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娘在那片云彩里》的理解与二度创作.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娘在那片云彩里》的理解与二度创作.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娘在那片云彩里》的理解与二度创作.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娘在那片云彩里》的理解与二度创作.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娘在那片云彩里》的理解与二度创作.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娘在那片云彩里是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重要人物 杨母的核心唱段。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诠释这个唱段,表演者必须对作 品进行戏剧分析和音乐分析, 才能根据一度创作的表现意图和音乐特 点,对二度创作时形体造型与声音造型、特殊韵味和润腔手法、速度 变化和高潮处理、 在对比中凸显戏剧性等做出符合戏剧情境和人物性 格的设计及演绎处理。 关 键 词 关 键 词 歌剧 野火春风斗古城 杨母 娘在那片云彩里 理解 二 度创作 abstract mothers in that clouds is the most important aria of yangs mother in the national opera struggles in an ancient city. in order to obt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performing of this aria, the singer must analyze the drama and music of this work. through analysis, the performer can learn the expressive intentions and musical features of the first creation, and in the second creation the singer can design and perform this aria according with the dramatic situations and the characters of the role. the creative process includes the sculpture of body and voice, the special charm and singing technique, as well as the tempo changing and climax dealing, and standing out dramatic in the contrast. keywords: opera struggles in an ancient city, yangs mother, mothers in that clouds, understanding, second creation. 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 独独 创创 性性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取得的研究成果。本人声 明: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的或撰写过研究 成果,也不包含其他人为获得南京艺术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2009 年 4 月 6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南京艺术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南京艺术学 