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汉语的概数研究.pdf_第1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汉语的概数研究.pdf_第2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汉语的概数研究.pdf_第3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汉语的概数研究.pdf_第4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汉语的概数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语的概数研究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研究生:李林欣指导教师:黄晓冬 摘要:在汉语史语法研究中,称数法有着的重要的地位。王力先生曾经指 出:“中国人的称数法,乃中国语法的一个主要部分。而概数又是称数法系统 的重要部分,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概数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从而展现目前概数 的研究状况,这个对建立和发展科学的称数法系统是有积极的作用的。 本文以“汉语的概数”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概数已有的研究成果,从概数 的命名及定义、概数的性质、概数的表达方式、概数词的组合功能等方面对汉 语中常用的几个概数词进行概括、总结和评析,指出概数属于数词的一个小类, 归纳出概数的表达方式。概数词是具有表示概数功能的一类词的统称,概数的 表达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概数词来实现,概数词是表达概数的主要方式。文章较 为全面的呈现了“大约 、“多 、“来 、“把”这几个常用概数词的基本面貌, 让大家了解目前的研究的一些状况,为概数的研究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概数概数的性质概数词概数的表达方式 a b s t r a c t t l a wo fn u m e r a l si sa ni m p o r t a n tp a r to ft h eg r a m m a rs t u d yi nt h eh i s t o r yo f c h i n e s eg r 锄m a rs t u d y w a n gl ih a sp o i n t e dt h a t ,t h el a wo f n u m e r a l si nc h i n e s e i sam a j o rp a r to fc h i n e s eg r a m m a r a sa l li m p o r t a n tp a r ti nt h es y s t e m f o rt h el a w o fn u m e r a l s w en e e dt om a k ec l e a rt h ea c a d e m i ca c h i e v e m e n t s o nt h es t u d yo f e s t i m a t e s ,i no r d e rt os h o wt h es i t u a t i o no f t h er e s e a r c ho ni tc u r r e n t l y i tw o u l db e m u c hh e l p i f i l lf o r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a n di m p r o v e m e n to ft h es y s t e mi nt h el a wo f n u m e r a l s t h i sp a p e r r e g a r d s t h ee s t i m a t e si nm o d e mc h i n e s e a st h eo b j e c t ,b a s eo n t h ea c a d e m i c a c h i e v e m e n t s i nt h e s t u d y o fe s t i m a t e sw e c o n c l u d ea n d a n a l y z e t h ea c a d e m i c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s o m ee s t i m a t e s u s e df r e q u e n t l yl i k e - t a b o u t s e v e r a l ,i nm o d e mc h i n e s et h r o u g h t h ed i s c u s s i o no nt h en a l t l e a n d d e f t n i t i o no fe s t i m a t e s ,t h en a t u r eo fe s t i m a t e s ,t h ee x p r e s s i o n so fe s t i m a t e s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e s t i m a t e s ,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o fe s t i m a t e sa n d s oo n w ed e s 砷e dt h e b a s i cc o n d i t i o no ft