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基于实际语料的动词“切”的配价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在有关汉语动词“切”的实际语料中,我们发现“v p 的”歧义指数 公式并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通过考察,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 因在于以往我们对动词的价的认识有偏差。通过句子主语和宾语认定 的动词的价实质上只是句子提供的句法空位。本文认同句式配价的观 点,认为句式有价,不同句式的价就是该句式能够接纳多少个信息块 实现在具体的句子中。另一方面,本文把动词的价关系定义为一种潜 在的、动词与由它所激活的能够在句子中共现的从属成分之间的依存 关系。价实体化,动词的价就是动词激活的能与之共现的从属成分。 句子只是动词配价关系的具体表现,所反映的也只是动词为匹配句式 而句法实现为句子成分的一部分价。简而言之,就是句式提供价空位, 动词提供价实体,两者互动,共同实现为具体的句子。 文章尝试用实际语料来具体分析动词“切”作谓语时共现的语义 角色( 也就是动词切的价) 和句式,从动词“切”实际使用情况来探讨 研究句式配价和动词配价理论。 关键词:动词“切 ;语义角色;句式;配价 a b s t r a c t i nt h ea c t u a lc o 印u s ,w ef o u n dt h a t 呻s a 】m b i g u i 秒i n d e xf o m u l a c a i ln o tp l a ya ne f f e c t i v er o l e n 们u 曲t h er e s e a r c h ,w eb e l i e v et l l a tm c r e a s o nw h i c l lc a u s e st h i sk i n do fc o n d i t i o nl i eo nd e v i a t i o n so f0 u r u i l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v e r bv a l e n c y i nt h ep a s t 1 1 1 ev a l e n c yo fv e r bi d e n t i f i e d b yt h es u b j e c ta i l do b j e c to ft h es e n t i e n c e ,e s s e n t i a l l yi st h es y l l 觚s p a c e p r o v i d e db yt h es e n t e n c e t h i s 矾c l ea 伊e e sw i t hm ev i e wo fs y n t a ) 【 v a l e n c et h e o w eb e l i e v et h a tt h es e n t e n c eh a sv a l e n c e s ,a n dt h e v a l e n c e so fd i f 衔e n ts e n t e i n c e 刽et h eb l o c ki n f o 册a t i o n sw h i c ht h i sl 【i n d o fs e n t e n c es 缸u c t u r ec a i la c c o m m o d a t e d ,孤di m p l e m e n t a t e d i nas p e c i f i c s e n t e n c e ( ) 1 1t h eo t h e rh 锄d ,t h i sa i t i c l ed e f i n e dm ev a l e i l c eo ft h cv e r b 弱 a p o t e n t i a li n t e r d 印e n d e n c e b e t w e e l lm ev e r ba n ds u b o r d i n a t e c o m p o n e n t sw h i c ha c t i v a t e db yt h ev e f ba n da p p e a r e d i i lm es 锄e s e n t e n c e a f t e rm a t e r i a l i z a t e d ,t h ev a l e n c e so fav e r ba r et h es u b o r d i l l a t c c o m p o n e n t s 、池i c h a c t i v a t e db yt h ev e r ba n dc o o c c 岍e n c ew i t ht 1 1 ev e r b a tt h es a m et i m e ,t h e ya r ea l s om es e m a n t i cr 0 1 e s0 rt h ea r 缪u n c m t e l e m e n t s s e n t e n c ei sac o n c r e t e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o fm et