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植物学专业论文)保护植物东北茶藨子的生殖生态学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本文采用野外实地观测和移植栽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生殖生态学、种群生态 学、生殖生物学、传粉生态学、物侯学和保护生物学等多学科的原理和研究方法,对东 北地区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东北茶藤子( r i b e sm a n d s h u r i c u mk o m ) 进行了个体和种群 两个水平上植物生殖过程中的生殖特点、生殖规律和生殖适应对策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 研究。 本研究工作于2 0 0 3 - - 2 0 0 4 年在野外进行较大范围的样地调查,并选择固定样地, 进行了定点、定株、定时的长期观察,同时定期采回大量样品进行室内分析,部分样品 做成石蜡切片并做了光镜观察。在实验室做了栽培实验,通过野外定量记测、实验测试 和分析等手段,弄清了东北茶蔗子种群的生殖物侯规律、分布特点及生态环境,揭示了 东北茶藤子的有性生殖过程和生殖特点以及无性生殖的特点,最后分析了东北茶蔗子趋 于濒危的原因并提出了保护措施。 研究结果表明: ( 1 ) 东北茶蔗子的最适宜生境为混交林林下,最适宜土壤为典型暗棕壤。 ( 2 )由于坡向及林分郁闭度的不同,导致不同生境下的东北茶蔗子的物侯期略有 不同。 ( 3 ) 东北茶蔗子的生殖成熟年龄为4 5 年,寿命为2 0 年左右。 ( 4 ) 东北茶蔗子每年结实一次,偶有间断。 ( 5 ) 东北茶藤子传粉以风媒为主,有时有些昆虫也起到传粉作用。 ( 6 ) 东北茶蔗子的开花结实率与环境关系密切,尤其是光照。花芽的数量与光的 强度成j f 比。 ( 7 ) 在自然条件下东北茶藤子花的败育率很高,种子萌发的几率很小。 ( 8 ) 在自然条件下东北茶蔗子的繁殖绝大多数是通过无性繁殖来完成的。 关键词东北茶蔗子;生殖生态学;濒危;保护植物 a b s t r a c t u s i n gt h ep r i n c i p l ea n dm e t h o do fr e p r o d u c t i v ee c o l o g y , p o p u l a t i o ne c o l o g y , p o l l i n a t i o n e c o l o g y , p h e n o l o g ya n dc o n s e r v m i o nb i o l o g y , t h er e p r o d u c t i v ec h a r a c t e r s ,l a wa n da d a p t a t i o n s t r a t e g yo fr h o d i o l as a c h a l i n e n s i sd u r i n gi t sr e p r o d u c t i v ep r o c e s sa r es t u d i e d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b y m e a n so f w i l da n di n d o o rc u l t i v a t i n gs u r v e y w i l ds a m p l i n g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i ne x t e n s i v ew a sc a r r i e do u tf r o m2 0 0 3t o2 0 0 4 l o n gp e r i o d s u r v e yo ff i x e ds p o t ,i n d i v i d u a l a n dt i m ew a sd o n eb yf i x e dp l o ts e l e c t i o n t h ei n d o o r r e s e a r c h e si n c l u d e sm o r p h o l o g i c a ls u r v e yw i t he l e c t r o - - m i c r o s c o p ea n dp h o t o - m i c r o s c o p ei n a d d i t i o nt oc u l t i v a t i n ga n dg e r m i n a t i o ne x p e r i m e n t s ,b a s e do nt h er e s e a r c ho fr e p r o d u c t i v e p h o n o l o g i c a ll a w , d i s t r i b u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a n dh a b i t a to fr h o d i o l as a c h a l i n e n s i sb ym e a n so f w i l d s u r v e ya n dm e a s u r e m e n ta n dm o n t h sa n a l y s i s ,t h er e p r o d u c t i v ea g ea n da g es t r u c t u r e ,s e x u a l r e p r o d u c t i v ep r o c e s