h es t u d yo fs o m ee s t i m a t e su s e df r e q u e n t l y t os h o ws o m e a c k n o w l e d g e m e n to nt h es i t u a t i o no f r e s e a r c hc u r r e n t l y , a n dh o p ei tw o u l dh e l pa l i t t l eo nt h es t u d yo fe s t i m a t e s k e yw o r d s :e s t i m a t e ;t h e n a t u r eo fe s t i m a t e s ;e s t i m a t e s ;t h ee x p r e s s l o n s o fe s t i m a t e s 2 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及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董堡垒指导下,独立进行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 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人承诺:已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论文纸本的内容一致。如因不符而 引起的学术声誉上的损失由本人自负。 本人同意所撰写学位论文的使用授权遵照学校的管理规定: 学校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须授权所在大学拥 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1 ) 已获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学校规定提交印刷 版和电子版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供检 索;2 ) 为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或解密后的 学位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资料室等场所或在有关网络上供阅读、浏览。 本人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 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缺导师虢董叁 签字日期:刎口年j 碉76 7 日 签字日期:驯a 年j 月l ,) 日 一、概数研究综述 数的概念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了适应社会生产活动的需要,在 符号的帮助下产生的。数一般分为基数和序数,基数又可以分为确数和概数。 对此,各种语言一般都有相应的、成系统的表达。语言对于确数的表达,往往 依靠数词或者由数词构成的短语、句子,而对于概数的表达,往往形式多样, 且这些形式在具体的语境中可能有基本义和引申义、伴随义的不同。正如王力 先生所说:“世界各族的称数法并不相同,例如咱们所谓的一万,英法等语 言却是称为十千:咱们所谓的七,柬埔寨人却是称之为五二。因 此,对数量及其表达的研究,直接关系到语法、词汇、语义等方面的研究,甚 至也关系到人们的认知方式、认知特点等的认识。所以,考察语言对于不确定 数量( 即概数) 的表达形式和意义等问题,除了对于语言本体的描写和梳理有 价值,还可以从另一个方面透视出一个民族的一部分认知心理。 ( 一) 研究背景 从语法研究的角度看,各家对概数这个概念的命名、定义以及范畴归属这 几个方面存在着一些分歧。 1 、概数概念命名分歧 在不同的语法著作中,对概数的叫法有所不同。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 中把“概数 叫作“不定数词”,和“定数词相对;王力中国现代语法中 将“概数”称作“大概的数目,和“确数 相对;赵元任先生把概数叫作 “量度区别词”,就是一种“不给出确切的数目,但表示相对的数目或者位置的 数目 的词语;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则是把概数称作“约量 ;朱德熙语 法讲义中直接出现“概数”回,指出,概数指的是“放在复合数词和量词之 间表示概数”的词语。在后来的研究中,上述的几种关于概数叫法被不同的学 者所沿用。从概数的命名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概数的认识是一个不断 发展的过程。 国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 】第2 2 8 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8 5 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 】第2 3 8 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8 5 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 】第1 5 7 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7 9 。朱德熙语法讲义【m 】第4 5 页商务印书馆1 9 8 2 2 、概数概念定义的分歧 概数,就是大概的数目和数量。对于概数的含义,学术界各家是有着不同 的看法的,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 有的著作不使用“概数”这一术语,而称之为“大概的数目”。