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聊斋俚曲熟语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 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鎏玄 日 论文作者签名:绁丛 日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兰扭导师签名:妇日期:皇粗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聊斋俚曲是明末清初蒲松龄以流传于当时的时调俗曲为曲牌,用白话及淄川 一带的方言俚语填词创作的长篇讲唱叙事故事。目前共有十五种,多数俚曲创作 于蒲松龄的晚年时期。蒲松龄在俚曲中用犀利的笔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下层人 民的困苦生活,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宣扬了“迁善去恶 、“劝善规 过 的伦理道德。蒲松龄在创作过程中大胆地向民间语言学习,开拓了清代戏剧 的另一境界,对清初地方戏曲和民间音乐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聊斋俚曲被誉为近代中国文艺作品的精华之作。 熟语是词汇体系中大于词的固定词组的类聚体,它具有构成上的定型性、语 义上的融合性、语用上的整体性、风格上的民族性、功能上的独立性等性质。熟 语类聚中,谚语主要表达了某种推理或判断,传授了某种知识经验,具有表述性 特征;惯用语主要描述事物的形象、性质或状态,具有描述性特征;歇后语的前 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注释和说明,具有明显的引述性特征。 聊斋俚曲中共蕴涵着2 9 3 条熟语,其中,歇后语1 2 0 条,谚语1 1 0 条,惯用 语6 3 条。这些熟语在十五种俚曲中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增补幸云曲、禳妒咒、 磨难曲、慈悲曲、姑妇曲、翻魇殃、富贵神仙中居多,丑俊巴、快 曲、穷汉词、蓬莱宴、寒森曲、琴瑟乐等偏少,其分布规律具有四个 特点,一是前期俚曲几乎不用熟语,二是爱情婚姻题材的俚曲多不用熟语,三是 反映神仙题材的俚曲少用熟语,四是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俚曲多用熟语。俚曲谚 语主要分为生活谚、讽诫谚和时政谚。俚曲谚语口语性比较强,具有明显的变异 性、训诫性和讽劝性。俚曲惯用语具有五个特点:外部形态上以三音节组合为主 体,兼及少数多音节组合;重复出现的频率较俚曲谚语、歇后语明显偏高;语义 色彩上以贬义色彩为主;语法结构上以动宾、偏正结构为主;语法功能上以充当 句子成份为主,个别惯用语可以单独成句。俚曲歇后语根据引语构成对象的类属 可分为动物类、植物类、人物类、事物类和鬼神类五种,俚曲歇后语的构成主要 是会意手法,也有一部分是借助谐音手法构成的,俚曲歇后语是俚f h l 语言形象生 动、风趣幽默的主要载体。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俚曲熟语蕴含着比喻、双关、夸张以及对偶、借代等辞格类型。俚曲熟语的 比喻主要借助现实中的具体事物和想象中的事物通过打比方而构成;双关熟语主 要表现为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类型;夸张熟语主要表现为直接夸张和间接夸 张;对偶和借代在俚曲熟语中也有一定数量的表现。 俚曲熟语中包蕴着儒家文化、宗教文化和明末清初的商业文化。儒家文化的 精华与糟粕在俚曲熟语中都有反映。宗教文化主要反映了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 商业文化反映了明末清初的商业状况和劳动人民的商业思想。 俚曲熟语的使用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它融常用、变用、明用、暗用、单用、 连用于一体,彰显了作者娴熟的语言驾驭能力,彰显了俚曲通俗朴实、诙谐幽默、 讽刺劝世的风格特点,促进了俚曲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 2 关键词:聊斋俚曲熟语辞格文化语用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l i a o 对庙f o l l ( p o e m sa r cl o n gn a r r a t i n gs t o r i e sc r e a t l e db yp us o n 哲i n gw i m c o l l o q u i a l i s ma i l dz i c h u a nd i a l e c to nt l l eb a s i so ft h ec o n t e i 】叩1 0 r a r yp o p u l a rf o l ks o n g s t h e r ea r ef i r e e i lt ) i p e so fl i a 0 z h a if o l kp o e m sa n dm o s to ft l l e ma r ec r e a t e di i ll