s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s e x u a lr e p r o d u c t i v el a wa n da l t e r n a t i o nw a y sw i t h s e x u a lr e p r o d u c t i o n ,v i s i t i n gf r e q u e n c ya n da c t i v i t yr e g u l a t i o no fp o l l i n a t i n gi n s e c t sw e r e s t u d i e d ;f u r t h e r m o r ee x p l o i t e dr h o d i o l as a c h a l i n e n s i sr e p r o d u c t i o no u t p u ti nf o u rd i f f e r e n t g r a d e ,a n dr e p r o d u c t i v ed i s p o s a lo fd i f f e r e n tr e p r o d u c t i v ep h a s e i nt h el a s t ,t h er e p r o d u c t i v e s t r a t e g yw a sa n a l y z e d t h er e s u l t so f t h es u r v e yi s : ( 1 ) t h em o s ts u i t a b l eh a b i t a to f r i b e sm a n d s h u r i c u mi su n d e rt h em i x e d f o r e s t ,a n dt h em o s t s u i t a b l es o i lo f i ti sd a r kb r o w ns o i lt h r o u g ht h ea n a l y s i so f t h ew i l ds u r v e yo f r i b e s m a n d s h u f i c u m ( 2 ) b e c a u s eo ft h ed i f f e r e n c eo ft h es l o p ed i r e c t i o n sa n dt h ec a n o p yd e n s i t y t h ep h o n o l o g i c a l p e r i o d so fv a r i o u ss a m p l e so fr i b e sm a n d s h u r i c u ma r es l i g h t l yd i f f e r e n t ( 3 ) t h er e p r o d u c t i o nm a t u r ea g eo fr i b e sm a n d s h u r i e u mi s4 - 5y e a r s ,a n dt h el i f es p a no fi ti s a b o u t2 0y e a r s ( 4 ) r i b e sm a n d s h u r i c u mf r u i t so n c ea n n u a l l y , a c c i d e n t a l l yi n t e r r u p t s ( 5 ) ,i n dp o l l i n a t i o ni st h em a i np o l l i n a t i o no fr i b e sm a n d s h u r i c u m ,s o m e t i m e ss o m ei n s e c t s p l a ya r o l eo fp o l l i n a t i o n ( 6 ) t h er a t e so f t h eb l o s s o m i n ga n df r u i t i n go fr i b e sm a n d s h u r i c u m a r ec l o s e l yc o n n e c t e dw i t h e n v i r o n m e n t s ,e s p e c i a l l yw i t hi l l u m i n a t i o n t h er a t eo ff l o w e rb u d si si np r o p o r t i o nw i t ht h e i l l u m i n a t i o ns t r e n g t h ( 7 ) u n d e rt h en a t u r a l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s t e r i l er a t eo ft h ef l o w e r so fr i b e sm a n d s h u r i c n mi sv e r y l l i g h t h er a t eo fs e e d sg e r m i n a t i n gi sv e r yl o w ( 8 ) u n d e rt h en a t u r a l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r e p r o d u c t i o no f r i b e sm a n d s h u r i c u mi sa s e x u a l k e y w o r d s r i b e s m a n d s h u r i c u m ;r e p r o d u c t i o ne c o l o g y ;b e i ni m m i n e n td a n g e r ; p r o t e c t e dp l a n t 1 论绪 1 1 植物生殖生态学的概念及主要研究问题 保护地球上的植物挺当今辛十会的重要议题,要研究如何保护植物,研究它的生殖生态学是必不 可少的环1 y 之一。