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基于移动学习的教学系统设计.pdf_第1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基于移动学习的教学系统设计.pdf_第2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基于移动学习的教学系统设计.pdf_第3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基于移动学习的教学系统设计.pdf_第4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基于移动学习的教学系统设计.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移动学习的教学系统设计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环 境下人们的学习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截止2 0 0 7 年6 月3 0 日, 中国手机用户已超过5 个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受手机上网资费下 调的影响,手机上网已经在我国渐成风气,成为整个市场新的趋势。 与此同时,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收发短信、 彩信、电子邮件,播放音频、视频文件等等功能日臻成熟,现在的手 机集通讯、商务、娱乐于一身,具有电话、电脑、电视、电游、信用 卡、m p 4 等功能,把人类带入一个五彩斑斓的新世界。 因此利用手机、p d a 等移动终端进行学习早已不是梦想,移动学 习便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论文的研究重点是基于移动学习的教学系 统设计,首先通过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对国内的学术 论文和学位论文进行深入分析,理清了移动学习研究在国内的发展动 向;其次,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移动学习教学实践研究,总结 出符合我国成人学习者的移动学习教学平台应具备的特点;在此基础 上,从以“学 为主的角度来探讨移动学习中的教学设计,完成并详 细阐述了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流程图;最后根据此教学设计思想,从软 件工程的角度,研究设计基于移动学习的教学系统,完成了该平台的 用例图、静态视图、动态视图、系统结构以及数据库的设计。希望能 为本项目的后继研究工作提供方法论意义上的参考。 关键字:移动学习以学为主教学设计教学系统设计 d e s i g no ft e a c h i n gs y s t e m b a s e do nm o bi l el e a r n n 叮g a bs t r a c t t h a n k st ot h e r a p i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c o m p u t e r , n e t w o r ka n d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p e o p l e sl e a r n i n ga n d l i v i n gs t y l e i s c h a n g i n gs om u c ha tp r e s e n t u n t i lj u n e3 0 ,2 0 0 7 ,t h e r ea r em o r et h a n 5 0 0 0m i l l i o nm o b i l ep h o n eu s e r si nc h i n a e s p e c i a l l ya f t e rt h ed e c r e a s e d c o s to fi n t e r n e ta c c e s s i n gt h r o u g hm o b i l ep h o n e ,t h en u m b e ro f u s e r sw h o u s ei tt os u r fi si n c r e a s i n gq u i c k l y n o wt h ec e l lp h o n ei su s e dt or e c e i v e a n dt r a n s m i ts m s ,m m s ,e - m a i l ,t op l a ya u d i oa n dv i d e o ,e t c t h e m o b i l ed e v i c e sm a k ep e o p l e sl e a r n i n ga n dl i v i n gb e c o m em o r ea n dm o r e c o n v e n i e n t m o b i l el e a r n i n gi sar e s e a r c hh o t s p o ta tp r e s e n t ,t h i sp a p e rm a i n l y f o c u so nt h et e a c h i n g s y s t e md e s i g nb a s e do nm o b i l el e a r n i n g b y a n a l y z i n g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r e s e a r c ha n de m p i r i c a ls t u d yo nm o b i l el e a r n i n g , a ni n s t r u c t i o n a l d e s i g np r o c e s si sg i v e n ,w h i c h i sb a s e do nm o b i l e l e a r n i n ga n de d u c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 a n dt h ep r o c e s sp r i o