l i sl a t e y e a r s i i lt h e s ef o l kp o e m s ,p us o n 酉i n gd e s 耐b e st h eh a r dl i f eo f1 0 wc l a s sp e o p l e , p o n r a y sam j i i l b e ro fc _ h a r a c t e r sw i t hd i s t i n c tp e r s o n a l i 饥锄d 缸i v o c a t e st h em o r a l so f “g o o d n e s s ”w i t hs h a 印h a i l d i i l1 1 i sc r e a t i o i l p us o n 雷i n gd r a w sal o t6 - 0 mf o l k l a n g u a g ew i t hab o l dh a n d ,s u c c e e d i n gi nc a r v i n go u tan e wp a mo fq i n go p e r a 锄d m a k i n g 星卵i a tc 0 枷b u t i o n st om ed e v e l o p l n e n to fl o c a lo p e r a 锄df o l km u s i c t l l e r e f o r e , l i 面a if o l kp o e i n sa r em g l l l yr 印u t e da s 恤e s s e n c eo fc 1 1 i n e s el i t e r a 巧w o 豳 i d i o m s ,m ec o m b i n a t i o no fs e tp l l r a s e s ,h a v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f i x e d n e s si n f o 姗a t i o n m s i o ni l lm e 撕n g ,w h o l e i l e s si nu s e ,r e 西o n a l 时ms t y l e 锄di n d e p e n d e i l c ei i l 删o n a m o n g t l l ed i 热嬲l tt y p e so fi d i o m s ,p r o 耐b se x p r e s sac e n 血r e 嬲o l l i n go r j u d 舯e n t 锄dc o m m i i l u t eak i 】n do fk n o w l e d g e 柚de x p e r i 饥c e h a v i n gt h ef e a n o f r 印- e s 饥t a t i o n l 0 训o n sm a i l l l yd e s 甜b em e 印p e a 删1 c e ,n a t l 鹏,锄ds t a t e ,h a v i i l g 廿l e f e 抓鹏o fd 铭c r i 州0 n f o r ) ( i e h o u y ui tg 饥e r a l l yh 勰咖p a n s ,o p 锄gw o r d s 锄d c x p l 锄【a t i o n s 向rt h ef i r s tp a r t nh a se v i d e n tf e a t u r eo fq l l o t a t i o n l i a o 吐a if o l kp o e n l sc 0 n t a i n2 9 3i d i o i i l s ,砥h l d i n g1 2 0x i e h o u n1 1 0p r o v 咖s a n d6 3l o c u t i o 璐t h e s ei d i o m sh a v e 觚岫e v c nd i s t r i b u t i o ni nm e 丘f t e 朗t y p 髓o ff o l k p o 印晦t h e i rd i s t r i b u t i o nh 舔f o u rf e a t u 】r i 暑s :觚t ,e a d yf o l kp o e i 】啮h a r d l y 髑ei d i o m s ; s e c o n d ,m o s tf o l kp o 锄sa b o u tl o v e 锄dm a 而a g ed o n tl l s ei d i o m s ;n l i r d ,f o l j ( p o e m s a b o u ti l l l m o r t a l ss d d o mu s ei d i o m s ;f o u m l f o l kp o e m sa b o u tr e a ll i f et e i l dt o 瑚e i d i o m s p r o v e f b si i lf 0 1 kp o e i i l sm a i l l l yf 甜l 砬ol i f ep r 0 v 曲,s a t i r ep r o v e r ba i l dp o l i t i c a l p r o v e i b p r 0 v e r b sh a v ee v i d e n tv a r i d b i l i 锄i n 咖t i v e n s ,觚ds a t i r e l o c u t i o n si i lf 0 1 l 【 p o e m sh a v e 丘v ef c a t l l r e s :t