院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院博士、硕士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南京艺术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2009 年 4 月 6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 电话通讯地址:南京虎踞北路 15 号 邮编:210013 1 娘在那片云彩里的理解与二度创作娘在那片云彩里的理解与二度创作 引 言 引 言 由解放军总政歌剧团制作、根据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 (孟 冰编剧,王晓岭、孟冰作词,王祖皆、张卓娅作曲)2005 年首演于北京,2007 年又在北京 演出了此剧修改稿并于当年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十大精品剧目” 。 作为一个民族唱法的歌剧演员和音乐剧声乐教师,作者两度观看了此剧的演出,当时 就被此剧音乐的强烈戏剧性、 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所感染, 并对剧中重要人物 杨母(黄华丽扮演)的核心唱段娘在那片云彩里更是情有独钟。后来,这首唱段成为一 些民族唱法歌唱家音乐会演唱及参赛曲目之一。我的硕士毕业音乐会也将演唱这首曲目。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诠释这个唱段, 仅仅依靠谱面上的歌词和音乐分析是很难圆满完 成二度创作任务的,而是要深入到歌剧的情节、人物关系和整体音乐风格中去,了解杨母的 性格特点, 了解这个唱段在什么样的戏剧情境中演唱, 了解作曲家在这个唱段中通过什么音 乐语言、结构展开和艺术手段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表演者才能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根据 一度创作的表现意图和音乐特点,对二度创作时的声音造型、润腔手法、高潮处理、形体语 言等等艺术细节做出符合戏剧情境和人物性格的准确设计和恰当处理。 因此, 我的选题目的就是通过研究和分析来为我的演唱和表演提供理论的支持。 如果这 样的研究和分析能够接近作曲家的创作构思, 符合杨母这个人物在剧中的情感状态, 那么它 对其他歌唱家或民族声乐专业研究生演唱这首作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前人研究情况 二,前人研究情况 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公开演出后好评如潮,国内许多报刊杂志都发表了不少 文章,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关于此剧创作表演的新闻报道和简单描述,如新时期舞台艺术的 奇葩1、 歌剧也能走遍千家万户2等等;也有一些评论文章,如白桦歌剧舞台上的野 火春风3、姜秀生一曲民族精神的颂歌4、卞振主旋律题材的新突破5、黄志凡民 族精神的全新演绎6、王蓼冷 “红色经典”的全新演绎7等等。这些文章基本上都是对 整部歌剧的创作评论, 主要着眼点在于剧本改编特色与成就的总结、 全剧内容和主题思想的 阐发。 仔细学习了这些报道和评论之后, 有利于加深作者对此剧创作特色和艺术成就的整体 把握,但由于这些报道和评论涉及到音乐创作成就的篇幅和文字很少,而具体针对娘在那 片云彩里 这首唱段进行音乐分析和演唱分析的文章目前还没有见到, 因此可供直接参考的 价值不大,这就为作者研究和本文写作既提出了严峻挑战,也开辟了较为广阔的空间。 1 该报道见文艺报2007 年 8 月 7 日。 2 该报道见中国文化报2007 年 8 月 14 日。 3 白 桦: 歌剧舞台上的野火春风 , 影响2005 年第 10 期。 4 姜秀生: 一曲民族精神的颂歌 , 解放军报2005 年 11 月 4 日。 5 卞 振: 主旋律题材的新突破 , 解放军报2006 年 12 月 6 日。 6 黄志凡: 民族精神的全新演绎 , 艺术通讯2007 年第 6 期。 7 王蓼冷: “红色经典”的全新演绎 , 舞台与影视2007 年 8 月 7 日。 2 一,娘在那片云彩里的戏剧分析 一,娘在那片云彩里的戏剧分析 一度创作是二度创作的出发点,歌剧的二度创作,必须以理解剧作家、作曲家的创作意 图为前提。