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马克思启蒙观初探.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马克思启蒙观初探.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马克思启蒙观初探.pdf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马克思启蒙观初探.pdf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马克思启蒙观初探.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马克思主义和启蒙思想是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变革最深的二大思潮,从一定意 义上来说,马克思的启蒙观是对二者如何产生关联进行分析的产物。2 0 世纪初,马克思 主义和启蒙思想先后走进国人的视野,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变革、建设均起到了非同一 般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启蒙的概念入手,透视了近现代启蒙哲学家对启蒙哲学的确证和 批判,并通过对启蒙观的历史性总结,分析了马克思的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和个人 获得超越政治性解放理论中所蕴涵的对待启蒙主题的基本态度:一方面,马克思在青年 时代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在其早期著作和文章中给予了极大程度的认可,肯定了启蒙 思想对社会和历史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随着马克思在经济领域的深入研究,他用生 产力发展来理解世界历史,发现了历来启蒙思想中存在的阶级局限和历史局限。整体上, 马克思的启蒙观在其思想史中是与其现代性思想并进同构的,既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对 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又克服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臣服心理。所以,马克思启蒙观在一 定程度上完全超越了以往启蒙哲学的价值内涵和其终极目标,即以历史性的话语态度审 视启蒙的深层主题,为其找到理性与价值合理化统一的现代性路径及其存在依据。在这 个基础上,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在现代性、后现代性的场域中,马克思启蒙观给中西方 哲学带来的深刻影响,并具有当代的实用性的价值,特别是在理性合法地位受到质疑的 后现代主义盛行时期,马克思启蒙观为民众如何获得超越阶级性的自由和解放指明了道 路和方向,以及当今天面对西方文化霸权主义时,为中国文化在中西文化模式的选择上 ( 从文化主体性方面) 如何进行取舍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关键词:启蒙;马克思启蒙观;市民社会;人类解放 马克思启蒙观初探 t h e e l e m e n t a r y s t u d yo fm a r x s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v i e w a b s tr a c t m a r x i s ma n dt h et h o u g h to f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i st w og r e a t l yi n f l u e n t i a lw e s t e r nt r e n do f t h o u g h tt h a ta f f e c t c h i n at ot r a n s f o r m s o c i e t yi nm o d e mt i m e s i n a8 a l s e , m a r x s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v i e wi sar e s u l to fa n a l y z i n gh o wt w ot h o u g h te m e r g e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 m i n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t w e n t yc e n t u r y ,m a r x i s ma n dt h et h o u g h to f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c o m ei n t ot h e f i e l do fc h i n e s ev i s i o nb yt u r n ,a n dp l a ya ne x t r a o r d i n a r yp a r ti nt r a n s f o r ma n db u i l d i n go f c h i n a s o c i e t ya n dc h i n ac u l t u r e t h i sp a p e r s t a r t 、i t l l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d e f i n i t i o n , a n d p e r s p e c t i v em o d e r n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p h i l o s o p h e r sc o n c l u s i v ee v i