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当代书法教学模式与创作流派研究.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当代书法教学模式与创作流派研究.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当代书法教学模式与创作流派研究.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当代书法教学模式与创作流派研究.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当代书法教学模式与创作流派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当代书法教学模式与创作流派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书法具有3 0 0 0 年的历史,今天的“书法艺术 这个概念大致是 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书。、“书法”、“书法艺术。 今天,我们对“书法艺术 这个名称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与鉴 别;作为一个习惯的称谓它是所有书法现象的泛指:而作为一个严 格意义的学术概念,它则是纯粹审美对象的特指。 “书法艺术 行为离不开书法教学与书法创作,教学模式、创作 流派构成了严格意义上的书法艺术创作。 书法教学模式的建设,其目的在于提出一个科学的实施规范。最 终目的是培养一大批经过严格科班训练的专业人才,提携整个中国当 代书法创作与研究的水准,形成良性循环。 书法艺术创作的方向是多元的,必定会走不同流派发展的道路。 对书法创作流派艺术观念、创作规范的研究,主要是研究作为流派而 存在的价值观。 关键词:书法艺术;书法教学模式;书法创作流派;价值观。 a b s t r a c t t h ec a l l i g r a p h yh a d30 0 0t h eh i s t o r y , t o d a y c a l l i g r a p h ya r t t h i s c o n c e p ta p p r o x i m a t e l y i s p a s s e dt h r o u g ht h r e ed e v e l o p m e n tp h a s e s : b o o k 、 c a l l i g r a p h y a n d c a l l i g r a p h ya r t t o d a y , w et h i sn a m es h o u l d h a v eac l e a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a n d t h e d i s t i n c t i o nt o “t h ec a l l i g r a p h ya r t ”;a sac u s t o mn a m e ,i ti s a l l c a l l i g r a p h yp h e n o m e n o nm a k i n gag e n e r a lr e f e r e n c e b u tt o o ka s t r i c t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t h ea c a d e m i c c o n c e p t ,i t i s p u r e l y e s t h e t i c o b je c t r e f e r r i n gi np a r t i c u l a rt o c a l l i g r a p h y a r t t h eb e h a v i o rc o u l dn o tl e a v et h e c a l l i g r a p h y t e a c h i n ga n dt h ec a l l i g r a p h yc r e a t i o n ,t h ee d u c a t i o n a lm o d e l , t h e c r e a t i o ns c h o o lc o n s t i t u t e di nt h es t r i c t s i g n i f i c a n c ec a l l i g r a p h y a r t c r e a t i o n t h e - g o a lo fc a l l i g r a p h y e d u c a t i o n a lm o d e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l i e s i n p r o p o s e s - as c i e n t i f i c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s t a n d a r d t h ef i n a lg o a lt r a i n s t h e s p e c i a li z e dt a l e n t e dp e r s o nw h i c hl a r g eq u a n t i t i e so fp r o c e s s e s s t r i c t r e g u l a rp r o f e s s i o n a lt r a i n i n g st r a i n s ,l e a d sb yt h eh a n dt h e e n t i r ec h i n e s e p r e s e n ta g ec a l l i g r a p h yc r e a t i o na n dt h er e s e a r c h s t a n d a r d ,f o r m st h e p o s i t i v ec y c l e t i l ec a l l i g r a p h ya r tc r e a t i o nd i r e c t i o ni s m a n yy u a n ,s u r e l yc a n w a l k t h ed i f f e r e n ts c h o o l d e v e l o p m e n tp a t h t o t h e c a l l i g r a p h y c r e a t i o n s c h o o la r ti d e a ,t h ec r e a t i o ns t a n d a r d r e s e a r c h ,m a i n l y i s t h e r e s e a r c hm ev a l u e sw h i c he x i s t sa st h es c h 0 0 1 k e y w o r d : c a l l i g r a p h y a r t ; c a l l i g r a p h y e d u c a t i o n a l m o d e l ; c a l l i g r a p h y c r e a t i o ns c h o o l ;v a l u e s i i i 三星堆青铜器图腾艺术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 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 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 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靴论文储摊:荔缓御年月巩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秀教 多勿 日期卿年月彩日 a 姆嘲每;j 其歹秀日 当代书法教学模式与创作流派研究 引言 众所周知,书法已有3 0 0 0 年的历史,是一门具有独特美学特征与 美学价值的艺术。在当前的中国,没有哪一门艺术有象书法这样庞大 的群众基础与参与人数。 ,在群众性书法热的基础上,当前的书法教育同样也显得非常蓬勃 兴旺。全国各地的小学、青少年宫、书法家协会以及书法家个人举办 的各类学习培训班,是书法教育的最基本的层次;再高一级的有各类 大学、师范学院所开设的书法专修或选修课程:最高级的贝l j 是美术、 艺术学院,以及其他大学所开设的本科、硕士、博士等专业教学可 以说具备了一定的数量、格局和层次。但这只是表面的繁荣,真正的 书法教育并不乐观。首先,书法教育业余的底盘虽然很大,但缺少一 定数量,一定格局的高等书法教育。其次教育质量也存在着许多问 题。如果说业余教育,初级教育有方方面面理由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在课程设置上不太严格,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那么,在大学的转业 教育上,本应改是比较完善的。其实不然,在当前的各级书法教育中, 要么只进行基础的临摹训练教学;要么简单地从教师个人心得体会出 发,讲授一些基本的作品格式要领和创作方法,忽视书法教学的全面, 性、逻辑性和针对性,更有甚者;则是放任自由,跟着学生走,缺乏 有效的教学、创作引导。 书法教学之所以会有如此尴尬的局面,就是在于书法教学模式的 研究没有跟上,没有为书法教学模式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书法艺 硕士学位论文 术创作的方向又是多元的,多元的创作形态必然构成多样的创作流 派,这即是说:它必定会走不同流派发展的道路。而作为流派,就必 须要有自我的流派定位,要有独特的流派艺术观念,要有能区别于其 他流派的流派创作规范。否则,它就失去了作为流派而存在的价值。 反观之今天的书法,在书法教育模式研究书法艺术创作性质与书 法创作流派性质的认识上,常常缺乏一种立足于学科立场与专业立场 的认识。 因此,书法教学模式、书法创作流派的研究对于书法的发展具有 重大而积极的意义。 当代书法教学模式与创作流派研究 第一章书法教学模式的建设 1 1书法艺术的概念 从书法的历史发展来看,今天的“书法艺术这个概念大致是经 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而来的: 一= 第一骱段口书如 周礼“六艺一之_ 日“书 ,周代“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西汉时萧何草律,规定“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一。这时的 书”,主要是指文字与书写的技能,同时也包括与此有关的文化意 义。这个阶段,虽然还不能直接以后来的“书法 的概念来看待,但 它已基本土规定了后来“书法、“书法艺术”的共同出发点与性质一 一书法必须是文字的书写行为。它们之问的区别在于,从美学( 哲学) 立场上来看,“书 只是一种实用的技能,还不是艺术。 在这个阶段,“书 作为一种实用的文化技艺,它最主要体现的 是实用的书写行为功能,虽然其中也会有美的要求,但这还不是它的 目标。 = 、第二阶段“书法一 汉末魏晋时期开始,“书”( 实用对象) 开始发展为“书法 ( 审 i 美对象) ,这是书法史韵一大转换。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书法 中,有了“审美 这个要求它具备了一个完整的“美的体系: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 9 3 6 年1 2 月版,第3 1 4 页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 9 6 2 年6 月版,第17 2 1 页 硕士学位论文 笔墨技巧、结构章法、形式风格、神采气韵等等。同时,它还是一种 主动的审美行为一系列书写的美学规则要求体现了这一点。而在 “书的阶段,虽然有一般意义上的美的要求,但尚不具备如此主动 的态度、如此完整的体系和如此高度的标准。 但是,在实用的“书”逐渐让位于审美的“书法 的同时,还必 须清醒地看到“书的实用性对“书法的限制依然存在着。“书法 始终生活在实用与艺术的夹缝中,呈现的是一种实用基础上的艺术表 现:虽然有审美的要求,但也有应用的要求:审美表现始终不能独立 于应用要求之外。因为,“书法”与其是作为一种“艺术 的概念被 认识,还不如说是作为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化行为被认识更合适一 些。由于“书法 还无法完全独立于“用 的历史规定,“用 是它 的出发点,“美 是它的思想。因此,“书法在性质上,只能是一个 “准艺术”,而无法成为“纯艺术 。与“书”相比:“书法 仅仅只 是提升了“书”的既有品质与层次而已,而没有一个观念上与性质上 的理想飞跃。 三、第三阶段。书法艺术劈 清末推行“新政 ,废除科举,书法从此失去了与政治联系的基 础,不再拥有古典时代所具有的优势。同时,随着西方新型书写工具 的输入,毛笔逐渐退出实用领域,书法的实用性也受到了挑战。到了 当代,电脑的逐渐普及,使一般的“书写都面临生存的危机。在这 个时代文化背景下,“用 与“美 结合的“书法必然发展为纯粹 审美活动的“书法艺术,这是书法史上的又一大转换。 4 当代书法教学模式与创作流派研究 1 由于在这个阶段,随着书法实用的既有规定的退场,任何的书法 行为都必然首先是纯粹的艺术性为,是一种“创作 ;任何的书法作 品首先应被定位为艺术作品,是一种被“欣赏 的对象。因此,作为 “创作 的作品,它所生存的场合,也应该是具有展厅意义的“欣赏” 的场合,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是与艺术“这个性质相“链 接 的,而不是与“实用 发生关系。可以说,在这个阶段,书法家、 书法创作、书法作品、一书法欣赏等缓解以及目的、行为、结果等关系 都发生了变化。它完全成为“美”的表现与欣赏性质的纯粹艺术形式, 非实用的、非功利的审美需求和审美理想成为它的职责。 书法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只有在第三阶段,它才真正具备了 作为“书法艺术”的完整内涵。 在过去我们常常是不加区别地把从甲骨文到现在的所有书法现 象,都_ 概称之为“书法艺术”其中忽视了两个不同层次上的概念 区别: 其一是习俗意义层次上的一忽视书法的三个不同阶段的差别, 一概以第三阶段的特征来概括,笼统地称为“书法艺术刀,将“书 ( 非艺术) 、“书法”( 准艺术) l 、“书法艺术 ( 艺术) 三者的不同性质 混为一谈。 其二是严格意义层次上的从书法的发展阶段来看,当然只有 第三阶段才是真正含义上的“书法艺术”。但是,如果辨证地把“书 法艺术看作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那么,就会发现书法的“艺术 性格,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凸现出来的。三个不同的阶段是一个 硕士学位论文 不可割断的历史过程,其中具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尽管我们可以从美 学( 哲学) 的立场来看,“书 、“书法 只是一种技能、一种文化行 为,还不是纯粹的艺术。但回过头来看,我们所认为的“书法艺术 并没有脱离最初的技能与文化上的规定,“书法艺术 仍然必须坚守 “书写这个行为规范。因此,作为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概念,它不仅 要强调书法作为“纯艺术意义的那一部分成分,而且也应该包括作 为“非艺术 ( 技能) 、“准艺术 ( 文化) 的基本成分。 今天,当我们在使用“书法艺术”这个名称时,应该有一个清晰 的认识与鉴别:作为一个习俗的称谓,它是所有书法现象的泛指;而 作为一个严格意义的学术概念,它则是纯粹审美对象的特指。 1 2 书法教学模式的构架方式 书法教学模式的研究,迄今为止已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 许多同道是从行政、组织方面去思考,比如把它看作是国家规定的二 级学科还是三级学科,它们各自会对书法教学模式产生何种影响等 等;在目前的书法教学模式研究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几种不同的教学 模式。 毋庸置疑,书法教学模式研究,首先即表现为一种方法上的探索 学科研究大抵上是旨在对“研究方法一进行探索并由此带出研究 内容结构的重组,这在任何一种学科研究都是一样的,不独书法而已。 概括而言,目前对书法教学模式构架方式的研究,有两种不同的见解。 