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pdf_第1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pdf_第2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pdf_第3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pdf_第4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b s t r ac t t h ereg l on 以 刀 n o m icinte gr a t l o nisthe 运e v ers ible ti d alcurt e n t in the w o r 】 d cco d o m l c s d e v e l o p s 刀 o w . on in t e rn a t l o n a l , th e r e g o n 以 刀 n o 面c inte gr a t i o n 加 火 e th e eur o p e an u ni 叽 th en o rt ba m e ri ca f r e etr a d ea gr e ement 胡dthe 八 卫 e cas rep rese n ta t 1v e;hid o m es tic, the e con o m lc inte gr ati on ta k e th e 、 乞 n 多 z c 街 v erd e lta, the z b u r 1 v erd e 1 ta and th e l i nkbohai s eaarea asr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 口 i s e s th e hi ght ide ofthe 以 力 n o m i cal devefo pm ent u nce asin gl y. h a v i n g th e l aud a t o rynam e o f th e gol d entri an gl e inh u n a n , c b an g 劝u tan h a d 扭 k e nthe p ro posal as th e e c o d o m i cz o n ed e v el 叩mcn t as c ar lyas the 80、 . but b e ca u s eth c peo ple knew w ith th e i dea li m i tation att h a t t 汕e , the p ro pos a l was di scu 泉 姆 d inth e a gen d a contilluonsl y to90、 laterp eriod. m o reth ant e ny e ar s , c h a n g z h utane c o n om ic 恤e gra l i on h as o b ta l n e dthe加ge a c h l eve m e n t , b e c 0 lr le sth e h unan eco nom ygr o w t h“ th ecorecx trem ei y , , p m m o ted the c c o n o 面cai fast d e v e l o pment . b uts 加ul t a n e 0 u sl y th ere are s o m e p r 0 b 1 e ins an d th e i n s u ffi ci e n c 乳an d itb e c o q e s a h i n d r ancefor th e e c 0 n o m l c inte gra t 1 o n m o r e t b o r o u gh. t 七 1 s a rt 1 cle w mtry tos tu d y on th e re gi oneco nom ic功 te grati on ofc 五 a n g z b u 毛 坦 , poin tso utthe q u e s 6 0 n asd e m o nst r a 比the a c h l e v e m ent ofth e in t e gr a t i o n , t h e 。 ana l ys ist horo u 咖y,d rawsth e co n c l u si 呱 p u t s fo rwa r dss o m e p ro po斌5.1 七 us thc 洲l d eove r a l l fr a m eis : as thein l r o d u c t i 叽 th e五 r s t chapter w ill e x pou n dth e b a c k g ro u n do f sel ect e dt o p 记a n di tss i gni fi c a n c e , d o m e s t ica n dfor e l gn c o rt e l ation re se a rc b , 朋d soon. the s e c o n d chaptero v e ra l 1 gr asp s th e p r e s ent si t u a l i on ofcha n g z h u tan re gi o n 助n o m icinte grat i o n , an d ca rriesollthe inte gr a t e d necess ary an ai ys is. as the corep arto f th e arti d e , c 印 心ally the fo u 曲 c b a p tcr, 叨 血 d , f o u rth an d f l fi b , th 哪 chapte rswereus edfo r toa n a 1 yze an d expi a ins e v e ra 1 asp ec tsth atsh o u 1 d p ay c ata t 比 n t 1 o ntos i r e n g l h ells a n dre l ate the inte gra t e ds u c c e ssor fail 附 about the re gi on e con 0 r d l c in te gra t i o nof qa d gz 七 utan . 5 认 thc b a p t e r isthe l ast di 跳 刀 ss l o n . 人 丘 e r anai y z edthesequ es l i o n a bov e , i w i l l p r o pescso m 。 