h ev a l e n c e so ft l 圮 v e r b ,t h ev a l e n c e sr e n e c t e da r ep a r to fm ev a l e n c e so fm ev e r bw 1 1 i c h i m p l e m e n t a t e da st h es e n t e n c ee l e m e n t si no r d e rt om a t c h t h es e m e n c e h l s h o r t ,w ec a l lb es u 舢n e du pi t 筋m a tt h es e n t e n c es 觚c n 鹏p r 0 讥d e s p a c e s a n dt h ev e r bp r o v i d ee n t i t i e s ,a n db o mt h i l l g si n t e r a c tt o i m p l e m e n t a t ef o ras p e c i f i cs e n t e n c e 1 l l i sa n i c l et r i e st om a l ( eas p e c i f i ca i l a l y s i sa b o u t 1 es e m m t i c r o l e sa n ds e n t e n c es t r l l c t u r ew 1 1 i c hc o - o c c u l l r e n c ew i mt h ev e r b q i e b y u s i n ga c t u a lc o 印u s ,a n dd i s c u s st h es y n t a ) 【v a l e n c et h e o 巧觚dv 沛a 1 v a l e n c e1 1 1 e 呵o nt h ea c lu s a g eo fv e r b q i e k e y m r d s :1 e 彬q i e ”; s e m a n t i cr 0 1 e s ;s e n t e n c es 仃u c t l u r e ; 、倍1 e n c et h e o 巧 i i i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我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取得的成果。除了正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以 外,本论文不合有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 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都已经在文章中用明 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矽。歹年占月、日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研究生在学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于湖南师范 大学。同意学校保留并且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 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把本学 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请在相应方框内打“”) 1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7 8 日期:沙芳台月j 、日 日期:叫年易月,日 絮研琴小 乙 : : 名名签签者师作导 基于实际语料的现代汉语配价研究 1 绪论 1 1 引言 在语料收集的过程中,我们从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找到一 组包含有动词“切”的“的 字结构的句子,示例如下: ( 1 ) 餐桌上永远有只大火鸡,翅么鸡鲍则是个皱眉、双眼炯炯有神 的亲人。( 选自翻译类文学作品可爱的骨头) ( 2 ) 不说别的,菜刀就有三把:砍骨头的、片肉的和翅苤鳆。( 选自 当代文学作品陪都旧事作者:莫怀戚) ( 3 ) 这把刀是切囱的钥匙是开锁的。( 选自语言学论文) ( 4 ) 他翅丝是那把刀。( 选自语言学论文) ( 5 ) 例如:冀2 切塾囱的是那把刀。( 选自语言学论文) ( 6 ) 所以,我们非发明机器不可,切囱的、切苤的、轧面条的 ( 选自戏剧全家福作者:老舍) 这组例子当中的的”短语都是用来指称人或事物的。“v p 的 短语能不能独立做主语或宾语来指称人或事物,会不会有歧义,有很 强的规律性。朱德熙先生对此进行概括并建立了一个有关的”的 “的 字结构指称的歧义指数公式。这个歧义指数公式可以简单表述 为:p = n m ( p 代表“v p + 的”的“的”字结构的歧义指数,指的是“v p + 的”能不能指称事物,会不会有歧义,n 代表v 的配价数,m 代表在 v p 里出现的v 的配价成分的数目。) 。