d e n c ea n de r i t i c i z a t i o nt oi t , a n da n a l y z em a r x sf u n d a m e n t a la t t i t u d ei nt h e o r yo fc i v i ls o c i e t ya n dg o v e r n m e n t 、p e r s o n a l f r e e d o mo v e r s t e p p i n gp o l i t i c a ll i b e r a t i o nb ys u m m a r i z i n gm o d e r nc o n c e p to f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o nt h eh a n d ,h ea c c e p t e dt h a tt h et h o u g h to f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i sa d v a n c e dt os o c i e t ya n dh i s t o r y i nh i se a r l i e rw r i t i n g sa n dp a p e r s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h eu n d e r s t o o dt h eh i s t o r yo fw o r l db y p r o d u c t i v ef o r c e sa n df o u n dt h ec l a s s i cl i m i t a t i o na n dh i s t o r yl i m i t a t i o nt h a te x i s ti nm o d e r n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c o n c e p t i nb r i e f , t h ee i l l i 曲t e n m e n tc o n c e p to fm a r xa d v a n c ea n da s s o c i a t e w i mt h e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t h o u g h to fm a r xi nh i st h o u g h th i s t o r y h en o to n l yc o n f i r m e d p r o m o t i o no fc a p i t a l i s mt os o c i e t y ,b u ta l s oo v e r c o m es u b m i t t i n gt ot h er o l eo fe a p i t a l i s m s o i nas e n s e ,t h e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c o n c e p to fm a r xc o m p l e t e l ys u r p a s s e dt h ef o r m e r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c o n c e p ti ni t sv a l u ea n dt a r g e t i tm e a l l st h a tw es h o u l de x a m i n ei n s i d et h e m eo ft h e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u s i n gh i s t o r i c a lt a l ka t t i t u d e ,a n df i n da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w a ya n df o u n d a t i o nt o m i xv a l u ea n dr e a s o nt o g e t h e r o nt h i sb a s e m e n t ,t h i sp a p e ra l s od i s c u s s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t h e e m i g l l t e n m e n to fm a r xt ow e s t e r na n dc h i n e s es c h o l a ri nm o d e r n i t ya n dp o s t - m o d e r n i t y e s p e c i a l l yi np o s t - m o d e r n i t y ,t h e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c o n c e p to fm a r xp r o v i d eaw a yt ob o wl e t p e o p l eg e tr e a ll i b e r a t i o nb e y o n dp o l i t i c ,a n ds u p p l yam o d e le s s a yt oe l a b o r a t et h ec r u c i a l c u l t u r eq u e s t i o no fc h i n af r o mp r i n c i p a lp a r tw h e nc h i n af a c eu pw e s t e r nh e g e m o n y k e yw o r d s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m a r x s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v i e w ;c i v i ls o c i e t y ;h u m a nl i b e r a t i o n i i 独创性说明 