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论文)冬虫夏草液体发酵富集硒、锌、锗研究.pdf_第1页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论文)冬虫夏草液体发酵富集硒、锌、锗研究.pdf_第2页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论文)冬虫夏草液体发酵富集硒、锌、锗研究.pdf_第3页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论文)冬虫夏草液体发酵富集硒、锌、锗研究.pdf_第4页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论文)冬虫夏草液体发酵富集硒、锌、锗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利用冬虫夏草对微量元素具有较强富集功能的特性,采用液体培养 的方式对硒、锌、锗进行了富集与转化研究,获得了富硒、锌、锗等微 量元素的菌丝体,为补充微量元素产品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通过正交试验、单因素实验等方法确定了冬虫夏草最佳摇瓶培养基 为:马铃薯2 0 ,葡萄糖2 ,酵母粉o 4 ,k h 2 p 0 4o 2 m g s 0 4 o 1 5 ,接种量5 ,最适p h 值为6 5 ,最适温度为2 5 c ,最佳转速为 1 2 0 r r a i n 。;单元素富集和三元素富集实验对硒、锌、锗的富集特性进行 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微量元素能够明显促进菌丝体的生长和氨 基酸的合成,但会影响腺苷和多糖的合成,三种元素的富集亦存在一定 的相互关系;对富硒、锌、锗虫草菌丝体多糖进行了初步分离纯化及性 质研究,证明虫草多糖至少含有三种组分,由葡萄糖、半乳糖和甘露糖 组成。 f 结果表明,冬虫夏草能够有效实现对硒、锌、锗的同时富集与转化, 并且适宜浓度的硒、锌、锗能够明显促进冬虫夏草菌丝体的生长。上 + 。一 关键词l 冬虫夏草、生物富集硒 锌,锗 a b s t r a c t c o r d y c e p ss i n e n s i ss u b m e r g e df e r m e n t a t i o nf o rb i o a c c u m u l a t i o no f s e z na n dg ew a ss t u d i e di n t h i s p a d e ra c c o r d i n g t oi t s s u p e ra b i l i t y o f b i o a c e u m u l a t i o no f t r a c ee l e m e n t s ,a n dt h em y c e l i ae n r i c h e dw i t hs e z na n d g ew e r eo b t a i n e d i nt h i s p a p e r , t h eo p t i m a lf e r m e n t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w e r ew o r k e do u t t h r o u g ho r t h o g o n a lt e s ta n ds i n g l ef a c t o rt e s t t h er e s u l to fo p t i m i z a t i o ni s : p o t a t o2 0 ,g l u c o s e2 ,y e a s te x t r a c t0 4 ,k h e p 0 4o 2 ,m g s 0 40 1 5 , i n o c u l a t i o n5 p h 6 5 1 2 0 r m i n ,2 5 t h ec h a r a c t e r sa b o u tt h eb i o a c c u m u l a t i o no fz n s ea r , dg ch c - i n v e s t i g m e db ys i n g l ee l e m e u ta n dt r i p l ee l e m e n t sb i o a c c u l n u l a t i o n t h e nt h e f u n c t i o n a l i n g r e d i e n t si nt h em y c e l i ae n r i c h e dw i t hz n ,s ea n dg ew e r e a n a l y z e d t h ee x t r a c t i o na n dp u r i f i c a t i o no fc o r d y c e p sp o l y s a c c h r i d eg a v e u s i t sp r i m a r yp h y s i c a la n dc h e m i c a lc h a r a c t o r s t h er e s u l ti n d i c a t e st h a tc o r d y c e p ss m e n s sc a na c c u m u l a t es e z na n d g e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 a n d e f f i c i e n t l y , a n d t h e s ee l e m e n t sw i t h o p t i m a l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c a l lh i g h l ya c c e l e r a t et h em y c e l i a lg r o w t h k e y w o r d s : c o r d y c e p s s i n e n s i sb i o a c c u m u l a t i o n z i n cs e l e n i u m g e r m a n i u m 关于学位论文原创性和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科学研 究所取得的成果。