r i t yi sg i v e nt o l e a r n i n ga n dl e a r n e r s a n dt h e nt h et h e s i sd e s i g n st h et e a c h i n gs y s t e mo f m o b i l el e a r n i n gf r o mt h es o f t w a r ee n g i n e e rv i e w t h i sp a p e ri se x p e c t e d t o p r o v i d eam e t h o d o l o g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t o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 m o b i l el e a r n i n gs o f t w a r e ,w h i c hi sa c c o r d i n gt h ee d u c a t i o n a lt e c h n o l o g y t h o u g h ta n dr e q u i r i n gt h ea d u l tl e a r n e r s d e m a n d s t h i sp a p e rc o n s i s t so fs i xc h a p t e r s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i n t r o d u c e sw h yt h i st o p i ci sc h o s e n ,w h i c hp r o j e c t i tc o m e sf r o m ,w h a tc o n t e n t st ob er e s e a r c h e d ,t h ed e f in i t i o no fr e l a t e d t e r m s ,a n dp u t sf o r w a r d st h ef r a m e w o r ko ft h i sp a p e r c h a p t e rt w oi st h et h e o r yr e s e a r c h ,i ts u m m a r i z e st h ep r e s e n tm o b i l e l e a r n i n gp r o j e c t s ,a b r o a da n dh o m e ,m a i n l ya n a l y z e sh o wt h em o b i l e l e a r n i n gi sd e v e l o p i n ga th o m eb yc o n t e n ta n a l y s i sm e t h o d ,a n dt h e n d e s c r i b e si tf r o mt h ec o n t e n ta n dt i m ep o i n t s c h a p t e rt h r e ei st h ec l a s se x p e r i m e n tp a r t ,i tc o m p a r e st h ep r e s e n t m o b i l el e a m i n gs y s t e m s ,a n di n v e s t i g a t e sa ne d u c a t i o n a le x p e r i m e n to n t h em o b i l el e a m i n gi nc o m p u t e rb a s i sc u r r i c u l u m ,t h e nt a k e sac o n c l u s i o n o nw h a tk i n do f t e a c h i n gs y s t e mi ss u i t a b l ef o ra d u l tl e a r n e r s c h a p t e rf o u ri sa b o u tt h ei n s t r u c t i o n a ld e s i g n ,i td e s i g n sam o b i l e l e a m i n gt e a c h i n gs y s t e mp r o c e s sd i a g r a mw h i c h i sb a s e do nt h e e d u c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t h e o r ya n dd e s c r i b e st h ed e t a i l so fe v e r yp a r t ,s u c h a sl e a r n i n gr e q u i r e m e n ta n a l y s i s ,t h ec h a r a c t e r so ft h el e a r n e r s ,e t c c h a p t e rf i v ei s t h ec o r eo ft h i sp a p e r , a c c o r d i n gt h ep r o c e s so f c h a p t e rf o u r , i td e s i g n st h et e a c h i n gs y s t e mb a s e do nm o b i l el e a r n i n g , i n c l u d e ss i xp a r t s :t h er e q u i r e m e n ta n a l y s i s ,w h i c hc o n t a i n su s ec a s e d i a g r a ma n da n a l y s i sc l a s s e s ;s t a t i cd i a g r a m ,w h i c hi sa b o u td e s i g nc l a s s d i a g r a m ;d y n a m i cd i a g r a m ,s u c ha ss e q u e n c ed i a g r a ma n dc o l l a b o r a t i o n d i a g r a m ;t h ea r c h i t e c t u r eo ft h es y s t e ma n dd e p l o y m e n td i a g r a m ;d a t a t