生殖是任十4 生物繁衍历代蜓续种族是基本的行为和过程它不仅是种群形成、发展 和进化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生物群落乖i 生态系统演替的基础生殖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的生殖行为桐i 过 群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1 】【2 】口i 它是种群生态学中迅速发展的具有j “阀前景的领域f 4 】生 殖是任何生物繁演后代延续种族虽基本的行为和过群它不仅是种群形成、发展和进化的核心问题之 一,也是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演替的基础,它是种群生态学中迅速发展的具有r 阔前景的领域。冈此 引起了生物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并从不同学科领域开展研究l :作在1 9 世纪末期,人们对植物的生殖行 为币l 生活史特征等生殖生态学知识已有初步的认识本世纪扔至5 0 年代,植物生殖生态学研究i :作有 较人进展,从生殖行为研究向生殖机理深入其研究r 作主要体现为3 方面:( 1 ) 繁殖体的散布及其媒介 研究。繁殖体的散布或传播烂植物种群形成戏扩散其分布区的重要途释,尽管不同植物有不同散布机 理和方式,但其最终目的均是尽可能寻求适应其生存的最适空间种子萌发是植物能否繁殖成功的关 键,也是影响新植物体生艮发育的重要阶段( 2 ) 生殖生物学研究。种子植物生活史中,种子的萌发率、 幼苗的戒k 率、生殖成熟植株的开花率、库果率,以及花雨l 果实的败育率等生态生物学特性是植物种 群生殖生态学研究的基础( 3 ) 生殖进化及其机理研究在此领域中,晟突出的成果是性比的确定及其机 理研究,以及性表达的理论基础羽i 应川研究1 9 5 4 年, c o l e 研究了世代重叠种群的植物第一次生殖时间 对采代的基因进入基冈库的影响,认为植物( 尤其是多年生植物) 种群初次生殖时间对种群生殖适麻产 生深刻影响该成果为植物生殖适戍对策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生殖值,其次,在生殖耗费年i l 生活史进化 方面也有较多文献生殖配麓研究主要体现在生物鼙羊i i 能越的配置两个方面生活史进化研究植物生活 史进化研究是本世纪7 0 年代生殖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特色虑之,在7 0 年代末,有关生殖年龄、生殖配 置、生殖值、生殖对策蒈概念及其研究方法已基本形成2 01 h = 纪8 0 年代初,植物生殖生态学由学科雏 形走向成熟。植物生殖生态学的独立发展时期本世纪8 0 年代以来,植物生殖生态学进入了迅速发展 的时期,其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殖物候,生殖时间,生殖力与生存力,生殖构什,生殖配置 生殖对策是植物生活史周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植物适应其生存环境的基本特征生殖时间、 生殖频率和资源的生殖配置( 包括生殖投资) 构成植物对特定生存环境的生殖适麻对策传统的生殖对 策研究表现在两个方面:忽略年龄结构的简单模型分析和器官结构特征的一般统计,近代生殖对策研究 己从生殖配置雨i 生殖投资的质变蛙变对策高度探索不同年龄阶段的最佳生殖配置格岗以及生殖、生 存硐j 生k 问的协同进化天系植物的生殖对策是植物种群生态适席对策的核心 1 2 植物生殖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十九世纪末删,人”j 对植物的生殖行为和生活史特征等生殖生态学知识已有初步的认识二十世纪 初至5 0 年代,植物生殖生态学研究i 。作有较人进展,从生殖行为研究向生殖机理深入f ;1 1 6 1 1 ”,其研究i :作 主要体现为3 方面:( 1 ) 繁殖体的散布及其媒介研究( 2 ) 生殖生物学研究种子植物生活史中,种子的萌 发率、幼卣的成k 率、生殖成熟植株的开花率、庸果率,以及花雨i 果实的败育率等生态生物学特性是 植物种群生殖生态学研究的基础f 叫( 3 ) 生殖进化及其机理研究在此领域中,最突山的成果是性比的确 定及其机理研究,以及性表丛的理论基础禾戍川研究5 1 一十世纪6 0 年代,植物生殖生态学的研究l 。作集中丁种群生殖力、种子和营养器官的热值测 定、生殖器官的数鼙与其人小的关系,以及营养生长与生殖生k 的相关性其主要特点表现为:笫一,使 植物生殖生态学的研究由定性向定量化方向发展:第二,从生殖器官数革研究向生殖生理方向深入植 物生殖生态学的形成时 - 二十世纪7 0 年代以米,植物生殖生态学的研究有了较人发展,无论其研究层 次,还是研究方法均有很人提高其研究方向存:生殖配置、生殖对策和j 生殖值,其次,在生殖耗费羽i 生活 史进化方面也有较多文献 一十世纪8 0 年代以来1 自物生殖生态学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其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殖物候,生殖 时间,生殖力与生存力,生殖构什,生殖配谶与生殖投资,生殖产量,生殖值和生殖对策等方面主要研究 