卯u c y su gge st 1 0 d for the in t e 乎a tion asr e fe r e n c e k e y wd r ds: cco n o n u c i n t e gr a t l on; i n ft as t 功 c t u re;l n d us t ry ; fina n c e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 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 文中 特别加以 标注和致 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 其 他 人已 经发 表或 撰 写 过 的 研 究 成 果, 也 不 包 含为 获 得 一 直昌 去堂- 或 其 他 教 育 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 材料。与我一同 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 手 写 ) : 瓜 乳 号 签 字 日 期 :祠 年* 月汤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 学 位 论 文 作 者完 全 了 解 盏 遏达兰- 有 关 保留 、 使 用 学 位 论 文 的 规 定 , 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 复印 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 借阅 。 本 人 授 权 直遏 达皇可 以 将学 位 论 文 的 全 部 或 部分 内 容 编 入 有 关 数 据 库 进行检索, 可以 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 制手 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手 写 ): 声 氛 毛 签 字日 期 : 仓 问 年 赞月 加日 导师签名 ( 手写 啧 孵 , 签 字日 期 : 飞 的年 忆月 知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 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第 1 章 绪言 第 1 章 绪言 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趋势。 世界 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 推动着经济全球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近几 十年来, 尤其是20 世纪80年代以来的第二次区域经济一体化,以 欧共体统一 大市场为先导,以 北美自 由贸易协定和亚太经合组织为两翼,以 亚非拉众多发 展中国家和前苏联、中东欧国家构建的中小区域集团为后续,在世界范围内 兴 起了 势头更猛,程度更深,范围更广的一体化浪潮, 从而进一步推动着世界经 济走向全球化。客观上,尽管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存在着一定程度上 的冲突, 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实践对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途 径, 注入了 新的 活力,并促使全球经济向 更加健康、 快速、 持续的方向 发展。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我国为融入世界经济, 积极成为 世界经济中的重要一 员,并发挥发展中大国的重要作用,国际上,积极加强与各区域集团的经济联 系, 并于1 991 年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国内, 不断 进行着地区经济一体化的 探索与实践。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方 面为国家经济的繁荣、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实践证明了经 济一体化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也不断吸引着国内其它地区进行经济一体化的 探索与实践。 l l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都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 潮流。国际上,自1 9 6 7 年欧共体正式产生到1 993 年欧盟成立,到2 仪 抖年成员 国的进一步扩大,欧洲同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不断地得到提高,并对世界经济 产生了 前所未有的影响; 而自1 9 89年美国和加拿大签署 美加自 由贸易 协定 以 来, 到1 994 年美国、 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 签署的 北美自 由 贸易 协定正式生效, 该区 域性经济组织的一体化程度不断深化, 对世界经济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同 时, 亚太经合组织自1 9 8 9 年第一届部长级会议以 来, 作为 一个区 域性经济论坛 和磋商机构,虽然没有像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那样的制度性约束, 但它在 推动区域贸易和投资自由 化,加强组织成员间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同样具 第 1 章 绪言 有极其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对世界经济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国内,2 0 0 5年初长三角通关改革第二阶段试点开始启动,长三角新的区域 合作制度正在形成: 2 0 05年11月, 第五次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在南京 举行; 由国家牵头制 定的长三角 “ 十一五 ” 区域规划正式实施后, 长 三角 各地之间 在合作体制和合作机制上将形成重大突破,使合作取得实质性的发展,合作正 步入“ 深水区” 。