对在论文研究期间给予指导、帮助和做出重要 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在文中明确说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 人承担。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农业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同意学校保留和按要求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纸质 , 本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农业大学可 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必 导师签 日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引言 1 1 人体补充微量元素的重要性 微量元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具有非常 重要的作用。 1 1 1 硒( s e ) 元素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通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辅酶q 和 维生素e 维持自由基的正常代谢以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早在上个 世纪3 0 年代,第一次发现了硒化物的生物化学特性对牛及其它家畜 有剧烈的毒性,影响机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胎儿中毒和胎儿畸形,直 到科学家发现机体缺硒会导致大鼠肝坏死和家畜肌营养不良症之后,人 们对硒的研究才从早期的毒性研究转变为营养性研究【2 1 。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 s h p x ) 由s e c y s 构成,该酶催化氢过氧 化物和脂质过氧化物转变为水和各种醇类,降低丙二醛( m d a ) ,清除 自由基对生物膜的攻击,保护膜免受氧化损伤【3 】。研究发现,硒为甲状 腺的代谢所必需,碘化甲状腺氨酸脱碘酶是一种硒蛋白,能将甲状腺素 ( t 4 ) 转化为其活性形式三碘甲腺原氨酸( t 3 ) 。最近研究者又发现 了另一种硒蛋白酶硫氧化蛋白酶,该酶在机体内广泛存在,参与调 控二硫基的氧化还原,同时参与多种蛋白质的表达1 4 1 。硒还具有其它多 种功能,如能提高动物繁殖功能;抑制巯基蛋白氧化导致高分子物质聚 合:防止晶状体浑浊而形成白内障,降低镉、铅、汞等重金属的毒性: 硒还具有一定的抗艾滋病的功效,对a i d s 病人具有明显的延长生命作 用。 据2 7 个国家对硒与乳腺癌、卵巢癌、结肠癌、直肠癌、前列腺癌和 白血病的资料研究显示: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饮食硒或血硒水平呈 反比。我国科学工作者对全国2 0 个省市自治区的2 0 0 个克山病区和非病 区的近万份水、土壤、粮食、蔬菜、毛发及血液样品作微量元素分析, 结果表明硒缺乏是克山病发病的原因之一,并且在用亚硒酸钠预防克山 病方面获得很大成功。硒缺乏与心血管病、大骨节病也有关。正常人体 ( 体重7 0 k g ) 应维持含硒量1 4 - - 2 l i n g 。而人体日排硒量约0 1 5 m g ,因此 需要补充,否则易感染疾病。1 9 7 6 年国际上推荐硒a d i ( 每日允许摄入 于克学:冬虫夏草液体发酵密集s e 、z n 、g e 研究 量) 为6 0 9 9 ,我国推荐为4 0 9 9 ,考虑到体内某些元素的拮抗作用和病区 低硒适应性,建议成人供给量标准暂定为4 0 2 4 0 1 t g d i5 1 。1 9 8 8 年1 0 月中 国营养学会规定硒的r a d ( 推荐剂量) 为5 0 1 t g 。我国膳食结构以谷物蔬 菜为主,成人硒的日摄取量仅为2 6 6 1 t g ( 成人臼需量约为2 0 0 2 5 0 1 a g ) , 属于低硒水平。人体主要依赖食物来获得硒,而生物源的有机硒与无机 硒相比具有吸收率高、安全无毒等优点。因此,开发生物源有机硒食品 或食品添加剂是给机体提供硒源的有效途径1 6 】。 1 1 2 锌( z n ) 元素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是人体中许多重要酶的组成部分,与 锌有关的酶大约有7 0 , - - 1 0 0 种。