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其研究体系均己形成,) f 朝着白己的研究领域迅速发展,成为生态学中的热fj 领 域 近年米,我国的广人科拄f :作者在生殖生态学研究方面做了一定j :作,特别是对保护植物短柄 再j j l l ( a c a n t h o y a n a xb r a c h y ”i sh a r m s ) 、庙台槭i ( a c e r m i a o t a i e n s ep c t s o o n g ) 、高山红景大( r h o d i o l a s a e h a l i n e n s i s ) 、太向红杉( l a r i xe h i n e n s i s ) 、人头茶( g o r d o n i aa c u m i n a t e ) 、四合小( t h n am o n g o l i c a m “i m ) 等的生殖生态学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目前为i r 仍有一些领域有待丁我 j 去进一步探索。 1 3 立题依据及研究目的 茶藤子属( r i e s ) 植物分布根j 1 ,在全世界共有1 6 0 多个种鸭但由丁种种原冈,野生茶蔗子 属植物的数鼙止逐年减少,它的分布区也在逐渐缩小f 9 l 。在国外,个别种已得剑广泛栽培它的果 是一种营养半富的小浆果,它的各种营养成分含苗都很高,每磅鲜果中含热量2 4 0 ,蚩向质7 6 毫克,脂肪0 4 毫克,碳水化合物5 8 2 毫克,钙2 6 7 毫克,铁3 4 9 毫克,维生素a 1 0 2 0 毫克,维生 素c 8 8 9 毫克,可川来制造饮料及酿酒,同时茶穗子属植物也止被州做岗林绿化树种,有巨人的经济 价值和显糟的生态价值:我国所处的东弧区是茶藤子属的现代分布中心【”】,我国共有茶藤子属植物 , 论绪 5 9 种3 0 变种,但我国对茶蔗子属的研究、利用和开发还很薄弱i l “。现在,东北茶蔗子( r i d e , m a n d s h r i c u r a ) 的数量也正以较快的速度减少着,据2 0 0 3 年的调查,帽儿山地区的野生东北茶蔗子 数量较八十年代减少了近6 0 ,并还在不断地减少着。1 9 9 4 年5 月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 录( 农业部分j l “1 首次将东北茶蔗子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茶藤子属植物大家族中唯一的一种国家 保护植物,而到目前没有对东北茶藤子深入研究的记载,本论文从研究东北茶藤子的生殖生态学入 手,从其生理、生态、生殖特性,找出它的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揭示其致危机理,为该植物的种 群恢复、保护及繁殖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为该种的驯化、人工繁育,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经济 价值的生产实践提供科学参考。为该种的保护、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2 东北茶藤子的分布及其自然地理概况 2 1东北茶藤子的分布情况: 东北茶藤子主要分布在中国、朝鲜、俄罗斯等国,在中国,东北茶蔗子主要分布 在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也有零星分布。而世界上东北茶藤子的主要产地在小兴安岭、长 白山、完达山、张广4 。岭及老爷岭山地, 图2 1东北茶蔗子在中国的分布区 f i g u r e2 - 1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r i b e sm a n d s h u r i c u mi nc h i n a 2 2 东北茶藤子的生境特点 区 根据调查,东北茶蔗子种群生长状况与海拔高度有一定关联,海拔8 0 0 m 以上地 种群多呈衰退趋势,零星分布,海拔1 0 0 0 m 以上地区,未见有分布。 2 东北茶蔫予的分布放儿自然地理概况 2 3 东北茶藤子生境群落学特点 东北茶蔗子在植物群落中处于伴生种地位,其生长发育受到所在群落制约和影响 1 1 3 。根据中国植被中有关群落分类命名原则,按照组成和外貌,将东北茶藤子所处 的群系分为如下几种 1 4 1 。 ( 1 ) 山杨林。分布于山坡中上部。以山杨( p o p u l u sd a v i d i a n a ) 为建群种,高度1 2 1 5 m ,盖度7 0 。林内透光性良好,灌木以鸡树条荚蓬( h b u r n u ms a r g e n t i ) 、榛子 ( c o r y l u sh e t e r o p h y l l a ) 、刺五加( a c a n t h o p a n a x s e n t i c o s u sj 、东北山梅花 ( p h i l a d e l p h u s s c h r e n k i i ) 、金银忍冬( l o n i c e r am a a k i ij 、翅卫矛( e v o n y m u s m a c r o p t e r u s ) 、暖木条荚蓬( h b u r n u mb u r e j a e t i c u m ) 等占优势;草本层以山茄子 ( b r a c h y b o t r y sp a r i d i f o r m i s ) 