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陇南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陇南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陇南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陇南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陇南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捅要 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语文校 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定要遵循语文学科的学科特性,在世界课程发展的多 样化重构的背景中,在全球化的多元文化语境中,确立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 程资源具有的普遍价值和现实意义。而我国新课程改革“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实 施,也为本土文化能够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本土文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内涵可以概括为三层:第一,相对于全球文 化,本土文化指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第二,本土文化指国家内部的种族文化; 第三,指一定行政区域内相对稳定的区域文化。笔者选择和确立以陇南市这一特 定区域内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制度及精神文化,主要以精 神文化兼而涉及物质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进行研究。 陇南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理 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过程,包括对陇南本土文化可利用的语文校本课程资 源进行提取和归类;确立陇南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目的与意义;对 陇南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筛选和厘定;以及陇南本土文化语文校本 课程资源的课程化。 陇南本土文化是语文课程“人文精神”的合理内核,也是全面涵养语文素养的 有效途径,确立陇南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一方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本 土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在课程资源筛选机制上, 首先要树立以学习者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目的,经过教育哲学、学习理论和教学理 论的筛选,并且受到课程资源开发原则的制约。对陇南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 程资源的厘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厘定课程内容;一 是根据陇南本土文化课程资源的类型厘定课程化方式。陇南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 本课程资源的价值体现在陇南本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文化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语文教育“人文性”的有益补充。 陇南本土文化丰富多彩,笔者主要以陇南名胜遗址、文人墨客、方言小区、 民间传说等四个方面进行探究,在陇南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课程化 方式上,可分为模块系列和主题系列,模块系列的性质属于普识类,旨在对陇南 本土文化进行宏观把握和了解;主题系列的性质属于提高类,侧重于学习者的学 习兴趣和爱好。两个系列在年级安排上并无严格的界定,学校可根据本校的实际 情况灵活抉择,一般而言,模块系列比较适用于低年级学习者学习,主题系列比 较适用于高年级学习者学习。 关键词:陇南本土文化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a b s t r a c t t h es c h o o l - b a s e dc u r r i c u l u mi sn o to r i g i n a l l yak i n d o fc o u r s e s b u ti sac a t e g o r y t h a tb e l o n g st ot h ec o u r s em a n a g e m e n t t h ee x p l o i t a t i o n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o fa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s c h o o l - b a s e dc u r r i c u l u mr e s o u r c em u s ta c c l i m a t et o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t h e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 ,i n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t h ed i v e r s e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t h e c u r r i c u l u md e v e l o p m e n ta l lo v e rt h ew o r l d ,e s t a b l i s h i n gt h el o c a lc u l t u r et ob ea 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s c h o o l b a s e dc u r r i c u l ar e s o u r c eh a s x ) | m m o nv a l u e sa n dp r a c t i c a l m e a n i n g s t h e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 “t h et h r e e l e v e lc u r r i c u l u m m a n a g e m e n ts y s t e mo f t h en e wc o u r s er e f o r m si no u rc o u n t r yc a na l s op r o v i d et h es y s t e m a t i cg u a r a n t e ew i t h l o c a lc u l t u r e sa