l l e ya m o s t l yf o m e db ym r s y l l d b l c s ;m e 仔e q u i e i l c yo f r e p e t i t i o ni sm u c hl l i g l l e rt 1 1 a tp r o v e r b s 锄dx i e h o u y u ;m o s th a v ed e r 0 髟i 幻r ys e i l s e ; m o s ta r ei n l es t n j c t u r co fp r e d i c a t ep l u so 巧e c t ;m o s ta c t 勰c e r t a i nc c 埴n p o n 部晒i l l s 肌t 饥c 骼觚ds o m ec 锄b ei n d 印饥d e n ts 肌t e n c 鹤) ( i e h o 哪uc 觚b ea b o u t 觚妇a l s , p l 锄t s ,h u m a l l s ,s u 巧e c t sa n dg h o s t s 姐d9 0 d s i d i o m si nf 0 1 kp o 锄sc o n t a i nd i 脓e mf i g u r 岱o fs p e e c h 觞m e t 印h o r p u l l 3 山东大学硕士学1 立论文 h y p e r b 0 1 e ,a n t i l e s i s 趾dm e t o n y m y m e t a p h o ri sm a i n l y m a d eu po fc o n c r e t em a t t e r si n r e a l i t y 锄di m a 百n a r ym a t t e r s ;p u i li d i o m sa r er 印r e s e n t e db yp h o n e t i cp 吼a i l ds e m a l l t i c p u l l ;h y p e r b o l ei sm a i l l l yr 印r e s e l l t e db yd i r e c th y p e r b o l e 锄di n d i r e c th y p e r b o l e ; 锄t i m e s i s 狮dm e t l d n y m yc a na l s ob ef 0 u n di nf 0 1 kp o e mi d i o m s f o l l 【p o e i i li d i o m sc o n t a i nc o n m c i a i lc u l t i l r e ,r e l i 舀o u sc u l t i l r c 锄dc o i 姗e r c i a l c u l 仙陀i ne a r l yq i n gd ”a s 够b o t l lc s s e l l c ea i l dd e f e c to fc o n 如c i a i lc u l t l l r ec a i lf i n d t t l d re ) 咿e s s i o ni i lf o l kp o e i i li d i o m s r e l i 西o u sc u l t u _ r er c n e c t st a o i s tc u l t u r ea 1 1 d b u d d h i s tc u l t u r ew h i l ec o m m e r c i a lc u l t u r er e n e c t st h ec 0 m m e r c i a ls t a t ei ne a d yq i n g d y i l a s 够觚dt h ec 0 衄e r c i a lt h o u 曲t so fm el a b o rp e o p l e l i a o z h a if o l kp o e m s 锄p l o yi d i o m si i lv a r i o u sw a y s t h e yi n t e 孕a t er e g u l a ru s e , i n e 圈j l a rl l s e ,e x p l i c i tu s e ,i l n p l i c i tu s e ,s 印a r a t eu s e a r l di n s 印a r a t eu s ei i law h o l e t h e y d i s p l a yt l l ea d 印tl 锄g i l a g es k i uo ft h e 批r m ee a n m i n e s s ,h u m o ra n ds a t i r eo f 1 e f o l kp o 咖1 s ,锄dp r o m o t en l es u c c e s s m lc r e a t i o no fc h 锄c t e r s ,e s p e c i a l l yf - 锄a l e c h a r a c t e r s k e yw o r d s :l i a 0 吐a if 0 1 1 【p o e m s ;i d i o m s ;f i g u r eo fs p e e c h ;c u l m l 呜;l a i l g i l a g eu s e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汉语熟语与聊斋俚曲 第一节汉语熟语概说 一汉语熟语的定名与范围界定 汉语词汇中比词大的语言建筑材料单位种类繁多,名称各异,如成语、谚语、 格言、名言、警句、俗语、熟语、藏词、歇后语、缩脚语、譬解语、惯用语、固 定语、固定词组、固定短语、固定结构等等不下十几个。