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专业论文)网络语言的文化研究.pdf_第1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网络语言的文化研究.pdf_第2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网络语言的文化研究.pdf_第3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网络语言的文化研究.pdf_第4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网络语言的文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中文摘要 信息时代,网络媒体的高度互动性为人们的远距离交流和传播提供了最大的自 由,在这种新型的人际交流空间里,形成了具有独特形式和规则的网络语言。网络 语言与文化有着天然的相关性,网民通过网络这一媒体,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网络语 言,来寄托自己的理想,传达独特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情绪,形成独特的文化形式。 同时,网络语言的传播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话语、行为、价值观念和人际交往。 本研究首先界定了作为文化的网络语言概念,借助对网络语言的表现样态、传 播方式等一系列的探讨,指出其“网络社会方言和“口语化的书面语”实质,由 此探询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生存方式,身份识别符号与传播工具所传达的文化内涵。 然后从文化组织形式、文化心理特质和文化社会背景三个方面分析网络语言形成及 广泛传播的原因,从而思考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规范、两情沟通情势、人类生存状 态、传统权力话语、传统传播道德的深刻影响,以及有益于这些观念塑造与发展的 方式。 关键词:网络语言传播文化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a b s t r a c t 0 nn o w a d a y si n f o m a 矗o nt i m e s ,也eh i g h l ym u 删c y b e h n e d i ap r o v i d ea sm o s t c o n v e n j e n t 鹊p o s s m l ef o rp e o p l e md i s 招mc o m m u m c 撕o na n de 殖e n s i v eb r o a d c a s t o n t l l i sk i n do fn e ws p a c eo f p c r s o n a lc 0 i n m u m c a t i o n ,血o s eb e 耐n g t 1 1 ep a m c u l a rf o n no r n 】1 ec y b e r _ l a n g u a g eh a v eb e e nm a d e t h en e t w o r k1 螂a g eh a v en a t u r a lr e l a t i v i t yw j l l l o l 】rc l l l t i l r e ,a n dp e o p l em a k ea l lk i n d so fc ) 七e r 1 a n g u a g et l l r o u g ht h em e d i ao fw e bt o 叩r e s sn l e i ri d e a l ,c o n v e y 也e i rp a r t i 锄l a rc o n c e p t i o no fv a l u ea n ds 眦t 而1 e n t ,w h i c h s h a p e 印e c i a lc 时七1 1 r ms 哆1 e a tt l l es a l c 血n e ,t h en o 、v i n gn 酿o r kl 趾g u a g ei sd e e p l y 蚯b c t i n gs a y i n g s ,b e h a v i o r s ,c o n c e 曲o n so f v a l u ea n dn e r c o l l r s eo f p e o p l e 1 h s 吐圮s i sb a s i c a l l ya 1 】m y z en = 【cc u l t l l r a ls t r t l c t u r e ,s e a r c ht h e 叫t u m ls o u la i l dv a l u e o fn 咖0 r kl m g u a g e ,d i s c o v e rt h ee s s e 曲a 1o fd i a l e c ti nn e 埘o r ks o c i a l 删s p o k e n l a l l g u a g e 谢t hh a n d w r i t i n g ,a st os e a r c ht h e i rc u l 恤im e a l l i n go f i t sw a y so f e 妇s t e l l c e , s y m b o io fs 僦u s ,a 1 1 dt o o l st ob r o a d c a s t s oa st o 蛐a b o u t 廿1 eu s e f u lw a y st od c v c l o p a n ds h a p eo u rc u l t u r en o t i o n s ,w h j c ht h m u g h 也ew a y so fd i s c u s s i n