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的概念》PPT课件.ppt_第1页
《宪法的概念》PPT课件.ppt_第2页
《宪法的概念》PPT课件.ppt_第3页
《宪法的概念》PPT课件.ppt_第4页
《宪法的概念》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编宪法基本理论宪法的概念宪法的历史发展宪法制定宪法基本原则宪法形式与宪法结构宪法规范宪法关系宪法的价值与作用宪法观念与宪法文化宪法与宪政,第一章宪法的概念,一、宪法释义二、宪法的本质三、宪法的分类,第一节宪法释义一、“宪法”词义的演变一)古代宪法A.西方(拉丁文constitutio)组织、结构、规定:1.指有关规定城邦组织与权限方面的法律(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2.指皇帝的诏书、谕旨,以区别市民议会制定的普通法规(古罗马古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的法学总论)3.指有关确认教会、封建主以及城市行会的特权,以及他们与国王等的相互关系的法律(中世纪),B.中国宪,敏也(说文);博闻多曰宪(周书);天之方难,无然宪宪(诗.大雅)。1.“赏善罚奸,国之宪法”指宪法等同一般的法律。(管子.七法)2.“正月之朔,百吏在朝,君乃出令布宪于国。宪既布,有不行宪者,谓之不服令,罪死不赦”指宪法是优于一般法律的基本法(韩非子.宪法)3.“宪刑禁”指颁布法律,实施法律(周礼),古代中国的宪法在两种含义上使用:,可见,古代宪法已涉及国家组织方面的内容,且有些具备了“至法”的地位。,宪法作名词,一般法律,基本法(优于一般的法律),宪法作动词颁布法律、遵守法律、实施法律,二)近代宪法现代意义的宪法是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确立的。1787年,美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使宪法一词的现代含义才最后完全、普遍地确立。英、美宪法体现了限制王权的理念,宪法即“限法”、“限权法”。法国人权宣言则明确规定:凡权利无保障、分权未确立就没有宪法。宪法一词在我国具有现代意义是清朝末年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结果。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使宪法一词具有特定的法律含义。,二、宪法的特征(一)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法的共性)1、宪法与普通法律一样,都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2、宪法与普通法律一样,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都是阶级统治的工具。3、宪法与普通法律一样,其内容都主要取决于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二)宪法与其他法律亦有区别宪法虽然是法律的一种,但由于它调整的对象不同,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不同,因此宪法又不同于普通法律。宪法是特殊的法律,是根本法。,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与其它部门法相对而言,宪法居于根本法的地位,这体现了宪法规范的外部特征,也反映了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取决于以下三方面的因素(与一般法律的不同点),(1)就其内容而言,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宪法规定的是一个国家根本性的问题,即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部门法在宪法的指导下,为完成宪法规定的根本任务而调整某方面的社会关系。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宪法不是法律大全。,【拓展资料】,美国历史上的笑柄第十八条修正案1917年12月18日提出,1919年1月16日批准本条批准一年后,禁止在合众国及其管辖下的一切领土内酿造、出售和运送作为饮料的致醉酒类;禁止此类酒类输入或输出合众国及其管辖下的一切领土。,瑞士联邦宪法(一八七四年五月二十九日制订)第二十五条二关于动物保护的立法属联邦职权范围。联邦立法特别对下述问题作出规定:一、动物的饲养与照料;二、动物的使用与买卖;三、动物的运输;四、对活动物的手术和试验;五、动物的屠宰或其他致死方式;六、动物和动物制成品的进口。,(2)就其效力而言,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宪法与普通法律是母法和子法的关系。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普通法律的内容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都必须同宪法的内容保持一致。任何其它法律都不得违背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第五条第三项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第四项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第五项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拓展资料】,思考: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但人民法院能不能引用宪法直接用以判案?传统理论上司法实践中,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但人民法院能不能引用宪法直接用以判案?两个司法解释1955年青海省高院审理一刑事案件,由于刑法中没有直接规定,就向最高院能不能引用宪法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最高院回复说不宜。1986年最高院关于法院系统如何制作法律文书的指示中提到宪法不能作为判案依据。当然,这两个解释受到了质疑。,年最高人民法院在给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制作法律文书如何引用法律规范性文件的批复“人民法院在依法审理民事和经济纠纷案件制作法律文书时,对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均可引用。各省、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当地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人民法院在依法审理当事人双方属于本行政区域内的民事和经济纠纷案件制作法律文书时,也可引用。国务院各部委发布的命令、指示和规章,各县、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和发布的决定、决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和规章,凡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可在办案时参照执行,但不要引用。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贯彻执行各种法律的意见以及批复等,应当贯彻执行,但也不宜直接引用。”,齐玉苓案由1990年发生在山东省的一起冒名上学事件引起的纠纷,给中国司法界出了一道不小的难题。2001年8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专就此案作出的批复;同月23日山东省高院直接引用宪法第46条、最高人民法院批复和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作出终审判决。齐玉苓案在社会各界尤其是法学界产生强烈反响并引发激烈争论,争论焦点涉及宪法和宪法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宪法适用及相关问题。,齐玉苓案齐玉苓、陈晓琪均系山东省滕州市八中1990届初中毕业生。陈晓琪在1990年中专预考时成绩不合格,失去了升学考试资格。齐玉苓则通过了预选考试,并在中专统考中获得441分,超过了委培录取的分数线山东省济宁市商业学校发出录取齐玉苓为该校1990级财会专业委培生的通知书。但齐的通知书被陈克政(陈晓琪之父)领走,陈晓琪以齐玉苓的名义到济宁市商业学校就读。93年毕业后,继续以齐的名义到中国银行滕州市支行工作。1999年1月29日,齐玉苓在得知陈晓琪冒用自己的姓名上学并就业的情况后,以陈晓琪及陈克政(陈晓琪之父)、滕州八中、济宁商校、滕州市教委为被告,向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并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1999年5月,枣庄市中院作出一审判决。