sa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s c h o o l - b a s e dc u r r i c u l u mr e s o u r c e t h el o c a lc u l t u r ei sar e l a t i v ec o n c e p t ,a n di t sc o n n o t a t i o nc a nb eg e n e r a l i z e di n t h r e el a y e r s :t h ef i r s t ,r e l a t e dt og l o b a lc u l t u r e ,t h el o c a lc u l t u r er e f e r st ot h en a t i o n a l c u l t u r e ;t h es e c o n d ,t h el o c a lc u l t u r er e f e r st oar a c i a lc u l t u r eo fan a t i o n a lp a r t :t h e t h i r d ,i tr e f e r st oar e l a t i v e l ys t a b l er e g i o n a lc u l t u r ei nas p e c i f i c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a l r e g i o n t h ea u t h o rc h o o s e sa n de s t a b l i s h e st h em a t e r i a l ,s y s t e ma n dt h es p i r i t u a l c u l t u r e st h a th a v eb e e nc r e a t e di nt h es o c i a lh i s t o r yo fm a n k i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p r o c e s s , m a i n l y t h es p i r i tc u l t u r ea n da l s ot h em a t e r i a lc u l t u r e ,a sa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 s c h o o l - b a s e dc u r r i c u l u mr e s o u r c et or e s e a r c h t h ee x p l o i t a t i o n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o ft h el o c a ll o n g n a nc u l t u r ea sa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s c h o o l - b a s e dc u r r i c u l u mr e s o u r c ei sad y n a m i cp r o c e s s w i t hac o m b i n a t i o n b o t ht h e o r e t i c a lr e s e a r c ha n dp r a c t i c e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t ow i t h d r a wa n dc a t e g o r i z et h e u s e f u l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s c h o o l b a s e dc u r r i c u l u m r e s o u r c ei nt h el o c a ll o n g u a n c u l t u r e ;t oe s t a b l i s ht h ep u r p o s ea n dm e a n i n go fr e g a r d i n gt h e l o c a ll o n g n a nc u l t u r e a sa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s c h o o l - b a s e dc u r r i c u l u mr e s o u r c e ;t os i e v ea n dc o l l a t i n ga n d s t i p u l a t i n gt h el o c a ll o n g n a nc u l t u r ea sa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s c h o o l b a s e dc u r r i c u l u m r e s o u r c e ;a n dt ot u r nt h el o c a ll o n g n a nc u l t u r er e s o u r c ei n t op r a c t i c a lc u r r i c u l a t h el o c a ll o n g n a nc u l t u r ei st h er e a s o n a b l ee s s e n c eo f “t h eh u m a n i t ys p i r i t ”o fa 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s c h o o l - b a s e dc u r r i c u l a ,i sa l s oav a l i dp a t ho fi m p r o v i n gt h eo v e r a l l c o m m a n da n d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 o nt h eo n eh a n d , e s t a b l i s h i n gt h e l o c a ll o n g u a nc u l t u r ea sa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s c h o o l - b a s e dc u r r i c u l u mr e s o u r c ei s a d v a n t a g e o u st oa c c e p ta n ds p r e a dt h el o c a lc u l t u r e ;o nt h eo t h e r ,i tc a ne f f e c t i v e l y l i p r o m o t e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h el e a r n e r i nr e s p e c tw i t ht h em e c h a n i s m o fs i e v i n gc u r r i c u l u mr e s o u r c e s ,f i r s t l y , w es h o u l de s t a b l i s ht h ep r i n c i p l e st h a tu p h o l d t h el e a r n e r sa l l - r o u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a st h ec e n t r a lp u l p o s e ,t h a th a v ee x p e r i e n c e dt h e s i e v i n go f e d u c a t i o np h i l o s o p h y ,s t u d yt h e o r i e sa n dt e a c h i