gas e r i e so f r 印r e s e n 扭d o n s ,c u i 劬r a lr e a s o n so fi t s 内r n l ,m e n t 酊i t ya i l dc u l t u r a lc i r c 啪s t a l l c eo f s h a p et h 眦a i l dn l ew a y st ob r o a d c 嬲ta n ds oo no f n e 铆0 r kl a n g i l a g e k ,e yw o r d s :n e 抑o r kl a n g l l a g e b r o a d c a s tc u l t u r e 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妒1j 嗍 日期:o # 年j 月f d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灵1 嗍指导教师签名:蔓缘矿乙 日期:口l 年 厂月一日日期:d 年厂月p 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 的学位论文提交“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 中的规定享受相关权益a 同意论文提交后滞后:口半年;口邛锡口二年发布。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睐指导教师签名:棼绎舰 日期:口6 年f 月 。日日期:护6 年,月扩日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wst h e s l s 导论 网络这个后工业社会的媒介怪胎,以其传播功能所实现的前所未有的快捷便利 诱惑着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们。蒙面沟通的网上交流扫尽了人们的羞涩,于是,被积 蓄和压抑的沟通需求、寻求理解和倾诉感情的心理欲望一同迸发,在网上尽情享受 着各得其所的自在。网络,这个无所不通的连接与及时反馈,消解了传播的始末端。 人们在这个虚拟的环境中尽情地为自己制造着优先发表、一呼百应的乐趣。网络, 这个各自为战的天地,为人们的思想,也为语言提供了自由驰骋和伸张的空间。网 络,这个庞大的媒介存在,将话语权充分实现沟通,带来传播新纪元的同时,也将 语言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当人们将现时空间的行为投向网络时,交流的各方只能从解读传播客体的语言 包装来理解其情感、态度,并选择和接受其信息,从中获得知晓、审美、交友和丰 富精神生活的满足。网络媒介轻而易举地实现了语言功能的扩张。于是,网络聊天 室如同当年的茶馆,成了人们谈天说地、纵论天下的民间信息场,而电子论坛为人 们个性的张扬提供了充分民主的言论空间。个人的意思、观点和立场不再是敢怒不 敢言,兼听则明因而有了参考和借鉴。于是人们赖以传播信息的载体语言更加 新颖富饶起来,悠久绚丽的中国语言之苑便绽开出顶花带刺的网络语言新枝。 语言作为人类传播信息的符号和载体,由于媒介的不同而自身功能在人类历史 文化的长河中不断发展演变。尤其是在网络时代,作为信息载体的语言功能正呈现 出新的膨胀扩张之势。媒介的革命极大的释放出语言几乎无限的潜隐功能,繁荣了 社会文化,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网络语言与当下的社会文化心理相契合,形成 语言、媒介文化与传播的互动,理解网络语言,就能更好的理解文化。 首先,语言构成人最重要的文化环境,它是人们所感知、所体认的世界形式, 是世界条理化、组织化、结构化、有序化的呈现。人们按照他所学母语的形式来接 受世界,这种形式就决定了他的文化承诺。语言又是维系人与世界各种关系的基本 纽带,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意志的主要手段,是传统和文化发展的主要媒介。 因此,语言是人性和人类世界的最基本的特征,“是所有人类活动中最足以表现人 的特点的”。作为人们的行为体系的文化,只能存在于人们对周围世界的观念中, 语言包含着人们关于周围世界是由什么组成的各种观念,也包括人们在社会中应如 何行为的观念。人们只有了解这些观念是什么,才能了解文化是什么。这些观念既 参见帕默尔:语言学概论 l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lst h e s i s 然被包含在语言之中,那么只有通过语言才能接受和了解文化。因此,语言在很大 程度上表达着文化,支配着人们的思维,并形成了人们的世界观。通过对网络语言 的结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网络文化的特征,从而透视和洞察现代人的意识特征, 以及现代社会的文化特征。 其次,麦克鲁汉说“媒介即信息”( t h em e d i u i sm e s s a g e ) ,丹吉尔默 说“我们即媒介”( w et h em e d i a ) ,还有一些学者如陈先红提出“新媒介即关系” ( n e w i e d i ai sr e l a t i o n ) ,杜峻飞认为“新媒介即人”。从这一点看,网络语 言不仅仅只是一种承载信息的媒介。当今天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的传播工具改变了 人类交流结构时,依托于数字技术网络传播的新人工语言,对于整个社会文化来说, 将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网络语言由网络技术直接催生,依赖计算机键盘交流,具有 诙谐、形象、创新等特点。“网民”作为一个有别于现实社会的特殊群体,在充满 信息的网络世界里表现得异常敏感和活跃。