什么是“大 概的数目”,中国现代语法中指出,“大概的数目就是“当说话人不能说 出一个确数的时候,就只说一个大概的数目。” 有的著作,只是使用“概数这一术语,但是对它的含义没有进行解释。 如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 试用) 。 有的著作使用“概数 这一术语,并做了一定的解释,比如表示“约量”、 “表示不确定的数、“说话人不知道、不原意和无须说出准确的数目,就可以 说一个大概的数目等。 虽然各家对概数的定义没有完全的统一,但是我们从概数就是“大概的数 目”这个解释我们可以看出,概数是和“确数 相对,作用是表示大概的数目 和数量。 张卫国等在概述的性质及语义解释中综合了各家的说法,给概数下了 一个确切的定义:“概数,表示在数轴上一个指定区间中的某一个数,这个区间 在数轴上的位置一般由确数决定,区间范围由数助词或其他方法表示。”圆张卫 国的这个定义较为全面科学的解释了概数的确切语义,为后来的概数研究提供 了很好的借鉴。 我们赞同“概数说。本文之所以支持概数说,因为概数就是大概的数目, 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概数也是表示数目,理应归到数词中去。邢福义先 生在现代汉语中指出:“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数词最突出的语法特征是能 同量词结合,而且般跟量词结合使用”。概数的表达理所当然的是离不开概数 词的,很多学者在他们的著作都提到了“概数词 这个概念。 孙锡信在汉语历史语法要略中说:“概数是大约的不定之数,常用 专门的概数词表示。 “概数就是在确数上加上表示大于或者小于确数的范围 的词语。 “遵义方言数词可以分为基数词、概数词和序数词。表示大概数目的词叫 。胡裕树现代汉语( 增订本) 【m 】第7 3 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 9 8 1 。张卫国,粱社会概数的性质及语义解释【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国孙锡信汉语历史语法要略【m 】2 6 8 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 9 9 2 2 概数词。 “梦录中数词主要有基数、序数、概数三种,表示数目多少的 是基数,表示次序前后的是序数:表示不确定的数是概数。 。尽管对概数和 概数词的称谓和说法不尽相同,但是在这里我们认为采用概数和概数词的说法 是比较妥当的,所以在本文中所涉及的约量、不定数等都是指的概数,在某些 文章或语法书中所说的概数助词等我们都统称为概数词,我们把概数助词看作 是概数词中的一个小类。 3 、概数在语法范畴归属上的分歧 关于概数的语法归属范畴,学术界中也是存在着分歧的: ( 1 ) 数词小类说,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文法中把数词分为“定数词 和不定数词”,不定数词按照它不定的范围又可以分为“余数不定 和“全数不 定”固;朱德熙先生则认为“数词包括系数词、位数词、概数词;吕冀平先 生认为“数词可以分为基数、序数、分数、倍数、概数” ;。 ( 2 ) 数目表达说。和上面的“数词小类说观点相反,这个观点不赞同“概 数”是数词的一个小类,认为概数只是借助数词表达数目的一种方式。吕叔湘 先生在他的中国文法要略指出概数是“表示不确定的数量”;丁声树先生在 他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认为“表示大概的数量,有三种方式”,并指 出“说话人不能说出一个确数的时候,就只说一个大概的数目” ;李宇明在 他的汉语量范畴研究中指出“概数表示的是大概的具有一定模糊性、浮动 性的量。 本文赞同“概数词是数词中的一类 这个观点。事实上,上面两种观点的 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概数应该归于语法范畴还是语义范畴,因为概数的表示通常 是在确数的基础上借助一些词语来表达,也就是说概数的表达通常要借助概数 词来实现,所以我们更倾向于认同概数是数词的一个小类这个说法。 4 、过去的概数研究的特点 叫胡光斌遵义方言的数词【j 】遵义师范学院院报第4 卷第3 期 霉张先坦东京梦华录的数量词贵州文史丛刊2 0 0 2 年第2 期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 m 】第1 5 l 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2 4 朱德熙语法讲义【m 】第4 5 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8 2 移吕冀平汉语法基础【m 】第9 8 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7 9 固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m 第1 7 8 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7 9 o 李宇明汉语量范畴研究 m 第9 7 页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0 3 尽管各家对概数已经进行了一些深入的研究,但是还是有一些问题值得我 们进一步去探讨。从研究方法上看,过多的去注重形式的描写,因而在功能上 的解释相对缺乏;从研究角度上来看,研究比较多的是语法平面,研究比较少 得比较少的则是语义和语用平面:在语法平面,研究得比较多的是概数词“外 部”组合功能,对概数内部构成的研究显得比较单薄。