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整合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寺 霉雾霆薹耋妻耋参: 誊墓羹霪囊萎薹霎一嚣萋蒌霉;量j ;! i | ;基;兰i ? 差:i l i ;妻;l ! 蓍! 蚕耋蠢薹 i 蚕未基囊薹 妻攀奏薹婺j 囊銎;孝妻羹蓉氍蠢篓姜耋蠢委霉量囊季囊一耄,妻萋萤妻垂;薹霉薹妻;羹 霎耄囊薹= 奏羹霎墓j 嚣薹霎鍪囊囊萋i 耋辇季4 蚕璧薹囊5 薹姜攀兰雾萋囊囊塞摹嘉墓 薹雾墓萋薹羹囊萋孽鼙未薹塞耋i 。薹囊善薹塞堇赢,萋墓雯季? 萋耄薹攀i 羹要羹霉:薹 摹羹萋;薹薹垂霎;:羹耋喜? 量嚣夔每i 薹誊霉墓! 萎姜薹垂:攀耋薹辜;壹篓姜蠢霎;= 墓蓁耋基霹嚣霪藿塞至妻二童霎薹麦萎蠢霉墓。零霪攀霪? 羞攀薹薹二蓼丢莩暮;羹霎萋; 耋曼i 襞童霎曼薹蚕雾季羹摹鑫;雾囊囊妻零j 奏鎏重薹。茎霪薹雾霉萎妻薹;童蚕萋妻 篓委眷羹囊萋;薹霎要薹薹蓉董霪罨 霎主薹喜:耋蠢| 蓼囊蓁薹菱塞霉善餐季垂喜囊委 囊萋萋雾垂萋藿毒一毒嘉塞蓁薹簦j :薹妻委囊,。霉萋蚕耋5i 。羹冀萎蒌。 主囊薹蓁。;。塞萋妻妻 囊辇一;萝萋妻一j i | j i j ;j ! i 毒二;j l ! ;i 。;i i ;蕈自墓;秀l ;。囊? i 羹姜;嚣;| 薹蓦囊i 攀;重墓囊薹。薹薹季襄:j ;i 蠹萋器囊奏;墓望妻雾善笺至蓁筝薹委螫要 毫雾篓薹囊鞠掣囊! 童i l l ! l ! :善蠡。:l 茸:耄;鬟i ;j 毒! 姜;雾每霪薹蓁至善圣蚕摹垂薹薹蕈塞 耄:蒌妻譬霉;薹妻囊囊。薹雪囊薹j 墓萋篱萋j 蠢妻薹羹:薹雾冀妻? 量霎孽富j 塞塞鎏 妻? 薹萋囊薹羹霎;萎冀璧囊霪萎曼;蕈蓑霎薹j 耋霎曼囊! 篓曩萋耄:藿囊誊耋;薹差蠢霪 攀蚕季冀羹耋蕈孽嚣i 麦羹霎萎萋萎霉;垂璧耋;喜蓑蔓三琵琴壶。詈盎萋妻兰, 耋量重! j 鎏囊薹薹妻差蠹警萎? 妻薹妻鏊 妻霎冀嘉蓁薹嚣薹= 薹囊螽萎二薹雪萋喜墓薹? 蠹霞螽羹;薹鋈囊薹虿一霎銎三。薹妻耋 a b s t r a c tt h i sp 印e ri st od i s c u s sm er e s e a r c h int0廿捡integ魁tiono fr r 蛐dh i s t o 叫t c h i n g i e a n l i n gi n m i d d d ks c h 0 0 l ,b ym a l 【i n gf h nu o fr r ,l e afticlea r g u c s t l l a ti no r d e rt 0p r o m o t ct e a c h i n g & l e a m i n gqual时 a n de 伍里;每善孽基:巍量囊萋 崔薨嚣i 筘幕蜉黥鹞呈i 甏雪麟遂翻薹毫i 要弛凳 避鬻蠹竺 盘;,耍篓霄”露庭丑耋耋薹黎鎏强萋遣v 蠹嚣弛荤基魁蠢j 蕊遁奠婪嚣燮黧 翁嚣 暑黪蕊?;霉a l 锚坚鏊襄薯黑害戮繁;拣蕃藩鬻皇 鬻一 ;最 篓摹f羹 囊咄;鬟譬弄北登蓦羹釜囊i 寸“g 谚薹薹壤量;聋蓼璺? 羹鐾! 五尊冀霍毒r r 薹i | 平f 霉,簪睁擎;量 鲤男囊! 习瑁i 莠蠹囊蘸l 薹攀篓薅葛雾萋张蕊蓍霉;麓型蕊器疆i 碇鐾怒i 峙缀 矛雩;譬言;冀董毒 黧誉;委蠡曩剐 网络资蒋) ,并友情链接 了众多历史网站 历史园地( 鱼! ! ;i ! :! ! 互鱼! 也i ! ! ! ! y i 旦鳗兰:塾埋! ) ,版权所有:中山市中学历史中心 教研组,由l i n g l l n g制作和负责维护,主要栏目有:教研高考( 介绍历史教育教学和新教材研 究昀论文,心得、体会,登载历史教学名师关于高考备考教学、辅导方式、方法的文章,及如 何填报高考志愿等方面的指导性文章) 教学课件( 有用p o w e r p o i n t 、f r o n t p a g e 、a u t h o r w a r e 等软件制作的高中各年级历史教学课件) 、历史考题,历史人物,历史之谜,史海钩沉、名人传 记、历史之最、故乡名人,历史幽默,以及关注伊拉克战事、追湖伊拉克历史专题研究:如灿 烂辉煌的古巴比论文明,伟大的君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威震欧亚曲搬拉t 大帝、世界古代七大 奇迹之一曲”空中花园,独步世界的汉漠拉比法典并链接众多教育网站、名校网站、以 及著名门户网站等。 历史家园( 坠卫上毡l 苎堡上些曼:_ 旦星坚量也上) ,由安徽省台肥市第十一中学杨清宏创建, 主要栏目有:史学动态优秀教案,精选试题,历史田片,历史人物,教学课件、历史论坛, 教学园地、历史百科等,并提供相关网站和友情链接。 历史之窗( h t t p :w w w f z b z c o m c n u s er s f u n ) :由长乐一中创建,站长:s f u n ,主要 栏目有历史资源、历史名城、课件制作、学生园地课程改革、专题栏目,最新热门、图片更 新、说案教案中心、最新文章,历史论文历史论坛等栏目,并友情链接了众多历史网站。 史海聆瑚( 鱼! ! 卫;盐墅曼:廷21 :! 壁婴! 照! ! ) ,主页由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实验中学徐成海 维护,主要栏目有:教育新闻、同步课堂辅导、博物馆,皇帝,历史影片,革命歌曲、近百年, 上下五千年( 视频) ,k t 2 资源库、学生作品、史海论坛、新课程同步教学、星缎课件、教案 中心、试题中心、论文中心等。 春秋风( 丛- c _ p :- z 州望,腿! 曼旦曼上) ,晋江一中历史教研组版权所有,网页制作:林德田,主 要拦目有:课文导学、经验总结探究学习、高考导航,学件课件( 教学课件,研究性学习学 进行研习:1 9 8 5 年美国又启动了“2 0 6 l 计划”,明确提出了信息技 术应与学科相整合的思想。美国联邦教育部自2 0 0 0 年以来又先后颁布 了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学生标准和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教师 标准( 国际教育协会,2 0 0 0 ) ,并又陆续颁布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 准教育管理人员标准和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教育技术人员标准 和面向学生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课程与技术整合,从政府 决策上要求和引导各州加大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的力度。美国关于 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研究,不仅关注教师如何有效地运用信息技 术进行教学;更关注学生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快捷地查询历史资料、 获得历史信息和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的麓力。 英国于1 9 9 1 年颁发统一的历史学科“国家课程”中,要求学生在 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如使用互联网、c d _ r o m s 、e m a i l 进行历史探询、发展、编辑、分类、重颏组织和建构信息,然后提出自 己见解的能力、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为有效 地使用信息技术,英国历史学会年会还专题研讨“计算机在历史教学中 的应用”。 