随着2 0 03年c e 队 的出台,内地与港澳地区的经贸关系更为紧 密, 在c e 以 协议之下, 珠三角与港澳地区会不断融合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 在 c e pa 下, 珠港澳合作障碍会降到最低,合作领域、 形式、 规模将多元化、多样 化,大珠三角的整体优势会得以充分体现。而自2 0 0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提 出推进“ 泛珠三角” 区域合作的战略构想 ( 9 十 2 )以来,9省和港澳地区经济紧密 合作,使该经济带的区域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推动了中国一东盟国 家自由竞争区建设和大嵋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近两年来,环渤海区域经济合 作进入加速阶段,取得了 廊坊共识 、 北京倡议和 合作框架等实质性 突破,对推动环渤海区域内的信息交流、整合经济社会资源、实现相关省区的 和谐发展和互利共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 0 世纪80年代初, 湖南省社科院提出建立长株潭经济区的方案, 并得到省 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经过多次调研和论证,长株潭经济区进入了实践阶段。 然而,囿于当时人们认识和观念的局限,经济区方案在实践不到 2年便中断。 直到199 6 年, 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 呼声” 才再次高涨, 并于199 7 年在长株潭一 体化专题会议上, 确定了把长株潭城市群建成湖南经济发展的“ 增长极” 这一重大 战略。之后, 2 0 00年编制了 交通、电力、金融、信息、 环保5 个基础设施网络 规划; 2 0 01年编制了 湘江生态经济带概念规划国际咨询 ; 2 0 02年编制了 湘 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 ,并于2 0 03 年颁布实施;2 0 05 年完成了我国 内 地第一个城市群区域规划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 划 。 在国际与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高涨的形势下,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将形 成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多样化的产业结构,从而大大提高长株潭区域和湖南在全 国经济区中的地位;有利于分工协作,促进各自 经济和整体经济的发展,有利 于用地空间统一布局,有利于改善和加强三市在基础设施、劳务等方面的联系, 并将带动全省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形成和发挥工业中心、贸易中心、交通中 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科技中心等多功能的综合经济中心的作用,成为本 工 长 沙晚报a4 版,长 株潭经济一体化大事记, 2006 年6 月2 6 日 ,星辰在线; 第 1 章 绪言 区域和全省振兴经济的基地,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中心,从而带动本 区域和全省经济的腾飞。 从长株潭经济区提出 直今,理论研究很多,多为从某一个角度 ( 市场、产 业、信息化、基础建设、人文、制度等等)论述来提出 一体化的建议,或从几 个方面论述,但较为深入研究方面的资料较少。而对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较为系 统的研究,将会给我们提供一个认识其一体化的整体视角。由于经济一体化所 包含的范围很广,包括基础设施、产业、城乡、城市群规划、金融等,本文拟 将从作者认为较为核心,且对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是当务之急的几个方面进行研 究, 这将可能为其经济一体化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总之,长株潭经济区一体化对于构造湖南经济增长核心级,促进湖南经济 的起飞具有重大作用, 研究它,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l z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的 评述 从现有文献来看,国外相关研究主要是对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区域经济一 体化涵义及其理论模型的研究,实践主要集中表现为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 亚太经合组织 ( 户 田 e c )的形成与发展:国内 相关研究主要是结合国内 几大主要 经济区的发展实践,运用区域经济有关理论对相关经济区进行研究,进而指导 各经济区的实践。 关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评述。区域经济增长体现了一个区域经济实 力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变化。所以区域经济增 长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现代经济理论对于经济增长进行了 数 量化和模式化的分析,利用计量手段将有关经济增长的变量联系起来,建立模 型,并根据这些模型来推导结论、预测前景。 