作者郑重声明:本硕士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大连理 工大学或者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 对瘁, j o f 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及指导教师完全了解“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博士学位 论文版权使用规定 ,同意大连理工大学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 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连理 工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 可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 尘年月兰日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绪论 马克思主义和启蒙思想是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变革最深的二大西方思潮。一方 面,我们需要启蒙精神作为前提,需要展现启蒙的特殊魅力和其内在真正的体系价值, 鞭策自己的思想,获得前行的动力,并勇于探讨和解决启蒙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 另一方面,解决现实问题的根本,在于发现问题之所在,并行之有效地去加以控制和利 用。事实己经证明,以实践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为这些问题提供了方法,但显然 这些方法不是现成的,理论和现实的偏差产生于启蒙哲学自身固有的历史局限,还是源 于二者本质上不同的精神要旨? 面对这个疑问时,研究马克思如何看待启蒙这一论题, 就显得尤为重要。启蒙或启蒙运动作为一次发生在1 8 世纪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别 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辉煌,它不仅仅是对中世纪以来哲学传统的继承,还是对中世纪以来 宗教神学的彻底清算,它充满着肯定和展望,也充满着悖论与激情。诞生于1 9 世纪的 马克思主义无疑受到了声势浩大的启蒙思想的浸染和启发,但马克思却选择了一条与同 时代背景下哲学家( 主要是青年黑格尔派) 完全不同的哲学道路。为什么马克思没有沿着 当时普遍的反宗教形而上学理性之路继续走下去? 启蒙主义作为那个时代的精神母体 是如何内化于马克思主义庞大的理论体系之中的? 坚信马克思学说的我们又该如何重 新理解启蒙、界定启蒙,使之昭示建设中国现代性之现代意义? 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一 个深入的答案。 1 1 启蒙与启蒙观 1 1 1 启蒙、启蒙观 漫长的西方中世纪文化曾被启蒙思想家们描述得一片漆黑,甚至被一些西方历史学 家称为“黑暗的一千年 ,中世纪人的信仰和价值观被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所压抑,人 们相信全知全能的上帝,生活在自我编织的神学牢笼里,寸步难行。伴随马丁路德的 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如一团巨火驱逐了中世纪的黑暗。它打破了固有的宗教专制的束缚, 重新树立了理性主义旗帜,把自由观念由神赐还回了人自身,毕竟“道德的基础是人类 精神的自律,而宗教的基础则是人类精神的他律【l 】。教会与教会所支持的封建统治受 到了撼动 i t 一场思想上、政治上的运动适时而发。下面我们将从启蒙概念入手,暂且推 开时代背景这一特定维度,从启蒙内在哲学形式上的表现来理解启蒙,把握启蒙。 ( 1 ) 启蒙的概念 启蒙或启蒙运动在英文表述上是同一个词,即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原指祛除黑暗,带来 光明( 或以光明驱除黑暗)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亦可译成“天启,这一意义最早来源于犹太 马克思启蒙观初探 教和基督教的神学术语,指上帝直指向人显示“真理 行动,以及这种真理本身,这种 真理有时也称为“启示真理”,以区别于通过人的理性诉求而获得“理性真理 【2 】。在 1 8 世纪人们质疑神学神圣地位的时代背景中,启蒙精神所要求的落脚点侧重于后者,即 表示人类通过理性认知所获得的真理。在中文典藉中,“启蒙 一词最早见于风俗通重 霸中“亦足己祛蔽启蒙矣”【3 1 。意即开发蒙昧,教育童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 门知识,也指通过宣传教育,使后进的人们接受新事物而得到发展。在现代文化中,泛 指“任何通过宣传教育,使社会接受新事物而取得进步的运动,其普遍意义在于开化文 明,取得进步 。 一般来讲,从时间上来说,广义启蒙是指从文艺复兴直到1 8 世纪整整五个世纪的 历史过程中,期间西方经历的一次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而狭义启蒙则是指发生在1 8 世纪的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及其所有结果,本文中的启蒙或启蒙运动均指狭义上的 启蒙。同广义启蒙相比,狭义启蒙是思想上进步力量突破重围的最终爆发,是对过去整 个广义启蒙的总结;而另一方面,从启蒙的涵盖程度来说,启蒙涉猎了当时的科学、宗 教、哲学、伦理、教育、经济、政治等领域,最终由一系列理论演变成为社会变革,它 除了指涉具体的历史事件外,也同样指涉启蒙观念在各领域中的变革和提升,而本文仅 限于探讨哲学意义上的启蒙问题,即指问发端于1 8 世纪启蒙运动所形成的所有对启蒙 ( 指狭义启蒙) 启示的探索和对启蒙主题的考问。