歌剧演员或歌唱演员要对娘在那片云彩里进行演绎,就必须深入到剧本创作 中去进行必要的戏剧分析,了解杨母这个人物,了解她的身世和性格,了解她与其他人物的 关系, 了解这首唱段在全剧情节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对于杨母形象塑造的意义, 才能在演唱或 表演时做到胸中有全局、心里有人物、眼前有形象,而不至于将它当做一般的艺术歌曲或抒 情歌曲,离开人物的性格、离开具体的戏剧情境,对它作就事论事的、孤立的演绎。 1,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杨母形象 1,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杨母形象 在这部歌剧中, 杨母是一位普通的北方农村老大妈和第一主人公杨晓冬的生母, 具有中 国母亲一般都具有的传统美德:慈祥、宽厚、勤劳、坚韧;她同时还是一个投身抗日的革命 老妈妈,与杨晓冬的母子关系、与银环的未来婆媳关系之外,还与他们及金环还多了一层抗 日战友和革命同志关系, 这就在她的性格中出现了只有革命母亲才具有的优秀品质: 对祖国 对家乡对和平胸怀大爱,对抗日事业忠心耿耿,对战友和同志充满慈母般的关怀。 在歌剧中,杨母的戏份虽不多,但在娘在那片云彩里这首核心唱段出现之前,便通 过她与杨晓冬、金环、银环之间的对手戏,已经比较充分地展现了她的革命母亲情怀。 我认为,对杨母形象所作的上述分析虽然简略,但对于如何准确演绎好娘在那片云彩 里也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决定二度创作是否带着人物和人物性格上场,并在全曲演绎过 程中是否将规定情境贯彻到底的关键因素。 2,娘在那片云彩里的戏剧情境 2,娘在那片云彩里的戏剧情境 在娘在那片云彩里出现之前,全剧的情节展开和戏剧冲突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紧张 激烈的时刻。当时,杨晓冬由于叛徒高志平的出卖而被捕,日军头目多田企图软化杨晓冬的 阴谋彻底破产; 狡猾的多田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将杨母逮捕并押上场, 当着杨晓冬和众人 的面,以处死杨母相威胁,让杨母劝儿投降。这种妄图用母子亲情瓦解杨晓冬意志、逼迫其 变节的伎俩,让杨晓冬处于极度痛苦的境遇中。这时,戏剧冲突的焦点统统聚集在杨母一个 人身上,所有登场人物和台下所有观众的目光都紧紧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正是在这种戏剧冲突千钧一发的高潮爆发时刻, 饱经革命风霜的杨母刚一登场就一眼识 破了多田的阴谋诡计。面对亲爱的儿子,面对凶残的日寇,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只见老人 家抱着必死的决心,面含微笑、沉着镇定,从容不迫地唱出了这首娘在那片云彩里。 了解这首唱段所处的戏剧背景和特定情境, 可以帮助表演者准确把握住人物和唱段在全 剧中的上下文关系,从而获得比较厚实的戏剧内涵支撑,使演绎时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 心理状态“有戏”也就是说,有鲜明的人物性格,符合当时的规定情境。我认为,这一 点往往是一些音乐会歌者所缺乏的。 3,娘在那片云彩里与杨母形象塑造 3,娘在那片云彩里与杨母形象塑造 娘在那片云彩里是杨母最后、也是她在全剧中分量最重的核心唱段。 这首唱段的剧诗很有特色。 与以往民族歌剧表现革命英雄人物通常采用豪言壮语的方式 根本不同,全曲没有一句革命口号,没有一句壮怀激烈的形容词,而是根据现实主义的创作 原则,开篇的散板运用农村老大妈所熟悉的民间时令谚语做素材,以春天为核心意象,在质 朴平实的叙述中语带双关,暗示寒冬即将过去,春天为时不远: 春打六九头七九河开八九燕来眼看着春天就要来 然后从“一到春天,咱家的那片田,麦子返青柳树发芽地暖生烟”开始进入慢板,表现 杨大娘在面临生死考验的危急时刻,以朴实的语调赞美家乡的山山水水、花草庄稼,在农家 寻常话语中蕴涵着昂扬的气质和乐观、浪漫的情怀,表现一个母亲对春天必然到来、革命必 3 定胜利的坚定信念。 这个唱段之后,杨母从容就义,用自己的牺牲更加坚定了杨晓冬的革命斗志。一个乐观 自信、宁死不屈的革命母亲在全剧中的形象塑造任务也在这首唱段中最终完成。 