其他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如日、法、德、加、澳等国,在进行中学 历史教育改革时,都加大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国际上也成 立了专门组织,如“历史课堂中计算机国际研讨会”,进行共同研究, 定期召开学术会议,影响较大。 总的来说,国外的研究特别注重发挥信息技术在历史学习中收集、 整理和加工信息上的作用,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能引导学 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环境。 2 国内研究始于1 9 9 8 年6 月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开始 设立的“计算机与学科课程整合”课题组。此后,有关“信息技术与中 学历史教学整合”的研究也渐渐多起来,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在自觉运 用信息技术进行历史教学;各种级别、各种类型的历史课件制作e 匕赛也 层出不穷,并且向网络课件和积件方向发展;各类历史教学专业网站( 已 有历史教师个人主页4 4 个) 越来越多,制作水平也越来越高。网上的 历史教学资源更是越来越丰富。有关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整合的论 文、专著也越来越多,如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 北京教育学院、人 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2 0 0 1 年6 月 第1 1 版) 、闰长安计算机多媒体与中学历史整合的理性思考( 网 络科技时代2 0 0 2 年第2 期) 、戈万章走出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误 区( 历史教学问题2 0 0 3 年第3 期) 、叶小兵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 现代信息技术( 历史教学2 0 0 3 年第9 期) 、王辉成学红信息技 术与中学历史课程整合应避免的几个倾向(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 0 0 3 年第1 2 期) 等。然而,这些研究一般都只是从某一个角度进行研究,如 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出现的问题 等,或从某一个方面去进行研究,如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教学等,而 对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综合研究比较缺乏。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 研究与实践较多,而对运用网络技术整合中学历史教学进行研究的较 少;整合的领域主要局限于学科课堂教学,而在研究性学习方面进行研 究与实践的还很少;教师对整合的内涵理孵不深、对信息素养的理解不 透:在学科整合中,信息技术的使用还停留在媒体观的层面上;教师对 学科整合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协调较困难;等 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整合的进程, 影响信息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作用的发挥,也势必影响中学历史教学 的质量。 ( 二)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研究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整合的必然趋势,总结并初步形成信 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整合的主要教学模式;探讨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 教学整合过程中应注意处理的关系,以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中学历史 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实现中学历史教与学方式的革命。 研究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整合,有助于中学历史教育紧跟信 息时代的发展步伐、占领现代教育的制高点,也有助于与世界发达国家 的历史教育相接轨;研究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整合,有助于充分发 挥信息技术优势,纠正、克服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 革中学历史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全面提 高中学历史教学质量和师生信息素养,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更新 中学历史传统教育教学观,丰富、发展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理论,更好地 服务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实践。 ( 三) 主要研究方法 1 行动研究法: 本文指笔者以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基础,进行信息技术与中学历 史教学整合的研究,以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该方 法强调教学研究过程与教学行动( 实践) 过程的有机结合。对自己从事 的教学工作进行系统的持续的反思。 2 调查研究法: 即笔者透过运用开座谈会、个别调查、查阅书面材料等科学方式, 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与论文主题有关的研究资料,从而对所研究的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已成为学科改革的必然趋势 ( 一) 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历史教学除具有传统教学共同的弊端外,还有 如下突出弊端; 1 教育功能单一。“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应该更 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人文精神,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注 意健全心理尤其是情感的培养。”山。然而我国的历史教学受应试教育 的影响,长期以来只重知识训练,轻能力培养,结果导致历史学科的教 育功能没得到充分发掘,忽略了对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品格和人文 素养的培养,也忽略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办的培养。