n gt h e o r i e s ,a n dt h a tm u s t b es u b j e c t e dt ot h ec h e c ka n ds u p e r v i s i o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p r i n c i p l e so ft h e c u r r i c u l u mr e s o u r c e s t os i e v et h el o c a ll o n g u a nc u l t u r ea sa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 s c h o o l b a s e dc u r r i c u l u mr e s o u r c em a i n l yi n c l u d e st oa s p e c t s :f i r s t ,s i e v et h ec o n t e n t o ft h ec u r r i c u l a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c u r r i c u l u ms t a n d a r d so ft h e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c o u r s e s ; s e c o n d ,s i e v et h ew a y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t y p e so fa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s c h o o l - b a s e d c u r r i c u l u mr e s o u r c eo ft h el o c a ll o n g n a nc u l t u r e t h ev a l u eo ft h el o c a ll o n g n a n c u l t u r ea sa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s c h o o l b a s e dc u r r i c u l u mr e s o u r c el i e si nt h a tt h el o c a l l o n g n a nc u l t u r ei sn o to n l ya ni m p o r t a n tc o m p o s i n gp a r t ,b u ta l s oi sa nb e n e f i c i a l c o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t ot h e “h u m a n i t y ”o ft h e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e d u c a t i o n : t h el o c a ll o n g u a nc u l t u r ei sa b u n d a n ta n dc o l o r f u l t h ea u t h o ri n v e s t i g a t e sa n d r e s e a r c h e si tm a i n l yt h r o u 曲f o u ra s p e c t s :p l a c e so fi n t e r e s t ,s c h o l a r sa n dw r i t e r s , s m a l ld i a l e c t a la r e a s a n df o l kt a l e s i nr e s p e c tw i t ht h ew a y st ot u r nt h el o c a ll o n g n a n c u l t u r ea sa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s c h o o l b a s e dc u r r i c u l u mr e s o u r c ei n t op r a c t i c a l c u r r i c u l a , i tc a nb ed i v i d e di n t ot h em o d u l es e r i e sa n dt h et o p i c a ls e r i e s t h ep r o p e r t y o ft h em o o ds e r i e si st h et y p eo fc o m m o nk n o w l e d g e ,a n di ta i m sa tc o m m a n d i n ga n d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h el o c a ll o n g n a nc u l t u r em i c r o s c o p i c a l l y ;t h ep r o p e r t yo ft h et o p i c a l s e r i e sb e l o n g st oi m p r o v e m e n tt y p e ,i tl a y sp a r t i c u l a re m p h a s i so nt h el e a r n e r s i n t e r e s t sa n dp a r t i a l i t i e s t w os e r i e sa r en o tc l a s s i f i e dw i t hg r a d e s ,s os c h o o l sc a n f l e x i b l yc h o o s eo n e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i ra c t u a l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a n dc o n d i t i o n s g e n e r a l l y s p e a k i n g ,t h em o d u l es e r i e sr e l a t i v e l yi sa p p l i c a b l et oj u n i o rc l a s sl e a r n e r s ,a n dt h e t o p i c a ls e r i e sr e l a t i v e l yt h eh i g h e rc l a s sl e a r n e r s k e yw o r d s :t h el o c a ll o n g n a nc u l t u r e ;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 ; s c h o o l - b a s e d c u r r i c u l u mr e s o u r c e ;e x p l o i t a t i o n ;u t i l i z a t i o n m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 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为 获得西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 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蜂粒。 