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方特定话语背景中,启蒙和启蒙运动同形同义,而在汉 语里启蒙和启蒙运动却是可以明确区分开来的两个概念。从表述形式上来理解,启蒙运 动可以是具体的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这一具体事件背后所衍生出的启蒙意义,及各种 更为宽泛的意义表达则可以用启蒙一词来给以诠释。可见,话语背景的限制很可能导致 对启蒙诠释的极端看法。在中国近现代启蒙运动中,尤其是以五四时期激进知识分子为 代表的启蒙学者,普遍接受了整套的西方启蒙思想价值主题,并作为一种反传统精神, 力图突破当时由几千年来小农经济所孕育生成,重视家庭伦理、等级制度,迷信权威政 治的儒学精神的涵盖范围,以求得在肯定这种人文精神基础之上所取得的社会进步。在 这种偏执近乎狂热的“取代意识”的影响下,人们更加疏于同1 8 、1 9 世纪从欧洲发展 出来的启蒙人文精神的对话,以至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出现了一系列反启蒙、后启蒙 的思想冲突,都与对启蒙概念的认识有关。 ( 2 ) 启蒙的哲学释义 1 8 世纪遍及整个欧洲的启蒙运动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但启蒙问题作为一个 哲学问题的提出既不始于1 8 世纪,也不终于1 8 世纪,是德国思辨性的的哲学特质使启 蒙运动得到了深一层的探究和强调,也可以说只有在德国,才形成了真正的启蒙哲学。 一2 一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个提出“何谓启蒙问题的人并不是职业哲学家,而是一名叫策尔纳的柏林牧师, 1 7 8 3 年他在一篇反对民事婚姻的文章中,提到在启蒙的名义下人们的头脑和心胸中出现 在了许多混乱。接着他又提出一个争议百年之久的历史性话题:“什么是启蒙? 这个差 不多重要之至的问题,亦什么是真理的问题,在人们开始启蒙之前,应当予以很好的回 答! 然而迄今为止我发现对这个问题没有任何回答” 5 1 。问题一经提出,就展开了大范 围内的讨论。在这次讨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康德,他第一次把启蒙精神提升到哲学的 高度,以批判的形式确立了理性启蒙,开辟了启蒙哲学的论域。 在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一文中,康德将启蒙定义为:人类自身从蒙昧状 态中摆脱出来,即“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 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6 】。他认为启蒙的核心就在于 人类具有使用自己自身理性的决心和勇气。还有一位同时代哲学家,他所阐述启蒙的切 入点不同于当时任何一位思想家,他就是被誉为“犹太人的路德”的门德尔松,他抓住 了德国现代思想的一个核心范畴: “教化( b i l d u n g ) ”【7 】,并且把启蒙作为教化的一个子 概念来加以陈述。一方面,他强调启蒙的重要性,强调启蒙必须在教化之下进行;另一 方面,他同康德一样看到了个人启蒙与公众启蒙之间的冲突。到了黑格尔那里,启蒙的 古典观念被进一步推向了几乎尽善尽美的高度。在他看来,启蒙就是信仰的对立面,启 蒙使用理性的力量去横扫一切混乱的、蒙昧的东西;从逻辑上说,启蒙对信仰的颠覆所 遵循的正是信仰自身的原则。 进入2 0 世纪,1 9 4 7 年法兰克福派领军人物霍克海默和阿尔多诺在流亡美国时完成 并出版启蒙辩证法,在这部著作中霍克海默从启蒙概念入手,把启蒙概念指认为“人 类文化中的一切进步精神”【8 】。他并没有局限在1 8 世纪以来的启蒙运动来谈启蒙,他认 为在人类的早期神话中就包含了启蒙的精神,人类历史的每一种进步都包含了这种启蒙 精神的作用。但是,在整体上,他们对启蒙概念的“泛化”却饱含着一种否定的态度, 尤其是针对康德所提出的以理性作为启蒙核心这一观点的批判。书中有这样的阐述:启 蒙以“消除神话为己任,意欲以知识代替想象 9 1 ,但在现实中,启蒙理性却走向了他 的反面,成为新的迷信,退化为神话,启蒙的核心摧毁了启蒙自身。1 9 8 4 年,也就是康 德提出启蒙概念2 0 0 年之后,法国哲学家福柯撰写何为启蒙一文,集中对启蒙问题 进行批判性反思。在福柯看来,“启蒙不应被视为一种理论学说,而应被看作一种哲学 的态度、气质。这种态度、气质就表现为对现在或当下我们是什么的批判,从 根本上确立了启蒙的标志,那就是批判 【1 0 】。 ( 3 ) 什么是启蒙观 马克思启蒙观初探 综合来看,启蒙观是指在考察启蒙问题时所持有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方法,对于建构 和理解启蒙具有指导作用;在理论上注重分析启蒙思想的理论路线和思维方式。启蒙与 现代性直接相关,具有历史性的变化,全面地涉及到人类的政治和社会的存在。在新世 纪里,启蒙依然是以发展和人类关怀为中心的建设性的范式。不论对于中国还是对于世 界启蒙都是未竞之事业,这就需要用正确的启蒙观诠释“启蒙”这一启蒙哲学的元问题。 于是,我们也势必要在其元话语的语境中作出一次梳理,即研究启蒙身上背负的历史性。 马克思在其思想的创立过程中,就以一种历史的眼光全面系统地解读了肇始于启蒙的现 代工业文明的内在本质,从而表达了其现代性思想的基本视野。所以,对启蒙历史性的 梳理不仅能够抑制原有启蒙话语权利的扩张,还能够打破传统启蒙思路的制约,使我们 获得契机重新理解启蒙、定义启蒙。 1 1 2 启蒙的问题域 西方史学家曾指出,由1 8 世纪初开始,到1 7 8 9 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之前,这一 段用启蒙思想来解放束缚,批判宗教专制最为活跃的时期都可称为启蒙时代。它在激励 近代西方社会走进新的文明进程的同时,也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权衡在与中世 纪神学传统较量过程中的得与失。1 8 世纪己经结束,并不意味着启蒙时代的消失。自由、 平等、理性、宽容、人道这些经久不衰的主题,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顽强地继续。