原国家教委 1 9 9 7 年对北京市2 1 0 7 名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高中学生中有3 2 4 的 人缺乏历史情感,态度冷漠,有部分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不理解, 甚至误解,或受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产生“有问题”的情感,如有的学 生读了希特勒的我的奋斗、盖世太保秘史等书后,竟然产生对 希特勒的钦佩之情,甚至形成“胜者王侯败者寇”的错误价值取向。固 2 学生学习兴趣偏低。原国家教委1 9 9 7 年对北京市2 1 0 7 位学生 于友西叶小兵著素质教育与历史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 0 0 0 年1 2 月第l 版第l 3 页 张静历史学习心理与教学策略的韧步研究,课程t 教材教涪* 1 9 9 9 年第l l 期第3 4 页。 中反映出来。更何出版周期较长,文本课程内容是单媒体性质和线性 结构,这就决定了历史知识存在更新慢和信息相对封闭、保守等缺陷。 因此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总是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学生也感受不到历史 与社会生活的息息相关。同时,教材内容的大部分篇幅都是编者的主观 认识,尽管新教材有所改善,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状况,学生吃的 都是别人嚼过的东西,“味同嚼蜡”。 5 教学方式陈旧。教师的教学以传统的讲解法为主,满堂灌、填 鸭式,教什么、怎么教,完全由教师决定;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甚至 什么时候学,也几乎完全由教师决定,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学生普遍 视历史课为“沉重的十字架”,为了通过考试并取得高分,上课划重点、 考前背笔记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方式。考试一结束,很多学生就忘 得一干二净,甚至连历史书都丢了。长此以往,不仅在学生心目中、甚 至也在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错误认识:历史就是死记硬背的,即使记下 了也没有用。这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据北京零点调查公司在2 0 0 2 年结束的青少年中国历史知识现状 的调查报告显示:被访青少年对中国历史知识的了解程度非常低。如果 按满分1 0 0 分计算,只有1 5 的青少年达到6 0 分以上,而平均成绩仅 为2 7 6 9 分。调查结果显示,学校教育这一传统方式目前仍是青少年了 解中国历史的主要途径,因为受访者中有8 6 9 的人通过学校教育获得 中国历史知识。而且调查发现,2 5 岁至2 8 岁的青年对历史知识的了解 程度低于1 7 岁至2 4 岁的青少年。 灌输教育令人反感众多青少年中国历史知识薄弱,h t t p :e d u s i n ac o 肛c n2 0 0 i 0 3 0 4 0 9 4 1 中国青年报, 6 ,教学手段落后。很多历史教师还是一根教鞭、一块黑板、支粉 笔、一张嘴打天下,挂图、幻灯机、录象机用得很少,更不说多媒体技 术、网络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了。在这样的教学手段下,教师常常是 口干舌燥,学生还觉得枯燥乏味,没意思,不买帐。我国著名历史学家、 全国历史教材主编白月桥先生曾参加对全国部分省市的中学生历史学 习现状的调查,调查问卷以“你们历史教师经常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 使用历史地图、投影片、幻灯片等或放录像、录音吗”为题,了解教师 在课堂上使用教学用具和设备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课堂上用这 些手段的仅为3 3 1 ,不用者却为6 5 3 。有的学生指出“历史课只有 书本,没有其他,好似一部天方夜谭”,呼吁“多使用投影、录像, 教师少讲一些,留给学生多讲一些”。w 落后的教学手段已经严重影响 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历史思维,使那些原本对历史抱有浓厚兴趣 的学生也离历史越来越远了。 传统历史教学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 二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已成为学科改革的必然趋势 为解决传统历史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学生对历史课缺少兴 趣这全球性问题,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均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改革,尤 其是加大了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和推广的力度,试图通过信息技 术与历史教学整合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在美国中小学里,以多媒体电 脑为主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十分普遍:在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电 脑已经非常自然,形成了一种将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相结合、教师传授 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在所有学校的图书馆、资料 臼月糈历史教学问题探讨*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1 9 9 7 年g 月第l 舨,第4 2 5 4 2 6 页 室里,一般都配备了能直接上i n t e r n e t 的电脑,作为师生查询资料、 获得信息和知识的必要工具;在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一般都使用了 投影仪、多媒体电脑、网络等工具。教学中由教师提出问题或布置任务, 师生共同进行讨论和探索,并随时使用电脑等工具,展示教学内容,探 索知识奥秘。 英国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时要考虑提供给学生机会使之发展运用 信息传播技术的能力,并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活动 和完成作业,如对资料进行选择、综合和判断,提高作业韵质量,通过 电子媒体交换和共享资料,检查、修改和评价作业等。 