日期:狗5 6 、6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 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 论文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垃羟8 导师签名:名兰遣 e t 强:渺6 、6 6 杨翔 陇南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一、刖茜 ( 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研究的背景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教育系统自身在理论上的某种局限,致使广大教师的课 程资源意识淡薄,更缺乏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特别是课程开发机制上实现了权力下放、决策分享,校 本课程“落户”学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被推到风口浪尖,成为摆在广 大一线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为什么要实行校本课程? 怎样开发与利用课程资 源? 开发什么样的课程资源具有教育价值? 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意义何在? 等等,这些问题还在困扰着广大教师。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是空穴来风, 也不是随着新课改的步伐横空出世。顺应世界课程发展的多样化重构,我国新课 程改革实行“三级课程、三级管理”,校本课程的实施必然涉及校本课程资源的 开发与利用。而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突出语文学科的文化特性,课 程作为高度浓缩化的文化,在全球化的多元文化时代,选择和确立本土文化作为 语文校本课程资源进行开发,有利于弘扬本土文化,有利于捍卫多元文化背景中 中华民族文化的平等共享。从本土文化的视域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也有利于全 面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 ( 1 ) 世界课程发展的多样化重构 课程开发往往和一个国家的课程政策密切相关,“课程政策( c u r r i c u l u m p o l i c y ) 是一个国家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而且一国的课程政策与该国的国家 体制有着内在关联”。就国家体制而言,大体可分为中央集权制国家和地方分权 制国家。与国家的政治体制类型相对应,课程行政体制也可以典型地分为中央集 权制和地方分权制,其课程开发模式称之为国家课程开发模式或校本课程开发模 式。“一个国家之所以有着国家课程开发传统或是校本课程开发传统,往往是由 其课程行政体制的传统决定的,课程行政体制传统决定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之间 在课程决策上的权力分配结构”。 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并不是2 0 世纪的新生产物,而是秉承各国 的行政体制在实践中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但是,人们正确地认识课程开发问题, 却离不开2 0 世纪的“新课程运动”和校本课程的兴起。“新课程运动”的一个重 要指导思想就是强调统一的国家基础,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的现代课程内容。 。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 上)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1 0 月第1 版。 。崔允济;校本课程开发一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0 0 年9 月第1 版,第2 页。 1 杨翔 陇南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然而,这场被专家认为高质量、高效率、近乎完美的课程方案在推广过程中却遇 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许多集中开发的方案并没有对学校、教师及其教学产生 任何影响,甚至有相当高比例的教师声称他们对新的课程方案一无所知”。 从某 种意义上说,新课程运动的失败促使人们不得不对国家课程开发策略进行反思, 从而导致2 0 世纪7 0 年代和8 0 年代在课程领域里兴起校本课程开发运动。 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有其各自的特点,这些特点也充分地反映出国家课程与 校本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开发主体、课程观、学生观及教师观等方面的分歧和 差异。从课程目标方面来说,国家课程以发展全国统一的课程方案为目标,而 校本课程是以发展符合学生、学校或地方特殊需要的课程方案为目标;关于课程 开发的主体,国家课程开发的主体是专家学者,只有校外的专家学者参与课程开 发,而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则是所有与课程有利害关系的人士均有参与课程开发 的权力和责任,即学校成员和校外人士均可参与课程开发;在课程观上,国家课 程坚持课程即书面的课程文件,是计划好的课程方案,校本课程则主张课程即教 育情境中师生互动的过程与结果;在学生观上,国家课程认为学生无个别差异, 为他们安排的课程可以在事前做好详细、完善的计划,校本课程认为学生不但有 个体差异,也有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课程因学生的需要而不断地进行调整,事 先的计划或方案越详细就越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师观上,国家课程认 为教师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职责就是依照计划好的课程方案加以忠实地呈现, 校本课程认为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教师有主动解释、开发课 程的权力和能力。 我们认为,国家课程强调统一标准、共同基础,而校本课程主张情境学习、 个性差异,这正是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各自的优点所在,也是二者的缺点所在。 强调了统一标准和共同基础,就不可避免地削弱情境学习和个性差异,反之,追 求情境学习和个性差异,也势必会影响统一标准和共同基础。正如有学者指出, “任何一种课程开发机制都不可能解决所有课程问题,也就不存在哪一种开发机 制绝对地好或不好,只有适合或不适合的判断”。 课程发展的历史表明,课程开 发模式的多样化重构是世界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 2 ) 我国新课程改革“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实施 长期以来,我国课程领域采取高度集权的单一的课程开发模式,推行与中央 。崔允都:校本课程开发一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0 0 年9 月第1 版,第6 页。 。崔允都: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0 0 年9 月第1 版,第1 5 1 6 贞。