因此,我们尝试从句法、 语义、语用、认知等角度综合考察汉语概数,以期对概数有更加丰富的认识。 5 、概数研究的意义 一提到数词,在我们的印象中总会想到它的精确性,例如在进行数学运算 的时候,是不允许出丝毫的差错的。但在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 不需要每次都像在数学运算中那样精确地运用数量词。别人如果问你的年龄, 我们一般就是说几岁就可以了,没有人会回答精确到天,或者是把出生的时、 分、秒都说出来。试想一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需要与否,在谈到数 量时,每次长度精确到米、分米、厘米、毫米,重量精确到斤、两、钱,货币 单位精确到圆、角、分;数字精确到零点零几或者零点零零几,那么我们的语 言将是多么的累赘、呆板、单调和无趣,这样,语言交际就几乎不能完成。 任何事物都具有模糊性,而模糊性则是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模糊语言现 象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概数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罗素于1 9 2 3 年发表 了论模糊性的论文,他指出了语言中存在着众多的模糊语言现象,并且肯 定了模糊词语所具有的积极功用。在我国,伍铁平先生率先进行的模糊语言研 究也让我们大大加深了对模糊语言的认识。 今天,我们观察到有概数词的模糊性,发觉也正是由于这种模糊性、不确 切性,才使得我们的语言精练、灵活、留有想象的空间,也有进退余地。 ( 二) 概数的研究现状 1 、以古汉语为对象的汉语概数研究 ( 1 ) 古代汉语概数研究的发展脉络 我国的第一部语法著作马氏文通把“滋静”分为数目、序数、约数三 类,建立起汉语数量表达的框架。其中的所说的约数,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概 数,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分别在“数量形容词”与“数量副词 这 两节中讨论了称数问题,其中就包含了我们讨论的概数,并且他非常注重数量 4 词的功能和意义的关系的研究,这对后来的研究起着很重要的启发作用;杨伯 峻在他的中国文法语文通释中也把称数、概数等问题放入“数量形容词 和“数量副词 这部分中加以讨论,并且更加的细化了它的分类;还有,吕叔 湘先生在他的中国文法要略中并没有涉及到“称数法 的名称的讨论,但 事实上已经涉及称数法的实质内容,并且还从范畴论的角度提高了“称数法 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地位。 对上古和中古汉语的称数法作了较为全面的探讨的是周法高先生,他在以 大量的语言材料作为依据的基础上,充分的去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没有过多 的受“称数法 、“数词、“量词”等概念的限制以及它们和“副词”、“代词 、 “形容词 在命名上的争议,从全方位的去探讨和称数法的各个方面。 在古代汉语中,基数与序数、整数与零数、分数与倍数、定数和概数以及 问数都形成了各自的表达方式,其中很多一直流传到后世,有些甚至还沿用至 今。王力、向熹、周法高等人在他们的著作中对这些内容都有比较详细的论述, 尽管他们各自论述的侧重点不一样,但他们的观点大致上是相同的。由此我们 可以知道,古汉语的称数法在上古时期已经得到较为完备的发展。 称数法在发展到中古时期的时候出现了一些现象值得我们去注意的现象, 但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王力、潘允中、向熹、柳士镇等 人都在他们的著作中使用了专门的章节来对数词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潘允中探 讨了“序数+ 名词这种用法最早源于汉魏六朝,并且一直沿用至今,例如“第 一名 、“第二名等;而向熹先生在约数和不定数的表示法的发展的方面讨论 得更加详细一些;而柳士镇在“第字的完成虚化的过程这个方面上有所侧重 的去论述,并指出基数、问数和概数这三者都有新的表达形式出现。 于春梅的古汉语概数词述论以“概数词为研究对象,充分吸收目前 学术界中概数词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古代汉语中有关“余”、“数、“可 、“所”、 “许”、“约”、“来 多 、“把”等概数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总结和评析, 分别从“概数词的来源”、“概数词的始见时间 、“概数词的应用情况 、“概数 词的组合功能或出现的格式”、“概数词的语法意义 、“概数词的句法功能 这 六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是对概数论述比较全面的一篇著作。 ( 2 ) 古汉语概数的表达方法和格式 古代汉语中的概数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个是用相邻的数 字连用来表示概数,另外一个就是数词和特定的些词语结合起来使用,或者 5 用特定的一些词语单独使甩来表示概数。骆晓平在“大数冠小数”表示约数的 方法源流考略中较为全面地讨论“大数冠小数一表示约数的方法,较详细列 举了“大数冠小数 表约数的十几种格式和a b ( a 代表大数,b 代表小数,如: 五三) 、x a x b ( 五申三令) 、a x b x ( 如:三年五年) 、a a b b ( 三三两两) 这四 种组合方式,并且提出“大数冠小数 的约数表示是“小数冠小数”约数表示 法的一种陪衬的观点。 