、藜芦( v e r a t r u md a h u r i c u m ) 、鹿药( s m i l a c i n a j a p o n i c a ) 、小叶芹( o e n a n t h ev i r i d i f l o r u m ) 、乌苏罩苔草( c a r e x u s s u r i e n s i s ) 、白 花碎米荠( c a r d a m i n el e u c a n t h aj 、狭叶荨麻( u r t i c aa n g u s t i f o l i a ) 、北重楼 ( p o l y g o n a t u ms i b i r i c u m ) 、七筋姑( c l i n t o n i au d e n s i s ) 、荷青花( h y l o m e c o n a p o n i c a ) 、蔓鸟头( a c o n i t u mv o l u b i l e ) 、二歧银莲花( a n e m o n ed i c h o t o m a ) 、风毛菊 ( s a u s s u r e am a x i m o w i c z i i ) 、问荆( 肠u i s e t u ma r v e n s e ) 、毛缘苔草( c a r e x p i l o s a s ) 等为优势高度约0 5 m 。 ( 2 ) 春榆水曲柳林。乔木层以春榆( u l m u s j a p o n i c aj 、水曲柳( f r a x i n u s m a n t i s h u r i c a ) 为优势,混生有蒙古栎( q u e r c u sm o n g o l i c a ) 、水榆花楸( s o r b u s a l n i f o l i a ) 、色木( a c e rl l l o n o j 、籽椴( 7 j l i a a m u r e n s i s 夕灌木层多为胡榛子 ( c o r y l u sm a n d s h u r i c aj 、东北溲疏( d e u t z i aa m u r e n s i s ) 、鼠李( r h a m n u s d a v u r i c aj 、乌苏里绣线菊( 勋i r a e ac h a m a e d r y f o l i a ) 、刺五加( a c a n t h o p a n a x s e n t i c o s u s ) ;草本层多为藜芦( v e r a t r u md a h u r i c u m ) 、鹿药( s m i l a c i n aj a p o n i c a ) 、 东北繁缕( s t e l l a r i a h s i n g a n e n s i s j 、五福花( a d o x a m o s c h a t e l l i n a ) 、小叶章 ( c a l a m a g r o s t i sa n g u s t i f o l i a ) 、乌苏里苔草( c a r e xu s s u r i e n s i s ) 、白花碎米荠 ( c a r d a m i n el e u c a n t h aj 、球果唐松草( t h a l i c t r u mb a i c a l e n s e ) 、山茄子 ( b r a c h y b o t r y sp a r i d i f o r m i s ) 、川龙薯蓣( d i o s c o r e an i p p o n i c a ) 等 植被盖度在3 0 - - 9 0 ,东北茶藤子混生于灌木层。调查的这类群落,分布于海拔4 0 0 5 0 0 m 。 ( 3 ) 色木籽椴棣椴林。乔木层以色木( a c e rm o n o ) 、籽椴( 力l i a a m u r e n s i s ) 、棣 椴( n ? 妇m a n d s h u r i c aj 为优势混有山杨( p o p u l u s d a v i d i a n aj 、春榆( u l m u s j a p o n i c a ) 、蒙古栎( q u e r c u sm o n g o l i c a ) 、水榆花楸( s o r b u sa l n i f o l i a ) 等灌木层主 要有鸡树条荚蓬( v i b u r n u ms a r g e n t i ) 、榛子( c o r y l u s h e t e r o p h y l l a j 、刺五加 ( a c a n t h o p a n a xs e n t i c o s u s ) 、东北山梅花( p h i l a d e l p h u ss c h r e n 胁j 、金银忍冬 ( l o n i c e r am a a k i i ) 等,草本以山茄子( b r a c h y b o t r y s p a r i d i f o r m i s ) 、藜芦( v e r a t r u m d a h u r i c u m ) 、鹿药( s m i l a c i n aj a p o n i c a ) 、小叶芹( o e n a n t h ev i r i d i f l o r u m ) 、白花碎 米荠( c a r d a m i n el e u c a n t h aj 、荷青花( h y l o m e c o nj a p o n i c aj 、二歧银莲花 ( a n e m o n ed i c h o t o m a ) 、粗茎鳞毛蕨( d r y o p t e r i sc r a s s i r h i z o m a ) 、猴腿蹄盖蕨 ( a t h y r i u mm u l t i d e n t a t u m ) 、东北延胡索( c o r y d a l i s a m b i g u a ) 、东北繁缕 ( s t e l l a r i a h s i n g a n e n s i sj 、五福花( a d o x am o s c h a t e l l i n a ) 、铁线蕨( c o r y l u s h e t e r o p h y l l a j 、朝鲜天南星( a r i s a e m ap e m i n s u l a e ) 为常见 ( 4 ) 红松林。