当代书法教学模式与创作流派研究 第一种,是强调古典书论在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与可持续性,把 书法教学模式看作是一个由各子学科集合而成的母学科,强调各 子学科的相对独立行,并按书法风格史、书法批评史、书法教育史三 个子学科聚成一个“书法史学”的教学模式,在以书法美学原理、书 法创作原理、书法赏评原理、书法技法原理及书法与其他艺术门类比 较( 即比较书法学) 原理集合成一个“书法美学的教学模式。前 者即我们过去所说的史,矗者则是我们过去所说“论,两者相合 再构成一个总体意义上的“书法学 教学模式。 第二种,是自上而下的组建方式,即完全不考虑书法各子学科的 独立性。以最抽象的书法哲学为切入点并作纲举目张式的展开。以哲 学观为纲,层层推演到作为“目 的各个分支内容。但这些分支内容, 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法史、理论史或创作、技巧、赏评等等,而是 被统辖于书法哲学之下的书法心理学( 人) 、书法社会学( 环境) 、,书 法形态学( 作品) 这三大部分。人是主体,环境是客体,作品的延续 则相当于本体。在这样一个教学模式中,史的内容并不具有独立的意 义,但它的材料会对说明书法哲学观三大部分的论说原则有意义。如 果说一定要使书法史介入的话,那么也是“书法史学作为学科立场 有意义,而不是史实、史料本身有意义准确地说,是以史实、史 料为坚实支撑的“史学 才能介入宏观的学科层面。 硕士学位论文 1 3 书法教学在当代的位置 书法教育活动在古来即有。汉代鸿都门学,再早些的周代小学, 再晚些的唐代书学都教写字、教书法。直到晚近,私塾中的老夫 子教三岁蒙童写仿红格,再到现在的中小学学书法,可以说都是书法 教育活动的各种形式的表现。但是,它并不等于“书法教育学”。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确立,是从近代开放国门引进西方现代教 育观念之后才开始的。综观以前可以称之为书法教育的东西,大都是 写字教育,它是与儿童识字教育同步进行的。但这是与过去实用的写 字与欣赏的书法混淆不分的情况相表里的。随着书法作为艺术的真正 确立,以及它最终完全退出了实用舞台,这种混淆型的“书法教育 暴露出严重的不足。 随着近年来书法理论的长足进展,随着理论家们不断反省过去旧 式的写字教育作为书法教育既有形态的严重缺陷,也随着书法高等教 育不断地在大学范围内获得认可如在美术大学与师范大学之中, 书法教育日趋活跃。书法教育的立足于现代,立足于艺术,几乎水到 渠成的了。它的具体表现,是将书法教育纳入到了大艺术教育范围之 内,以审美来视书法教育学的具体展开,将操作基点指向审美感受: 以实践立场指向观念确立,以个人感觉指向理论阐释祛除实用的 残痕,发挥艺术的审美欣赏功能,讲究展开的逻辑结构特征,特别是 反对简单的师徒授受,而讲求教育学模式在书法中的展开。比如对书 法教育观念的检验,对教学原则、内容体系、实施计划、大纲、教学 当代书法教学模式与创作流派研究 法等的重新构筑,要求每个环节的呈现必须具有科学性、不可取代性, 尽量使它们与一般教育科学同步进行。每个环节又必须具备可检查 性、可分析性这样层层把关,形成一个结构严密、缺一不可的书法 教学系统。很明显,在此中起主导作用的,不再是偶然的个人经验与 感受,而是严格的科学力量和规范化能力。 教学内容始终是书法学生最关心的东西。在这方面,书法教学也 强调科学性与逻辑性。比如,将一般教学内容划分为实践与理论两大 块再以秩序化方法,将实践内容划分为五个阶段。即:一、准确的 临摹;二、分析的临摹;三、印象的临摹:四、从临摹到创作:五、 创作。这五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正吻合于学书 者希望逐渐由易到难由低向高的学习心理。又比如,在理论内容分布 上,是取初级、中级、高级即基础走向应用的轨道,即:一、技法理 论与书体理论;二、书法史、r 批评史、美学原理:三、现代书法史、 书法教育学、七匕较书法学、日本书法史及海外书法研究;四、书法学 概论。总共四个层次,由低向高,由具体到抽象。力求符合一般学书 者从易接受具体到逐渐进入抽象思辩的学习心理发展的特征。 总之,书法教育学的确立与构建,其目的在于提出一个科学的实 施规范。它的最终目的,则是在于培养起一大批经过严格科班训练的 专业人才,以他们再去带动、提携整个中国当代书法创作与研究的水 准,形成良性循环。好的教育体制与方法,必然会引出好的创作与研 究,反之亦然,这就是教育的规定性不独书法,任何学问门类的 陈振濂书法教育学,西冷印社出版社,1 9 9 2 年版 9 硕士学位论文 发展,大抵不出乎此。 任何一种教学研究,都不应该是独尊的,而更应该是开放的。但 毕竟,书法教育学应有的一些规范、层次、分类和观念建立,在第一 代成果中首次获得清理。接下来的工作是,应该使每个细部环节更深 入,更体现出其学术作品性。再推而及之,则目前的研究还仅限于大 学级的。如何在保持其科学性的同时,将它推向中小学教学层次,和 研究生即硕士、博士层次;或者再作一横向的伸延,以全日制本科大 学的书法专业教学为基点,伸向业余教学、函授教学等各种不同体制 的教学,即能构成一个更大的书法教学各层面、各角度的结构。它的 成功,应该标示着中国书法在新一轮进取大潮中的必然成功。 强调在所有的书法学内容中书法教育的重要价值,即是着眼于它 作为基础中的独特个性。没有好的教育,我们就不能保证下一代人材 的“优选”,当然也无法保证依靠他们来完成书法史在新时期应该实 现的伟大目标。 第二章当代书法创作流派的划分 2 1流派与风格的定义 说起“流派,我们马上会想到古代书法中的“南帖北碑 、“南 北书派”是不同的书法“流派 。