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语文的精彩——论语感培养的策略.doc_第1页
读出语文的精彩——论语感培养的策略.doc_第2页
读出语文的精彩——论语感培养的策略.doc_第3页
读出语文的精彩——论语感培养的策略.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出语文的精彩论语感培养的策略 江苏海门市汤家小学()俞春花 著名作家叶圣陶曾说:“单靠翻字典是无法确实了解一个字或词的真实含义与情味的,必须在生活中时刻注意,才能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更加丰富、更加正确的理解,换句话说,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更加灵敏的感觉,而我们将这一感觉称为语感。”语感是引导学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也是借语言文字进入文本的能力。目前,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始着重对学生的语感展开培养,虽已取得较大的突破,但是依然存在不足。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应从语言训练、想象激发、读写结合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更喜欢朗读,更喜欢上语文课。 一、语言训练,语感体验 语言训练是实现语感体验的关键。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朗读来实现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其中,通过朗读可以有效协调学生的口、眼、脑等器官,让他们对语感的把握更加自然。此外,通过吟咏诵读,学生在体验语感的同时还能快速把握文章的意境与精髓,从而在抑扬顿挫、错落有致的语言节奏中进入一个奇妙、华美的境界。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母亲的恩情为例,孟郊出远门前,母亲对他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孟郊看到路边生机勃勃的小草时,不禁感慨母亲就像太阳一样照耀着自己的子女,并给予子女无尽的关爱。其中,母亲的那句话流露着浓浓的关切、期盼之意,所以在读的时候要表现出语重心长的感觉,而孟郊的那段心理独白,则透着强烈的感恩之情。此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结合上下文反复朗读、体味,在语音、语速的节奏变化中,在反复的训练中,让学生逐步理解母亲的恩情。又比如,在学习第八次时,布鲁斯王子的那句“我还要干第八次”,在读的过程中要把语气表现得坚定些。学生只有通过反复朗读,反复把握人物心理,才能品味到王子在说这句话时的决心。从总体来讲,通过朗读训练,学生把握了语言的真谛和意义。这是培养他们语感,强化他们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而与此同时,学生也在体验与揣摩中学会了朗读的技巧。 二、想象激发,语感培养 想象是最为神秘但又充满生机的东西。在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中,即使缺乏课件的辅助,想象依然可以让课堂变得千变万化,充满多样性。当然,若想通过想象来培养学生的语感,这要广大语文教师的积极引导,继而让语文课堂变成语言的天堂。此外,在朗读不同的作品时,受情节、人物性格等特点的影响,语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这需要借助学生的想象来挖掘。 比如在学习三袋麦子的时候,我是这样对学生进行引导的:“在动画片中,我们经常看到机灵调皮的小猴子、憨厚老实的老牛,还有蠢笨食量大的小猪。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想想这三种动物心里是怎么想的?注意语感。”之后,我带领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集体交流、分析,然后在系统挖掘三种动物各自的特点的基础上把握语感。比如:小猪憨笨、好吃懒做,所以在读这一段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把声音弄得憨一些,语速慢一些;在朗读到小牛的时候,由于小牛老实,可以把声音压得低一些、重一些;在朗读到小猴的时候,因为小猴机灵、能干,可以读得快一些、灵巧一些。从整体来看,在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时,由于情节、人物性格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学生对语感的把握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有趣了。 三、读写结合,语感强化 语感的强化不能依赖老师对生字、生词、语法的讲解,更不能通过老师对课文的分析来实现。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这表明,小学生的语感的强化必须通过读写结合来实现。所以,语文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找到契机,强化学生的语感。 比如在学习美丽的南沙群岛时,我利用多媒体,将南沙群岛的影视资料展示给学生看,引领他们在认真观察南沙群岛的美丽景色的基础上,根据顺序将自己看到的信息记录在本子上。之后,我让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并将其写成作文。学生都是聪明的,感悟多种多样,有的还很深刻。比如,有的学生在观看后写道:“南沙群岛是一个美丽的天堂,它的天很蓝,它的海很绿。从远处看,就像是蓝、绿宝石的结合体,华美而又壮观”这一系列的比喻句,惟妙惟肖地将南沙群岛的天然美彰显得淋漓尽致。之后,我又在课堂中给了学生展示自己感悟的机会,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读出来。由于作文的内容是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所以在朗读的时候,他们对语感的把握会更加牢固,几乎所有上台朗读的学生都能做到声情并茂。由此可见,在激发学生情感的同时引导他们写作,然后通过作文强化他们的语感,不仅可以让教学更加人性化,还能彰显我国教育理念中的“以人为本”。 总而言之,所谓的语感培养,其实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充分阅读,达到批文入境的效果,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内涵,让他们充分了解作者在撰写文章时的心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