汉语的基数、序数、倍数和分数表示法在近代开始有了新的发展关于不定 数表示方法的新变化,即有“数词+ 把上下开外 ,和“好几好些+ 数词 的表 不定数的新形式的出现,在这些形式中一般由基数词来充当数词。 2 、以现代汉语为对象的汉语概数研究 ( 1 ) 现代汉语概数研究的起源 关于现代意义的称数法研究理论的认识,著名的语言学家布隆菲尔德将一 种语言的语法形式归纳成句型、结构和替代三大类,指出替代类型在所有的语 言中是异常广泛和一致的,并且在表示计数和识别关系的替代类型上的一致程 度更加明显。在国内,王力先生首次在中国现代语法中使用“称数法”的 概念来研究汉语,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指出称数法和替代法有一定的联 系。关于称数法的定义,王力在1 9 4 4 年出版的中国现代语法中并没有提及, 直到1 9 4 6 年出版的中国语法纲要中才指出:“称数法就是关乎数目的称呼 方法,由于这个定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当时引起了很多的争论,后来王 力先生虽然在他的相关著作中详细论述称数法自身的系统与发展,但是关于“称 数法”的定义问题,他始终没有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于现代汉语语料的称数法研究不多,主要有吕叔湘、刘坚关于概数助词 的研究,赵克诚、俞光中等人也有相关的讨论,但就整体来说,近代汉语的称 数法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 ( 2 ) 汉语概数表达方式的研究 关于概数的表达方式分类的说法,也是各家有各家的观点,但是大致上还 是样的。 关于概数的表达方式,吕叔湘提出过以下五种:( 1 ) 在定量后加含大约 意思的字来表概数,如五十上下三十左右等,表示的是某个数能够在定 量的基础上向上或向下波动;( 2 ) “在定量后加多余等字,或者在定量 6 后加以上以下等词 表概数,表明数目只能是在定量的基础上向上或者 向下波动;( 3 ) “接近的两个数字合用”表概数;( 4 ) “数字活用 表概数;( 5 ) “直接用表示约量的词表概数。 关于概数的表示方法的讨论,中国文法要略提及:“可以在定量后加上 下、左右、或者在定量后加多、余”等词表示概数,“定量后加上下、左右”表 示的是“在某一数目的两头都有活动的余地”,“定量后加多、余表示“只能 够向比定量大的一头延伸”。“可见,概数就是在确数上加上表示大于或者小于 确数的范围的词语,所谓的范围,就是确数加上其上下的范围,构成一个与数 轴上某段数值对应的数目区间,概数表示这个区中的一个数目,常用“多、来、 左右 等数助词表示这个范围 留。中国文法要略中对概数表示方法没有进 行深入详细的讨论,后来的很多著作对概数的表示方法都作了详细的论述。 张卫国等人写的概数的性质及语义解释一文中详细介绍了概数的几种 表示方法,文章指出,概数的常用表示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相邻的两个数词 配合使用;二是确数后加表示大于或者小于确数的范围的词;三是用“几”来 表示;四是用“动词+ 确数来表示。 张先坦在 的数量词中指出,东京梦华录的一大特色 就是“形式丰富的概数表达”,文中还归纳了八种约量的表达形式,使得宋代的 约量表达更加完整的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在近代汉语数词表示法中,田有成和曾鹿平对近代汉语中的约量表示 法进行了概括,指出近代的约数表示法“基本同于古代汉语 ,相对于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的约数表示方法显得丰富和灵活多样。 现代汉语中关于概数词的研究成果有很多,从考察的著作中,按时间的先 后,分别有以下的学术成果:胡安竹的概数词来的出现及其由来,吕叔 湘的试论表概数的“来 和再说“来 以及“多和“半,宋孝才的不 定量词“点儿与“些 比较,江蓝生的概数词来的历史考察,刘宁 生“大约 的语义分析,语法分析,吕叔湘的些和点( 近代汉语指代词, 刘利 文的两点补充,杨德峰的表示概 数的“多”和“来 的全方位考察,梁继芳的试说“大约”与数量短语连用, 张爱民和吴剑锋的概数助词“把”字的语法分析,王改改的概数词“来 国丛冰梅约量词语研究综述【j 成都大学学报2 0 0 4 年第0 2 期 。丛冰梅约量词语研究综述【j 】成都大学学报2 0 0 4 年第0 2 期 7 的语义调查和研究,马彪和王大新的数( 量) 词后的“来”表示多少等。 ( 三)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的 对语言学中关于概数的研究理论进行整理,从语法、语义、语用进行分析, 直观描写概数的发展演变。在对语言学和称数法中关于概数研究的观点进行梳 理和总结后,梳理出概数的发展演变历程,试图分析其发展演变的原因,把在 语言学的宏观层面的称数的研究,在微观层面以概数的面貌表现出来,为后来 研究概数的人提供一定的借鉴。 ( 四) 研究方法、创新点 本文的创新点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对概数的发展脉络做出系统性的 梳理,将概数的发展情况从古代到现代进行一个纵向的梳理,弄清概数在各个 时期的面貌及其发展演变,让读者对概数词又一个更加清楚和全面地认识,这 不仅有助于汉语史本身的研究,同时对中西方语言的比较研究,对丰富现代语 言学理论都也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8 二、汉语常见的概数表示方法 汉语概数的表示法丰富多样,又极具变化性,并且带有汉语的鲜明特点, 这个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概数表示的方法上可以看出来,通过对汉语中 概数表示方法的存在和使用情况的梳理及分析,我们能够从中看出一些汉语发 展演变的脉络,下面,我们来对汉语概数的表示方法进行大致的归纳分类: ( 一) 相邻的两个数词连用 1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连用 用相邻的两个数词表示概数,它们之间就包含着一个有不确定数目的范围, 如“七八个 、“十二三次 、“八九百人 、“五七年”,其中,“十二三”表示从 十- n 十三的一个封闭区间 1 2 ,1 3 】中的某个数目。