许多研究表明,锌是r n a 聚合酶和d n a 聚合酶呈现活性所必需的,锌能协助葡萄糖在细胞膜上转运,锌能够促 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增强人体的免疫机能1 7 j 。缺锌会导致儿童生长发育 受阻,性成熟延迟、味觉障碍和伤口愈合缓慢等疾病,孕妇缺锌甚至会 导致胎儿畸形【。在我国的饮食结构中膳食纤维摄入过多是导致锌缺乏 的一个重要原因。据调查在我国儿童中锌摄入量不足1 2 r a d 的男女比 例分别是3 i 3 和3 2 6 ,儿童缺锌应当是一个引起重视的问题【3 】。中国 预防医学科学院对北京等1 9 个省市学龄儿童头发中含锌量的分析表明, 大约有6 0 的儿童低于正常值,缺锌状况相当严重1 7 】。1 9 8 8 年中国营养 学会推荐成年人每日锌摄入量为1 5 r a g ,健康人维持正常的锌代谢平衡非 肠道日锌需求量的估计值,婴幼儿( 5 岁) 为o 1 m g k g 体重,之后每 天至少应补充2 5 , 4 0 r a g 。考虑到食物中锌的生物利用率,实际的摄入量 远高于该值。 1 1 3 锗( g o ) 元素 锗是由德国化学家w i n k e r 在1 8 8 6 年首次从硫银矿中分离出来,土 壤中平均含0 2 m e d g 。1 9 1 3 年c o m e e 从植物中测出了锗,1 9 2 9 年d u l o i l 发现动物体内也含有锗( 9 1 。锗是一种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微量元素,尽 管迄今为止尚不能确定锗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也未发现有锗缺乏症 的报道,但由于若干中药的医疗保健作用曾被认为与有机锗有关,所以 近二十多年来人们对有机锗的合成、生物活性及其应用进行了探讨。1 9 6 8 年日本学者浅井一彦首次合成了具有广泛药理活性的有机锗化合物p - 羧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乙基锗倍半氧化物( g e 1 3 2 ) ,1 9 7 4 年r i c e l m 和w h e e l e r j w 合成了有 机锗螺锗,并发现它具有抗癌活性。大量的实验表明锗具有抗肿瘤、 消炎与免疫调节、抗病毒、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等多重功能,是一 种具有良好营养保健作用的微量元素【1 0 】。我国科学工作者经过大量动物 实验研究证明,g e 一1 3 2 的最大无副作用剂量为2 0 m g k g ,据此推定用与 成年人的允许摄入量为2 4m g d 。 1 2 微量元素与代谢 1 2 i 硒 硒的主要来源是食物,经口摄入后大部分在十二指肠被吸收,吸收 后的硒与血浆蛋白结合,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其中以肝、肾浓度最高【l l 】。 有机形态的硒主要以硒代氨基酸( s e l e n o - a r a i n oa c i d ) 和硒蛋白 ( s e l e n o p r o t e i n ) 形式存在。硒蛋白家族是硒在体内运转、贮存以及发挥 其抗氧化作用的主要形式,已经发现的硒蛋白有3 0 余种,其中l o 多种 已经被定性,只有少数几种硒蛋白的功效被阐明。目前研究比较透彻的 是硒代蛋氨酸( s e m e t ) 和硒代半胱氨酸( s e c y s ) 。普遍认为,谷物、 大豆和硒酵母中的硒主要以硒代蛋氨酸形式存在,而动物组织中的硒主 要以硒代半胱氨酸存在,约占总量的5 0 以上【1 2 】。硒以硒代半胱氨酸形 式,以u g a 为密码子,共翻译( c o t r a n s l a t i o n ) 入硒蛋白。由于原核生 物中u g a 是终止密码子,因而,u g a 要翻译成s e c y s 就必然需要特殊 的机制,即含有与u g a 配对的t r n a 反义密码子以及生成硒代半胱氨酰 - t r n a 的酶,以识别m r n a 上编码s e c y s 的u g a 和作为终止子的u g a 。 在原核细胞中,四种基因产物s e l a ( s e l e n o c y s t e i n es y n t h a s e ) 、s e l b ( s e c y s 特异转录因子) 、s e l c ( 硒代半胱氨酰- t r n a ) 以及s e l d ( s e l e n o p h o s p t m t es y n t h e t a s e ) 参与了s e - c y s 合成入硒蛋白的过程。首 先是s e l c 在丝氨酰- t r n a 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丝氨酰m 斟a s “: t r 腿“( s e l c ) + s e r i n e s e r r y l - t r n a s “ 第二步丝氨酰i n a s “由s e l a 催化为s e 半胱氨酰- t r n a s “: s e r r y l - t r n a s ”+ s e l a s e l e n o c y s t e y l t r n a “ 在这个反应中,活性硒的供体是硒代磷酸盐,它由s e l d 催化合成。 最后一步为$ e l e n o c y s t e y l t r n a s e 。与转录因子s e l b 结合,s e l b 同时与 于克学:冬虫夏草液体发酵富集s 厶z n 、g 。研究 m r n a 上的茎- 环结构相结合。真核细胞硒蛋白的合成机制要比原核细胞 复杂的多,除了t r n a “。外,对真核细胞的s e c y s 掺入机制中的其它因 素知之甚少,其合成机制不完全清楚,这领域有待于大量的研究工作。 