福柯说: “现代哲学历经两个世纪,以不同的形式一直在重复这一问题。从黑格尔到霍克海默及 哈贝马斯,中间经过尼采和马克斯韦伯。很少有哲学不曾直接或间接地碰到这个问题: 所谓启蒙的事件究竟是什么 【l l 】? 启蒙运动曾经辉煌一时,启蒙的基石并非牢不可 破,启蒙是否成为了启蒙精神的自我逆转,是否如霍克海默和阿尔多诺所断言那样,“被 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 1 2 1 7 这些问题虽有征兆却不得 其解,但有一点可以清楚,人类的启蒙并非一蹴而就,它在充满悖论的理论阶梯上不断 攀援独行。随着文明的进步,凸显理性信心的启蒙精神在近现代哲学问题中莫衷一是, 越来越多的人在这一问题上盘桓不前。于是,一系列现在的、曾经的对启蒙精神和启蒙 心态的偏执呈现了启蒙的问题域,主要围绕以下三个中心: 第一,启蒙论域的合理性。按照福柯的观点,启蒙问题是近代哲学的核心主题,它 与现代性直接相关( 启蒙运动的价值维度日益被体系化为现代性的价值维度) 。如果说两 者之间存在着同生关系,那么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现代以来哲学家们对启蒙运动所做的重 估,从康德的理性启蒙到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再到福柯对启蒙的维护,在其发展 轨迹就存在着某种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在复杂的启蒙思想史中使自身的合理性成为了一 个不可避免的、备受质疑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集中于以下三个争议:首先,把启蒙作为 一4 一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历史事件,启蒙就应具有本体性质,生成的基础是什么? 是否具有本质? 其次,把启蒙 作为伦理意义上人类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是人类解放事业还是个体解放事业的承载? 最后,把启蒙作为一种愿望,与人类生存状态的改变是否有关系? 其实,启蒙本身就产生于一种霸权语言的危机( 中世纪封建专制和宗教伦理道德的 禁锢和束缚) 中,而启蒙的主旨在于以文化自省的方式来对抗这种语言霸权,同时创造 出新的时代语言。然而,时代和历史始终在理论形态中加以分割,抽象的形而上学批判 不可避免转变为具体的历史性批判,康德理性确立了自由前提,开启了近代启蒙哲学的 先河,但并没有从笼统的理性中找到其合法性的依据。霍克海默通过利用黑格尔的历史 辩证法思想,虽然肯定了启蒙是辩证历史发展环节的一部分,但最终还是在否定意义上 消解了启蒙的实质。而在福柯那里,“气质、态度 使然,特定的历史时期被暂搁一边, 启蒙不再是启蒙思想家们构建的那些思想理论,也不再是那些构筑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 理性原则,而恰恰成为了那种自我选择的批判态度,使启蒙与现代性脱离了先在的种种 联系。可见,启蒙的真正意蕴早已经远远超出了它本身赋予自己的时代使命。如果愿意 真正去理解它,接受它,认证它,那就不仅仅在于是否承认我们对启蒙的规范和改造, 而在于使之作为历史积累中的知识载体真正与时代精神相得益彰。 第二,启蒙理性的合法性。启蒙的基石是理性,如果以启蒙运动对世界进行划分, 便可分为前启蒙时代、启蒙时代和后启蒙时代。启蒙时代终结了神学的统治地位,而在 后启蒙时代,理性成为了“一切现存事物的唯一的裁判者( 恩格斯语) 。理性力量的“权 威”被无限地扩大,现代文明的极速增长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身理性的任意发挥招 至了难以预计的伤害和潜在性毁灭。启蒙后来者黑格尔、马克思、马克斯韦伯、霍克 海默、哈贝马斯无一不触动了启蒙的这根元神经。西方素有理性传统,启蒙理性却完全 不同于古希腊时期逻各斯o o g o s ) 意义上的存在理性,也完全不同于中世纪的神正理性, 而是源自笛卡尔所确立的主体理性,他的“我思 只来源于自我而非上帝或其他东西。 康德所坚持的也正是这种主体理性立场,他说:“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的东西之中最 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州1 3 】。自由,在这里就 。是主体自我设定的能力。当然,将理性原则看成至高无上的能力极致,就必然令观念变 得绝对而有限,所以对此康德难以解释。再从另一个角度横向看来,启蒙理性在同一时 期的欧洲国家发展得并不一致,英国理性重在科技,法国理性重在政治革命,而德国理性 则重在思辨,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相应的失衡;纵向来看,正如福柯所认为:理性也 具有自己的历史,历史中也有各种各样的理性形式和理性原则;“如果不能理解这种历 史的观点,启蒙运动所信奉的主体理性就会由于对自身的迷信而拒绝被超越的可能,在 事实上终结启蒙 【1 4 】。最后,启蒙的根基也将不复存在。 一5 一 马克思启蒙观初探 第三,启蒙的现代性之路。不难追溯,现代性态度是在启蒙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在 启蒙运动中,理性和主体性替代了上帝,成为了价值之源和对现存事物批判的标准,同 时也成为了现代性观念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伴随着宗教世界图景的瓦解,以人的自由为 核心的诸种权利、价值得到了肯定,这一过程限定了理性和主体性的世俗化意义,成为 了韦伯眼中世界的“祛魅 。然而,现代性的产生和形成与现代社会的形成是分不开的, 启蒙运动恰恰是西方历史上现代社会形成所经历的重要阶段,二者具有共时性的内在同 一。启蒙中一整套观念系统被提升到哲学高度之后,现代性和现代社会仿佛成为了笼罩 启蒙的完整严密的布景,在一系列工具与价值的论战中投射出所有对启蒙精神的弘扬和 反思。