宏观经济增长理论是研究 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石,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 哈罗德 一多马 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剑桥模型和新增长模型,其中哈罗德 一多马模型是经济增长模型中最基本的一个模型,该模型强调了资本积累在经 济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说明 政府千预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索罗、 斯旺在对哈一多模型修改的基础上形成了“ 索罗-斯旺模型闷,它不仅体现了凯 。 即 :八 y 丹 月( 么 为 k ) 化( 八 u l ) + t n ., 式 中a 、 卜 分 别 表 示 资 本 和 劳 动 对 经 济 增 长 所 作 贡 献 的 份 额。这一模型表明,经济增长率决定于资本和劳动的增长率,资本和劳动各自 的相对收入份额,以 及随时 间变化的技术变化, 第 1 章 绪言 恩斯的经济思想,而且融进了 新占典 经济学的精神,因而成为一 种带有新古典 综合色彩的 经济增长理论, 被称为 新占 典增长理论;以 琼 罗 宾 逊、 卡尔多、 斯 拉法等人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七 认为,主流经济学的发展背叛了古典传统,是对 凯恩斯理论的曲解,主张放弃以边际生产力论为基础的微观分配理论,重新回 到李嘉图的宏观分配理论上去:罗默、 卢卡斯等人的新增长理论,其基本思想 是经济增长率取决于经济系统内的诸因素的相互作用,其理论的核心在于假定 “ 当资本存量增加时, 其边际生产率不减少为零” , 在此假定下, 规模收益递增保 证长期增长成为可能, 然而在收益递增前提下, “ 市场定价” 的企业竞争行为不再 是一个有效的假定,为此,新增长理论强调两种机制:第一个是马歇尔学说的 外部效应,第二个是张伯伦学说的产品多样性,即不完全竞争。 区 域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是均衡增长理论与非均衡增长理论111 。 均衡增长理论 实际上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低水平均衡的描述,第二部分是打破低水 平均衡战略的理论设计。赖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理论、内尔森的低水平 均衡陷阱理论与 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均为低水平均衡的描述理论。赫希 曼、 汉斯辛格等是非均衡增长理论的代表,赫希曼认为,发展的路径好比一个 链条,从主导部门通向其他部门,不发达地区的发展战略就是选择若干战略部 门投资, 创造发展机会。赫希曼指出,如果是政府投资,则应选择公共部门, 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造成良好的发展外部环境:如果是私人资本,则应投入 到具有带动作用的制造业部门。他们提出了 著名的连锁效应概念,认为连锁效 应包括:前向、后向 和旁侧关联效应。 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涵义及其理论模型的评述。美国经济学家贝 拉巴 拉萨 ( b al as sa.bela ) 19 61年提出, 经济一体化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状态。 就过 程而言,它包括旨 在消除各国经济单位之间差别的种种措施;就状态而言,则 表 现为 各国 间 各 种形 式的 差别 待 遇的消 失 121 。 而 经 济学家 弗 历 次 马克 鲁普 ( m ac hi 叩f rits) 则 批 评, 它的 主 词 是 经济 一 体 化, 都 只 说明 不同 国 家 加 入 一 个 经济集团;事实上经济一体化可以有一国之内各个地区的,也可以 有各国之间 的 , 后 者 又 分 为 区 域 性的 和 次区 域 性的 3 。 保 罗 斯 特里 坦( s tree ten于 aul) 也 在 工根 据哈罗 德 一多 马增长模型于5 /v= 口5 . 新剑桥学派的 增长公 式可以 表示为: 份 口【 ( sn一加) 汀+ 加 , 哈罗 德一多马 一致性条件被修正为: vn= sn名们 汀+ 加j ,其 中, n 为劳动的 增长率。 v 为资本一产出比 率。 5 为 储蓄,口为 资本生产率。新剑桥增长模式表明, 经济增长率不仅取决于 资本生产率或资本一 一 产出 比率,而且还取决于各收入阶层的储蓄率及其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第 1 章 绪言 1961年指出: “ 一体化不应该按手段 ( 自由 贸易、 统一市场、 可兑换性、自 由 化 等) 定义, 而是应该定义为目 的、 平等、自由 繁荣” 。 皮德 罗波逊( r o 饮 幻 n p e t e r ) 则 认为 “ 国 际 经 济 一 体 化是 手 段 不 是目 的 ” . 丁 伯 根 邝. 比 r g e n ) 从 政府当 局 促 进 经 济一体化的 措 施方面 把经济一 体 化区 分为 “ 消 极一体 化 ” ( neg a d 代甸. 脚如n ) 和 “ 积极 一 体 化 ,( p o s i ti v e 功 te gr 涌 on), 前 者 扮取消 各 种 规 章 制 度 ” 即 消 除 对 有 关 各国的物质、资金和人员流动的障碍;后者指建立新的规章制度去纠正自由市 场的错误信号,去强化自由市场正确信号的效果,从而加强自由市场的一体化 力 量 阴 . 关 税同 盟 理 论 是 传 统区 域 经 济 一 体 化的 核 心 理 论. 维 纳问 在1 95 0 年 发 表了 关税同盟问题 ,提出了 “ 贸易创造” 和“ 贸易转移” 两个概念,主要用来分析区 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静态效应,实际上是衡量一体化集团 取得成效的重要指标。自由贸易区理论是在关税同盟理论的框架基础之上,并 结合自由 贸易区不同 于关税同 盟的 基本特征后发展起来的 。 。 共同市场理论的 代 表 人 物西 陶 斯 基( t. 肠to s k y ) 和 德 纽 尔(j .f.deni an) 认 为 , 经济 一 体 化 的目 的 是扩大市场,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建立共同 市场的目 的是克 服各国或各地区 从 自 身利益出发而推行狭隘的保护贸易政策,把市场分割得特别细小而狭窄,各 国企业家面对狭小的市场,便无法实 现大规模生 产的 经济效益的这种弊端; 达 到目 的 的 手 段 是 依 靠 市 场的 扩 大 而 激 化 竞 争 仍 . 