不同的语言学家对这些 语言单位所指称的实体的认识不尽相同,在整个语言学界缺乏一个统一的认识, 也缺乏一个公认的系统体系。自2 0 世纪5 0 年代熟语大讨论以来,对熟语的认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遍观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一 个共同的认识是,专家学者虽然对这一现象的讨论研究达成了许多共识,但是, 其观点仍然存在着属概念名称多样化、属概念内涵不统一、属概念外延不一致等 现象。就其属概念名称而言,至少有熟语、俗语、成语、固定结构等称说,当然, 对这些属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界定也不完全一样,甚至迥然不同。例如:1 9 6 0 年唐 松波发表在中国语文上的熟语和成语的种属关系一文认为“熟语是语言 中全部固定词组的总称,是“各种类型的固定词组的总和 。1 9 8 2 年刘叔新在固 定语及其类别中指出:“词汇中比词大的语言建筑材料单位,称法有熟语、 固定词组或成语等多种,很不一致。本文采取固定语的说法,称谓 的不一致,不只是术语不统一的问题,而且反映了认识上的差别或观点上的分歧, 也说明了词汇学对于这类词汇成员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一圆他认为,“把熟语一 词只用于统指所有比词大的用语单位,不仅是适切的,而且从语言学术语体系来 说,也需要这样。一 他认为熟语的范围相当宽泛,不仅包括成语、歇后语、谚语、 名言,而且还包括专名语、专门用语、准固定语。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及 孙维张所著的汉语熟语学认为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和格言。 该文最早发表于语言研究论丛第2 辑,天津人民出版社,1 9 8 2 年;又录于词汇学和词典学问题研 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又录于 词汇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 0 0 6 年1 1 月 刘叔新著 到( 红楼梦) 中专章( 第九章) 论述“蒲松龄俚曲的思想成就和语言特 色 ,林宗源在蒲松龄传中专章( 第十三章“农民的作家”) 讲述聊斋俚曲, 汪玢玲在鬼狐风情( 聊斋志异) 与民俗文化中有“论聊斋俚曲和“琴 瑟乐论析一两章( 第六、七章) 。这些论著中,与熟语丝缕相连的有陈玉琛、汪 芬玲、林宗源、马瑞芳。马著中提及一个“俗谚 :“犸虎咬着老羊就吃下他 下半截来,他也是不做声的 仅仅是点到而已。林著中谈“淄川方言 时引 用了8 条歇后语、3 条谚语,并把“省油灯、“胭脂虎 等惯用语归于淄川方言来 论述。陈著中涉及的熟语较多一些,关注熟语最多的是汪著,其第七章附录列8 8 条谚语、俗语、歇后语,是最具资料价值的专著文献。 博硕论文有所涉及。截止到2 0 0 8 年4 月6 日,笔者在中国知网 ( h t t p :唧c n k i n e t i n d e x h t m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和“中国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 发表时间为1 9 7 9 2 0 0 8 年) 共检索到5 篇 与聊斋俚曲相关的论文:聊斋俚曲及与明清山东时调、小戏的音乐比较研究 ( 2 0 0 7 ,河南大学,马娜) 、由( 聊斋俚曲) 看淄川方言人称代词的发展( 2 0 0 6 ,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华中师范大学,王晓红) 、聊斋俚曲中的选择问句和是非问句研究( 2 0 0 6 ,山东 大学,李素英) 、大俗之美浅论聊斋俚曲的“俗而不俗 的特征( 2 0 0 2 ,曲 阜师范大学,郑菡) 、明清山东方言俗语研究( 2 0 0 7 ,山东大学,李艳) 。在这5 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中与熟语相关的,郑菡之文简要分析了谚语、俗语、歇后语 等熟语在促进俚曲语言的“粘附功能 方面所起的作用和熟语所产生的幽默泼辣 的情趣效果;李艳之文以金瓶梅、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三部作品为 依据,对近代汉语时期的山东方言俗语从歇后语、谚语、惯用语三个方面综合分 析了其特点、内容等,是涉及聊斋俚曲熟语最多的一份研究资料。 学术论文大量涌现。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1 9 7 卜2 0 0 8 年) 中共检索到1 8 8 条( 截止于2 0 0 8 年4 月6 日) 与聊斋俚曲相关的研究论文。其中, 直接或间接涉及到聊斋俚曲熟语的文章有2 7 篇。