迄今为止,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各级各类学校以及个人,在 实践中尝试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在理论上探讨信息技术 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论依据、出现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领域的一股不可逆 转的潮流,也成为历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并且这一潮流和趋势已迅 速影响到我国。 2 0 0 1 年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明确指 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 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 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 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 合。, 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牵,j 、学太力普及信崽技术教育一一申小学信患技术教育会 议上的报告l 鲢船:舾陋! j 西豫e 。m 幽h 蜿州虞婵蛔翩地礴醛d 硎盛鼬删g 删鼬。 2 0 0 1 年颁布并施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明确规定;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 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 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 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 0 0 2 年2 月第2 舨全日制普通高级高中历史教学大纲( 试验修 订版) 也明确规定;( 1 ) 教师要“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与学习相关的 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t ( 2 ) “有条件 的地方,可鼓励学生制作历史题材的音像作品或计算机课件”;教师“要 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积极利用投影仪、录音机、录象机、 计算机等教学设备,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 2 0 0 3 年新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又进一步规定: “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丰富的网 上资源、制作历史课件、展示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历 史网页和进行远程教育等,使学生更直接、更全面、迅速地了解历史, 在更大的范围内共享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到目前为止,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在自觉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历史教 学;各种级别、各种类型的历史课件制作比赛也层出不穷,如我省从2 0 0 0 年首次举办高中历史课件制作比赛开始,每年一次( 本人参加了2 0 0 0 年和2 0 0 2 年的比赛,其中2 0 0 0 年获得省贰等奖,2 0 0 2 年获得省壹等奖) , 并且课件制作在向网络课件和积件发展;各类历史教学专业网站( 仅历 史教师个人主页就有4 4 个) 越来越多,制作水平也越来越高,网上的 历史课程资源更是越来越丰富。 有关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整合的论文、专著越来越多,比较有 1 1 影响的有:天津市教研室历史室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小组现代信息技术 和历史教学整合的认识与实践( 历史教学2 0 0 2 年第1 期) ;杨文新 信息技术与史学研究( 历史教学2 0 0 2 年第2 期) ;李冬梅基于 网络的历史研究性学习初探( 历史教学2 0 0 2 年第5 期) ;丁林兴高 中历史网络教学再探( 中国电化教育2 0 0 3 年第2 期) 等。 很明显,在我国,信息技术正成为历史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历史的 重要工具,并将起着目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将为更好地满足历史教 学的需求,而被越来越多的学校、越来越多的教师、越来越多的学生广 泛地使用。使用计算机、使用多媒体、使用网络等现代教学设备和技术, 已成为历史教学的内在需求。因此,在我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实行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那么,将信 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对历史教学改革究竟有什么价值? 如何实现信 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 怎样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 作用? 这些将在后面作进一步探讨。 ( 三) 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整合的基本价值 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整合,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的指导下,把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 学习历史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教学情境的创设工具和学习资源, 并将这些工具和资源全面运用到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 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 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 的作用,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与效率。