他们借着千姿百态的网络语言寻求当下 的自我认同和自我表现,同时,在不停的制造和消费这些网络语言的过程中,嘲弄 和颠覆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所要舍弃之物,选择和沉淀社会认知和意识形态等诸多 因素,它的传播反映了“网民”群体独特的网络文化,因而网络语言既是一个再现 的符号,又是一个表现的符号。由此,作为媒介的网络语言具有了多方面的意义、 价值和作用:它一方面反映和记录了现代社会和人的现代意识,反映了当前的文化 特征,另一方面挑战和重构了现代社会和人的现代意识,重建了文化a 最后,作为一个多义的传播符号,网络语言也表现出多方面的文化功用:网络 语言根据网络传播的特点,满足人们网上交往和传播信息的需要,提高了网络语言 的社交功能。在人们脱下现实社会中政治地位的外衣,不被查询经济能力和文化水 平,以虚拟身份出入网络,操着同一种语言,平等地进行交流,人们在网络世界里 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在网络传播环境下,人们自由地互换传播者与接受者地 身份,说自己想说的话,即信息发表权和话语权相等,并且人人都具有信息决断能 力。只要人们有表达态度和观点的愿望,无需代表证或出席证,只凭鼠标和键盘就 可获得发言权。网络语言是网友社会化方式的自我选择,是尚简、自娱自乐、追逐 时尚等生命价值观的表意符号,因此,也渐浙演变成为一门虚拟的沟通艺术。 目前,互联网已经构筑了一个庞大的虚拟空间,担负着联结、传递上亿人的信 息和情感的熏任。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项技术的应用像互联网那样发展迅速, 对人们的工作、生活、消费和交往方式影响那么大,人们的观念和意识也因之发生 着巨大的变化。网络的资源共享,网络的共同参与,网络的瞬息万变,网络的民主 精神,强有力地推动了现代意识的产生。任何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时代精神,都需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st h e s i s 要一种与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状态相对应的新的语言形态,一种多层次、多类型、 多功能的充满生命力的现代语言。这种语言要能在其深层结构中体现当代人的感 觉、意向等心理氛围和各种具体的社会因素的独特性,并通过结构系统内部的各种 因素的适应和协调,建构特定的语言表层结构。网络语言作为网络社会行为的一种 极为重要的形式,随着网络空间这一新社会生活场域的崛起而日益凸现。 语言功能不断发展、扩张的同时记录着媒介推陈出新的革命,媒介的革命使语 言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呈螺旋式上升,两者共生在人类的传播活动中,繁荣了社会文 化,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所不同的是,作为与 主流的价值观念相异的文化产品,网络语言迅速广泛为广大青少年所消费,在潜移 默化中诱导或改变了青年一代的文化特质,与强势的文化群体形成断层。因此网络 语言的发展方向以及对文化的构建作用,也是我们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 我们探询作为文化的网络语言,将从其形成和特征开始。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甜st h e s i s 第一章网络语言的文化表现 第一节网络语言的构成 一、网络语言解魅 1 、什么是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的产生、传播时间不长,对于究竟什么是网络语言,还存在不同的理 解。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基本上可以把学者们的观点分成三种类型。一是广义 的网络语言,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一切语言,它包括人类自然语言 和物理技术语言。二是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语言,包括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 如网 民、网吧、黑客、电子商务、虚拟空间、信息高速公路、第四媒体、宽带、病毒等) 、 专业术语( 如鼠标、硬件、软件、宽带、登陆、在线、浏览器、防火墙等) 以及网 民在网上聊天或留言板上所使用的专门用语和符号( 如美眉、灌水、大虾、菜鸟、 东东、瘟都死、斑竹、沙发、顶、8 8 6 、 、,、n 、:一p 等) 。三是狭义的网络语言, 专指网民在聊天室( c h a t r o o m ) 、q q 、m s n 、留言板( b b s ) 等进行言语交际、思 想交流的地方所使用的语言( 如:“你再唐僧偶会发飙d i ”,“t n l d ,7 4 5 61 怎么大虾、 菜鸟一块到我的烘焙机上乱灌水? 9 4 酱紫,待会儿再打铁,8 8 ”“虽然我是个农民, 但是我知道美国总统叫不死,日本首相是小犬,最好的手机是骡鸡鸭,最好的轿车 叫捞屎来吃”等) o 笔者认为,网络本身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承载、传递各式各样的信息是它的 基本功能,这一点它与传统的媒介如报刊、电视等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作为大众 传媒,网络所面对的是网民,它在承载和传递信息时必须使用现存的自然语言形式 ( 包括文字、符号、字母等等) ,因此,并不存在纯粹意义上的在网络上使用的语 言。我们今天所探讨的“网络语言”是因为载体的变化,造成的语言风格或者语体 的变化,可以说是网络催生了网络语言这样一种语言的新语体。