但这个所谓“流派 ,其实只是古典 形态意义上“流派 ,它们的形成仅仅是因为取法的古典对象不同, 当代书法教学模式与创作流派研究 或者是个人趣味爱好的不同。它们区别也只是在书写技巧方式上,而 在书法艺术观、书法表现形式、书法创作心理等创作要素上,并没有 多少“流派”的差别,它们在出发点与目标上都是一致的。如果要将 它定义为“流派 的话,它也只能是古典形态的“流派概念。 如果以现代形态的“流派概念来定义的话,“南帖北碑”式的 “流派”,其实只具有“风格 的涵义。“流派 与“风格 的区别在 于c “流派 的涵义涉及到艺术的观念、理念、原则与规范上的不同; 而“风格则是同一艺术观念、理念、原则与规范下的个人趣味与方 式的不同。换言之,“流派的不同,涉及到“书法是什么 ,“什么 是书法创作”等命题,并因不同的思考与回答而引申出不同的创作模 式( 理念、行为与结果) ;而“风格则不涉及到这些生存命题与创 作模式,它是同一创作模式下的不同书写习惯、不同审美趣味上的差 别。 由此,我们发现,在“流派 一词上,具有两重意义上的定义。 古典形态的:“流派 与“风格”的涵义其实就是“风格 的涵 义。它们都不涉及到艺术观念与创作模式上的差别,它们仅仅是同一 个创作模式中的个人趣味与书写方式上的区别。因此,“流派”与“风 格 在概念上是并列的关系。 现代形态的:“流派与“风格有严格的界线。“流派 的存在 是艺术观念与创作模式上的差别来划定的,它涉及到书法的性质与创 作的性质等生存命题,因此,它是观念的产物:而“风格 不涉及到 艺术观念与创作模式上的差别,也不存在书法性质与创作性质上的追 硕士学位论文 问,它是同一个观念与模式下表现方式的不同,是趣味的产物。“流 派与“风格在概念上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包容的关系:“流派 的概念大,“风格”的概念小;“流派 是“干线 ,“风格是“支线。 “流派”中可以有若干“风格 并列存在,而“风格去不能反过来 包含“流派。 通过古典与现代两重定义的对照,我们发现:古典形态的“流派” 概念其实就是现代形态的“风格的概念,而与现代形态的“流派 概念是有质的不同的。 对“流派与“风格有了现代概念的清晰界定后,我们再来观 照一下书法史上的种种创作现象,比如“南北书派 、“晋韵宋意 、 “欧褚颜柳 等等,它们都只是风格取向上的不同,而不是流派意义 上的不同。因为,它们在书法观上没有差别,创作方式上没有差别, 评价标准上没有差别,差别只在于书写的技巧方式上的不同。因此可 以说,中国书法的创作,只有一种创作方式( 模式) ,中国书法创作 史,只是一种创作类型( 模式) 的发展史。 2 2 传统流派与现代流派 通过对“流派 概念的研究,我们发现,关于“流派”的定义是 不同的:一是古典形态的,一是现代形态的。并由此而发现“流派” 的性质也是不同的:一是传统流派,一是现代流派。 根据严格的、现代形态的“流派 概念定义,我们不妨来比较一 1 2 当代书法教学模式与创作流派研究 下“传统流派”与现代流派“之间的差别。 一、从理论层面来看 传统流派是“后喻 的,它是对过去创作现象的理论总结。传统 流派中无论是“南帖北碑 还是“尚法尚意一,它们在这些创作现 象产生之前,并没有一个流派的理论来规划与引导,这所以在今天被 当作一个弘流派 存在来看待,是后人在对创作历史现象作回顾或研 究时,把它们从历史中抽取出来、总结出来的。而在当时的这些创作 现象发生之前,并没有一个“帖学 ,w 碑学、“尚法”、弘尚意 的理 论作先行指导。 现代流派是“前瞻”的,它是对未来创作模式的理论指导。在现 代流派登场之前,它们就有一个流派的理论( 宗旨、宣言、口号) 作 先行指导,而创作则是在流派理论的指导下,有目韵有方向的自觉自 主的活动与行为。因此,在创作观、创作手法、创作形式语言以及创 作心理方面,都有明显的界线与特征。不同的流派,就会有不同的理 论,就会有不同的创作模式。 二、从存在形态来看 传统流派是自然形成的。由于没有理论先仃这个丽堤,传统的流 h 派不是自觉的、有目的形成的,而是不自觉的、自然的存在。如“北 碑”,是因为共同的地域关系自然形成的;“南帖 ,是因为共同的取 法系统自然形成的;“尚法”,则是在共同的时代要求下自然形成的。 其中的参与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创作是一种流派追求。 现代流派是自觉产生的。由于有理论的约束与引导,现代的流派 硕士学位论文 是自觉的、有目的地产生的。所有的参与者都知道自己流派的界线与 宗旨,他们是因为具有共同的创作观、循着共同的创作模式而主动、 自觉的聚集起来的。因此参与者是在主动的流派意识的状态下进行创 作的。 三、从行为方式来看 传统流派是继承的。传统流派在书法观念上,并不是由自己追求 与界定的,而仅仅是沿袭了古代的立场,因此,在创作上,是以“继 承”的方式来展开的。无论是书法表现形式、书法的技巧语言,还是 创作方式,与古代是一脉相传的。就算有“创新 ,也是在技巧上、 风格上有些变化,而在创作观念上缺乏反省的意识、在创作方式上缺 乏探索的姿态。 现代流派是探索的。现代流派的观念宗旨,是由自己所界定的, 是一种区别于其他流派的独特的书法观念,为了凸现这种独特的思想 观念,在创作上,就必须以独特的创作方式、表现形式、技巧语言来 完成。因此,要传达不同的思想,就必定要探索不同的表现手法,因 为,观念与方法总是相辅相成的。 有了以上的“传统流派与“现代流派 的区别界定,我们就可 以建立一个现代形态涵义的“流派平台,就可以凭借这个平台来讨 论当代各个书法创作流派了。 1 4 当代书法教学模式与创作流派研究 2 3 书法艺术流派与时代、社会、群体、个人之关系 首先,流派与时代有关,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流派。