具体来说,将信息技术与中学 历史教学整合,对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有如下突出作用: 1 极大丰富历史课程资源,拓展历史教学空间 课程资源是现代课程与教学改革十分关注的核心概念,有着十分丰 富的内涵和重要的教育价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 要“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也明确规定:“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历 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 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 士等人力资源。” 在信息时代,先进的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历史学习提供了 更方便、更快捷和更丰富的信息来源,成为历史课程的新资源。教师通 过信息技术,制作图( 图片、图象、视频) 文( 文本) 声( 声音、音频) 动( 动画) 并茂的历史多媒体课件,可以在课堂上展示更多的历史资料。 通过历史教学软件,教师可以模拟出几百年、几千年,甚至万年前的社 会面貌,使学生更为直接、更为迅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掌握历史, 赋予历史课程新的生命。特别是通过网络技术,教师和学生均可以访问 世界各地的历史教育网站,以及历史资料数据库、图书馆、档案馆等。 获得最新、最权威、最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下面着重谈谈互联网在历 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作用。 ( 1 ) 互联网是历史教师最广裹的教学资源库。 历史学科知识时间跨度大、空间范围广,而教材的内容却是有限的, 不可能涵盖所有。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多方搜集素材,参考大量资料, 然后与教材知识进行整合,以弥补教材的不足。然而,在传统教学中, 这种资料主要来源于书籍,资源非常有限,甚至有时花费了大量时间, 忘国耻,八年抗战”网站( 丛堡;z 堡j 垫堂:! 韭堂:望i ! ) 、专题阿站郑 成功( j 掬蔓z 纽g :脚m _ o 鲤) 等。 对于这些课程资源,可通过在线阅读、及时下载等措施,加以有效 利用,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水平、特别是运 用信息技术进行历史教学的水平。教师在开发和利用这些课程资源的过 程中,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认真选择、 加以有效整合,以丰富、活跃历史教学,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 2 ) 互联网是学生最好的历史教科书。 现有教材要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是不可能,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 用信息技术去发现、利用网上资源,来弥补教材落后于学生需要的状况, 让学生不仅通过书本,而且通过网络构建历史知识结构,使历史结构更 加宽厚、历史知识更加全面。 一般来说,教师引导学生在互联网上获取历史资源的途径主要有三 种:第一种方法是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如通过非常搜索引擎搜索, 可搜索到历史分类网站4 3 3 0 个;通过百度搜索,可找到历史网页约 1 2 ,3 0 0 ,0 0 0 篇,用时仅o 0 0 1 秒;通过h t t 卫:w 啊8 8 9 8 8 9 c o m ,可 搜索到4 4 个历史网站,并有“更多历史网页”、“更多历史网站”链接。 第二种方法是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如在“新浪网”搜索引擎中输 入“南京大屠杀”关键词进行搜索,就可获得“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 念馆”、“南京大屠杀文献资料”、“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 大屠杀专题”等“南京大屠杀”网站1 2 个、以及相关目录一个。“侵华 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h t t p :n j | i 】a s s a c r e o r g ) 网站还设有“向 遇难同胞献花”、“参观留言”等栏目,供学生交流意见、发表看法,是 学生深入学习日本侵华史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 这种共同对学习内容的考查、协商、辩论和交流,使得学习者群体( 包 括师生) 的思维和智慧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 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历史问题的良好习惯。 第四,进行网上提问答疑,开通师生个别沟通的渠道。学生在平时 的学习过程中随时可能遇到一些困难,而一时又找不到教师,可以在网 上提出来,教师定时上网给予解答,其他学生看到了也可以回答,这样 就弥补了传统教学因时间和空间限制带来的弊端,实现师生在时间和空 间差异上的交流和沟通,真正达到了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的目的。 第五,进行网上测试,实现教育的人性化、个别化。为了检测学习 效果,教师可以在网络教室中进行考试。教师可利用校园网自己组建历 史题库。很多历史网站也提供了在线测试功能,教师可以借鉴,如天国 历史园( 丛! p ;z 丝q 曼:! 曼! :! :! 笪! q 望丝! 兰! 曼z i 鲤! 墨:堕! 墅) 的“在线测 试”、中华历史研习室( h t t 望:w e l c o m e t o c h i h i s t ) 的“测验室”与 “游戏室”等。学生在各自的计算机上答题,答题顺序、题型、难度以 及试题数目等都可以自由选择;还可以对难题做出标记,全部答完后再 思考。完成后由计算机自动阅卷、评分,同时将成绩和试卷分析结果传 送给教师机。这种测试方式不仅使教师可以及时得到各种反馈,而且大 大减轻了教师出题和阅卷的劳动强度,使教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试卷的 质量分析上,然后根据测试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以更好地满足学生 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整合进程的加快,历史教学将进一步 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堂的4 5 分钟走向课外的任何时候,乃至从一个 学习者的少年、青年,走向成年、壮年直到老年;历史学习时空将更加 宽广。 2 能提供多重感观刺激,使学生在浓厚兴趣中学习历史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美同等舅,r ,理学穷奄息纳也妒对“学习的最好刺激,乃对孵雄i 料的兴趣。”然而。传统的历史教学依靠的主要是一块黑板、一支粉 笔、一张嘴,学生往往学得枯燥单调、索然无味,很难有兴趣和效率可 言。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活 动起源于外界对人产生的刺激,强化这种刺激,就可以增强学习兴趣、 加深学习记忆。