后来者也同样在现代性进程中看到了,康德所提倡的理性启蒙原则,未能使人类 成年,现在仍然需要面对“现在”,但如果把启蒙与现代性所有的关联都归于理性,那 么启蒙的现实性追问功能就在面对启蒙的两难境地中被无形边缘化,“要么坚持理性, 要么放弃理性的这种敲诈 【1 5 】,在免受科技异化的危机和困扰中变得更加没有意义。所 以,重构启蒙就必然成为了启蒙现代性改造的有力出发点。 1 1 3 现代启蒙观涉及的内容 总体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立启蒙运动的核心概念。从康德到福柯,启蒙思想家们均给启蒙下过明确 的定义,这种定义本身也成为了他们可依赖的思维方式,集中解决启蒙思想的运用问题; 也可以说,启蒙概念本身就已经为启蒙提供了解决理性运用、自由解放、理性合法化等 问题的范式。当我们在对启蒙概念进行认真细致的梳理的同时,更加不能够忽略这些具 有差异性的启蒙概念造成或引发的新问题、新矛盾。 第二,把握了启蒙的基本理念和思想脉络。在启蒙的历史进程中,存在着明显价值 目标和其发展趋势的落差,尤其是滥觞于启蒙运动的现代社会,政治化的民主自由、工 业化的生产方式、市场化的经济运行、都市化的生存状态,都呈现了动态的背离或阻隔。 这就需要试图诠释启蒙的理论家们在这些复杂的主题面前剥茧抽丝。 第三,奠定启蒙伦理意义的基础。启蒙一直与人类所追求的自身解放的目标是一致 的,这不仅来源于对启蒙的基本理解,同时也使启蒙在如何运用理性、用理性构筑人与 世界的关系的实践中找到一个宗旨。因为,在本质上,理性完全是人的自觉、自为、自 主的自由能力;它决定了人类在何种程度拥有实质的自由、完成实质的解放。所以,在 具代表性的启蒙观那里,康德、马克思、福柯都不约而同地在伦理学意义上阐述了启蒙 的追求和成就,并由此生出启蒙观文化的底蕴,表达近现代人类思想对终极关怀的渴望 与敬畏。 一6 一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四,寻求启蒙主张的存在依据。这个依据也就是从不同的视域整理出启蒙思想内 部更具价值的看法和观点。而所谓的视域正是理论家们观察和构建其理论的历史地平 线,不同的视域造就了不同的理论形态,也就造就了不同的启蒙主张。 第五,确定启蒙精神的主旨。启蒙是一种进步的思想,多数启蒙思想家都从肯定的 意义还原了启蒙的时代意义,甚至包括德国古典启蒙哲学中认定的启蒙服务于宗教的观 点。但也不乏从否定的意义上看待启蒙的思想家,如霍克海默就否认这种历史的进步, 认为启蒙已经倒退、返回、成为了神话。对启蒙问题深入的反思开启了对西方发达资本 主义社会的现代性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 。 第六,考察启蒙与现代性的关联。无数后来者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文化的变迁, 都对启蒙进程消解或重构,他们的深层动机是什么? 就是为了揭开现代性之过去、现在 和未来的历史逻辑。就如福柯所说:“重要的不是保护启蒙运动的遗留部分,而是这种 事件以及意义的问题本身作为应该被思考的东西,必须在精神上得到保存和保护 【1 6 】。于是,我们可以从与1 8 世纪启蒙基本原则的断裂或背离中看到现代性是否构成了 启蒙的继续和发展。福柯认为,启蒙在人类思想史中既无法拆解,又不可逃避,将启蒙 变为了一个现代性问题,使之具有了当代在场的意义。他的这种看法给了我们很大的启 示,对启蒙与现代性纷争作出的诊断,就是在当代现实场中找到启蒙所真正拥有的理性 与思想基础。 1 2 启蒙观的历史考察 1 2 1 启蒙观形成的基础 启蒙不仅仅是介于文艺复兴和浪漫主义之间的、向现代文化转型的先期准备,就启 蒙本体的形式和作用来讲,启蒙是一个继往的环节,“启蒙思想家的学说有赖于前数世 纪的思想积累,启蒙哲学只是继承了那几个世纪的遗产,对于这一遗产,它进行了 整理,去粗取精,有所发挥和说明 1 1 7 1 。这就构成了对启蒙运动本身和对启蒙基本理念 以及启蒙现代性价值的看法,即启蒙观形成的基础。它的外在形式是以智慧追求智慧。 1 2 2 启蒙观的历史流变 在启蒙思想集大成者康德那里,他所开创的思想界的哥白尼革命,“沟通了唯理论 和经验论这两个好几个世纪以来互相敌对的欧洲主要哲学传统”【墙】。此后;西方思想又 从康德的启蒙哲学进渡到了德国古典哲学,默默成就了后世的一切思想繁华,毕竟“哲 学的质疑根植于启蒙中”( 福柯语) 。所以说,构建、延续启蒙观的价值和方法不仅 一7 一 马克思启蒙观初探 意味着只在哲学中探讨启蒙的出路,还意味着在权威、信仰主宰的时代,自我独立可以 成为一种自我存在的勇气。 卡西勒在启蒙哲学一书中,阐述了启蒙思想中一条方法论的基本线索,他认为: “启蒙思想抛弃了1 7 世纪形而上学的抽象演绎的方法,而代之的分析还原和理智重建 的方法。即所谓认识某一对象,就是把它分析还原为它的终极组成因素。然后在思想中 把这些因素重建为一个整体。”【1 9 】( 指普遍理性摒弃了信仰,在叙事方法上改变了现代 以来理性所具有的权威性) “启蒙 宽泛的涵义被片面化为自然科学后,局限在经验领 域中的理性主义,开始被实证科学深深质疑;人文主义似乎力量微弱,但并非不可置否。 最终,这一切导致了人们从对启蒙的认可到对启蒙的质疑。 明显地,最初的启蒙哲学的出发点都是在肯定的意义上来谈论启蒙。康德确立理性 启蒙后,在文章中乐观地指出: i s a p e r ea n d e !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1 2 们,即只要 你能从不成熟的心智状态从懒惰和怯懦中释放出来,你就能够真正用理性自我启 蒙。同时期的门德尔松则申明教化的目的就在于人的规定性在现实社会中的实现,在于 使个体的个性从共同体中得到满足,并且以此获得个体的启蒙。即使黑格尔对启蒙的核 心( 理性) 加以批判,指出启蒙对传统宗教信仰的否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否定,理性批 判自身存在着弊端,但他仍然从肯定的角度赞扬了启蒙的贡献。其后的青年黑格尔派把 自我意识看作启蒙哲学的基础,并以此作为武器批判宗教,宣扬无神论。他们称宗教是 麻醉人民的鸦片,是“人类精神的枷锁 ,只有自我意识才能把人类从宗教中解放出来。 青年马克思也正是在这种强大、有力的理论影响下,使其所具有的启蒙主义世界观得以 深化。 