引 力 模 型 ( 脚v itvm od e l) 是 新 区 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主要模型. ,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 丁伯根和泊赫侬就用 引力模型对国际贸易流量进行了实证研究,但是对其理论依据一直没有论述。 直到1 9 7 9 年安德森在 美国 经济评论上发表叼! 力公式的理论基础” ,在假定 各国具有一致的 柯布 道格拉斯子函 数形式的 消费 偏好的条件下, 运用凯恩 斯主义贸易支出 模式, 开始对引力 模型进行了 理论推导。 其后, 伯格斯特奇兰 ( 欣r 梦 t r a n d ) 、 递 尔多 夫( deardoff) 、 克 鲁 格曼( k 山 脚an) 、 弗 兰 克 尔( fran k e l ) 等人也从不同 角度对引力 模型进行了 理论上的论证, 这使得引力模型成为 解释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的评述。 无论是国内 还是国外,区 域经济一体化 。最典型的 例子是 英国、 奥地利、丹麦、 娜成、 葡萄 牙、 瑞典、 瑞士于1 9 印年形成的 欧洲自 由 贸易 联 盟 ( e f n 兔 。芬 兰于1 9 61年加入该组织) , 及1 卯3 年由 美国、加水大、墨西哥之间达成的北美自 由贸易协定 ( n 户 f l 为). . 其 基 本 公 式 为 : 几认 丫 澎 刀 、, 其 中 孔 是 三 国 闻国 的 出 口 倾 , y 占 艺 是 , 、 j 两 国 各自 的 国 民 收 入 , 巩 是 1 、 j 两国 之间的 距离, 人 是 常数 显 然,引力 模型 认为 两国间 的贸易 关系由 两国 的收 人和距离决 定 第 1 章 绪言 的 实践,都不同 程度地减少了各区域内 生产要素与 商品 流动的障碍, 极大 地促 进了各区 域经济的发展。 尽管一 体化组织内部或组织之间 存在 差异或矛盾, 但 长 远利益的存在必将推动各方走向合作,不断深化合作,从而促进世界经济的 进步与 繁荣;尽管各区域组织的实施形式不一 样, 有政策导向、 市场导向以 及 政策与市场导向 等形式,但都是以坚实的市场为基础,由 政策、经济与市场因 素 共同推动一体化:尽管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 但全球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终极目 标,因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走向 全球化的必要阶段,区域经济组织范围不断扩大并走向联合必将推动经济全球 化a 关于国内相关研究的评述。国内对几大主要经济区研究的文献较多,主要 集 中 在问 题与 对策 15. 101 , 体 制与 制 度ll ,l2 , 发 展战 略与 发展 路 径哪 , 15 , 经济 效应 116-181 , 等 等各方面。 这 些大量的 研究, 一方面 指导了 区 域 经济一体 化的实践, 另一方面也是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成果的有效总结。 1 . 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涵义及表现形式 1 . 3 .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涵义 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涵义,学术界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一些经 济学家从静态角度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定义:如皮德罗 波逊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 是一种“ 制度性联合” ;德国经济学家若普克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种“ 贸易关 系的自由 和有利可图 ” ; 金德尔伯格则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种“ 生产要素的自 由流动和成员国之间的自由贸易” 。 另外一些经济学家则主要从动态角度深入分析:如多米尼克 萨尔瓦多认为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系列的“ 商业政策” 所组成, 按程度可以分为“ 特惠贸易协定、 自 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共同 市场与经济联盟” 五个层次; 丁伯根称: “ 经济一体 化是将有关阻碍经济最有效运动的人为因素加以消除,通过相互协作与 统一, 创造最适宜的国际经济结构,o 目前,得到较多认同的说法是同时从静态和动态两 个角度来定义: “ 经济一 体化既被定义为一个过程,又被定义为事物的一种状态。作为一个过程,它包 含着旨 在消除不同国家经济单位之间的歧视;作为事物的一种状态,它表示各 国经济之间不存在各种形式的歧视” 。 根据1 9 5 7 年3 月所签署的 罗马条约 所 第 1 章 绪言 规定的欧 洲共同 体的目 标, 学术界一 般也从贸 易和流通角 度把经济 一体化表述 为: “ 有关成员国之间取消 所有歧视性贸 易障碍,实 行自由 贸易,并在成员国 之 间建立某 种合作 和协调。 其核心内容是建 立一个产品、 人力、 劳务和资本可以 自 由流 通的 共同 市场, 即 实现市场一体 化, 消除 流通领域内的一 切限 制和障 碍” 。 事实 上,区 域经济一体化既是一 个静态特征,更是一 个动态过程。 从静态 上看,它 表现为 成员国 经济达到某种 程度的 趋同 或分 工, 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区 域 经济内 共同的 经济、 福利或 政治目 标, 它表现为世 界范围内 现有的各种类型 的地区性一体 化组织。 从动态上看,区 域经济一体化既 表现为各类区域经济实 体由低级 到高 级的 不同 发展阶段 所体 现的 不同制度安 排, 也表现为 各成员国之 间为求同 存异而在不同 时期所采用的 不同 路径选择。 