现代认知学习理论也认为,人的认识是外部刺激与人的 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为了有效的认知,外部刺激是需要的。 还有,世界著名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实验表明:人类获取信息 的来源8 3 来知视觉,1 1 来自听觉;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 1 0 ,自已听到内容的2 涨,自己看到和听到内容的5 0 ,在交流过程中 自己所说的内容占7 0 9 6 。这就是说,如果学生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 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信息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 学的效果。 信息技术的优势就在于通过图( 图片、图象、影象) 文( 文本) 声 ( 音效、音频) 动( 动画) 并茂的多媒体界面、丰富的教学信息,给学 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感官刺激,不仅使得学习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有 声有色,而且可提高学生的学习若趣和积极性。如我在讲授高一红军 的长征这一课时,从网上下载了歌曲十送红军与七律 冀篷鏊薹雾薹;蠹藿羹耄董詈萋囊- 埘篱鬟薹夔攀l j 囊萋謦堂熏霎雾二j ;! 蠹i 善蠹曛羹i 霉:毫i l i 垂。唷吨醒反葱陆谭萄榫按瓷琛罚烦霭嫔绯霭妫 1999年6月北京第1 版,第152页。 渡赤水、爬雪山等,最后用p o w e r p o i n t x p 软件制作成交互式多媒 体课件。在课堂上,学生会儿是听歌,一会儿是看书,一会儿是听课; 一会凡是看图,一会j l 是答问;一会儿是看电影,一会儿是分组讨论。 学生的兴趣不但高涨,感情也不断发生变化:或悲( 为无辜牺牲的红军 将士而悲) ,或恨( 为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而恨) ,或怒( 为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而给中国革命带来的危害而怒) ,或喜( 对 毛泽东重新领导红军打胜仗而喜) ,或乐( 为红军大会师而乐) 。不知不 觉中,下课铃响了,学生还恋恋不舍、不肯下课。学生们说;他( 她) 们就喜欢上这样的历史课。当然,教师还可以事先要求学生自学,从网 上查阅有关资料;然后再结合学生自学情况,引导学生对该课历史知识 进行自主建构。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 。能逼真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历史 “历史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需要学生有更多的情感体验、主 观认识、独立思考与判断”。w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 历史的教育艺术奥秘就在于要赋予正在掌握知识的人一颗战士的灵 魂”,“在青少年的理智和心灵面前,揭示历史过程,应当不只是把它当 作客观规律,而且也当作善与恶的斗争,当作人们在其中充满爱憎喜悦 的斗争阐发。我们竭力使历史过程作为鲜明的、充满人的激情、思想、 情感的活生生的人们冲突,揭示在学生的意识面前。”罾 在传统教学中,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使已经发生的历史不能重 演,学生缺乏历史体验,也无法领略历史内涵的凝重与多彩多姿;这就 给学生具体、真切地感知和理解历史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魏明副让历史变得可以体验和回睐,历史教学问题津20 0 3 年第l 期第7 8 页: 何凡实现社会功能应是历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 ,历史教学问题* 1 9 9o 年第6 期第4 8 页。 进行指导。遇有问题,学生可通过“网络学习论坛”、q q 、网易泡泡以 及电子信箱等随时与同学交流,或向教师、专家咨询请教。 5 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协作氛围中学习历史 建构主义认为:“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 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 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 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 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 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圳在多媒体计算枫网络环 境中,计算机就支持同伴之间的协作活动。学生可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 限制,围绕共同的学习任务,一起进行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展开 师生间、学生问、个人与小组间、小组与小组间、以及班与班之间的网 上讨论、交流,进行同伴互教、小组练习、小组课题研究等协作式学习。 学生通过网络通信技术与同伴、专家合作,发布作品并进行交流。 如我在西安事变( 高一下) 的网络教学中,设计了网络讨论功能, 编制了学生上网讨论、显示讨论者发言和记录全部讨论内容的程序。特 别是设置了“自由提问”、“发表看法”专栏,给学生开辟了个自由控 讨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学习能力。鉴于学生提的问题较 多,如:张、杨后来的命运如何? 为什么杨虎城死了,而张学良未被杀? 如无西安事变,中国会怎样? 张学良后悔发动西安事变吗? 如何评价张学 良等共1 1 个问题,我又以张学良后悔发动西安事变吗? 为主题, 曹全路应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高中历史教学初探 育技术。 盟鱼i 哩! ! 麴,塑2 0 0 2 3 一【3 ,现代教 上述观点一一加以驳斥。这样。网络资源给了学生两种不同的信息,从 而引发学生思考:究竟抗美雕型萤貔副己薹鋈妻茧鏊摘蓑田墨焉蒌妻誊 蒸鋈囊砑州强习薹壬枣量囊舍j 备嚣蠹薹薄譬掣牛歪掣囊葡管雅笈蠢 纂国。则刊囊;霉斐警匣霞d ( 蓥鸶曼荔葡鬲豢姜薹墼霪薹羁i ;季 彰剿塞需黎强埔雾霉霎i i :;囊i ;i | ;霉争萋坚囊登靠龚! 孚蠢毯篓薹譬! 。 i 尊型。k 熏严知羹 说明了什 么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对中国有何影响? 引导学生认真思考, 教师再适当点拨,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五,小组协作学习。围绕前面提出的4个问题,学生展开小组讨 论。可以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通过b bs 和聊天室进行讨论。