如“我去了十二三次了 , 意思是说“去”这个动作,可能是十二次,也可能是十三次,而不是说去这个 动作发生了又是十二次又是十三次,因此“十二三 是一个数而不是几个数。 这个概数的取值范围可以表示为 确数1 ,确数2 ,概数取这个的范围里的哪个 数目,取决于数词、量词、以及被修饰的名词,如: 忽然,一个大约七八辆汽车组成的车队迎面驶来,车灯发出 的耀眼灯光晃得我们眼睛都睁不开了。 那女孩大约有二十一二岁,一头乌黑的长发,脸色红润,那 两只眼睛啊,就像是昏夜里的两盏又明亮又柔和的电灯。 那个捡破烂的老头年纪约莫五六十岁,他经常在这个小区的 附近出现。 朋友的生e 1 快到了,我给他邮寄了一份礼物,约莫两三天后, 他就打电话告诉我礼物收到了。 这一群年轻人中,有五个是男的,年纪也都在二十上下,有 两个是女的,年纪约在十八九之间,估计都是刚读大一的学生。 像上述例子用了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来表示概数,这个用法是较早出现的概 数表达方式,早在秦汉棉帛文献中就有应用,并且在现代汉语中依然广泛地使 用着。 2 、相隔的两个奇数连用 构成这个区间界限的两个确数还可以是不连续的,如“五七年 、“百j l j t 9 十块 ,但表示概数的功能是一样的。在日常的交际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三五 “五七”这样的表达,但是我们却很少看见“二四 “六八”这样的表达,就 是个位数中的奇数连用,也可以表示概数。“三五个 就是表示数目涉及到三个 或者五个j 但是绝对不会是少于三个或者是多于五个的数目,它表示的是从三 到五的这个区间里的某一个特定的数。 ( 二) 确数前后加表示范围的词 1 、大约+ 确数 关于副词“大约 ,主要有以下两种意义:( 1 ) 表示对事件程度的猜测,相 当于“大概;( 2 ) 放在数词之前,表示概数,意思和“约 、“约莫”、“大约 相同,它们的差别主要表现从语体色彩上表现出来,“大约 是书面语词,其它 的则是口语词。一般来说,这几个词都可以换用的。 第一,在“大约+ 数量短语”这个格式表示的是一种估计,根据估计者主 观把握度、委婉语气的不同,可以将这个格式分成两种情况: ( 1 ) 主观把握大,委婉语气较弱。 在“大约+ 单纯数量短语”这个格式中,如果估计者的主观把握比较大, 那么委婉语气相对就弱,这种情况下可以直接构成“大约+ 数量短语的格式, 像“大约五十尺 、“大约九条 等。在一定条件下数词还可以由系数词单独来 充当,例如: 那一帮煤矿工人在小年夜聚在一起吃饭,煮了约莫5 斤肉,还做了几大盘 的饺子,还有几瓶二锅头。 “约莫5 斤肉 中的“约莫”和“五”连用,表示肉的量以五斤作为中心 点,虽然有个波动的范围,但是肉的总量和五斤不会差的太多,所以估计者觉 得“五斤 是比较合理的,这个格式里的数词通常由系数词与位数词组成的 复合数词充当。例如: 我们高中时的班主任大约有四十岁,身个儿又长又瘦,那两 条腿就像两根竹竿一样。 从这里到大藤峡大约有三十里 今天语文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份课外作业,就是写下今晚放 1 参见朱德熙 语法讲义,朱德熙先生把数词分为系数词和位数词。系数词指“一”到。十”及“两” 等基数词以及。几、多少”。位数词指“十、百、千、万、亿” 1 0 下回家路上的所见所闻,大约三百字。 上面三个例子中的数词都是复合数词来充当的,“大约+ 复合数词 这个格 式表示的是所估计的范围不会超过数词所限定的数目,最大的可能是“四十”、 “三十”和“百 的范围。虽然“大约+ 具体的数量短语”这种格式我们虽然 在平常的运用中还是可以找到个别例子,如“约莫八点十九分”、“大约三十二 公里”、“大约一斤二两”等,但它们所表示的语义往往都是带有嘲讽或者调侃 的意味的,如:他身上挂满了黄金首饰,就拿脖子上的项链就有大约一斤二两 重。 因为“三七二公里”、“八点十九分 、“一斤二两这类短语本身都限定了 一个具体而准确的数目,而大多数需要估计的数量,本身都是可以上下波动的, 数量已经固定了,还去做估计就显得累赘了。 ( 2 ) 主观把握小,委婉语气较强。 在“大约+ 复杂数量短语”在这个格式中,主观者的把握度和委婉语气是 成反比的,也就是估计者的主观把握性越小,委婉语气就显得越强。如果是用 “单纯数量短语+ 不过上下多光景等组成的复杂数量短语来表达,那么这个 组合就扩大了数词的波动空间,“大约”再来修饰这个数量空间,就是在对这个 波动的数量空间再次作出估计,加强了这个范围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数量词+ 上下左右 这个格式表示所估计的范围是以这个数词为中心而 上下波动的,但因为受到具体数目的制约而不能会无限地扩展,例如: 车窗的旁边坐着一个老头子,年纪约五十上下,花白的头发, 穿着一件白色的衬衫,看上去很有精神。 有一个年纪看上去大约四十岁左右中年妇女,手里挎着一个黑 色的包,站在门口,似乎在找人。 有人认为“约五十上下”这种表达方式是错误的,但实际并不是。因为“约 五十上下中的“约所修饰的是“五十上下”,而“上下所围绕的中心是“五 十”,“五十上下 本来就已经表示一个大约的数量,在这个结构之前再用“约 来修饰,更加加强了它表示意义的模糊性,并没有造成语义上的重复,“大约四 十岁左右 和“约五十上下 这个表达方式一样,“大约”是修饰整个“四十岁 左右 这个结构的,而“上下只是针对“四十岁 而言,也没有造成语义上 的累赘和重复,所以这个表达方式是为人们所接受的,并不是错误的。 