朱德熙“的”字结构和判断句【jl 中国语文,1 9 7 8 ,( 1 ) 一( 2 ) 1 硕士学位论文 根据这个歧义指数公式,当p 为o 时,这样的“v p + 的”就不能作 主宾语指称事物;当p 为l 时,这样的“v p + 的”能作主宾语指称事物, 一般没有歧义;当p 为2 或3 时,或者说当p 大于或等于2 时,这样 的“v p + 的”能作主宾语指称事物而且会有歧义。 我们尝试用歧义指数公式来分析上面例子当中的+ 的”短语。 按照传统的配价理论,动词“切”是二价动词,它的两个配价成分分别 是“切”的施事和受事。看示例, ( 1 ) 餐桌上永远有只大火鸡,切么鸥的则是个皱眉、双眼炯炯 有神的亲人。 在短语“切火鸡的中,“火鸡”是“切”的受事,“切”前面没有出现 施事,按照公式p = 2 1 = l ,“切火鸡的”能够用来指称施事“亲人 ,没 有歧义。 ( 2 ) 不说别的,菜刀就有三把:砍骨头的、片肉的和翅墓盟。 在短语“切菜的”中,“菜”是“切 的受事,“切”前面没有出现施事, 按照公式p = 2 1 = 1 ,“切菜的”能够用来指称施事,即“切菜的人 。但 是“切菜的”在句中并不指称“切菜的人 ,而是指称切菜的工具“菜刀 。 ( 3 ) 这把刀是切囱的钥匙是开锁的。 在短语“切肉的 中,“肉”是“切”的受事,“切 前面没有出现施事, 按照公式p - 2 1 = 1 ,“切肉的”能够用来指称施事,即“切肉的人”。但 是“切肉的”在句中并不指称“切肉的人 ,而是指称切肉的工具“这把 刀 。 ( 4 ) 丝切的是那把刀。 2 基于实际语料的现代汉语配价研究 在短语“他切的”中,“他”是“切 的施事,“切后面没有出现受事, 按照公式p - 2 1 = 1 ,“他切的”能够用来指称受事,即“他切的东西”。但 是“他切的 在句中并不指称“他切的东西”,而是指称切的工具“那把 刀 。 ( 5 ) 例如:( 毯2 翅塾囱鲍是那把刀。 在短语“( 我) 切熟肉的”中,“( 我) ”是“切”的施事,“熟肉”是“切” 的受事,按照公式p = 2 2 = o ,“( 我) 切熟肉的 不能用来指称事物。 但是“( 我) 切熟肉的”在句中却能够指称事物,指称切的工具“那把 刀”。 ( 6 ) 所以,我们非发明机器不可,切囱丝、翅墓丝、轧面条的 在( 6 ) 中,“切肉的、“切菜的”和( 2 ) 、( 3 ) 当中的“的 字短语 类似。 我们再来看一组例子: ( 7 ) 你就说那个切苤的吧( 选自戏剧全家福作者:老舍) ( 8 ) 那就还说那个切苤的扭墨吧! ( 选自戏剧全家福作者:老舍) 在( 7 ) 中,“切菜的”出现了受事,没有出现施事,可以用来指 称施事。但是我们观察( 8 ) ,却发现,“切菜的”得到补足的并不是施 事,而是工具“机器”。 ( 9 ) 在古时候,切肉的墩子本来很矮。( 选自长篇小说正红旗下 作者:老舍) ( 1 0 ) 他干净,不要说他的衣服,就连他翅盥笠案子都刷洗得露 出木头的花纹来。( 选自长篇小说正红旗下作者:老舍) 硕士学位论文 “切肉的”是不是只能指称“切肉的人”昵? 从例子可以看出,“切 肉的”是可以指称“切肉的刀”的,还可以指称“切肉的处所墩子” 或“案子 的。在一定的语境中( 9 ) 就可以换成“切囱的本来很矮”,( 1 0 ) 可以换成“他干净,不要说他的衣服,就连他翅囱的都刷洗得露出木 头的花纹来。”只不过我们觉得句子有歧义罢了。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发现:v p 的 歧义指数公式在实践中并没有 有效地发挥作用。这是为什么昵? 要探求其原因,无非两个方面:一 是歧义指数公式本身是否有缺陷? 二是歧义指数公式当中的参数是 否有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歧义指数公式本身是否合乎逻辑。 我们知道:在v p 的”当中能够出现的配价成分不是无止境的, 可以看成一个定数“n ”;并且“v p 的 和短语中间出现的配价成分是 不能同指的,如:“我切的”就不能指称“我”。所以当有m 个与v 相 关联的配价成分与v 共现时,的 就不能同指已经出现的那m 个 配价成分,而只能指称没有出现的n m 个配价成分。 正如我们认为一个动词是二价的,如果在“v p 的”中出现了一个 价成分,那这个“v p 的”就不能指称已经出现的这个价成分了,只能 指称那个没有出现的那个价成分;如果两个价成分都出现了,那么 “v p 的”就不能指称事物。相反,当一个动词是三价的,在“v p 的 中 只出现了它的一个价成分,那“v p 的”就有可能指称没有出现的两个 价当中的任何一个,这个的”就是有歧义的。从这一点出发,歧 义指数公式在逻辑上是没有问题的。 4 基于实际语料的现代汉语配价研究 问题并不出在公式本身。我们只能从公式当中的参数来找原因。 在公式“p = n m 当中,影响p 的结果只有两个参数:一是v p 中 v 的配价数,二是v 的配价成分实现在v p 里数量。这两者都与动词 配价密切相关。v p + 的结构的歧义指数公式是建立在配价理论基础 上的。简而言之,只要确定了什么样的成分是v 的价,那我们就可 以很简单的确定“v 】h 的”中v 的配价数,同时也就可以确定v 的配价 成分实现在叼+ 的”里的数量。