乔木层以红松( p i n u sl m r a i e n s i s ) 占优势,混有少量山杨( p o p u l u s =:= :至! 些垒茎:塑:! :耋! ! :丝塞:= : := : d a v i d i a n aj 、春榆( u l m u s j a p o n i c a j 等灌木层主要有、鸡树条荚莲( f i b u r n u m s a r g e n t i ) 、刺五加( a c a n t h o p a n a x s e n t i c o s u sj 、东北山梅花( p h i l a d e l p h u s s c h r e n k i ij 、会银忍冬( l o n i c e r am a a k i i ) 等草本以山茄子( b r a c h y b o t r y s p a r i d i f o r m i s ) 、藜芦( v e r a t r u md a h u r i c u m ) 、鹿药( s m i l a c i n aj a p o n i c a ) 、小叶芹 ( o e n a n t h ev i r i d i f l o r u m ) 、白花碎米荠( c a r d a m i n el e u c a n t h a ) 、北重楼( p o l y g o n a t u m s i b i r i c u m ) 、荷青花( h y l o m e c o nj a p o n i c a ,、猴腿蹄盖蕨( a t h y r i u m m u l t i d e n t a t u m ) 、东北延胡索( c o r y d a l i s a m b i g u aj 、铁线蕨( c o r y l u s h e t e r o p h y l l aj 为常见 ( 5 ) 落叶松林。乔木层以落叶松( l a r i xg m e l i n i ) 为绝对优势灌木层多为榛子( c o r y l u s h e t e r o p h y l l a ) 、东北溲疏( d e u t z i a a m u r e n s i s ,、乌苏罩绣线菊( s p i r a e a c h a m a e d r y f o l i a ) 、刺血加( a c a n t h o p a n a x s e n l i c o s u sj ;草本层多为藜芦( v e r a t r u m d a h u r i c u m ) 、鹿药( s m i l a c i n aj a p o n i c a ) 、东北繁缕( s t e l l a r i a h s i n g a n e n s i s j ,五福 花( a d o x a m o s c h a t e l l i n a ) 、小叶章( c a l a m a g r o s t i sa n g u s t i f o l i a ) 、白花碎米荠 ( c a r d a m i n el e u c a n t h aj 、球果唐松草( t h a l i c t r u m b a i c a l e n s e ) 、山茄子 ( b r a c h y b o t r y sp a r i d j f f b r m i s ) 等 2 东北茶蔗子的分布及其自然地理概况 3 研究方法 为了研究东北茶蔗子的生长状况及生殖特性,在尚志市的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 林场选了八个不同生境的东北茶蔗子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定位观察研究,并定期取 样回来进行室内实验分析。此外,还在长白山设置了一块东北茶蔗子样地作为对照。在 野外调查方法、取样技术、资料收集、数据整理分析等方面都采用了同一标准和同一尺 度,以保证其可比性和说服力。本项研究从野外调查、栽培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都按 这一原则进行。 3 1 哈尔滨地区东北茶藤子数量的统计 本人于2 0 0 3 年6 月在尚志市进行了抽样调查。选取天然林与人工林分别抽样,天然 林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阔叶混交林,沿垂直等高线方向做一条2 0 0 0 米长4 0 米宽的样带, 结果发现:样带内有东北茶蔗子3 3 丛,计1 7 0 株。 表3 1 阔叶混交林中东北茶藤子调查 t a b l e3 - lt h e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 r i b 黜m a n d s h u r i c u mi nb r o a d l e a v e dm i x e df o r e s t 丛号 株数 高度( 厘 米) 平均每公顷4 1 丛,2 l 株。同样,在人工林中分别选在人工落叶松林中及人工红松林中 各做一个8 0 米5 0 米的样地,结果如下: 表3 - 2 人工落叶松林下东北茶藤子调查: t a b l e3 - 2t h 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 r i b e sm a n d s h u r i c u mu n d e ra r t i f i c i a ll a r i xw o o d 些呈!