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专业论文)近年来教育新闻报道研究.pdf_第1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近年来教育新闻报道研究.pdf_第2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近年来教育新闻报道研究.pdf_第3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近年来教育新闻报道研究.pdf_第4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近年来教育新闻报道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年来教育新闻报道研究 中文摘要 随着教育地位的曰益提升,教育新闻报道也越来越受到新闻媒介的重视。由于教育 活动自身的丰富内容,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多元理念,一成不变的“四季歌”模式的教育 新闻报道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它不仅影响了教育新闻的传播效果,也阻碍了教育工作 的开展。如何改进教育新闻报道已成为教育新闻工作者需要面对的一大难题。事实上, 教育报道无论在题材的挖摇、开拓,抑或是报道的角度和模式的改变上都有很大的拓展 空间,如果教育新闻报道能够从这几个方面调整,那么教育新闻报道也就能够推陈出新。 本篇论文在对当前教育新闻报道的困境进行分析、以及对制约教育新闻发展的原因 进行探讨的基础上,以具体的报道事例为佐证,深入论述了改进教育新闻报道的必要性 和可行性,与此同时,指出教育新闻报道在推陈出新过程中出现的误区和难点,归纳了 教育新闻报道推陈出新的一些方法,并从全局的角度提出教育新闻报道的策略以及几种 常见的议程设置模式,强调要改进教育新闻报道对教育记者新闻素养提出新的要求。 本篇论文的基本观点是,教育新闻报道应当从受众的需要出发,从报道题材的选择 与发掘,到报道模式的设置,都必须确立“受众本位”思想,努力克服因教育自身特点 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生硬呆板的报道模式所造成的新闻采编业务上的困难,真正实现教 育新闻报道传递教育信息、推动教育发展、满足教改需求的功能。 关键词:教育新闻报道模式受众本位 e d u c a t en e w sr e p o r tt os t u d yinr e c e n ty e a r s a b s t r a c t b yg o i n ga d v a n c e dg r a d u a l l y 、“t he d u c a t i n gp o s i t i o n s ,e d u c a t e dn e w sr e p o r ti sb e c o m i n g 舱g a r d e dh i g h l yb ym e d i a s i n c ee d u c a t i n gi t s e l f r i c hc o n t c n tu s i n gp e r s o n a li n f l u e n c e ,a sw e l l 丛m u l t i v a r i a t ei d e ao fe d u c a t i o n a lw o r k e r , c h a n g e l e s s ”t h ef o u rs e a s o n ss o n g ”a l ep a t t e r n e d u c a t en e w st or e l x ) r tt h en e e dn o ta l r e a d ya d a p t i n gt o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 n o to n l y , i th a s a f f e c t e dt h ee f f e c te d u c a t i n gt h en e w sp r o p a g a t i o n , b u ta l s oh a sb l o c k e dt h ee d u c a t i o n a lw o r k c a r r y i n go u t h o wt oi m p r o v eo n eb i gd i 伍c u l tp r o b l e mt h a tt h ee d u c a t i o n a li o u r n a l i s t sw h o r e p o r te d u c a t en e w si sb e c o m i n ga l r e a d yn e e d st of a c e i nf a c t , e d u c a t en e w si ne x c a v a t i n g a n do p e n i n gu pt h er e p o r t i n gi ns u b j e c tm a t t e r ,h a v ev e r yb i gd e v e l o p m e mp o t e n t i a l s ,a n d a l s oo nt h ea n g l er e p o r t i n ga n dp a t t e mc h a n g i n g i ft h en e w sr e p o r tc a na d j u s tt h e s es e v e r a l a s p e c t s ,t h e nt h ee d u c a t en e w sc a na l s ob ea b l et ob r i n gf o r t hs o m e t h i n gn e wf r o mt h eo l d r i g h ta w a y m yt h e s i sh a sc a r r i e do u ta n a l y s i so nt h ed i f f i c u l tp o s i t i o nt h a te d u c a t en e w sr e p o r th a v et o f a c ea tp r e s e n t , a n da l s oh a sc a r r i e do u