其中,蒲松龄研究上有2 0 篇: 浅谈聊斋俚曲的艺术特色( 2 0 0 7 0 4 ) 、聊斋俚曲歇后语语法结构分析( 续) ( 2 0 0 7 0 4 ) 、聊斋俚曲歇后语语法结构分析( 2 0 0 7 0 3 ) 、聊斋俚曲中歇后语的 分布与类型( 2 0 0 6 0 4 ) 、( 聊斋俚曲集) 方言俗语补释( 2 0 0 4 0 3 ) 、( 聊斋俚 曲集) 方言词语释义( 2 0 0 4 0 3 ) 、( 聊斋俚曲集) 方言俗语选释( 2 0 0 4 0 1 ) 、( 聊 斋俚曲集) 歇后语汇释( 续) ( 2 0 0 3 0 2 ) 、( 聊斋俚曲集 歇后语汇释( 2 0 0 3 0 1 ) 、 ( 聊斋俚曲集) 歇后语汇释( 2 0 0 2 0 4 ) 、( 聊斋俚曲集) 方言词语续释 ( 2 0 0 i 0 3 ) 、聊斋俚曲通论( 续) ( 1 9 9 9 0 1 ) 、聊斋俚曲通论( 续) ( 1 9 9 8 0 1 ) 、 谈( 聊斋俚曲集) 的语言学价值( 1 9 9 7 0 4 ) 、论聊斋“俚曲”的幽默( 1 9 9 7 0 4 ) 、 聊斋俚曲中民间谚语、歌谣、故事辑录( 1 9 9 7 0 4 ) 、谈( 聊斋俚曲) 方言词 语的丰富性及生动性( 1 9 9 i 0 1 ) 、聊斋俚曲与( 金瓶梅) ( 1 9 9 i 0 1 ) 、蒲松龄 与他的聊斋俚曲( 1 9 9 i 0 1 ) 、谈( 聊斋俚曲) 方言词语的丰富性及生动性 ( 1 9 9 i 0 1 ) ;西北民族研究上有l 篇:西北方言词语在近代俗语词考释中的 价值略论以( 金瓶梅词话) 、( 醒世姻缘传) 和( 聊斋俚曲集) 为例( 2 0 0 5 0 3 ) ; 语言科学上有1 篇:聊斋俚曲的方言属性( 2 0 0 5 0 4 ) ;山东行政学院山 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上有1 篇:( 聊斋俚曲) 中歇后语的运用( 2 0 0 4 0 6 ) ; 阴山学刊上有1 篇:( 聊斋俚曲集) 方言土语试解( 1 9 9 3 0 4 ) ;北京师范 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上有1 篇:( 聊斋俚曲) 的创作及其成就( 1 9 8 4 0 3 ) ;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上有l 篇:谈聊斋俚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1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 9 8 4 0 1 )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上有l 篇:试论“聊斋俚 曲 的思想和艺术( 1 9 8 i 0 1 ) 。 以上语言学方面的成果多数是在1 9 9 0 年首届“聊斋俚曲理论研讨会 之后取 得的,1 9 9 7 年蒲松龄研究第四期出了俚曲研究专号后,俚曲研究成果更趋向 繁荣。当然,此前也有一些对本研究来说很有价值的成果,比如,高珩曾于清初 为琴瑟乐撰写了两千多字的跋语;二十世纪4 0 年代周贻白曾在大晚报第 五期上刊登过蒲松龄的聊斋俚曲;5 0 、6 0 年代路大荒曾撰写过整理蒲松龄诗 文杂著的经过,柳文英等曾发表过蒲松龄的( 聊斋俚曲集) ;1 9 8 0 年马瑞芳发 表了蒲松龄俚曲的思想成就和语言特色、严薇青发表了聊斋俚曲的山东方言 词语和歇后语、牟仁钧发表了 聊斋俚曲) 音乐浅谈。所有以上成果主要涉及 俚曲的创作目的、篇目时序、文献整理、诞生与流传、体制和曲牌、音乐艺术、 思想性与艺术性、语言学研究等领域。其中,语言学方面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三个 方面:一是方言词语、俗语、歇后语等的辑录与汇释。曹正义、姜宝珠、罗福腾、 汪玢玲、吴庆峰、张金霞、张泰等都做过这方面的工作,比如曹正义聊斋俚曲 词语证释、汪玢玲聊斋俚曲中民间谚语、歌谣、故事辑录,特别是邹宗良为 俚曲作的注释。二是语法研究。就某些语法现象来谈的有罗福腾蒲松龄( 聊斋 俚曲集) 中的反复问句、统观俚曲语法现象的是冯春田的专著( 聊斋俚曲) 语 法研究。三是语音和文字学研究。冯春田聊斋俚曲的一些方言词音问题、罗 福腾 :( 聊斋俚曲集) 的多韵脚押韵方式、张树铮的蒲松龄( 聊斋俚曲集) 用 韵研究、贾英敏的浅谈聊斋俚曲中的合音字、隋长虹的( 聊斋俚曲集) 本字 考等。 二选题原因 聊斋俚曲保存了那个时代淄川语言的形态,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字以及 特殊结构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语言学价值。聊斋俚曲富含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 大量运用熟语是俚曲语言的特色之一,这些熟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蕴着 丰富的修辞格式,烙刻着明清时代的俗文学特征,承载着淄博地区的地域色彩, 是聊斋俚曲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的主要体现因子,也是作者刻画人物形象、塑造 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专文或专著对俚曲熟语进行专题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研究,只是有人在歇后语、谚语辑录或例释方面做了些许成绩。