金盐王塑 株数 6394 5 高度( 厘米) 1 2 01 3 02 5 01 2 5 表3 3 人工红松林下东北茶藤子调查: t a b l e3 - 2t h e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 r i b e sm a n d s h u r i c u mu n d e ra r t i f i c i a lp i n u sw o o d 些曼!鱼盐垩塑 株数 5 6 1 1 5 5 高度( 厘米) 1 6 0 1 2 0 2 8 01 4 0 此外,本人还在依兰、五常等地做过简单抽样调查,发现东北茶蔗子的分布比例大致与 尚志1 0 2 2 2 8 4 公顷的分布比例基本相同。人工林各林分类型中东北茶蔗子的分布比例各 地也大致相同,即每公顷1 2 5 株( 5 丛) 。综合上述调查结果,经踏查,哈尔滨地区仅 在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及人工落叶松、人工红松林中分布有东北茶蔗 0 合记 站 4 弛 4 趴 m 鲫 3 e u 趵 2 h 勰 7 他5 盯 5 坶 撕 3 陆 药 2 鹋 弘 n 鹌 船 2 龇 匏 3 舛 虬 5 玎 加 4 骗 坶 7 8 协 3 他 东北林业大学碗上学位论义 予。 根据2 0 0 3 年黑龙江省林业厅资源年报,截止2 0 0 3 年年底,哈尔滨市共有森林,其中 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共5 7 6 5 7 8 公顷,由此可分另| j 按平均每公顷阔叶混交 林、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中分布有东北茶蔗子2 l 株;平均每公顷人工落叶松、人工红 松林中分布有东北茶穗子1 2 5 株计算出,哈尔滨地区东北茶蔗子的蕴藏量为1 2 2 5 2 2 8 2 株。 3 2 野外调查及样地的选择 根据资料介绍和野外踏查,东北茶蔗子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老 爷岭山地及长白山区,其在黑龙江省的分布范围主要在哈尔滨地区我们还发现,东北茶 藤子的生长状况及生殖特性与其生境有关,尤其是与光照条件关系密切。为了研究东北 茶蔗子的生长状况及生殖特性,在尚志市的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选八个不同生 境的东北茶藤子5 m x 5 m 样地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观察比较,其中阳坡4 个,阴坡4 个,包括:阳坡下部荒地、阳坡下部林缘、阳坡中部林下、阳坡上部林下、阴坡上部山 顶、阴坡中部林_ f 、阴坡下部林下、阴坡下部沟旁。 1 号样地位于阳坡下部林中空地。此样地原为森林,3 年前树木被采伐而成为林中空 地,光照条件好。 2 号样地位于阳坡下部林缘。属于春榆水曲柳群系。样地在林下,但样地的东边与 林中空地接壤,上午光照条件较好。 3 9 样地位于阳坡中部林下,属于山杨林群系。林木较密,土壤很肥沃。 4 9 样地位于阳坡上部林下,属于色木籽椴糠椴群系。地形稍有突起,土壤不是很 肥沃,但林木不密,光照条件较好。 5 号样地位于阴坡上部山顶,属于色木籽椴糠椴群系。这里东西两个方向都是山 崖,只有中午时光照较好,其余时间见不到直射阳光,此地土壤为石质暗棕壤,土层 薄、多石砾,另外此地没有草本植物。 6 号样地位于阴坡中部林下,属于色木籽椴糠椴群系。林木非常密,光照条件差, 土壤很肥沃。 7 号样地位于阴坡下部林下,属于色木籽椴糠椴群系。林木较密,光照条件一般, 土壤很肥沃。 8 号样地位于阴坡下部沟旁,属于红松籽椴枫桦群系。林木不密,水分充足,通风 较好,光照条件一般。 详见表3 - 4 表3 4 东北茶蔗子样地概况表 t a b l e3 - 4t h e g e n e r a ls i t u a t i o no f r i b e sm a n d s h u r i c u m :至苎薹塞三塑! :查垒兰皇筌兰墨堡堡 南 北 北 北 1 2 73 4 3 1 0 ”( e ) 0 6 上林下4 5 1 6 5 5 8 ”( n ) 5 9 08 1 2 73 4 2 9 7 y e ) 0 5上山顶4 5 1 7 0 1 0 ”( n ) 31 4 51 5 1 2 73 4 3 1 4 征1 0 9 中林下4 5 1 6 0 6 4 ”( n ) 67 47 1 2 73 4 3 2 0 ) 0 9 f林下4 5 1 6 1 0 5 ”( n ) 38 81 6 1 2 73 4 3 2 7 y 勘 8北0 7下沟旁 4 51 6 1 6 8 ,( n )71 3 69 ! :12 1 :錾:;= f 旦 3 3 土壤概况 经调查,东北茶藤子生长的土壤为典型暗棕壤,极个别为石质暗棕壤在我们所做的8 个样地中,有7 个是典型暗棕壤,而且这7 个样地的土壤的共同特点都是枯枝落叶层和a 层 都较厚另外1 个样地的土壤为石质暗棕壤 3 4 植被概况 以东北茶蔗子养地为中心,做5 m x s m 样地,调查样地内所有植物种类,可见荒地被 的植物与阳玻林缘、阳坡林中、阴坡山顶、阴坡林下、阴坡沟旁都有所不同。