t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n dd i s c u s s i o no nr e s t r i c t i n gt h ec a u s e o f e d u c a t en e w st od e v e l o p h e r et h eb a s i si su p p e r m yt h e s i sa l s ot a k e sc o n c r e t en e w sr e p o r t i n s t a n c 嚣a sp r o o f s ,a n dg o e sd e 印i n t on e c e s s i t ya n df e a s i b i l i t yt h a tt h en e w sh a v i n g d i s c u s s e di m p r o v e m e n te d u c a t i o nr e p o r t s ,a tt h es a l n et i m e ,t h et h e s i sh a sp o i n t e do u ts o m e m i s t a k ea l e a $ a n dd i f f i c u l tp o i n t st h a tt h ee d u c a t en e w st oa p p e a r mb r i n g i n gf o r t hs o m e t h i n g n e wf r o mt h e o l di np r o c e s s a n dh a ss u m m e du paf e wm e t h o d so ni m p r o v i n ge d u c a t i n gn e w s r e p o r t 1 1 1 et h e s i sh a sb r o u g h tf o r w a r dt h et a c t i c so nr e p o r t i n ge d u c a t en e w s sf r o mt h eo v e r a l l s i t u a t i o na n g l ea n ds e v e r a lk i n d so fe o m i n o na g e n d ai n t e r p o s eap a t t e r n , a n dh a se m p h a s i z e t h a t , i na l d e rt oi m p r o v ee d l l c a :t i n gn e w sr e p o r t ,t h er e p o r t e rm u s th a v eh i g h e rn e w s a c c o m p l i s h m e n t m yt h e s i sb a s i cc o n c e p ti s :e d u c a t i n gn e w sr e p o r to u g h tt o s e to f ff r o ma c c e p t i n gt h e n l a s s e s n e e d s ,f r o mc h o o s i n gt h es u b j e c tm a t t e rr e p o r ta n di n t e r p o s i n gt h en e w sr e p o r t p a t t e r n ;m u s te s t a b l i s h ”t h em a s ss t a n d a r d ”t h o u g h t ;a n da l s om u s tn e e dt oo v e r c o m et h e d i 伍c u r i e sa b o u tt h en e w si n t e r v i e w , w r i t i n ga n de d i t i o nw h i c hb r o u g h tf r o me d u c a t i o ni t s e l f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df o r mt h en e w sr e p o r tp a t t e r nf o ral o n gt i m e i nt h i sw a y , t h ea b i l i t i e so f e d u c a t en e w sr e p o r to nt r a n s f e r r i n gt h ee d u c a t i o n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 , d r i v i n ge d u c a t i o nt od e v e l o p , s a t i s f y i n ga ne d u c a t i o nr e f o n n sn e e d sc a nc o m et r u e k e yw o r d s :e d u c a t en e w s r e p o r tp a t t e r n m a s ss t a n d a r d 广西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和相 关知识产权属广西大学所有,本人保证不以其它单位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或使用本论文 的研究内容。除已注明部分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本人为获得其它学位而使用过的内容。对本文的研究工作提供过重要帮助的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论文中明确说明并致谢。 论文作者签名:考位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2 0 0 7 年6 月1 日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请选择发布时间: 口即时发布口解密后发布 ( 保密论文需注明,并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莓僮导师签名粤q 耋善矽年 6 月矽日 ,。