其本质上是现代汉 语的一种社会变异。 因此,本文所探讨的网络语言可以定义为“网络社会中网民在网络文化环境下 所使用的语言”。也就是某些学者所认为的狭义的网络语言。它不包括和网络有关 的专业术语,也不包括如f o x b a s e ,c ”等语言在内,前者应当属于常用语言范畴中 的新词汇,后者属于计算机语言或者网络制作语言。 参见刘海燕网络语言c 岫。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 0 0 2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st h e s i s 2 、网络语言的实质 网络语言是社会文化变动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结果,即伴随网民这社会群体 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语言现象。它应该同科学语言、职业语言一样,是某一特殊社 会文化群体内部所使用的不同于社会通用语言形式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的使用者 是个特殊的文化群体,他们常常花很长时间逗留在网络上借助电脑与别人交流, 自称为“网虫”或“网民”。他们具有共同的话语方式,共同的好奇心理,共同的 思维习惯。网络语言是他们共同的语言,闪现了网虫们智慧的火花,特别是许多人 聚集在一起讨论一个话题时,常常可以互相激发灵感,经常是语出惊人,字字珠玑。 有些人也上网,但他们在网上的活动只限于查找资料、浏览新闻、下载电影等等, 并不参与网络人际交流,或者参与网络人际交流但并不使用“网络语言”,他们在 网络上使用的语言不能称为网络语言。因此,网络语言的内涵是指“网民”在网络 上的交际用语,其实质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方言。 一方面,从网络语言的交流媒介上看,网络语言的传播依赖计算机键盘的键入 和从屏幕上阅读文字实现,所以它使用视频媒介,具有书面语的特征。但是,作为 一种实时交流形式,信息接受和发送的同步性使交流者能及时收到反馈信息,调节 语言内容,这决定了网络语言又具有口语的特征。另一方面,从网络语言传播的渠 道来看,网络传播注重视听互动性和依存性。网络语言中的信息主要通过视觉媒介 来传递,它的传播要借助符号、标点等标记来实现意义表达的准确和清晰。但是, 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信息速度的要求,仅凭视觉无法顺利传递和解读网络语言, 必须依赖听觉辅助进行解码。如“f 2 f ( f ;l c et of a c e ) ”“5 4 6 0 ( 我思念你) ”c u ( s e e y o u ) ”等,在解读的过程中,信息接受者必须先发出声音,借助听觉加以辨析,从 而加速视觉的认知过程。从以上两方面的分析来看,网络语言实质上就是“口语化 的书面语”,郎介于口语和书面语的特殊语言状态。 二、网络语言的形式 如前所述,网络语言是在对标准语变异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方言。在 那里,完全病旬、数字、符号、拼音、汉字、英文字母杂糅表达式成了正宗语言, 成为网民的习惯用法,综合网络语言的各类表现形式,可将其组成分为: 1 、符号叠加谱新意: 例如( n o n ) 举手欢呼;nn 不必转头就可以看的笑脸;33 刚睡醒;( _ ,、) 撒娇;) ( 胖 子; 一 川头昏眼花;“_ 好尴尬;一熊猫;一“= 猫眯;:- 犹豫不诀的笑 容; 大声哭用力哭;c = :- ) 厨师;( “0 0 ) 老人家;:一 尖叫;n ( o o ) n 陈群秀网络、网络语言与中国语言文字应用研究 d b 0 l ,中国语言文字网,2 0 0 4 9 2 0 5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s1 h e s i s 猪头;:$ 生病了;十 n + 脸红了 2 、数字代码谐音语: 例如7 4 5 6 ( 气死我了) ;8 8 6 ( 拜拜了) ;3 1 6 6 ,撒优那拉( 日本语) ,再见;1 7 9 8 ,一 起走吧;8 1 4 7 ,不要生气;5 1 9 6 ,我要走了;5 6 4 6 ,无聊死了:5 8 7 1 ,我不介意; 0 1 9 4 2 5 ( 你依旧是爱我) 、0 4 5 5 l ( 你是我唯一) 、5 6 4 3 3 5 ( 无聊时想想我) 、1 3 9 2 0 1 0 ( 一生就爱你一人) 、1 3 1 4 9 2 5 ( 一生一世就爱我) 、2 5 8 7 3 ( 爱我到今生) 、3 3 4 4 5 2 0 ( 生 生世世我爱你) 、5 3 8 8 0 ( 我想抱抱你) 、5 2 0 3 3 4 4 5 8 7 ( 我爱你生生世世不变心) 3 、英文术语和句子: b t w 是英语b y t h cw a y 的首字母缩略词,是“顺便说一句”的意思,而h a g o 、 衄o k 和m y o b 分别是a v e a g o o d o n e ( 祝过得愉快) ”、“h a ,h a ,o n l yk i d d i l l g ( 开个玩笑罢了) ”和“m i n d y o u r o w n b u s i n e s s ( 不关你的事) ”的缩略语。在表示 对某个玩笑或幽默的欣赏时,常常会用到r o f l ,是“笑得在地上打滚 ( r o l l 吨o nm en o o r ,l a l 】曲i n g ) ”的意思。 