“南帖北 碑”、“尚法尚意”,在今天来看,它只是一种“风格 ,而在过去来看, 它却是一个“流派 ,这就是时代所造成的。 在传统的时代背景下,书法创作只有一个模式,书法创作既不会 考虑到思想观念上的命题,也不会涉及到创作模式上的差别,它们都 是以技法为核心的写字式创作。由于技法是传统书法创作的核心因 此,书写技巧上的不同也就成为流派意义上的不同了。 在当代的时代背景下,艺术思潮、创作观念呈现出多元的局面, 在书法领域中也面临了“书法是什么”、“什么是书法创作的追问。 对此问题的不同思考与回答,也生发了不同的观念与宗旨,因而产生 了不同的创作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创作流派。当代所出现的三个书法 流派:“古典派、“现代派 、“学院派”,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第二,流派与社会有关,一个开放的社会,是比较容易接收与容 纳新的事物的。比如,在“文革 的社会环境中。书法的生存都成了 问题,哪里还能奢谈什么“书法流派”,更不用说“现代派”了。2 0 世纪8 0 年代的中国社会,百废俱兴,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现代艺术 思潮、创作观念和艺术作品纷至沓来,受到这些现代艺术的刺激与启 发,“现代派 才得以应运而生。同时,面对“现代派”的出现,传 统书法阵营也开始了思考与行动,“古典派 也随之出现了。8 0 年代 初,虽然大学专业书法教育已得以复兴,但“学院派 尚未产生。随 硕士学位论文 着大学专业教学与创作不断深化与提高,8 0 年代末,。学院派”也由 思考、酝酿、探索直到正式推出。这些新出现的流派,都是社会化因 素作用下的产物。 第三,流派与群体有关,流派是社会的产物,是群体的集合。作 为流派,它既有特殊性( 独特的艺术观念) ,又有普遍性( 群体的艺 术心理) ,它必定拥有志同道合的参与者与追随者。一个流派如果不 够成群体的话,是不可能发挥流派效应的。如早期的“现代派就是 北京、天津大专院校与出版界的美术工作者集合发起的;“古典派 之一的“书法新古典主义 ,也是由河南书法界的同人们共同创造的: “学院派”的产生也是与学院这个群体分不开的。因此,没有群体的 努力,流派是不可能产生的。 第四,流派与个人有关,个人是流派群体的基础,因为有各种各 样的人,就有各种各样的艺术追求,因此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流派。有 些人,对古典书法的观念与规范顶礼膜拜,聚集起来就形成了“古典 派;有些人,对西方现代艺术观念敏感热衷,聚集起来就形成了“现 代派 :而学院中一些受过正规专业训练的人,对书法的性质与创作 的方式具有相同的思考与探索,他们聚集起来就形成了“学院派”。 因此,没有个人的参与,流派就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由此可见,流派是时代、社会、群体、个人等因素公同作用的产 物。 1 6 当代书法教学模式与创作流派研究 2 4 书法流派创作模式研究史的回顾 一部书法创作史的发展,有着种种的推动力量贯穿其中,它具本 体内在逻辑发展力量的作用,也有创作主体力量的努力。然而,它们 所形成的书法现象和创作成果,。都是自然的而不是自觉的结果,即这 些结果并不是事先自觉准备与选择的结果,而是不自觉的、不期然而 然的现象。我们今天所了解的书法史上的绝大部分现象无论是字体 的发展还是书风的转变,都是属于这一情况。所以,当阮元的南北 书派论出现,我们才看到了另外一种新的力量即理论先行的力 量开始起作用了。 阮元的南北书派论从表面上来看仅仅是讨论了一个书法南 北分派的问题,但是,如果透过分派这个表面现象深入地观察,我们 就会发现阮元其实是提出了一个以古典艺术流派的立场、视角来看待 书法史的问题。即书法从来就不是大一统的,它是有派别、有区别的, 而且是两个不同体系的不同流派,而不是同一个晋、痦系统的风格差 异。因此,在书法创作上、审美上都是各有所长、各有藩篱的。“宋 以后,学者昧于书有南北两派之分,以为书法发展只是晋、唐一 脉,创作也仅是帖学一家,而阮元则认为这是“流派混淆”,必须正 本清源,否则: 譬如两姓世宗,谱学秩然,乃强使革其祖姓,为后他族,可欤? 阮元南北书派论,见:历史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 9 7 9 年1 0 月版,第6 3 2 页 同上,第6 3 4 页 硕士学位论文 阮元南北书派论的提出,意在将北碑与南帖相提并论,打破 自唐以来帖学一家独尊的格局,提出北碑作为一个独立系统的史学价 值,提倡一种新的创作取向,使书法创作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局面。 这一“理论上的倡导,引发了后来的“碑学 之风,也在书法创作 上开创了“理论先行的风气。 阮元的观念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先导作用,即使在当时,也是不乏 赞同者的,其同时代人钱泳在书学中称: 家有南北宗,人尽知之,书家亦有南北宗,人不知也。嘉庆甲戌 春三月,余至淮阴谒阮芸台先生,时先生为七省漕务总督,款留者竞 日,论及书法一道,先生出示南北书派论一篇,其略日:真 为确论。余以为如蔡、苏、黄、米及赵松雪、董思翁辈亦昧于此,皆 以启牍之书作碑榜者,已历千年,则近人有以碑榜之书作启牍者,亦 毋足怪也。 虽然在几百年前的清代中期,已经开始有了书法流派的研究,但 以今天眼光来看,它毕竟还是古典形态的、总结式的流派研究,还不 是我们今天所要求的那种先行于创作的指向未来的流派创作模式研 究。 