西大学新闻9 璃蠢士掌位论文避年来羲r 新朋报地研究 前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新闻媒介对教育报道的分量加重,各级电台电视台纷纷设立科教 频道,许多综合性报刊设立专版专刊,对教育领域涌现出来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给 予密切关注。 这是我们逐步进入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学习塑社会时,新闻媒介自然做出的职业 反应。 不可否认,与过去相比,教育新闻报道无论从广度、深度还是在内容的多元化方面 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教育新闻报道仍然与“生硬”、“呆板”、 “曲高和寡”等词语联系在起,甚至被人戏谑为“年年岁岁花相似”的“四季歌”。 尽管教育新闻领域一直在强调“三贴近”,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要 增加“磁性”,但这些研究多是从教育新闻采写这个层面就事论事,或者是针对教育报 道中某一环节、某一问题提出的应对的“策略”。作为在技巧方面的解决方案,大多是 权宜之计,无法站在大局的角度,对教育新闻报道存在的闷题作全面而深入地分析。 教育新闻要想吸引受众关注,实现有效传播,对存在的缺失仅仅停留在采写方面打 补丁似的缝缝补补是远远不够的。在“术”的层面上,作为教育新闻报道主体的新闻媒 介和记者编辑无论多么费尽心思,都只能根据特定报道对象在采写过程中解决局部的问 题和矛盾,而无法站在全局的角度提升教育新闻报道的质量。如果教育新闻研究不能上 升到普适的层面,则无法从报道的困境中破局,也就无法让教育新闻充分发挥其特有的 传递教育信息、参与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水平等功能,而通过报道促进社会发展,为构 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氛围更是无从谈起。 当今社会是一个文化多元的社会,也是一个大众传播媒介竞争且趋激烈的社会。在 这个讲求“注意力”经济的时代,受众面临多重选择,教育新闻要摆脱“四季歌”模式, 吸引受众“眼球”,就必须尊重受众的意见,满足受众的需求。什么样的教育新闻能够 打动受众,受惠于受众,从而实现教育新闻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是当前教育新闻报道迫 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教育新闻从业人员追求的目标。 报道内容推陈出新,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是改进教育新闻报道的必然。尽管受到教 育活动规律的限制,教育报道很难在时新性上与其他领域的报道一较长短,但换个角度 1 广西大掌新1 日掣嘎士掌位论文噩肆u k 教 r 新鼻l 报建研究 看,教育活动的这些劣势同样也可以为开拓选题资源、挖掘全新报道角度、创新报道模 式提供方便。如果教育新闻制作的主体能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就能将原本报道的劣势 转化为优势,并且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那么教育新闻就有可能在媒介竞争 中扭转败局。 本文对教育新闻报道的困境以及误区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并用典型的实例为佐 证,对教育新闻报道推陈出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述,同时分析了教育新闻报道 推陈出新的难点,探索了教育新闻拓宽选题的途径、开拓报道的思路以及创新教育新闻 报道模式的策略和方法。此外还指出,教育新闻报道要推陈出新,离不开教育记者相关 新闻素养的培养。 本文站在全局的高度,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近年来教育新闻报道进行了全面和深入 地分析、论证,指出在媒介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化时代,教育新闻报道必须从受众的需 要出发,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通过多种报道模式,扩大教育新闻报道的影响,实现教 育新闻的有效传播。 2 - - 西大掌新囊,掣蝎蕊士掌位论文逝年来铟习r 新闻报垃研究 第一章近年来教育新闻报道的困境 第一节教育新闻报道的困境 一、当前教育新闻报道存在的三大问题 建国以来,随着党和政府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日益增加,教育报道在各大新闻媒介中 的分量明显加重,教育新闻也越来越受到受众的普遍关注。“凡是与教育活动相关的新 近发生或发现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都是今天教育新闻报道的对象。川教育新闻报道的 主要内容包括教育事件、教育人物、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政策与信息等。尽管与 以往相比,当前的教育新闻报道有了很大改进,也达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但仍存在不 少问题。为了更好地对教育新闻报道现状进行分析,根据在报道中的新闻价值取向的不 同,我国的教育新闻媒介可划分为三大类做分析比较: 一类是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新闻媒介,主要宣传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报道行 业成绩和经验,这类媒介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的专业报纸、党报、以及中央级和省 市级电台、电视台,如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这类媒介的报道多是从政 府工作的角度切入;一类是着重讨论中国教育现存问题,反映民间声音,报道的立场较 为贴近民生,报道的问题也相对尖锐和深刻,其典型代表是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等; 还有一类媒介着重提供教育服务信息,偏重于报道的服务性与娱乐性,这主要集中在市 场化程度较高的新闻媒介,如各类都市报、晚报、网络等。