也就是说,如果工具和处所也能算是 动词“切 的配价成分之一,那么按照歧义指数公式,“切火鸡的”能够 用来指称施事“亲人 ,“切菜的可以指称切菜的工具“菜刀 、处所 “墩子 ,“( 我) 切熟肉的 能够指称事物,指称切的工具“那把刀等 等就没有问题了口 工具、处所到底是不是动词“切”的价之一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 题,无疑要对现代汉语配价理论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 1 2 前人研究成果 陈昌来( 1 9 9 7 ) 认为处所是不是配价成分跟处所在语义结构中的 作用有关,表示事物存在的处所和表示事物位移运动的起点、经过点、 终点、方向有可能成为动词的配价成分,而表示动作发生、进行、事 件发生的处所就不可能是配价成分。 鲁川( 2 0 0 0 ) 认为“砍”有三个配价成分:砍者【旌事】、被砍者 受 事】、刀斧 工具】,即“砍”是三价。 袁毓林( 1 9 9 8 ) 认为“刀”这一工具性的语义成分可以实现为动词 “切”的一个配价成分。 5 硕士学位论文 以上例子和几位学者的论著都认为动词“切 似乎是三价的或四 价的。这与我们以往认为“切”是二价动词是想冲突的。 范晓( 1 9 9 1 ) 尝试从形式上来给动词定价,认为出动词的价应该 是动词在一个最小的意义自足的主谓结构中所不可缺少的成分。范晓 ( 1 9 9 9 ) 认为,动词所联系的语义成分有支配成分( 配角成分) 和说 明成分( 外围成分) ,支配成分是构成动核结构( 述谓结构) 所必需 的语义成分,具有强制性,可称为动元,一个动词所结合的动元的总 和,称为这个动词的价。按照这种做法,“切 的价数就应该是2 。 吴为章( 1 9 8 7 ) 也认为,决定汉语动词价的是一个句子中与它同 时出现的必有的成分。( 1 9 9 3 ) 应按最小的意义自足的主谓结构里动 词所联系的句法成分来定价。 尚且不谈以上方法是不是适用大部分的汉语动词,就一个意义自 足的主谓结构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正如强制性有任 意性一样,“意义自足”有很大的模糊性,很难确立一个严格的标准。 就汉语而言,如何确定主语和宾语,存在争议。有的语义角色能够出 现的位置也是有限制的,如工具就很少能出现在动词的后面。再者, 上面这种做法有先有结果再找理由之嫌,是在先认为动词是一价、二 价或三价的基础上,再来找适合这种分类的句子而已。 文炼、袁杰( 1 9 9 0 ) ,张国宪( 1 9 9 4 ) 认为汉语配价是由必有成 分和可有成分决定的,主张借用德国语言学家提出的消元法来确定汉 语中动词或形容词的必有成分。 马庆株( 1 9 9 8 ) 则提出了“直接配价”和“间接配价”的思想,“直 6 摹于实际语料的现代汉语配价研究 接配价”指在最小的主谓结构中不借助于介词所能联系的成分的数 量,“间接配价”指借助于介词实现的配价。 周国光,张国宪( 1 9 9 4 ) 提出:现代汉语中的存在动词、位移动 词、附着动词与处所成分紧密相连,应看作配价成分;像“撤职、服 务、看齐、着想”等动词的对象成分同动词密不可分,并不因处于介 词宾语的位置上而否定它们为配价成分。 刘丹青( 19 8 7 ) 和袁毓林( 19 9 3 ) 的研究发现动词所表示的行为 及关系通常由两个方面的人或事物参与,例如“结婚、商量”等等。正 因为这个特性使这些动词的句法结构跟一般的双向动词的句法形式 有所不同,其中的一个人或事物出现在介词宾语的位置上。而参与这 一动作或行为的两个方面的人或事物都是不可或缺的。 邵敬敏( 1 9 9 6 ) 就认为,以强制性作为配价的标准,带有极大的 主观任意性。强制性对偏重形式的印欧语或许是适用的,对汉语却不 然。汉语区分“强制成分”和“非强制成分”没多大实际意义。 而早在1 9 8 3 年,马庆株在现代汉语的双宾语构造中就认为“扔” 类动词本身没有给予意义,经常用作双价动同,只是在双宾语构造里 才具有给予意义成为三价动词,如“扔我一个球”。也就是双宾语构造 赋予“扔 支配与事的能力。 沈家煊( 2 0 0 0 ) 中则提出了句式配价的观点,。 以上诸多观点都是按不同目的,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对配价理论 进行的有利的探索。但是在如何辨认和确定“价 这个配价语法的关键 问题上,仍然没有一种共认的看法。到底何种成分才是动词的价呢? 7 硕十学付论文 到底在何种句式中确定配价呢? 一个句式还是若干句式? 介词引进 的语义角色到底算不算配价成分? 这些问题至今没有得到一致的答 案。 1 3 研究思路 关于现代汉语配价理论的研究可谓是众说纷纭,各有千秋。而以 往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理论的探讨,很少联系实际语料来说明问题。而 基于实际语料的研究某一个或某一类动词的配价情况,可以对主流的 配价观点进行修正和补充。 本文尝试用实际语料来分析动词“切 的使用情况,包括与该动词 共现的名词性成分的性质,数量,分布以及相关句式,从动词、句式 以及相互间的互动等多方面来重新认识动词和与动词共现的名词性 成分的关系,并借此深入探讨现代汉语配价理论的相关问题。 基于实际语料的现代汉语配价研究 2 基于实际语料的动词“切”的语义角色分析 到底什么样的名词性成分才是动词的价呢? 与动词共现的名词 性成分,常被称之为语义角色,在“格”语法中就是动词所关联的格, 在原则与参数理论中就是动词所联系的论旨角色。本文尝试以动词 “切”为例,从实际语料来探讨动词“切”的语义角色,并借此来探讨现 代汉语配价理论的相关问题。 