从一定程度来看,不论是在思想形式上还是在价值主题上,现代性与启蒙传统都具 有某种血亲关系,二者秉承一致,但表面化的认同,仍然没有解决理性合法化的问题, 并且随着现代性的发展,理性概念更进一步地分化了。每个领域的规定性都各不相同, 出于对理性理解的不确定性,对启蒙的批判也由此开始。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明确指出: “我们的时代,曾经具有批判意识的启蒙精神已经走向自杀之途”【2 1 1 。而导致启蒙精神 覆灭的主要原因是,占统治地位的实证主义已经把启蒙理性同化为实证理性和肯定理 性,成为了为现实社会辩护的工具,失去了原有的否定精神,这一过程被称之为“启蒙 精神的实证化”。在以理性主义的科学精神为根本特征的西方文明里,实证主义认识事 物的方式和方法日益泛化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取代、拒绝了形而上学生活,人 们生活的一切方面均以“经验证实原则”为尺度,把实证理性等同于理性自身,最终导 致了理性自身的危机和片面化。针对于此,德国社会理论学家马克斯韦伯首先提出了 合理性原则,并详细分析了启蒙精神变化的原因。他把社会行动分为合理性和非理性二 一8 一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类,而合理性行动又被分解为价值合理性行动和工具合理性行动二大类,即形成了价 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对立。韦伯还洞察到,这种对立实际上正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 展与文化价值之间不可解决的冲突的症结所在,这一境况是现代人无法回避的命运。接 着,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霍克海默和阿尔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对这一合理性作 出了进一步解释,霍克海默从启蒙概念入手,阿尔多诺从文化工业批判入手,反思了启 蒙问题,开启了法兰克福学派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批判。他们打破了将启 蒙限定在1 8 世纪西欧思想解放运动的局限,将启蒙重新定义为把人类从恐惧与迷信中 解放出来,并且确立其主权的“最一般意义上的进步思想 【2 2 】。他们认为:现代化进程 结束了启蒙精神中蕴含的理想主义的色彩,及其批判的、反思的、否定的精神,而成为 一种与实证主义者强调的理性相同的“实证理性 、“肯定理性,即“把理性从形而 上学转化为工具理性的合理性 2 3 1 。马尔库塞也有同样的看法,反思批判的理性成为了 一种否定理性,事实尺度成为了统治秩序的标志,为极权主义的意识形态提供了丰富的 土壤,启蒙精神的目标不再有助于启迪人们认识自身、领悟现实、追求自由,相反,它 自身已经成为了那种极权主义的统治工具。总之,对启蒙的批判无疑都是从瓦解其理论 基石“理性一入手,来否决人们对世界对人类幸福过于乐观的态度,那么理性处于现代 性之中将有何种命运? 随着2 0 世纪进程的多元剖析,启蒙精神的演绎道路也变得日益 复杂。 福柯在2 0 世纪8 0 年代重新提出了“何为启蒙”的话题,并阐述了对启蒙的回归性认 识,为启蒙观念增添了最富有启示性的内涵。他审查了两百余年的思想史,坦诚启蒙虽 然是人类走向成熟的一种必要手段,但“我们所经历的许多事情使我们确信, 启蒙 这一历史事件并没有使我们变成成年,而且,我们现在仍未成年”【2 4 】。在这一方面,他 将启蒙放在了康德“批判”思想意义之上,肯定了启蒙本身就是批判。并且强调了把人 们和启蒙问题联系在一起的,不是启蒙思想家构建的那些思想理论,也不是那些构筑资 产阶级理性王国的理性原则,而是这种批判的态度。这种批判的气质让人们立足于现时 性去反思存在、反思自身。可见,不仅启蒙观念赋予了现代思想家关于个体的转型性认 识,也赋予了其关于现代文化的转型性认识。随后,启蒙观念遭到了全面的挑战和质询, 尤其是在后尼采时代的颠覆或解构风潮中,传统的启蒙观被看成了一种颠覆的行为,即 对统治的“祛魅”( d i s e n c h a n t m e n t ) 、对根本信仰的颠覆。于是,传统启蒙和现代启蒙在 无形的传统的冷静客观的反思中取得共生关系;新一轮的启蒙即将在全方位的讨论中全 面展开。 总之,“启蒙 在当今重新成为社会文化的核心话题,说明了它处于社会转型一个 必要的环节,在历经两个世纪的流变,“启蒙”也全然昭示了一个深刻的启蒙意义:即 一9 一 马克思启蒙观初探 启蒙意味着转型,不管从世俗政治权力的交接、理性对信仰的颠覆、现代知识形态的诞 生,还是人类新的理想的升起,都可以从启蒙的观念中说明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转型的时 代。 1 3 马克思启蒙观的提出 马克思从来没有明确过启蒙的概念,但是他一生都没有离开对启蒙进步意义的追求 和对这种进步意义存在根据的寻觅。如前所述,探讨启蒙观的意义在于重新揭示启蒙的 深层底蕴,进以更加客观地评价启蒙的现代性内涵、为启蒙的历史命运提供一种文化批 判的资源。以下所论及的马克思启蒙观也将在此维度中充分展开,来应对当今人们反思 现代性思想的整体语境。也就是说,启蒙的现代性断裂或继续不仅是当下文化语境中的 历史事件,也是启蒙开始后就一直存在着的历史进程。今天,当人们对启蒙造成的极度 理性化、权利化、技术化的生活进行批评和改造时,更应该在历史的界域中找到评判启 蒙最有效的文化态度与立场。 1 4 马克思启蒙观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学界研究马克思启蒙观的专著和资料少之又少,从学界相关的研究中 可以看到,青年马克思完全接受了正统的古典人文教育,并深得理性主义道德神学启蒙 的影响,所以长期以来,学术界只侧重马克思与启蒙思想的渊源关系,并集中在早期世 界观并不成熟的博士论文和青年马克思的著作中。关于介绍这些内容具有代表性的 文章有: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慧娟的马克思对启蒙思想的超越,杭 州师范学院政治系陈锐的马克思主义与1 8 世纪的启蒙哲学,北京大学哲学系杨仁 忠的启蒙主义:马克思学生时代的思想主流,武汉大学哲学系李志的马克思( 博 士论文) 中的启蒙意识初探等8 篇文章。