4 、自创英文极简缩略语: i c u ( is e e ky o u ,网上呼叫:“我找你”) :i c q ( is e e ky o u 之谐音;i c q 本是最早的 网络寻呼软件名,其爱称为q q ) ;c u ( s e ey o u ,再会) ;b b l ( b eb a c kl a t e r ,过会 回来) ;b r b ( b er i g h tb a c k ,马上回来) :d l ( d o w n l o a d ,下载) ;f a q ( 常见问题, f r e q u e n t b a 5 k e d q 吣e s t i o n ) ;f t ( 分特:f a i n t 的简称,晕倒) ;( 窃以为,源 于洋文:i n m y h u m b i eo p i n i o n ,属于i n t e m e t 的文言文) ;g f ( 女朋友g i r i 衔e n d ) : b f ( 男朋友b o y 盘e n d ) 5 、自创拼音极简缩略语: g g ,m m ,d d ,j j ,即哥哥、妹妹、弟弟、姐姐,是亲昵的称谓。p m p ( 拍马屁) ; p ( “臀部”的文雅表达) ;s ( 死) ;n ( 牛) ;b t ( 变态) ;g m ( 哥们) ;j s ( 奸 商) ;q s n ( 气死你) :p 9 ( 啤酒) :p f p f ( 佩服佩服) ;b x c m ( 冰雪聪明) l p ( 老 婆) ;b s ( 鄙视) 6 、汉语谐音词语: “酱紫”也作“绛紫”,是“这样子”的快速省事读法。比而该死( 比尔盖茨) ; 不死( 布什) ;瘟都死( w i n d o 、v s ) 2 0 0 0 ;瘟酒吧,w i n d o w s9 8 的谐音, “烘培机” h o m 印a g e ( 个人主页) 的谐音;“我来乐”: “我来了”:菌男霉女:俊男美女;斑竹: 版主;大虾:大侠;偶稀饭( 我喜欢) ;表:“不要” 7 、动物名称借用: 恐龙( 相貌丑陋的女性网民) ;青蛙( 是指网上的男性公民) ;水母( 指在b b s 上极 6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能灌水的女性网民) ;食肉性恐龙( 长相丑陋的泼妇) ;食草性恐龙( 长相丑陋但稍 温和的丑女) ;猫( 调制解调器,m o d e m ) ;老鼠( 鼠标,m o u s e ) ;爬虫( 初级网 虫,有点水平的网络新手) ;小虫( 中级网虫) ;大虫( 副高级网虫) ;飞虫( 高级 网虫) ;大虾( 超级网虫) ;狼( 网络上勾引女生的坏人) ;孔雀( 自作多情的人) 8 、传统词汇新含义: 打铁( 贴帖子,在b b s 上发表文章) ;机车( 不上道、自以为是) ;隔壁( 相邻的论 坛) :楼上楼下( 帖子中的上下部分,为了叙述方便;另外一个相关词是楼主,指 发起该主题的人) ;顶楼( 指第一个贴,“隔壁”论坛中的另外一个主题) ;爬墙头 ( 光看帖子不发言) ;灌水( 在网上发表长篇大论而又内容空洞、“水分”含量高的 文章) ;天才( 天生蠢材) ;神童( 神经病儿童) ;蛋白质( 笨蛋+ 白痴+ 神经质) ;潜 水艇( 没水平) ;化妆( 意指粉发涂墙,转意奋发图强) ;偶像( 呕吐的对象) ;克 林顿( 不诚实) ;沙发( 用于表达看贴以后舒畅的心情) ;钓鱼( 追女孩子) ;革命 ( 搞学习) ;很冷( 笑话不好笑) 9 、港台校园流行语: 狂郁闷、难过得死掉了、累死掉了、走先( 先走) 、早上( 早上好) 、我倒、我晕( 表 示意外、不可理解、情绪激动) 、q ( 可爱,c u t e ) 、粉( 十分,非常) 、哦啦( 0 k , 好,赞同) 、巨( 很,非常) 、卡哇伊( 可爱) 、白( 白痴、蠢笨) 、寒或汗( 尴尬、 敬佩,从头凉到脚) 、h i 曲( 激动) 、i n ( 时髦) 、o u t ( 老土) 、有有搞错( 有没有搞 错) 、超赞( 很好,让人感觉很舒服) 1 0 、语音词 呜呜,呵呵,哈哈,嘻嘻,嘿嘿,5 5 5 5 5 5 5 5 5 5 5 ( 呜呜,哭泣) ,o h ( 哦) ,o ( 哦) l l 、网络文学作品或影视经典语句、歌词的引用和翻版 “做人要厚道”( 手机里台词,用来数落不回帖的网民或者不发下文的版主) ;“出 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 无间道台词,用来表示遭报应的意思) ;在我归隐了8 个帐号后,我终于明白,该归隐的不是帐号,而是我的心( 痞子蔡第一次亲密接 触,表示下定决心再也不要上网) ;这家伙很勤快,但是什么都没有留下( q q 上对 自己的个人说明) ;人生是一本书,我喜欢读厚的! ( 要求通过年纪稍大的网民的身 份验证) “如果青蛙只有一人嘲笑,恐龙的样子没人知道,如果面对孤独只有烟酒 做伴,惟有齐参与,共分享,才能超越1 3 亿倍的爽,这就是英特奶特的力量。网 恋,网聚狼的力量。”( 对网恋的另类阐释) ;“因为工作的关系,曾面对无数好友 呼叫不能回应,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给我一次机会,我要说三个字:我离开。 如果一定要给这三个字加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会儿! 不必烦恼,忙完了我就与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rst h e s i s 你聊。不必徒劳,没忙完你想找我也找不到。假如你我有前生的约定,请稍等,不 见不散! ”( 大话西游台词和不见不散主题曲,用于聊天暂时离开设置的自 动回复) 1 2 、语法变异成新词汇 很男人( 很有男子气概) ;严重同意、严重支持( 表示赞同的程度很高,感情强烈) 很农民( 目光狭窄) 、很军人( 有军人风度) 、很克林顿( 很不诚实) 、很书本( 书生气十 足) 、很阳光( 富有活力) 、借鉴英语的i n g 形式来表示进行时,例句:无限郁闷i n g 。而 “的说”则来自日语语法“eo 、p 圭中”,表示认为、觉得,例如:“似乎 他态度老强硬的说”( 我觉得他态度强硬) 1 3 、网上笔名、网上绰号、网名 帅到惊动党中央,我只在乎你,一袋春天,孤雁,希特勒,晓风残月,我酷故我在, 东方不败,痞子,猪如此累,散步的鱼,后街+ 超市,d + 一,g u s h i e ,复活的 僵尸,一把能开很多锁的钥匙,今天不打烊,十二生肖里的猫,只想陪你吹吹风, 东门吹雪,向左向右各十米 第二节网络语言的文化定性 一、网络语言的文化定性 1 、网络文化。