它表现为一体化进程的六 个不同阶 段,即 特惠关税区、自 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共同 市场、 经济同盟和 完全经济 一体化。 这六种形式的后一 种形 式或阶段相 对于前 一阶段成员国 之间 的贸易、生产要素流动更趋自由化,经济政策更趋一致。 3 , 2区域经济一休化的表现形式 按 区 域 经 济 一 体 化 的 实 现 形 式 分 析, 可以 分 为 以 下 三 类 11 叼 11: ( d 市场导向 型一体化 欧 洲联盟。 欧洲一体化 进程基沐上 是建立在完 全市场导向 的基础上的。 1 9 50年 之前, 其基础是商品 的自由 贸易, 但 在80年代之 后, 其市场导向的 一体 化主要体 现在成员国 之间的相 互投资 及由 此带来的生 产要素的跨国 流动上。 19 8 6 年 提出了 著名的单一市 场概念, 紧接着经济单 位之间生产要素的流 动、 交 易 及由此 相伴随 的跨国 交易结 算上的 便利需要又引出了 单一货币、单一中央 银 行 这些极 其重要的一体化政策目 标的 确立。 由 此可见 ,欧洲一体化始终是 在市 场力量的推动下逐步发展的。 没有正式协议的市场导向 一体化。 其最 有代表性的是东亚地区各国。 在 这 一地区 尽管没有正式的或制 度化的 一体化协 议, 但经济上的相互 依赖程度已 使 这一地区 形成了“ 准” 一体化的 市场。 中国 、日 本、 东盟、 中国 香港和中国台 港 的 相互贸易 额已 占这一 地区整 个对外贸易额的50% 多, 而从直接投资看, 各国 ( 地区) 之间的 相互直接投资已占 整个地区直 接投资 的5 0 % 。与 欧盟一样,市 场因 素同 样是决定这一 地区市 场一体化的关键因 素。 第 1 章 绪言 ( 2 ) 政策导向型一体化 东盟自由贸易协定。 东盟自 由 贸易协定 是东南亚地区唯一有正 式协议的 一体化组织形式。从贸易相互依赖程度看, 在此协议内,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 来只占 这些国家对外贸易额的18一22%。在东盟成员国中,各国与经济发展水 平最高的新加坡往来的贸易 额平均占 它们与 其它成员国 对外贸易总额的80% , 这说明,除新加坡外,成员国之间的生产协作分工不紧密。因此,东盟是一个 典型的由 政府政策因素推动、缺乏经济基础且形成过早的一种地区一体化形式。 亚太经合组织。 a p e c是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的“ 超” 大规模区域一体化组 织, 在组织结构上,其成员国太多,成分过于复杂, 地理位置遥远,因此到目 前为止仍是一个相当分散的组合体。从总体上看,1 9 92年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 之间的贸易往来己占其贸易总额的65%,但就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而言 总体水平 不高。从这个意义上看, 它依然更多地是一个政策导向型的一体化经济组织。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地区经济一体化。该 地区在政策上对经济一体化追求 十分强烈,但始终没有形成共同市 场或自 由贸易区。签订的双边一体化协议, 尽管更多的是政策推动型, 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 经济和市场的统一进程。 ( 3 )市场导向与政策导向 相结合的一体化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在目前的各种区域一体化组织中的市场经济基础相对较 好,美、加、墨之间的相互依赖度较高。据统计,加拿大有7 0 %的产品面向美 国市场出口,而70%的进口来自美国;墨西哥80%的出口产品面向美国,而进 口总量的70%来自美国;而美对加、墨的依赖度要相对较低,特别是美国与墨 西哥的经济联系程度,由于两国市场差异较大,并不紧密,一体化进程较慢。 因此,严格来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是市场因素与 政策因素的混合作用,其中 市场因素起关键作用。 1 .4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当 今世界, 没有任何一 个国 家能 够在闭关锁国、 游离于世界经济之外的状 态下取得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实 现国 家的 繁荣富强。 实行对外开放, 进行经济体 制改革是诸多国家,尤其是 发展中国 家发 展经济的重要举措。因 此,认识世界 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无 论对理论研究 还是实践探索,都具有重大的 现实意 义。 第 1 章 绪言 随着两极格局的解体,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日 益突出, 这有利于创造一 个区 域经 济一体化和经济合作蓬勃发展的国际宽 松环境。国 际经济竞争趋于激 化和国际 经贸关系 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明 显提高, 更促进了 区域性经济组织的 不断发展、 加强和扩大的势头, 20 世纪卯年代以 来, 不仅区域 性经济一体化协 议 和经济 联合组织在数量上猛增和规模上 扩大, 显示出 外在表现的种种积极变 化, 而且在体制、 机制 等方面 显示出了内 涵和实质上的 变化。 ( 1) 区 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合作组织的地理界限 迅速扩展,出 现泛洲性的 或跨洲性的发展趋势 区 域经济组 织虽然 有一定的地域限 制, 但是其成员国不是静态不变而是在 动 态的 扩展之中。欧盟 通过5 次扩展, 从最初的6 国 扩大到现在的25 国。 美国 从最 初的美加自 由贸易区, 扩展到北美自 由 贸易区,并 在2 以 巧年1 月 之前最后 完 成了 有关建立美洲自 由贸易 区( 曰 阴 冉 ) 的谈判, 建立了 西半球泛美自 由贸 易区。 而 八 卫 e c所接纳成员的 范围 包括了 亚洲、 北美洲、 拉美和大洋 洲, 甚至吸纳了 政治 经济重心在欧洲的 俄罗 斯, 可以 说, 八 护 e c的 成立, 对国际 政治经济形势以 及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 一体化的 发展进程将产生越 来越大的影响。 ( 2 ) 区城经济一体化 和经济 合作的开放性 趋势日 益加强 过去,区 域经济一 体化的 建立,往往把原先单个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演变 扩展为更 大范围的区域 保护主义,随着区 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多样性 和松散 化特点, 区域组织对非成员国的开放性特点日益加强, 冉 卫 e c把坚持对外开放作 为其组织的宗旨和原则之一。欧盟也强调其否定封闭性和排外性,实行开放性。 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也强调,在美洲建立一个泛美自由贸易区,决不是要建立一 个封闭的贸易集团。显 然, 越来越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都强调开放 性与合 作的 多样性,认为区 域经济一体化和多边贸易体 系并非相互 对立和排斥的. ( 3 ) 区域经济 一体化和经济合作组织实 行多层次、 成员 交叉重叠 随着区域经 济一体化的 发展,一些较大的区域经济组 织内出 现若千较小范 围的 “ 次区 域自 由贸 易协定” , 有的国 家既 参加某一大区 域组织, 又成为某一 个或 某 几个次区域自 由贸易 协定的成员,形成一种 “ 大圈 套小 圈,圈圈 相套” 的 格局。 一个国家 参与 数个区域性经济合作组 织现在已 经习以为 常了, 这无疑是区域经 济 一体化和经济合作充分发 展和高 度发达的表现,也从一 个侧面反 映了 经济全 球化的现状。 第 1 章 绪言 ( 4 ) 区域经 济一体化和经 济合作组织突破 单一契约型, 出 现平等协商型趋 势 过去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总是建立在一种契约之上,a p e c打破了这种模 式,采取 新型 的平等、自 愿、协商 一致的方式开展贸易自 由 化和经济技术 合作, 不建立超国家的 规章制度 和机构, 成员国 不服从超国家的 体制规章决定的 约束, 尽管定期的首脑会议己制度化但仍然还是非正式的,协商处理彼此间的或者共 同性的经贸关系和各种问题,实行自愿承诺和协商一致的原则,为国际经济合 作关系开拓了一 种新型有活 力的单边 行动和集体行动相结合的 模式。 ( 5 ) 发展中国家 在区城经 济一体化组织中的作用 逐渐突出 混合型区域经济一体化和 经合组织的出 现, 突出表明发展中国家在当代国 际 经济合作关系和推进区 域经济 一体 化方面的地 位和作用大大提高,反映了发 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大大加强。东盟在推动和加强 a p e c方 面的作用日益凸现,199 6年 3 月,东盟倡议和成功组织了在泰国曼谷召开的首 届亚 欧会议并使亚欧 会议制度 化, 东盟尤其是马 来西亚积极倡导东亚 经济合作, 以及美欧日益重视拉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等现象,都是发展中国家在推动 区域 经济一体化和国际 经济合作方面地位不断提高、作用逐渐突出 、以 及发言 权逐步增强的体现。 第2 章 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及分析 第2 章 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及分析 2. 1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长沙、 株洲、 湘潭三市地处湖南省中部偏东、 湘江下游、京广铁路和京珠 高 速公路沿线,呈品 字形分布,山 水相依, 一江相连, 两两相距约45公里, 素 有湖南的“ 金三角” 之誉。实施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是带动湖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 展, 打造湖南经济核心增长极的 重大举措, 它顺应了 区域经济发展的潮流。 ( 1 ) 一体化的提出 和进入决策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开创了 改革开 放和经济发展的新时期, 深圳、 珠海、 汕头和厦门四 个经济特区的启动使改革开放的浪潮开始从南 海涌来。面对形势, 湖南怎 么办? 如何 推进改 革和 加快 湖南 经济的 发 展? 【 刘 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是以 城市为中心,以交通为依托,由点到线,由 线到 面并逐步形成网络。湖南没有一个像广州、武汉那样的大型经济中心城市, 最 大的省会城市长沙的综合经济实力 在当时全国 城市排到了30位之后, 就中 心城 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而言处于弱势。但是,湖南有一个长株潭城市群,如 三市整合,实行一体化发展,就可以形成能够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综合经济中 心, 在城市的经济功能上由 分力转化为合力,由 弱势转化为强势。 根据这种思 考, 198 2 年12月, 湖南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萍在省政协四 届六次会议上,以提 案的形式提出 “ 把长沙、株洲、湘潭在经济上联结起来,逐步形成湖南的综合经 济中心” 的建议,得到了许多与会委员的赞同。 随后, 湖南社科院的 科研人员 对此作了 深入研究, 提出了 建立长株潭经济 区的方案, 并向 省委、省政府领导作了 汇报。 这次汇报形成了 中 共湖南省常 委第六十六次会议纪要 。 纪要强调:“ 要根据三市的 特点,制定经济区的总 体战略和中 长期规划。 三市可根据选择有利于引 进外资和技术的地方搞经济开 发区。” ( 2 )一体化实践探索阶段 从1 9 85年 元月 至1 9 86年6 月, 在省 政府分 管 领导的 主 持 下, 先后召 开了 两 次三市市长联席会议。 为贯 彻联席会议的决定, 三市先后有机 械、城建、金融、 邮电、商业、交通等12个部门,就行业发展的联合、协调和开发举行了 联席会 第2 章 长 株潭区 域经济 一 体化的现状及分析 议。 根据省委 纪要的精神, 启动工作着重抓了 包括城市合理布局、组建企 业集团 和银团 贷款、 金融改革以 及有关电讯 、 供电、 供气、 交 通、 经济技术开 发区选址、 环境治理等十大工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不仅取得了突破性进 展和显著的经济社会效果,而且产生了 广泛的社会影响。 