a b l e sa n dc h o i c eo fd a t a b a s e ;t h ec o m p a r i s o no fd e v e l o p m e n tm o d e la n d t o o l s c h a p t e rs i xs u m m a r i z e sm e w h o l ep a p e ra n dw o r k ,i n n o v a t i o n sa n d d e f i c i e n c y , a n dp r o s p e c t st h ef u t u r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m o b i l el e a r n i n g k e yw o r d s :m o b i l el e a r n i n g ,p r i o r i t yg i v e nt ol e a m i n g ,t e a c h i n g d e s i g n ,t e a c h i n gs y s t e mp l a t f o r md e s i g n 独创性( 或创新性) 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中所罗列的内容以外,论文中不 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北京邮电大学或其他 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 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本人签名:锄1 金橡日期:砂膨孑弓弓i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北京邮电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北京邮电大学。学校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 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非保密论 文注释:本学位论文不属于保密范围,适用本授权书。 本人签名:孰1 金拇 导师签名:剖缘恣 i r 期:弦孵3 弓j r 期:硝= ; 北京邮电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1 1 选题背景 第一章绪论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 习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移动学习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 无线联通世界。现在的有线终端设备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手机 这种无线终端的出现满足了大众的需求并越来越成为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在手机 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手机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通话工具,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手 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收发短信、彩信、电子邮件,播放音频、视频文件等等 功能日臻成熟。现在的手机集通讯、商务、娱乐于一身,执行着电话、电脑、电 视、电游、信用卡、m p 4 等职能,把人类带入一个五彩斑斓的新世界。移动手机 便携可靠,操作方便,价格便宜,一些增值业务更是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笔记 本电脑的出现以及计算机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些终端的持有者可以随时 随地上网查询自己需要的知识信息。移动终端的影响力之大,在于其离用户最近, 联系的终端越变越小,但却越来越跟随、紧贴用户。 2 0 0 4 年1 1 月2 8 日至3 0 同,在亚洲开放大学协会第1 8 届年会上,爱尔兰 专家德斯蒙德基更所做的主题报告移动学习:下一代的学习中提到关 于无线终端设备及其利用情况的数据统计,从中可以窥见世界无线终端设备普及 利用情况的端倪【l j : 爱立信和诺基亚告诉我们,全球目前共有1 5 亿部移动电话,而全球总人 口是6 0 亿。 i 移动用户的数量仅中国就达到2 亿,并每月将以2 0 0 万部的速度递增。 12 0 0 3 年,全球有5 2 5 0 万部移动电话在世界各地漫游。 12 0 0 4 年,移动( 或无线) 商务的利润全球将达到2 亿美元。 12 0 0 5 年,计算机无线网络用户将超过1 0 亿。 另外一组数据表明: _ 超过5 0 的职员在公司外花的时问占去他们的时问的一半; _ 到2 0 0 2 年,将有超过7 5 的网络浏览是通过无线平台来运行的; _ 到2 0 0 2 年,移动设备的数量将超过有线连接的p c 机的数量,在2 0 0 3 年, 基于移动学习的教学系统设计 将会突破1 0 亿; - 到2 0 0 3 年,将有5 亿2 5 0 0 0 万的基于网络的电话投入使用; 到2 0 0 5 年,全世界将有1 0 亿多的因特网用户。 在国内,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 n n i c ) 发布的第2 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 展状况统计报告【2 1 ,截止2 0 0 7 年6 月3 0f 1 ,中国手机用户己超过5 个亿,尤其 值得关注的是,受手机上网资费下调的影响,手机上网在我国逐渐普及,成为整 个市场新的趋势。已有1 4 ( 2 7 3 ) 的网民使用手机上网,较去年翻了2 6 倍, 达到4 4 3 0 力人。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使用手机e 互联网的用户增长速度急 剧加快。 