1 2 2 锌 正常人体内含锌2 9 左右,含量仅次于铁而高于铜,通常锌主要靠十 二指肠吸收,吸收率为1 0 - - 4 0 ,血液吸收5 1 0 。组织中的锌含量以 眼脉络膜和精子中最高,其次为前列腺、指甲、骨骼,含量大于l o o i j t g g , 肝、。肾、肌肉、皮肤等锌含量为5 0 “# g ,全血中锌含量为5 - 9 牡g m l ,其 中血浆中的锌占1 2 ,红细胞中的锌占8 5 ,白细胞中的锌占3 。血 浆中的锌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占3 4 ,与蛋白质( 主要是毗巨球蛋白) 牢固地结合,另一部分占6 6 ,与蛋白质( 主要是清蛋白) 稀疏地结合。 一般认为,清蛋白及n 球蛋白主要起着载体蛋白的作用。红细胞中锌主 要结合在碳酸酐酶中,自细胞中的锌主要结合在碱性磷酸酯酶中。 锌几乎都以结合于细胞蛋白的z n 2 + 形式存在。锌对电子的亲和力很 强,可与几种氨基酸侧链相互作用,特别是与半胱氨酸和组氨酸的硫原 子与氮原子的相互作用,这些作用可使锌与多肽内或多肽之间交联修饰 三级蛋白结构及功能。锌的这种能力非常适合于在细胞代谢中起中心作 用。 在生物体内,锌参与多种代谢过程,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 酸的降解与合成,这些多与含锌酶的广泛存在有关。锌与代谢的关系非 常密切,缺锌时常出现耐糖功能降低,胰岛素释放迟缓;脱氧胸苷参与 d n a 的作用降低,生长延迟:含硫氨基酸代谢异常,尿中硫排泄量增加, 羟脯氨酸排泄量增加;缺锌初期空腹时,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加,锌能促 进葡萄糖进入脂肪组织中,有利于脂肪的储存。 1 2 3 锗 锗广泛地分布于食物之中,成年人锗的摄入量为4 0 0 - 3 5 0 0 m g d 。主 要以饮水、食物或药物等形式进入人体,被盐酸或酶溶解消化吸收后, 经血液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中发挥生物学功能,最后经汗腺、肾脏, 以汗液、尿液方式排出体外,还有一部分锗直接从消化道排出体外。 锗广泛分布在人体各器官中,其含量分别为( m g g 湿重) :血0 2 、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头发2 2 、肾9 0 、肝0 0 4 、肌肉0 0 3 ,指甲0 4 s 1 i ( 干重) 、血浆 a d c e f ,其中,摇瓶发酵优化培养基配方为a 2 a 2 c l d 2 e 3 f 3 ,即:马铃 薯2 0 ,葡萄糖2 ,酵母粉0 4 ,k h 2 p 0 4o 2 , m g s 0 4 o 15 , 接种量5 。以该培养基在同样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菌丝体生物量达到 1 2 6 0 e d l 0 0 m l ,证明了正交实验结果是正确的,确定为以后的摇瓶发酵 培养基。 3 2 摇瓶发酵条件实验 对最适p h 值、温度、转速等三因素各取三个水平,每个水平设三个 重复,进行了单因素实验,结果见表4 。 表4 发酵条件实验 t a b 4t h ec o n d i t i o n so f f e r m e n t a t i o n p h 生物量( s i ( ) 0 m l )温度( ) 生物量( s j o o m l )转速( r m j n ) 生物量( g ,1 0 嘶 5 50 9 8 72 01 0 5 01 0 01 1 0 4 6 51 2 4 82 51 1 9 51 2 01 2 7 9 7 50 7 8 22 80 8 0 31 6 01 0 7 6 1 7 于克学:冬虫夏草液体发酵富集s e 、z n 、g e 研究 由表4 以看出,其最佳p h 值为6 5 ,最适温度为2 5 c ,最佳转速为 1 2 0 r r a i n 。 3 3 单元素富集实验 3 3 1 富硒实验 将液体菌种接入装有5 0 m l 优化培养基的三角瓶中,接种量为5 , 再加入终浓度分别为2 0 、4 0 、6 0 、8 0 、1 0 0 、3 0 0 、5 0 0 、7 0 0 p g m l 的n a 2 s e 0 3 母液,不加n a 2 s e 0 3 为对照,2 5 、1 2 0 r m i n 振荡培养9 6 h 得菌丝体。 3 3 1 1 菌丝体生物量变化。 1 6 二1 4 善任 量1 蛰o 8 望0 6 藩o a o , 2 o o2 04 06 08 01 0 03 0 05 0 0 7 0 0 培养基硒含量( 1 a g m l ) 圈2 富硒菌丝生物量及硒含量 f i g 2b i o m a s sa n d8 e c o n o o n m l i o n o f s e e n r i c h e dm y t * l i a 裟0 0 0 0 冀急 2 50 0 墼吾 2 0 0 0 0 刈。 1 5 0 0 0 糨 + 菌丝体生物量 + 菌丝体含硒量 由图2 可以看出,n a z s e 0 3 浓度在0 8 0 1 a g m l 范围内时,对菌丝体 生物量的影响不明显,且低浓度的硒对菌丝体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在 6 0 p , g m l 时达到了最大值1 5 1 4 9 _ j f l 0 0 m l :当n a 2 s e 0 3 浓度超过8 0 p g m l , 菌丝体生物量急剧下降,并且,随着浓度的逐步升高,有进一步降低的 趋势,因此冬虫夏草液体发酵的适宜硒浓度不高于8 g m l 。 