然而, 在1 9 85年召开的中共湖南省第五次代表大会和1 9 86年的湖南省人代 会上,都有一 些代表提出不同意见,认为“ 长 株潭是湖南经济最发达的区域, 还 作为战略重点, 这太不公平了 ” 。 由于这种不同认识和意见的影响, 从1 9 86年秋, 规划办公室的工作难以开展下去,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就此夭折了. ( 3 )一体化的重新启动与发展新阶段 19 9 5 年10月, 中共湖南省第七次代表大会期间, 时任中共湘潭市委书记的 陈叔红认为,湖南经济的发展,从区域经济的角度说,关键是要充分发挥长株 潭这个城市 群体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做好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这篇大文章。 1 997 年3 月,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了有三市党政主要 负责人和省直有关部门 领导参加的 “ 长株潭座谈会” 。 会议提出以长沙为中心, 进 一步突出长株潭城市群的作用,把长株潭建成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现 代化的网状城市群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团。之后,由省计委牵头组织编制推进 一体化的交通、电力、金融、信息和环保等五项网络规划。 1999年2 月,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又主持召开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专题座 谈会,会议认真讨论研究了已 编制完成的五项规划,并决定付诸实施。 经过十 几年的探索,全省上下终于把长株潭城市群构建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这 一重大战略问题取得了共识。 2001年省委、 省政府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工作湘潭会议以 来f23 】 , 完成了 长株 潭城市 发展战略研究 ( c d s ) ( 2 0 02年) 、 产业发展规划 (20 02年) 、 湘江生态经 济带概念性规划国际咨询( 2 0 02年) 、 湘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 ( 2 0 02 年) 和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2 0 05年) ,规划研究初步形成了体系框架; 重大项目 运作进展顺利,包括长株潭城市发展世行贷款一期项目 。 、长 株潭城市 发展世行贷款二期项目 、三市沿江拓展新城区加速相向发展等:基础设施网 包括_市沿 江防洪景观道路 ( 长 沙段沿河东从南大 桥至暮云, 湘潭段沿河东从昭山至 湘潭一桥, 株洲段 沿河西从石峰大 桥至空州岛 对岸的空灵 岸, 二 段共70公里) 、 长沙长善烷污水处理厂、 株洲现代物流中 心、 湘潭四大 桥、 株洲洁净 煤和昭山景区建设等6 个子项目 ,总投资3 2 78亿兀。利用世行贷款 1 _5 亿美 兀。 .包括湘江生态经济带沿江防洪景 观道路、长沙岳麓污水处 理厂、株洲东 湖污水处理厂、 湘潭第四自 来水 1四个子项目,总投资3 3 . 打 亿兀,申请世行贷款2 亿美兀。 第2 章 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及分析 络平台日 臻完善, 包括交通网 络. 、电 力网络. 、 信息网 络. 、金融网 络 和环保 网络。 2 加5 年, 益阳提出 加入长株潭经济圈。 2 (x)5 年上半年, 长株潭三市完成g d p 总量1 加5 .85亿元, 半年总量首次突破千亿。 同年9 月, 长株潭湘江防洪景观带 开工建设, 连接三市的湘江防洪景观带全长1 28公里,总投资20多亿元,预计 2 (x)8 年12月完工。 2. 2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博弈分析 尽 管 长 株 潭 一 体 化发 展 前 景明 朗 , 但 一 体 化 进 展 速 度 迟 缓 1刊 。 从1 997 年至水 刃 3 年, “ 总体规划启动, 基础设施先行” 只完成60% 70% : 产业和市场一体化没有取得突破, 还是分割的;推进长株潭一体化的行政管理 体制和运行机制没有相应改革和创新。六年多来, 湘省方面一直停滞在规划层 面,相关规划做了近10个,其中最为关键的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也才编 制完成,却没有通过人大立法,至2 (x 拓年6 月,才被省政府列入立法计划。对 五个网络规划是湖南政府常举的二体化推进的 例子,但客观地说,证明了长株 潭一体化六年来没多少实绩。金融、信息和环保,即便没有长株潭一体化,也 是必须要做必然会做的事情。票据交换,在50年代就实现了,电子联行、银行 卡联网、宽带网,全国 都要一体化,与 长株潭一体化无关;酸雨治理、 湘江污 染治理也如此:电 力方面, 跟一体化关系也不大 气 交通方面,真正帮 助三市提 高了效率的是京珠高速的开通,但京珠高速是国 家高速公路干线网的一部分, 0京珠高速长临段和上瑞高 速潭邵段于2 侧 刀 年建成通车,长株潭地区与相邻城市全部实现了高速公路相 连。三市大外环方面,长沙绕城线的西北段、东北段相继建成开通,长潭西线高速年内动工,株黄快速路 完成方案研究,大 外环已 显雏形。市际交 通方面,长沙向南的长沙大道已建成通车,株洲向西的 株洲大道 已 经立项,并完成了定线方案和施工方案,市际交通正在向以 城市主干道为主体的方向 发展。 0株洲电厂二期技改工程二台加万千瓦机组正 在紧张施工, 湘潭电厂扩建二台 印万千瓦机组正在积极做前 期工作, 总投资 肠. 1 亿元的 三市城乡电网改 造工程基本完成, 截止2 仪 粉 年底, 三市电网 拥有电 源装机1 努. 6 万千瓦,5 加千伏变电 站2 座。 刀介 千 伏变电 站16 座。no 千伏变电 站日 2 座。 .中国联通率先实现了 三市移动通信同 城, 三市安全、高效、 快捷、立体传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