信息产业部2 0 0 7 年1 2 月2 6 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主页上发布 6 2 0 0 7 年卜1 1 月通信行业运行状况【3 1 ,统计显示,到2 0 0 7 年1 1 月底,全国手 机用户较上年底增加7 8 3 2 1 万户,月均增加7 1 2 万户,手机用户数超过5 3 9 亿 户。 图卜12 0 0 4 2 0 0 7 年移动电话用户各月净增比较【3 】 另外,信息产业部主页2 0 0 7 年1 2 月2 5 同的科技动态栏目发表题为互动 媒体产业联盟成立的新闻,称由1 8 家来自国内的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 系统和终端制造商、j 枣片提供商、软件企业和仪表企业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的互 动媒体产:业联盟,于2 0 0 7 年1 2 月1 lf = 1 在北京正式成立,这标志着移动媒体应 用已经产业化。 新技术在移动终端巾的应用。首先,手机具备投影仪的功能。手机的功能日 渐丰富,如电视接收、欣赏视频、g p s 导航和其它智能应用,但是手机较小的屏 幕尺寸限制了这些功能的应用。如何扩大手机屏幕的可视范围,成了目前手机技 术攻关的重点,也是技术瓶颈。但是根据目前的技术水平,折叠屏幕暂时尚未实 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现。近日,m i c r o v i s i o n s 公司开发出了一种手机投影设备p l u g a n d p l a y 。 图l 一2m i c r o v i s i 咖s 公司的手机投影设备一一p l u g - 姐d 巾l a 尹1 该设备是独立的,可以应用在包括手机在内的诸多电子设备上,如m p 3 、笔 记本电脑、m p 4 等。m i c r o v i s i o n s 公司声称该设备投影面积可达1 2 - - 1 0 0 英寸。 p l u g a n d p l a y 会在2 0 0 8 年2 月份的巴塞罗那c e s 和3 g s m 展上推出,移动无线 应用领域在屏幕扩大技术方面又有了新发展。 其次,移动终端超长待机实现方式多样化。例如,配置超大容量的电池板; 在手机功能上进行优化,在原有的手机功能设计基础上,通过软件对手机的功能 和应用进行优化,特别是对那些耗电的功能进行优化;通过电路节电和软件驱动 等技术实现超长待机,这也是最高级的延长手机电池续航时间的方法;采用提高 芯片集成度的做法,即在一块芯片上实现更多的功能模块是当前的大趋势,这样 做的好处是能够有效解决手机内部各功能模块之间信号来回传输造成的损耗,这 也是飞利浦的节电解决方案。另外还有光能手机的概念,这是太阳能技术在手机 产品中的应用,虽然这一技术暂时还不成熟,在体积较小的手机上,由于可供安 装光电转换面板的位置有限,其光电转换能力十分弱,不能与电流充电相提并论, 但是从产品的本质上来看,目前市场上光能电池板已经成熟,只是需要产业链上 各方继续努力。 再次,在输入键盘方面,全键盘在中国尚未普及,据称,全键盘需要双手操 作输入字母,但实际上只能用两个拇指,与习惯的电脑键盘还有很大的区别,也 就是说输入字母还比较方便,但是如果输入汉字,与电脑键盘还有很大的差距。 方便快捷的全键盘输入概念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其思路符合用户的需 求。 还有一个最近出台的政策值得关注【5 】:2 0 0 7 年1 0 月1 9 日,国际电联无线电 通信部门( i t u r ) 将w i m a x 认证为一种3 g 移动数据技术,成为继w c d m a 、c d m a 2 0 0 0 、 t o s c d m a 之后的第四个3 g 移动无线标准,w i m a x 也获得了一个重要的身份。该 技术成本低、性能好,是一种为企业和家庭提供“最后一公里 宽带无线接入的 新方案,其所能提供的最高速率达7 0 m b p s ,是其它3 g 技术所能提供带宽速率的 基于移动学习的教学系统设汁 3 0 倍,这对无线网络以及移动无线应用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虽然w i m a x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例如完善市场商业模式等,但易观国际预测,北京2 0 0 8 年 奥运会将引爆w i m a x 时代。 “一台便携的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连接互联网”,这个目标使得移动运营商、 芯片厂商、终端厂商、互联网服务商、内容提供商等各方积极联合起来。可以看 出,移动终端的发展势头是如此的凶猛,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无线通信的时代, 从来没有一项技术能像移动电话那样得到如此迅速普及的应用。一些研发商首先 把3 g 无线技术的应用推广到了办公室、家庭、汽车、摩托车、甚至电冰箱,继 而引起了教育领域的关注,尤其是人才培训,移动学习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1 2课题来源 本论文以移动学习绩效研究课题为依托。该项目是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 一五”规划教育信息技术基础研究课题,课题编号为d c a 0 6 0 0 9 8 ,主要从“移动 学习学习模式”、“移动学习教学系统设计”、“移动学习课程资源设计与开发”等 方面进行移动学习绩效改进的研究。本文作者主要参与了课题的调研论证、可行 性分析等课题申请工作,并从“移动学习教学系统设计”的角度对移动学习进行 绩效方面的改进,故本论文选题为基于移动学习的教学系统设计。 1 3 研究内容 目前,移动学习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点【6 j :移动学习 系统的体系结构、最新的无线移动通信技术、无处不在的计算和学习环境的集成、 无线移动技术在学习中的创新使用、学习移动代理、无线移动技术的实践应用、 协作学习的群件方案、移动应用的学习者支持界面以及移动学习系统的评价。 而本论文将对移动学习系统进行深入研究。