3 3 1 2 菌丝体硒含量的变化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菌丝体中硒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如图2 所示。对照组菌丝体硒含量为6 3 4 7 p g g ( 干重) ,当培养基硒含 量为1 0 0 p g m l 时,菌丝体硒含量达到了6 4 3 6 9 p g g ,可以看出,当培养 液中硒含量低于8 0 i t g m l 时,菌丝体中硒含量与培养基中的硒浓度具有 较好的线性关系;而当培养液中的硒浓度高于5 0 0 p g m l 时,菌丝体中 硒含量变化趋于缓和,而此时的菌丝体生物量也很低,说明已经接近其 致死浓度了。 9 0 8 0 7 0 6 0 耜 3 0 2 0 1 0 o 02 0 04 0 06 0 0 培养基硒浓度( 1 tg m l ) 图3 言硒率及有机化程度 f 酥3r a t eo f s ca c c u m u l a t i o na n d i t so r g a n i cd e g r e e 3 3 1 3 富硒率的变化 由图3 可以看出,当培养基中硒浓度低于3 0 0 肛g m l 时,富硒率多 在4 0 5 0 之间,培养基硒浓度为1 0 0 9 9 m l 时,富硒率最大为5 0 8 5 , 当培养基中硒浓度大于3 0 0 恤g m l 时,富硒率急剧下降。 3 3 1 4 硒有机化程度分析 有机化程度分析结果如图3 所示。由图3 可以看出,当培养基硒含 量为8 0 i _ t g m l 时,有机化程度达到7 1 3 以上,随着培养基中硒浓度的 逐渐降低,菌丝体中硒的有机化程度在逐渐升高,反之则降低,这是由 其富集机理决定的。冬虫夏草富集微量元素的过程主要经历了一快一慢 两个步骤:第一步,生物吸附过程,培养基中的离子通过络合或者是离 1 9 子交换等形式与菌丝体细胞表面的化学基团结合,这一过程快速且不需 要能量,与代谢无关,主要受离子种类与浓度、p h 、富集时间、竞争离 子等因素的影响;第二步,主动运输过程,离子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部,形成真正的有机态微量元素,这一过程缓慢且需要能量,与代谢过 程有关,主要受代谢强度的影响。 3 , 3 1 5 菌丝体中各组分硒含量 由表5 可以看出,菌丝体中有6 2 8 的有机硒与蛋白结合,说明蛋 白质是硒的主要结合对象。另外,有少部分硒是与多糖结合的,有关多 糖硒的报道不多,其结构性质及生物学功能有待进步研究。 表5 培养基硒浓度为6 0 p g m l 时各组分硒含量 :! ! ! :! ! ! 垫! 堕! ! ! ! 唑! ! ! 璧堂! ! ! ! 婴! 些苎! ! 凸丝 蛋白硒多糖硒核酸硒其他硒 3 3 1 6 富硒菌丝体氨基酸分析 表6 富硒菌丝体中氨基酸含量分析( m g l o o m g ) t a b 6a m i n oa c i d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i ns e - c n r i c h e d m y c e l i a a a 接差基殖邃鏖( 4 出吐2 对照2 04 06 08 01 0 0 2 0 |懈瑚憎猫抛瑚川嘲至!m懈室|嗡m始!圣埘蚴珊m帆旧嘣嘣 忡l兰泔m蛳恤挪伽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总和1 3 1 81 9 1 52 3 2 5 1 6 6 02 3 4 62 3 9 2 对虫草菌粉氨基酸含量的分析结果见表6 。从表中可以看出,添加 n a 2 s e 0 3 后,菌丝体中氨基酸含量除胱氨酸外均比对照有明显增加,说 明适宜浓度的微量元素硒能刺激虫草中氨基酸的合成。 3 3 2 富锌实验 3 3 2 1 菌丝体生物量及锌含量 分别添加终浓度为3 0 、5 0 、1 0 0 、1 5 0 、2 0 0 、3 0 0 1 t g m l 的无菌z n s 0 4 母液于灭菌的培养基中,在拟定条件下进行摇瓶发酵得菌丝体,结果如 图4 。 当培养基锌浓度为1 0 0 1 - l g m l 时,菌丝体生物量达到最大值,为 1 1 7 8 4 9 l o o m l ;当锌浓度为1 5 0 p g m l 时,菌丝体生物量为 1 0 6 6 9 1 0 0 m l ;当培养基浓度超过1 5 0 蚓m l 时,菌丝体生物量明显下降。 因此我们确定冬虫夏草的最佳富锌浓度为1 5 0 p g m l 。菌丝体中锌含量对 照组为8 7 o l p g ,g ,当菌丝体生物量达到最大时,菌丝体中锌含量为 3 2 2 2 0 似掣譬。当锌浓度为1 5 0 蚂m l 时,即达到最佳富锌浓度时,菌丝体 中锌含量为4 8 7 5 1 i _ t g g 。 2 i 嗡帆嘶嘘竺m 魄哪峨 一 加兜m村斟踮引烈 一 所 咖咙i耋量耋蚴哪 一 蝴 邡耶筋m弘卯舶 一 咖!三!至兰|!耋呦兰| 一 m州舵躬若;弘舵肿 一 胂 吣m蚴m蜥耋; 一 硒加舛弛蕊嬲 一 傩 呦!耋蝴泐薹|嗌!耋 一 嘣恤k恤职甚!