法院认为,陈晓琪冒用齐玉苓姓名上学的行为,构成对齐玉苓姓名权的侵害,判决陈晓琪停止侵害,陈晓琪等被告向齐玉苓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35000元,但驳回齐玉苓其他诉讼请求。齐玉苓不服,认为被告的共同侵权剥夺了其受教育的权利并造成相关利益损失,原审判决否认其受教育权被侵犯,是错误的。遂向山东省高院提起上诉,请求法院判令陈晓琪等赔偿各种损失56万元。,二审期间,山东省高院认为该案存在适用法律方面的疑难问题,于1999年以1999鲁民终字第258号请示,报请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8月13日公布了法释200125号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明确指出:根据本案事实,陈晓琪等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了齐玉苓依据宪法规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造成了具体的损害后果,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2001年8月23日,山东省高院依据宪法第46条、最高人民法院批复和民事诉讼法有关条款,终审判决此案:(1)责令陈晓琪停止对齐玉苓姓名权的侵害;(2)陈晓琪等四被告向齐玉苓赔礼道歉;(3)齐玉苓因受教育权被侵犯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7000元和间接经济损失41045元,由陈晓琪、陈克政赔偿,其余被告承担连带赔偿责任;(4)陈晓琪等被告赔偿齐玉苓精神损害赔偿费50000元。2001年11月20日,齐玉苓案执行完毕。问:法院在审判案件中有无必要直接适用的宪法?如果必要,法院应在何种情况下直接适用宪法?本案的做法对么?请运用宪法有关知识理论进行分析评论,我国宪法虽然规定了公民在政治、社会经济、教育文化以及人身自由等方面的基本权利,这些权利除了一部分通过普通法律法规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基本权利并没有具体化为普通法律法规上的权利,公民的这部分权利在受到侵害时,法院往往因为没有具体的法律规范可以援引,而导致公民在宪法上所享有的这些基本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我国公民依照宪法规定享有的基本权利有相当一部分在司法实践中长期以来处于“睡眠”或“半睡眠”状态。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就是这样一种在宪法上有明确规定而又没有具体化为普通法律规范上的权利。最高人民法院的上述批复第一次打破了法院对此问题的“沉默”,旗帜鲜明地指出,公民宪法上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即使没有转化为普通法律规范上的权利,在受到侵害时也应当得到保护。这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严格1)宪法的制定(1)制定主体不同。一般情况下,普通法律的起草和制定由常设的立法机关进行,无须成立专门的机构。而宪法则是由专门的制宪机构制定的。(2)草案通过程序不同。普通立法案通常由立法机关以相对多数票即过半数通过;宪法不同。,2)宪法修改的程序不同(1)修宪提案权。根据我国宪法第64条的规定。(2)宪法修改案的通过。宪法的通过较普通法律严格。第六十四条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规定、确认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是一张写着权利的纸”2)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从宪法的基本内容来看,一部分是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一部分是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就其相互关系来说,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居于支配地位),3、宪法是民主事实(制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宪法与民主紧密相连。宪法是近代民主制的产物,宪法确认了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因此宪法的精神实质在于它是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世界上历来的宪政,不论是英国、法国、美国、或者是苏联,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根本大法,去承认它,这就是宪法。毛泽东这一命题具体包括三层含义:,1)民主是宪法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封建社会末期出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政治上的表现就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要求,在思想上的表现就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理论。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后,用法律的形式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与之相适应的民主制度固定下来,就产生了资产阶级宪法。,2)民主是宪法的主要内容宪法确定了国家权力的人民属性;宪法确立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构;宪法规定了人民管理国家各项事务的途径和形式;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3)宪法是对民主的确认和保障,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形式。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主要包括国体、政体两个方面,以及具体体现这两个方面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宪法正是对作为国家形态的这种民主的确认。,三、宪法的定义1、传统定义(1)从宪法规定的内容角度定义“宪法”。其特点是:立足宪法典或宪法性法律中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内容,提出对于宪法的认识,或者说以宪法调整的内容为根据确定宪法的内涵和外延。(2)从宪法的法律特征角度定义“宪法”。其特点在于:立足宪法典或者宪法性法律与其他法律不同的法律形式特征,提出对于宪法的认识。(3)从宪法的阶级本质角度定义“宪法”社会主义国家。其特点是:立足于宪法典或宪法性法律所反映的阶级意志,以及这种意志赖以存在的社会物质条件,提出对于宪法的认识。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学者分析宪法的基本立场。,2、教材所下的定义:宪法是以民主政治为本质属性,调整国家根本社会关系,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教学观点:宪法定义=调整对象+宪法内容+法律效力,第二节宪法的本质一、宪法本质各学说1神的意志论:把宪法的本质直接或间接地归为神或上帝的意志的反应或体现。如,巴基斯坦宪法明确规定:宪法是“以至仁至慈的真主的名义制定。”瑞士宪法规定:“谨以全能上帝的名义,制定联邦宪法”。2全民意志论:将宪法的本质归结为宪法体现或反映全体人民的意志。社会契约论就是其典型代表。法国人权宣言明确:“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自或经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美国宪法也有类似规定。3阶级意志论:指宪法的本质在于反映阶级意志,体现阶级利益。阶级意志论在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二、宪法的本质阶级意志说从宪法所反映的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角度来认识宪法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宪法本质的基本看法,比较符合近代宪法发展的基本规律。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集中体现了宪法制定者的意志,反映了阶级斗争中各种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第三节宪法的分类宪法分类的原则和具体内容,对于全面理解宪法的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