从国内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调研 入手,利用文献分析和内容分析法,理清移动学习在国内研究的发展脉络;在此 基础上,对比当今国内的移动学习系统,结合课堂上移动学习的效果评价,从教 学设计思想的角度,提出适合我国远程学习者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流程;同时, 结合软件工程的思想,从需求分析阶段的用例图、分析类,一直到静态视图的设 计类、动态视图的交互图、体系结构设计、数据库的设计等方面,充分发挥移动 学习的优势,设计符合教学设计思想的移动学习教学系统,为后继的代码编写工 作做好准备。 北京邮电大学顾十学位论文 1 4 研究意义 移动学习,需要研究的关键性问题包括移动学习系统相关技术研究、移动学 习终端的软件开发研究、移动学习课程开发研究和移动学习系统的标准化研究 【7 】 0 本论文的内容是基于移动学习的教学系统设计,适合移动学习研究的发展, 同时,在设计基于移动学习的教学系统时,对移动学习者进行了实证研究,引入 了教学设计的思想,整合了目前主流的移动学习模式方案,主要有基于短消息的 移动学习、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和基于校园无线网络的准移动学习三种,旨 在为移动学习者设计符合其学习需要及其学习者特征的教学系统平台,为移动学 习终端软件的设计研究贡献一份力量。 1 5相关术语界定 1 5 1 移动学习的定义 关于移动学习的定义如今还没有定论,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认识和理解趋向。 第一,是将移动学习理解为远程学习的一种形式;第二,认为移动学习是数字化 学习的扩展;第三,从认知与学习的角度开展研究,认为移动学习的移动性、情 境相关的特点使其成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技术与方式。 在芬兰,由e r i c s s o n 、i n s i t e 、t e l e n o rm o b i l e 与i tf o r n e b uk n o w a t i o n 联合发起的名为“t e l e n o r w a p 移动学习”研究项目的研究报告中给出的移动学 习的定义是:由于人们地理空间流动性和弹性学习需求的增加而使用移动终端 设备进行学习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 k n o w l e d g ep l a n e t 公司认知系统部主任c l a r kq u i n n 从技术的角度对移动 学习作了这样的定义:移动学习是通过i a 设备实现的数字化学习,这些i a 设备 包括p a l m s 、w i n d o w sc e 设备和数字蜂窝电话等。在谈到移动学习时说:“移动 学习是移动计算与数字化学习的结合,它包括随时、随地的学习资源,强大的搜 索能力,丰富的交互性,对有效学习的强力支持和基于绩效的评价。它是通过诸 如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或移动电话等信息设备所进行的数字化学习。 d y e 等人对移动学习的定义是: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 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 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 h a r r i s 对移动学习的定义是:移动学习是移动计算技术和数字化学习的结 基于移动学习的教学系统设计 合,它能够为学习者带来一种随时随地学习的体验。他又进一步对此作了解释, 认为移动学习应该能够使学习者通过移动电话或p d a 随时随地享受片断化的教 学,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更多使用的是无线信息设备。 我国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移动教育实验室给移动教育作出如下定义: 移动教育( m o b i l ee d u c a t i o n ) 是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 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通过使用移动设备( 如手机等) 来更为方便灵 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 在名为t h er o l eo f m o b i l ed e v i c e si ne - l e a r n i n g - - f i r s te x p e r i e n c e s w i t haw i r e l e s se l e a r n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 中,作者f r a n zl e h n e r ,h o l g e r n o s e k a b e l ( u n i v e r s i t yo fr e g e n s b u r g ) 对移动教育下了这样的定义【8 】:“a n y s e r v i c eo rf a c i l i t yt h a t s u p p l i e sal e a r n e rw it hg e n e r a le l e c t r o n i c i n f o r m a t i o na n de d u c a t i o n a lc o n t e n tt h a t a i d si nt h ea c q u i s i t i o no f k n o w l e d g er e g a r d l e s so fl o c a t i o na n dt i m e ”。这个定义涵盖了很大的范围, 首先,这罩强调的是数字化的信息和教育内容,没有提到是否经过加工处理;其 次,只要能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能给学习者提供这样的资源的,或者是能帮助 学习者获得知识的服务和设备都可以成为移动教育的一部分。 