2 这三类新闻媒介因为报道的倾向和选择新闻价值的不同,具体表现出来的报道模 式、选题方式、报道角度也各不同。相比之下,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新闻媒介无论在报道 的广度、接近性、趣味性、服务性上对受众都更具吸引力,更能贴近大众生活。但不管 怎样,在报道总量、影响力以及深度上,前两种媒介是无疑教育新闻报道的主流媒介。 所以本篇论文主要针是对前两种媒介展开论述的。 就“教育”层面而言,教育报道整体上是健康的,对“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起到 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但从“新闻报道”层面来说,我们也不 能不看到,与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新闻相比,教育新闻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 l 张柏兴等编著,专业新闻报道,浙江大学出版社,2 0 0 5 年1 0 月第一版,2 3 7 页 2 李伟娜,浅析教育报道的传播障碍,新闻与写作,2 0 0 3 年1 2 月。 3 广西大掌新朋掣唾士掌位论文逝年来教,r 新闽报建研究 教育新闻报道还略欠张力与灵动。这主要表现在: 1 、专业性过强,曲高和寡 教育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客观规律的科学,它包括研究教育一般规律的 教育学,也包括研究教育领域某一方面的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教育新闻报道的内容因 为常常涉及教育科学的各个领域,所以具有专业性。这本无可厚非。但是目前主流新闻 媒介上的教育报道无论从选题还是写作上,都存在着拒绝让普通受众接近的专业壁垒。 首先,报道多从教育科学或教育工作的角度选择报道题材、设置专业话题,“就教 育写教育”,将教育新闻的受众限制在教师、教育管理组织者、教育专家学者等专业对 象上,甚至有些新闻媒介还将自己的版面生硬地划分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 等,这样的新闻报道令人望而却步,也使更大范围的受众因为话题设置过于专业化而被 隔离开来,教育报道也就达不到应有的传播效果。 其次,很多教育报道充斥着行话、专业术语,并且不加任何说明,这已经成为习惯。 如2 0 0 6 年1 2 月1 7 日中国教育报头版消息集中人财物力完成“两基”攻坚 任务广西明年上半年消除全区d 级危房3 ,整篇消息全文不过4 0 0 字左右,“两基”、 “d 级危房”、“普实”、“控辍保学”等专业术语共计出现了1 4 次之多。像这类的专业 术语、行话,我们在新闻上还经常见到,诸如“两免一补”、“双高普九”、“三支一扶”、 “区域均衡发展”等等更是数不胜数。如果不是业内人士,则难以看懂、读懂。所以有 人称现在的教育新闻,“在外行眼里是内行,在内行服里是外行”;“内行人不愿看,外 行人看不懂”。 2 、程式化报道多,呆板僵化 教育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传递教育信息,与一般领域不同,教育领域的信 息大部分都隐藏在各种会议、通知当中。做教育记者的一个感觉就是参加会议多,文件 多。开会内容大多是教育阶段性重点工作,如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规划、计划、工程、 政策措施及重大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等等。这些政策信息还包括:有关教育政务经常性 工作定期发布,阶段性工作逐段发布,临时性工作和事项及时发布;还有各地和各级各 类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典型经验;教育系统的先进人物和事迹;以及有一定影响的教育 系统的重要活动、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等等。在教育新闻报道中,教育记者跑会议、 中国教育报2 0 0 6 年1 2 月1 7 日l 版。 4 广西大学新期掣l 硕士掌位论文瑶年来教,r 新闻报鱼研究 拿材料、写稿子是家常便饭。 不仅内容“程式化”,报道模式也“程式化”,成了“教育八股文”,一般可分三部 分:第一,导语交待5 w ;第二,会议( 活动) 的背景;第三,会议( 活动) 的意义。 这些教育新闻围绕着主管机关的日常工作程序转,内容难以接近广大受众,许多教育新 闻形同“部门简报”、“行业公报”、“工作方法介绍”,呆板枯燥,索然无味。 在主流媒介中,占据重要位置和大块版面的往往是会议新闻或相关文件的“分析解 读”,尽管报道传达的都是重要的教育信息,但这种报道视角往往比较局促,题材的选 择和报道角度也受到极大限制,很难写出新意,经常被受众抱怨为“和尚念经”式的新 闻。事实上,与其称这些报道为“会议”新闻,倒不如说它们是“工作”新闻还更贴切。 3 、题材陈旧单一,缺乏掰意 教育领域,没有大起大落的变动、缺乏惊心动魄的情节、少有出人意料的事件 周而复始,年复一年,日复日,“开学时谈课程改革、谈校园安全、谈助学贷款,放 假了说社会实践、说三下乡、说补习班,高考一年一度总是备受关注,毕业生就业 问题上升为近年的社会热点”4 无怪乎人们用“年年岁岁花相似”来形容教育新闻 报道。 相对于丰富的社会报道、变幻莫测的经济报道以及趣味横生的文化娱乐报道,教育 新闻报道的题材过于陈旧,犹如一曲平淡无奇的“四季歌”。开学、考试、放假是永恒 的主题,课堂、作业、书本是永远的“脚本”,这样的报道总是如期而至,从内容到形 式让人感觉似曾相识。谈高考必报道学习压力、素质教育,说就业必讲到形式严峻,社 会实践,千篇一律,入云亦云,年年旧饭年年炒,缺乏新意。 此外,受教育活动的影响,教育报道还有“旺季”和“淡季”之分。