其中分 布较广,在个各生境下都存在的种有以下几种:详见下表: 表3 5 东北茶蔗子样地植物详表 t a b l e3 5d e t a i l e dp l a n t si nt h es a m p l e so f r i b e sm a n d s h u r i c u m 编乔爪灌小 草本 号 1 水曲柳( f r a x i n u s胡枝子( l e s p e d e z a 单花韭( a l l i u mm o n a n t h u mj 、 m a n d s h u r i e a ) 、b 缸o l o r ) 、黄蒿臼r t e m i s i aa n n u s ) , 胡桃楸( j u g l a n s 五味子( s c h i s a n d r a蚊子草( f i i p e n d u l a p a l m a t a ) 、 m a n d s h u r i c a ) 、c h i n e n s i sj 、铃兰( c o m v a l l a r i ak e i s k e i ) 、 色木( a c e rm o n o ) 、朝鲜接骨木( s a m b u c u s牡蒿( a r t e m i s i aj a p o n i c a ) 、 山丁子( m a l u sc o r e a n a ) 、柳蒿( a r t e m i s i ai n t e g r i f o l i a ) 、 b a c c a t a ) 、东北溲疏( d e u t z i a狭叶荨麻( u r t i c aa n g u s t i f o l i a ) 、藜芦 籽椴( t f f i a a m u r e n s i s j 、( v e r a t r u md a h u r i c u m ) 、 a m u r e n s i s ) 金银忍冬( l o n i c e r a 鹿药( s m i l a c i n aj a p o n i c a ) 、 m a a k i i ) 、东北繁缕( s t e l l a r i c th s i n g a n e n s i s ) 、 悬钩子( r u b u s五福花( a d o x am o s c h a t e l l i n a ) 、茜草 c r a t a e g i f o l i u s ) 、 ( 置u b i ac o r d i f o l i a j 、 榛子( c o r y l u s野芝麻( l a m i u ma l b u m ) 、 h e t e r o p h y l l a ) 、 老山芹( h e r a c l e u r nm o e l l e n d o r f f i i ) 、小 龙牙 忽木( a r a l i a 叶章( c a l w m a g r o s t i sa n g u s t i f o l i a ) 、 e l a t a ) 、刺五加羊胡子苔草( c a 口e xc a l l i u c h o s ) 、月见 ( a c a n t h o p a n a x 草( o e n o t h e r ab i e n n i s ) 、 s e n t i c o s u s j 、白届菜( c h e l i d o n i m nm a j u s ) 、 狗枣猕猴桃( a c t i n i d i a葶苈( d r a b an e l n o r o $ c 1 ) 、 k o l o m i k t a j兔丝子( c u s c u t ae h i n e n a i s ) 、 天门冬( a s p a r a g u sd a u r i c u s ) 、 、 鸟苏里苔草( c a r e xu s s u r i e n s i s ) 、白 q 2 落叶松( l a r i x g m e l i n i ) 、 春榆( u l m u s j a p o n i c a ) 、 白桦( b e t u l a p l a t y p h y u a ) 、 水曲柳( f r a x i n u s m a n d s h u r i c a ) 、 蒙古栎( q u e r c u s m o n g o l i c a ) 、 山梨( p y r u s u s s u r i e n s i s ) 、 山r 子( m a l u s b a c c a t a ) 、 人黄柳( s a l i x r a d d e a n a ) 、 籽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常州市2025年中考物理真题附真题答案
- 安全教育培训闭幕词课件
- 蔻驰ai面试题库大全及答案
- 安全教育培训课程开发课件
- 安全教育培训课时安排课件
- 学前教育机构师资队伍教育政策对师资队伍影响研究报告
- 海洋能发电技术创新驱动2025年海岛能源供应体系升级报告
- 农业与食品行业绿色生产技术发展研究报告
- 银行零售业务数字化营销转型中的金融营销策略创新实践报告
- 新能源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新能源电池安全2025年报告
- 混凝土模板工程验收表(含续表)GDAQ2090202
- GB/T 29466-2023板式热交换器机组
- 多模态大模型技术演进及研究框架
- 中国教育史全套
- GB/T 818-2000十字槽盘头螺钉
- GB/T 31298-2014TC4钛合金厚板
- 口腔科中医临床诊疗技术
- itop-4412开发板之精英版使用手册
- 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肌少症培训课件
- 中学生物学教学技能与实践课件
- 井喷失控事故案例教育-井筒工程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