c h a b r a 和f i g u e i r e d o 结合了远程教育的思想,对移动学习作了一个较宽泛 的定义:移动学习就是能够使用任何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学习。 综合而言,目前比较广泛认可的一个定义剧9 】:移动学习是指利用无线移动 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 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 d a 、p o c k e tp c 等) 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移动学习的目标 就是希望学习者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内容。 1 5 2 教学设计与教学系统设计的界定 教学设计【l0 ,通常又称为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 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 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 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系统设计 n i l ,指的是教学软件的系统设计,是教学软件的体系结构,是 指构成教学软件系统的成分和成分间的关系,并就软件开发过程而言,软件成分 及其交互关系所应遵循的设计以及随时问演化的原则。 在这里,为了避免歧义,把与教育学、学习理论等相关的设计称为“教学设 计”,与软件工程相关的教学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称为“教学系统设计”。 北京邮电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1 6论文框架 本论文的框架如下所示: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综述 第三章:移动学习教学实践研究 第四章:移动学习教学设计 第五章:移动学习教学系统设计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摹于移动学习的教学系统设计 第二章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综述 2 1 国内外研究项目简述 自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 cb e r k e l e y ) 的人机交互研究室从2 0 0 0 年 开始启动了名为m o b i l ee d u c a t i o n 的项目以来,全世界的教育界和移动无线设 备研发商都开始密切关注m - l e a r n i n g 的研究和实践。多方参与的大型的移动学 习研究项目有,欧盟的两个名为“从数字化学习到移动学习”( f r o me le a r n i n g t om le a r n i n g ) 和“m o b i l e a r n 行动 的移动学习研究项目,英国学习技能发 展处承担的“m l e a r n i n g ”项目。这三个项目对移动学习进行了宏观的框架性的 研究,已经或即将取得研究成果如下:移动学习具有随时随地、学习方式多样化、 个性化等优点;但在传输速度、带宽、内存容量、输入输出的质量、尺寸、重量、 对电源的要求、维护、保养以及价格等方面还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个系统的移动 学习的体系框架,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运用移动通信技术,促进年轻成年人 学习与技能发展和移动学习课程的试验与评估。将建构一个有理论支持的、 直观有效的移动学习模型,开发一个对于移动学习研究参与各方都具有吸引力的 移动学习系统的参考体系,丌发一个在欧洲范围内部署移动学习的商务运营模式 和相关的实施策略。而英国伯明翰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爱立信、诺基亚等商业 公司开展的“移动学习”研究。这类项目从微观细节的层次上,研究了移动学习 中的交互技术、学习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整合的方式与方法。已经得到如下结 论:移动学习是一种高度片状化的经历,是一种个性化和情绪化的过程,用户的 学习挫折会破坏其对系统的信任并减少其学习,需要丌发优秀的结合传统课堂学 习、数字化学习( e - - l e a r n i n g ) 和移动学习( m - - l e a r n i n g ) 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学 习模式。另外还有许多其它的移动学习研究项目,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无线局 域网a n d r a w 实验、新加坡的m o b i s k o o l z 项目、维也纳技术大学的p o c k e t w i 项 目、德国的c a m p u s m o b i l e 项目等,这罩就不一一赘述了。可以肯定的是,移动 学习得到了很多国家的关注,并且得到了很多囤际型的i t 、通信公司的投资研 究。 在国内,由北京大学现代教育中心教育实验室承担的教育部高教司试点项目 一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从2 0 0 2 年1 月到2 0 0 5 年1 2 月,历时将近4 年,丌发 北京邮电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出了基于g s m 网络和移动设备的移动教育平台、基于g p r s 的移动教育平台、基 于本体的教育资源制作发布与浏览平台以及教育语义网络平台;南京大学和日本 松下通信工业公司以及s c c 公司从19 99 年4 月开始研发的多媒体移动教学 网络系统c a l u m e t ,该系统实现了移动学习、移动上网和移动通话这三大功能, 在校园网中实现了随时随地的教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三所高 校承担的教育部“移动教育”项目,其核心内容有两个:建立“移动教育”信息 网和“移动教育”服务站体系;另外还有移动教育试点叫e t a 网站的建设, 以及2 0 0 6 年9 月7 同,中国第一家移动学习专业网站移动学习资讯网的开 通,该网站的目的是促进行业交流、推动产业发展,都对我国移动学习的研究与 发展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促进作用。