一般说来每年 的高考前后,暑假寒假、年前年末都属于报道的旺季。这种“四季分明”的报道周期, 以及可以预见的报道内容都让教育新闻报道有“年年岁岁花相似”之感。 二、教育新闻传播效果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弱化” 与其他领域的报道不同,作为一种服务教育、服务于广大受众的专业报道,教育新 闻报道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同时也担负着重责大任,这独特性还在于,新闻媒介不仅是 4 温红彦,r 四季歌”里觅强音扶教育新闻的特征谈如何做好教育摄递新闻战线。2 0 ) 5 年8 月。 5 广西大掌新鼻l 掣峨士掌位论文琏年来教 r 新朋报垃研究 教育活动的报道者,同时也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和参办者;不是传统的教育机构,但却 产生着客观存在的教育效果,同时,教育报道对教育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借助于新 闻媒介的强大优势,教育新闻报道对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明显而有效的。通过宣传报 道党和政府关于教育的重大政策和变革可以促进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教育改革;通过报道 教育热点、教育界的新人新事新现象等内容,可以传递教育信息,引导教育舆论,展示 教育形势。提供工作经验;通过传播新理论、新知识、新观点,可以提升受众思维文化 水平;同时教育报道还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促进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的解决等 等。但是,当前教育新闻传播中存在着诸多缺失,这直接影响到了教育新闻的传播效果。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传者、受众、传播的信息、传播的通道,所有这一切都要协调 运作,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阻隔、障碍都会影响最终的传播效果。 当前的教育新闻的题材“老化”、“专业化”现象较为突出:些报道以教育新闻静态居 多为借口,而使题材“老化”变“僵化”,缺乏新意;一些报道以教育人人能评说但很 难评说到位为托辞,而使题材“老化”变成“俗化”,程式老套;一些报道以教育题材 专业性强为挡箭牌,而使题材“老化”变成“行化”,曲高和寡。说到底,教育新闻就 在这种“潜移默化”当中,变得与人们的需求不相吻合的“弱化”。5 因为教育新闻报道 的困境使得上述功能弱化,而要增强教育报道的传播效果,教育新闻就必须推陈出新, 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 第二节造成教育新闻报道困境的原因探讨 教育新闻会出现上述问题,究其原因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 一、客观上,教育活动的自身特点给教育新闻报道出新造成困难 作为以教育为对象的专业报道,教育新闻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教育内在固有的规律所 限制,受到教育活动的长期性、重复性、稳定性、相似性等特点所影响。 首先从横向看,教育的过程是漫长的,古时常说的“寒窗苦读十年”,对于现代教 育要求来说,根本不为过,培养一个具备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修养的人大概 需要9 年时间( 九年义务教育) ,而培养一个大学生、研究生则要十数载甚至数十载。 现代教育理念倡导的是终身教育,教育的场所从学校扩大到社会,受教育的时间从十几 5 苏军,傲足、做准,做活、傲新试论教育新闻的推陈出新。新闻记者,2 0 0 2 年1 1 月。 6 广曩r 大掌事嘲掣蔓士掌位饨文噩年来教育新闻抽u t 研究 年扩展到人的一生。由于教育过程的漫长,教育政策、教育改革的效果在短时间内很难 体现。而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变革、经验、成果等,没有相当长的时间探索是难以取得 的,这对记者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其耐性都是一个很大考验。 从纵向来看,教育活动是重复而平稳的,这种平稳并不是说没有任何变化,但这种 变化具有缓慢而渐进的特点。在这种相对稳定而又按部就班的节奏当中,很多教育行为 和活动大多可以预料,极少会有大起大落。由于教育活动阶段性明显,新闻报道也受到 影响而出现所谓的报道“旺季”和“淡季”。 此外,教育作为一门科学,既研究教育现象,也揭示教育规律;既包括研究教育一 般规律的教育学,也包括研究教育领域某一方面规律的。长期以来教育报道一直局限在 教育学领域的封闭系统内,专业性非常强。而且教育新闻报道既要符合、遵循教育的规 律,还要运用这些规律去观察、分析教育现象,同时因为常常涉及教育学的各个领域, 因此教育新闻在很多情况下离不开教育专业的内容,所以也必然带有专业性。这也是造 成教育新闻曲高和寡的重要原因。 二、主观上,新闻媒介报道模式陈1 日 尽管报道对象的“先天不足”造成教育新闻报道的困境,但这并不能成为教育新闻 报道“弱化”的重要理由,因为任何一类专业报道都存在类似的“缺陷”,像经济新闻 刚刚出现的时候,也曾因为“可读性”问题而苦恼,但现在已经平民化,走向社会大众。 所以我们不能将受到报道对象特性的制约作为教育新闻“弱化”的重要理由。制约教育 新闻报道发展的就是新闻媒介自身。 尽管建国后,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新闻事业也再不断地提倡和要求报道要“三 贴近”,但是与其他报道种类比较,我国教育新闻报道总是“事与愿违”,在总体上还没 有完全摆脱旧有报道模式的束缚,主要体现在: 1 、视野狭窄,以学校教育报道代替教育新闻报道 大部分主流新闻媒介的教育报道仍局限在学校教育和常规教育的狭小范围内,教育 新闻报道的内容相对单一,范围相对狭小,除了学校还是学校,甚至有的人这样评价教 育报道:“教育报上的教育报道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人写教育系统内部的事,教育系统内 部的人看”。 