了解娘在那片云彩里对于杨母形象塑造的重要意义,对于在演唱中准确理解和把握 这首唱段所表现的“普通人的英雄主义”这种特殊精神气质必不可少。否则,我们就很难处 理好“普通人”与“英雄主义”的关系既不能过分强调普通人的一面而减弱了唱段中的 英雄气质,也不能过分强调英雄主义的一面而丧失了唱段中平实质朴的农村大娘本色。 二,娘在那片云彩里的音乐分析 二,娘在那片云彩里的音乐分析 娘在那片云彩里 的音乐, 是通过各种音乐元素和各种情感状态的强烈对比来抒发人 物感情、完成人物形象塑造的。因此,要在二度创作中完成情感表达和形象塑造任务,表演 者必须深入到作曲家为唱段所写的音乐中去, 仔细分析它的风格韵味和结构形态, 寻找到音 乐高潮所在以及作曲家处理高潮的特点,才能做到情感表达准确、形象塑造生动。 1,音乐语言的风格与韵味 1,音乐语言的风格与韵味 娘在那片云彩里的音乐,采用河北地区的戏曲、曲艺、民歌音调为主要素材,加以 融合、嫁接、创新而成,具有典型的北方地域特色,其中,蕴涵在旋律陈述中的我国北方戏 曲音乐的独特韵味十分浓郁。 由于变徵音(还原 b)和清角音(降 b)的交替运用,使全曲在雅乐七声音阶和清乐七 声音阶混合 c 徵调的基础上运行: 谱例 1 谱例 1 在我国北方民间音乐特别是戏曲唱腔中, 这个变徵音常常带有哭腔的色彩, 因此又被称 之为“苦音”或“哭音”。在本曲中,作曲家多处使用了一个由羽音到变徵音向下做小三度 滑进的音型, 是贯穿全曲的一个特征音型, 具有苍凉遒劲的悲剧情感特征和我国北方戏曲音 乐的风格特征。 唱段音乐的整体风格明朗刚劲,旋律线条舒展而富有弹性;音域从小字组 c 1c3,声区 宽广,跨度极大。5 度以上乃至 8 度音程的大跳多次在关键部位出现,例如开头一段: 谱例 2 谱例 2 第一次 5 度大跳,经过短暂的宣叙性过渡之后,又出现 8 度大跳,造成情感表达的大幅 度跌宕起伏,通过这种强烈对比形成巨大的戏剧性张力,用以刻画人物性格、展现其内心世 界。值得注意的是,全曲第一段虽然只有短短 11 小节,但起到了先声夺人的作用,这首唱 段的音乐风格特征、音乐戏剧性的展开方式在此得到了初步展现,并为全曲奠定了基调。 要特别注意的是,开头散板结束部有一个长大的拖腔,作曲家将它称为“核腔”。这是 一个类似音乐主题或动机的核心腔调,用在某些乐句的结尾处,在戏曲中称为拖腔。这个核 腔不但在全曲中多次出现, 而且还两次出现特征音型并在全剧中得到了贯穿发展, 成为统一 全剧音乐风格和韵味的核心元素。 2,板腔体的结构形态 2,板腔体的结构形态 这个唱段吸收戏曲板腔体散板慢板快板(或垛板)散板的发展方法,作为全曲最 主要的结构原则。全曲除两小节过门外,共分为四大段落: 4 第一段(第 313 小节) 速度稍自由,44 节拍,每分钟 56 拍; 第二段(第 1453 小节) 抒情性慢板,44 节拍,每分钟 88 拍; 第三段(第 5477 小节) 喜悦的快板,44 节拍,每分钟 138 拍; 第四段(第 78100 小节) 自由而浪漫,44 节拍,每分钟 68 拍。 在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 一,唱段的第一段与第四段,谱面上记的都是自由的 44 节拍,但无论就实际演唱中 的节奏处理还是观众在剧场现场的听觉感受而言,一般均更接近于散板。 二,第三段谱面所记虽然仍是 44 拍,但速度达到每分钟 138 拍,其实际速度几乎比 先前的慢板快了近一倍,因此更宜作快板理解和处理。 这部歌剧之所以被称为民族歌剧, 吸收传统板腔体戏曲的结构原则写作核心唱段、 利用 板式和速度的变化和对比来展开音乐戏剧性是其主要标志,同时也是白毛女、洪湖赤 卫队和江姐等民族歌剧在音乐创作上最具中国特色的宝贵经验。 3,音乐高潮的处理 3,音乐高潮的处理 全曲在前面结构的铺垫下,到了“冬儿啊你抬头看”开始进入快板,剧诗和情感的层层 推进使音乐进入高潮,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使唱段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谱例 3 谱例 3 这是全曲的结束段,实际演唱中应做散板处理。