2 0 0 6 年1 1 月1 5 同在上海举办的“2 0 0 6 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远程教育教席系列国际研修班开幕式 上,上海电视大学表示该校 的8 万多学生已成为国内首批手机远程教育的受益者。2 0 0 6 年3 月2 3 日北京师 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承担的“手持式网络学习系统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正式获得批准。这都充分证明了移动学习产业正在迅速升温,已经成为远程教育 的一大发展趋势。 2 2 研究设计与思路 本章将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移动学习的学术论文以及硕 士博士学位论文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把握移动学习在国内的发展脉络及其研究 现状,为本论文的后继研究提供基础。 2 2 1 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章的研究方法采用的是内容分析法,它是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一种,是 对明显的传播内容做客观而又系统的量化,并对量化结果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 法【i2 1 。该方法通常是先抽取有代表性的资料样本,然后将资料内容分解为一系列 的分析单元,并按预先制定好的分析类别和纬度系统地严格地进行评判记录,最 终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通常潜在的、深层的内容不适合采用内容分析进行研究, 否则难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内容分析的设计和实施步骤包括提出研究 问题或假设、抽取样本、选择分析单位、建立分析类目、进行评判记录、定量处 理与计算以及解释与检验等几部分。 本文的采用了s p s s ( s t a t i s t i c sp a c k a g ef o r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s 社会科 学统计软件包) 统计工具,该软件具有数据管理、统计分析、统计绘图和统计报 表的功能,广泛应用于社科类的研究领域。 基十移动学习的教学系统设计 2 2 2 资料来源 本章的研究材料是从2 0 0 0 年至今国内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博士硕士学位 论文。鉴于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各有特点,可以认为学术论文代表移动学习学术 研究的广度,学位论文代表移动学习学术研究的深度,为了研究方便,将二者分 开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前者,资料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根据“移 动学习”关键字,从检索到的论文中选取所有和“移动学习”相关的论文8 6 篇, 从研究内容、发表时间、期刊的种类、是否含有对国外研究项目的介绍四个维度 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后者,资料来源于“万方数字资源”,在使用关键字“移动 学习”或“移动教育”检索到的1 6 篇论文中,选取和“移动学习”有直接关系 的1 3 篇,因为学位论文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庞杂,这里选取每篇论文的创新点作 为研究对象,从申请的学位、获得学位的时间、作者毕业院校、所学专业以及研 究内容这五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二者共有的维度研究内容,需要进一 步细分。有研究表明,当前移动学习的关键性问题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移动学 习系统相关技术研究、移动学习终端的软件开发研究、移动学习课程开发研究、 移动学习系统的标准化研究。为了使得每一个分析单元都有所归属,增加两个类 目,“理论研究”和“其它”。各项研究内容界定如下:相关技术包括移动计算技 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等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终端软件包括移动学习系统平台和手 持终端应用软件的研发;课程开发指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与丌发;标准化指移动 学习中的技术、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规范性问题;理论研究是指教育理论、学 习理论等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并且包括对学习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其后,根据 以上分类运用s p s s 对研究内容进行评判记录。 2 3研究结果分析 运用s p s s 软件作为分析工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c r o s s t a b s 分析【1 3 】,它 是描述性统计分析的一种,基本原理是分析多个变量在不同取值情况下的数据分 布情况,是进一步分析变量之问相互关系的基础。