7 广西大掌新闻掣啊炙士掌位论文琏年来教 r 新直i 报道研究 事实上,教育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广义的“教育泛 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6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仅 仅是教育的一个阶段、一个部分,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才构成教育的全部内涵和外 延,教育空间从学校扩大到社会,已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按照这种观点,教育薪闻报 道的对象除了学校教育外,还应当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仅要报道教育界的新人 新事新风尚、报道教育工作的经验成就,还应当关注家庭与社会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报道的视野狭小还体现在一些教育报刊、专刊、专版在版面和栏目的设置上违 背新闻规律,机械呆板地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职能范围的划分来设置版面。不少教育 报刊把教育分割成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基础教育等四大块,并分块划分版 面和专栏;还有些报刊硬性地区分教育和教学两个范畴并依此设版,将教学与教育生硬 地分离。这种人为的分割自然使教育报道难以反映教育的基本规律,既脱离社会、脱离 受众,也把握不住社会广泛关心的教育问题,这样的报道自然缺乏吸引力,也不具备长 久的生命力。 2 、报道的角度鲜少为受众着想 教育机关报、党报等主流教育新闻媒介主要以教育工作的成就和经验报道为主,强 调报道的指导性和教育性。不仅报道内容专业性强,而且行话多,甚至有些行话连身处 教育圈中的人也不一定能够读懂。如经常出现的“两基攻坚”、“控辍保学”、“三支扶” 等,相信不少学生、老师都不一定能准确说出其中含义。翻开这类报纸,多是报道教育 工作会议,教育政策,或者是学校的办学经验,老师的先进事迹,又或者是落实教育政 策的工作进展情况。几乎都以正面报道的形式出现,极少看到批评性、探讨性的报道。 对于一些势必影响教育事业或公众利益的事件,有时仅限于数据公报或信息发布,非常 的枯燥乏味。 虽然说教育新闻报道的受众可分为专业受众和社会受众,如果按照全民教育、终身 教育的理念来看,教育报道的社会受众群体总体上是非常庞大的,涉及各行各业、各个 领域、各个年龄段的人们。尽管不同的受众群体新闻的兴趣点、关注点不同,但总的来 说,与社会有关的、时新的、趣味性、重要的教育新闻都受到大部分受众的关注,所以 教育新闻应当从大部分受众的需求角度出发挖掘或选择报道题材,关注受众的需求、倾 6 教育学导论( 2 0 0 6 年修订版) ,魏微、李剑萍主编,人民出版社,2 0 0 6 年2 月第3 版。第2 2 页 8 广西犬掌新同学硕士掌位论失琏年来教 r 新期报道研究 听受众的呼声。 3 、内容单薄、深度不够 大多数教育新闻报道陷入纯“事务”堆中,陈述有余,思考不足,内容流于平面, 报道缺乏深度,要么认识不到事物的本质,要么对事物的认识以偏概全,这还体现在一 些教育报道缺乏科学性,对教育规律的认识不只肤浅甚至错误,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 归结于有的报道者和教育工者对教育的内涵理解有误,把握不足。如不少报道将素质教 育的成果,归结为有多少特长班,获多少大奖项。这种报道模式,很容易将人们引入一 个误区,即:素质教育就等于特长教育。其实,衡量个人素质的高低的根本在于其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内容单薄缺乏深度,甚至是片面的报道不仅难以满足受众需 求,更是将记者编辑的错误教育理念传播开来,误导受众,产生不好的影响。 总之,上述一系列主、客观传播障碍极大地限制了教育报道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影 响了教育报道的传播效果。但是,与其他的专业性新闻报道一样,教育报道同样具有宣 传、舆论引导的使命,只有让受众看得进去、受到启发才能产生效果。教育报道对象的 专业性、教育活动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不能作为教育新闻报道“曲高和寡”的理由,而应 当在挖掘报道题材,改进报道方式上下功夫。只要经过报道者的主观努力和媒介机制的 有效调节,教育报道完全可以吸纳并维系受众的注意力,开拓出一片前景广阔的发展空 间。 9 ,。圈大掌新鼻l 掣嘎士掌位论文近年裹教育新阔1 报琏研究 第二章教育新闻报道的误区 新闻报道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报道的最佳传播效果。所谓最佳传播效果包含有三个层 次的意义:首先要达到所反映的教育事实或现象的最优化,其次要满足受众需求的最优 化,最后还要达到社会效果的最优化。在教育新闻报道中,只考虑新闻事实,不管受众 需求和社会效果的报道是是盲目而危险的;只考虑受众兴趣,不顾事实和社会效果的报 道则是不真实或不负责任的;只从急功近利的社会效果出发,不顾事实和受众需求的报 道则是虚假或枯燥乏味的。只有三者处于均衡统一的状态下教育新闻报道社会效果才能 达到最佳的新闻传播效果。以下三个误区就是新闻事实、受众需求以及社会效果三者失 衡的表现,也是教育新闻报道盲目求新求异,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的表现。 一、炒作新闻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说的是古时候三国周瑜英俊倜傥,又颇通音乐,一 女子为得到其青睐,在弹琴时,常常故意弹错,以吸引他的注意,这一作法为现在不少 新闻媒介广为“借鉴”。受到商业利益的驱动,在进行教育新闻报道时,一些新闻媒介 为追求轰动效应,吸引受众眼球,不惜违背新闻原则,热炒、爆炒、恶炒某些新闻,以 讹传讹,甚至在选择新闻题材时,制造轰动新闻,冒着制造假新闻之嫌,铤而走险,断 章取义,胡编乱造,引发一系列问题,造成极坏的影响。 