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四川教育出版社,2 0 0 2 年1 1 月第1 版,第3 - 2 1 页。 2 杨翔陇南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政治体制相一致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忽略了我国多民族、多区域的文化背景, 这种高度集权化的单一课程开发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习者个性发展的需要。显 然,在一个充满文化差异性和民族多样性的社会中,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以及不 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在文化背景、社会需求和个人的先天素质、后天的主观理想 等许多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课程开发和管理的多层次、多类型和多规 格模式便是我国课程领域内实现素质教育、满足学习者个性发展需求的“立交 桥” “三级课程、三级管理”制度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 一,“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实施,是在世界课程发展的背景中,我国教育系统 内部课程开发模式由单一化发展向多样化重构的一次重要嬗变;其实早在2 0 世 纪9 0 年代初,就有学者提出了“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建议。这十多年来, 我国在“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开发和课程管理模式方面已经展开探索, 校本课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已经展开研究,这无疑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正式确立“三级课程”的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以下简称纲要) 明确指出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 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并且在纲要第七部分“课程管理”中规 定:“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 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本校的课程”、 “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学校具 有了课程的开发权,学校教师必然面临的一个现实任务就是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 利用。 ( 3 ) 多元文化背景中本土文化地位的彰显 多元文化是全球化时代人们反对文化霸权,争取话语平等权的共同呼声,从 某种意义上说,多元文化是全球化产生的结果。因此,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背 景中讨论本土文化问题,实际上是讨论受到全球化冲击之下本土文化命运的问 题。在全球化时代,本土文化的地位和命运自然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或者说, 正是全球化的世界趋势引发了人们对于本土文化的历史命运的关切与思考,从而 倡导多元文化。全球化并不必然导致文化的趋同和价值观的统一,它一定是多元 文化在文化传播和交流中或同化或顺应而不丧失其民族文化个性的全球化。然 。详见吕达、张廷凯:t 试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课程教材教法,2 0 0 2 年第2 期 。教育部制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征求意见稿) 2 0 0 1 年。 3 杨翔 陇南本土文化作为语立枝奉课程赉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而,“全球文化的影响对于某些国家或地区而言,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本土文化 的中断;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全球化本身是一种西方的强势文明向世界其他地区 扩展的过程,因而全球文化带有明显的西方强势文化的特征。现代化或全球化所 产生的无家可归之感,导致文刖认同的危机感”。o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本 土文化方显其价值和意义。 我们所指的本土文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第一, 相对于全球文化而言,本土文化是指一个圈家的民族文化;第二,在一个国家的 民族文化内部,不同民族之间在民族信仰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又有明显的差异性,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中国文化是一个有着五千年传统的文化,在这几千年中, 少数民族文化依然保持着相对独立性,所以,本土文化也指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种 族文化;第三,在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内部,不同区域之问又形成相对稳定的文 化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本土文化也可以指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内部具有相对稳 定性的区域文化。弘扬本土文化,实质上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加强文化的传 承和创新。 无然多元文化展是一种不可回避的历史趋势,那么,弘扬本土文化就是摆在 人们面刺的责无旁贷的责任。实际上,文化的发展归根到底离不开人的发展,文 化因人类的存在而存在,又因人类的不断发展而创新。弘扬本土文化,我们所要 做的工作中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应当发现和提升本土文化中具有普遍价值的东 西,选择和确立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 课程。 ( 4 ) 素质教育理念的确立 “素质”一词是心理学和教育学共同关注的一个名词,心理学探讨“素质” 主要侧重于人的先天的、自然的生理机能$ 而教育学则主要是从教育和学习的角 度研究个体在后天的文化环境相互作用中受到嚷影响。因此,教育学意义上的“素 质”主要是指“一个人通过受教育和学习这两种途径,为你所不断吸取和实际存 在于你这个个体身上的文化因素总称”,“一个人在后天之所以具有素质,其决定 的因素是文化”。o 素质教育理念涉及两个核心的命题:一是全面发展教育,一是个性发展教育。 全面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就必须妥善处理好全面发展教育和个性教育之间的关 篓群:全球文化与本土文化南开学报,2 0 0 2 丌第5 期。 