2 1关于动词“切”的研究概况 “切”是一个多音多义词,本文考察的“切”只指音“q i 百”做动词用的 情况。现代汉语词典( 2 0 0 1 ) 对“切( q 诘) 的解释为:“用刀把物品 分成若干部分:把瓜切开把肉切成丝儿,切断敌军退路。” 对单个动词的语义角色进行描写的论述极为鲜见,以动词“切 为 例,袁毓林( 2 0 0 7 ) 对“切”的论旨角色( 也就是本文所讨论的语义角 色) 和句法配置方式进行了描述: 切0 1 : q i 百,( 动词) 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 ( 1 ) 论旨角色: 施事a :切东西的人; 受事y :所切的东西; 结果r :东西被切后形成的状态,如:“黄瓜片儿、辣椒丝儿”等; 方式m :东西被切成的样子,如:“片儿、兹儿”等; 工具l :切东西所用的器具,如:“刀菜刀 等; 9 硕士学位论文 终点l ( g ) :东西被切后所放置的地方,如:“案板上、碟子里 左盘 寸o ( 2 ) 句法配置:“切 及其论元能构成下列句式: s l :a + 用l + 切+ y r ;如:他用小刀切黄瓜黄瓜片儿 s 2 :1 + a + 切+ y r :如:这把刀我切黄瓜黄瓜片儿 s 3 :y + a + 切+ m ;如:这根黄瓜你切丝儿片儿 s 4 :a + 把y i h 切+ l ( g ) ;如:他把黄瓜片儿切案板上了 s 5 :r + a + 切+ l ( g ) ;如:黄瓜片儿他切案板上了 s 6 :l ( g ) + 切+ 着了+ r ;如:案板上切着了不少黄瓜片儿 s 7 :a + 用l + 把r + 切+ 在l ( g ) ;如小刚用水果刀把黄瓜片儿全 切在案板上了 动词“切 所指派的语义角色和句法配置到底有怎样? 下文将通 过具体语料来探讨。 2 2语料说明 我们从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所属语料库共查得含“切 字语料1 3 6 2 2 2 条。通过筛选,从中找到“切”和“切p 为动词且做谓语 的语料共13 5 9 条。 “切p ”表示以动词“切”为动核的动补短语,包括动结式如“切成 、 “切出”、“切为”、“切做 、“切制”、“切掉”等和动趋式如“切去 、“切 下”、“切离”、“切走切开”、“切到”、“切着( z h 矗o ) 等。 在现代汉语词典( 第五版) 查找到“切 成词的有:切齿、切除、 切分、切割、切合、切口、切脉、切片、切入、切实、切题、切削、 1 0 基于实际语料的现代汉语配价研究 切中。这一部分不包括在内:“切得a 一般表形容,不表具体的动作, 这一部分不考虑在内;特殊句式诸如“用来切”类,本文不考虑在内; “切”前带情态动词时会影响它的语义角色,带情态动词的“切”暂时 予以排除。 2 3 从动词“切 看语义角色的分类标准 确定语义角色的分类标准是对动词“切”的实际语料进行分析的 前提。许多大家在如何划分现代汉语的语义角色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 究。 孟琮等( 1 9 8 7 ) 把汉语的语义角色( 格) 分为1 3 类( 加上杂类 共1 4 类) 。 李临定( 1 9 8 8 ) 提出了施事、受事、受控格3 个非介词格和7 个 介词格,其中用了两项标准,即介词和名词词组是否表现了自主性。 鲁川,林杏光1 9 8 9 年在现代汉语语法的格关系中,把“格 ( 语义角色) 角色 分6 个大类,1 8 个基本类;1 9 9 2 年在谓词框架 说略中,将“格( 语义角色) 角色 分为8 个大类,3 2 个基本类,他 们更多地把介词作为形式标志;而2 0 0 0 年在现代汉语信息语法 中把“格角色”改称为了“周边角色 ,并分成了8 个大类,2 6 个基本类。 陈立民( 1 9 9 8 ) 在论汉语格分类的标准中将格分为六组2 0 个。 袁毓林( 2 0 0 2 ) 在论元角色的层级关系和语义特征中考察了 现代汉语动词常见的1 7 种论元角色的语法表现。 由上可见,对语义角色的划分是各有侧重,结论不一的。 硕士学位论文 袁毓林( 2 0 0 3 ) 指出语义角色是根据名词性成分在述谓结构中动 态的语义特征而划分出来的。“由于这种语义特征具有较大的模糊性, 因而在具体的处理上难免见仁见智。这种语义角色可以说是语言学 文献上讨论得最多的:但是,也是最难以给出合适的定义的语义范畴。 以至于d o 、啊声称:要想系统、一致地给所有动词的全部配项标明 语义格,这在经验上几乎是不可能的。”d o 、啊说,事实上迄今还 没人真正列出过一份完整的论元角色( 题元) 表,可见大家都知道其 实做不到。他认为论元角色( 题元) 实际上是某种丛集( c l u s t e r ) 概念,如果只以动词的词汇蕴含或词汇先设等视角e r s p e c t i v e ) 为依据,那么名词的类别无论怎么划分都是有困难的。这因为语义上 的论元角色不同于句法、形态和音系的单位成分,它不是数量和性质 固定的可离散( d i s c r e t e ) 的范畴。由于语义单位与人们对外部世界 的认识有关,相互的边界必然比较模糊,所以往往可此可彼,可以细 分也可以合并,在这方面找不到可以严格依据的标准。 本文主要以鲁川( 2 0 0 0 ) 提出的8 个大类,2 6 个小类“周遍角色 体系和袁毓林( 2 0 0 2 ) 、( 2 0 0 3 ) 描述的1 7 种语义角色的语法指标为 参照,并针对动词“切”的实际语料进行了必要的增补和区分。 