帆耋她脚 于克学:冬虫夏草液体发酵富集s e 、z n 、g e 研究 03 05 01 0 01 5 02 0 0 培养基锌含量( u 9 m l ) 删 啦 缸 戴i 坦 3 0 0 一菌丝体生物量 卜菌丝体古锌量 图4 富锌菌丝生物量及含锌量 f i g 4 b i o r m s sa n dz n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 z n - e n t r i c h e dm c e l i a 3 3 2 2 富锌率及有机化程度分析 毋 v 丑 求 i 01 0 02 0 0 3 0 04 0 0 培养基锌浓度( ug f n l ) 图5 富锌率及有机化程度曲线 f i g 5r a t eo f z n a c c u m u l a t i o na n do r g a n i cd e g r e e 由图5 可以看出,当培养基中锌浓度为3 0 p g m l 时,富锌率最高达 o o o o 御伽佃啪湖枷瑚o 4 2 1 8 6 4 2 0 一争毛一铲蜘照o 伯们m 0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到了7 0 8 7 ,有机化程度达到了9 1 8 5 ;当锌浓度为1 0 0 p , g m l 时,富 锌率为3 6 9 4 ,有机化程度为8 1 5 4 ;当培养基浓度为1 5 0 1 t g m l 时富 锌率为3 4 ,0 5 ,有机化程度达到了7 6 3 3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锌的有 机化程度要比同浓度时硒的有机化程度高,说明冬虫夏草同化无机锌的 能力更强。 3 3 3 富锗实验 3 3 3 1 菌丝体生物量及锗含量 3 e o 矗 一 嘲 霉 州 蛙 裁1 翘 1 4 05 01 0 02 0 0 5 0 08 0 01 0 0 0 酋丝体生蚴量 培养基锗含量( 弘g m l )+ 菌丝体含锗量 圈6 菌丝体生物量及锗含量 f i g 6b i o m a s sa n d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o f c t - c n d c h e dm y c e l i a 由图6 可以看出,当培养基锗浓度在5 0 一- 1 0 0 0 p g m l 之间时,锗对 菌丝体的生长影响不大,低浓度时也有促进菌丝生长的作用;在对照中, 锗的含量( 2 3 2 5 1 a g ,g 千重) 要比锌( 8 7 o l p 8 g 千重) 和硒( 6 3 4 7 p g g 干重) 高得多,这与培养基中锗含量比较高有关系,当培养基锗含量为 5 0 0 1 x e , m l 时,菌丝体锗含量达到了最大值1 4 0 2 9 1 x g g 。因此,富集时培 养基中锗含量可在5 0 - - 1 0 0 0 p g m l 之间根据需要确定。 3 3 3 2 富锗率与有机化程度分析 从图7 可以看出,当培养基中锗浓度为1 0 0 i _ t g m l 时,冬虫夏草 的富锗率达到了最大值5 7 1 ,与富硒、富锌相比,显然要低得多。由 恻巾强j v 嘲烬扣葚剁担 o o o 0 例懈例例湖哪伽瑚o 2 1 8 6 4 2 o 于克学:冬虫夏草液体发酵富集s e 、z n 、g e 研究 此可见,在实验的浓度范围之内,冬虫夏草富锗能力要比富锌、富硒能 力低。而其有机化程度较高。 6 5 4 i 3 嚣2 1 0 5 01 0 0 2 0 05 0 08 0 01 0 0 0 培养基锗浓度( ug m l ) 图7 富锗率曲线 f i g 8 r a t eo fg ea c c u m u l a t i o n 5 01 0 0 2 0 05 0 08 0 01 0 0 0 培养基锗浓度( pg m l ) 圈8 锗有机化程度曲线 f i g 8o r g a n i cd e g r e e o fg ei ng e - e n n c h e d m y c e l i a 蚰 0 (一毯否l葚霉蜒晏拿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4 三元素同时富集实验 3 4 1 最佳浓度配比的确定 考虑到虫草菌同时富集三种元素的情况可能会比较复杂,因此在以 上单元素富集的基础上,我们对每种元素的添加浓度进行了初步设定, 利用正交试验能够使各点分布较均匀的特点,进行正交试验,以确定最 佳浓度配比。 表7 三元素浓度水平设计 t a b ,7l e v e ld e s i g n so f s e , z na n dg o 以l 1 6 ( 4 3 ) 正交表进行设计,2 5 c 、1 2 0 r m i n 振荡培养9 6 h 得菌丝 体,其生物量结果如表8 。 表8 三元素富集实验菌丝体生物量 实验号生物量( 8 1 0 0 m l :实验号生物量( g 1 0 0 m 11 7 4 89 1 5 3 0 21 - 7 1 4 1 01 4 1 8 31 3 8 0 1 l1 7 8 0 41 2 8 1 1 21 5 2 5 51 6 9 91 3 1 4 3 0 61 6 7 5 1 41 4 1 8 71 5 8 8 1 51 4 9 4 81 2 8 0 1 61 7 4 1 结果表明,合适的三元素比例能够显著增加虫草的菌丝体生物量, 在本实验中菌丝体生物量最大达到了1 7 8 0g 1 0 0 m t ( s e :2 0 9 9 m l ;z n : 1 0 0 p g m l :g e :2 0 0 p _ g m l ) ,比对照提高了3 8 8 5 。 对三种元素影响菌丝生物量的程度进行了方差分析,如表9 所示。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选定的浓度范围内,只有s e 浓度变化对菌丝体生 物量影响显著,z n 和g e 均不显著。三元素影响的显著性顺序为 s e g e z n ,同时可以看出,若依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最佳浓度组合为 s e :2 0 i _ t g m l ,z n :1 0 0 9 9 m l ,g e :5 0 1 t g m l 。 表9 三元素富集方差分析 里! :! 