2 0 0 5 年3 月1 7 日,湖南长沙某都市报在a 1 3 版显要位置大篇幅刊登报道:“炒作 学”长沙开课,称湖南师范大学新闻学院一教师开设“新闻炒作学”一课,。场面火爆”, 既赢得了学生的追捧,也得到了专家的好评。此报道一经刊出,舆论哗然,并很快传播, 一时间,“湖南师大新闻系开设新闻炒作课”的消息众人皆知,就连台湾、香港地区 的一些媒体和新闻院校对此也十分关注。舆论普遍对开设“新闻炒作课”持质疑和否定 的态度。 其实,早在2 0 0 3 年新闻炒作课就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当时一些报道还言之凿凿, 称“学校已批准开新闻炒作课”,湖南师范大学新闻学院立即澄清了事实,但2 0 0 5 年这 一事件又被重提。事实上,所谓“新闻炒作课”的事件纯属子虚鸟有,是记者未经采访, 根据某些教师的设想断章取义,夸大报道而成。2 0 0 5 年的这场炒作就是记者根据湖南师 大“现在企业与新闻运作”这门课“合理想象”的。实际上,这门课的主要内容是新闻 1 0 广西大掌新用荨嘲士掌位论文| 匠年来教育新用报道研究 策划,同时对炒作现象进行客观剖析,分析成因,还研究如何迢止这一现象。不料却被 记者“想当然”地放大、炒作成全国关注的焦点,这种报道无疑是一出闹剧。7 教育新闻报道推陈出新要求密切关注教育热点、难点或焦点,重视新闻价值的显著 性要素,这本是题中之义,也是教育新闻传播的职责,但在媒介竞争的压力下,一些媒 介、记者变质了,在教育新闻报道中盲目追求新奇、轰动,且不加以证实。在这起炒作 事件中,大部分所谓“追踪报道”的记者都没有到实地亲自采访,多是通过电话了解情 况,如果经过细致采访,这种“闹剧”本来可以避免。 炒作“新闻炒作课”无疑是教育新闻报道推陈出新的异化,是报道盲目求新、求异 的畸变产物。新闻报道推陈出新注重新闻策划、也需要新闻策划,策划与炒作都是记者 编辑在新闻传播流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报道进行选择、策划的活动,但是报 道策划变异为炒作,“实际上就是对形式范畴的把握脱离了报道客体的制约,以与报道 内容不相称的形式夸大事物的某些细节。”3 在上面这个案例中,新闻媒介夸大了新闻事 实,把记者道听途说未经过实地采访证实的线索,“小题大做”,通过哗众取宠的炒作, 以期获得轰动效应。 “曲有误,周郎顾”,媒体虽然能通过这样的炒作争夺受众眼球于一时,但应当看 到,媒体有意无意制造的“误曲”,是以牺牲新闻的真实性、新闻事业的纯洁为代价的, 一家经常炒作,制造莫名噱头的媒体,其媒介形象必然会大打折扣,最终必定会失去公 信力。同时还会滋长一些记者不负责任、不讲职业操守、职业道德的做法,还会混淆视 听,让人误解事实真相,无端地制造出一些社会问题。即使能让“周郎顾”,也会被“周 郎误( 误解) ”,严重损坏媒体的公信力,这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已的脚。 二、媚俗报道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物西蒙曾说过:“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价值 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在大众传播活动中,注意力是一种稀缺的资源,人们总是 被新奇的、富于变化的、少见的事物吸引,注重消遣、娱乐和猎奇是人的本能,负面的、 奇异的、香艳的、新鲜的报道总是受到读者的关注,因此,为了吸引眼球,一些新闻媒 介无所不用其极,教育报道选题也日益走向低俗,迎合受众低层次需要。 7 郭光华,r 新闻炒作课”被炒作的背后兼论新闻炒作对新闻事业的危害,新闻记者,2 0 0 5 年3 月 8 蔡雯著,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开发中国入民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7 月第一版,第j 8 3 页 1 1 广育大掌新闻掣嘎士掌位论文噩年来教,r 新闻报遭研究 最明显的媚俗就体现在对大学生报道上,出现了妖魔化大学生的趋势。在对大学生 的“集体毁容”中,流传最广的有“九宗罪”:生活腐化、堕落傍款、玩物丧志、寄生 依赖、理性的侏儒、政治的冷漠与投机、学术精神的失落、道德素质低下、生理与心理 缺憾。很多教育报道选题也是从这九宗罪出发“找典型”、“挖亮点”。一些报道通过挖 掘一些大学生负面新闻,吸引受众注意力,有的媒体甚至还另辟专题,报道“迷失的大 学生”,细数大学生的“失落”。大学生素来被称为“天之娇子”,越是与“娇子”身份 不符的事件,自然越能引起人们关注。同样被丑化的还有女大学生、女研究生、老教授 等,只要在互联网上输入这几个关键词进行搜索,就可以得到一大堆负面的新闻,一些 媒介就是通过挖掘这样的奇异新闻事件,制造噱头,吸引眼球。 究其实质,媚俗化的新闻报道,是对受众心理特征的片面认识,是盲从受众心理、 将受众本位思想极端化的表现。从直接目的来说,就是媒体为了吸引公众眼球,故意制 造所谓轰动效应,拿大学生的负面报道来制造噱头,满足其庞大的猎奇读者群体的心理 需求,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润。 虽然这样的报道迎合了受众猎奇、娱乐的心理,但也造成了很坏的影响。酋先片面 的丑化报道对象有违新闻真实性原则,以部分真实代替整体真实;其次,借助媒介强大 的力量,被丑化的大学生形象受众心中的印象将很难消除,影响深远。最后,媒介媚俗 的做法,最终也必将受到受众的唾弃,像新闻炒作一样,无疑于自毁长城,损害媒介公 信力。 三、任意煽情 在娱乐化倾向日益明显的媒介市场,为了摆脱以往呆板、严肃的公众印象,片面追 求报道的推陈出新,教育新闻还产生了另一种危险的倾向煽情主义。一些教育新闻, 无论是负面、正面还是中性报道,从内容到形式都开始背离了当初的以通俗化、市民化 的形式传递教育信息和政策、报道教育事实和现象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初 衷,走上了煽情化的道路。 煽情主义源于1 9 世纪中期的美国,是一种突出色情描绘的报道手法。其主要手段 是:绘声绘色揭露丑闻细节,详尽刻画犯罪的经过和作案细节,刻意渲染色情言行。