第二,在“数词+ 多来开外以后这个格式表示表示的是一个可波动的范 围,而这个范围是明显超过数词表示的数目的,也就是说这个范围中最小的就 是这个数词表示的数目,例如: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继续前进,约莫又走了一里多路,来到崃 垭口。 地震后的小区外,约有六十多床棉被铺在广场上,没有蚊帐, 没有枕头,看得我的c a 沉甸甸的。 我奶奶大约有六十开外了。 约莫三个月后,一天早上,我正在办公室写教案,便听到门 外一阵喧哗,原来学生参加英语竞赛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这个格式中,表示的是以数词为中心,往更大的数值波动,比这个数目的 零头多,但一定不会超出其整数,“约莫三个月后就不是“四个月“或者“稍 多于三个月;“大约”后面的数量短语的前面或后面带有“不过不到 之类 的词这种情况和前面的格式就不相同,它表示的是波动范围不可以超出数目表 示的范围,最大数值只能是这个数目,通常用“大约”来加强它的不确定性。 例如: 一个中年妇女手里抱着一个孩子,看起来大约不过两周岁。 “不过两周岁”,用“不过 表明估计的数目在“两周岁 以内,还隐含着 一种往小里说的意味,强调“大约所估计的数目超过“两周岁 。 第三,在“数量词+ 光景 格式中,“光景 常用在表时间或数量的词语的 后面表示估计,它不仅含有一种对数量模糊状态的描绘,而且还含有一种对当 时情状的描绘,通常用“大约 来加强表达的不确定性。例: 约莫到了晚上九点钟的光景,银河当空,星光璀璨,四面的街 道非常寂静,城外的虫声一阵阵地传到我耳边。 第二天凌晨日出前约有十至十五分钟光景,我们已经爬到了山 顶等待日出。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约莫九点钟的光景与“约有十至十 五分钟光景”的说法可以转换成“约莫九点钟的样子 和“约有十至十五 分钟的样子一,不仅含有有一种“时间 的估计,还含有一种“的样子 的 意味,加强了约莫估计数量的模糊性。 2 、确数+ 左右上下 1 2 “确数+ 左右上下 这个格式在现代汉语中使用的频率比较高,它表示的 是以某个确数为参照,“确数+ 量词+ 左右上下构成的概数,表示比确数多或 者少一个数目。例如: 年龄在三十岁上下。 亩产八百斤左右。 在上面的例子中,“三十岁上下”一般不表示二十岁或者四十岁,而是表示 可能是二十八、九岁或者是三十一、二岁,它的波动范围是有一个度的,“八百 斤左右也是一样的道理,据围绕着八百斤上下浮动,但是总不会是七百斤或 者是九百斤,浮动的幅度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度。 3 、确数+ 多 “多”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个概数词,它可以进入“数量词+ 多”这个 结构表示概数,如:从桅杆到挂帽子的横木的一头有一米多。( 跳水) 在这里, “一米多 的意思是“只可以多于一米,不能少于一米,一米稍微多一点。”用 “多”来表示概数的时候,如果数词是由系数词充当,只能构成“数量词+ 多 这个格式,如:六米多( 不能说六多米) ;如果数词是位数词充当,则能进入“数 词+ 多+ 量词”这个格式,也能进入“数词+ 量词+ 多格式中,但是所表达的意 思不一样。例如:十米多。表示的是十米多一些;而十多米表示的是十几米, 表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确数+ 多”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能够出现在“数词+ 多+ 类别单位度量单位+ n 格式中,如: 书店来了一百多种新刊物。 还有2 0 0 多天就要高考了。 购书中心新进了一千多本图书。 一天内募捐了一百多万元。 第二种,能够出现在“系数词+ 度量单位+ 多+ n ”格式中,如: 他一天要吃一斤多饭。 一斤多青菜吃不了几个人。 第三种,能够出现在“位数词+ 多+ 度量单位+ n + 积极义量度形容词 结构 中,这与“数词+ 多+ 类别单位度量单位+ n 这种情况相类似,但是在“数词+ 多+ 类别单位度量单位+ n 情况后面再加上了一些表示积极意义的形容词,即 使把这些形容词去掉以后句子仍然可以成立。如: 1 3 这个西瓜有十多斤( 重) 这条河最深处有4 0 多米( 深) 第四种,可以出现在“系数词+ 度量单位+ 多+ 积极意义量度形容词”结构 中,该格式也与“位数词+ 多+ 度量单位+ 积极义量度形容词”这种格式类似, 也只是在后面加上形容词,去掉之后不影响句义。如: 他生下来才四斤多( 重) 桌子才一米多( 高) 。 第五种,“多 可以出现在“半+ 量词+ 多+ n ”的结构中,我们要注意得是, 能够进入这个格式的量词是有很强的选择性的,一般要是由度量单位、时间量 词和容器名词转化而来的量词来充当。比如: 还剩下半尺多布。 还有半瓶多酒没喝。 比赛只用了半个多小时就结束了。 我们要注意的就是,在一定的语境下,这些量词省略或者不出现都不会使 句子产生歧义,如我们可以说:“他欠我2 0 0 0 多”、“她每月的薪水有8 0 0 0 多呢。 第六种,“多 也可以出现在“半+ 量词+ 多+ 积极意义量度形容”词结构中, 也就是“半+ 量词+ 多+ n ”的扩展用法,在这里我们就不多解释了。比如: 只要半尺多( 长) 就够了 这堆苹果每个都是半斤多( 重) 。 第七种,“多 出现在复整数中时( 如万亿) ,会出现放在复整数后面或放 在两个整数中间这两种情况,例如“50 多万斤大米”、“5 0 万多斤大米”,都是 可以的,出现这种情况的格式是“多十万十亿”;在“三百多万斤桔子”、“三 千多万资金”这样的例子中,“多 不能放在复整数后面,适合这种情况的是格 式“多+ 百万千万亿万百亿千亿。 4 、确数+ 来 ( 1 ) “来 出现在“十 和“十的倍数 后面表示概数。从句法平面的角 度来说,我们都知道“来有表概数的意义,但是“来 到底表示多少,在学 术界中是没有统一的说法的。六十来( 个) 到底是多少个? 