2 0 0 6 年,聊斋俚 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整体上系统认识与把握俚曲熟语是进一步完 善俚曲研究系统的需要,更是时代和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笔者有志于这一研 究。但因这一研究的基础文献比较稀缺,加之笔者受学识、精力、资料等条件的 限制,在此只能作一些粗线条的勾勒,更精深的研究还有待于广大的方家与学者。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如下研究方法: 1 、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法。俚曲熟语分布与类聚分析采用定量统计法,分布 状况与规律特点为定性分析方法,文化观照与语用分析中使用了定性分析法。 2 、描写与解释相结合法。研究中既有对俚曲熟语的基本描写,也有对某类熟 语类聚特有现象的合理解释,文化观照分析以描写为主,也涉及具体的解释。 3 、联系对比研究法。研究中涉及聊斋俚曲与聊斋志异、醒世姻缘传及 其他熟语的联系与对比,以加深对俚曲熟语研究的认识。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聊斋俚曲熟语的分布与类型 凡熟语皆有其共性,但其类聚则有其个性。温端政在论语词分立中认为, “词 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语是“大于词的、结构相 对固定的、具有多种功能的叙述性语言单位。“概念性是实词词义的基本特 征,“叙述性”是语义的基本特征。“叙述性 有三固:一是表述性,指表达某种 推理或判断,传授某种知识( 含经验) ,如:“有难同胞急,出门慈母忧”( 禳 p 5 5 0 ) ;二是描述性,指描述事物的形象、性质或状态,如:“省油灯”( 姑p 6 0 ) ; 三是引述性,指从前一部分的“引子 中引出后一部分对对象形象、性质或状态 的描述,如:“胸膛上长起草来慌了心( 增p 9 7 5 ) 。根据“语 的这一特 征,俚曲熟语分为表述性熟语一谚语、描述性熟语一惯用语和引述性熟语一 一歇后语。不计重复者,不计变体者,俚曲中共使用了2 9 3 条熟语,其中,歇后 语1 2 0 条,谚语1 1 0 条,惯用语6 3 条,其分布如下( 注:篇目按音序排列) : 序号俚曲篇目俚曲谚语俚曲歇后语俚曲惯用语合计 1 丑俊巴 00oo 2慈悲曲5 1 772 9 3翻魇殃1 051 22 7 4 富贵神仙 41 642 4 5 姑妇曲 8l o1 l 2 9 6寒森曲9111 1 7 俊夜叉 1 l572 3 8快曲o101 9 磨难曲 1 3952 7 1 0 蓬莱宴 4004 1 1 墙头记 2461 2 1 2 琴瑟乐 3l15 1 3穷汉词 0ll2 1 4 禳妒咒 1 33 064 9 1 5 增补幸云曲 2 82 025 0 合计1 5 1 1 01 2 06 3 2 9 3 温端政著方言与俗语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2 0 0 3 年3 月,p 3 1 4 温端政著方言与俗语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2 0 0 3 年3 月,p 3 1 3 凡引自蒲邹本之资料,皆以俚曲篇日之第一字为代称,后注页码。下同 1 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由上表可知,俚曲熟语在十五种俚曲中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它们在篇目中的 分布以增、禳、磨、慈、姑、翻、富居多,丑、快、穷、 蓬、寒、琴等寥寥无几。这种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特点:一是 前期的俚曲几乎不用熟语。据前文所述,琴、穷、快、丑四种俚曲大约 创作于康熙三十八年( 蒲松龄6 0 岁) 以前,此时的蒲松龄其精力主要集中在对雅 著聊斋志异的不断增补与进一步完善上,用俚曲表达救世婆心的意识尚处于 萌芽状态,偶有触发,萌生灵感,问或写就个别篇目。但这些俚曲多篇幅短小, 曲牌单一,情节简单,抒情性强,切身感受突出,浪漫色彩浓厚,虽用方言俚语 创作,但几乎没有关注到熟语。二是爱情婚姻题材的俚曲多不用熟语。蓬主要 描写了王母娘娘的侍女吴彩鸾与华山书生文箫的爱情故事,作者把人仙之恋写得 美丽动人,颇具浪漫色彩;琴以一个青年女子的口吻详尽地叙写了她所经历的 思春、缔姻、夫家送插戴、婆婆来相看、出嫁、回娘家住对月和归夫家后的夫妻 欢好的相恋成婚的整个过程。琴创作于青壮年时期,蓬创作于6 3 岁前后, 都是爱情婚姻题材,表达出了爱情的幸福和婚姻的美好,折射出了蒲松龄的爱情 观。这些篇目的整体风格与惯用语、歇后语等熟语的思想风格基本上不协调,所 以,很难在行文中见到熟语。三是反映神仙题材的俚曲少用熟语。丑写猪八戒 的艳情故事,蓬写王母娘娘的侍女吴彩鸾的爱情故事,都是神仙题材的俚曲, 极少涉及到熟语。四是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俚曲多用熟语。