语言是活的、变化的、一直处于发展中。网络以其高度的互动 性和交互性催化网络传播中的语言符号变异。语言学家萨皮尔有旬名言“语言的背 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的产生标志着文化的诞生, 网络语言反映的是多姿多彩的网络文化,网络语言不能离开网络文化而存在。网络 语言构成网络文化的载体,是网络文化的外部表现之一。网络语言的产生正是网络 文化诞生的标志。在众多的网络文化形式中,网络语言最直接、最明显体现着网络 文化。 2 、青年流行文化。青年往往是“流行”的始作俑者和最强有力的支持者,早 期上网的主要是一些年轻电脑高手,网络的高速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加入其 中。目前中国网民的主体仍然是青少年。,他们是网络语言的传播主体与受众,网 络语言具有形式多样、使用随意、简洁经济、形象创新、诙谐幽默等特点。 与青 年想象力、叛逆性、颠覆性的特质相契合。层出不穷的网络语言顺速在青少年网民 中传播,在网上形成一股“语言热潮”,成为青年流行文化中的一道风景。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 m 北京:语文出版社,1 9 9 6 参见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 0 0 6 1 1 7 汤丽英“e ”时代的新语言:网络语言 j 机械职业教育2 0 0 4 ,( 2 ) 8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3 、边缘文化。所谓边缘文化,是指社会中少数非正式群体创造并认同的,流 行于其群体内的亚文化形式。网络语言是多元的社会文化分层中的一元表现,是以 网民这一小众为唯一生息、传播和繁衍的客体人群的亚文化形式,只能受到网民并 且参与网络交流,乐于使用这种语言形式的小部分人推崇。网络语言至诞生以来, 由于其交异的特点,一直难以被主流文化群体所接受,网络语言的存在和传播受到 多方的质疑,对其规范整理甚至斥责的呼声不绝于耳。因此,网络语言是一种边缘 文化。 4 、虚拟文化。网络的传播方式借由计算机中介传播的方式来传递,这种方式 的特点是,它会在某种程度上打破空间上的限制,造成空间上的割裂,形塑各种国 界内与跨国界的网络或虚拟社群。人们需要借助网络语言来构筑虚拟的语境,而这 种虚拟社群的相互活动构成了独特的文化特征,譬如数字化、仿真性、交互性、超 时空性等。进入网络世界后,网络沟通的方式因受限于传播方式的限制,因此形成 了一个很独特的虚拟世界沟通法则。此种沟通方式和面对面沟通比较,缺乏非语言 线索,如声调、肢体动作、表情等等,为了弥补这个缺失,须具备丰富的想象力才 能理解网络语言的传送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5 、后塑文化。即前辈向后辈学习的文化。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进步,知识不 断更新,传统的经验失去了传承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老一辈跟不上知识更新的 速度,越来越失去在文化濡化。中的传统地位,而年轻一辈则越来越多地掌握新事 物、新技术。网民主要是年轻人的群体,他们对新生事物抱有浓厚的兴趣,对新事 物、新技术的追逐是他们的时尚,他们将成为参与和拥护改革的最积极的社会力量。 人类正在进入一个由年轻人向中老年人传递知识和信息的反哺时代。网络语言正是 在后塑文化的环境当中,在年轻人的手里出现并得到发展的。 二、网络语言的文化特点 l 、反叛和戏谑的解构性 网络语言的内核是独特的价值体系,传达的是对传统的颠覆,对意义的转换或 拆解,书写着一种网络文化所特有的文化符码。大量变异的网络语言包含了针砭时 敝、描绘现实的内容,表达了网民对生活压力无可奈何的感受,来达到一种自嘲、 放松和宣泄,并企望以此体验一种快意。它一方面用于网民抵制其在现实生活中受 支配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表达对深层话语的反抗与重建的愿望。 蔑视强权,嘲弄伪装的正经和庄严,重新为语言注入笑的生机,怂恿它突破禁 参见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 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9 7 郭齐勇文化学概论 岫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 9 9 0 2 9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区,喷薄而出,使网络语言表现出强烈的戏谑性。戏谑以不拘形式的语言形式,“把 一切高级的、精神性的、理想的和抽象的东西转移到整个不可分割的物质肉体 层面、大地和身体层面,满足世俗的欲求”。反叛和戏谑都是通过解构,在抵制 痛苦中制造快乐,在低语和喧嚷中宣泄情感,将自身从现实的正常秩序中解脱出来,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同样不能承受之重。如对儿歌的改编“太阳当空照,我们上学 校,身背炸药包,一拉线我就跑,回头一看学校炸没了”,在戏谑中表达对学生的 同情,解构了当前的教育体制。而“大话西游”“水煮三国”等等用网络语言去改 编的经典名著,正是综合了网民的真实情状和思维以及当下的生活观念和需求,满 足了世俗的欲求。近期在网络上出现的吉祥三宝小偷版、吉祥三宝房地产记者 版等各种版本,也是采用了戏仿的方式和自嘲的风格,表达现实生活的无奈。 另一方面,戏谑体现了网民之间亲呢的交往,就像假面舞会戴上面具,人与人 之间的距离感、陌生感消失。语言游戏的戏谑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并因隐去 人的真实姓名而令交流自由自在。