。胡德海:t 关于“课程”、“素质”两个概念的认识和界定问题,西北师大学报( 杜会科学版) ,2 0 0 1 年 第1 期。 杨翔 陇南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系。“个性发展”是相对于“全面发展”而言的,谈论“全面发展”也同样离不 开“个性发展”。因此,正确认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有助于 澄清人们对素质教育在认识论上存在的误区。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诉我们,事物的 发展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般与个别辩证统一的过程。首先,“全面发 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没有人的基本素质得到完整、和谐、多方面和自由 的发展,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就会缺乏基础,这样的个性发展实际上是一种片面发 展。其次,“个性发展”又是“全面发展”的动力,个人的发展要想获得自己在 某一方面突出而持续不断的个性特点,就必须使自己的最基本的素质达到一定的 全面性,如此,“全面发展”就成为“个性发展”内在动力。所以说,人的发展 是“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二者辩证统一的过程,即全面发展,就是个性的 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就是全面发展的个性。 值得注意的是,“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和素质教育理念在理论上最终达成了 一致性。“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倡导权力下放和决策共享,在中央、地方和学校 分别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课程开发的机制既强调国家的共同基 础,又注重突出地方和学校的文化特色。从本土文化的角度开发语文校本课程资 源,符合语文学科的学科特性,有利于弘扬本土文化和发展民族文化,在这样的 课程开发机制下,必然有利于学习者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发展的个性,从而贯 彻和落实素质教育。 2 研究的意义 ( 1 ) 学校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一 个首要任务就是选择哪些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一般而言,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 发与利用是随着新课程改革而出现的一个比较全新的领域。本研究在理论上明确 提出了以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并在多元文化背景中审视本 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本土文化的命运充满人文关怀。课程作为高度浓缩化了 的文化,进入课程内容的本土文化课程资源必然要凸显文化的本性。文化是贯穿 本研究的一条线索,如多元文化、本土文化以及课程文化,把这三者放在语文校 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一特定的领域内进行整合,寻求多元文化、本土文化及 课程文化之间的内在契机,从而确立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意义和价 值。以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不仅有利于本土文化的发展和 创新,而且也符合语文学科的学科特性。 ( 2 ) 本研究选择陇南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进行实践探究,站在 5 杨翔陇南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理论的高度分析和探讨了陇南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目的和意义,以 及陇南本土文化的价值。对陇南本土文化可利用的语文校本课程资源进行选择、 归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育学的筛选和厘定。根据陇南本土文化的文化特性和 载体,将陇南本土文化分为文本文化课程资源和非文本文化课程资源,对陇南本 土文化课程资源的课程化模式进行了探究。 ( 二) 理论基础 1 课程理论 ( 1 ) 过程模式 过程模式是英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劳伦斯斯滕豪斯( l s t e n h o u s e ) 对泰 勒“目标模式”批判的基础上而提出的,他的代表著作课程研究与编制导论 是“展示了当时与课程编制有关的多方面理论研究成果,并吸收了英国许多课程 编制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课程思想和课程编制的新方式过程 模式”。 斯滕豪斯认为,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不应当是按照事先预定的行为目标制定出 一套标准的“方案”,然后再加以评价,而应当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在 这个过程中,课程的研究、开发、评价是一体化的,在课程研究与开发的实践当 中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斯滕豪斯把目标模式的症结归纳如下: 目标模式注重理论推理而轻视实旌情境。泰勒的目标模式严格地遵循“确 定目标选择学习经验一组织学习经验一评价”的线性逻辑按部就班地开展课 程,但由于缺乏情境的分析和实施的知识,虽达到了逻辑上的一致性,却失去了 牢固的基础,这种高度的思辨性往往带来实施中的不适用问题。 目标模式曲解了知识的本质。斯滕豪斯认为,将知识的深层结构分解为具 体的行为目标,这对于训练过程和教学过程都是合适的,但如果用目标模式向学 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则往往会失败。传授知识 是要使学生对各种知识形式的“内部”有所认识,使他们创造性地进行思维并作 出成熟的判断。 目标模式束缚了教师的作用。目标模式强调目标对教学的控制,目标充当 了控制的手段与工具,目标模式试图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而改善教学实践,但这 种方式在逻辑上是合理的,实践中却难有成效。这种做法只能把教师和学生在预 定的统一目标框架内,不仅是一种不民主的表现,而且对教师来说,肯定是消极 。施良方:课程理论一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 9 9 6 年8 月第1 版,第1 7 2 页。 6 杨翔 陇南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的、惩罚性的。 目标模式的“标准化”测评降低了教育质量标准,歪曲了教育的本质。