2 3 1处所类的区分 在语料中我们找到以下几个不同情况的句子。先看示例: ( 1 1 ) 然后她拿起解剖刀,从出崮麴工数胞置土凹一刀【切】进去,然 后往下【切】一直 切】到退王( 选自小说现实一种作者:余华) 。袁毓林一套汉语动词论元角色的语法指标( jl 世界汉语教学,2 0 0 3 ,( 3 ) 。袁毓林语义角色的精细等级及其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j1 中文信息学报,2 0 0 7 ,( 4 ) 1 2 基于实际语料的现代汉语配价研究 “山岗颈下的胸骨上凹”表示动作开始的起点,由介词从引导;后 面有与它对举的表示动作指向的终点“腹下”,由动词“到 引导。按照 鲁川的体系,这两个成分可以处理为源事和向事;按照袁毓林的体系, 它们分别属于源点和终点,两种称谓表示的内容是一致的,本文统一 称作( 处所) 源事和( 处所) 向事。再看示例: ( 1 2 ) 她查凰廑里 切 肉【切 菜五彩绚丽地堆满一只只盘子。( 选自小 说许爷作者:王朔) ( 1 3 ) 他又拿出一把小折刀,在自垦壬堂土把那个土豆 切】成均匀的 两半,( 选自翻译作品战争与和平) ( 1 4 ) 他似乎查腹部虫塞值王的地友轻轻【切】了一刀,( 选自翻 译作品天才) ( 1 5 ) 她第二天坐查圈选至按垄二仝丛二查拯土细细地【切】,( 选 自散文柿园( 上) 作者:李蕤) “在厨房里 、“在自己手掌上”、“在腹部中央偏下的地方 这三 个成分都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我们可以处理为空间或者场所。但我 们发现其实这三种表处所的成分是有区别的。 ( 1 2 ) 中的处所“在厨房里”表示的是动作发生的自然空间。如“她 在厨房里”可以单独成句,而“他在自己手掌上 、“他在腹部中央偏 下的地方 显然不能。 ( 1 3 ) 中“在自己手掌上”则表示的是动作发生的具体方位。( 1 2 ) 和( 1 3 ) 中处所成分可以共现在一个句子里,如“( 他看见) 厨房里 有个老人在自己手掌上切土豆”。( 1 4 ) 中处所则不能。 硕士学位论文 ( 1 4 ) 中“在腹部中央偏下的地方”表示的是动作作用于物体的具 体位置。“在腹部中央偏下的地方切”可以转换成“切在腹部中央偏下 的地方”而不影响语义;而“在自己手掌上切”转换成“切在自己手掌 上”语义明显发生了变化;“在厨房切”则不能转换。 基于以上的不同,本文把这三种表示处所的成分,处理为三类, 分别称为处所、方位、部位,加上前面的源事和终事,共5 类。 2 3 2 受事类的区分 2 3 2 1区分受事领事和受事分事 鲁川把受事定义为事件中原有的且被改变的客体,袁毓林把因施 事的行为而受到影响的事物叫做受事,我们看示例: ( 1 6 ) 刚才他们在 切】室瑾揎鳆囱。( 选自翻译作品天才) “安琪拉的肉”就可以看成是一个典型的受事。我们再看示例: ( 1 7 ) 夏青,把逃箍里鲍达镇酉巫给马叔叔 切】二丝。( 选自小说我 是你爸爸作者:王朔) 在这个句子中,出现了两个明显带有受动性的成分:“冰箱里的 冰镇西瓜”和“一块( 冰镇西瓜) 。这两个部分应处理为何种语义角 色呢? “d o 、啦( 1 9 9 1 ) 提出了典型施事和典型受事,认为构成典型施 事的特性有5 条,即意志性( v o l i t i o n ) ,感知性( s e n t i e n c ea n 帕r p e r c 印t i o n ) ,使动性( c a u s a t i o n ) ,移位性( m o v e m e n t ) 和自立性 ( i n d e p e n d e n te x i s t e n c e ) 。这些特性不需同时存在。构成典型受事的特 性有5 条,即变化性( c h a n g eo fs t a t e ) ,渐成性( i n c r e m e n tt k m e ) ,受 1 4 基于实际语料的现代汉语配价研究 动性( c a u s a l l ya 虢c t e d ) ,静态性( s t a t i o n a 咖和附属性( e x i s t e n c en o t i n d 印e n d e n to fe v e n t ) 。而通常所说的语义角色就是典型特性蕴含 ( e n t a i l m e n t ) 不同组合的结果,比如受事至少要包括变化性和任一 其他特性。变化性+ 渐成性即是汉语通常说的类似受事的结果。 我们先来对比它们在语义特性上的特点,列表如下: 语义角色f 义特点 变化性渐成性受动性静态性附属性 受事 + + 结果 + 冰箱里的冰镇西瓜 + 一块( 冰镇西瓜) + 我们再来比较一下句法上的特点,列表如下: 作基作近作远作“v 成”作“不v 或 础的宾语宾语一类动结“没有v ”等否 语义角色宾语式的宾语定形式的宾语 受事 + 结果 + 冰箱里的冰镇西瓜 + + 一块( 冰镇西瓜) +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冰箱里的冰镇西瓜 在语义上或句法上 都可以认定为受事,而“一块( 冰镇西瓜) 就不好处理了,它具有变 化性和受动性,但不具备静态性,反而有附属性,和一般受事是不同 。袁毓林一套汉语动词论元角色的语法指标【jl 世界汉语教学,2 0 0 3 ,( 3 ) 1 5 硕士学位论文 的;它不具备渐成性,因此很难处理为结果。