在日常接触中不敢、不便、也没想到要说的,顿 时在戏谑中浮现在电脑屏幕前。戏谑的这一特征赋予语言繁衍的力量,在笑的漩涡 里,挣脱人的意识和语言规则的驾驭。 2 、无序和匿名的创造性 挖掘网络语言文本形式的内在组织可以发现,其在构成机制上呈现种无序和 匿名状态。人们看到的网络语言只是符号,看不到这种语言背后的主体特征,也看 不到信息的发源地,符号的拼贴、挪用在网络传播中大行其道。符号是语义信息的 感性袒露,是指示和称谓事物及其关系的代码。网民不以真实身份进行交流对话, 这就为语言的自由性提供了充足的可能条件。网络作为一种媒体有超大规模负载和 传播信息的功能,每个网民都可以在网络中独据一方,不必以真实的身份出现,发 出想发表的任何东西。 语言符号系统最初是适应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人性化的产物,但 当语言符号系统发展和完善到某种程度时,它就摆脱人的控制并处处试图反过来控 制人,在传统的媒介交流状态下,人们只能用有限的语言符号来传达复杂的思想意 识。互联网的人际交流,形成了一个不受传统媒体制约,无视语言规范权威的“真 空区域”,于是人们大胆、随意和自由进行语言规则重组和编码规范的行为随处可 见,一词多义( e - m a i l :妹儿,伊妹儿,伊妹都表示电子信箱) 、一词多解( 如农民, 既代表了一种社会成份又表示思想狭隘、目光短浅、行为落伍的一类人) 、形式杂 巴赫金( 李兆林、夏忠宪等译) 拉伯雷研究 砌,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8 第2 4 页 巫汉祥网络语言与虚拟生存三面观 j 集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5 ,( 9 ) 1 0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st h e s i s 糅( 英汉、符号汉字混用) 等等,使得网络语言具有个性特色,而又呈现出离散的 状态。 3 、狂欢与边缘的前卫性 当电子媒介为人构筑起数字化的“赛博空间”,个足以与现实的物质世界分 庭抗礼,又与现实世界相衔接互动的亦幻亦真的虚拟空间,人的语言方式也注定发 生“狂欢”。这里借用巴赫金在研究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时,提出的 概念“狂欢化”。这种源于中世纪欧洲民间的节日宴会和游戏表演等的狂欢,是全 民的,它摆脱了一切等级、权威、约束,表现出一种疯狂的生活,仿佛进入了一个 与现实制度相隔离的第二世界。“狂欢提供了打破日常生活的压抑的机会,提供了 被压抑者的声音在最大时可被听到的机会,提供了社会接受它通常所压制和否定的 快乐的机会。狂欢的本质是它对规范着日常生活规则的逆转,狂欢的必要性源自被 压制者最终对屈服于社会规范的拒绝”。网络语言在边缘化中,通过对主流文化的 征用和消解,以前卫的姿态在网络空间里狂欢,给网络生存孤独的生活注入兴奋剂, 如把“可爱”解释成可怜没人爱,“偶像”表示呕吐的对象,“天使”指称天上掉下 来的一坨屎等等。网络语言正是在这个价值层砸的狂欢上显现出其独特的文化光 彩。 第三节网络语言的文化内涵 语言基本上是一种个人的选择和实现行为。作为一种表达的手段,语言在特定 的场域中有时也构成特殊的意涵,成为发声的表情、曲折的声明、隐性的批评和抗 争。即使某些看似个人色彩非常浓郁的语言表达,究其实,它也常常超越了个人的 范围,而成为类人的代表性表达,它所反映的是一类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如果我们仔细地解读网络语言背后的东西,我们就能够发现许多被人们所忽略的文 化内涵。 一、网络语言展示了一种生活态度 语言是内在于人类精神的,它具有表达功能,语言的表达展示主体与外部世界 的价值关系和主体活动的本质特征。经过网民的创造和使用,网络语言以独特的显 示状态表达网民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评价。从某种意义而言,网络语言是网民内心 世界真实情感的直接流露,是一种体现网民生存状态和思维状态的新语言。语言的 变异是他们价值观念变迁的真实记载。当今社会,有很多人信奉这样的人生哲学: 约翰费斯克,杨全强译解读大众文化 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第1 4 8 页 参见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 1 1 硕士学住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生活,是为了开心,而不是为了承担责任,更不是为了痛苦。与网络语言的放浪相 平行对称的,诸如:高消费的行为模式、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丁克家庭的生活模 式等等,都是这种价值观念的现实表现。另外,网民积极、乐观的人生哲学和人生 态度,赋予了他们语言幽默风趣的特征,从而使之更易于让人们所接受。利用谐音 等另僻蹊径的方式,将原本是褒义的词语重新作了解释,体现了他们对一些词语的 独特理解。简洁明了的语言形式表达率性、尚简、注重效益的生活态度,同时,也 体现了网民们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语言的幼稚与退行,如“吃饭”说成“饭 饭”“睡觉”说成“觉觉”等等,反映了他们对年龄、特别是衰老的恐惧,是希望 永远年轻的潜意识的外在体现,同时,也是对成人责任的推诿与拒绝。 二、网络语言是网民身份识别的符号资本 语言,尤其是刻意转换而成的特殊的网络语词编码体系,已成为网络交际的亚 文化群落的符号表征,是构成不同类型的网民区隔的规定性属性特征。网络语言可 以被看作是种“语标”,语标是指对入有标记作用的语言和语言成分。