在讨论 中,每个学生的观点受到其他同学和教师的考查、评论,同时每个学生 也对别人的观点和看法进行思考并作出反应。 第六,学习效果评价。教师提供在线练习。根据计算机反馈的结果, 教师对其中有共性的问题,进行适当的评价。 ( 四) 资源学习模式 资源学习模式是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登陆互联网,将互联网上的文 字、视频、音频、动画和网页,甚至是相对完整的网络课件等各种教学 资源,作为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这些教学资源一般通过资源库和网 站等形式表现出来。学生既可以在线学习,也可以通过下载资源实现离 线学习。如通过登陆“中学历史在线”( h t t p :w w w 1 s 1 1 c o m ) ,学生 可获得“难点解析”、进行“同步复习”、获得“学习方法”指导;进行 主题探究,如探究“印巴冲突”、“巴以冲突”、“钓鱼岛问题”、“靖国神 社”等问题。通过登陆“历史频道”( h t t 旦:1 s 卫d t z i f 】a r t s c o m ) ,可 三、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整合的主要模式 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整合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 的优势来更好地实现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转变历史教师教学方式 和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与效率。现阶段,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 一) 课堂演示模式 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即我们常说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信息技 术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 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课堂讲授 中;也可以利用p o w e r p o i n t 或a u t h o r w a r e 等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 用各种教学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简明清楚地说明讲授的内容,直观形 象地演示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显示动态的变化过程 镎。 1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 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中,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 方式而获得的。因此,对现代历史教师来说,创设好的、有利于学习者学 习并能使学习者进入学习状态的学习情境,应成为历史教学的首要任 务。 但是,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刨设学习情境主要靠教师单一的讲授、 说教,这往往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也难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 史的兴趣。 国的狂潮( 高一上) 、抗日战争( 高一下) 、三大战役( 高一下) 、 美国内战( 高二上) 等课件,交互性强、动画效果好,将其展示给 学生,不仅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对于课件的使用,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班级,使用 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课件,创造不同的历史课堂教学新情境,从而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 化抽象为形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历史知识的过去性,即使教材上有文字或图片介绍,教师讲 得再生动,学生无法见到其真实情景,学生也无法理躺,但运用信息技 术,可以将其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难以理解、难以观察到的事物清 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微观知识宏观化,有 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在讲授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高一下) 时,必然会涉及到这 一问题:为什么解放军将转入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选在中原地区? 在传 统教学中,教师即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讲得口干舌燥,学生昕起来还 是比较抽象,觉得不好理解。僵如果将其制作成一个哑铃f l a s h 动画, 哑铃的两端是国民党重兵布防的地区,哑铃的中间是敌人防守力量薄弱 的地区,用动画模拟三大主力开展品字形战略反攻的实况,形象直观, 动态感强,学生就会能觉得容易理解。印象深刻。在动画模拟实战进程 的同时,教师还可出示有关问题等引导学生逐一回答。这不仅激发了学 生对历史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巩固了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 又如在讲授中国古代史昌盛的秦汉文化( 高三) 时,必然会涉 及到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它是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教材里面也有 一幅插图,但究竟它是如何测定地震方位的? 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对今 天有无借鉴意义? 学生很想知道,但仅凭教材插图和文字说明学生是无 法理解的,教师也很难用语言讲清它的原理。如果用f l a s h 软件制作一 个多媒体课件,就可形象、直观地再现地动仪的工作过程,使学生一目 了然。 直观性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一条重要原则。早在1 7 世纪,捷克教育 家夸美纽斯便从理论上论证了直观性教学原则,他宣称直观性是教学的 一条金科玉律,认为:“只要有可能,应该用感觉去接受一切东西。”哪 在历史教材中,一般都有大量形象直观、内容丰富的地图( 示意图) , 它们成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地图教学在历史学科中也就占有 比较重要的地位。