阮元之后,康有为的“尊碑”、“卑唐,也是从一个艺术流派的 立场、视角来推崇或者批判一个流派。在康有为之前,书法的批评只 是指向个人或者作品的,比如米芾对颜、柳的批评,只是针对其楷书 作品方面,傅山对赵孟烦的批评,主要对人格与人品,都是在作品或 钱泳( 书学,见:历史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 9 7 9 年1 0 月版,第6 2 0 页 1 8 当代书法教学模式与创作流派研究 者个人的范围内。而康有为的批评则是将矛头直接指向唐代的书风而 不是仅仅针对某一个书法家或者某一件作品,他全盘地批判、否定唐 碑极力地称颂、推崇北碑,。所要传达的是这样一个信息j 他所反对 的是作为唐代书法这个流派的书法观念、创作方向和审美标准,而所 提倡的也是“北碑 作为一个流派的书法观念,创作方向和审美标准。 在此,我们发现康有为比阮元有了一些进步,因为,相对于阮元 舌勺瞄准创作历史现象的总结,康有为已将目光指向到了当下的创作上 了。但遗憾的是,这仍然是古典形态的流派研究。因为,它只是以现 有的东西( 北碑) 来代替另一个现有的东西( 痦碑) 只是换了一个 古典的取法系统而已,而不是建立新的创作规范来取代旧饷创作规 范,仍然不是我们今天所要求的那种指向未来的新的创作模式。 可以说,阮元提出了一个学者型的流派立场、视角的书法史学模 式。过去的史学,皆以“代”的模式来划分,属于横向的展开是对 同一时代的不同书法现象作综合的研究:阮元的方式则是以“派抑的 模式来划分,属于纵向的梳理,是对不同时代的相似书法现象作个别 泊勺研究。 , 康有为则提出了一个艺术家型的流派立场、视角的书法史学模 式。以一种流派的取向为基点、以流派创作的观念为主导进行创作, 并且,坚定地张扬自己的艺术主张,坚决地与共创流派划清界限。 阮、康的观念是书法观念史上的进步,也是书法创作模式上的一 大开创。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见:( ( 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 9 7 9 年1 0 月版,第 7 4 7 页 1 9 硕士学位论文 我们之所以认为书法史是一个发展的、进步的过程,并不是简单 地基于书法史流程中风格的不断嬗变或者技法的不断完善,而是基于 对于书法的认识观念上的进步。因为。在风格演变上很难判断唐代书 风与宋代书风哪一个时代更加进步;同样,在技法上也很难评判赵孟 颊与董其昌两人谁的技法更加先进。所以,当我们说魏、晋之人在书 法观上比秦、汉之人妻进步时,并不是说魏、晋人的行、草书要优于 秦、汉人的篆、隶书,而是基于魏、晋之人对书法认识上的进步 书法家主体意识的出现与“艺术一上的觉醒。同样,我们今天称阮元、 康有为在书法创作思想上是一个进步,也不是说他们的创作已达到了 何种地步,而是基于他们在书法史观与创作模式上的“先知先觉”,。 这是前所未有的。 因此,可以说书法史观念上有两次进步:一是以魏、晋“艺术觉 醒 为标志的书法艺术观的进步;二是以阮、康“流派模式为标式 的书法创作观的进步。 对了民国中期,于右任在“理论先行 上也有过一番作业,他提 倡“标准草书 ,首先提出了理论设想,然后结社组织同志进行研究 和实践,并且出版杂志宣传自己的主张,、引导社会舆论。可惜的是, 他的理论主张是强调“标准 ,与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要求相背离,因 此没有取和成功。但就“理论先行 的意义来讲,不能因为目标设定 的偏差而抹杀其价值。 通过对书法创作模式研究史的回顾,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阮元的 研究,立足于对过去创作历史现象的重新整理;康有为的研究,是通 当代书法教学模式与创作流派研究 过对过去创作历史现象的重新整理,提出了当下的创作要求;而我们 今天的研究,不再是对过去的整理,总结,而是对未来创作提出要求, 是新的创作规范的建立9 因此,要建立真正的流派研究和建立新的创 作规范还有待于今天。 2 0 世纪8 0 年代开始,在书法创作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探索,“古 典派 、“现代派 、巧学院派”等创作纷纷亮相,它们无不具有自己的 理论主张和创作方向。同时,流派之多、规模之大,也可以说是空前 的,自此,书法史开始进入流派创作模式的发展阶段了。 第三章1 。当代书法创作流派存在的格局 3 1 “古典派 从创作观上来看:继承与弘扬书法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是 “古典派的核心内容。它们是把“创新”建立在技术层面上的,即 以章法、字法、笔法上的创新为流派的创新目标;或者是建立在对新 出现的书法资源胸利用上的,如学习“甲骨文 、“民问书法等来改 变书写风格,并以此为“创新”。因此,“古典派 的创作观主要是以 技术层面与物质层面的展开为主的,并没有涉及n t ! , j 作的思想观念层 面。 从创作规范上来看:在创作的思想内容方面,“古典派 创作中 只有一般的创作冲动与情感,没有针对具体作品的创作主题与构思: 硕士学位论文 在作品的形式方面,因为没有具体的主题要求,所以也无所谓形式上 的思考与选择,而是以传统常见的书写格式为创作形式,形式与内容 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对作品来说,形式上不具有唯一性;在 创作的技术手段方面,以书写技巧的展开为主,也运用一些揉纸、染 色的制作手段,但这些制作手段的运用,只是为了给作品增加一引起 古意而己,与创作内容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从创作结果上来看:由于没有创作主题的要求,创作思想内容方 面也就无从检验,同时,因为没有主题要求,使得形式方面也无从检 验,因此,可以检验的只有书写技巧上的优劣程度而已。 