所谓具有 标记作用,指的是这些语言或者语言成分能够表现人的社会特征、交际者之间的社 会关系、交际情景,交际目的、语境、语言风格等。语标可以是一种独立的语言或 方言,也可以是一种语言中的一些要素( 诸如词汇、语音、语法等等) ,语标因特 殊群体的存在而存在,各社会群体也借助语标相互区别。网络语言作为语标,标记 的是“网虫”这一社会群体的特征。 网民,通过对某一套语言符号体系的认同、摹写、复制和再加工获得了其 特定的社会心理基础,达成了其特殊区隔的身份识别,从而完成了他的社会定位和 群体归属。在广州的一些白领、金领俱乐部里,会员之间交流语言不是粤语,也不 是普通话,而是英语。在这里,英语成为一种身份的标志、品位的象征。而在一些 网友之间,其用语在圈外人看来如同天书,成为一种特定的身份资本。网民对新生 词汇的好感与认同,反映出他们对时尚和潮流的追逐与向往。网络语言被视为一种 特殊的代码和可以共享的资源,成为网民生活中的新奇、独特的文化符号,传达着 网民群体之间的一种特别的默契。 三、网络语言是表达自我叛逆性、向传统进行挑战的工具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意识结构可以大致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层结构, 相应的人格也大致可以分为超我、自我和本我三重性。本我是最原始、与生俱来的 人格部分,它总是按照快乐原则行事,它是最基础,也是最“真实”的人格,只是 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它的许多欲望和要求被视为不道德,受到了压抑,只要有机会,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它就会通过各种方式表露出来。回小心谨慎、机械服从、循规蹈矩可能从来就 不是人类本心的真实元素。网民内心反传统性、对权威以及一切固化的标准的鄙视、 拒绝和挑战,在自由网络空间得到了释放,提供了语言不断裂变的永恒动能和无限 可能。“在虚拟的语境中,语言面对的时空不再具体,语言成为一种直接的游戏, 语言的交流和语言接受不再神圣。在无穷无尽的语言游戏中,语言得到了充分的表 达和交流,信马由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成为网络语言链接的最为突出的游戏特 征”。o 语言的游戏精神和叛逆精神已经成为网络交流的理想。网民的好奇心理,普 遍地寻求刺激以及过分紧张和压抑的生活状态,促使他们寻求另类的语言表达,以 获得内心压力的释放和解脱。马克吐温说过:“幽默是痛苦的产物,天堂里没有 幽默”。 陆俊文化视野中的网络 蝴北京;北京出版社,1 9 9 9 第1 3 6 页 鲍宗豪主编数字化与人文精神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 0 0 3 第3 6 0 页 1 3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网络语言是网络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成果,它的形成是多种社会因素综合作 用的结果。与其他文化形式样,网络语言的产生和传播也来自于物质文化、精神 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要素。对于网络语言,其物质层面就是指计算机、网络、虚拟 的网络世界构成的网络环境;精神层面主要包括网络内容及其影响下人们的心理倾 向等;制度层面包括与网络语言有关的社会文化背景。这些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影 响,显示出网络语言特殊的规律和特征。 第一节网络语言的文化组织形式 网络语言作为人们在网络空间交流的一种特殊语言符号,是瞬息万变的网络世 界特殊性产物。网络传播是网络语言的文化组织形式,离开网络传播,网络语言就 会失去赖以生存和传播的温床而失去生命力。从传播技术的发展和语言的变革历史 来看,每一次传播技术的变革都带来语言的更新。从早期人类的“形象语言”到电 子沟通时期的“听觉语言”再到网络时代的“网络语言”,都说明语言是传播技术 变革中的根本变数。广播、电视、报纸三分天下的格局被2 0 世纪末的互联网所打 破,网络正在进行着一种全然不同于以往任何方式的文明交流和融合。 一、网络传播的多元化特点造成网络语言形式上的多样性 网络为人们的远距离交流和传播提供了最大的自由,信息化使得“地球村”成 为现实,四通八达的网络,为使用者提供了自由便利的交流空间。在网络社会中, 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可以通过网络联上同一个站点,在这种以前从未想象过的沟通 联系方式下创造的文化“实际上是一个多元的、精彩的、平等的、博大的新时代文 化。数以亿计的人脑以网络的形式联结、交流、撞击,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 地区、不同领域的思维主体在网络空间自由交往,几亿、几十亿个体之间纵横交错 高速联结与撞击所带来的文化效应”。 网络的这一特性在网络语言上的反映就是其 带有明显的语言混和现象。另外,网络是多文化共融的场所,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导 致多元化的思维模式,多元化的思维模式又催生出多样性的语言。在网络语言中, 不仅英汉词汇混合,而且汉字、字母、数字、标点组合创新都相当普遍。 任湘怡论传播技术和社会文化的关系 j 新闻记者,2 0 0 2 ,( 5 ) 李仁武试论网络文化的基本内涵 j 网络与当代社会文化,2 0 0 l ,( 7 ) 1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二、网络高效快速的特点使网络语言表现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