其实,在马克思一生的重要著作中,马克思 本人虽然从来没有集中地论述过、但也没有离开过对法国启蒙运动和德国启蒙运动态度 的阐述,尤其在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论域中,经过层层剖析之后,我们必然会看到内化 于马克思主义之中的启蒙观理论。所以,这项较为空白的论题值得深入研究。以下是界 内学者们在长期的理论探索中已经形成的一些较为一致性的观点: 首先,关于研究马克思启蒙观的视角及方法论,多主张多角度观察这个包容了多种 成分的完整的思想体系。有三个侧重点:一是从阶级的立场上来看;二是从与1 8 世纪 启蒙哲学的关系这个视角来看;三是从1 8 世纪整个社会的文化变迁来重新理解这种关 系来看。 其次,关于马克思哲学观与启蒙哲学的关系,确定了两方面的内容:一、启蒙主义 是马克思青年时代的主流思想和主要理论来源,并着重突出在马克思博士论文时期,其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思想与启蒙思想有着内在的关联。同时,多数学者还认为,如果将启蒙意识与其它思想 资源结合起来加以考察,必然能更迸一步地揭示启蒙意识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中的地 位。二、按照时期随着研究的深入,立场的改变也影响了马克思对待启蒙的态度的改变。 也就是说,受到启蒙精神和理性主义的隐性思想熏陶,马克思有选择性的吸收了那些观 点,使之内化于他的学术思想之内,并成为推动其世界观发展的理论资源。 最后,关于马克思启蒙观对启蒙思想的内化形式。马克思尽管继承了一些启蒙的原 则,但更多的是对它的扬弃,比如,马克思对启蒙思想的主要成就政治自由进行了批判, 而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解却接受了启蒙思想。于是,整体上马克思哲学始终保持着对“理 性 概念的批判( 传统哲学中理性是通过哲学体现出来的) ,使之不再纠缠于本原、本体 等问题而在与现实的紧密联系中终结传统哲学。 另外,还存在着两个比较重要却又被忽略的问题。第一,马克思对启蒙的主题概念 和价值目标采取了极大认同的态度,却对以“理性 为手段的思维认识方式进行批判, 在这些“扬弃 的背后是否存在着一致的原则,这个原则又与马克思克服“主一客 二 元对立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第二,在马克思看来,启蒙思想家都代表各自阶级的利益, 而他的着眼点却放在了全人类,以无产阶级为根本立场。根据马克思不是在观念上而是 在现实中动摇专制的实践论观点,我们应该本着伦理学意义的人本主义还是应该本着哲 学意义的启蒙主义解读马克思的启蒙观? 如文章开始所述,对于中国的现代化之现代性 建设,研究马克思启蒙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也将继续深入这两个层面进行论 述。 马克思启蒙观初探 2 马克思启蒙观探要 2 1马克思启蒙观的出场语境 2 1 1马克思启蒙观出场的时代背景 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思想和意识形态都是特定的社会历史的产物” 2 5 o 有关他 的启蒙观点,在特定历史时期,并不一一具有独创性,而是从丰富的理论背景和社会现 实中汲取了养分,获得了启发,沉积为自己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就不能忽略启蒙话语 的复杂性,不能忽略1 8 世纪、1 9 世纪德国启蒙话语兴盛之初的复杂语境。 抛除与1 8 世纪西欧各国启蒙哲学的联系,德国的现实却要求用一种不同于1 8 世纪 法国启蒙运动的全新视角来审视,因为1 8 世纪德国的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 主义具有某种相似性,在文化上都带有浓烈的贵族化特征和浪漫主义色彩,它的民族性 根基在于对基督教唯灵论的信仰,而丝毫没有实质性的社会变革功能。当时的人们热衷 于对呈现启蒙精神的法国大革命的追捧,仅仅从对主体理性的把握,就看到了一幅理性、 文明、进步的美好图画,并充满了乐观和自信。然而,推翻了封建固巢的法国革命,也 没有给社会带来永久的安宁和真正的幸福,何况当时还处于封建分藩割据分裂状态的德 国,更没有任何成熟的经济条件和革命条件完成一次真正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所孕育的 革命是哲学方面的、人文理性层面上的变革主张,被纳入自由主义新知力量的马克思需 要一种精神武器来解决梦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出身于开明的知识分子家庭,生活在当时德国先进的莱茵地区。当时马克思 所处的时代出现过两个较大的转折:从经济上来说是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它的转折 点是1 8 2 5 年,即西方社会第一次大规模的经济危机;从政治上来说就是从1 7 8 9 年开始 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它的转折点是1 8 3 0 年,正是在这一年之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 级的矛盾才正式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两种局面纠集在一起,尤其是马克思来到巴 黎以后,同正义者同盟和工人团体领袖们交往,参加了工人集会以后,使他更加注意到 无产阶级同现代工业、资本主义社会之间内在的关系。在针对德国国家哲学批判的时候, 马克思也全然超出了这种批判的范围,一方面,他把对德国现状的批判当成了对英国、 法国各先进国家过去的批判;另一方面,他也完全超出了政治解放的水平,开始从更高 的问题即所谓真正人的问题出发,来揭露现代国家隐秘的缺陷。正如他本人所表达:“一 旦现代的政治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