从音乐创作上讲,这里是一个华彩性的 段落,有一点民族花腔的意思,通过旋律、节奏和力度的对比,达到感情抒发的最高潮,充 分展现杨母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 三,娘在那片云彩里的二度创作 三,娘在那片云彩里的二度创作 在音乐会上与在歌剧中演唱这个唱段,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由于音乐会 演唱的特殊性, 脱离了具体的戏剧情境, 因此一般不会要求演唱者穿着人物的服装和化妆造 型登台, 也在形体表演方面允许演唱者不必照搬歌剧演员的一招一式; 但同样要求音乐会歌 者要准确理解作品的音乐戏剧内涵, 同样必须从戏剧和人物性格出发, 必须根据人物的年龄 和性格特点,体验并把握住人物在歌剧中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特定的情感状态,如何处理好 在音乐会当中更好地表演歌剧中的唱段,需要准确把握好其中的“度”。否则,我们表现的 就不是杨母这个人物,就容易将它混同于一般的艺术歌曲或抒情歌曲。 1,形体造型与声音造型 1,形体造型与声音造型 演唱时, 形体造型与动作要适当借鉴现代戏曲中老旦的形体特征, 举手投足不能太急促 轻飘,在徐缓中藏着韧劲,给人以庄重、沉稳、自信、乐观的感觉。 声音造型应处理好苍凉感与英雄性的关系: 演唱时不能单纯追求轻柔甜美的声音, 要求 音质既醇厚有力度, 又要体现出老人家的英雄气概, 因此在表现情感的戏剧性强烈对比的时 候,例如唱段首尾两端的散板,开头要唱得坚决、干练;结尾的华彩性乐段既要唱得潇洒浪 漫、 流畅华丽, 又要将其中逐渐增强的内在力度唱出来, 然后通过连续两个强劲的八度大跳, 最终以充沛的激情冲向最高音 c 3, 在饱满气息的支持下以坚实、 有戏剧性爆发力的声音把时 值唱足,来表现杨母英雄无悔、视死如归的精神气节。 2,特殊韵味与润腔手法 2,特殊韵味与润腔手法 这首唱段具有浓郁的民间风格和北方戏曲的独特韵味, 因此演唱者必须熟悉北方戏曲的 声腔及其演唱风格, 最好具有较扎实的戏曲演唱基本功, 才能把握好其中的特殊韵味和润腔 手法。 最典型的是核腔和特征音型的演唱。我的体会是,如果照谱演唱,当然也能较好地表现 5 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但如果能够运用“擞腔”(在戏曲唱法中又称为“嗽腔”)这种特殊方 法,通过气息和上下颚的共同协调运动形成对“苦音”的一种特殊装饰效果,同时再加上对 于内在节奏的强调和形体动作的适当配合, 就能把其中的悲凉情感及北方戏曲音乐的独特风 格和韵味更好地表现出来。 3,板式变化中的速度和演唱处理 3,板式变化中的速度和演唱处理 在全曲大结构的处理方面, 应该把握好散板慢板快板散板等板式转换和速度变化 中的情感表达尺度,这是演唱处理的关键所在。 一开始的散板具有很强对比和戏剧性, 声音既要有较强音量但也要适当控制, 要把最高 潮留在全曲结尾处。慢板部分,带有叙述性风格,声音要亲切平和,给人以娓娓道来、如数 家珍的感觉。到了快板部分,随着速度渐快,音调渐趋激昂和坚定,演唱者要把杨母激励儿 子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心表现出来。 最后的散板则是全曲的音乐高潮和情感高潮, 声音要坚实 有力,力度对比一定强烈,以突出其中的戏剧性。 4,在对比中凸显戏剧性 4,在对比中凸显戏剧性 在歌剧中, 音乐的戏剧性主要是通过音乐的对比来实现的。 这首唱段就充满了这种戏剧 性的对比。除了前面说的大结构的板式和速度的对比之外,还有很多的细部速度对比、宣叙 性乐句与歌唱性乐句的对比、声区高低的对比、音量强弱的对比和音色明暗的对比等。演唱 者要处理好这些音乐对比来凸显戏剧性。 在同一个板式中, 决不能用同一种速度演唱, 其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演唱者做抻长或紧 缩的自由处理,这种细部速度的对比,正是我国民族歌剧凸显音乐戏剧性的重要特点。如唱 段结尾处的散板花腔,作曲家谱面标示的 44 拍,但在实际演唱中要真正领悟到散板音乐 “板散神不散”的道理,把握好其中的内在节奏感,特别从“渐慢”(谱例 3 第 1213 小 节)转到“稍自由”之后,不能一板一眼地严格按谱子演唱,速度要先抻长后紧缩,适当地 由慢而快再由快渐慢,最后冲向八度大跳时才显得从容大气,具有戏剧性的爆发力。 宣叙性乐句与歌唱性乐句的对比,在开头的散板(见谱例 2)中表现得最典型。唱腔的 第一乐句是一个具有强烈戏剧性对比的歌唱性乐句,紧接而来的“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两 个短句宣叙性很强,把声音位置放下来,吐字近乎日常说话般自然,节奏要紧凑一些,到了 句尾的“来”字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