垒! ! ! 墅塑! 金型! 竺! ! ! ! ! :垒竺! 鱼! 竺! ! 里! ! 篓! ! ! 方差来源偏差平方和自由度平均偏差平方和f 值显著性 注:f 0 2 5 ( 3 ,6 卜1 7 8 ;f o1 0 ( 3 ,6 产3 2 9 ;f 0 0 5 ( 3 ,6 = 4 7 6 ;f o o l ( 3 ,6 户9 7 8 :极显著:显著( + ) :较显著 表1 0 虫草菌丝体元素含量分析 元素含量( i t g g 干重)元素含量( p g g 干重) 实验号z ns eg e实验号 z ns eg e l1 5 7 5 38 2 1 96 1 8 792 7 4 2 72 0 7 2 82 8 1 6 21 5 3 5 81 0 0 2 71 0 6 4 01 02 7 4 5 91 8 4 5 78 9 0 6 31 9 1 2 91 0 7 6 31 1 3 5 0 1 l2 5 3 4 18 6 0 1 1 8 7 3 8 42 1 7 4 71 0 9 9 01 3 2 6 71 22 4 7 4 61 0 7 5 41 7 9 9 3 52 5 0 9 49 3 7 55 4 7 5 1 33 3 0 2 81 9 1 0 67 5 6 9 62 4 4 9 27 3 2 49 3 5 8 1 43 4 0 1 82 2 2 8 31 3 1 2 8 72 8 1 1 21 3 5 4 11 4 6 7 81 5 3 5 1 6 01 1 1 1 91 3 9 2 7 82 7 8 5 81 4 6 0 11 6 7 6 3 1 63 6 9 3 27 8 8 51 9 8 4 8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元素同时富集菌丝体中各元素的含量分析结果见表1 0 。5 号实验 培养基中三种元素的浓度均为5 0 p g m l ,三种元素的含量分别是z n : 2 5 0 9 4 1 t g g ,s e :9 3 7 5 r t g g ,g e :5 4 7 5 p , g ,其比例约为4 6 :1 7 :l , 由此可见,冬虫夏草对三种元素的富集能力的大小顺序为z n s e g e 。 1 0 号实验培养基中三种元素的浓度均为1 0 0 p , g m l ,元素比例约为3 1 : 2 1 :1 ,可以看出,随着浓度的升高z n 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而s e 的比 例有所升高。l 、2 、3 、4 号实验培养基具有相同的z n 浓度( 3 0 p g m l ) , 而s e 、g e 浓度的升高能够促进菌丝对z i l 的吸收。具有协同效应。1 、 6 、1 l 、1 6 号实验培养基具有相同的s e 浓度( 2 0 1 a g m l ) ,而z n 、g e 浓 度的增加对s e 的富集影响不大,说明z n 、g e 和s e 之间不存在竞争, 也无协同作用;l 591 3 号实验培养基具有相同的g e 浓度( 5 0 1 tg m 1 ) , 而低浓度的z n 、s e 对g e 的富集有抑制作用,较高浓度的z n 、s e 对g e 的富集有促进作用。如图9 所示。 ,、2 5 0 0 兰2 0 0 0 蚓1 5 0 0 簇1 0 0 0 1 r 5 0 0 o 024 6 图9 三元紊相互关系 f i g 9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b e t w e e nz n ,s e a n dg e 在以下的实验中,我们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摄入量,选取三元素 比例较为合适的“号实验的菌丝体为材料对其有效成分进行了分析。 3 , 4 2 三元素富集菌丝体有效成分比较 3 4 2 1 虫草腺苷的h p l c 分析 于克学:冬虫夏草液体发酵富集s e 、z n 、g e 研究 鼍伏 图1 0 标准品h p l c 图谱 f i g 1 0 h p l co f a d e n i n ea n da d e n o s i n e 由图l o 可以看出,在拟定的色谱条件下,可以将腺苷和腺嘌呤分开。 1 0 8 嚣6 峰4 2 0 00 10 2 o 30 40 50 6 浓度( m g m l ) 图1 i 腺苷标准曲线 f i g 1 1 s t a n d a r da d e n o s i n eg n r y e 腺苷在0 1 0 5 m g m l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 y = 1 7 0 3 1 x + 0 3 1 8 8 。相关系数r - - 0 9 9 9 8 。 r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1 2 对照h p l c 色谱图 f i g 1 2 h p l co f e o n t r o l m y c e l i a 喜恤厶 图1 3 三元素富集菌丝体h p l c 色谱图 f i g 1 3 h p l c o f a d e n o s i n e i n m y c o l i a e n r i c h e d w i t h s e z na n d g e 图1 3 是富s e 、z n 、g e 菌丝体的腺苷h p l c 图谱,经计算可知其腺 苷含量为2 2 0 4 m g g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三元素富集菌丝体的腺苷含量 比对照降低了2 8 9 7 ,出现这种现象的代谢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 4 2 2 三元素富集菌丝体的虫草酸分析 本实验对三元素富集菌丝体中虫草酸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 明,对照菌丝体为8 0 0 2 m g g ,而三元素富集菌丝体的虫草酸含量为 8 3 1 7 m g g ,两者没有明显差异。 