尽 管煽情主义的表现手法是黄色新闻的主要内容,但它又不同于1 9 世纪末在西方新闻界 泛滥的黄色新闻,黄色新闻是以传播色情、凶杀、灾祸、犯罪、恐怖等内容和运用耸人 1 2 ,。召r 大掌新鼻l 掣埔蛋士掌位论文近年束教育新闻报道研究 听闻的编排手法刺激感官的新闻。本篇论文所讨论煽情报道的主要是媒介在教育报道上 的煽情化倾向,它既有别于西方新闻界的黄色新闻,也有别于煽情主义,主要是指报纸 在教育报道中,通过大量传播暴力、凶杀以及刻意渲染悲情、隐私揭密等信息,以引起 部分读者的阅读欲望。 炒作、渲染血腥、暴力、香艳的负面新闻,在教育新闻报道的煽情倾向中以见惯不 怪,如炒作大学生自杀、大学生同居现象。近年来,一个值碍注意的报道新趋势就是, 一些媒介为制造轰动效应,最大限度地调动调动受众的情绪情感,甚至不惜夸大新闻事 实有意制造所谓“感人事迹”,这种认为制造出来无聊的悲情,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 吉林初二女生李玉( 化名) 家境贫寒,从5 岁开始靠捡拾废品贴补家用,从小学四年 级开始用拾荒所得资助他人,5 年来拿出了5 0 0 0 多元钱帮助了5 0 多人。经媒介报道后, 李玉获得了很多荣誉,也成为“2 0 0 4 年感动吉林十大人物”中惟一的在校学生。然而, 感动了社会的她却遭到同学的讽刺和孤立,因为无法承受“盛名”,她不得不向学校提 出转班请求。原因就在于新闻媒介在报道时,为了“感动”受众,“按己所需”任意“拔 高”、虚构情节:李玉学习成绩本来一般,媒体却把她渲染成“成绩优异,热心为后进 生补课,在她的带动下班里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媒体甚至异想天开地杜撰了一 个下岗职工在听了李玉的劝告和鼓舞后,竟然变成了富翁的情节!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 高校贫困生的报道中,在描述贫困学子艰苦求学时,一些媒介竟然把没钱买电脑、手机, 没钱穿名牌、下饭馆也作为例子,不去宣传贫困学子甘守清贫、刻苦学习的精神,而是 一味宣扬他们因贫困而羞涩、或受到“歧视”。 这些夸大其词,胡诌乱蒙、荣辱不辨、是非不分地制造悲倩的煽情报道,或许在一 定时期内能吸引受众的关注,但却对报道者形成难以名状的伤害,同时也伤害了受众的 情感,进一步的泛滥必将激起受众的逆反心理,削弱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并严重危害 媒介的社会形象,甚至会对社会舆论与风气产生错误的导向作用。 上述三个教育新闻推陈出新的误区表面上是报道重新闻事实、受众需求和社会效果 失衡的表现,但归根结底还是媒介盲目追求利润、报道片面求新、求异的结果。这些置 新闻的真实性和重要性与不顾,以牺牲媒介的形象和记者的职业操守为代价的作法,尽 管短时期内的确能引起轰动效应,提高受众的关注,但是由于缺乏深层魅力和权威影响 力,无疑会影响媒介的公信力,削弱新闻媒介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着的舆论监督、宣传教 1 3 广曩r 大掌新胄l 掣蜗贯士掌位论文噩年来教育新朋报道研究 化和文化传承的功能,不仅影响了教育新闻的传播效果,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和谐 社会的构建,同时还会激发社会中的不安定因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稳定。 第三章教育新闻报道推陈出新的必要性和难点分析 教育新闻的困境及报道中存在的种种误区,严重阻碍了教育新闻实现传播效果的实 现,不利于推进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满足受众需要。报道推陈出新是当前教育新闻的迫切 要求,在报道中,教育新闻不仅要避免上述误区,同时还要根据报道的难点,扬长避短, 发挥题材优势,改进教育新闻报道。 第一节当前教育新闻报道推陈出新是社会改革与发展的迫切要求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视,教育领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为教育新闻报道 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但是原本应当引导教育新闻传播的主流媒介却长期得不到青 睐,这并非是受众对教育新闻不感兴趣,关键在于主流媒介的报道选题过于陈旧、形式 过于呆板,专业性过强,尤其是选题的视角多停留在党政部门,没有充分考虑到更广大 受众的需要。因此,改进教育新闻报道,更好地实现教育新闻传播效果已迫在眉睫。 1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做好教育新闻报道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一个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制、公正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和谐社 会的重要特征。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支撑。在教育新闻领域,很多报道 对象都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和谐社会成员的素质,如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于教育新闻传 播工作者来说,教育报道要通过不同的传播方式,精心选择报道题材来大力宣传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通过深入宣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以及尊重人格、 尊重个体、关爱弱者、伸张正义,来维护公平、保持公正等理念和舆论;通过深入宣传 社会和谐、民族和谐、城乡和谐、阶层和谐、群体和谐、人际和谐的价值和意义,使尊 重、理解、文明成为社会氛围的基调;通过采取不同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