在语义上即不能作“切 成 一类动结式的宾语,也不能作“不v 或“没有v ”等否定形式的宾语。 鲁川( 2 0 0 0 ) 提出了领事与分事两对语义角色,领事表示事件中 领属关系的主体或包括关系的主体;分事表示包括关系所包括的部分 或构件,属于系体。“一块( 冰镇西瓜) 是不是可以处理为分事呢? 无庸致疑,“冰箱里的冰镇西瓜”和“一块( 冰镇西瓜) ”具有包括关系。 如果把“一块( 冰镇西瓜) 处理为分事,那么“冰箱里的冰镇西瓜 就 必须处理为领事,但在( 17 ) 中,“冰箱里的冰镇西瓜能不能上升 为主体格呢? 处理为领事或分事与否? 还要看表达是否真正带有包 括义? 。而动词“切的核心意义就是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一 块( 冰镇西瓜) ”和“冰箱里的冰镇西瓜之间的包括关系也是动词作 用的结果: 夏青,把述箍里丝迷筻酉巫给马叔叔【切】二迭。 固 上上 上 团圆圈 i 网 网 圃 圆 为了处理的方便,本文还是把与动词相关联的诸如“一块( 冰镇 西瓜) 等处理为受事。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整体也好,t 部分 也好:“领事”也好,“分事”也好,我们认为能够出现在动词的周边, 1 6 基于实际语料的现代汉语配价研究 是句式整合动词配价和名词分化的结果。文章将在第四章对这个问题 予以论述。 这类句子的句法配置是多样的,除了上面两例,还有如: ( 1 8 ) 现在,:壹查室:的蛋毯被外方 切】去了二丛,( 选自人 民日报) ( 1 9 ) 这仝蛋糕冯小刚可以 切】二迭,( 选自百家讲坛冯小刚 归来作者:戴锦华) ( 2 0 ) 他数宜11 年前【切】掉至么墨。( 选自人民日报) ( 2 1 ) 雨道高处忽然横着截开,一条惊蛇极快的把墨窒【切】开二筮, 颤了两颤不见了。( 选自长篇小说猫城记作者:老舍) 2 3 2 2 领事省略的情况 我们再看示例: ( 2 2 ) 给我 切】二丘上妊的囱。( 选自读者) “切一斤上好的肉也带有受动性,我们到底处理为何种语义角 色呢? 我们先来比较它在句法上的特点: 淤 作“v 成”类作“不v 、“没作“把”作“被左出 动结式的宾有v ”等否定类介词字句的位成 语义角色语五形式的宾语的宾语主语话题 受事 + + 结果 + + 一斤上好的肉 可以看出,“一斤上好的肉 是不完全具备“典型受事 的句法特点 的,当然也不完全适应“典型结果 的句法特点。 1 7 硕士学位论文 “切一斤上好的肉”和( 7 ) 中“切一块( 冰镇西瓜) ”两者类似, 是不是也可以处理为“分事 呢?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其实这两者还是 有区别的,“分事”对应的是“整体( 领事) ,“一块( 冰镇西瓜) ,可 以在句中找到它所对应的“整体( 冰箱里的冰镇西瓜) ”,而“一斤上 好的肉”我们就找不到它能对应的“整体 。 我们可以尝试给它补充一个“整体,如: 给我切二丘土妊鲍囱 一把土妊趁囱给我切= 丘( 土妊笪囟 _ 上妊的囱被( ) 切了二丘 ( 2 3 ) 他们走迸厨房,【切】了二些酏。,( 选自翻译作品生活 在别处) _ 他们走进厨房,把酏沏了二些, ( 2 4 ) 再 切】二盘震猹囱,二垄题王,要快! ( 选自小说敌后武工 队作者:冯志) _ 把重猹囱、匝王( 各) 再 切】二盘 ( 2 7 ) 上厨房给我们 切】垄芏基囱。 ( 选自电视乔家大院) _ 上厨房把芏主盟给我们 切】= 2 盘。 基于以上的特点,我们认为它们处理为分事未尝不可了,领事和 分事是名词分化的结果,因此,本文仍然把它们处理为受事。 大部分的示例都可以找到一个潜在的整体,但我们也发现例外的 情况: ( 2 8 ) 做米饭一锅,【切】咸菜丝一盘,煮稀饭一碗,( 选自 基于实际语料的现代汉语配价研究 坚硬的稀粥) _ 把咸菜丝【切】一盘 在( 2 8 ) 中的“把咸菜丝 切】一盘”和“【切】咸菜丝一盘”在语义上还 是有差别的,前者“咸菜丝”是“典型受事”,在“切”之前就存在( 具备 自立性) ;而后者的“咸菜丝 是“切”的“结果”,表示由“咸菜”切成“咸 菜丝”( 具备渐成性) 。 ( 2 9 ) 再【切】- 条猪尾巴,两个鸭头。( 选自读者) 一把猪尾巴切一条、把鸭头切两个 “把猪尾巴切一条 到底是“把猪尾巴切下来一条”还是“把猪尾巴 切成一条”还是别的,不得而知。 2 3 - 3 施事和工具 施事表示自主性动作或行为的发出者,而工具表示动作或行为所 凭借的器具。一般组合为动作发出者凭借一定的器具来发出动作。看 下面的示例: ( 3 0 ) 巨互已经轰地一声掉在公路的外侧,把还没修好的公路 切】掉 一大块,( 选自报刊精选) 在这个句子中,我们很难界定出一个典型的施事或工具,“巨石 似乎可以理解为动作的发出者,也可以理解为动作所凭借的器具,到 底处理为什么呢? 徐烈炯、沈阳( 1 9 9 8 ) 提及“偏重句法形式的题元研究可能不需 要过多注意名词的语义类,也可以从抽象的角度、重合的角度确定名 词的题元类型性质。比如定义f a t h e rs o l dt h eh o u s e 中的f a m e r 1 9 硕士学位论文 是a g e n t ( 施事) 或s o u r c e ( 来源) 都可以,或者不妨说是施事兼 来源。” 