慈、翻、富、姑、 磨、墙、禳、增都是取材于现实生活:慈是批判“后娘折掇前窝子、 歌颂“异母兄弟反痛哥 的主题:翻写出嫁女儿为继母及异母兄弟报不平、重 振家业的主题;富和磨都是演义聊斋志异张鸿渐故事,写知识分子 为民请命遭受迫害的主题;姑是批判恶婆、歌颂孝妇的主题;墙是劝孝的 主题;禳是批判妒妇的主题;增叙写的是明代的正德皇帝去山西大同宣武 院嫖妓的故事,是传说故事题材。这些俚曲,结构复杂,情节曲折,内容深刻, 人物众多,都有正反面对立人物,在正反面人物的思想、生活冲突中,作者用诙 谐幽默讥讽批判的语言表达了他的救世婆心,其间运用了大量熟语,是俚曲思想 深度和艺术成就最具代表性的部分。 1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谚语简述 第一节俚曲谚语 在熟语系统中,谚语是一种古老的熟语样式,早在先秦时期即已大量地出现 于各类经书之中。虽然不能准确地判定它的起源年代,但是,从有文字依据的先 秦文献所引用的谚语来看,最保守地判断,也有三千年的历史了。我国第一部诗 歌总集诗经中的“朝跻于西,崇朝其雨 ( 诗经都风大田就是以虹出 现的方向测定天气变化的气象谚;国语周语中“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是说 明学好难、学坏易的哲理谚;孟子公孙丑上中“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 镦基,不如待时 是包含农业生产的农业谚。这类熟语表达了对客观事物的 某种认识,或反映了社会实践经验,“表述性是其主要特征之一。谚语是“非二 二相承的表述语 。这一定义表明:第一,谚语属于“语”的范畴,可把它与非 语单位区别开来;第二,谚语属于表述语,可使它与歇后语( 引述语) 区别开来, 也与惯用语( 描述语) 区别开来。 二俚曲谚语的统计与分布 聊斋俚曲中共有谚语1 1 0 条,按篇目音序排列如下( 同篇目者以出现先后为 序;重复出现的,列其第一出处) : 序号篇次俚曲谚语篇目回段页码次数 l3 有了后娘就有后达 慈 21 1 51 23 掩着耳朵偷铃铛慈 31 2 72 33 一床被子盖不严慈 31 2 7l 43 三句甜,两句酸 慈31 2 5l 53摘了帽子看见纂慈 61 5 62 6 4 头上自有青天在翻 l1 6 4l 74 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翻 l1 6 4l 84 笔落天平响翻 l1 6 72 94 当面鼓对面锣翻 31 8 0l 1 04 空口说空话 翻72 1 5l l l4 提鞋躇了牙 翻82 2 l l 1 2 4 从来嫁鸡随鸡飞 翻82 2 3l 温端政主编,汉语语汇学教程,商务印书馆,2 0 0 6 年9 月。p 1 4 4 1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34 人心无足蛇吞象翻 l l2 5 61 1 44 一咒十年旺翻1 2 2 6 7 l 1 54 转了一脸灰 翻 1 22 6 71 1 61 3一跌六个字 富 26 0 82 1 71 3 在家贫4 i 算贫,路上贫贫杀人富2 6 0 9l 1 81 3马儿好不在鞍装 富 86 5 82 1 91 3 比着葫芦画上瓢 富 1 26 8 52 2 02 管家二日狗也嫌 姑 l5 4l 2 l2 贵人彳i 踏贱地姑l6 0 l 2 22 抄不的家里的稿姑 l6 23 2 32 前t h = 里打下佛头,今世里才教你无般不受姑 27 0l 2 42 现世现报天,治己治人处姑 2 7 5l 2 52日久才把人心见 姑 27 9l 2 62 一个巴掌拍不响姑38 71 2 72 恶人自有恶人磨姑38 8l 2 85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寒 22 8 12 2 95 债有主冤有头 寒43 0 21 3 05 明人必不做暗事寒53 1 21 3 l5 阎王不如鬼公道寒53 1 51 3 25 仇人易杀,官司难打寒 63 2 21 3 35 善人有善报寒 83 3 41 3 45 作恶的无非伶俐鬼,忠义的尽是憨头郎 寒83 3 5l 3 55 有命千金也易得,无命一文也难争寒 8 3 3 8l 3 65 肚大撑开船寒 83 4 0l 3 78 从来闺女当不的儿俊 3 4 6l 3 8 8 如今年成没小人,时兴的闺女等不大俊 3 4 6l 3 98 只怕事不办,从来本大利就长俊 4 0 21 4 08 大困流,小园满俊4 0 5l 4 l8 狗改了嚓屎俊 4 0 61 4 28 两扁担夹不出一个屁来俊 4 0 61 4 38赌乖小赌赖 俊 4 0 71 4 4 8披着狗皮打着板 俊 4 0 7 l 4 58 败子回头饿煞狗 俊 4 0 8 l 4 68 哄来的富贵天不容俊 4 0 9l 4 78 换米抽了屋上椽,烧火折了屋上草俊 4 0 2l 4 8 1 4 打了牙只望肚里咽磨 37 1 61 4 91 4 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磨 47 1 8l 1 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01 4一不做二不休磨 47 1 9l 5 l1 4 不开口州县皆知,一伸手万金就到 磨 47 2 ll 5 2 1 4 使人钱钞,与人消灾磨 47 2 ll 5 31 4 银钱所在,仇家不怪磨 47 2 1 l 5 41 4 家里贫不算贫,路上贫贫煞人磨 67 3 01 5 51 4 世间公道不分明,惟只钱财最宵灵磨 67 3 1 l 5 61 4 现官不敌现管磨 l l7 5 51 5 71 4 便宜了一个大疙瘩磨 2 