一 方面,根据目标进行的“标准化”评价,实际上往往会忽略许多预料之外的却又 是非常重要的结果,使评价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许多“标准化”测评 只是停留于回想与再认的水平,这种机械主义的评价难以反映优异的教学质量, 所谓客观的“标准”分数常常因失之片面而缺乏客观性,因而难以表明学生真正 的发展水平。 斯滕豪斯认为,“教育是为了使人获得理性自主能力,使人从作为权威的固 定知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已有的知识作为思考的材料,发展理解、负责的 判断和批判反思的能力”, 所以,“过程模式”主要论证了以下内容: 建立开放的课程系统与动态的教育过程。课程的开放性强调学生的学习不 是直线式的、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和探究的过程。教育过程本身不是 仅仅期望达到某种行为目标,而是把过程交给教师和学生,强调发现和研究,追 求“更有价值”的过程。 强调一般目标和程序原则。斯滕豪斯并非绝对地反对课程目标,他认为, “过程模式”不是进行目标预设,而是确立总体教育过程的一般性的、宽泛的教 育目标,而且这种目标是非行为性的,并不是构成最后的评价依据,因此,他主 张“教育目的应该把价值和标准界定在教育过程之内,而不是教育过程的外在结 果”。所谓程序原则是指课程研制的指导性规则和总要求,它作为课程研制的方 法或者说一种指导思想从而使教师明确教育过程中内在价值和总体要求,而不是 对课程实旌结果的控制。 明确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口号。斯滕豪斯十分重视教师在课程研究、 开发中的重要作用,他要求教师要扎实地掌握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以 及相关的社会问题,具备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成为“和学生一起 学习的学习者”。在他看来,课程的研究和编制应当是一个持续研究的过程,在 这个过程中涉及许多相关因素,如课程的研究、编制、评价等,而这些因素并不 是孤立的,而是一体化的持续过程,教师的工作在于创造性地完成这项综合性的 任务。 注重形成性评价的运用。“过程模式”反对预设的行为目标,反对是否以 。转引自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 9 9 6 年8 月第1 版,第1 7 2 页。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四川教育出版社,2 0 0 2 年1 1 月第1 版,第5 7 - 6 0 页。 7 杨翔 陇南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目标的达成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认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态度可能随时发生变化。 因此,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评价中,应是一个诊断者,而非打分者,评价 应以教育本体的和知识内在的价值及标准为依据,而不是以顸设目标的达成度来 鉴别。 ( 2 ) 实践模式, 美国课程专家施瓦布( j j s c h w a b ) 的实践模式主要针对传统的“理论的” 课程模式而提出的,“他在1 9 6 9 年美国教育研究学会年会上宣读、并于第二年公 开发表的实践1 :课程的语言一文,被公认为是对传统课程理论的最有影响 的挑战之一。随后,施瓦布又陆续发表了实践2 :择宜的艺术( 1 9 7 1 年) ;实 践3 :课程的转化( 1 9 7 3 年) :实践4 :课程教授要做的事情( 1 9 8 3 年) ,系 统阐发了关于实践的课程探究模式”。o 施瓦布的实践模式理论有以下几个特点:o 第一,实践的课程哲学思想强调课程的终极目的是“实践兴趣”。与泰勒技 术取向的课程哲学不同,旌瓦布的“实践兴趣”指向的是建立在对意义的一致性 解释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理解环境的基本兴趣,它强调过程和行为 本身的目的。实践课程模式把教师和学生看作是课程的组成部分和作用主体,把 课程理解为教师、学生、学科内容和环境相互作用的有机“生态系统”,并且这 个有机生态系统指向的不是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对环境的控制,而是兴趣需要的 满足和能力德性的提高。 第二,实践的课程模式把教师和学生看作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实践模式” 的立足点是课堂实际情境,但情境并非是空泛的、无边际的,而是指向于具体内 容,他把教师、学习者、学科内容和环境看作课程的基本要素,课程研制就是要 充分理解具体的课堂情境,以作出恰当的决定。施瓦布认为,课堂四要素相互作 用,而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教师要身临课堂“事态”情境,他们 的决定和行动构成了课堂文化生活的主要制约因素;学习者在课程研制中也应发 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他们应与教师一样,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在学什么与怎样学 的问题上展开对话,而不是常常只被置于课程内容的被动接受者的地位;实践模 式也赋予了学科内容动态性的特征,在课程研制中,许多方案是在情境中产生的, 学科内容的选择以具体“事态”中的需要或兴趣为依据,学科意义的生成也是通 过情境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实现的;环境包括物质的、社会的、文化的、心理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 9 9 6 年8 月第1 版,第1 9 2 页。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四川教育出版社,2 0 0 2 年1 1 月第1 版,第5 45 7 页。 8 杨翔陇南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的等方面的因素,环境不仅制约着事态的发展过程,而且对情境的性质和面貌具 有决定性的影响。 第三,实践的课程模式强调课程开发的过程与结果、目标与手段的连续同一。 施瓦布认为,脱离具体实践情境的抽象结果是没有意义的,真正有意义的结果是 在适应实际的兴趣、需要和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同时,手段和目的也是密不可 分的,目的内在于手段之中,手段是期望中的目的。课程开发应该是课程系统诸 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的连续过程,尤其要注重学习者的兴趣和需要,把学习者置于 研究的中心。 第四,实践的课程模式强调通过集体审议来解决课程问题。所谓集体审议是 指在审议主体结构上,由学科专家、教师、学生、校长、心理学家、社会学家、 社区代表等人组成课程审议小组,共同评议、确定课程方案,以避免课程方案脱 离实际情境,确保课程方案的平衡性。在施瓦布看来,审议是复杂而艰巨的,它 贯穿于整个课程探究过程,审议的质量决定着课程探究的最后效果。所以施瓦布 要求审议必须权衡所有的事实,在课程的各个要素之间取得平衡。在课程方案的 审议上,审议须考虑各种有效的各选方案,而对每一个备选方案也须从多方面予 以审议。 2 多元文化理论 多元文化的提出是在2 0 世纪初,“多元文化”论者认为,一个国家的民族文 化由不同信念、行为方式、肤色、语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