经过分析,得到如表2 1 所示 结果: 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 o u n t 表2 - 1 学术论文:发表时间幸研究内容c r o s s t a b u l a t i o n 研究内容 终端软课程资 技术可行性件研发源开发标准化研究理论研究其它t o t a i 论文2 0 0 00oo020 2 发表2 0 0 10 00 0 2 0 2 时问2 0 0 2 300ooo3 2 0 0 3 82oo8 3 2 1 2 0 0 44 1oo811 4 2 0 0 5 8531912 7 2 0 0 6 52208o1 7 t o t a l 2 81 0513 758 6 c o u n t 表2 2 学位论文:毕业学校 研究内容申请时间c r o ss t a b u l a t i o n 研究内容 终端软课程资 i f i 请时间技术可行f ,f件研发源开发理论研究其它 t o t a i 2 0 0 2毕业 人洋人:o11 学校西南师范火学1o1 t o t a l11 2 2 0 0 3毕业北京邮电人学 学校 11 t o t a i 11 2 0 0 4 毕业复日人学 1 oo 1 学校江阴师范大学 0 011 首都师范人学01o1 人津大学01o1 t o t a i 1214 2 0 0 5毕业湖南入学10 0 1 学校华东师范人学o1 0 1 华中师范大学0o11 首都师范人学0101 t o t a l 121 4 2 0 0 6毕业大连理工人学 1 1 学校 茸都师范大学11 t o t a l22 基于移动学习的教学系统设计 c o u n t 表2 - 3 学术论文:发表时间研究内容t 期刊种类c r o ss t a b u l a t i o n 研究内容 终端软 课程资 期刊种类技术可行性件研发源开发标准化研究理论研究其它 t o t a i 教茸尖论又2 0 0 0o0o02o2 发表2 0 0 1 0000202 w t f j 2 0 0 230o00 0 3 2 0 0 3610o731 7 2 0 0 4 300o611 0 2 0 0 54 42 1 801 9 2 0 0 6312o8 0 1 4 t o t a i1 96413 346 7 计算机通信炎论文2 0 0 32o0103 度衣2 0 0 4 01ooo1 时问2 0 0 54 1 11 18 2 0 0 62000o2 t o t a l821211 4 其它论文2 0 0 30101 发表2 0 0 41 0 2 3 时间2 0 0 60101 t o t a l 1225 表2 - 4 学位论文:申请时间幸研究内容t 所学专业c r o s s t a b u l a t i o n c o u n t 研究内容 终端软 课程资 所学业技术可行忡件研发源j i :发理沦研究其它t o t a i 计弭机甲请2 0 0 2112 时间2 0 0 4 112 2 0 0 5 o11 2 0 0 6 o 11 t o t a i246 教育技术中淆2 0 0 4 o11 时间2 0 0 5112 t o t a i123 课程与教学沦中请2 0 0 41o1 时间2 0 0 5o11 2 0 0 6101 t o t a i213 其它申请2 0 0 3 时间 11 t o t a i 11 2 3 1从研究内容上来看移动学习研究的发展 首先,从表2 1 可以看出,学术论文的研究内容集中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 是探讨教育理论、学习理论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达3 7 篇;对移动学习系统相 关技术的可行性研究,主要是把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相关技 术引入到移动学习中,从技术的角度深入探讨移动学习的可行性,这类文章已经 达到了2 8 篇;而移动学习手持终端软件的研发,论文的数量较少,只有1 0 篇。 不论从哪个角度理解,移动学习都是一种学习方式。既然是学习,就不可避免要 涉及到学什么,也就是移动学习内容的问题,与课程资源设计和开发相关的问题, 北京邮电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遗憾的是对于这方面的相关研究很少,只有5 篇论文,主要探讨移动学习课程设 计开发原则等较为宽泛的问题,可操作性较差。其实,对于移动学习的课程资源 已经有教育机构或者研究机构开发出来了,只是缺乏对其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更 谈不上改进。另外,随着移动学习的发展,各种技术被引入进来,这些技术、协 议或标准之间的兼容性,以及移动学习平台和已有平台的互操作都需要深入研 究。此外移动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也需要一个规范,因此对适合移动学习相关标 准的研究极为迫切,但是只有1 篇学术论文对此进行了简介,因此这方面的研究 需要加强。 其次,表2 2 关于学位论文的结果一目了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手持终端 设备的软件研发上,有6 篇学位论文,占5 0 左右,其中3 篇论文对移动学习平 台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系统的在一定条件下的应用性能进行了简 单的测试,基本实现了移动学习的功能,但是要得到更优质的移动学习服务还需 要继续研究,2 篇论文深入分析了移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包括教学系统和测评 系统,虽然只是实现了部分功能模块,却为后继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另外l 篇论 文在移动学习平台上实现了学习英语单词的系统。以上研究成果弥补了学术论文 在终端软件研发方面研究的不足。其他方面的研究较为分散,各有两篇,而关于 移动学习标准化的研究则无人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