“淮河”所表现的这种意象内涵的形成是与当时作家追求雅致细腻的士大夫生活情趣密切相关的。四、民族兴亡的淮河意象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人攻陷汴京。第二年,金人掳去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宋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这就是宋高宗,从此开始了为期152年的南宋统治。宋高宗绍兴八年(11

10、38),宋金和议,双方以淮河为界,“是月,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10,南宋仅统治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从此以后,在那些亲身经历亡国离家的南渡词人以及南宋初期词人眼中,淮河成了国耻的象征,是他们日夜牵念的抗敌前线。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最知名的词作之一六州歌头写道: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羽

11、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正像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的“二帝蒙尘,偷安南渡,苟有人心者,未有不拔剑斫地者”11。在南宋的历史上,像张孝祥这样以淮河入词,书写失国之痛,盼望收复失地的词作比比皆是。据笔者粗略统计就不下四五十处。从他们的词作中,“淮河”获得了全新的文化生命,成为关注民族兴亡、国家兴亡的代名词。其它词作还有冯取洽描述南宋军队缺乏组织防御的“叹长淮,篱落空疏,仅余残垒”(贺新郎),叶梦得怀念中原故土的“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八声甘州)等等。从诗经到宋词,淮河这一意象在不断的文学实践以及外在现实的共同催化下拥有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最初的仅是对淮河外在特质进

12、行描写开始,一步步完成了自身意象的充实和独立,使淮河获得了全新的文化生命。参考文献:1黄寿棋,张善文周易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563.2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95.3朱光潜.诗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45.4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5678王国维校水经注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953-954.9胡适.唐宋词三百首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5:4.10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551.11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39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