然而,在传统的历史地图教学中,我们所使用的地图 都是静止的课本插图、地图鹏或挂图,其表现形式单一,无法体现动态 进程,学生看后印象也不深。这也正是长期以来中学生历史识图熊力较 差的一个重要因素。多媒体课件则以其生动形象、表现力强等优点弥补 了传统历史地图教学的许多不足,可以使静止的历史地图“动”起来, 让单一的黑白地图“靓”起来,形象地表达图中的历史。 如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示意图十口通商分布时,教师可边给 学生介绍用口诀记忆法记忆十口通商的名称( “天约增开十口岸,长江 镇南和九汉,沿海营烟再加汕,岛上还有琼台淡”) ;边根据口诀内容用 课件动态显示十口岸所在的地理位置,并有闪烁效果以加深学生印象。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在地图上进行看一看,填一填活动: 分布在箍北的口岸是() ,分布在最南的口岸是() ,分布在 何大进实物史料与历史教学,b ! ! p :型! 匹p :! ! ! :! ! 鳇! ! ! 蝤! ;亟盟i 堕些妻 内地的口岸是() ,分布在长江流域的口岸从西到东有( ) ;教师 再用课件进行动态显示。由于采用了动态地图,学生的反映非常好,当 堂课就掌握了,而这在传统教学中,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在历史地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历史上一些相类似的事物作一个 直观的比较,还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有关地图进行整合。如将南京条 约通商口岸分布图与天津条约通商口岸分布图用多媒体课件制成 动态地图一左一右放在一起,学生能很轻易地回答出:南京条约主 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天津条约主要分布在南北沿海、深入内地。还 有如秦与明长城的对比图、隋和元大运河的对比图、历代黄河改道示意 图等等。制作此类动态地图主要是要将对比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色彩等加 以区分,对比越强烈效果越好。 3 有机整合信息,提高教学效率 在现有的历史教材中,有关音效和影像的内容无法与文字内容组成 一体化的教材,只能以教科书、录音带、录像带三者各自独立的形式, 分别出版。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使教师在课堂上将其有效整 合起来,这既不便于教师的教,也不便于学生的学。而利用多媒体的超 文本特性,则可以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把历史图片、音效、影像、文字 等各种媒体素材进行有机整合,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使用,从而 实现对历史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我在教 授红军的长征( 高一) 时,就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把红军长 征的文字材料、动画地图红军长征示意图、音频十送红军与七 律长征、视频四渡赤水与爬雪山等多种媒体信息有效地整合 在一起,把传统教学用两节课才能完成的任务用一节课就顺利地完成 了,事后根据学生反映,教学效果非常好。 4 深化总结,优化建构 教学总结是历史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对课堂教学 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之效,它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特有 的呈现信息快等特点,能多方位、多角度地对课堂教学做高度的小结, 使学生把零散孤立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巩 固新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效果。 例如:在总结美国的霸权政策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能够从整体 上认识美国的霸权政策,明确美国的霸权政策是个全球扩张政策,就可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基本步骤是:首先,出示“北极俯视地图”, 通过不同色彩区域的闪烁,明确当时美国和前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所在的位置,指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前苏联是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 政治军事大国。然后,通过一系列提问引导学生复习所学的新知识 美国霸权政策在欧洲、亚洲的表现。学生每回答完一个问题后,教师利 用信息技术的缩放、闪烁等功能在图中显示相应的内容,使所学的新知 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最后。指导学生观察最后形成的画面,提问:美 国霸权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评价美国的霸权政策。 ( 二) 情境学习模式 情境学习模式是指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或网页开发工具将需要呈 现的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等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为 数字化学习资源,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历史教学情境,引导学生 去联想,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协商,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 能力的提高,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情境学习模式中,教师是引导者和指路人,课堂活动的中心和主体 是学生。情境的刨设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或者师生共同创设, 教师的任务是确定什么样的情境最能引出学习目标,从而最大程度地激 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最佳效果地完成教学目标。 例:美国的霸权政策( 高二下) 创设情境:课前布置学生从图书馆搜集或两上查找近年来美国推行 霸权政策的典型事例,如美国绕开联合国单方面对一个主权国家伊 拉克发动战争、中美撞机事件、北约轰炸南联盟袭击我驻南联盟大使馆、 海湾战争等,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演示文稿,科代表从中挑选出好 的作品供教师新课教学用。新课开始时,教师请学生向全班同学展示。 抛出问题:除此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