38 2 6 l 5 81 4贵人倘相见,一凶再不凶磨2 88 5 4 1 5 9 1 4 君子不见小人过磨 2 88 5 73 6 01 4 含着骨头露着肉磨 2 98 6 2l 6 l7 河无头,海无边蓬 l3 6 3l 6 2 7 人生面不熟蓬 33 7 4l 6 37 富贵在人,也还在天蓬 43 7 81 6 47 儿孙自有儿孙福蓬 63 8 9l 6 51 坐不坏的板凳,喝不干的河 墙1 7l 6 61灰毛乌嘴不成事墙 44 11 6 76 花儿虽好要当时,颜色败了谁人爱琴 3 4 7l 6 86 槽头上买马看母子 琴 3 4 8l 6 96蛇钻的窟笼蛇知道琴 3 5 31 7 0 1 2 有子万事足,无妾一身轻禳 24 6 0l 7 l1 2 破家值万贯禳 34 6 3 l 7 21 2 肉吃着腥气屎吃着香禳 44 6 9l 7 31 2一心忙似箭,两脚走如飞禳 54 7 4l 7 41 2 好花插在银瓶里,朝夕闻香梦也酣禳 64 7 8 l 7 51 2 女大十八变 禳 74 8 2l 7 61 2赌赢不赌赖禳 94 9 41 7 71 2 替古人担忧禳 1 25 0 8l 7 81 2 两好并一好,相处才到老禳 1 6 5 2 6l 7 91 2 妙术不传六耳 禳 1 65 2 7l 8 01 2有难同胞急,出门慈母忧禳 2 25 5 01 8 l1 2 水儿长船儿高禳 2 35 5 42 8 21 2 马在鞍装禳 2 85 7 5 l 8 31 5 朝中有事君臣论,家中有事父子商 增 29 0 41 百鸟不尊离巢风,龙离大海遭虾戏,虎离深山被 8 4 1 5 增 29 0 5l 犬轻,天子离朝人不重 8 51 5 风不离巢,龙不离海,虎不离山,天子不离金阙增 29 0 5l 8 61 5 人离乡贱,物离乡贵增 29 0 71 1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71 5贼小咬恩人 增 39 l o l 8 81 5 大人不见小人过增 39 1 2 9 5 92 8 91 5 饿老鸥时来运转,一把抓住天鹅增 59 2 1 1 9 0 1 5 背地里皇帝也得骂 增 69 2 4 l 9 l1 5 石头钻的鼓子不中打,籴的_ 升秕芝麻打了没油水增69 2 5 l 9 21 5 上无片瓦盖顶,下无寸士立足增 69 2 71 9 31 5 人不住大,马不在小增79 3 1 1 9 4 1 5 卖饭不怕大肚汉增79 3 4l 9 51 5 天不支使空人增89 3 7l 9 61 5 钱成钱成,无钱不成增 9 9 4 4l 9 71 5 家有干u ,主事一人增 l o9 4 7l 9 8 1 5 人足苦虫,不打不成 增 1 09 4 72 9 91 5 猛风入井团团转。为人何不顺时行增 1 0 9 4 8l 1 0 01 5 有花无酒不成乐,有酒无花不成欢增 1 39 6 0l 1 0 11 5 人足衣裳增 1 49 “1 1 0 21 5 百里不同风 增1 49 6 6l 1 0 31 5 一处不到一处迷增 1 69 7 21 1 0 41 5 一妻二妾二奴婢增 1 79 7 9l 1 0 51 5 贵命真天子,往往七窍现龙蛇增 1 79 8 2l 1 0 61 5 抬人抬在天上,灭人灭在地下增 1 89 8 41 1 0 7 1 5 十指尚有长短,富贵还有高低增 1 8 9 8 5l 1 0 81 5 强龙不压地头蛇增 1 99 9 3l 1 0 91 5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 2 ll 0 0 4l 1 1 01 5 宰相肚里撑开船增 2 31 0 l l2 三俚曲谚语的类型与特点 俚曲谚语的分类可有许多不同的标准。从语法结构来看,可分为单句型、复 句型和紧缩型三种。如:“贵人不踏贱地( 姑p 6 0 ) 就属于单句型谚语;“在家 贫不算贫,路上贫贫杀人”( 富p 6 0 9 ) 就属于复句型谚语;“人心无足蛇吞象” ( 翻p 2 5 6 ) 就属于紧缩型谚语。从谚语的语义结构来分,可分为三种类型:一 是字面意义就是实际意义的谚语,如“明人必不做暗事 ( 寒p 3 1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偏瘫老人的睡眠护理
- 环保处罚现场管理办法
- 环卫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 环境教育基地管理办法
- 环境管理物质管理办法
- 现场作业违规管理办法
- 现场预算资料管理办法
- 珙县遣返人员管理办法
- 珠海特色民宿管理办法
- 理赔客服服务管理办法
- 2023年版人教版高一必修第一册物理测试题(含答案)
- 电气试验(第二版)11-057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职业标准试题库(仅高级工)
- 全国211大学名单和985高校名单(表格+文档)
- 家长陪读承诺书【模板】
- 健康安全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表
- 深圳市失业人员停止领取失业保险待遇申请表样表
- 《诗经》英文简介PPT
- 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西师版教案
- 圆锥滚子轴承产品设计
- SMT元器件焊接强推力测试标准doc
- ELA基础介绍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