综合以上三环节“古典派”在创作主题上没有要求,在创作形式 上不太主动关心,在创作技术上以书写技巧为中心、兼用一些制作手 段。因些,它是属于“写字 式的书法创作流派。 目前的“书法新古典主义、“流行书风、“新文人书法都属于 这一流派的范围。 一、。书法新古典主义一 “书法新古典主义”的倡导者在论“书法新古典主义 中提出: 人们就已发现,书坛呈现出了三种流派并存局面:恪守传统派、 在传统基础上创新派和现代书法。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派已成为 时代的主流,它在当代书坛中占绝对优势,“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 览竹中纯临习历史上某一家的“传统派 和“现代派 作品未能入选 就是证明。这是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所定的。为明确表述 其特征,我们将之称为“书法新古典主义竹。“主义 ,即主张,自觉 , 当代书法教学模式与创作流派研究 不自觉地按此主张进行创作的个人形成了群体,也就成了“派 。 二、谬流行书风一 “流行书风 的倡导者在传统与流行中提出。 我认为目前的流行书风还很年轻,当然也就不够丰富,不够深刻, 不够成熟,总之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作者的 努力,相信它的内在之美会更加完善,更加显彰,终于更加流行因 为它高举的旗帜上写着十六个大字:植根传统,面向当代,张扬个性, 引领时风! 三,髻新文人书法一 “新文入书法 的倡导者在当代书坛创作流派与格局中概括 了搿新文人书法”的主要特征: 对古典书法经典多采取形而上的继承方法,消解和弱化作品物质 意义上的技术因素,强调形而上的品位境界,注重作品的人文情怀和 作者传统文化修养与品格的塑造是其突出特点。 3 2“现代派 从创作观上来看:以现代人的观念与情感、以现代的形式来介入 和创作书法,是“现代派 的核心内容。它们或者是在“书画同源 周俊杰,李强( 论“书法新古典主义”,见:书法研究,1 9 9 1 年3 期 王镰传统与流行,见首届流行书风提名展专辑1 ,香港艺苑出版社,2 0 0 2 年2 月版,第6 页 于明诠当代书坛创作流派与格局试说一兼及“流行书风”问题,见( 书风2 0 0 1 年 1 2 期 硕士学位论文 的观念下以绘画的方式进行书法创作,或者是在西方的现代艺术观念 下以“异化 的方式改造书法。“现代派虽然重视创作观念,但这 种观念却常常是移植于绘画或者是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即试图以绘 画观念或者西方现代艺术思潮来改造书法,而不是从书法的本位上进 行思考。 从创作规范上来看:“现代派”在作品上虽然有主题构思的要求, 但这些主题常常会带有反书法的立场,有消解书法本体的倾向;在形 式方面,虽然比较重视,有绘画化、形式化、非文字化、装置化、行 为艺术化等等的探索,但常常是与书法形式的本体规定相违背的,甚 至是具有破坏性的,如支解汉字,排斥汉字等等;在创作技术方面, 不太重视书写技巧的专业性,而过于依赖先进制作手段,忽视书法书 写打开体特征。 从创作结果上来看:一些绘画化的作品,以文字内容为主题,以 “象形 的形式手法来表现,以绘画的技巧代替书法的技巧,混淆了 书法与绘画之间的专业界线。而非文字化、装置化、行为化的作品, 则以西方现代艺术观念为主题,与书法形式进行嫁接,篡改了书法形 式的本体规定。在书法技术方面,无视书写的原则,过多运用行为的、 制作的手段,使书法丧失了本体的艺术性质。 j 综合以上三个创作环节,“现代派 以外在于书法的思想观念来 改变书法,使书法丧失自身的本体特征,成为现代艺术观念的实验场。 目前的“现代书画学会 、“书法主义等等都属于这一派的范围。 一、搿现代书画学会一 当代书法教学模式与创作流派研究 “现代书法”的参与者在礼赞“现代书法”出世中提出: 作为现代书艺,应当体现出新的观念。那么,现代感和新观念是 什么? 旧的一成不变的程式和美学形式,已远不能适应因社会变 革而引起的思想变革。拿书法讲,颜柳欧褚的成就很高,甚至他们的 艺术成就足够我们享用一世。但在观念上讲,他们也只是满足了唐代 昌盛年华的时代需要今天来练字,虽然仍离不开这些法帖,但是颜 柳欧褚却未能理解后代人世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今夭的观众迫切要 看到反映这个时代的书法新风貌。这也就是现代书画学会建立的宗 匕 日 二、。书法主义一 “书法主义 的倡导者在书法主义宣言中提出: 书法主义所关心的是获取怎样的行为方式使他们的主题更显突 出,他们是把书写艺术作为传播当代思想文化的手段,使书写成为文 化发展的新空间,并赋予这个新空间特定的社会意义。 3 3 膏学院派一 从创作观上来看,“学院派”的倡导者提出: 学院派书法创作应遵守的绝对准则,是书法必须首先是书法。任 何把书法变为其他形式的企图,无论是出于什么动机,都不为学院派 王学仲礼赞“现代书法”出现,见现代书法一一现代书画学会书法首展作品展, 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 9 8 6 年4 月版,1 页 洛齐书法注意宣言,见:书法导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