戢 一 一 椭 于克学:冬虫夏草液体发酵富集s e 、z n 、g e 研究 3 4 2 3多糖含量分析 用硫酸苯酚法对菌丝体中多糖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三元素 富集菌丝体的多糖含量( 1 1 3 m g g ) 比对照菌丝体( 1 5 2 m g g ) 降低了 2 5 7 。 3 4 2 4 总氨基酸含量分析 对三元素富集菌丝体中氨基酸含量分析结果如表1 1 所示。 表1 1富s e 、z n 、g e 菌丝体氨基酸含量( m g 1 0 0 m g ) 氨基酸含量 氨基酸含量氨基酸含量 a s p 2 8 5 v 射1 5 1n h ;0 6 2 t h r1 3 8 m e t0 6 8h i so 5 7 s e r1 1 5 l i e1 2 5 a r g 1 2 5 g l u 3 4 0l e u 1 7 0 t r p g l y 1 4 11 w 0 8 2p m1 1 8 a 1 a2 2 3 p h e 1 1 9 c v s0 4 5 l v s1 4 0总和2 5 0 4 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三元素富集菌丝体氨基酸含量( 2 5 0 4 ) 比 对照( 1 3 1 8 ) 提高了8 9 ,由此可见,全面均衡的微量元素营养对氨 基酸的合成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富s e 、z n 、g e 虫草菌丝体有效成分的比较如图1 4 所示。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1 4 有效成分比较 f i g 1 4c o m p a r i s o n o f f u n c t i o n a li n g r e d i e n t s 3 5 虫草多糖( o 嘲旧e 芦p o l y s a c c h r i d e ,c p ) 的初步分离纯化及性质 研究 3 5 1d e a e 一纤维素柱层析 取l o m l 去蛋白多糖水溶液加入已平衡好的d e a e - 纤维素柱( 硼酸 犁。2 6 9 0 c m ) 中,先用蒸馏水充分洗脱,再分别用0 0 5 、o 1 、0 5 m o l l 的n a c l 溶液洗脱,速度为i m i m i n ,每管5 m l 收集洗脱液,硫酸- 苯酚 法显色后4 9 0 栅测定吸光度,绘制洗脱曲线,如图1 5 所示a 曲线上分别在第1 0 、4 5 、7 4 管附近各出现一个蜂,分别合并各峰洗 脱液得到多糖组分1 - 1 、1 - 2 、1 - 3 。经s e p h a d e xg - 2 5 柱层析脱盐,减压 浓缩至干得到白色纯化多糖。 于克学t 冬虫复草液体发酵富集s e 、z n 、g e 研究 02 04 06 08 01 0 0 管数 图1 5d e a e 纤维素柱层析曲线 f i g 1 5d e a e - c e l l u l o s ec o l u m n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3 5 2 虫草多糖的理化性质 3 5 2 1 茚三酮试验 取上一步所纯化的多糖1 0 m g ,装入安瓿瓶中,加6 m l 2 nh 2 s 0 4 , 封口,置1 0 5 c 烘箱中加热水解6 h ,使多糖完全水解,饱和b a ( o h ) 2 溶液沉淀s 0 4 2 。离子,离心,减压浓缩得到水解多糖。茚三酮试验均为阳 性,说明多糖各组分中均含有肽链。 3 5 - 2 2 虫草多糖的单糖定性分析 采用新华一号滤纸进行纸层析。 展层剂l :乙酸乙酯:乙酸:甲醇:水= 1 2 :3 :3 :2 ( v v ) ,展层剂2 :正丁醇: 吡啶:水= 1 0 :3 :3 ( v v ) ,展层剂3 :正丁醇:苯:毗啶:水= 5 :l :3 :5 ( v v ) ,显色剂为 苯胺一二苯胺试剂。结果如图1 6 所示。 t , i , i 半乳糖葡萄糖1 - 1 未糖卜2甘露糖卜3果搪 图1 6 多糖各组分层析图 f i g 1 6p a p e r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o f c p 结果表明,展层剂2 能够较好地将单糖分离,其r f 值分别为:半乳 糖0 3 6 、葡萄糖0 4 2 、木糖0 5 3 、甘露糖0 5 8 和果糖0 4 7 。虫草多糖的 三种组分均有相同的单糖组成,其r f 值分别为0 3 5 、0 4 2 和0 5 9 ,可断 定为半乳糖、葡萄糖和甘露糖。 4 讨论 4 1 培养基优化 本实验所用培养基是在p d a 培养基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得到的,而没 有对其它培养基进行筛选,主要是考虑到该培养基的实际应用价值。该 培养基营养较全面,非常适合丝状真菌的生长需要,而且成本相对较低, 在实验室和在实际生产中的制备比较容易,粘度较低,有利于在发酵过 程中氧的溶解和传递。 4 2 冬虫夏草对s e 的富集 冬虫夏草液体发酵对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