袁毓林( 1 9 9 8 ) 认为“某一语义格可以看作是两种语义格的合并”。 如: 子弹把墙穿了一个洞陨石把房项砸了一个大窟窿。 “子弹、陨石 可以看作是施事和工具的合并,并用“动力来称呼 它,动力确实不能跟施事和工具在同一个句子中共现。 如果援引上述看法,我们可以把“巨石”处理为动力。动力是施事 和工具的合并。看示例( 3 1 ) ( 3 1 ) 雨道高处忽然横着截开,二釜篮蝗极快的把黑空 切】开一块, 颤了两颤不见了;( 选自长篇小说猫城记作者:老舍) 按照我们的习惯,“一条惊蛇 理所当然可以处理为施事。 试比较: 巨五把逡修妊笪公路切掉二盔迭。 二釜筮蛇极快的把墨垒切开二迭。 两者在格局上是相同的,我们再看它们在句法上的特点: 2 0 基于实际语料的现代汉语配价研究 作基作“把”作“被”作左出右出作“不作“没 句法础句字句的字句的“用位成 位成v p 的 “v p ” 特点主语主语宾语的宾为话为述宾语的宾语 语题题 施事 + + + 工具 + + 巨石 + 一落+ + 月、 惊蛇 可以看出“巨石”和“一条惊蛇 两者在句法上基本是相同的。基于 以上特点,把“巨石”处理为施事也就未尝不可了。 类似的还有: ( 3 2 ) 盔蠼【切】断了工人的一只手或者是轧杀了一个工人,( 选 自翻译作品母亲) 试分析: 悭切断了工人的一只手” 宣切断了工人的一只手 “机器”和“它 跟动词“切”发生语义联系时,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很难找出。 工具表示动作或行为所凭借的器具,如果有工具就理所当然有动 作或行为,就有动作或行为的发出者施事。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 人们倾向于把“巨石 认定为工具有其内在的原因,那就是人们常见 的、典型的施事都是具有生命的物体。这种错觉也导致了我们在认定 2 l 硕士学位论文 施事与工具时的偏差。本文认为,如果在语境中能够补充一个施事的 话,类似上面的成分就可以认定为工具:如果不能,它就是施事。 2 3 4 方式、频次与结果 2 3 4 1 方式与频次 我们先看例子: ( 3 3 ) 林小枫拿起其中的一块,还是觉着有点大,就用刀又 切】了二 卫,拿起其中小点的那块,用牙尖一点一点啃着吃。( 选自电视中 国式离婚) “一刀 表示“切”的次数,我们可以称之为动量或频次。 ( 3 4 ) 日本侵略者和汪精卫政权把新文学传统二丑 切】断了,( 选 自报刊读书) “一刀”也表示“切”的次数;当然也可以表示“用一刀这种切法 切”,那么“一刀 就成了“切 的方式。 ( 3 5 ) 一个西瓜生卫 切】成9 块,怎搓 翅】洼 答案:“井 字 切】型。( 选自网文脑筋急转弯) 句中“4 刀 是不是表示“切”的次数呢? 可以这样理解;当然更好 的看法是看作“采用4 刀这种切法( 方式) 切 ,因为我们可以在句子 后找到证据“怎样切法”,这么看来,4 刀”成了“切 的方式了。 问题出来了,到底什么样的“n 刀”才表示频次,什么样的n 刀 才表示方式呢? 很明显,位置是不能完全发生作用的,我们可以把动 词后的n 刀”认定为频次,当然也不完全肯定,我们可以说“你别切 这么多下,就切一刀( 语料中没找到例子) 。“一刀 表示方式,动 基于实际语料的现代汉语配价研究 词前面的n 刀 就更不好说了。 在袁毓林的体系中,频次划到了范围里面;鲁川则把频次作为幅 度的下级周遍角色,而实际语料得出的结论却是频次和方式在很多地 方不好辨别,正是基于这一点,本文尝试把以上出现的类似n 刀”的 成分都处理为频次,同时认为频次是方式的一个下级语义角色。 2 3 4 2 方式与结果 方式表示动作行为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包括施动者的态度;而 结果有施事动作行为所产生的客体或造成的后果。由于两者都能出现 在动词后面,有都能作v 成一类动结式的宾语,在操作起来很不方 便。看下面的例子: ( 3 6 ) 我要做炖烩菜,所以你最好【切】成工。( 选自廊桥遗梦作者: ( 美) 罗伯特) ( 3 7 ) 比如菠菜,从不 切】旦,全是整根炒来吃。( 选自红墙内外 作者:权延赤) “丁”可以看作是“菜丁 ,因此“丁”可以处理为结果;但“你最好 切成丁 可不可以认为是“你最好以丁这种方式切”呢? 同样的道理, “段”可以认为是“菠菜段”,“从不切段”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菠菜从不 以段这种方式切”呢? 还有: ( 3 8 ) 则开始借用刀、剑、匕首之类的工具,将煮熟了的肉二4 1 迭= 尘堪 切】开,然后送进口里。( 选自人民日报) ( 3 9 ) 他们把我们中国二迭迭 切 着卖了! ( 选自邓友梅选集 烟壶作者:邓友梅) 硕士学位论文 ( 4 0 ) 接着 切】成二夔= 基,扔下大海喂鲨鱼。( 选自七姐妹作者: 亦舒) 如果我们说( 4 0 ) 中的“一块一块”处理为结果要好,那么( 3 8 ) 和( 3 9 ) 中的“一小块一小块”和“一块块 呢? 从句子格局上是不是更 像方式? 本文倾向于把以上成分都处理为结果,理由在于:这些句子除了 这些有争议的成分,之外,我们无法再找到一个可以充当结果的成分, 而方式却可以找到,如: ( 4 1 ) 女工整整齐齐围绕工作台坐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