有人觉得是表示接 近六十( 五十八九) ,有人就认为是表示超过六( 六十一二至六十八九) ,还有 人觉得是既表不足六十又表示超过六十。我们来看看“来 字在意义上的发展 1 4 演变过程:首先,从“数量词+ 来 中的“来的产生来说,“表动作的动词” 是来的本义,和“去 相对,表示的是向说话人所在地移动。在古汉语中,“来 就是由这一基本义派生出由远到近的时间义的。例如: 由周以来,七百有余岁也。孟子公孙丑下) 近古以来未有也。史记项羽本纪 自古以来,未之或失也。左传昭公十三年 数百年已来,未有伦比韩愈文选 在例、中,来有表动作的意义,而例、中就规定一个时间范围。 “古 “数千年是时间上限,加“来 表示“从到今 的一段时间之内。 后来,由于“来 的使用范围不断的扩大,慢慢就派生出了“在内 以及“接近的意义,如: 马三百来疋唐樊绰。( ( 蛮书明类 白马将军手下,五百来人铁衣。( 董解元西厢记 尺来半厚花茵铺矮榻。董解元西厢记 行不到二十来里施耐庵水浒传 “来”在例、例中不但表示“在以内”同时还表示了表示“接近 某一数限的意义。 “来”虚化后表概数,表示“向近、向内、接近。王明仁曾经说过,表概 数的来是由趋向动词来逐步引申发展而来,其表达的数量只能比它前 面的数量稍微小一些,但是绝对不能比它前面的数量大;虽然张鸿魁认为“来 表“略多 ,但还是赞同“来”在早期使用时表“不足某数”,应该是由实词向 心运动( 跟“向外运动”相对) 引申出来的;刘建先生在近代汉语虚词研究 中指出“来”的本义只是表明一个数量的范围,即不超过某数;孙也平先生的 文章也列出了两部近著中相同的观点圆。 概数词有“许、余 在汉语中可以用来表示“来 的意思。古代汉语中用 “许 表示“超过或不足”,用“余 表示“超过”,如: 潭中鱼可百许头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学之二十余年矣韩愈文选 先秦典籍( 如春秋、礼记、周易等) 及史记、汉书等未见数词加“来”的用法。 曲孙也平文从“五十岁”谈起,引应用语法基础对此说明:“来也附在位数后 1 5 水浒传和红楼梦中口语色彩较浓的词,除了“余 以外,还有一 个“来 ,如: 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施耐庵水浒传 内中一伙,主仆十来骑马曹雪芹红楼梦 ( 2 ) “来在现代汉语中是常用概数表示法的一个要素。 在现代汉语中“来 是一个常用的概数词。“数词+ 来+ 量词数词1 + 来+ 数 词2 + 量词数词+ 量词+ 来+ 形容词数词+ 来+ 二( 两) + 数词+ 量词 这四种是“来” 在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格式。 在“数词+ 来+ 量词这个结构中,数词可以由“十以外的位数词、“统 位结构”和两个相邻位数词构成的组合或者“位数词+ 数 构成的组合来充当, 如: 送我上大学那天,天还没有亮,父亲挑着百来斤重的行李, 大哥扛着母亲连夜赶制的十多公斤炒米粉,送我到十几里外的镇上 去赶车。 大家来评评理,如果爷儿俩光棍,要算两户,那我们全村千 来口人,不是要算千来户? 可你讲错了,我郑重其事地宣布:“巴黎的巴士底狱早在二百 来年前就让人民给拆了” 按照当地的习俗饭后跳舞,还唱了千百来支歌曲,不知道是 因为歌词美还是因为乐曲动听,大家都深深的陶醉了。 以上例子中,前两个例子数词由位数词来充当,第三个例子的数词是由统 位结构来充当。如果五位以上的数出现在这个格式中,它至少要个位数和十位 数都是零,也就是说随着数位的增加,数词后面的零就要求越多。第四个例子 中的数词是由相邻的位数“百千 组合来充当。 关于“数词+ 来+ 量词 这个格式,我们还要注意一下这两点:第一,在“数 词+ 来+ 量词这个格式中,“来 对于量词也有一定的选择性。“量词系统中, 有单音量词,有复音量词和复合量词,此外,还有准量词。 除个别书面或外 域色彩浓重的量词外,像单音量词,即惯用物量词、惯用动量词和度量衡量词 等都适用于“数词+ 来+ 量词 这个格式。少量的复音量词,像“公里”、“公斤 等,也可以出现在该格式中,还要注意的是准量词,它们也可以出现在这个格 1 6 式中,“年、月、天 等都可以进入这个格式来充当量词,如例“可你讲错了, 我郑重其事地宣布:“巴黎的巴士底狱早在二百来年前就让人民给拆了, 但是复合量词一般不能进入“数词+ 来+ 量词”这个格式;第二,“数词+ 来+ 量 词”这个格式可以在后面接积极义量度形容词,如“百来斤重”;也可以后接 名词或名词短语,如“千百来支歌曲”。 在“数词1 + 来+ 数词2 + 量词”这个结构中,对数词1 和数词2 的要求是不 一样的,“数词1 ”可以由位数词或者位统结构来充当,而数词2 只能是位数词 来充当。比如: 广西正在加紧建设现代化的国际大城市,估计每年还要用十 来万亩的土地,那就只能到城外去挤占那不到5 0 0 万亩的耕地了。 据说这个项目涉及的金额不小,至少也有一千来万。 北海市地处广西南端,北部湾东北岸,面积近3 3 3 7 平方公里, 人口约两百来万。 他是一个汽修工,擅长修理汽车发动机的底盘,但是一个底 盘有百来十斤重,对小小年纪的他来说是个不小的困难。 一般来说,“数词1 + 来+ 数词2 + 量词 结构中对“数词1 和“数词2 的 要求是,后者的位数词要比前者的位数词大,如例子a 中的“十来万亩 、b 例子中的“一千来万”、c 例中的“两百来万 ;但也有比“数词1 ”中的小的 情况,比如例子d 中的“百来十斤”;“数词2 ”后面可用省略表示钱款的量词。 格式“数词+ 量词+ 来+ 形容词 中的形容词只能够由表积极意义的度量形 容词来充当,例如: 这个大树大约有三十来米高,树干笔直,枝叶茂盛,引来许 多乌儿在它上面筑巢。 潮水退去以后,我们常常可以在海滩上拾很多到- - k 来长、 一斤来重的奄奄一息的大鱼。 “数词+ 量词词+ 来+ 形容词 这个格式中数词只能够由单纯的系数词来充 当,这是由这个格式中的“来”决定的;另外“半”也可以进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